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材料道主切眼掘进作业规程.docx
- 文档编号:28695828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74
- 大小:807.74KB
XXXX材料道主切眼掘进作业规程.docx
《XXXX材料道主切眼掘进作业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X材料道主切眼掘进作业规程.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XX材料道主切眼掘进作业规程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3
一、工程项目…………………………………………………………….3
二、施工和作业规程编写依据………………………………………….3
三、施工说明…………………………………………………………….3
第二章工作面地质概况……………………………………………............4
一、地质说明书………………………………………………………….4
二、7519B综放工作面材料道综合柱状……………………………..…..5
第三章巷道布置平、剖面图………………………………………………..6
第四章巷道断面规格及永久支护形式…………………………………….8
第五章巷道临时支护形式及使用说明…………………………………….10
一、锚网支护临时支护形式……………………………………………10
二、架棚支护临时支护形式……………………………………………12
第六章巷道锚网索支护设计.........................................................................14
一、锚网索支护设计的基本参数............................................................14
二、围岩类别的确定……………............................................................14
三、锚杆支护设计………………………………………………………15
四、锚索设计……………………………………………………………16
第七章切割方法及切割路线图…………………………………………….18
一、切割程序的确定……………………………………………………18
二、切割方法及切割路线图……………………………………………19
第八章劳动组织及循环图表………………………………….………….20
一、劳动组织………………………………………….………………...20
二、循环图表………………………………………….…..…………….21
第九章掘进局部通风及“三防”设计……………….……………………...22
一、局部通风机型号选择………………………………………………22
二、局部通风机安装位置选择…………………………………………24
三、局部通风机安装要求………………………………………………25
四、风筒安装要求………………………………………………………25
五、防灭火………………………………………………………….........26
六、防治瓦斯……………………………………………………….…....27
七、防治粉尘………………………………………………………….....28
八、安全监测………………………………………………………….....30
第十章主要生产系统………………………………...……………………...35
一、通风系统……………………………………………..……………...35
二、运输系统……………………………………………………..……...37
三、排水系统……………………………………..……………………...37
四、供电系统………………………………………………..…………...39
第十一章机械设备配备表…………………………………..…………......40
第十二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42
第十三章工程质量和施工技术要求……………………………………....43
第十四章施工安全技术管理措施……………………………………......47
一、安全管理制度……………………………………………………….47
二、顶板管理措施…………………………………………………….....48
三、机电设备使用和管理措施……………………………………….....50
四、运输管理措施…………………….………………………………....52
五、锚网支护技术安全措施………….………………..…………....55
六、综掘机660V安全供用电管理的技术安全措施………………....56
七、停、复工安全技术措施………………………..……….…….….....56
八、起吊重物技术安全措施…………………………………………….57
九、冒顶常规处理方法……………………………………………….58
十、防止大角度仰掘片帮伤人的安全注意事项………………………58
十一、锚杆拉拔力实验…………………………………………………59
十二、东七轨道猴车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59
第十五章灾害预防和避灾路线图…………………………………….…….61
第十六章危险源辨识…………………………………………….………….63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项目
7519B综采放顶煤工作面掘进施工
二、施工和作业规程编写依据
1、《煤矿安全规程》(2009年版,自2009年7月1日起施行)
2、《江苏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2003年版)
3、《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试行)》及执行说明
4、中煤集团大屯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采掘技术管理规定》
5、《东三采区7519B综采放顶煤工作面设计》(2010年2月1日)
6、姚桥煤矿《采掘技术和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办法》
三、施工说明
1、7519B综采放顶煤工作面材料道、主切眼工程量520米,矩形断面,采用锚网索支护。
巷道施工采用EBZ135掘进机破煤岩,过断层岩石较硬不利于经济切割时,采用放松动炮方式破岩,QZP-160桥式转载机跟SJ-80皮带机、SGW-40溜子出煤,MQT-120J锚杆机施工顶锚杆,ZM-90-I风煤钻施工帮锚杆,辅助运输采用调度绞车和JWB-8无极绳连续牵引车运输。
2、施工地点及位置:
东三采区。
3、层位控制:
1)7519B材料道在E、F测点间距E点24米处开门,开门施工15米平台后按3°下山施工直到拐弯后20米再视现场情况确定跟煤角度。
2)7519B材料道施工见东三放水巷就按12°下山施工,根据地质资料穿越F149断层后方可追上7煤底板,施工遇F153断层立即按12°上山穿越F308断层再跟上7煤。
3)从上向下施工主切眼遇F153断层后与7519B溜子道实行强行贯通,预计贯通角度为13。
4、切眼上、下口加固及主切眼与溜子道贯通,届时根据现场情况,另行编制施工技术措施。
第二章工作面地质概况
一、地质说明书
二、7519B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综合柱状
第三章巷道布置平、剖面图
详见《东三采区7519B综采放顶煤工作面设计》(2010年2月1日)
第四章巷道断面规格及永久支护形式
一、7519B材料道锚网索断面
1、7519B材料道沿右帮1200mm中线施工。
2、沿7#煤底板掘进,右帮破底板0~400mm作为沿底板标志。
3、巷道净断面积11.2m2,掘进断面积12.6m2。
4、支护形式为锚网(索)支护,
顶网铺设点焊网WH2150*1100/80*80/6/780,
两帮铺设复合网WGS3200*1100/50*50/6/0.6/1760。
5、顶钢梯梁为LT4000*60/900/10/350;两帮使用钢梯梁LT3200*60/800/10/350。
6、联网采用14#双股铁丝隔孔联网,网间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
7、圆木信号点柱每10排布置一根,顶板压力大时打密集点柱加强支护。
二、7519B主切眼锚网索断面
1、7519B主切眼沿7#煤底板掘进,左帮破底板0~400mm作为沿底板标志。
2、巷道净断面积9.45m2,掘进断面积10.56m2。
3、支护形式为锚网(索)支护,
顶网铺设点焊网WH2150*1100/80*80/6/780,
两帮铺设复合网WGS3200*1100/50*50/6/0.6/1760。
5、顶钢梯梁为LT4000*60/900/10/350;两帮使用钢梯梁LT3200*60/800/10/350。
6、联网采用14#双股铁丝隔孔联网,网间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
7、圆木信号点柱每10排布置一根,顶板压力大时打密集点柱加强支护。
三、7519B材料道过断层、破碎带及矿压应力显现区域采用锚架联合支护
1、7519B材料道架棚沿右牙口900mm中线施工。
2、沿7#煤层底板掘进,右帮破底板0~400mm作为沿底板标志。
3、巷道净断面积12.04m2,掘进断面积10.14m2。
4、顶网铺设点焊网WH2350*1000/80*80/6/780;
5、顶钢梯梁为LT4000*60/900/10/350;
两帮铺设复合网WGS3200*1000/50*50/6/0.6/1760。
6、联网采用14#双股铁丝隔孔联网,网间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
7、架棚棚梁为:
3.4m,棚腿为:
2.9m,顶为6块背板,两帮各为4块背板。
第五章巷道掘进临时支护形式及使用说明
一、锚网(索)支护临时支护形式
1、锚网支护临时支护形式采用三根3.0米长2寸厚壁钢管、通过专用吊环基于支护顶锚杆的插杆悬臂式前探梁。
2、锚网支护前探梁的使用方法和操作顺序为:
掘进机切割完毕(或支护好一排后)→进行敲帮问顶工作→将三吊环前移到最靠近工作面一排的第二、三、四顶锚杆(锚索)上→铺设顶点焊网→插入三根2寸前探钢管→联好顶网→固定好前探支护使其前端紧贴顶板或用1000×200×50mm3的实木托梁接实顶板→进行锚顶支护作业。
3、由于该临时支护形式对顶板的初撑力较小,因此在设好临时支护进行锚顶支护作业时,所有作业人员应处于已有的永久支护下作业,不得滞留于空顶区和设好的临时支护下。
4、作业现场备用三根轻型水单体,并配备规格为1000×200×50mm3的实木托梁3根,水单体水源采用作业现场高压水;对敲帮问顶不能处理掉的危岩或顶板破碎有掉顶危险的情况,采用戴帽轻型水单体进行临时支护。
5、轻型水单体距迎头不得超过100m。
二、架棚支护(锚架联合支护)临时支护形式
1、架棚支护临时支护形式采用三根2.4m长Φ30mm的圆钢、通过专用挂钩基于棚梁的悬臂式前探梁。
2、架棚支护(锚架联合支护)临时支护的使用方法和操作顺序:
切割完毕以后,先进行敲帮问顶,再前移挂钩,并前移圆钢前探,铺设顶网片,挂钩与梁子底面接触处用木楔打紧防止圆钢滑落,临时支护前端紧贴顶板或用背板接实顶板,再开始架棚、锚顶、锚帮。
3、由于该临时支护形式对顶板的初撑力较小,因此在设好临时支护进行锚顶支护作业时,所有作业人员应处于已有的永久支护下作业,不得滞留于空顶区和设好的临时支护下。
4、作业现场备用三根轻型水单体,并配备规格为1000×200×50mm3的实木托梁3根,水单体水源采用作业现场高压水;对敲帮问顶不能处理掉的危岩或顶板破碎有掉顶危险的情况,采用戴帽轻型水单体进行临时支护。
7519B材料道架棚临时支护三视图
1:
70
第六章巷道锚网索支护设计
7519B综采放顶煤工作面材料道、主切眼均为沿底掘进、留顶煤的全煤巷道,为满足行人、通风和运输的要求,材料道、主切眼均为矩形断面,材料道净断面为4.0×2.6m;主切眼净断面为4.2×2.6m,锚网(索)支护。
一、锚网(索)支护设计的基本参数
1)采深:
H=500+31.91=531.91m
2)煤厚:
M=5.51m
3)容重:
γ煤=1.38T/m3,γ岩=2.5T/m3
4)粘结力:
C=5.13Mpa
5)内摩擦角:
=29.7°
λ=(1-SIN
)/2SIN
=0.5
6)剪切弹模:
G=0.793×103Mpa
7)采动影响系数:
K1=2.3
煤岩体力学参数修正系数:
K2=1/3
8)原岩应力:
γ×H=2.5×531.91=13.3Mpa
二、围岩类别确定
1)巷道当量半径的确定
a=1.20×(s/3.14)0.5=1.20×(4.0×2.6/3.14)0.5=2.18m
2)计算R、μ及Δ
=5.18m
=945mm
Δ=R-a=5.18-2.18=3.0m
根据计算出的Δ=3.0m,
=945mm可知,该7519工作面材料道3、主切眼围岩为Ⅲ3类。
根据工程类比,除考虑锚杆支护外,还考虑锚索加固问题。
三、锚杆支护设计
1)不考虑采动影响时巷道周边极限平衡区半径R′:
=3.61m
Δ′=R′-a=3.61-2.18=1.43m
L=L1+Δ′+L2=0.6+1.43+0.1=2.13m
通过工程类比,取L=2.2m
式中:
L--为锚杆长度;
L1--为锚固长度,取0.6m;
Δ′--为加固范围;
L2--为锚尾长度,取0.1m。
2)锚杆直径设计
设定锚杆间排距900×900mm,求直径D
⑴qd′=n·(R′-h)·γ=2×(3.61-1.3)×1.38=6.38T/m2
式中:
qd′--为载荷集度;
γ--为极限平衡区煤的容重;
n--为荷载备用系数,取2;
h--为矩形巷道的半高。
⑵单根锚杆支护面积:
S=H×I=0.9×0.9=0.81m2
⑶锚杆直径:
=12.8mm
式中:
[σ]为杆体材料许用强度Mpa。
σ=40000。
通过工程类比,选用公称直径φ=20mm螺纹钢锚杆(其杆尾螺纹内径D=20mm)
3)锚杆间、排距设计
已知锚杆直径D,求锚杆间排距(H,I)
选取D=20mm,令H=I
=1.40m
式中D均指锚杆杆尾螺纹段螺纹内径尺寸。
通过以上计算,7519综放工作面材料道、主切眼顶部选用公称直径φ=20mm螺纹钢锚杆(其杆尾螺纹内径D=20mm),锚杆长度为2.0m,锚杆间距为900mm,锚杆排距为900mm,锚固力64KN能够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四、锚索设计
1)锚索长度设计
L=L1+Δmax+L2=1.5+3.0+0.3=4.8m
式中:
L--为锚索长度;
L1--为锚索深入坚硬岩层内的锚固长度,取1.0~1.5m;
Δmax--为考虑采动影响时极限平衡区深入围岩的最大深度;
L2--围锚索外露长度,取0.3m。
根据计算及工程类比和7519工作面综合柱状图,考虑到直接顶厚度及施工等因素,选取锚索长度为7.3m。
2)锚索排距设计
每排考虑布置2根锚索,下部用钢带结构形成绗架。
根据锚索的屈服载荷,求锚索的排距:
=3.16m
取b=2.4m
式中:
Y1--为直径17.8mm钢绞线的屈服载荷;
B--为巷道跨度;
--为内摩擦角;
γ--极限平衡区煤岩体容重;
Δ--为极限平衡区深入顶板围岩的深度,或顶煤厚度。
通过计算和工程类比,确定锚索参数为每排布置2根锚索,间距1.8m,排距为2.7m,锚索长度为7.3m
结论:
根据计算及工程类比,考虑到井下施工复杂性和锚索联合支护等因素,7519综放工作面材料道、主切眼顶部选用公称直径φ=20mm螺纹钢锚杆(其杆尾螺纹内径D=20mm),锚杆长度为2.0m,锚杆间距为900mm,锚杆排距为900mm,锚固力64KN。
两帮选用公称直径φ=18mm螺纹钢锚杆,锚杆长度为1.8m,锚杆间距为750mm、排距为900mm,锚固力30KN。
顶部使用方格网、两帮使用塑钢网。
设计锚索参数为每排布置2根锚索,锚索间距为1.8m锚索排距为2.7m,锚索长度为7.3m。
详见巷道断面图。
第七章切割方法及切割路线图
一、切割程序的确定
1、切割程序的确定原则
掘进机切割头在掘进工作面上切割移动的路线,称为切割程序。
掘进工作面切割程序的合理选择,取决于掘进巷道的断面积、煤、岩硬度、顶、底板状况、夹矸的分布等工作面条件和技术规范。
确定掘进工作面的切割程序应遵循下述原则:
(1)大多数情况下,从工作面下角钻进,掘进半煤岩巷道时,应从煤中钻进,再卧移切割至底板下角,然后扫底掏横槽,增加自由面;
(2)切割断面应自下而上进行,以利于装载和掘进机的稳定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3)工作面的切割应注意煤岩层的层理,断面切割时应以左右横扫切割为主,切割头沿煤岩层层理移动切割时阻力较小。
2、最佳切割深度的确定
掘进机切割头的最佳切割深度应根据所切煤岩的性质、顶板状况、排(棚)距、落煤效果和切割一排巷道所耗时间最短来确定,本巷道取最佳切割深度为500mm。
3、切割厚度的确定
掘进机切割头的切割厚度取决于煤岩的切割阻力,以牵引油缸回路尽量不溢流、切割电机接近满载、掘进机不产生强烈振动以及落煤效率最高为原则,一般取切割头直径的2/3。
本巷道切割厚度取400~500mm,以防出现大块,不利于装载。
二、切割方法及切割路线图
本掘进工作面正常情况下按下述顺序进行切割作业:
接班先对掘进机进行班前检查和常规防护检查,确认无异常情况后,启动掘进机进行切割作业。
(见切割路线图)
1、掏槽切割
掏槽位置位于工作面左下部,开始时掘进机紧靠下帮行走,切割头空载运转逐步靠近煤壁,待切割头切入工作面煤壁一定深度(一般为500mm)后,落下掘进机铲板和稳定器,完成掏槽作业。
2、横向切割
切割头从工作面右下角掏槽位置向左摆动,开掘横槽,增加自由面。
3、跨距切割
切割头右摆横槽开掘到位后,向上抬高切割头(一般每次抬高500mm左右),完成跨距切割。
4、重复进行横向切割和跨距切割,使巷道下帮达到预定的宽度和高度。
5、重复以上工序,使巷道下帮达到预定的宽度、高度和深度。
6、后退掘进机,使掘进机紧靠巷道上帮行走,按图示切割路线切割,使巷道上帮达到预定的宽度、高度和深度。
7、后退掘进机,进行锚杆支护作业,从而完成一个切割循环。
第八章劳动组织及循环图表
一、劳动组织
采用“三·八”制作业
序号
工种
夜班
早班
中班
合计
备注
最优在册人数
1
跟班队长
1
1
1
3
5
2
班长
1
1
1
3
2人/班
3
掘进机司机
2
2
2
6
3人/班
4
锚杆机司机
2
2
2
6
4人/班
5
运输机司机
2
2
2
6
4人/班
6
辅助掘进工
5
5
5
15
7人/班
7
设备维修工
4
4
7
8
运料工
4
4
7
9
风筒工
1
1
1
10
运输机清理工
1
1
2
11
文明生产管理工
2
2
3
12
地面装料工
4
13
主管队长
1
14
党支部书记
1
15
技术员
2
16
合计
13
25
13
51
17
最优在册人数
20
40
20
80
18
实际在册人数
26
52
26
112
备注
1.正常掘进过程中,掘进工作面迎头以7人、9人、11人为宜,掘进机司机负责切割作业、联顶网和前移前探梁。
2.锚网支护作业时,每帮3人、4人或5人,负责锚顶和锚帮锚杆。
3.每帮作业人员达到5人时,可实现锚顶和锚帮平行作业。
二.循环图表
第九章掘进局部通风及“三防”设计
一、局部通风机型号选择
7711材料道沿7号煤底板施工,现需施工的巷道为全煤,全长为1380m,掘进巷道最小净断面积为10m2,掘进巷道最大净断面积为10.92m2。
1、掘进材料道的需要风量
1)按照瓦斯绝对涌出量计算:
Q掘1=125×1.5×q掘×K掘 (m3/min) (1-1)
=125×1.5×0.5×1.0(m3/min)
=75(m3/min)
式中:
Q掘——掘进材料道需要风量,m3/min
q掘——掘进材料道回风流中瓦斯平均绝对涌出量,m3/min;取0.5
K掘——掘进材料道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取1.0
125——掘进材料道回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0.8%所换算的常数
2)按照风速、温度计算掘进材料道需要风量:
Q掘=60×V掘×S掘max×K温 m3/min (1-2)
=60×0.25×11.5×1.1 m3/min
=189.75m3/min
式中:
V掘——局部通风机供风巷道内最低允许风速,m/s;取0.25m/s
S掘max——局部通风机供风巷道的最大净断面积(掘进材料道因出现断层、高冒、地质构造造成巷道断面积增大的除外),m2;取11.5m2
K温——局部通风机供风巷道空气温度调整系数;取1.1
3)按掘进材料道同时作业人数计算需要风量:
根据Q=N×q(1-3)
式中:
Q----掘进材料道实际需要的风量
V----材料道每人需求的最低风量,取q=4m3/min
N----掘进巷道迎头最多工作人数,取40
计算得Q=40×4=160m3/min。
4)按风速进行验算:
巷道掘进时最低风量,Q煤掘>15S掘max(m3/min)(1-4)
巷道掘进时最高风量,Q煤掘<240S掘min(m3/min)
式中:
S掘max——局部通风机供风巷道的最大净断面积,m2;取11.5
S掘min——局部通风机供风巷道的最小净断面积,m2;取9.5
故:
15S掘max 即172.5 2、局部通风机选型 1)局部通风机工作风量计算 Q扇=Q掘×1/(1-nL)m3/min (2-1) =190×[1/(1-142×0.002)]=266m3/min 式中: Q扇—局部通风机工作风量,m3/min N—风筒接头数;取142 L—一个接头漏风率,取0.002 2)局部通风机工作风压计算 根据掘进材料道设计长度、局部通风机需要工作风量、掘进材料道需要风量、风筒风阻,计算掘进材料道局部通风机工作风压值: hft=Rp*Q扇*Q掘 Pa(公式中Q扇、Q掘的计算单位均为m3/s)(2-2) =270.4*4.4*3.2 =3807.2Pa 式中: Rp——压入式风筒的总风阻,N.S2/m8 hft——压入式局部通风机全风压,Pa Rp=R100×(L/100) R100为实测百米风阻值,现无实测资料用以下公式计算(2-3) Rp=6.5α×L/(d5)×ξ(2-4) =270.4N.S2/m8 α——风筒摩擦阻力系数,N.S2/m4;取0.0032。 L——风筒长度,m;取1420m d——风筒直径,m;取800mm ξ——供风距离调整系数;(1000-1500米)取3 3、选择合适局部通风机 (1)局部通风机安装处巷道全风压供风量的计算: Q掘全=Q扇实+60×V安×S安 (m3/min) (3-1) =350+60×0.15×11(m3/min) =449(m3/min)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XX 材料 道主切眼 掘进 作业 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