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学原理上师大考试整理.docx
- 文档编号:28730467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51
- 大小:45.26KB
出版学原理上师大考试整理.docx
《出版学原理上师大考试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版学原理上师大考试整理.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出版学原理上师大考试整理
3、出版的定义
所谓出版,是指将作品编辑加工后,经过复制向公众发行。
包含三层意思:
(1)对作品进行编辑加工,使其具有适合读者消费的出版物
内容。
(2)对编辑加工好的作品进行大量复制,使其具有能供读者
消费的某种载体形式。
(3)将复制的出版物进行广泛传播。
4、开展出版活动的条件
(1)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形成出版产品的资源条件
(2)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对出版产品进行加工制作的生产条件
(3)必须具备广泛组织出版物公之于众的流通传播条件
(4)必须具备由一定规模的消费需求构成的市场条件
附:
出版与传播概念的区分
传播:
指个体或团体使用象征符号,确定和解释
环境意义的社会过程。
1、社会:
两个人以上的互动
2、过程:
持续进行、不会结束的活动
3、象征符号:
给某个现象所贴上强制性标签
4、意义:
人们从讯息中抽取的东西
5、环境:
传播发生的情境或语境
二、出版技术的多样性与出版形态的多元化
1、出版技术
出版技术,是指围绕出版产品生产、传播、销售或服务的提供而形成的知识体系。
这一知识体系主要包括生产工艺(内容策划、编辑加工、复制、传播等的方法及技艺),以及与生产工艺相联系的产品载体(形态)、功能等。
2、主要的出版技术形态
(1)印刷技术
(2)WEB2.0技术(网络及系统集成技术)
(3)数据库技术(Oracle数据库)
(4)POD技术(PrintonDemand按需印刷技术)
(5)其它专用或通用技术(PS、DW、DRM、VR、AR等)
3、出版形态的多元化
出版形态技术形态载体形态
(1)纸质出版印刷技术纸介
(2)电子及音像出版磁、光、电介质
(3)互联网出版\
一、出版物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1、出版物的概念
出版物是指以传播为目的、存贮知识信息,并具有
一定物质形态的出版产品。
2、出版物的两个要素
(1)以一定的知识信息构成内容;
(2)以一定的物质载体作为存在的形式。
二、出版物的类型与结构
1、图书
图书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
5页以上49页以下叫图书。
2、书号
书号是由一组字母和数字组成的符号代码,用以识别图书的身份。
国际标准书号ISBN是英文InternationalStandardBookNumber的缩写,国际标准书号由十三位数字组成。
由四条短横线分为五段,每一段都有不同的含义。
例如:
ISBN978-7-5452-0628-9
第一段:
前缀
ISBN为国际标准书号标识,978、979为图书商品代码。
第二段:
地区号
又叫组号,由设在德国柏林国立普鲁士文化遗产图书馆的国际标准书号中心分配。
最短的是一位数字,最长的达五位数字,大体上兼顾文种、国别和地区。
第三段:
出版社代码
由其隶属的国家或地区ISBN中心分配,允许取值范围为2-5位数字。
第四段:
书序号(即出版社出版的第N种图书)
由出版社自己给出,最短的一位,最长的六位。
第五段:
校验位
校验位的具体算法是:
用1分别乘ISBN的前12位中的奇数位,用3乘以偶数位,乘积之和以10为模,即可得到校验位的值,其值范围应该为0-9。
BooklandEAN-13=978-0-393-04002-?
位置Total12345678910111213
ISBN 978039304002?
权重 131313131313-
乘积8192180327304006-
校验位=mod10(10-mod10(ProductTotal))
=mod10(10–mod10(81))=9
(3)中国标准书号
第一部分为ISBN,是主体部分;
第二部分为《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基本大类类号和种次号。
类号用《中图法》大类的字母。
种次号是同一出版社出版同一学科门类图书的顺序号,由出版社自行编定。
类号与种次号之间用中圆点隔开。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两行排列,也可用斜线隔开,排成一行。
例如:
《浓情地中海——意大利》的ISBN号为:
ISBN978-7-5452-0628-9/K·210
2、期刊
(1)定义
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年、月顺序编号成册的连续
性出版的出版物。
(2)刊号
中国标准刊号CSSN由两部分构成。
以ISSN为标识的国际标准刊号:
由8位数组成,前7位
数为单位数字序号,第8位为计算机校验码,中间以连字
符相接;
以中国国别为代码标识的国内统一刊号:
由6位数和分类号组成,前两位为地区号,后4位为序号,最后是分类号。
例如:
《出版科学》的刊号为
ISSN1009-5853
CN42-1618/G2
3、报纸
4、音像制品(录音带、唱片、激光视/唱盘、录像带)
5、电子出版物
将著作文本以计算机可读数据形式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并具有全文数据库结构和相应检索软件,可借助计算机进行检索、浏览和打印的出版物。
①以磁带为载体的电子出版物(大中型机使用)
②以软磁盘为载体的电子出版物(如1992年武大出版社推出的《国共两党关系通史》)
③以光盘为载体的电子出版物(CD-ROM)
④多媒体电子出版物
6、数字出版物
(1)概念
将内容以0、1形式存储、以互联网形式发布、传播,
并借助各种数字阅读器进行在线或下载阅读出版物。
(2)主要类型
1)互联网在线出版物(如盛大文学、OA期刊)
2)e-Book(电子图书)
3)数据库
4)POD图书(PrintonDemand)
三、几种特殊类型出版物
(1)正式出版物
国家批准的具有出版资质的出版机构出版发行的出版物。
(2)内部出版物
国家批准的具有出版资质的出版机构出版、非公开发行
的出版物。
(3)非法出版物
非国家批准的正式出版机构出版、发行的出版物。
(4)淫秽出版物
出版机构出版、发行的含大量色情、性描写的出版物。
附:
重要专业报刊
1、期刊
出版发行研究、中国出版、现代出版、出版经济、编辑学报、编辑学刊、编辑之友、科技与出版、出版工作、中国编辑、出版科学、出版广角、少儿出版、大学出版、电子出版、印刷工程等
2、报纸
出版传媒商报、中国新闻出版报、出版商务周报、中华读书报、新书报、文汇读书周报、中国文化报、新闻信息报、河南新闻出版报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应该如何认识出版物的属性
1、对出版物属性的认识,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经济形态;
生产力水平与市场范围;
意识形态。
2、要区别出版物再生产全过程的不同阶段来认识出版物的
属性。
精神(内容)生产过程;
产品(物质)生产过程;
商品流通过程。
二、出版物的商品性
商品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一是必须是劳动产品;二是必须是用来交换的产品;三是必须具有使用价值。
凡具有上述基本特征的物品,都是商品。
与其他任何商品一样,出版物是劳动产品。
出版物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出版物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三、出版物商品的特殊性
出版物是具有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双重身份的商品,它的特殊性不仅仅表现在使用价值(精神)上,而且表现在价值(精神与物质补偿的背离)上,表现在对社会的作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市场特点上。
这些特殊性表现在出版物商品再生产全过程的各个不同阶段。
1、出版物生产过程的特殊性
出版物生产过程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出版物的生产过程由知识(精神)生产过程与物质生活过程两个明显的阶段组成,而知识(精神)生产过程在出版物使用价值的形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知识生产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生产目的的崇高性。
②生产过程的探索性。
③知识生产的非重复性。
④知识生产的低可比性。
⑤知识生产的继承性。
2、出版物使用价值作用的特殊性
出版物使用价值作用(精神)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作
用领域、作用范围、作用方式与一般物质生活商品不同。
3、出版物商品的市场特性
①出版物商品的交换价格没有反映出版物商品的真正价值。
②出版物市场需求容量有较大的伸缩性。
③出版物商品的市场生命周期较短。
一、出版工作的文化属性
出版工作的文化属性,是由出版物的文化产品特性(内容的精神性)决定的。
出版工作的文化属性,具体体现在出版物再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
二、出版工作的经济属性
出版工作的经济属性由出版物的商品性决定;
出版物商品特质决定了出版发行系统在运行中所形成
的各种关系都具有了经济意义;
出版物商品特质使出版发行活动与市场紧密联系。
1、出版物生产过程的经济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交换。
其二,生产过程是一个资本价值形态变化过程,可用下
列公式表示:
A
G——W…P…W′--G′
Pm
其中,G为货币资本,W为生产资本,A为劳动力资本,
Pm为生产资料资本。
其三,生产过程的第二阶段,即物质产品的制作阶段,
要受经济指标约束,要进行严格的经济核算。
出版单位的主要经济指标
出版总量(实物产值—印张)
销售总收入(价值产值—码洋)
生产总成本
利润
劳动生产率(人均产出)
货款回收率
2、出版物流通过程的经济意义表现在四个方面:
(1)出版物流通采用“为卖而买”的货币流通形式;
(2)出版物流通的内在目的,是为了实现交换价值;
(3)出版物流通过程存在着价值增值现象,也正如马克思所
说的那样,是一个“为贵卖而买”的过程;
(4)流通过程要受经济指标约束,要进行经济核算。
分销商(图书批零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
商品销售收入(码洋)
利润
年度计划指标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
商品流通费率
全员劳动生产率
图书库存盘亏率
参考指标商品周转率
三、出版工作两重属性的关系
1、文化性是出版工作本质属性(出版原点)
(1)出版活动的基本功能是传播文化
第一,出版活动具有使精神产品物质化的机能。
第二,出版活动中的商业化运作能使文化产品在民众中
普及,使产品中所蕴含的文化知识得以传播。
(2)出版产业化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满足社会文化需求。
(3)出版单位存在的价值在于对社会发展所作文化贡献。
2、出版工作的经济性也不可忽视
(1)出版业生存环境的变化
市场开放竞争加剧
外资进入出版业;其他行业资本进入出版业;
政策性保护逐步取消。
(2)出版单位体制的变更
事业改企业;政企分开;
(3)出版企业面临的经济压力
出版企业经济收入除维持自身发展外,还要给
国家上缴税金。
第三节出版工作的社会作用
一、出版工作对政治的影响
1、进行舆论导向
指引导社会舆论按照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方向发展的作用。
包括:
正确的社会发展方向;科学的社会价值观。
关注:
出版检查制度与出版自由
2、开展思想教育
指通过出版物中有关内容的传播,使读者的思想观点、
立场和行为朝着正确的方向转变的作用。
包括:
科学的世界观教育;
优良的道德品质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3、促进社会整合,推动社会文明建设
指通过出版物内容的传播,实现社会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协调、个体与集体的一致;促进社会个体或社会群体结合成人类生活、生产的共同体的过程。
第一,情感交流(精神整合)
第二,舆论引导
第三,规范约束
二、出版工作对经济的影响
出版工作本身是一项经济工作,其产值是构成国民经济总产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日、英、法四国出版业在本国制造业产值中分别占5.6%、4.2%、5.8%、4.8%的比重。
2013年起,我国新闻出版业总产值超过一万亿元,新闻出版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出版业占整个文化产业产值的比例接近80%。
出版工作对其他经济活动的影响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出版工作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通过出版工作传播科技知识,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现
实的生产力。
3、通过出版工作进行信息传递,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
三、出版工作对文化的影响
1、真实地反映社会文化的发展状况。
2、提高社会成员文化知识水平。
3、促进国家各项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案例与讨论
一、三联变质了?
二、日本出版崩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西方机械印刷术的传入与译书机构的设立
△最早将西方印刷术传入中国的是英国伦敦布道会的传教士马礼逊。
△1815年雕刻印行的《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中文期刊(月刊)。
△1819年印成第一部铅活字中文书籍《新旧约圣经》。
著名机构:
1844年,美国基督教新教长老会,花华印刷房(上海)
1843年,英国传教士麦都思,墨海书馆(上海)
1864年,天主教,土山湾印书馆(上海)
此阶段我国出版业呈现出以下明显特征:
(1)出版机构以外国教会与传教士来华创办的各种传教布道
兼译书的机构为主体。
(2)已开始普遍采用西方印刷术生产出版物。
(3)出版物生产形式发生了改变,除图书之外,还出现了期
刊、报纸。
(4)出版内容以传播宗教及西方的学术文化科技知识为主。
二、近代民族出版业的兴起
1897年,夏瑞芳等四人合资创办商务印书馆(上海)
1912年,陆费逵创办中华书局(上海)
1926年,章锡琛创办开明书店(上海)
政府评价:
此类出版机构为整理、出版中国古籍,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科学技术做出了贡献,对我国早期的民主革命和文化启蒙运动,也起过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在为读者服务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
民族出版业的初期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民族出版业取代教会的译书机构逐步在中国出版业中取得主导地位。
据资料统计,民国初期,仅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两家的经营额,就占全国书业总营业额的半数以上。
(2)出版机构大多采用资本主义的经营管理方式运作,讲求经济效益。
(3)出版内容以教科书、古籍、工具书及西方科技学术图书为主。
三、传播新文化的进步出版业的发展
1、早期党组织开展的出版发行活动
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长江书店等
2、进步文化人士的出版活动
1932年7月,邹韬奋,生活书店(上海);
1936年,李公朴,读书出版社(上海);
1935年秋,钱俊瑞,新知书店(上海)
3、新华书店的出版发行活动
1937年4月24日,新华书店在延安清凉山成立。
此时期进步出版业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出版宗旨都是宣传革命真理,普及新文化。
2、艰苦创业,团结奋斗,竭诚为读者服务。
3、内部管理民主化,且非常重视经济核算。
4、在搞好经营的同时,同反动势力作斗争。
四、新中国出版业的建立和发展
新中国出版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六个阶段
(1)集中统一阶段(1949至1951年)
(2)专业分工阶段(1951至1954年)
(3)对私营出版业的改造阶段(1954至1956年)
(4)加强自身基本建设阶段(1956至1965年)
(5)“文化大革命”阶段(1966至1978年)
(6)改革与大发展时期(自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新中国出版事业的特征:
1、以国有经济为主的出版力量,拥有书刊出版权的单位都是国家审批单位,流通机构中拥有一级批发权的全是国有书店。
2、以社会效益为主的经营原则,这一原则体现在政府制订的一系列政策法规之中。
3、以集中统一为主的管理模式,不利于出版业的发展。
4、以教材及教辅读物为主的产品结构,教材及教辅读物的销售量占我国出版物市场销售总量的60%以上。
第二节我国出版系统的构成
出版系统是狭义的出版系统,是指与出版活动相关的机构所构成的出版组织体系。
一、宏观管理机构
出版业的宏观管理机构,是负责对全国或地区的出版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包括指导、规范、协调、监督出版活动和出版单位等的机构。
1、党的机构
中宣部及给省市区党委宣传部
2、政府机构
主管全国新闻出版业的国务院行政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负责管理各省市区新闻出版事业的机构是各省市区的新闻出版广电局。
3、行业协会
二、编辑出版机构
编辑出版机构,是出版物的出版单位,在出版系统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
我国的编辑出版机构包括出版社、期刊社、报社(含纸质和网络)三大基本类型,另外,还有具有互联网出版资质的网站等数字出版机构。
1、出版单位的类型
可按出版范围、出版物形式、行政隶属关系等标准划分。
2、出版单位的性质
作为从事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图书出版机构,保留人民出版社作为事业单位外,其余图书出版社已改制为企业。
2011年年底,除部分时政类报刊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也全部转制为企业。
3、出版单位的内部结构
我国出版社一般都是在社长领导下设立四大部门:
编辑部、出版部(技术部)、发行部、市场部、行政管理部。
期刊社、报社在内部结构上与出版社的主要区别有两点:
一是期刊社与报社一般都设有广告部;二是报社都设有负责新闻采访的记者部。
三、印刷制作机构
印刷制作机构,是负责将编辑出版机构所形成的精神产品物化成出版产品的生产制作企业。
印刷制作机构分为印刷厂和复录厂两类。
四、出版物发行机构
1、对外书刊发行机构
2、对内发行机构
五、其他与出版业发展有关的机构
1、出版教育机构
2、出版科研机构
3、出版物资供应机构
第三节我国出版业的宏观调控与管理
一、出版业管理的概念、层次
1、出版业管理的概念
所谓出版业管理,是指与出版发行活动有关的管理机构及其人员,依据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对构成出版发行活动的各种要素进行规划、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以实现出版业持续健康发展目标的过程。
这一概念包含了管理活动的五个基本要素,即:
管理主体、管理依据、管理对象、管理目标、管理职能。
2、出版业管理的层次
出版业的宏观管理。
这是指政府各职能部门对全国出版业的各个组成部分统一进行的、系统而全面的管理。
出版业的中观管理。
这是指出版系统内的各种行业组织对构成出版活动的各个子系统所进行的分类协调与管理。
出版业的微观管理。
这是指对各类出版发行企业所进行的管理。
二、出版业管理的宏观目标与基本内容
现阶段,出版业的宏观管理有两大基本目标:
第一,保证出版活动根本目的的顺利实现;
第二,促进出版业本身的健康发展。
1.产业发展导向
(1)规划导向
(2)政策导向
(3)资源导向
2.市场培育管理
(1)市场体系的建立
(2)市场法规的制定与完善
(3)市场的日常监管
3.运行机制的设计与改善
4.行业的服务与协调
三、我国出版业的宏观调控机制
出版业的宏观调控机制,是指与出版业宏观调控有关的各种要素之间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的机理与方式。
各国出版业的宏观管理可大体分为四种类型:
1、由政府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全国出版业管理,如俄、印;
2、政府不设立专门机构,出版业宏观管理任务完全由各种行业组织承担,如英、美、德;
3、由执政党的有关机构和政府专门机构共同对出版业实施宏观调控,如中、朝;
4、政府专门机构与出版业行业协会共同担负宏观调控任务,
如法、加、日等。
我国出版业的宏观管理体制,则属于上述四种模式中的第三类。
2.宏观管理手段
各国出版发行业的宏观调控,通常采用以下三个手段进行:
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
我国出版业宏观管理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行政手段,法律手段与经济手段目前还只是处于从属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出版资源的涵义
1、资源的概念与特点
资源,即资财之源,通俗地讲,就是财富的来源。
①具有能够开发的经济价值。
②具有稀缺性。
③其用途是可以选择的。
2、出版资源(狭义)的涵义
所谓出版资源,是指与出版产品形成直接相关的各
种要素的集合。
(1)出版资源(狭义)的概念包含了几层意思:
出版资源是相对于出版物的生产过程而言的,是与产品形成有关的各种要素的集合,与出版过程其他环节相关的要素不能称之为出版资源。
出版资源是与出版产品形成直接相关的要素集合,与产品形成只是间接相关的要素不能称之为出版资源。
出版资源是各种生产要素的集合,由此决定出版资源也是一个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的集合体。
(2)出版资源可分为两大基本类型:
一是核心资源,即直接构成出版物使用价值的知识内容的来源,出版界通常称其为选题资源;
二是其他生产要素资源,这是形成除产品内容之外出版物其他直接生产要素的资源,包括技术、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一般劳动力。
二、出版物选题资源
1、作者资源。
2、旅游文化资源。
3、历史文化资源。
4、现实的社会文化资源。
5、国际出版资源。
三、出版技术
1、出版技术的概念
出版技术是指围绕出版产品内容生产、传播、销售或服务的提供而形成的知识体系。
这一知识体系主要包括生产、传播技术(内容编辑加工、复制、传播、阅读等的方法及技艺),以及与产品生产、传播过程紧密关联的工艺流程技术等。
2、类型
(1)产品制作技术
(2)生产工艺流程技术
(3)组织管理技术
3、内容和技术的关系
(1)内容为体
(2)技术为形
(3)内容和技术应协同创新
三、出版人力资本
1、什么是出版人力资本?
出版人力资本,是以质量来表示的个别出版业从业者或劳动力的资本。
从质量上看,单个出版从业者在知识水平、技能、智力条件、健康状况等素质方面都优于一般劳动者。
2、出版人力资本的类型
包括:
优秀的策划编辑(选题)
优秀的采编人员(原始内容、内容加工)
优秀的技术人员(内容表现力)/研发人员
优秀的营销人员(或发行人员)
优秀的管理人员
3、出版人力资本的来源
人力资本是资本的转化形式,来源于以下几类投资:
第一,正规学校教育,例如高等教育中的专门研究;
第二,在职培训;
第三,保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出版 原理 师大 考试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