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版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8722628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7.96KB
七年级语文版教案.docx
《七年级语文版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版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版教案
七年级语文2016版教案
【篇一:
2016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新人教版全册教学设计教学案例】
教学课时计划(教案)
学校语文教师
1
2
教学课时计划(教案)
学校班级级学科语文教师
3
4
教学课时计划(教案)
学校班级级学科语文教师
5
【篇二: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016秋新版)】
1.忆读书
冰心
一、教学设想:
这篇文章我是想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由交流、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旨在引导青少年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课文内容分析
《忆读书》一文作者冰心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
通常在这一类的文章中我们看到的多是理论性的说教。
如:
读书会给我们带来的各方面的好处等等,让学生读来索然无味,自然也就无法激发学生对于读书的兴趣。
而冰心先生这篇文章却另辟蹊径。
首先文章开篇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听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己谈活,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
在整篇文章中,完全是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成长,直到文章结尾得出结论: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泉水,缀缓流进了学生的心中,让他终身难忘。
教学目标
①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法。
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③锻炼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方式:
采用座谈的形式较好,可以给学生更大的想像、发挥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为老师提供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可由与书相关的名人名言、俗语或谜语导入。
例如:
谜语
千层宝典一翻开,
黑白纵横一排排,
历代往事它记载,
知识没它传不开。
名言:
1.书是传播知识的工具。
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二)阅读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朗读文章,遇到生字生词可查字典或在小组内商讨解决。
(约7分钟)
引导学生先分组分任务讨论学习课后的字词积累,然后每组自由进行交流学习。
1、给下列的字注音:
宴、凯、笸箩、丢、催促、凑、罡、煞、堆砌、寇
2、词语解析:
津津有味若有所失人情世故索然无味
风花雪月无病而呻
(活动目的):
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最大的信息量。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2.问题抢答。
(可以小组为单位,优胜组给予表扬)
(1)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是什么?
(2)哪些内容可以说明“读书好”?
设计说明:
此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参考答案:
(1)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①读书可以获得美的享受。
②读书可以扩大知识面。
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
(三)师生座谈
设计说明:
(因为这是一个比较轻松的话题,课堂形式可以采用圆桌会议来布置,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陈述自己的见解,也有利于在开学之初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的亲近感)
1.为了活跃气氛,教师可先带头讲一下自己的读书体会。
2.学生之间交流发言。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恰当引导)
附课堂发言实例:
学生1:
看了冰心奶奶写的《忆读书》后,我也有了自己看法。
我想说一说小时候看的第一本连环画《三国演义》,刚一看马上就被里面的英雄人物吸引了,关羽、诸葛亮?
?
。
我最佩服诸葛亮足智多谋、运筹帷幄,
三气周瑜,借东风大败曹操,真是让人佩服不已,从那以后,我就经常看历史故事,对我国的历史也就略有了解。
学生2:
我也认为看书比看电视好,书里面写的优美的句子、情节,在电视中是无法表现出来的。
只有自己体会。
我还记得,老师给我们朗诵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那一段景物的描写“月光洒在那一片叶子和花上?
?
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多美的描写呀!
我觉得我的欣赏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学生3:
就是,多读书对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
我上小学时,妈妈经常给我买各种书籍,比如:
《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还有《小学生作文》,各种报纸杂志,我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快的提高。
五年级时,我的作文还获得全国小学生征文比赛优秀奖呢。
?
?
师:
我以冰心先生的话来结束这节课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四)作业
1.拟定一个本学期的读书计划。
2.课下准备一下,向同学介绍你看过的一本喜欢的书:
,(可在口语文际课上进行交流,以学生语言组织、表述的情况及班内其他要求借阅的多少来打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和主题。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2、探讨文中的疑难词语和问题,培养探究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
1、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2、是有些难解的词语。
教学方法:
自读、探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
二、题解: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
课题用“从?
?
到?
?
“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三、查预习。
1、给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
四、整体把握,通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
1、提问:
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内容?
课文提到了哪些地点?
百草园对于作者来讲有什么重要意义?
板书:
乐园
2、分组讨论:
为什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到底有什么乐趣?
(用自己的话来总结)
在百草园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动物组成了有趣的活动,可以干有趣的事情,听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3、提问:
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一般学生会回答泥墙跟一带,捕鸟。
4、为什么作者要把他们写得如此详细,又为什么能写得如此详细?
因为这些给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当作者充满感情回忆起童年时,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现在眼前。
五、细读课文
提问:
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
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讨论并归纳:
(老师提示引导并归纳)
(1)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
(让学生理解:
光滑、肥胖、伏、窜、轻捷、低唱、弹琴等词语和相关语句。
)
(2)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让学生分别找出相关内容)
形:
肥胖、高大、臃肿、小球
声:
长吟、弹琴
色:
碧绿、紫红、菜花和蜂的“黄”。
味:
又酸又甜。
春景:
桑葚、菜花。
夏景:
鸣蝉。
秋景:
蟋蟀的叫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1.2,二、1.
2.完成第一课时补充作业。
第二课时
一、继续学习第一部分。
1.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又写的是什么?
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
可让学生简要复述和评论这个故事。
2.问:
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讨论并归纳:
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3.下面一段写的是什么?
写的是冬天的百草园。
4.冬天的百草园最有趣的是什么事?
捕鸟。
5.文章是怎样描写捕鸟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
为什么要写捕鸟?
讨论并归纳:
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
运用的动词有“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
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二、阅读课文过渡段和三味书屋部分
1.学生齐读过渡段。
2.问:
“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
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讨论并归纳:
不知道,从“也许是?
?
也许是?
?
也许是?
?
都无从知道”可以看出,三个“也许是”表示尽管猜测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也无法肯定。
3.问:
“ade,我的蟋蟀们!
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
讨论并归纳:
运用拟人,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
4.问:
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
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5.问:
第二部分一开始作者对先生是怎样评价的?
讨论并归纳:
先生很“和蔼”。
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6.问:
怎么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这虫的问题?
讨论并归纳:
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学生读他所指定的书,书外的问题是不予解答的,况且提问者又是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学生,如此“不务正业”,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有怒意的原因。
(至于这种态度是否正确,不求一定,只要合理就行,若学生没提出也可不讨论。
)
7.问:
“他有一条戒尺。
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说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讨论并归纳:
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
有戒尺,有罚跪规则而不常用,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也反映他对学生的开明思想。
8.问:
你认为在三味书屋的生活有那些地方写得有趣味?
学生自由发言,不求统一,合理就行。
主要让学生理解把握课文内容。
9.问:
从作者的记叙和描写中,你觉得作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自由讨论,有理就行。
10.请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让学生讨论“研讨与练习”:
一题的3小题)
三、小结
全文主要内容由两部分构成——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表现了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快乐的生活。
四、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二。
2.做第二课时补充作业。
第三课时
1.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
另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对本文结构的不同理解,实际上表现了对文章主题思想的不同理解。
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可以允许有不同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
2.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本来与文中提到的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毫无关系,但作者却由此生发联想。
对于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历来看法不一。
有的说是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有的说是寄托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有的说表现百草园里存在着恶毒的事物。
教学时可以撇开这些不同的观点,重点让学生想一想:
童年鲁迅对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感兴趣?
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这一联想对作者阐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是否有帮助?
最后让学生明白:
不管别人的争论如何,有一点可以看出,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3.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
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
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
二、小组讨论:
1、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对于生活的热爱,大自然的热爱,对于知识的追求,天真幼稚,欢乐,细致的观察生活,好奇心
2、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生活的“我”和“我”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活比较枯燥,学习内容引不起兴趣,老师不允许问课外的知识,原来的贪玩到现在的用心学习,有趣的故事到听不懂的文章。
对长妈妈的依恋到对老师的尊敬。
3、告别了童年的无忧无虑,鲁迅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
自己的烦恼,自己的思想与见解了,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他能够逃避,不去上学吗?
板书:
成长。
4什么才是真正的成长,是年龄的增大?
是体重的增加,结合课文,说说你的见解。
三、作业
下面这段话中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
仔细品味,然后自己写一段话,或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也试着用上一系列动词。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
一、教学目标:
1、感知文章内容,分析父亲人物形象。
2、感受父亲的情,理解父亲的深情是如何影响我成长的。
3、把握文章写作特色,体会文中纯真亲情。
二、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形象,体会父亲对我的浓浓亲情
三、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理解父母对孩子的爱
四、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爸爸去哪儿》了渲染气氛引入。
同学们你们都听过这首歌,歌曲中告诉了我们,爸爸教我们该如何做事,如何成长。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走进文章去认识一位父亲,看看他是如何教自己的女儿成长的?
(二)感知内容初识父爱
自由读课文,同学们都知道这是一篇小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篇小说的线索、顺序、情节和环境,着重了解了小说的环境和顺序。
小说最主要的就是人物塑造,纵观全文思考:
1、小说给我们文章写了几个人?
最主要的是那两个?
2、从全文看小英子的父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觉得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说说理由。
3、从文章哪些地方我们能感受到小英子的成长?
4、讨论交流明确:
(1)略。
(2)a、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b、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c、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d、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3)学习非常用功,被选做代表为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
从六年前的那一次后从不迟到。
硬着头皮完成了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这件事。
闻说爸爸去世而处乱不惊从容面对?
?
(三)研读课文感悟父爱
1、精读课文,讨论这篇小说要给我们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联系课文内容思考)
2、这种真挚的情感作者在文章中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3、你想对文中的父亲或者英子说些什么?
(用一句话概括)
4、讨论明确:
(1)a、重点表达了爸爸对女儿的严格教育下的殷切希望和希望孩子能在困境中变得坚强。
b、文中还表达了真挚的师生情、同学情、主仆请、手足情。
(2)a、通过完整的叙述来表现。
如:
文中爸爸先打英子后送夹袄一事表达了爸爸对女的的那份既严厉又慈祥的爱。
b、借助“花”来表现,毕业典礼上英子胸前的夹竹桃无声的诉说着爸爸的爱和期待。
c、通过人物的的对话和动作来表现,妈妈的红肿眼圈暗示着爸爸病情严重,生命垂危,妈妈为此深切的悲痛。
(四)拓展深化理解父爱
1、你有没有类似“我”赖床的经历,你的父亲如何处理的?
看图片结合自己实际说说看,当我们面对父母责骂时,我们该如何处理?
2、有人说父爱如山,让我领略了它的沉稳与厚重。
你觉得父爱是什么?
请你仿照此句,用比喻的方式写出你对父爱的感受。
(交流略)
3、小结父亲,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父爱,是一副永远看不完的画;父亲,用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用爱心抚
【篇三:
2016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全套教学设计合集】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教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充分显示了语文的特性,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为完成好这学期的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素质,特制订如下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30篇课文(其中讲读15篇,自读15篇),分为四大板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课外古诗词背诵等。
二、学生情况分析
所教班级七年级三班这学期共41人,上学期语文最高分81分,最低分18分,优秀人数0,人均分58.5分,与其他两个班的差距较大。
本班大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太差,甚至部分学生很简单的字词都不认识。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够,不能运用准确的词句表达自己想说的话。
作文方面读题、审题不清,理解不透。
三、学期目标思想品德目标: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知识目标:
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能力的目标:
在上学期学习语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具体的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以及浏览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人文素质目标:
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
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
四、达到目标的途径与措施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我校的实际,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8.根据当前社会形势,推行语文素质教育。
9.实行“双体互促”课堂教学,培养合作精神,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10.开展网络辅助教学。
对家庭有条件的同学鼓励和指导他们利用语文教育网多学习一些课外阅读,优秀作文和作文技巧等。
五、教学进度表。
周内容
课时数
554445646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2《丑小鸭》《诗两首》《伤仲永》3第一单元作文检测
4《黄河颂》《最后一课》
5《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土地的誓言》6《木兰诗》第二单元作文检测7《邓嫁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9《孙权劝学》第三单元作文检测
8《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10复习期中考试
11《社戏》《安塞腰鼓》12《竹影》《观舞记》
13《口技》
第四单元作文检测
14《伟大的悲剧》《荒岛余生》
15《登上地球之巅》《真正的英雄》16《短文两篇》第五单元作文检测
17《珍珠鸟》《斑羚飞渡》18《华南虎》《马》
19《狼》第六单元作文检测
20期末复习
54564564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教学目标:
㈠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作家作品;积累词语、掌握音形义;体会课文写景的精妙;把握作品主题。
㈡过程和方法目标:
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角度深思课文的主题。
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联系自我实际,思考自己如何走好成长途中的每一步。
1.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2.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教学难点
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
1.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2.是有些难解的词语。
课文类型:
讲读课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教学的目标、教材重点,选用的教法和预计效果如下:
提问法、讨论法——能精讲、善导、内容要点集中,思维方向集中。
比较练习法——优化训练,突出重点,使难点形象化。
读写结合法——以写促读、突出“应用语文”。
谈话法、演示法——作激趣、引思,突出“与生活密切联系”,创设良好课堂气氛。
学法指导:
1.根据单元的要求,要求学生自觉使用工具书。
2.根据课文内容特点,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和课后练习,会速读(或跳读)、研读相结合。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拓展延伸、作业练习)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百草园部分,体会文中的景物描写。
布置预习:
(1)查字典:
给课文“预习提示”中和阅读过程中的生字注音,连同课文注释中的文字注音一起拼读,并抄录积累。
(2)阅读理解课文中注释的词义,其他生词查词典解决,抄录积累。
(3)指出本文的文体,作者及其称号、著作,抄录积累。
(4)通读全文,熟读课文第②段和第⑦段描写:
“捕鸟”过程的文字。
(5)以《我的乐园》为题写一段话,要求对身边生活作细致观察,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课堂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先由上单元写“家庭生活”引入学生另一个身边生活“学校生活”,交代本单元学习的就是“学校生活”,然后投影课本插页中鲁迅像,并强调鲁迅作品在中国
文学上的影响和在教材中的地位引入本课学习,板书课题。
2.明确课文的教学目标和本课时学习要点。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提问:
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
写了哪几个地方?
作者喜欢哪一个地方?
讨论:
从题目上看,本文应分几个部分?
[两部分]从百草园写到三味书屋,在层次结构上中间怎样处理?
[过渡]”学生讨论明确后再让学生找出文中的过渡段。
在这一步的操作中同步完成一个板书
小结:
词语本身是有感情色彩的,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可以不直接说出来,借助“准确的形容”即能表情达意,无论是阅读理解或作文表达,应深刻地体会这一点。
三、讲析课文
1.学习①—②段2.学习③—⑥段
略讲。
先小结第②段“词语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版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