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全国高考高三语文摸底测试题七word版.docx
- 文档编号:28720420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49.06KB
届全国高考高三语文摸底测试题七word版.docx
《届全国高考高三语文摸底测试题七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全国高考高三语文摸底测试题七word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全国高考高三语文摸底测试题七word版
2019届全国高考高三语文摸底测试题(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高考作文当引领阅读唐晓敏
高考作文命题除具有评定与选拔的功能,还具有引导功能,通常表现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但从语文学习的角度看,仅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是不够的。
学生需要关注社会问题,也需要多读书、读好书。
但现实情况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把大量时间花在了“做题”上,并没有“一心只读圣贤书”。
学生读书不是太多了,而是远远不够。
因此,高考作文命题应该充分起到引领学生阅读的作用,引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就语文学习而言,仅仅学习课本中有限的文章远远不够。
著名作家叶圣陶早就讲过,课本选的文章不过是一些例子。
语文学习当然不能只学这些例子,而必须大量阅读。
教育学中常常讲到“情感教育”,但很少说清怎样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
真正的情感教育是接受人类高尚的情感,将这些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这肯定要依赖阅读达成。
大量阅读是学生写作能力形成的基础。
学生是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精神世界的。
学生的写作应该反映自己的成长经历,描绘自己心中日益扩大的、新奇的世界。
而写作的过程又是进一步开阔自己的视野,与古今杰出人物对话的过程,也就是使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断丰富和扩大的过程。
教师指导学生作文,应该主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文学、历史、哲学,而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阅读时的独特感受与思考表达出来。
这样,学生不仅有话可说,而且能说得饱含意蕴。
读书让人有一个充实、丰盈的精神世界,让人懂得世界与人类的真善美,让人获得精神的自由。
同时,读书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法国学者拉孔布、维斯曼在《语文的未来——对古典研习的再思考》中指出:
“一个新的历史情形对我们而言首先就像一篇待解读的文本。
”“世界与一篇文本全无二致,它们都是表达意愿与语法规则及类型的结合,需要经过繁复的程序进行重构。
世界有待于我们去阅读,而读者正是通过阅读世界逐步建构自身的。
”这就是说,阅读的价值不仅在于丰富知识以及一般意义上的获得智慧,阅读本身就是解构世界的预演。
书是阅读的对象,人们通过读书而获得阅读的能力。
“世界”也是阅读的对象,需要人们去阅读它、理解它、把握它。
人通过读书培养了阅读的能力,包括感受能力,分析能力,联想与想象的能力,判断与欣赏的能力,由此也获得了“阅读世界”的能力。
高考作文命题引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还会影响整个社会的读书风尚。
近年来,中央一直倡导全民阅读。
高考作文命题取材名著,会有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名著。
很多家长为了了解孩子阅读名著的情况,自己也会阅读名著,与孩子交流阅读体会和看法,由此在家庭中形成阅读氛围。
如果每个家庭都有藏书、有交流,孩子与家长一起阅读和讨论名著,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整个社会就离书香社会、学习型社会不远了。
(2017年6月13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考作文命题具有引导功能,不仅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还应该充分起到引领学生阅读的作用,引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B.语文学习不应当只学习课本上所选的“例子”,还应当大量阅读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书籍,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
C.阅读的价值主要并不在于丰富知识、获得智慧,主要在于让人精神世界充实丰盈,让人懂得真善美,让人获得精神的自由。
D.读书能够培养人的多种能力,包括阅读的能力、感受能力、分析能力、联想与想象的能力和判断与欣赏的能力,直至认识世界的能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一开头就从高考作文命题的引导功能谈起,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扩展开去,引出本文“高考作文当引领阅读”的论点。
B.本文第二、三、四自然段集中笔力谈阅读对于人生的重要作用,目的在于说明高考作文应当引领学生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C.本文第四自然段引用法国学者拉孔布、维斯曼的话,是为了证明该段开头“读书让人有一个充实、丰盈的精神世界”这个分论点。
D.本文第五自然段进一步拓展论证,将高考作文命题的作用由学生推及家长,推及家庭,推及社会,逐层扩展,一直推及到影响整个社会的高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3分)
A.在现实生活中,学生陷入“题海”,沉迷于做题而忽略了读书,充分发挥高考作文命题对阅读的引领作用就是一种解决的办法。
B.语文学习的对象绝不能仅限于教材,应当通过教材中的例子,举一反三,大量阅读,从而懂得世界与人类的真善美,获得精神的自由。
C.高考作文命题应当着眼于引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引领学生通过对文、史、哲等社科书籍的大量阅读丰富和扩大自己的精神世界。
D.由于中央对全民阅读的一直倡导,再加上高考作文命题对整个社会风尚的影响,我们的社会就快要建成书香社会和学习型社会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15分)
故乡老叔凸凹
最早从故乡里走出来的,有两个人:
一个是老叔;另一个,便是我。
老叔是招义务兵招出来的。
出山时,簇着山里老少,擂着牛皮老鼓。
那时的老叔,是山里人向山外的一个生动的宣言:
山里也出有出息的人。
老叔去的是广东羊城,南北遥远,家书自然就多。
每当家书到,众人便聚在老柳树下,听我将字句读得板眼并重。
大家总觉那世界太邪乎,我却觉得那是一团极让人不安分的诱惑。
于是,我便拼命地读书。
母亲便偷偷地落泪:
砍柴垫圈等均是孩童们的课业,却被我无情地荒疏。
母亲虽也有怨言,但还是被我改换门庭类的辩白所打动,便不忍心攀派我。
终于考中了,去走一条宽阔的道路。
出山时,山里极欢腾,鞭炮欲将山壁崩破。
村长牵来迎亲用的花轿,差四条大汉抬我。
我参加工作那年,老叔也转到天津当驾驶兵。
一日他顺便来看我:
“侄子,你比我出息,知识分子了!
”我问:
“老叔,当了恁多年兵,一定有许多收成吧?
”“那自然。
”老叔仍嘿然一笑,说,“咱党都入了,还得不少状子呢!
”便从包里掏出一大堆短短长长的奖状。
望着他的这一片璀璨,我直觉得他不仅憨,且还有些冬烘,便说:
“抽支烟,喘喘气吧。
”老叔看出我的心思,便不再言语。
那年除夕前的一个傍晚,老叔开车来接我:
“陪我进趟山吧,老家的菜极缺,抽空子送一点。
”我觉得天色已晚,又是一百多里陡峭崎岖的山路,极想推辞,但正是那崎岖和陡峭,使我不忍他孤身夜行,便极不情愿地随他而去。
山路多曲,窄而陡,且不时有流石滑下。
老叔极灵活地打着方向盘,极专注地盯着路面,若盯着一重信念。
回到家乡,大受欢迎,村人都说:
“这是两个不忘本的人,出山多年,还记挂着乡亲,一定会前程大好!
”菜早就分光了,然众人却依旧久久地围着我们,嘘寒问暖,还往车上装了许多板栗、红枣、核桃等山里的好吃食。
我终于明白了老叔的苦心:
走出故乡的两面山里人的荣光旗帜,能不紧紧地飘扬在一起么?
!
回程的路上,我心中惭愧,不知说什么才好。
后来,我在小城安了家,便对老叔说:
“也来吧,叔侄搭个伴。
”他说:
“行,不是不恋着山,但山太深了,苦日子已经过不惯了。
”话虽干脆,但那语调却滞缓而沉重,透着隐隐的不甘。
那天晚上,他敲开我的门,执意要到街上喝两盅。
酒过三巡,他嘿嘿一笑:
“对象找好了,是你们城边一户菜农的女儿,她哥与我的一个战友是邻居。
”我吃了一惊,脱口而出:
“好不容易改变了身份,干吗还要找个农民,何苦呢?
!
”他的脸刷地胀得黑紫,倏地站起,将手中的酒杯狠狠地摔在地上。
婚宴那天,我还是去了。
老叔笑容以对,对我说:
“咱村里就你是个读书人,能说会道,就代表老家人讲两句吧。
”自然是讲了。
虽言不由衷,但还是热情洋溢。
新婶子给我敬酒,说:
“你老叔总是在我面前提起你,说你不光有出息,还懂事理,了不起呢。
”
我心中惭愧,虚应道:
“哪里,哪里。
”在家人面前说官话,我这是怎么了?
婶子不察,依旧笑着说:
“等以后我们有了孩子,就请你给起个名字吧。
”
婶子的一举一动,包括说话的腔调,都有母亲年轻时的影,自然而质朴。
我突然脸就红了,在土地一般的质朴面前,不容有微言。
他们自然是回老家度蜜月的。
不出三日,婶子就和母亲、伯母们打成一片。
好像她不是一房新媳妇,而是家族里早年走失了的一个女儿,今日沐着阳光而归。
老叔的家,日后成了故乡人往来的驿站。
婶子总是满面春风,亲情迎送,好像她的日子,本来就该这样。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感到,老叔的家虽然也偏居小城一隅,却是故乡水土的一种延续,进了他的房门,我会安享到乡情的温抚,找得见儿时的自己。
(2016年11月29日《羊城晚报》,有删节)
4.下面对本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叔”对故乡有着深厚的感情。
他尽管当兵离家后一直在外,但心中依然记挂着乡亲,依恋着家乡,延续着故乡水土的自然和质朴。
B.“我”从小就受山外的世界所诱惑,有“改换门庭”之类的梦想。
他拼命读书,走出山乡后,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鄙视农村、鄙视农民的思想。
C.“山里老乡”是一群心地善良、自然质朴、吃苦耐劳的农民群众。
对于能走出山乡为家乡争光的的“老叔”和“我”都引以为荣,十分热情。
D.本文是一篇热情讴歌乡情的小说。
小说通过“我”和“老叔”走出家乡后对农村和农民的不同心态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乡情的赞颂之情。
5.根据小说的上下文,分析小说中划线句子所表现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心理。
(6分)
6.小说中,写“我”见了“婶子”的一举一动会“突然脸就红了”,这反映了“我”的什么心理?
试根据文本加以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共享单车火了。
不到半年,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大街小巷随处可见。
无论是缓解交通拥堵,还是保护环境,共享单车都很有用。
然而,在单车数量飙升的同时,停车问题也日益突出。
共享单车为什么停不好?
这与租车者素质参差不齐有关系,一些租车者只顾骑、不顾停,不愿意花时间认真摆放单车;这也与单车公司跑马圈地、过量投放、管理粗放有关。
除此之外,共享单车停车乱,与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的不合理很有关系——很多城市的新城区在最初交通规划时,没给自行车、步行等慢行交通系统预留足够的通行与停放空间。
前期规划缺位,后期管理失位,让停车问题“雪上加霜”。
共享单车是一个创新。
想要共享单车用得好,前提是“停”得好。
政府完善配套服务是治本之策。
停好车的前提是有地方停,这就要做好加减法。
机动车占道,要做“减法”:
交通、城管等工作人员加强巡逻频次,加大处罚力度,定时定点“清障”;自行车停放区不够的问题,要做“加法”:
规划、城建、交通等部门,做好顶层设计,编制车道规划,完善停放导则,从总量上增加非机动车道、自行车停放区的供给数量。
共享单车流行,主要得益于随借随还。
但自由泛滥成乱停乱放,原先引以为傲的方便,反而成为新的出行梗阻。
不妨借鉴传统公共自行车“空间划定性”的特点,在一些有条件的枢纽和地铁站周边,建一些自行车推荐停放区。
维护好共享单车的停车秩序,离不开有效的管理。
对行业内恶性竞争、暴力破坏行为,对某些人公共意识缺乏、任意折腾单车的行为,有关部门要做好“善后”服务,追究相关肇事者的法律责任;推动征信机构和单车运营商合力共建租车人信用管理系统,奖罚分明。
(摘自2017年2月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节)
材料二:
共享单车对居民的生活方式产生积极影响
(摘自2017年5月17日“人民网”)
材料三:
记者在南京江东中路与嘉陵江东街交界处看到,马路一侧停放着80多辆颜色各异的共享单车,竟然有69辆车身上贴有小广告,超过三分之二的单车成“受害者”,且平均每辆车上贴有2张。
其中最多的一辆车上被贴上了5张小广告。
记者又来到人流密集且共享单车较多的夫子庙商贸城附近,在一处自行车停放处停着100多辆共享单车,记者清点之后发现,被贴上小广告的单车超过40多辆。
记者又走访了南京多处共享单车聚集地,发现类似的情况十分普遍,有超过五成的共享单车身上被贴上了小广告,甚至管理较为规范的南京市公共自行车也没能逃过这一劫。
预防和清除非法张贴的小广告,一直是件难事。
一位身兼清除街头非法小广告职责的环卫工人告诉记者,除了在投诉反馈后立即清理,似乎也没有非常好的处理办法。
“这些不干胶小广告,一旦被贴上车身,用手很难撕下来,所以清理小广告的成本并不低,比补轮胎、换脚蹬便宜不了多少钱。
”一位共享单车公司服务人员说,因为流动性大,对于共享单车的管理和治理,企业也是鞭长莫及。
(摘自2017年6月25日《扬子晚报》,有删节)
7.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共享单车是一个创新,由于其随借随还的特点而得到流行,它能缓解交通拥堵,有利于保护环境,但问题在于不能解决日益突出的停车问题。
B.租车者素质参差不齐和单车公司跑马圈地、过量投放、管理粗放以及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的不合理都是共享单车停车问题产生的原因。
C.解决共享单车的停放问题,政府完善配套服务是关键。
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定时定点清除障碍,从总量上增加非机动车道、自行车停放区的供给数量。
D.政府有关部门的有效管理是维护好共享单车停车秩序的必要因素,既要追究相关肇事者的法律责任,也要推动运营商和租车人信用管理系统的共建。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解决共享单车“停得好”的问题是保障共享单车用得好的前提。
停车问题的产生与租车人、运营商有关,更与政府前期规划缺位,后期管理失位有关。
B.治理在共享单车上非法张贴小广告的问题十分困难。
一是清理小广告的成本十分高昂,二是环卫工人难以清理,三是共享单车的流动性大。
C.贴在共享单车上的非法小广告使很多共享单车成了“受害者”。
有的地方平均每辆车上贴有2张,其中最多的一辆车上被贴上了5张小广告。
D.共享单车的主要问题在于乱停乱放和张贴小广告泛滥成灾。
乱停乱放造成了新的交通梗阻,张贴小广告使城市市容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
9.根据以上材料,说说应该如何评价共享单车这个新生事物。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第五琦,京兆长安人。
少孤,事兄华,敬顺过人。
及长,有吏才,以富国强兵之术自任。
时太守贺兰进明甚重之。
会安禄山反,进明迁北海郡太守,奏琦为录事参军。
禄山已陷河间、信都等五郡,进明未有战功,玄宗大怒,遣中使封刀促之,曰:
“收地不得,即斩进明之首。
”进明惶惧,莫知所出,琦乃劝令厚以财帛募勇敢士,出奇力战,遂收所陷之郡。
令琦奏事,至蜀中,琦得谒见,奏言:
“方今之急在兵,兵之强弱在赋,赋之所出,江淮居多。
若假臣职任,使济军须,臣能使赏给之资,不劳圣虑。
”玄宗大喜,即日拜监察御史,勾当江淮租庸使,寻拜殿中侍御史,寻加山南等五道度支使。
促办应卒,事无违阙。
于是创立盐法,就山海井灶收榷其盐,官置吏出粜。
其旧业户并浮人愿为业者,免其杂徭,隶盐铁使,盗煮私市罪有差。
百姓除租庸外,无得横赋,人不益税而上用以饶。
初,琦以国用未足,币重货轻,乃请铸乾元重宝钱,以一当十行用之。
及作相,又请更铸重轮乾元钱,一当五十,与乾元钱及开元通宝钱三品并行。
既而谷价腾贵,饿殣死亡,枕藉道路,又盗铸争起,中外皆以琦变法之弊,封奏日闻。
乾元二年十月,贬忠州长史,既在道,有告琦受人黄金二百两者,遣御史刘期光追按之琦对曰二百两金十三斤重忝为宰相不可自持若其付受有凭即请准法科罪期光以为此是琦伏罪也,遽奏之,请除名,配流夷州,驰驿发遣,仍差纲领送至彼。
宝应初,起为朗州刺史,甚有能政,入迁太子宾客。
属吐蕃寇陷京师,代宗幸陕,关内副元帅郭子仪请琦为粮料使、兼御史大夫,充关内元帅副使。
未几,改京兆尹。
车驾克复,专判度支,兼诸道铸钱盐铁转运常平等使。
又加京兆尹,改户部侍郎。
前后领财赋十余年。
鱼朝恩伏诛,琦坐与款狎,出为处州刺史,历饶、湖二州。
上以其材,将复任用,召还京师,信宿而卒,年七十,赠太子少保。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七十三》,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遣御史刘期光追按之琦∕对曰∕二百两金十三斤∕重忝为宰相不可∕自持若其∕付受有凭∕即请准法科罪
B.遣御史刘期光追按之琦∕对曰∕二百两金十三斤重∕忝为宰相∕不可自持∕若其付受∕有凭即请准法科罪
C.遣御史刘期光追按之∕琦对曰∕二百两金十三斤重∕忝为宰相∕不可自持∕若其付受有凭∕即请准法科罪
D.遣御史刘期光追按之∕琦对曰∕二百两金十三斤∕重忝为宰相∕不可自持∕若其付受有凭∕即请准法科罪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录事参军”是官职名,其中的“参军”是参与军务之意。
B.“乾元重宝”是唐肃宗乾元年间由官方铸造发行发行的一种货币。
C.“配流”是把罪犯发配、流放到远地的一种程度很重的刑罚。
D.“车驾”本指帝王的车,在本文中用为皇帝的代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五琦很有为官才能,深得上级的信任和重视。
他曾帮助太守贺兰进明收复失地,被唐玄宗授以重任。
B.第五琦对于各种交办和应急的事都处理得很好。
他创立的盐法既没让老百姓增加赋税,也让皇上用度富足。
C.第五琦因为改革货币而遭受攻击。
有人把饿死人的责任全推给他,因而他被贬官除名,发配夷洲。
D.第五琦管理財赋的能力出众。
他管理财赋十多年,曾被郭子仪任为粮料使,又曾被皇上任为户部侍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姓除租庸外,无得横赋,人不益税而上用以饶。
(2)上以其材,将复任用,召还京师,信宿而卒。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14.对这首词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的开头两句回忆诗人早年与丈夫共赏梅花的生活情景。
一个“醉”字,不仅是酒醉,更是诗人景为情、为生活所陶醉。
B.词的第三、四句写诗人婚后的生活,“挼尽”二句,将“插梅”与“挼梅”前后相比,反映了诗人在不同的生活阶段的不同心情。
C.词的下片的第一、二句与上片第二句所描写的梅花簪发的女性的形象遥相对照,反映出诗人对韶华早逝、人生如梦的哀伤。
D.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诗人生活的脉搏,写得含蓄蕴藉,悲切哀婉。
诗人的许多难言之苦,通过抒写赏梅的不同感受倾诉了出来。
15.这首词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
请简要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在刘禹锡的《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来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
“,。
”。
(2)在苏轼的《赤壁赋》中,从绝对运动、变化的角度辩证看待世界的两句是:
“,。
”
(3)韩愈《师说》中“,”的两句话同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一句所表达的意思相近。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7-19题。
尽管中美已就经贸问题开展多轮磋商,力图解决分歧、实现双赢,但白宫依然置双方已经形成的共识于不顾,执意抛出500亿美元征税清单,挑起了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战,既损害双边利益,也破坏世界贸易秩序。
自从挑起贸易争端至今,美方的反复无常不仅损耗和挥霍了自己的国家信誉,也让中国进一步认清了特朗普政府蛮横无理、自私任性的面目。
中方早就有言在先,中国不希望打贸易战,但绝不惧怕贸易战。
至于美国看似意外的举动,中国已做好准备,有足够的能力和决心回击这场强加给我们的贸易战:
一方面,同等规模、同等力度的征税措施已经上路,将给美方以痛击;另一方面,美方征税清单落地之日,就是双方磋商达成的所有经贸成果之时。
贸易战没有赢家,整个世界都将为美国单边主义错误行径买单。
近期,美国挥舞着贸易战的大棒,随意砸向其它国家,充分暴露出特朗普政府对去全球化和反对贸易自由化的。
在美国眼里,国际贸易规则就是华丽的外衣,需要时拿来穿穿,不需要时就脱下裸奔。
美国可以肆意妄为,但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由不得、经不起这样反复折腾,中国必须与各国一道,()。
为了解决贸易不平衡等问题搞贸易战,既损经济,更输道义,不符合全球利益。
破坏多边贸易体系只会使各国倒退到各自为战、的旧博弈模式。
由美国发起的这出贸易战闹剧,已经把多边贸易秩序推向危险的悬崖边,唯有全世界有识之士共同抵制、携手合作,才可能拨正世界经济发展的航向。
从坚定选择改革开放那一天起,中国就决心要在世界经济的海洋里搏击风雨,也见惯了前进路上的。
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大棒,既阻挡不了中国经济稳定向好的发展态势,更改变不了中国大踏步推进改革、扩大开放的既定方向。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关于美国的举动看似意外,中国已做好准备,有足够的决心和能力回击这场强加给我们的贸易战
B.对于美国的举动看似意外,中国已做好准备,有足够的能力和决心回击这场强加给我们的贸易战
C.对于美国看似意外的举动,中国已做好准备,有足够的决心和能力回击这场强加给我们的贸易战
D.关于美国看似意外的举动,中国已做好准备,有足够的能力和决心回击这场强加给我们的贸易战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给好战者还以颜色,对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进行坚决反击,让好事者接受教训
B.对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进行坚决反击,给好战者还以颜色,让好事者接受教训
C.让好事者接受教训,对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进行坚决反击,给好战者还以颜色
D.给好战者还以颜色,让好事者接受教训,对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进行坚决反击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付诸东流抱残守缺以邻为壑惊涛骇浪
B.功败垂成抱残守缺嫁祸于人烟波浩渺
C.付诸东流故步自封嫁祸于人惊涛骇浪
D.功败垂成故步自封以邻为壑烟波浩渺
20.李华读大学时,曾收到一位家乡长辈的资助,下面是他给这位家乡长辈的一封信中的一段话,其中有5处用词不得体,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您的信已收到,寄来的家乡特产我只好笑纳。
看到这些东西,我又忆及您对我这位小辈一贯的关心和爱戴,真是不胜感激。
至于您托我为令郎联系租房一事,我定会鼎力相助,请您放心。
过几日,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件礼物,相信您会喜欢。
21.下面是某校文学社活动的框架图,请把这个框架图的内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30个字。
四、作文。
(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最近,网上流传出一段某男子当众殴打自己母亲的视频。
后来这个男子被警方找到了,拘了15天。
然而,更多的细节被报道出来:
这个男子平时对妈妈还挺孝顺,邻居们说,他一直照顾患阿尔兹海默症的母亲,经常带老人出来散步。
那天是带妈妈和孙子出去,妈妈突然不上车了,他一时情绪失控,事后也很懊悔。
要求: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1.C
2.C
3.D
【答案】
4.B
5.①表现了“老叔”对农村、对农民有很深厚的感情;②表现了“老叔”对“我”看不起农村、看不起农民的思想很不高兴,很生气的心理状态;③说明“老叔”性格耿直,但又有克制;④表现了“老叔”对“我”的爱和看重。
6.①因为嫂子的一举一动和说话的腔调都有着同母亲类似的农民式的自然和质朴,②而“我”在进城之后却渐渐地对这种自然和质朴有些丢失,居然“在家人面前说官话”,③因而心中惭愧,对嫂子的这种土地般的质朴不敢有半点异议。
【答案】
7.A
8.C
9.①共享单车是一种很有用的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 高考 语文 摸底 测试 wo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