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8728694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08.99KB
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
《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
文学常识
1.“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 )
A. 曹操 B. 刘备 C. 谢安 D. 孔子
【答案】C
【解析】【分析】东山再起:
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
古时,指出山为官,为褒义词。
出处:
《晋书·谢安传》:
“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
故答案为:
C
【点评】东晋谢安,才学过人,但在朝廷遭到一帮小人的嫉妒,使得皇上一刻儿用他一刻儿贬他。
谢安一气之下就辞官来到土山隐居,邀人下棋,落个耳根清静。
他人在外,心念家,就模拟浙江会稽东山景色,在土山上大兴土木搞建筑,并改土山为东山。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马说》——韩愈——世称“韩昌黎”
B. 记是古代一种记叙性文体——《醉翁亭记》——欧阳修——谥号文忠
C. 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种文体《出师表》——诸葛亮——字孔明
D. 序是古代一种介绍书的内容的文体——《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字景濂
【答案】D
【解析】【分析】ABC正确。
D.错在“序是古代一种介绍书的内容的文体”,《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序是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文体常识,属于文学常识的一种。
古代的主要文体有以下几种: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骈文、赋。
诗歌文体下有以下几种亚文体:
诗、词、曲;散文文体下有以下几种亚文体:
古文、记、古议论文、奏章、序跋、赠序、史传等这些文体常识在平时学习是要进行积累,特别是要结合具体文章了解其特征。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 《雨的四季》一文写的不是某个特定地域、特定季节的雨,而是展现雨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中的不同形象和特点,写四季的雨景和人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雨、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C.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是后人加的。
乐府诗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D.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形式固定。
一般每首八句,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颈联,五,六句叫颔联,七,八句叫尾联。
颈联、颔联一般要对仗。
【答案】D
【解析】【分析】ABC说法正确。
D:
这句话把颔联和颈联搞反了,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
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以记叙为主,议论、抒情为辅。
既可记人,也可记物、记事,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等。
B. 我国古代的“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学记》《易经》《春秋》。
C. 欧阳修是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代表作《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D. 莫泊桑是法国著名作家,他与美国的欧亨利、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羊脂球》《包法利夫人》等。
【答案】A
【解析】【分析】此题B项应该是《礼记》不是《学记》;
C项欧阳修的年代是北宋;
D项《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的代表作。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
平时要注意识记常见的文学常识,古今中外,做好要分类识记整理,记清作家以及作品,一般文学分类文体特点等。
5.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读过许多描写人间至情的文章《背影》《再塑生命的人》《爸爸的花落了》《秋天的怀念》。
都主要表达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真情。
B. 成语“妄自菲薄”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不求甚解”出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峰回路转”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C. 《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和张飞“桃园结义”,兄弟情深;黄盖上演“苦肉计”,忠义无双。
D. 雨果、莫泊桑、罗曼·罗兰都是法国作家,他们的作品分别有《巴黎圣母院》《羊脂球》《名人传》。
【答案】A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A项表述有误,《再塑生命的人》是表现师生之间的真情。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可利用多种方法进行识记,如对比,结合图画等。
6.下列关于文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其形体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六个阶段: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
其造字法一直沿袭许慎“六书”的说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B.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岳阳楼记》、《爱莲说》、《送东阳马生序》四篇文言诗文标题中的“书”、“记”、“说”、“序”都属于古代文体。
C. 《隆中对》一文选自宋代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一书。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战国策》《左传》都是史学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
D. 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为“垂髫”;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带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B项表述不正确,古代常用的五种文体:
说、记、铭、序、表。
不包括“书”。
故答案为:
B
【点评】1、记: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记景抒情,托物言志。
例如《岳阳楼记》和《小石潭记》。
2、铭是古代刻在器皿上(多见于青铜器,墓碑,石等载体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内容大多数简短,铸、刻或写在器物上记述生平、事迹或警诫自己的文字:
铭刻、铭文、铭志、墓志铭、座右铭、刘禹锡《陋室铭》。
3、说,古文的一种文体。
与现在的杂文大体近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
例如《马说》和《爱莲说》。
4、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词中写到“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其中的“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B. 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歌”中的“秋处露秋寒霜降”一句,分别对应的节气为:
“立秋、处暑、寒露、秋分、小寒、霜降”。
C. “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
汉朝人称匈奴单于为天之骄子,后来称历史上南方某些少数民族君主为天骄。
D. 我国古代的许多词语具有特定的代称,如:
婵娟指月亮,须眉指男子,社稷指国家,布衣指平民,汗青指史册。
【答案】B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知识的积累。
B项中的“秋处露秋寒霜降”中的“露”不是“寒露”,而是'白露。
正确答案应该是: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故答案为:
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知识的积累。
做此题时,学生应该认真读题,核实各个选项的表述的正确与否。
找出错误。
平时学生要多记忆多积累一些文学文化常识,便于提高做题的准确率。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分别指立春、春雨、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唐宋八大家”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B.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作家、剧作家、小说家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骆驼祥子》是他的代表作。
C. 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作隶变,这是汉字形体演变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D.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春秋战国时期约五百年问的诗歌,共305篇。
【答案】D
【解析】【分析】D.表述有误,《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305篇。
故答案为:
D。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名家名篇、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的基本知识。
这些知识一定要牢固掌握,答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其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都卓有建树。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指的就是曹氏三父子。
B. 《狼》选自《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
《聊斋志异》中的“志”意思是“志向”,表明了作者的志向并不在功名,而在于诸多“奇异的事”。
C. 新闻特写,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断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D. 律诗有“五律”和“七律”,每两句成一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每首的中间两联的上下句须是对偶句,全诗通押一个韵,除了首句,每句都需押韵。
【答案】C
【解析】【分析】A.“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指的就是苏氏三父子:
苏洵、苏轼、苏辙。
B.““志”意思是动词,记述,《聊斋志异》就是在他的书斋里记述奇异的事。
C.说法正确。
D.律诗并不是要求除了首句,每句都需押韵,而是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有关律诗的文学常识。
学习律诗,要识记有关的文学常识。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即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10.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刘向整理编辑的《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左丘明的《左传》则是纪传体史书,这些都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B. 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其中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警官奥楚蔑洛夫,就出自契诃夫的《变色龙》。
C. 古诗词的意象内涵非常丰富,如“月亮”常代表思念,“鸿雁”可抒发乡愁,“梅花”则有高洁之意。
D. 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其最关键的要素就是矛盾冲突。
【答案】A
【解析】【分析】A项有误,《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左传春秋《左传》,又称《左氏春秋》,传说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左丘明所做,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的便是春秋时代的大事。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这类题的判断点是:
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
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的知识判断正误即可。
11.某校组织了以“书法+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收集了丰富的材料(见链接),发出了“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倡议,呼吁更多的师生学习书法。
【链接】
新闻摘录:
近日,各地纷纷出台文件,规定本地七至九年级学校,在语文课程或校本课程中每学期安排不低于10课时的书法课。
调查数据:
各学校书法教师中,书法专业教师占15%,语文教师兼任占56%,美术教师兼任占29%。
学者感言:
写字时,一直有一个红线框成的界线,垂直与水平红线平均分割的九宫格,红色细线图成字的轮廓。
红色像一种“界限”,我手中毛笔的黑墨不能随性逾越红线轮廓的范围,九宫格让我学习“界限”“纪律”“规矩”。
(蒋勋《汉字书法之美》
书者留言:
◇柔软的毛笔,可以写出有力的线条:
一个个不同的汉字,都有优美的结体;写字还是自己心情的记录,真是太有超了!
◇练字需要凝神静气,汉字书写中的姿势、笔顺、运气等对如何做人都有启发意义。
(1)从【链接】材料中,再提炼两个要点作为倡议书的内容。
①学校开设书法课,为培养学生热爱书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2)活动中,下面这幅陈列在兰州碑林的作品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
对这幅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张芝《冠军帖》(局部)
A.线条曲直互生,刚柔相济。
B.采用行书书体,用笔灵话。
C.写法上下牵连,富于变化。
D.笔势有力而丰润,展现书者胸襟。
【答案】
(1)②学习书法让人中规中矩,懂得纪律和规矩的意义,并能以此约束自身。
③书法是优美的艺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良好的艺术修养和自律精神,对于做人有启发意义。
(2)B
【解析】【分析】⑴通读[链接]材料,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分析作答即可。
如可提取“我手中毛笔的黑墨不能随性逾越红线轮廓的范围,九宫格让我学习‘界限’‘纪律’‘规矩’”和“练字需要凝神静气,汉字书写中的姿势、笔顺、运气等对如何做人都有启发意义”分析整理即可。
⑵“采用行书书体”错。
张芝,字伯莫,敦煌酒泉人。
他敢于创新,省略章草的繁难之处,在运笔上使用了流利的笔锋,显示出的奋逸的力量,打破了章草的常规,从而创造了“今草”这种书法体。
今草行笔自然,刚柔相济,疏密相宜,后世将张芝列为“草圣”。
连后世“书圣”王羲之也说自己的草书不如张芝。
打开张芝《冠军帖》,就有纵横气势扑到眼前,疾驰中笔法奇诡多变,回转勾连、舒卷各得其宜。
形成了上下贯通、逶迤连绵的纵向气势。
线条飘逸而不飘忽,没有火辣辣的气味,而是纯正、脱俗,把草书写雅致了,也写得灵动了。
圆转的笔调多,运用不好则大圈圈套小圈圈,雷同且俗气。
而在这里,弧度多变,弧形多样,交错包含,不断给人以新鲜感。
张芝用笔不是往粗壮雄厚处发展,也非丰腴泽丽,而是笔锋轻入纸,跃起而行,不雕不琢。
故答案为:
⑴②学习书法让人中规中矩,懂得纪律和规矩的意义,并能以此约束自身。
③书法是优美的艺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良好的艺术修养和自律精神,对于做人有启发意义。
⑵B。
【点评】
(1)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提取与概括。
题干要求“提炼两个要点作为倡议书的内容”,阅读材料,从中概括出学习书法的两大好处即可。
如根据“学者感言”的内容,可以概括出学习书法可让人中规中矩,并以此约束自身;根据“书者留言”可根据出书法“对如何做人都有启发意义”。
(2)本题考查书法作品的欣赏。
注意观察这幅作品,通篇来看,行气流畅,气势贯通,但仔细审视,相连之字并不多,所以“上下牵连”有误。
12.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片名取自我国古代一位词人词作中的句子。
这位词人是( )
A. 辛弃疾
B. 李煜
C. 宴殊
D. 李清照
【答案】B
【解析】【分析】“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自五代李煜的《虞美人》。
故答案为:
B
【点评】《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在写下这首《虞美人》后,宋太宗恨其“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而毒死了他。
写的是处于“故国不堪回首”的境遇下,愁思难禁的痛苦。
全词不加藻饰,不用典故,纯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寓景抒情,通过意境的创造以感染读者,集中地体现了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比愁思不尽,贴切感人。
1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语出自( )
A. 《论语》
B. 《孟子》
C. 《战国策》
D. 《墨子》
【答案】B
【解析】【分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下》。
“民贵君轻”成为后世广泛流传的名言,一直为人引用。
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换的。
所以,百姓最为重要。
故答案为:
B
【点评】孟子说:
“百姓最为重要,国家其次,国君为轻。
所以,得到民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应允的做国君,得到国君应允的做大夫。
国君危害到土神谷神——国家,就改立国君。
祭品丰盛,祭品洁净,祭扫按时举行,但仍然遭受旱灾水灾,那就改立土神谷神。
”
14.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2017年5月21日,“丁酉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在湖北随州隆重举行。
B. “诗圣”杜甫的《望岳》共三首,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
C.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合称“五经”。
D. 《威尼斯商人》是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喜剧。
【答案】C
【解析】【分析】C项,《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故答案为:
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
重在平时积累,多做题。
1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
从表达方式看,可以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B. 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受的文学样式,它还有“美文”“小品文”“随笔”之称。
C. 小说以叙述故事情节为中心,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D. 戏剧通过矛盾冲突展开情节、塑造人物,往往以矛盾冲突作为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体知识的掌握。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而不是以叙述故事情节为中心。
故答案为C
【点评】小说的三要素是: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
三者中,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小说的主要任务是塑造人物,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来,而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16.1978年以后,艾青的诗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面不属于他这一时期诗歌特点的一项是( )
A. 诗句由原先的长短错落,不求整齐划一变得比较整齐。
B. 诗情由原先的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变得比较深沉。
C. 写法由原先的尽情的呼告、肆意的排叙变得口语化、散文化。
D. 诗意由原先的凝重、深厚变得比较警策,充满哲思。
【答案】C
【解析】【分析】《艾青诗选》里面专门介绍艾青“归来”后诗风的变化,根据平时阅读和积累可知:
ABD说法正确,C说法错误。
【点评】本题考察艾青“归来”后诗歌的特点,只要认真阅读并积累这段文字的要点即可正确答题。
这也提示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注意积累课本上介绍的名著知识。
17.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范进中举”是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精彩片段,胡屠户、张乡绅等态度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众生相。
B.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经历了“三起三落”,由一个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车夫,变成了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C.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在其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中塑造了一个贪婪、阴险的吝啬鬼形象一一葛朗台。
D.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中,阿廖沙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逐渐成长为坚强勇敢、充满爱心的人。
(2)读名著要读懂内容、读出感悟。
请仿照下面演示文稿中的示例,完成相关任务。
(每组二选一,各60字左右)
【答案】
(1)C
(2)读懂内容:
示例1:
我选
(2),巴尔沃(博)亚违抗了王室命令,为得到宽恕,踏上寻找“黄金国”的探险之旅。
结果他首先发现了太平洋。
或:
为躲避债务,巴尔沃亚把出逃也当成一次探险,结果他首先发现了太平洋。
而这探险被后世证明为“不朽的事业”。
示例2:
我选(3),十月革命前夕,列宁冒着风险乘封闭的列车潜回俄国,之后发动了十月革命。
摧毁了一个帝国,改变了整个世界。
读出感悟:
示例1:
我选(5),有时一瞬间能决定历史走向。
格鲁希一瞬间的误判(固守成命),导致拿破仑兵败滑铁卢,改变了他自己、拿破仑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
或:
贻误紧要关头的那一刹那(错过机缘),就无法成为命运的主人。
我为格鲁希一分钟的错误决定扼腕叹息。
/在重要事情上不能犯错,这以后,无论用怎样的言辞和行动都无法弥补。
格鲁希未及时回援,导致拿破仑兵败,其后虽工作出色,总让人觉得遗憾。
/命运始终垂青有准备的头脑。
格鲁希固守成命,失去机会没能成就辉煌,而布吕歇尔却及时醒悟,增援惠灵顿,夺得战争胜利。
示例2:
我选(6),人应该正确理智对待自己的生命与精力,使它们更有意义。
苏特尔(祖特尔)后半生时间均花费在打官司上,有点可惜。
或:
苏特尔站在了所有人的对立面,触犯太多人的财产利益,即使得到法律支持,也不会有好结果。
/苏特尔是个悲剧英雄。
虽然他没能要回属于他的工厂等财产,但我觉得他的坚持不懈与执著令人敬佩。
【解析】【分析】⑴C的说法有误,应该是: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在其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中塑造了一个贪婪、阴险的吝啬鬼形象一一夏洛克。
⑵示例1提示是概括事件主要内容。
示例2是对人物的评价。
根据示例,从⑵⑶或⑸⑹选择一个完成相关任务。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相关知识,要熟悉。
18.综合性学习。
本学期,我们组织了“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1)人们常用动物回报母亲的事例来教育孩子要孝敬回报父母,请写一个你知道的动物报恩的典故,并加以解释。
(2)小组要制定“孝亲敬老月”活动方案,请提出三条切实可行的建议。
(3)李丽同学在“孝亲敬老”主题班会上讨论“孝”的内涵时,提出要多听听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多看看父母辛勤付出的举动,多回忆父母关爱的点滴镜头,多做点回报父母的事情,而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理解父母”。
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不超过50个字)
【答案】
(1)乌鸦反哺。
在母亲的哺育下长大后,当老乌鸦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或者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它的子女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中考 语文 文学 常识 训练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