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史选择1146.docx
- 文档编号:28702011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32.84KB
教育史选择1146.docx
《教育史选择114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史选择1146.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史选择1146
教育学
选择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
A.教育问题B.教育现象C.教育事实D.教育规律
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在于(D)
A.描述教育事实B.探讨教育问题C.分析教育现象D.揭示教育规律
3、(D)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C.教育原则D.教育问题
4、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B)
A.《论语》B.《学记》C.《理想国》D.《大教学论》
5、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记载在(C)
A.《中庸》B.《礼记》C.《论语》D.《学记》
6、西方最早的教育论著是(A)
A.《论演说家的教育》B.《理想国》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
7、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学者了解和引进西方教育学主要是通过(D)
A.美国B.德国C.法国D.日本
8、下列教育家中(B)提出了“泛智主义”教育思想,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A.裴斯泰洛齐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可夫
9、“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B)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C.卢梭的《爱弥儿》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0、下列被尊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教育家是A()
A.赫尔巴特B.康德C.杜威D.夸美纽斯
11、我国国内学者开始撰写教育学科方面的教育科学等著作,表现出有介绍,翻译转向以评述为主,联系中国教育时机来著述的特点,这发生在(C)
A.19世纪末20世纪初B.20世纪头20年C.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D.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12、教育学被正式列入大学课程始于十八世纪(C)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
A.卢梭C.康德B.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
13、主张用理解和解释的方法进行教育研究的教育学流派是(B)。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C.实用主义教育学 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14、制度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是美国教育家(A)。
A.乌里B.鲍尔斯C.梅伊曼D.狄尔泰
15、美国的(B)是批判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A.乌里B.鲍尔斯C.梅伊曼D.狄尔泰
16、以杜威为代表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C)。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B.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想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17、我国第一本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
A.《新教育大纲》B.《教育概论》C.《教育过程》D.《现代教育原理》
18、赫尔巴特的教育主张被称作(B)
A.现代教育派B.传统教育派C.形势教育派D.实质教育派
19、以杜威为代表所倡导的教育理论主张被称为(A)
A.现代教育派B传统教育派C.形势教育派D.实质教育
20、下列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A)
A.凯洛夫的《教育学》B.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C.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2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一语出自(A)
A.《学记》B.《论语》C.五经四书D.《说文解字》
22、教育学首次被作为独立的科学提出来是在(B)中。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卢梭的《爱弥儿》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3、人类近代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D)
A.思孟学派的《学记》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卢梭的《爱弥儿》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4、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B)的出现。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卢梭的《爱弥儿》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5、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
A.幼儿教育B.中、小学教育C.高等教育D.职业技术教育
26、于1933年出版,以前苏联(C)为主编的《教育学》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
A.巴班斯基B.赞可夫C.凯洛夫D.申比寥夫
27、下列教育家中,最早明确提出教育学的科学性问题的是(B)
A.裴斯泰洛齐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杜威
28、“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语出自(C)
A.《论语》B.《学记》C.《孟子·尽心上》D.《劝学篇》
29、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D)。
A.教师、学生、教材B.教师、学生、教学方法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30、人类的教育活动与所谓的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的教育活动具有(B)。
A.自然性B.社会性C.生产性D.适应性
31、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起源说的是(A)。
A.教育的劳动起源说B.教育的生物起源说C.教育的心理起源说D.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32、在教育起源问题上,(A)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
A.生物起源说B.神话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33、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其所具有的根本属性是(A)
A.社会性B.历史性C.阶级性D.民族性
34、有关教育本质的问题最早是由(C)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A.美国教育学者B.英国教育学者C.前苏联教育学者D.我国教育学者
35、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特点是都否认了(A)。
A.教育的社会性B.教育的自然性C.教育的阶级性D.教育的生产性
36、教育生物起源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教育学家(A)
A.沛西·能B.孟禄C.高尔顿D.达尔文
37、在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教育起源问题并将其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来认识的是(B)
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38、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属于(B)
A.原始社会的教育B.古代社会的教育C.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D.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39、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儿童日常生活中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主张这一观点的是教育的(A)
A.心理起源说B.劳动起源说C.神话起源说D.生物起源说
40、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D)
A.孔子B.许慎C.朱熹D.孟子
41.“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一语出自(D)
A.《学记》B.五经四书C.《论语》D.《说文解字》
42、认为教育的本质是社会性、阶级性、生产性、科学性、艺术性等各种属性的统一的观点属于教育本质的(C)
A.上层建筑说B.生产力说C.多质说D.本质规定说
43、下列认为教育之所以是教育在于它自身的专门特点,并试图从教育自身的矛盾特殊性来揭示教育本质的学说是(D)
A.上层建筑说B.生产力说C.多质说D.本质规定说
44、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是由(C)决定的。
A.文化传统B.受教育者的需求C.生产力发展水平D.教育的规模
45、“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的提出是在党的(B)
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
46、从根本上来说,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最终是由(B)决定的。
A.政治制度B.经济发展水平C.文化传统D.人口数量
47、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主张实际上是把(D)相隔离了。
A.教育与生活B.教育与经济C.教育与政治D.教育与生产劳动
48、一个地区的人们平均文化程度越高,人口出生率就越低,这体现了教育的(A)。
A.人口功能B.政治功能C.经济功能D.文化功能
49、以下对于文化传统与教育发展的关系的述说不正确的是(C)
A.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内容的选择B.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定C.文化传统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性质D.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改革的政策
50、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B)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文化传统
51、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需求程度最终取决于(A)
A.生产力水平B.社会制度C.文化背景D.科技水平
52、以下对于人口状况与教育发展的关系的述说不正确的是(A)
A.人口数量是影响教育规模和投资的最终决定因素B.人口就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内部结构C.人口的地域分布制约着学校布局和办学形式D.教育的发展可以改善人口素质
53、在同一社会文化共同体内将文化从这一代传到另一代,教育的这种功能称之为(A)
A.传递—保存文化功能B.传播—丰富文化功能C.选择—提升文化功能D.创造—更新文化功能
54、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B)
A.教育观念现代化B.人的现代化C.教育条件现代化D.教育内容现代化
55、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D)
A.教育观念的现代化B.教育内容的现代化C.教育管理的现代化D.教师素质的现代化
56、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D)
A.人口环境B.自然环境C.政治制度D.社会生产
57、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是(C)
A.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B.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C.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D.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58、教育现代化的内在特征表现在(D)
A.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B.逐步形成一个多样、开放的大系统C.在教学上,表现出革命性、灵活性、和个性化D.教育民主化和教育主体性
59、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间是(B)
A.1995年3月B.1995年5月C.1987年5月D.1989年6月
60、确立我国教育战略地位的理论依据是(C)
A.“三个代表”B.”三个面向”C.马克思主义原理D.邓小平理论
61、学生的年龄特征应包括哪两方面的典型特征(B)
A.认识和情感B.生理和心理C.理性和感性D.气质和性格
62、在小学阶段,教学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而进入中学以后则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D)的特点。
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不均衡性D.阶段性
63、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去设计教育活动的教育家是(D)。
A.柏拉图B.洛克C.华生D.杜威
64、教育教学工作之所以要循序渐进,其原因在于(C)。
A.学生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D.教育活动受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65、我国古代“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具黑”的说法,突出了(B)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66、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儿童尊重权威,维护普遍的社会秩序是道德发展到(B)的表现。
A.第三阶段B.第四阶段C.第五阶段D.第六阶段
67、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D)。
A.阶段性B.整体性C.不均衡性D.互补性
68、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D()。
A.现实性B.必然性C.方向性D.可能性
69、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之一是(D)。
A.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B.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C.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D.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70、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B)
A.决定作用B.提供物质和社会条件C.提供心理前提D.主导发展方向
71、对人的身心发展来说,学校教育是一种(D)环境。
A.宏观B.间接C.一般D.特殊
7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C)决定着教育工作应该因材施教
A.顺序性B.阶段性C.差异性D.不均衡性
73、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的发展是人的潜能的完善这种理论是(A)
A.内发论 B.外铄论 C.成熟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7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是(B)
A.决定作用 B.主导作用 C.提供了多种可能 D.促进作用
75、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D)起着决定性作用。
A.遗传B.环境C.学校教育D.个体主观能动性
76、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具有(B)
A.强制性B.自发性C.系统性D.计划性
77、下面不属于对“学生主观能动性”描述的是(D)
A.学生具有自觉性B.学生具有独立性C.学生具有创造性D.学生具有可塑性
718、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B.卡特尔C.瑟斯顿D.吉尔福特
79、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者是(A)
A.加德纳B.卡特尔C.斯腾伯格D.柯尔伯格
80、三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C)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B.卡特尔C.斯腾伯格D.吉尔福特
81、道德发展理论的典型代表人物是(D)
A.斯皮尔曼B.卡特尔C.斯腾伯格D.柯尔伯格
8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所包含的五个层次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是(A)
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B.生理需要、社交需要、安全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C.生理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D.生理需要、尊重的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83、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发展顺序依次为(B)
A.前运算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B.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C.前运算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D.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
84、“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是D()中对教育方针的表述。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85、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的主张体现了(A)。
A.社会本位论思想B.个人本位论思想C.社会效益论思想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86、下列观点正确的是(D)
A.智育就是教学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C.人的全面发展即平均发展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87、(A)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最早提出了“全面发展的人”的理想。
A.圣西门B.傅立叶C.欧文D.马克思
88、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A)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C.开展素质教育D.加强现代人文教育
89、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C)
A.教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B.思想政治教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C.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D.道德教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90、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教育目的是(C)中的教育目的
A.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91、在现代社会中,各个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其教育目的制定首先适应它的(A)
A.政治制度B.科技水平C.经济基础D.文化传统
92、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工作总要求的是(D)
A.教育途径B.教育内容C.教育目的D.教育方针
93、将个体发展所依赖的社会条件无限夸大,认为个人的发展完全取决于社会的是(D)
A.神学教育目的论B.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C.教育无目的论D.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94、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能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这说明体育具有(C)
A.思想性B.技能性C.娱乐性D.竞技性
95、教育的根本问题是(C)
A.政治方向问题B.发展生产力问题C.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D.提高教育质量问题
96、教育的根本目的是(C)
A.发展生产力B.巩固社会制度C.促进人的身心发展D.提高人的科学人文素养
97、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D)
A.教育方案B.教育内容C.教育原则D.教育目的
98、提出了“教育无目的”理论的是美国教育家(A)。
A.杜威B.洛克C.斯宾塞D.康德
99、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C)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C.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三个代表”
100、教育目的是检查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和评判标准,这最能说明的是教育目的具有(A)
A.教育评价功能B.控制教育方向的作用C.指导和支配教育活动的作用D.端正教育思想的功能
10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指(D)
A.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B.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C.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D.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
102、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是(D)
A.教育大纲 B.教育目标 C.培养目标 D.教育目的
103、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主张体现了教育目的的(D)
A.社会效益论思想B.教育无目的论思想C.社会本位论思想D.个人本位论思想
104、社会对学校教育培养造就人才个体的质量规格或素质标准要求的总设想、总规定,这是(A)
A.教育目的B.教育方针C.教育目标D.培养目标
105、马克思认为,人的片面发展最为严重的时期是(B)
A.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时期B.资本主义社会初期C.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D.原始社会初期
106、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C)才能真正实现。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B.社会主义社会C.共产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高速发展时期
107、教育制度的主体是(A)
A.学校教育制度B.教育体制C.社会教育制度D.业余教育制度
108、普通中小学的双重任务是(C)
A.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B.发展体力智力,培养思想品德C.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为社会输送劳动、后备力量D.培养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
109、学制中各级各类学校分段的主要依据是(B)
A.文化传统B.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C.人口状况D.社会制度
110、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D)
A.文字的产生B.阶级的出现C.生产力的发展D.正规教育制度的产生
111、教育制度在废止之前要求个体必须无条件地遵守,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一定的(B)
A.客观性B.强制性C.价值性D.教育性
112、反应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C)
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
113、我国现代学校产生于(C)
A.17世纪末B.18世纪末C.19世纪末D.20世纪末
114、《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D)年。
A.1985年B.1993年C.1999年D.2001年
115、制度化教育出现的标志是(B)
A.人类教育的产生B.古代学校的出现C.近代学校系统的形成D.终身教育的实现
11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大量素质良好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城乡劳动者,所以必须大力发展(C)
A.高等教育B.中等教育C.职业技术教育D.初等教育
117、1981年,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D)
A.六三制B.双轨制C.分支型D.五四制
118、教育制度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划分。
下面从教育阶段角度划分的一种教育制度是(A)
A.高等教育制度B.特殊教育制度C.奖惩作息制度D.封建社会的教育制度
119、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教育制度就不同,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C)
A.客观性B.强制性C.历史性D.教育性
120、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制定或废止教育制度,必须依循一定的规律,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一定的(A)
A.客观性B.强制性C.价值性D.教育性
121、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是(A)
A.制度教育B.非制度化的教育 C.家庭教育 D.社会教育
122、我国建国后推行新学制的时间是(C)
A.1949年10月B.1950年10月C.1951年10月D.1958年9月
123、目前在我国高中及部分小学、初中所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就其主要性质而言是一种(B)。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经验课程
124、课程的一般结构是(A)。
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B.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学科目标C.课程目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D.知识-经验-活动
125、国家对某一学科的教学内容及进度作出规定的指导性文件称为(D)
A.教学计划B.课程计划C.教科书D.课程标准
126、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C)。
A.杜威B.怀特海C.布鲁纳D.克伯屈
127、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C)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B.能力C.直接经验D.间接经验
128、于1967年提出目标游离评价模式的是(C)
A.斯塔克B.斯塔佛尔比姆C.斯克里文D.普洛沃斯
129、布鲁纳指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据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B)
A.存在主义课程论B.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C.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130、在教育史上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教育家是(C)
A.亚里士多德B.桑代克C.赫尔巴特D.夸美纽斯
131、我国中小学课程(教学)计划的最基本部分是(A)
A.课程设置B.课时分配C.学科顺序D.学周安排
132、学校课程改革中主要是改革(D)
A.课程设计B.课程制订C.教材编制D.课程设置
13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试行(C)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三者都是
134、“学校课程中相关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这一观点反映的课程理论是(B)
A.后现代主义课程论B.经验主义课程论C.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D.存在主义课程论
135、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B)
A.奈勒B.多尔C.杜威D.巴格莱
136、突破了学科界限,体现某类知识体系之间内在联系的课程是A
A.综合课程B.选修课程C.活动课程D.学科课程
137、学科课程又称(B)
A.综合课程B.分科课程C.活动课程D.核心课程
138、指出“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必须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的是(A)
A.布鲁纳B.克伯屈C.赞科夫D.怀特海
139、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三个目标是(A)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情感、意志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40、学科的设置和安排是通过(A)体现出来的
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教学内容D.教科书
141、“公认的课程定义,已从学程的内容、科目及学程表,变为在学校领导或指导下给学习者提供的一切经验。
”这一课程观倾向于认为课程是(D)
A.学科B.文化C.目标D.体验
142、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对课程计划制定的重视,纷纷开始重视课程变革过程中的(D)
A.课程内容的选择B.课程内容的组织C.课程实施D.课程评价
143、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C)。
A.综合课程 B.隐性课程 C.国家课程 D.校本课
144、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A)
A.课程设置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D.学年编制
145、课程评价可分为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其划分的依据是(B)
A.评价实施阶段的不同B.评价主体的不同C.评价对象的不同D.评价所发挥作用的不同
146、现代学科课程的奠基人是(B)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杜威D.布鲁纳
147、综合课程不包括(D)
A.融合课程B.核心课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史 选择 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