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胃散近十年临床应用概述教材.docx
- 文档编号:28729991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4.74KB
平胃散近十年临床应用概述教材.docx
《平胃散近十年临床应用概述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胃散近十年临床应用概述教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平胃散近十年临床应用概述教材
平胃散近十年临床应用概述
平胃散载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燥湿和胃的代表方剂,由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作用。
原方用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气短,呕哕恶心,噫气吞酸,面色萎黄,肌体瘦弱,怠惰嗜卧,体重节痛,常多自利,或发霍乱,及五噎八痞,膈气反胃。
后世医家谨守病机,辨证施治,随证加减,使原方的应用广泛延伸,涉及内、外、妇、儿科等疾病,常收显著疗效。
兹将近10年来平胃散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p>1.<p>内科疾病1.1胃炎<p>陆氏[1]用平胃散加减辨证治疗慢性胃炎10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54例,肥厚性胃炎1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11例,萎缩性胃炎25例),慢性胃炎,多由肝郁脾虚,气机不利,气滞湿阻而成,治疗以通为要。
以平胃散(陈皮,厚朴,苍术,甘草)为基本方。
肝气犯胃型加香附、郁金、柴胡;肝胃郁热型加丹皮、山栀、川连,吴茱萸;脾胃阴虚型减川朴,加沙参、麦冬、炒白芍;脾胃虚寒型,加黄花,干姜,半夏,瓦楞子,茯苓;瘀血阻络型加当归、川芎、阿胶(烊化),失笑散(包);饮食停滞型加山楂、神曲、莱菔子、木香、砂仁(后下);寒邪客胃型加生姜,香附,高良姜。
结果痊愈30例,显效25例,好转4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3%。
<p>赵氏[2]治疗慢性胃炎用平胃散加延胡索、川楝子、黄连,鸡内金。
肝胃气滞型加柴胡、青皮、佛手等;胃热炽盛加黄芩、蒲公英、大黄等;脾胃虚寒加桂枝、草豆蔻、砂仁等;胃阴亏虚型加沙参、麦门冬、白芍等,其它如兼瘀阻胃络加白及、三七;胃络溃破加乌贼骨、白及、大贝;食滞胃脘加焦山楂、炒麦芽、神曲;寒邪犯胃加良姜、香附;气血不足加党参、茯苓等。
对照组予维酶素片、猴菇菌片、胃得宁胶丸、黄连素片。
胃镜复查表明治疗组80例痊愈57例,总有效率为91%。
对照组40例治愈14例,总有效率为65%。
治疗组明显优于西药组。
<p>朱氏等[3]认为湿瘀与慢性胃炎发病密切相关,故治疗用平胃散加丹参、三七、白芍、枳壳。
胃脘胀闷疼痛,嗳气、返酸,舌苔厚腻,食积明显者,加麦芽、神曲、山楂;胃脘剌痛,痛势剧烈,舌质紫暗,瘀血明显者,加延胡索、五灵脂;胃脘隐痛,嘈杂不适、食入不化,舌红少津,偏于胃阴虚者加沙参、麦冬;呕吐恶心者加藿香、生姜、半夏;吐酸、心烦者加海螵蛸、瓦楞子、黄连。
对照组70例中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给予呋喃唑酮,胃舒平,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给予呋喃唑酮,胃酶合剂。
结果中药组75例痊愈58例,好转12例。
对照组治愈29例,好转21例。
两组治愈率和有效率比较都具有显著意义(P0.01)。
<p>刘氏等[4]将平胃散加减合柴胡疏肝散治疗因肝气郁滞,湿热中阻,胃失和降而致的慢性胃炎70例,处方:
柴胡,白芍药,川芎,陈皮,枳壳,甘草,香附,苍术,厚朴。
气滞腹胀加木香、郁金、延胡索;血瘀痛甚加丹参、延胡索、五灵脂;湿滞满闷加藿香、砂仁;食少纳差加山楂、山药、神曲;胃热泛酸加瓦楞子、海螵蛸、栀子、黄连;恶心呕吐加干姜、竹茹;便秘加瓜蒌、大黄、槟榔;泄泻加山药、扁豆;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加大黄、黄连、蒲公英。
同时设对照组66例常规西药对症治疗。
结果治疗组70例中显效45例,有效1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1.43%。
对照组显效35例,总有效率72.72%。
<p>林氏[5]认为慢性胃炎多由长期情志不和,饮食不节以及寒热湿浊诸邪损伤脾胃所致,湿、滞、积是其特点。
故用楂曲平胃散加减治疗:
焦山楂、神曲、苍术、佛手柑、姜半夏、制厚朴、陈皮、甘草、炒枳壳、蒲公英、炒谷麦芽。
胃痛甚者加延胡索、杭白芍;痞闷腹胀、嗳气甚者加苏梗、木香;口苦心烦者加川连、焦山栀;泛酸加海螵蛸、炒刺猬皮;恶心呕吐者加干姜、竹茹;大便不畅者加全括蒌、花槟榔。
对照组36例用胃炎干糖浆,雷尼替丁胶丸。
服药二个月后治疗组治愈22例,好转40例,无效7例;对照组治愈9例,总有效率75.0%。
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p>李氏等[6]用柴胡平胃散加味治疗54例慢性胃炎,其中合并胃溃疡4例,十二指肠溃疡19例,十二指肠炎13例,返流性食道炎5例。
处方:
柴胡、黄芩(炒)、苏条参、法夏、苍术、厚朴(炒)、陈皮、神曲、麦芽、鸡内金。
若肝郁胁痛者加佛手、郁金、延胡索;郁热甚而口干苦,易怒烦躁者加栀子、夏枯草、龙胆草;腹胀较甚者加枳壳、木香;呕恶嗳气者加竹茹、代赭石、吴萸、公丁、沉香、苏梗;便秘者加大黄;大便不畅者加炮姜。
治疗后显效占70.4%,好转占24.1%<p>王氏[7]用平胃散加味治疗萎缩性胃炎4例,浅表性胃炎27例,胆汁返流性胃炎者8例。
治愈14例,显效20例,好转6例。
处方:
苍术、厚朴、半夏、甘草、蒲公英、竹茹、枳壳、白芍。
热甚者加山栀、黄芩;肝郁气滞者加川楝子、柴胡、香附;痛甚或者加元胡;暑湿较甚者加藿香、佩兰、滑石;嗳气频作者加生赭石,便秘者加大黄;泛酸者加乌贼骨、瓦楞子;纳呆者加炒山楂、神曲、麦芽。
<p>文氏[8]以香砂平胃散(木香、砂仁、陈皮、厚朴、炙甘草)治疗36例慢性胃炎显效。
脾虚湿重加山药、扁豆;气滞痛甚者加延胡索、川楝子;血瘀选加赤芍、丹参;热重酌加银花藤、连翘、黄连;虚寒酌加干姜、吴芋;偏于嗳气泛酸加瓦楞子、左金丸等。
<p>沈氏[9]据浅表性胃炎病机为寒凝气滞、不通则痛。
故运用良附平胃散加味(高良姜、香附、苍术、川朴、陈皮、紫苏、吴茱萸、甘草)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急性发作者50例,慢性胃炎合并消化道溃疡者35例,浅表性胃炎者81例。
肝气横逆甚者,合四逆散、乌药、木香;痛甚者,合金铃子散;嗳气泛水者,加代赭石、沉香、半夏、砂仁;寒象明显者,加桂枝;夹热者,加川连、蒲公英;湿甚舌苔白腻者,加藿香、砂蔻仁;食滞纳差,加焦三仙;醋心泛酸者,加川连、瓦楞子、乌贼骨、大贝;黑便者,良姜改炮姜,加失笑散、白及、三七。
结果无效12例,总有效率93%。
<p>刘氏[10]治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予平胃散加半夏、茯苓、白蔻、黄连、蒲公英、苡仁、黄芪、党参、白芍。
结果治愈98例,显效30例,总有效率97.1%。
<p>朱氏等[11]以芩连平胃散加减(黄连、黄芩、炒白术、川厚朴、陈皮、甘草、仙鹤草。
痛剧加木香、元胡、陈香橼、徐长卿)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82例。
口苦加蒲公英、土贝母;纳呆加鸡内金、谷芽、麦芽;泛酸明显者加煅瓦楞子、乌贼骨;大便干结者加大黄。
结果显效70.7%,总有效率为93.9%。
<p>李氏[12]在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基础上加味治疗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
口苦,舌苔黄者加山栀,黄连;食冷后腹胀加重,大便稀溏者加良姜,肉桂、吴萸;呕吐加半夏、生姜;泛酸者加乌贼骨、煅瓦楞;烦躁易怒,伴两肋胀痛者加柴胡、香附、白芍;久痛加元胡、蒲黄、五灵脂;口中粘腻不爽者加藿香、佩兰叶;口中气味污秽,不思饮食者加鸡内金、麦芽、神曲。
平均治疗天数为25天,临床治愈57例,显效1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6%。
<p>吴氏等[13]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为脾失健运,湿热中阻,胃失和降。
其病多实证或虚中夹实。
在用平胃散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2300例中,单纯CAG751例;CAG伴肠上皮化生病例690例,其中重度肠化35例,中度肠化201例,轻度肠化454例;CAG伴不典型增生481例;CAG既伴有肠上皮化生又有不典型增生的病例378例;检测出幽门螺杆菌(HP)阳性1100例。
处方:
黄连、苍术、厚朴、青陈皮、半夏、茯苓、木香、香附、枳壳、藿香、佩兰、蒲公英、鸡内金、甘草。
嗳气加代赭石、旋覆花,口干口苦口粘加山栀,舌苔黄腻加干姜、草果,大便不爽或干结加炒槟榔、莱菔子,便溏加砂仁、炒薏苡仁,伴不典型增生或肠上皮化生加白花蛇舌草、丹参、莪术、生薏仁、水蛭、生山楂。
1个月为1个疗程,6个疗程内,痊愈460例,显效1611例,有效138例,无效91例,总有效率为96.04%。
<p>李氏等[14]辨证慢性萎缩性胃炎为痰湿内阻,气滞血瘀,予平胃散加茯苓、半夏、木香、香附、乌梅、蒲公英、白花蛇舌草、丹参、莪术、白芍、焦三仙。
腹痛明显加元胡、白芍;泛酸剧者加海螵蛸、吴茱萸、黄连;便秘加焦槟榔;便溏加薏苡仁。
治后经内窥镜及病理检查,前后无变化者12例,总有效率93.6%。
<p>叶氏[15]运用四逆散合平胃散加味(炙柴胡、白芍、枳壳、苍术、厚朴、陈皮、甘草)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0例,收效甚佳。
若嗳气甚者加佛手,沉香,代赭石;呕吐者加半夏;泛酸者加黄连,吴茱萸,乌贼骨;痛甚者加川楝子,延胡索。
<p>杨氏[16]用本方治因脾失运化,寒湿内浸所致急性胃炎,兼感外邪加藿香、防风、紫苏叶、桂枝;胃痛、胃胀加枳壳、白芍、延胡索、大腹皮;寒湿偏重加白豆蔻、佩兰、砂仁;舌苔黄腻、口苦咽干加黄连、黄芩、白花蛇舌草;纳呆、厌食加鸡内金、山楂、谷芽。
结果76例急性胃炎患者治愈53例,显效18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100%。
<p>1.2功能性消化不良<p>谌氏[17]以平胃散加白术、川黄连治疗7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对照组中70例口服吗叮啉,伴有泛酸者加服雷尼替丁。
1个疗程(4周)后中药组治愈22例,显效26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90.0%,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8%)。
<p>吴氏[18]应用平胃散加藿香、法夏治疗湿邪内盛,脾胃虚弱,运化失常造成的外科手术后消化功能障碍68例,其中胃肠道手术32例(胃手术2例,结、直肠手术8例,阑尾手术22例),非胃肠道手术36例(胆道手术16例,脾手术6例,前列腺手术14例)。
伤食加焦山楂、炒谷、麦芽;脾虚加党参、白术、黄芪;小便短赤加茯苓、泽泻;便秘加火麻仁、大黄。
结果显效48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6.76%。
<p>刘氏[19]治疗甲硝唑引起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用平胃散加法夏、木香、砂仁、白芍、枳实、柴胡、吴茱萸、黄连、党参。
治疗3周后65例患者治愈43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3%。
<p>陈氏等[20]用平胃散加川黄连、白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0例,其中反流型3例,运动障碍型21例,溃疡型6例,复合型10例。
在所设对照组40例中,反流型4例,运动障碍型20例,溃疡型5例,复合型11例。
对照组口服吗叮啉,伴引泛酸者加服雷尼替丁。
4周后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
<p>1.3胃、十二指肠溃疡<p>赵氏等[21]治疗80例十二指肠溃疡,用平胃散加炒灵脂、吴茱萸、榔片、延胡索。
对照组75例口服甲氰咪胍。
服药4周后中药组治愈21例,总有效率93.75%。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1.01)。
<p>王氏[22]将平胃散加蒲公英合雷尼替丁治疗脾胃湿热型胃溃疡与单用雷尼替丁组进行对照。
治疗8周后治疗组56例治愈42例,显效9例,好转3例。
对照组治愈13例,总有效率84.38%。
两者疗效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p>1.4结肠炎<p>张氏等[23]认为结肠炎发病肝郁乘脾为本,湿热阻滞为标,血瘀是其局部的病理变化。
用四逆平胃散加减(柴胡、枳壳、芍药、苍术、厚朴、木香、白术、黄连、三七、三颗针、生大黄、甘草)治疗结肠炎139例,总有效率达88.24%。
湿热内蕴加蒲公英、白头翁;饮食积滞加鸡内金、槟榔、莱菔子;脾肾阳虚去黄连、三颗针,加黄芪、补骨脂、巴戟天、淮山药。
同时设对照组予氟哌酸胶囊口服。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临床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对改变粘膜充血、水肿、血管影模糊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1.5过敏性胃肠炎综合征<p>袁氏[24]运用平胃散原方治疗过敏性胃肠炎综合征29例,有效率为72.4%。
<p>1.6腹泻<p>尹氏[25]认为湿邪为脾虚泄泻的病因病理产物,治疗应调、补、清、涩互佐,尤应重健脾温阳。
处方:
厚朴、陈皮、白术、茯苓、罂粟壳、吴茱萸、桂枝、泽泻、木香、生地黄、莱菔子、大腹皮、山药、鸡内金、车前子。
热者加黄芩、赤芍,寒甚加肉桂。
结果56例治愈50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100%。
<p>王氏[26]辨证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属虚实夹杂,脾虚与湿阻并存,治用加味平胃散扶正祛邪。
处方:
炒党参、茯苓、炒白术、炒薏苡仁、山药、白扁豆、厚朴、陈皮、炒谷芽、炒麦芽。
服药30剂后43例治愈21例,显效18例,无效4例。
<p>1.7习惯性便秘<p>明氏[27]认为习惯性便秘为湿阻脾胃、传导失常,方用平胃散加熟大黄、火麻仁、杏仁、当归、丹参。
气虚下陷加黄芪、柴胡、升麻;血虚明显加何首乌、白芍;阴液不足加玄参、麦冬、生地;腹胀甚加枳实;阳虚加肉苁蓉。
结果收到显著疗效。
<p>1.8脂肪肝<p>贾氏[28]将平胃散加味治疗脂肪肝属气血瘀滞,痰瘀互结者疗效显著。
处方:
苍白术、厚朴、莱菔子、陈皮、丹参、泽泻、生黄芪、生蒲黄、山楂。
肝区痛加枳实、郁金、玄胡索,恶心呕吐加竹茹、生姜,肝阴虚加女贞子、山萸肉。
<p>1.9糖尿病胃轻瘫<p>白氏[29]运用平胃散加半夏、竹茹治疗脾胃虚弱,湿滞中焦型糖尿病胃轻瘫57例。
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白术;湿盛者加滑石,车前子(包煎);气滞者加郁金,炒莱菔子;血瘀者加丹参,赤芍。
结果显效25例,有效27例,总有效率为91.23%。
<p>1.10脑血管病眩晕<p>李氏等[30]用平胃散合二陈汤治疗脑血管病眩晕50例,认为此病为脏腑功能失调,痰瘀互阻而致中焦气机紊乱,升降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浊邪上犯清窍。
予平胃散合二陈汤。
伴恶心欲吐,加代赭石、竹茹和胃降逆止呕;伴脘闷、纳呆、腹胀者加白蔻仁、砂仁等;若痰浊郁而化热,痰火上犯清窍,苔黄腻、脉弦滑者,加黄连、黄芩。
对照组给予钙离子拮抗剂盐酸氟桂嗪。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p>1.11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p>杨氏等[31]以平胃散治疗25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慢性肾小球肾炎24例,狼疮性肾炎1例),辨证为脾失健运、湿浊中阻。
水肿加猪苓、泽泻、茯苓;脘腹胀满加大腹皮、广木香、草果仁、草蔻仁;恶心加藿香、砂仁。
治疗后完全缓解22例,好转3例。
<p>1.12餐后心绞痛<p>孙氏[32]用平胃散加味合西药常规治疗餐后心绞痛12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9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7例;心绞痛程度分级属Ⅰ级12例,Ⅱ级54例,Ⅲ级42例,Ⅳ级12例。
处方:
苍术、黄芪、厚朴、枳实、陈皮、砂仁、郁金、丹参、焦三仙、炙甘草。
结果无效6例,总有效率95.0%。
与单纯西药对照组比较,两组差异具显著性(P0.01)。
<p>2.<p>外科疾病2.1肠梗阻<p>黎氏[33]用楂曲平胃散合红霉素治疗13例慢性假性肠梗阻,巨结肠症加郁李仁、火麻仁、莱菔子。
6例胃轻瘫患者服药24~48h后,所有症状改善,5例巨大结肠儿童症状和体征消失,2例粘液性水肿患者,服药后50小时梗阻症状解除。
总有效率100%。
<p>3.<p>妇科疾病3.1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p>李氏[34]治疗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60例,病机为流产后败血未净,百脉空虚,寒湿之邪乘虚而入,与血搏结于胞中,阻滞气机,影响冲任,血不归经。
方用平胃散加大黄、茜草、葱白、旋复花、桂枝。
感染邪毒者加蒲公英、败酱草;胞宫虚寒者加炮姜、蒲黄、五灵脂;阴虚血热者加藕节、旱莲草、丹皮;血虚者加阿胶、当归;血瘀者加桃仁、红花等;药物流产不全者加水蛭、土元。
于药物流产后第4天开始服,每日1剂,3天为1疗程。
服药后1周内阴道出血停止,宫腔内残留组织等排出干净者40例,服药后10天内阴道出血停止,宫腔内残留组织等排出干净者10例,服药后10天内阴道仍出血,需做清宫术者10例。
<p>3.2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p>于氏[35]选取110例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患者,方用平胃散加当归、川牛膝、芒硝、益母草、马齿苋、黄芪。
经治疗后7天内血止者30例,8~10天者65例,11~15天者12例,15天者3例,经量多者4例,量中者44例,量少者62例。
同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阴道流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p>3.3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p>李氏[36]认为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PONV)为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及术后使用抗生素等致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常所致,予平胃散加木香、半夏、黄芩、枳壳、香附、茯苓、牛膝。
同时设对照组胃复安肌注。
空白组生理盐水肌注。
术后8-24h内PONV发生率中药组、对照组均显著低于空白组。
<p>4.<p>儿科疾病4.1小儿厌食<p>李氏等[37]以本方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症78例收到显著疗效。
处方:
青皮、陈皮、川朴、佛手、炒山楂、炒谷芽、炒麦芽、鸡内金、甘草。
苔厚腻者,加苍术、佩兰叶;脘腹疼痛者,加白芍药、柴胡;便溏次数多者,加炮姜、广木香;大便干者,加知母、郁李仁;食积化热、咽蛾红肿者,加连翘、射干;胃阴不足、口渴烦躁、舌苔花剥者,去川朴,加川石斛、天花粉。
<p>4.2小儿腹泻<p>柏氏[38]据婴幼儿腹泻病机为脾失健运,湿胜则泄。
先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平胃散。
结果治疗组63例中显效46例,有效15例,无效2例。
对照组60例总有效率为71.7%。
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张氏等[39]对小儿脾虚腹泻辨为脾胃虚弱,肠道和脾胃机能低下。
治予平胃散加白术、人参、黄芪、茯苓。
结果痊愈6例,显效3例,好转1例。
<p>4.3小儿腹痛<p>毛氏[40]治疗气滞不通所致小儿再发性腹痛66例。
采用香砂平胃散(厚朴、陈皮、香附、砂仁、山楂、神曲、麦芽、白芍、甘草、白术、佛手)。
若大便不通或泻下不畅者加槟榔,炒莱菔子;腹胀甚者加莪术;脾气虚弱者配合党参、怀山药;胃阴亏虚者加沙参,麦冬。
66例治疗后缓解34例,改善3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97%。
<p>荣氏[41]辨小儿功能性腹痛为脘腹中寒,乳食凝滞,蛔虫所扰。
方用平胃散加茯苓、炒白术、白芍、木香、枳壳、砂仁、干姜。
兼有蛔虫激惹症状者加乌梅,槟榔;舌苔黄腻者去干姜,加大黄,槟榔;喜暖者加香附,延胡索;大便秘结者加大黄,槟榔。
结果39例腹痛消失,有效12例,无效5例。
<p>4.4小儿呕吐<p>田氏[42]认为气滞食阻,胃气上逆而致小儿梗阻性呕吐,方用平胃散加枳实,连翘,焦山楂,炒麦芽,槟榔,半夏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伤津者加天麦冬、生地、玉竹;虚寒者加党参、白术、炒山药、炮姜,去连翘;大便清冷者重用干姜,另加附子。
<p>5.<p>其它疾病<p>李氏[43]治疗脾胃虚寒水湿内停所致胃下垂30例。
服用平胃散加山药、内金、砂仁、葛根、附片、干姜。
疗程结束后X线钡餐检查胃下极回升至髂嵴连线以上7例,胃下极上升3cm以上11例,上升1cm以上者10例,前无变化及自行停诊者2例,总有效率93.33%。
疗程30~50天。
<p>靳氏[44]治疗抗菌素引起的32例黑苔,辨证为湿阻胃脾,气机失调。
以平胃散为基本方,兼口粘腻不爽加藿香、佩兰;若兼恶心欲吐加半夏、竹茹;若兼口苦加栀子、黄芩;若兼胃脘痛加木香、元胡。
治疗3~6天黑苔转薄白,诸症消失29例,6天后黑苔转淡黄,诸症减轻3例。
<p>梁氏[45]治疗因脾运不健,湿从内生所致寒湿困脾型口腻症60例,方用平胃散加藿香、佩兰、苡仁,茯苓、白术、白豆蔻(后下)。
兼夹食滞加麦芽、山楂;兼有恶心呕吐加半夏、生姜。
结果治愈38例,好转19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为95%。
<p>张氏等[46]用平胃散加味治脾虚湿阻型口腔扁平苔癣,效果显著。
处方:
藿香梗、佩兰梗、淮山药、云茯苓、砂仁、白花蛇舌草、土茯苓。
局部粘膜充血糜烂者加川连、银花藤;伴有胃脘不适,泛恶纳呆加杭白芍、徐长卿、竹茹、焦楂曲;大便溏薄者加焦白术。
<p>潘氏[47]据湿热咳嗽病机为湿热蕴于脾胃,酿生痰热,上犯于肺,肺失肃降,气逆而作咳。
方用平胃散加葛花、黄连。
痰黄者加黄芩,鱼腥草;夜咳者加折前;咽痒者加僵蚕、防风;口苦者加鸡骨草,竹茹;尿黄者加茵陈。
经3疗程(4天为1疗程)治疗,咳嗽,咳痰症状消失者42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100%。
<p>谭氏[48]用平胃散加制半夏、白术、茯苓治疗成人多唾症50例(痰湿困脾、脾虚湿阻、脾肾两虚等证型)。
虚胖头晕加天麻;食少头昏加党参;口苦、口臭加黄连;久病体虚,腰膝酸软加黄芪、党参、肉桂、熟附子。
结果治愈28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6例。
<p>王氏等[49]在平胃散基础上加减治疗56例因湿所致大便不成形。
治愈50例,好转6例,全部病例随访3年,无一复发。
处方:
厚朴、陈皮、白术、茯苓、罂粟壳、吴茱萸、桂枝、泽泻、木香、生地黄、莱菔子、大腹皮、山药、鸡内金、车前子。
有热者加黄芩、赤芍药;寒甚者加肉桂。
<p>季氏等[50]治疗湿阻脾胃之消渴病20例,方用平胃散加杏仁、通草、白蔻仁、生苡米、半夏、五倍子、竹叶。
结果临床缓解6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
<p>陈氏等[51]用疏肝平胃散调节晚期癌症肝性胃肠功能不全46例,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加用疏肝平胃散:
麦谷芽、山楂、茯苓、枳壳、鸡内金、甘草、白芍、元胡、木香、半夏、陈皮、莱服子、苍术、厚朴。
大便干结加大黄、元明粉、虎杖;黄疸、口苦加绵茵陈、土茯苓;小便短赤加白茅根、金钱草。
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
服药2周后治疗组46例中,痊愈13例,好转26例,无效6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84.78%;对照组40例痊愈6例,总有效率65.00%。
治疗组明显好于常规西药对照组(P0.05)。
<p>韩氏[52]以平胃散加钩藤、天麻治疗11例特发性震颤,取得良好疗效。
失眠多梦者加合欢皮,琥珀末(冲服);烦躁易怒者加栀子、淡豆豉;体虚气弱者加太子参、生黄芪。
<p>结语<p>综上所述,平胃散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且治疗范围日益扩大。
该方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效,临床上只要辨证准确、详审病机、灵活化裁运用,对多种病症均可收到良好效果。
但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已报道的病例中,个案报道较多,大样本少,在药理、药效方面报道较少,以及缺少严格对照(有些只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科研设计欠严谨、诊断及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今后应规范、系统、全面的深入研究,系统探讨,不断总结,充分发掘潜力,以便拓展应用范围,提高临床疗效。
</li><li>谢谢!
好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平胃散近 十年 临床 应用 概述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