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六 测量课桌有多长》 公开课获奖教案0.docx
- 文档编号:28735633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473.94KB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六 测量课桌有多长》 公开课获奖教案0.docx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六 测量课桌有多长》 公开课获奖教案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六 测量课桌有多长》 公开课获奖教案0.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六测量课桌有多长》公开课获奖教案0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课桌有多长》(“厘米”的识)。
教材分析:
“厘米”是学生认识的第一个长度单位,它将为以后学习“米”“分米”等长度单位做准备。
在测量中,教材安排了丰富的测量活动,如自选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估测物体的长度、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是学生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形成估测意识,学习测量的技能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难点:
能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的物体长度。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
Smart课件、直尺、小方块。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师:
瞧!
孩子们坐的真端正!
我们教室的课桌也摆得多整齐呀!
那你们想不想知道每天陪伴我们学习的课桌到底有多长呢?
(想)
师: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桌有多长”。
(板书课题——课桌有多长)
二、引导操作,探究新知。
1、估计课桌有多长。
(1)师:
上节课我们在测量教室的时候想了很多方法!
现在测量这一张课桌,你能想到用哪些工具来测量呢?
谁愿意为大家分享一下!
(出示课桌图片)
生1:
我用铅笔测。
生2:
我用尺子测量。
生3:
我用文具盒来测量
生4:
我用数学书来测量
生5:
我用本子来测量。
生6:
我用手来测量。
师:
现在同桌合作确定一种工具来测量你们课桌的长度,并把测量的结果记在心里,好吗?
学生生测量。
生汇报,(谁来汇报一下,——————你是用什么工具测的?
)
生1:
我是用数学书测量的。
生2:
我是用本子来测量的。
生3:
我是用文具盒测的。
生4:
我是用手测的。
(师板书学生的汇报)。
(2)师:
请孩子们观察这些测量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生:
测量结果不同。
师:
那老师有疑惑了,为什么同样的课桌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
测量的工具不同。
师小结:
真聪明!
只有使用的测量工具相同了,结果才会(相同)。
所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
2、认识厘米尺。
(1)观察直尺。
师:
你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什么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吗?
(尺子)
师:
看!
这就是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尺子。
(有卷尺、米尺、软尺、还和你们文具盒里装的一样的直尺!
)
师: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尺子,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1:
尺子上有数字。
(我们把这些数字叫做刻度,师板书:
数字(刻度)。
还有什么?
)
生3:
竖线、(我们把这些长长短短的线叫做刻度线,师板书:
刻度线)
生3:
有字母CM。
(板书:
CM厘米)
师:
为了便于你们观察的更清楚,老师带来了一把放大的尺子,请同学们收起自己的尺子吧!
这把尺子数字是从几开始的?
生:
从0开始的。
师:
0在这里表示什么?
生:
0表示开始。
师:
对!
0表示起点,我们把它叫做刻度0.我们一般测量的时候从刻度0开始。
(板书:
0表示起点)
师:
尺子上长长短短的线叫做刻度线,观察这些刻度线哪的长,哪的短?
生:
每个数字对着的线最长,两个数字中间的线短点,其他的线最短。
师:
观察的真仔细!
像这样两根短线间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一小格,两根长线之间的长度是一大格。
师:
尺子上的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国际上统一用CM表示。
读作厘米,和老师一起读厘米,1厘米也可以写作1CM。
(板书:
CM厘米1厘米1CM)
(2)介绍1厘米。
师:
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从刻度0到刻度几是1厘米?
生:
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
师:
尺子上还有从哪到哪是1厘米。
生1:
刻读1到刻度2是1厘米。
生2:
刻读3到刻度4是1厘米。
生3:
刻读5到刻度6是1厘米。
师:
大家说的都很好,尺子上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一大格就是1厘米
师:
请给你的同桌在你的尺子上指一指1厘米。
(3)感知1厘米。
师:
找到了吗?
孩子们看!
老师这里有一个小方块,它的厚度刚好就是1厘米(拿尺子比划),现在请同学们将你的小方块像老师这样放在两个手指中,然后轻轻的取出小方块。
你的拇指和食指之间的长度就是1CM。
师:
现在知道1CM有多长了吗?
闭上眼睛,想一想!
睁开眼睛比一比1CM有多长。
师:
有的同学所比的长度不是正好1厘米,这时,我们可以怎样说?
(引导学生用大约形容。
)
师:
说一说1厘米的感觉怎么样?
(学生感知1厘米很短。
)
(4)体会1厘米。
师:
你能发现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长度、宽度、厚度大约是1厘米。
生:
手指的宽度、纽扣的宽度、开关的按钮,笔尖的长度。
3、认识其他的厘米数。
(1)从刻度0开始的
师:
尺子上从刻度0到刻度几是2厘米呢?
生:
从刻度0到刻度2是2CM
师:
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数格子,有两大格就是2CM。
师:
对,这是1大格、2大格,2大格就是2厘米。
师:
那从刻度0到刻度几是3厘米了?
生:
从刻度0到刻度3是3厘米。
师:
从刻度0到刻度几是5厘米了?
生:
从刻度0到刻度5是5厘米。
师:
说了这么多,你发现了什么?
生:
我发现从0到几就是几厘米。
师:
对!
一般从刻度0开始到几就是几厘米。
(2)从任意刻度开始的。
师:
那这是几厘米(师手指黑板3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数格子。
(可以)
师:
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
用6-3=3厘米。
师:
说的真好!
我们可以用后面大的刻度减去小的刻度,得到几就是几厘米。
所以6-3=3厘米
师:
这是几厘米?
为什么
生:
5厘米,8-3=5CM
3、测量物体的长度
师:
认识了测量工具——尺子,我们就要学会使用它,老师这里有一支铅笔,想跟大家一起测量出它的长度。
(1)估一估。
师:
在测量之前,请先估一估,这支铅笔有几厘米?
(指名回答,:
我估计大约有.....)板书学生的估计。
(2)量一量。
师:
你们想不想知道它的准确长度?
(想!
)那我们就来测量一下(师投影演示)老师演示的时候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首先)将铅笔和尺子放平。
铅笔的一端和尺子的(0刻度对齐)。
看铅笔的另一端对着几刻度,就是几厘米。
师:
这支铅笔笔尖对着几?
所以他就是(12厘米)。
看来谁估计的最准?
估计时,估计的数和实际的数不能相差太远,越接近越好。
师:
一般我们测量物体时从0刻度开始测量,可是老师也会遇到这种情况,尺子断了(展示一把断尺),或者0刻度了不清楚了,这时还有办法测量吗?
师:
谁可以来演示(学生演示,一边演示要一边说方法)你怎么知道它是12CM的。
生:
用后面的大刻度减前面小刻度就是铅笔的长度。
师小结:
真厉害。
用后面大刻度减去小刻度得到几就是几厘米。
大家会了吗?
三、课堂练习-----巩固与运用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厘米,学会了使用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闯关游戏!
敢不敢挑战?
1、第一关:
我会评
有4只小熊它们也认识了尺子,想利用尺子来测量铅笔的长度,小熊们想请你们来评一评,谁的测量方法是
师:
谁愿意试一试?
(指名回答)
生1:
第1只小熊的测量方法是错的,物体没有对齐0刻度。
生2:
第2只小熊的测量方法是对的。
生3:
第3只小熊的测量方法是对的,但它的结果错了。
生4:
第4只小熊的测量方法是对的,1—6相差5厘米,所以是5厘米。
(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演示课件)
2、第二关:
我会说:
说一说各是几厘米?
3、第三关:
我会量,测量自己课桌长是多少厘米?
估计
测量
数学书的长
()厘米
约()厘米
铅笔的长
()厘米
约()厘米
你食指的宽
()厘米
约()厘米
师:
恭喜大家,闯关成功!
四、课堂小结
师: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
看来这节课大家收获真不少。
课后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用尺子量一量自己课桌更准确的长度好吗?
板书设计
课桌有多长
数字(刻度)0表示起点
刻度线
CM→厘米1厘米1C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 测量课桌有多长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六 测量课桌有多长 公开课获奖教案0 北师大 小学 数学 年级 上册 测量 课桌 多长 公开 获奖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