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科学教学设计水变咸了青岛版.docx
- 文档编号:28725569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4.18KB
四年级上科学教学设计水变咸了青岛版.docx
《四年级上科学教学设计水变咸了青岛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科学教学设计水变咸了青岛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上科学教学设计水变咸了青岛版
4水变咸了
一、教材分析:
《水变咸了》这一课是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的内容。
水能溶解物质的现象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但是水溶解物质后具有什么特点呢?
本课就是以食盐、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为探究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溶解的含义,探究物质溶解的特点,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水是学生常见的一种物质,每时每刻都影响着学生的生活,学生喜欢玩水,但学生对与水相关的许多现象,虽然心存疑惑,却往往不能有意识的去关注和研究。
本课就是以水为研究对象,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引领学生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三、教学目标:
1.能从身边常见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征,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2.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意识到科学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
3.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征;能定性地描述溶解变化;了解溶解在生活当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烧杯、玻璃棒、高锰酸钾、面粉、食盐、糖、沙子、咖啡、搅拌棒、抹布等。
(二)具体教学过程
探究引入
师:
同学们,平时喜欢看动画吗?
好,咱们今天先来看一段动画片,请仔细看。
(学生观看动画片:
放在窗台上的糖,在雨天后化掉了。
)
师: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测。
)
活动一:
把盐放到水里会有什么变化?
师:
我这里有一杯水,如果我把盐放进去……
生:
水会变咸。
师:
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是为什么?
(板书:
水变咸了)你们的实验台上也有盐,观察一下,它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观察后汇报交流。
)
师:
现在把杯子中的盐倒入水中,先不用搅拌棒,注意观察,你会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
)
师:
盐慢慢消失的这个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溶解。
(板书:
溶解)你看清刚才盐溶解的过程了吗?
有办法看到溶解的过程吗?
(学生思考交流。
)
师:
观察一下你的实验桌,都有什么实验物品?
(高锰酸钾)它是什么颜色的?
(紫)把它放进水里,说不定能解决我们提出的问题。
我们同学都要睁大眼睛仔细地观察,看谁的发现最多!
(学生分组活动。
)
[此活动是让学生自主探究食盐在水中的变化及溶解过程。
因此,实验前先让学生说出食盐的样子,目的是为了和溶解后的食盐做对比,引出溶解一词。
但是在活动中“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却不容易看出,是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新问题,学生可能想到用高锰酸钾解决,也可能想不到,或者想到用高锰酸钾却想不出如何探究,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探究的实际情况适时点拨引导。
]
师:
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研究结果和大家分享。
(学生交流汇报。
)
[此环节是让学生通过观察高锰酸钾溶解的过程,理解溶解的现象。
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和遇到的问题,师生一起解决。
]
师:
像高锰酸钾和盐这样,放入水中后会变成一些微小的颗粒,均匀的分散在水中的现象,我们称为溶解。
活动二:
其它物体放到水中会怎样?
师: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食盐放入水中会溶解,那么还有哪些物体放入水中后会发生类似的现象呢,(出示:
粉笔末、面粉、糖、沙子)我们先猜测一下,把这些东西放进水里会怎样呢?
(学生猜测。
根据分类板书,溶解、不溶解、不确定。
)
师:
做这个实验前,你有没有什么注意的问题要提醒大家呢?
(学生汇报、课件展示)好,开始你们的探究活动吧!
(学生分组分工合作,继续探究并汇报交流探究结果。
)
[此活动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有的物质可以在水中溶解,还有些物质不能在水中溶解。
像高锰酸钾、食盐、白糖那样在水中形成的均匀的稳定的溶液才叫溶解,像面粉、粉笔末那样在水中虽然也发生变化,形成悬浊液,但静置一段时间后又在水底形成沉淀的不是溶解现象。
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溶解的本质。
]
自由活动:
师:
我们今天像科学家一样进行实验,知道了不同的物质放入水中后会发生两种不同的现象——溶解、不溶解。
在生活中,水可以溶解物质的这种性质可帮了我们好多的忙,你知道这方面的信息吗?
(学生汇报交流。
)
评价:
师:
今天大家像科学家一样,通过动脑动手,有了很多收获。
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学生交流。
)
师:
你觉得今天哪个小伙伴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对他说一句鼓励的话吧。
觉得你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学生根据了解,谈自己的想法。
)
拓展活动:
师:
我们大家今天一起合作,发现了水溶解物体的多秘密,离科学的距离是越来越近了,那么其它溶液能否溶解一些物体?
课下我们可以利用我们掌握的科学方法,进一步观察、寻找生活中的溶解现象。
下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研究结果。
板书设计:
15、水变咸了
溶解:
糖、 咖啡、食盐 不溶解:
粉笔末、食用油、面粉、沙子
五、课后反思
1.让学生有话敢说——教学氛围开放。
《标准》指出“低估儿童学习科学的潜力比高估更可怕”。
创设一种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是搞好开放式科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一环。
本课始终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倾听学生不同于自己的意见,经常使用“请……”、“谁能试试……”、“谢谢你……”、“你一定行”等教学语言,为学生营造宽松氛围,使他们有话敢说。
2.让学生有东西可学——教学内容开放
《标准》特别强调两点:
一个是“不要仅仅是教知识点”,还有一个是“不要把教科书当圣经”。
孩子眼中的世界永远是妙趣横生的,教科书上规定教学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孩子们脑中永远问不完的问题,在教科书外还有很广泛的课程资源。
另外,课外我也应适时适量地布置了一些专题研究的课题,如“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质,那么其它溶液会不会也溶解一些物质呢?
”给学生继续探究的机会,这样科学探究能力与科学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把在学科知识中学到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研究中,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又获得更多的知识,进一步理解了学科知识,拓宽了知识领域。
3.让学生自由地去想——教学时空开放
科学课所要解决的知识来源于生活,科学教学活动应该不受“课堂”的限制,在教学中要根据需要由课内向课外扩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践,用“科学眼光”寻找蕴含与现实生活中的科学问题,把理论学习与实际的“问题解决”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打破有形的教学空间,使固定的空间变成流动空间、弹性空间。
4.让学生研究性地学——教学方法和手段开放。
《标准》指出“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要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来充实教学活动”。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这节课上我积极运用发现法、讨论法、暗示法、问题解决法、尝试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学生在经历了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实验验证——收集整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表达交流的过程后,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信心在这样的积累中沉淀起来。
在活动中,学生探究“盐和高锰酸钾可以溶解,那么其它物体放入水中可以溶解吗?
”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凭借刚刚的探究的经验先进行猜想,并对这个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后亲自动手实践进行验证。
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5.给学生正确的评价——教学评价开放
《标准》提出“要把评价伴随教学之中”。
评价能起到导向、激励、制约等多方面的作用,更能影响开放式数学教学的方向,教学评价应着眼于全面性、发展性、激励性,这节课上,通过屏幕出示几个评价标准,让学生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参与的方式多角度进行,使评价立体化,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使单一的评价变为多角度评价,使静态评价变为动态评价。
5、《怎样加快溶解》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分析:
“怎样加快溶解”是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水里有什么”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包括“怎样使物体溶解的更快”、“比一比看谁能让冰糖溶解得更快”、“了解生活中溶解现象带来的危害及防治措施”三部分内容。
有关“怎样加快溶解”的知识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是生活中经历过的事情。
但是在科学教材中作为一个问题来研究,其目的就不单纯是让学生知道用搅拌、用热水、将物体研碎的方法可以加快溶解,而是以这些知识的认知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行探求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掌握一种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对比实验。
由于溶解快慢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感性经验较多的现象,所以在教学时要启发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直接进行归纳,形成假设,再对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
验证时首先根据假设的规律推想在某种条件下搅拌、用热水、将物体研碎可能发生的现象,然后根据上述推想设计实验。
在本课中采用的是对比实验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证明提出的假设是否正确。
掌握知识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所以本堂课的教学设计要本着在学生全面参与的基础上,经历怎样加快溶解研究的全过程,让他们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的宗旨。
教学过程实录:
师:
同学们,我带来了好吃的奶片,大家想品尝一下吗?
生:
想。
请两位同学上前面来,表演吃奶片。
教师讲明要求,一位同学放在嘴里含着,另一位同学用力嚼,比一比,谁先吃完。
比赛结果:
嚼的同学先吃完。
师:
刚才两位同学吃奶片的速度为什么不一样?
生:
嚼的时候奶片溶解的快,含着的时候奶片溶解的慢。
师:
看来用不同的方法,溶解的快慢不一样。
大家平时有没有遇到需要加快溶解的事情,你是怎么做的?
生:
冲糖水喝时,用热水冲,再用筷子搅一搅。
生:
感冒时,喝的板蓝根冲剂,要用热水冲。
生:
用冰糖泡水喝时,要先把冰糖研碎。
师:
由此看来,在生活中由于需要,我们经常用一些方法来加快溶解。
请同学们想一想,刚才大家说了哪几种加快溶解的方法?
生:
搅拌、用热水、将物体研碎。
(教师板书:
搅拌、用热水、将物体研碎)
师:
我们平时常用这三种方法来加快溶解,请大家想一下,你平时是不是只用其中的一种方法呀?
生:
我有时用其中的两种,有时三种一起用。
师:
请同学们猜想一下,是不是三种方法都能加快物质溶解呢?
生:
都可以。
生:
有时候是混在一起用的,看不出来。
师:
这样看来,我们并不能确定每一种方法都能起作用,你能设计实验验证一下吗?
生:
能。
师:
现在我这里有维生素B12药片,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搅拌能加快溶解吗?
现在就请同学们现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要想完成实验还需要哪些材料?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生:
我们需要两个烧杯、水、两片维生素B12药片、玻璃棒。
师:
为什么要用两个烧杯呢?
生:
因为只有通过对比才能说明搅拌能不能加快溶解。
师:
说的很好,这种方法在科学课中叫对比实验,那么在对比实验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生:
两个烧杯里的水要一样,放的药片也要一样。
生:
药片的大小要一样,药片要同时放进两个烧杯里。
师:
水的什么要一样?
生:
水的多少和温度要一样。
师:
这是我们要注意的什么条件?
生:
相同条件。
师:
那在这个实验中不同条件又有哪些呢?
生:
就是一个烧杯搅拌,一个烧杯不搅拌。
师:
在对比实验中,相同条件可以有多个,但不同条件我们只能控制一个,这样我们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现在请各小组按照刚才所说的方法进行实验,看看搅拌是否能加快溶解,并填写好实验报告。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分组汇报、交流。
生:
我们小组先向两个烧杯里加入同样多的自来水,再把两个药片同时放进水中,一杯水不搅拌,另一杯水搅拌。
我们发现,搅拌的烧杯中药片很快就溶解了,而没有搅拌的烧杯里的药片几乎没有溶解。
我们小组得到的结论是:
搅拌可以加快药片溶解。
师:
他们小组的实验做得很好,记录得也很完整。
其他小组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
我们小组同意他们小组的意见。
师:
那么,用热水和将物体研碎是否也能加快物体溶解呢?
大家能自己完成这两个实验吗?
生:
能。
师:
第一个实验大家完成的很顺利,我相信这两个实验大家也能很好的完成。
下面,就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制定实验方案。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汇报、交流。
生:
研究用热水是否能加快溶解时,不同条件是水的温度不同;相同条件是水的多少要一样,放进去的药片要一样多,并且要同时放,两个烧杯都搅拌或都不搅拌,药片都不研碎。
生:
研究研碎能否加快溶解时,不同条件是一个研碎,一个不研碎。
相同条件是水的温度要一样,水的多少也要一样,放进去的药片要一样多,都搅拌或都不搅拌。
师:
大家想一下,做实验时还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生:
要注意安全,避免被热水烫着。
生:
操作时要小心,不要把水洒在桌子上。
师:
同学们想得真周到。
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好热水和冷水,下面就请同学们开始实验吧。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分组汇报、展示。
生:
热水中药片溶解得快,冷水中药片溶解得慢,结论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
生:
研碎的药片溶解得快,未研碎的药片溶解得慢,结论是把物体研碎可以加快溶解。
师: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可以知道搅拌、用热水、将物体研碎可以加快物体的溶解。
下面,运用我们刚才学到的知识来进行一场比赛,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块方糖,请同学们选择一种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来加快方糖的溶解。
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方糖溶解的最快。
现在,请大家现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想想怎么做?
学生讨论。
师:
请所有小组都准备好,听我的口令进行操作。
预备,开始!
学生分组进行操作。
师:
好,比赛结束,我看见4组是最先完成的,请你们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
生:
我们把方糖研碎了,放入热水中,用筷子不停地搅拌,方糖很快就溶解了。
师:
看来他们把三种方法都用上了。
其他小组是怎么做的呢?
生:
我们用的是热水,不如4组快。
生:
我们用的是搅拌的方法,也不如4组快。
师:
看来同时使用搅拌、用热水、将物体研碎这三种方法,物体溶解的速度会更快。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溶解现象,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利用多媒体展示洗衣粉在洗衣机里的溶解、牛奶在水中的溶解以及污水、垃圾的溶解等等。
师:
你对生活中的溶解现象有什么看法?
生:
溶解现象既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但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师:
近年来,海水污染越来越严重,请同学们课后调查一下海水被污染的原因,并想出防治的措施。
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选取的实验材料都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溶解现象也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碰到的现象,但是学生并没有对这种常见的现象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当我们把这些问题摆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自去研究时,学生感到既熟悉又新鲜,学习热情高涨。
本课的几个探究活动,实际上非常相似,为了不让学生感到是机械的重复,作为老师,就要想办法让这些活动变得有层次、有节奏。
本课的教学环节经历了一个导、扶、放的过程。
第一个活动,我进行了比较具体的指导,在接下来的两个活动中,我采用了半扶半放的方法。
在小比赛这个环节,我完全放手,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训练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尝试独立地探求知识。
这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都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体现了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实验验证——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实践应用,这一研究问题的方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能从中切身体会到学习科学的方法和态度,从而使学生感悟到科学就在身边。
科学课堂上的探究活动是否有效,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学生的参与状态。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做到面向全体,从而体现出“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的理念。
要想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探究活动必须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同时,活动形式也要有所变化,不能一成不变,比如有的活动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来进行。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活动的开展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之上,这是很关键的一点。
对于糖块,怎样加快它的溶解,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正如课堂上所反映出来的那样,“研碎、用热水、搅拌”这些方法都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只满足于让学生知道“搅拌、用热水、将物体研碎可以加快溶解”那显然就显得过于肤浅了。
对学生来说,真正需要搞明白的是:
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搅拌、用热水、研碎真的可以加快溶解吗?
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确定这些方法真的可以加快溶解呢?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节课他们面临的是在已有的认识基础上如何向前推进的问题,而老师的任务就是如何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卓有成效的向前发展。
从认识的角度上来说,这种发展是从模糊到清晰,从知其一到知其二到知其三,从道听途说向着尝试、体验发展。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有更具价值的一点,那就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例如学生经历了进行一个对比实验,在实验中控制变量,把一项探究活动的方法迁移到另一项探究活动中去,以及对现实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怎样进行研究等有意义的活动,或者说获得了这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的经历。
对这节课中学生所获得的这许多方面的发展,只能说获得了有意义的经历,而不是说获得了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方法。
课题(6课 做一杯饮料 )
一、学习目标:
1、能提出制作活动的思路;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作品;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
2、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愿意合作与交流。
3、知道水不仅能溶解固体、液体还可以溶解气体;知道加快物质溶解速度的方法。
二、学习重点:
能提出制作活动的思路;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作品;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
三、学法指导:
(一)、激趣导入
师:
同学们喜欢喝饮料吗?
你们喜欢喝什么饮料?
为什么爱喝?
指名汇报:
味道好,颜色好看,喝冰镇饮料能解渴……
师:
谁来描述一下你品尝的饮料。
生描述
师:
我们来做一杯饮料……
师板书课题。
(二)、学生活动探究:
1、学生设计饮料配方。
师:
要想制作一杯饮料,应该做哪些准备?
生:
橙子、糖和矿泉水,奶粉,苹果粉……
师:
像这些制作的原料,我们还可以叫做配料。
好喝的饮料是由多种原料制成的。
在制作饮料时,要想色泽好、口感好,就要多种原料搭配使用,这就是配方。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口味设计一个饮料配方。
我们准备做()味道的饮料,需要的配料有:
想选画√
橘子粉冰糖奶粉青苹果粉水蜜桃粉咖啡果珍香精小苏打柠檬酸蔬菜汁特色配料
小组讨论设计饮料配方,并交流汇报。
师:
同学们的设计很精彩。
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设计,然后动手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可以向同学请教,也可以向老师求援。
2、学生制作饮料
师:
在制作过程中有的同学发现冰糖溶解得太慢了,谁能让它溶解的快些呢?
生纷纷献计:
把冰糖弄碎了溶解;用热水溶解;把冰糖弄碎放到水中后,再用玻璃棒搅一搅溶解的会更快……
生探究,比赛:
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冰糖溶解。
结论:
把冰糖先弄碎、再加热水并且不停地搅拌,冰糖溶解得很快。
(三)、自由活动:
师:
同学们做的饮料是五颜六色、很是吸引人,不知口味怎样呢?
就让我们互相品尝一下吧!
(学生互相品尝)
师:
我们品尝了自己的饮料,也品尝了朋友的饮料,谁来评价一下你品尝的饮料。
生评价品尝的饮料。
(四)、探究水能溶解气体
师:
同学们,老师这里还有一杯饮料(出示可口可乐),喝过吗?
谁能说一说你在喝可乐时有什么发现?
这些现象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
饮料里有气体。
师:
既然饮料里有气体,我们为什么看不见呢?
生:
因为气体被水溶解了。
师:
由此可见,水不仅可以溶解固体、液体,还可以溶解气体。
碳酸饮料好喝,如果喝多了,好不好?
为什么?
学生汇报。
教师补充资料:
碳酸饮料对人体的危害
(1)导致骨质疏松;
(2)较多的酸性物质,不利于血液循环,人容易疲劳,免疫力下降;是儿童牙齿的“杀手”;
(3)年轻人,一下子喝得太多,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很容易引起腹胀,影响食欲,甚至造成肠胃功能紊乱;
(4)妨碍神经系统的冲动传导,容易引起儿童多动症。
师:
看来,再好喝的饮料也要适可而止,不可贪杯。
因为家长和老师都希望大家能健康成长!
四、巩固练习
小组讨论:
水能溶解的固体、液体有哪些?
五、拓展延伸:
师:
关于制作饮料,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怎样做出的饮料对人体最有益?
请有兴趣的同学课下继续研究,做出更好的饮料,给你的家人、同学、老师品尝,好不好?
六、新课预习
课外观察池塘、小河等水域,了解水中有什么,取一瓶水做水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科学 教学 设计 水变咸 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