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种植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
- 文档编号:28719255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4.51KB
中药材种植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
《中药材种植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材种植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材种植项目实施建议书
中药材种植项目项目建议书
篇一:
2011年4200亩药材种植及加工项目建议书
42000亩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及加工建设项目
项目建议书
******
县******乡二0一一年三月十四日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提要1、项目名称
******
县******乡42000亩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及加工建设
项目
2、建设地点、规模、期限及建设内容
(1)建设地点
项目区位于承德市******县。
******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的冀、辽、蒙三省区交界处,北与内蒙古的赤峰市相连,东与辽宁省的凌源市接壤,西邻旅游胜地承德,南与唐山连接。
自古以来,******就有“鸡鸣三省,通及辽蒙”之称,历史上是沟通关内外的商品集散地,目前已发展成三省区交界处的经济重镇。
(2)建设内容、规模
1)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42000亩(其中:
秦归14000亩;木香5000亩;秦艽3000亩;桔梗3000亩;天冬3000亩;续断8000亩;付子6000亩)。
达产后年产干品药材秦
归224吨;木香250吨;秦艽75吨;桔梗120吨;天冬120吨;续断320吨;鲜付子1200吨。
2)建设加工中药材饮片的初级加工厂1座,产品为:
秦归、
木香、秦艽、桔梗、天冬、续断、付子饮片。
3)相关技术培训及指导。
(3)建设期限
建设期1年(2011年5月一2012年4)。
3、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
本项目总投资额为4833.49万元,资金按构成分列如下:
(1)建设工程费1916.33万元,占总值的39.65%;
(2)
设备购臵及安装工程费506.40万元,占总值的10.48%;
(3)工程建设其他费用574.92万元,占总值的11.89%;(4)预备费149.88万元,占总值的3.10%;(5)建设期利息
70.47万元,占总值的1.46%;(6)流动资金1615.50万
元,占总值的33.42%。
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
(1)项目辐射范围
本项目建设42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采用一公司+基地+
农户II的运行机制,项目建设地点位于******乡及周边乡镇
海拔范围800—1200m的高半山区的栽培适宜区。
(2)项目带动能力
42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使约10500户山区农民(按户均4亩)直接受益。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
见》。
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年版)。
3、《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2002年1月4日。
篇二:
现代中药材种植项目建议书
某县发展中药材种植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名称:
某县发展中药材种植
二、项目承担单位:
某县农牧局
三、项目背景
1、某县基本情况
某县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多民族共居,地域辽阔,资源
丰富,环境优美的高赛山区农业贫困县。
位于东经99°
11613平方公
21'-100°19',北纬26°52'—28°52'之间,地处青藏高原南缘,横断山脉腹地,东与四川省稻城、木里二县接壤,西、南与丽江县、维西县隔金沙江相望,北与德钦县一衣带水,是滇、川、藏三省区交汇处,是举世闻名的“三江并流”风景区腹地。
全县国土面积
里,2003年底全县总人口15.0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9万人),辖7乡4镇,63个村民委员会(办事处),688个村民小组,818个自然村。
境内居住着藏族、汉族、纳西族、傈僳族、彝族、白族、回族、苗族、普米族9个世居民族和
其它民族共25种,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43%
某是全省最重要的资源富集地区之一,自古以来因物产丰富,素有藏区“如意宝地”之称,誉为“藏珠露宝”之地,归纳起来有六大资源优势。
生物资源某县由于垂直气候明显,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资源丰富,有着“动植物王国”、”天然高山生物园”的美称,这里共有菌类、藻类、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类植物289科3870种;有哺乳类动物26科97种,两栖类5科,爬行类18种,鸟类40科170种,鱼类75种,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60多种。
菌类资源十分丰富,其
中,高级食用菌松茸、羊肚菌、鸡油菌等林副产品是某县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
旅游资源独特的立体气候孕育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县境内著名的长江第一湾、虎跳峡、碧塔海、纳帕海、白水台、以及美丽辽阔的草原,冰清玉洁的湖泊、万紫千红的花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构成了某丰富、多彩、神秘的民俗文化及旅游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前来参观、旅游、
考察、访问。
神奇美丽的某正被世人所瞩目。
畜牧资源某县拥有广阔的天然牧场,总面积达503万亩,
可利用面积占74%可载畜12万头黄牛单位。
全县拥有大小牲畜存栏35.5万头(只),主要品种有牦牛、犏牛、山绵羊、黄牛、马、猪、藏狗等。
畜牧业已成为藏区广大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
林业资源全县拥有林地面积113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
66.63%,种类繁多,材质优良,用材林蓄积量6932万立方米,近年来,加大了生态保护力度,生态保护完好,林副产品逐年增加,成为重要的后备资源。
水能资源某县水能资源丰富,除金沙江纵贯全境外,拥有大小河流224条,金沙江支流13条,总长620公里,水能理论蕴藏量210万千瓦,落差大,易开发,并正在成为全州、全县的支柱产业。
矿产资源某地处三江并流有色金属成矿带腹心地带,成
矿条件好,已知有金、银、铜、铁、钨等金属,已探明的格咱红山铜矿储量达46万吨,远景储量达100万吨以上,将是我省重要的有色金属采、选、冶基地之一。
红山铜矿、普郎铜矿、卓玛铜矿已经或即将进入实质性开采阶段。
丰富的自然资源由于投入的严重不足,市场化发育程度低,
资源优势尚未能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抱着金饭碗讨饭吃的局面还未得到根本改观。
2、某县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某县在上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通过全县各族人民的艰苦不懈努力,县域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到2003年底,全县县域内GDP达55125万元,递增13.63%,地方财政预算收入达3509万元,年均
递增9.62%,固定资产投资达37782万元,年均递增28.6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56元,增长6.44%。
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由1995年的31.9:
39.8:
28.3调整为
34.5:
17.7:
47.7。
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2003年全县共有个体工商户5508户,从业人员6079人,注册资金18098万丿元。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加强。
先后建成金沙江河谷农区的提灌工程,桑那水库建设工程,以及高寒坝区青稞商品粮基地、郁金香为主的花卉基地、干果基地、黑山羊基地、生猪基地等一批农产品基地。
在沿江乡镇全面推广“种桑养蚕”项目。
认真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天然林保护措施,禁止捕杀野生动物和污染治理工作进展顺利,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粮食产量保持稳定。
不断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治理、人畜饮水、安居温饱、异地开发等工程,采取小额信贷、部门帮扶等有效措施,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支柱产业培育步伐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1998年国家全面禁伐天然林后,我县认清形势,克服困难,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扎实培育新的支柱产业群,通过不懈努力,成功地实现了财政转型,为母亲河长江上游的生态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我们着力培植旅游、矿产、畜牧、生物、水电五大支柱产业。
以旅游基础设施,景区景点建设为基础,发展旅游业。
旅游业从无到有,在某旅游品牌的推动下,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年均递增25.4%,游客人数从1997年的22.67万人次上升到2002年的128万人次,增长近6倍,旅游社会总收入从11044万元上升到38829万元,年均递增28.59%。
以红山铜矿的开发为龙头,带动全县矿业的增长,发展第二产业。
把畜牧业作为农牧民增收的主要产业,加快品种改良、畜医网点建设、退耕还林还草、人工草场建设和高原畜禽产品加工业,提高畜牧产品商品化率。
以高山花卉园区建设,野生菌类采集等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生物产业。
并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畜产品、花卉菌类交易市场,栎松茸的加工和出口步入良好发展轨道,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
花卉产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发展迅速,播种面积逐年扩大,成为高原群众的又一项主要经济篇三:
中药材种植项目建议书
1项目建设区域基本情
况
....2
1.1地区资源及社会经济概
况
2
2项目建设的必要
性
5
2.1
国
家
产
业
政
策
2.2
5
发展状
况
6
状
3项目
件
7
3.1
宜….…
自
然
……7
3.2
交
便….…
8
3.3市场前景广阔
8
3.4
项
目
建
设
明
8
3.4.1选地
理
342
植.……
8
半
夏
种
9
3.4.3
田
间
管
理.……
9
3.4.4
病
虫害
防
治.……
...10
3.4.5
采
收
加
工
…….11
3.5
项
目
投资
估
算.……
3.5.1
出
12
3.5.2其它
出
12
4项目合理性和社会效益的综合评
价
13
4.1
种
植
半
夏
合
理
性
分
析……
....13
4.2
社
会
、人
益
议
13
1项目建设区域基本情况
1.1地区资源及社会经济概况
(1)自然地理
普安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部,
介于东经104°50’〜105°10',北纬25°18’〜26°1T之间。
东西宽30.8km,南北长96.6km政区面积1429.0km2。
东与晴隆,南与兴义、兴仁,西与盘县,北与水城、六枝各
市、县接壤,全县现辖6个乡,8个镇,3个居民委员会,
167个村民委员会,县人民政府驻盘水镇,全县居住着汉、
布依、苗、回、彝、仡佬等民族。
县城距离省会贵阳240公
里,距州府所在地兴义110公里,距云南昆明280公里。
(2)地形地貌
本县地处云贵高原向黔中过渡的梯级状斜坡地带,南部地
势由东向西南倾斜,北部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貌属岩
溶与常态侵蚀两大类型。
境内最高点在中部地瓜镇长冲梁子,海拔高程2084m,最低点在北部龙吟镇北盘江出县境处,海拔高程633m全县平均海拔1563m山地区面积占63.4%,丘陵区面积占28.8%,山间平坝区面积占7.8%。
(3)水文气象
流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高原性、季风性、湿
润性的气候特点,谷地温热,高山凉润,冬无严寒,夏无酷
暑,雨量充沛,光、热、水同季。
根据普安气象站多年观测
资料统计:
多年平均气温13.7C,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
4.5C,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0.9C,极端
最低气温-7.7C(1961年2月1日),极端最高气温33.4C
(1963年5月29日)。
年平均日照时数1619.8h,年均无霜期289.5天,最大月日照数182.8h,发生在8月;最小月日照数92.5h,发生在1月,河谷温热地区年平均气温15.4C〜
17.0C。
区内雨日较多,P>0.1mm的降水日数206.5d,P>50mm勺暴雨日数3.7d,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413.7mm(E20蒸发皿)。
年平均相对湿度82%最小相对湿度5%多年平均风速2.6m/s,月平均最大风速3.7m/s(3月),实测最大风速30m/s(1971年3月1日),风向为W大风(风速17m/s以上)平均每年出现28.9次,多出现在2〜4月。
常年风向为E、NE风及静风,频率分别为18%21%23%大风日数
25.1d,雾日数74.8d,冰雹日数10.7d。
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有干旱、冰雹、秋季低温绵雨、倒春寒、霜冻等。
(4)土壤
全县中部及南部土壤主要以砂页岩、泥岩、玄武岩发育而成的黄壤及山地黄棕壤为主,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6.63%,
北部以石灰岩发育的石灰土次之,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7.25%,隐域性土壤有泥页岩、砂岩发育的红壤,占全县总面积的1.08%;紫色页岩、紫色砂岩、紫红色砾岩发育的紫色土,占全县总面积的3.2%,砂页岩发育的山地灌丛草甸土,占全县总面积的0.09%,冲积物或洪积形成的潮土与灌淤土,占全县总面积的0.07%;水稻土占全县总面积的5.56%。
(5)森林植被
县境内石古河流域地带性原生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河流两岸等局部地带有壳斗科为主的常绿阔叶林分布;莲花
山至小岔沟地带
性原生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灌木型阔叶林,境内的莲花山、乌龙山有杜鹃花科为主的常绿阔叶林分布。
十里至半角箐地带性原生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灌木型阔叶林,境内的杨梅山等局部地带有壳斗科、杜鹃花科为主的常绿阔叶林分布。
其他地区的植被均为次生植被,乔木树种主要有云南松、马尾松、杉木、桦木、桤木、枫香、楸、华山松等,灌木树种主要有火棘、杜鹃、金丝桃、胡枝子、南烛、野蔷薇等。
(6)社会经济概况
近年来,普安县按照“大煤促大电、促进大发展、煤电化联营、实现新跨越”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四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民营化)一基础(交通、水利、教育、科教文卫、社会保障)”战略,做大做强“煤、电、烟、茶、畜、服务”六大产业,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2010
年全县完成地方生产总值27.09亿元,同比增长54.79%,其中:
第一产业4.51亿元,同比增长7.49%,第二产业11.1亿元,同比增长44.23%,第三产业11.48亿元,同比增长104.7%;完成工业总产值22.1亿元,同比增长43.1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85亿元,同比增长13.21%;完成财政总收入5.71亿元,同比增长21.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8亿元,同比增长17.58%;银行存款余额22.74亿元,同比增长22.77%;贷款余额17.81亿元,同比增长5.8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652元,同比增长5.02%;农民人均纯收入3032元,同比增长14.5%。
根据《普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草案)》:
普安县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耗能的基础上,努力保
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到2015年全县地方生产总
值达到80亿元,力争达到90亿元,奋力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长24.19%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2857元以上,年均增长22.2%以上;第一产业总产值达到7亿元以上,年均增
长9.19%以上;第二产业总产值达到55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7.72%以上;第三产业总产值达到18亿元以上,年均增长
9.43%以上;财政总收入达到17.3亿元,年均增长24.82%;
固定资产累计投资达到2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5%^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8500元,年均增长8%农民人均
纯收入达到4300元,年均增长8%城镇化率达到35%年均增长2.5%;森林覆盖率达到40%^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
制在6.8%。
以内。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国家产业政策
2007年国务院发布实施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国科发社字〔2007〕77号),这是国家全面推进中医药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为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和重要政策保障。
合资合作的机遇。
为中药产业长期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2009年的国务院关
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
充分认识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长期以来,中医药和西医药互相补充、协调发展,共同担负着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任务,这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
中医药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材 种植 项目 实施 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