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A0292外国文学史期末考试.docx
- 文档编号:28691127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38.82KB
BSA0292外国文学史期末考试.docx
《BSA0292外国文学史期末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SA0292外国文学史期末考试.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SA0292外国文学史期末考试
0292《外国文学史》2015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
一、考试说明
西方文学史、东方文学史和当代外国文学组成外国文学史。
西方文学史一般是指欧美文学史,包括西方、文学、历史这三方面的概念。
我们所讲的西方文学史在空间上的范围是欧洲、美洲和拉丁美洲,在时间上的范围是从古希腊到20世纪初。
《外国文学史》注重对人类文学作全景式的描述,注重文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注重思潮流派的演进和替换,在授课时它往往以时代、社会背景,文学的思潮、国别、民族特征,作家生平创作的概貌为讲解重点,而把作品作为证明作家创作特性的实例来处理。
(1)该课程的考试题由五种题型组成,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闭卷考试。
(2)题型说明
题型一: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题,总计25分
题型二:
简答题每题10分,共3题,总计30分
题型三:
分析题每题15分,共1题,总计15分
题型四:
论述题每题30分,共1题,总计30分
二、复习重点知识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文学
(1)掌握古希腊文学的四个时期及每个时期的主要成就。
A、公元前8世纪以前荷马时代——神话和史诗
B、公元前8-前6世纪“城邦”体制时期——抒情诗
C、公元前5-前4世纪“古典主义”时期——戏剧和散文
D、公元前4-前2世纪“希腊化”时期——新喜剧和田园诗
(2)熟悉古希腊戏剧史上三个代表人物、古罗马诗歌史上三大诗人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古希腊戏剧
埃斯库罗斯一生有70部戏剧,其中有悲剧也有喜剧,但流传下来的只有7部,其余大量作品流失。
主要作品:
《波斯人》、《乞援人》、《七将攻忒拜》、《普罗米修斯》(三部曲、这是埃斯库罗斯最有名的作品,其中之一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是埃斯库罗斯的代表作。
)《阿伽门农》、《奠酒人》、《报仇神》
《阿伽门农》、《奠酒人》和《报仇神》被称为奥瑞斯特斯三部曲,写的是一家人由于复仇互相残杀的悲剧,表现了对人性深刻的描写。
索福克勒斯一生创作了120多个剧本,但只有7部流传下来。
索福克勒斯创作成就很高,被称为“戏剧艺术的荷马”,他的戏剧作品在古希腊的文学史上被认为是艺术性最高的。
主要作品:
《埃阿斯》《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
**《俄狄浦斯王》
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以希腊神话中关于忒拜王室的故事为题材,紧紧围绕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预言和寻找凶手这两条线索展开。
这是一部十分悲惨的剧作,主要表现的是人个意志与命运的冲突,英雄人物在面对厄运中显示了人的精神的神圣崇高。
剧作结构复杂而严谨,亚里士多德认为该剧是希腊悲剧的典范。
**欧里庇得斯一生创作了92部作品,传世17部。
主要作品:
《美狄亚》,《请愿的妇女》,《特洛伊妇女》,《海伦》等等。
古希腊悲剧是古希腊文学中的重要部分,除此以外,古希腊喜剧也有重大影响。
代表人物是阿里斯托芬(公元前446年—公元前385年),共创作了44部喜剧,主要作品有《阿哈奈人》、《骑士》、《马蜂》、《和平》、《蛙》、《鸟》、《云》等。
**《埃涅阿斯记》
是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公元前70年-公元前19年)的代表作,是受奥古斯都皇帝之命而写的。
诗篇有一万多行,模仿古希腊《荷马史诗》而作,但写作方法有所不同,它的内容主要是追溯古罗马的祖先埃涅阿斯,认为古罗马人是特洛伊战争中由埃涅阿斯率领的流亡的人。
维吉尔主要是按照传说来写《埃涅阿斯记》,它成为古罗马史诗的代表作。
也因为这首诗,维吉尔受到了后世人、尤其是意大利民族(古罗马民族的子孙)的尊敬。
(2)掌握罗马文学的分期及其各时期的特点
A、公元前3世纪——公元前2世纪(共和时期)
主要文学成就是喜剧。
这一时期古罗马文学渐渐兴起,也正是古希腊文学的希腊化时期。
与古希腊的文学发展对照,古希腊当时最大的文学成就也是喜剧,这种影响扩展到古罗马,就形成了古罗马文学上喜剧的兴盛。
B、公元前2世纪——公元前1世纪(共和晚期及奥古斯汀初期)。
主要文学成就是诗歌和演说术等。
古罗马的诗歌内容也是包罗万象,有哲学、文艺学、政治等等范畴,纯文学的也有,如史诗、抒情诗都有。
另外,古罗马的演说术,从词汇、修辞、文体的角度来看,它是属于文学的范畴;如果从内容上看,它又有法律、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内容。
古罗马演说术也是对古希腊演说术的继承和发展。
C、公元1世纪——公元5世纪(帝国时期)
古罗马已经从共和体制发展到独裁的帝国体制时期,这种转变给古罗马文明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古罗马文学出现了贵族化倾向,成为御用文学。
但事实上,除了御用文学外,帝国时期由于罗马皇帝鼓励文学,也出现了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和艺术水平的悲剧、讽刺诗和历史散文,这些都不能简单地用御用文学概括。
第二章:
中世纪西方文学
1.了解中世纪世俗文学文学的主要成就。
2.重点掌握《神曲》的基本知识,它的主要内容和所反映的思想,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述《神曲》在结构上的特点。
《神曲》包括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分,原题为《喜剧》。
地狱有九层,炼狱有九层,天堂有九重天。
“三”和“九”在《神曲》中有着奇妙的意义。
《神曲》是一部具有统一情节、统一结构、统一脉络的长篇叙事诗,叙述自己的游历过程,表达了但丁对生和死的理解,按但丁的世界观,人类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此岸世界,一个是彼岸世界。
但丁的《神曲》用14233行的篇幅全力描写彼岸的世界,以卓越的想象力创造了一个虚幻的世界,把人未来死后的世界描写的很真切,庞大。
将其清晰的展现在人们面前。
是世界文学的颠峰之作。
结构上的完美使作品描写的虚幻世界很实在,很真切。
A、未来世界宇宙的结构十分完整
B、三界景观极其壮观
C、游历路线清晰
在《神曲》中,维吉尔、贞女和明星构成相互连贯的、统一的象征性形象,也就是但丁的理想。
维吉尔代表理性,贞女(贝阿特丽采)代表信仰也就是代表正义,即对神的正义的信仰。
这两个人物既是思想和信仰的象征又起着把三界联系起来的作用。
《神曲》的思想:
A、神学思想(信仰)
B、哲学思想(探索精神)
C、自然思想(科学精神)
D、政治态度(批判精神)
E、关于自我
3.掌握《圣经》的概念
**《圣经》分为《旧约》、《新约》两部分。
《旧约》是古代西伯来人或者说犹太人(也就是古代的以色列人)文化典籍的合成,它包括古代的传说、古代的历史书、古代先知的记录、古代的历史故事。
基本属于比较纯粹的东方文学。
《新约》产生的背景是在希腊化之后,它的产生本身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汇的结果,基本上是用希腊语写成的,这也说明《新约》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果。
它对西方文化和文学影响很大,它的源头主要是来自西方,属于西方文化。
**基督教文学
基督教文学具体指的是基督教的经典文本《圣经》,分为《旧约》和《新约》两个部分。
《旧约》是古代希伯来人文化典籍的合成,包括古代的传说、古代的历史书、古代先知的记录、古代的历史故事等。
《新约》由福音书、使徒行传、保罗书信、普通书信、启示录等部分构成,其中在文学和文化上影响最大的是《福音书》,包括《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四个部分。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文学
1.掌握人文主义的概念
14和16世纪主要用来指对古典文献的学习、整理、传播的活动。
从事这些活动的人在当时都被叫做人文主义者。
人文主义者主张研究人,站在人的角度表示各种各样的观点。
人文主义是相对于“神”的概念提出的,他们在神学之外受到了广大的关注,保守的人否定他们的观点,具有新的思想意识的人则崇尚他们。
在他们的这种活动当中很多文献都得到了回归和复活。
他们重新整理、抄写古希腊罗马的文献,使它们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
“文艺复兴”一词体现了人文主义者对自己活动的肯定和自豪。
2.重点掌握《堂吉诃德》中主要人物的形象。
3.重点掌握《哈姆雷特》的戏剧冲突和线索安排。
在莎士比亚的剧本中,对《哈姆雷特》的冲突和线索加以改变,安排了几重线索纠葛在一起,这也是莎士比亚剧本的特点之一。
冲突和线索
1)复仇线索:
一条是哈姆雷特报杀父之仇,是主线;
另一条是雷欧提斯报杀父之仇,从第三幕结尾一直到最后,和第一条线索是平行进展的。
第三条复仇线索是瑞典王子福丁布拉斯的复仇行动。
这也是莎士比亚根据丹麦的史实来写的,哈姆雷特的父亲曾经长时间和瑞典征战,善战的老王降伏了瑞典。
到了王子福丁布拉斯继承王位后,他想恢复瑞典在北欧的势力。
他不敢向丹麦复仇,向丹麦国王请求能让他的军队在丹麦境内通过,为保全虚名去攻打一块弹丸之地。
这三条复仇线索也表现了莎士比亚对人类之间复仇这样一种观念和行为的思索。
如《哈姆雷特》中第四幕哈姆雷特带着叔父的信前往英国的路上遇到福丁布拉斯带领的队伍,不禁为福丁布拉斯兴师动众的复仇行为感到自责和反思:
福丁布拉斯一登上王位,就为了一块弹丸之地兴师动众去复仇;而哈姆雷特自己身负杀父大仇,却一直没有具体的复仇计划,迟迟不动手。
这表现了莎士比亚认为人和人之间仇杀的原因太微不足道:
不过是因为对美貌和财富、权利的贪念。
像哈姆雷特的叔父害死自己的哥哥,不过是出于对国王权利和王后美貌的贪欲。
2)爱情线索:
和复仇线索相互纠缠。
第一层爱情纠葛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哈姆雷特的父亲和母亲之间的关系;一条是哈姆雷特的母亲和哈姆雷特叔父之间的关系。
从剧本里的人物对话来看,哈姆雷特的父亲和母亲是恩爱夫妻,他们之间有深厚的感情。
比如鬼魂在对哈姆雷特倾诉时,对哈姆雷特的母亲仍充满关心,认为她对自己是忠诚的,并告诫哈姆雷特在复仇时不要伤害母亲。
但哈姆雷特认为母亲背叛父亲,对母亲在父亲死后马上改嫁叔父的行为深感痛苦。
从剧本中看,哈姆雷特的母亲没有参加谋害老王,她完全是无辜的。
但不管怎样,第一条爱情线索充满了不幸,而第二条爱情线索则充满了混乱。
第二层爱情纠葛是在哈姆雷特和奥菲莉娅之间。
从线索上看,也是一场悲剧。
他们之间本来有纯洁的爱情,但哈姆雷特在家庭突发悲剧后开始怀疑爱情,并对爱情冷嘲热讽。
而奥菲莉娅也遇到了来自家庭的阻力:
父亲波洛涅斯和哥哥雷欧提斯都反对他们的恋情。
在恋人哈姆雷特误杀波洛涅斯后,奥菲莉娅发疯,最后死亡。
在她的葬礼上,哈姆雷特不再装疯,在墓坑内悲伤地倾诉了自己对奥菲莉娅的深情。
这两层爱情关系纠缠在一起,使《哈姆雷特》显得非常丰富。
3)哈姆雷特和朋友、同学之间的交往是《哈姆雷特》的第三条线索。
哈姆雷特有很忠诚的朋友,但他的朋友中也出现了一些背叛他的人物,如罗森克兰兹和吉尔登斯屯,完全配合哈姆雷特的叔父克劳狄斯刺探哈姆雷特,后来还充当克劳狄斯的帮凶把哈姆雷特送到英国准备谋害他。
所以这条线索也很复杂。
从《哈姆雷特》的冲突线索上看,莎士比亚安排了一个非常丰富的冲突线索。
这也是莎士比亚剧本的共同特点:
不是单一线索,而是多重的线索纠缠在一起轰轰烈烈往前发展。
除了主要情节外,《哈姆雷特》剧本中还有很多冲突之外的内容。
这也是莎士比亚戏剧的一个重要特点:
很多与戏剧情节关系并不大的生活细节和对生活的理解,莎士比亚会随时随地安排到剧本中去。
如《哈姆雷特》第五幕中锯木人的场景,以及哈姆雷特与锯木人的谈话实际上是游离在主要情节之外的。
还有《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一场中著名的独白,也跟情节既有关系又有本身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所以常常可以单独拿出来,实际上反映了哈姆雷特——实际上是莎士比亚对人生的思索。
增加了主人公的内涵,使主人公显得很有深度,同时也借此发表自己对人生的议论。
这些情节之外的枝蔓,也是剧本中的重要部分,是莎士比亚剧本的重要特点,使莎士比亚的戏剧显得非常丰富。
4.大学才子派:
16世纪80年代之后,英国戏剧界出现了一大群中产阶级出身、在大学念过书的作家。
他们大多受过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具有比较丰富的古典文化修养,被称为“大学才子派”,代表人物有托马斯·洛奇、约翰·黎里、克里斯托夫·马娄、托马斯·基德等。
大学才子派模仿古罗马戏剧风格、中世纪的道德剧、当代意大利和法国戏剧进行戏剧创作,为英国的戏剧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榜样。
5.掌握《巨人传》中“笑”的意义
它在西方文学史上有很突出的地位,它的突出地位集中表现在其中的“笑”。
法国有一部《笑的历史》中说“在笑的历史中,拉伯雷的笑历溯百年而不衰,始终是笑的楷模。
”
写的是三代巨人高郎古基、高抗大、庞大固埃的故事。
他们都有一些的离奇经历,引人发笑。
这部书“笑”的意义:
1、与拉伯雷的行医经历有关,笑有医疗的作用,能让人解除痛苦。
给大家带来生理上的健康。
2、笑与日常的大家习惯的生活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笑是对日常的庸庸碌碌的生活的解脱。
外形的大而笨重造成很多笑料,是对日常生活的突破。
3、笑与日常神圣的东西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大笑”是对平时的神圣的东西的破坏力。
4、“大笑”来自民间,与民间的狂欢有一定的联系,是民间狂欢精神在其笔下的突出反映。
大量用民间的笑料,使它充满了民间性,与严肃文学形成了对比。
第四章:
十七世纪欧洲文学
1.戏剧创作中的“三一律”:
要求剧情是发生在同一个地点、同一天的同一件事情。
“三一律”在17世纪中期定型,被当作戏剧的规则推崇,并成为评判戏剧的标准之一。
1660年-1688年是古典主义最繁荣的时期,出现了一些严格遵从“三一律”和语言规定的重要的作家和作品,而且并没有因为这些束缚而影响作品的价值。
如拉辛、高乃依、莫里哀、拉封丹等都是有很大成就的作家。
2.掌握《失乐园》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它的主题。
《失乐园》取材于圣经旧约《创世纪》,写的是上帝创造世界、人类始祖(亚当夏娃)受到撒旦诱惑而失去乐园的故事。
作品分为三个部分。
主要思想内容:
《失乐园》的思想内容非常博大、复杂,包含了非常广泛、高远的内容,涉及到整个宇宙、世界及人类的初始、历史问题:
这是基督教文化中最重要的问题,基督教认为不论什么人,生来就有罪过。
关于原罪问题的第一种来源是人类始祖因被诱惑而犯了罪,所以被诱惑的思想会一代代延续下去。
《失乐园》追溯的就是第一代人类的罪过是怎样犯下的。
三个创新之处:
天父和天子的新的设计,天子(未来的基督耶稣)是天父创造了功德的具体实现者、操办者,真正创造人类世界的天子成了调解天父和人类之间关系的调解人。
(2)了解17世纪法国文学的代表作家,能举出他们擅长的文学体裁和代表作。
17世纪法国的主要作家高乃依、拉辛、拉封丹、莫里哀的作品。
高乃依是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作家,代表作《熙德》、《贺拉斯》、《尼高梅德》。
让·拉辛和高乃依创作上的差别,当时的观众渐渐更偏爱拉辛的戏剧。
拉封丹的创作非常丰富,有悲剧、喜剧、寓言故事等,但他是以写寓言诗、故事诗闻名世界,是世界上著名的寓言家。
尼古拉·布瓦洛是当时有名的古典主义理论家。
代表作是《诗的艺术》。
3.重点掌握莫里哀的代表作《达尔丢夫》
《达尔丢夫》是法国作家莫里哀的代表作,是法国戏剧史上演出最多的剧本,至今仍是保留剧目,在文学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
主人公达尔丢夫是该剧讽刺和嘲笑的第一个对象。
他是一个伪君子的形象,假冒神职人员在一个新贵族家混吃混喝,最后还要篡夺别人的家产。
莫里哀通过这样一个伪君子形象对那些借用宗教的名义行骗的人进行大胆的嘲笑和讽刺。
剧本把达尔丢夫始终当作一个彻头彻尾的坏蛋来写,所以观众能够直接理解对达尔丢夫全部恶德的嘲笑和讽刺。
在处理这个形象时,莫里哀用了一种很见创作功底和戏剧技巧的方法:
戏剧一开始,达尔丢夫并没有上场,直到第三幕才出现。
这是《达尔丢夫》的特点之一,有别于其他戏剧。
虽然达尔丢夫是中间才上场,但在一开场,达尔丢夫的名字就被屡屡提及,他是争论的焦点。
从戏剧手法上看,这是一种“在场不上场”的方法。
第三幕达尔丢夫一上场,就有一个暴露他虚伪本质的行动:
当达尔丢夫看到仆人桃丽丝穿着坦胸的裙子时,便拿出手帕要她把胸脯遮上。
却被心直口快的桃丽丝一语道破他的伪善,认为正因为他心术不正,才会往歪处想。
除了虚伪,《达尔丢夫》还表现了达尔丢夫作为骗子的转败为胜的能力和高明的骗术。
当第三幕第六场和第七场中他第一次被奥尔恭的儿子揭发时,他不是断然否认,而是承认自己的错误,并把它归咎于上帝对他的考验。
而被宗教冲昏头的奥尔恭居然听信了他的话而取消了儿子的继承权。
当一切都败露时,达尔丢夫就撕下了伪善的外表,露出了凶狠的真面目。
达尔丢夫开始是一个靠伪善混饭吃的叫花子;从骨子里他是一个用伪善作保护的好色之徒;从转败为胜的角度来看,他是一个以伪善为武器的狡辩士。
从整体来看,达尔丢夫是一个无耻的流氓、告密者和恶棍。
《达尔丢夫》嘲笑和讽刺的另一个对象是家长奥尔恭。
他是当时法国社会出现的新贵族,又称为“新贵人”。
“新贵人”是新生的资产阶级,没有贵族头衔,但喜欢模仿贵族生活。
奥尔恭在剧本中一出现就非常可笑、愚蠢。
当问题出现时,他又表现得无能为力。
奥尔恭同时还是一个专制的封建家长形象。
4.重点掌握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文学理论。
古典主义的文学理论直接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创作,理论在指导文学创作,主要要求有:
A.所有文学作品的基本精神要建立在理性之上。
古典主义认为古希腊、古罗马最重要的精神是理性精神,如果要模仿古希腊、古罗马的作品,首先在精神上要和他们一致——注重理性。
作家要注重正常的情理,要正常地理解世界。
在理性和感情之间,古典主义永远要求作家要用明晰的方式把理性表现出来。
B.作家观念中要有不变的原则。
古典主义文艺理论家认为,在纷纭复杂、变幻不定的现象之后,有一种永恒不变的原则,这些原则才是绝对的美。
作家的使命就在于表现这种绝对的美。
要求作家不要写纯粹个人的思想情绪,要写有代表性的、典型性的、一般性的类型。
C.模仿自然。
古典主义描述的对象主要是人性。
它要求的“自然”不是指客观世界,而是经过主观选择的现象,是按照古典主义原则所规定的人性——古典主义认为,爱、嫉妒等人类的天性是最自然的。
D.作家的写作要逼真,但是不能写实。
古典主义的“逼真”是指要达到古典主义所规定的要求,要得体。
而写实往往不美,不符合它的要求。
E.文艺学家要肩负起教育的责任。
要在作品中成为道德的导师,使读者通过作品得到道德的完善和提高。
违反道德的东西要求作家不要写。
F.作家要按照、模仿古希腊、古罗马大作家的作品去写。
这是“古典主义”得名的由来。
G.各种文学题材要有严格的界限和规定。
比如悲剧和喜剧是截然相反的,反对写成如莎士比亚很多属于悲喜剧作品。
必须遵循“三一律”等。
H.文笔要简洁、洗练、明确,反对繁琐、含糊、晦涩的文风。
这也和莎士比亚的作品风格不同。
有一定的规则限制作家的创作,这是17世纪法国文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有些作家的文学创作因此受到了限制,而有些作家却运用得得心应手,如莫里哀就是杰出代表。
法国的古典主义是和法国的封建制度紧密相连的,受到当时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大力支持和推崇,如布瓦洛等人就是奉国王之命指定文学创作规则的,路易十四也亲自参加各种各样的艺术活动。
比如举行一些大型的戏剧活动。
当然,他所看的戏剧都是经过文化大臣的修改,符合古典主义的规则的。
17世纪的法国文学出现了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
以国家政治上的政策来推行古典主义的文化政策。
第五章:
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1.掌握启蒙运动的概念
启蒙运动是18世纪全欧性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文艺复兴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的继续和发展,并带有明确的政治革命的性质。
启蒙知识分子崇尚理性,提倡以自由、民主、平等、理性等思想反抗封建专制,主张用建立在理性之上的科学文化知识去启迪人们摆脱愚味。
法国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是启蒙主义思想精髓的代表,主要有卢梭、狄德罗、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等。
2.重点掌握启蒙主义的主要思想内容,并能举出几个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启蒙主义的主要思想内容:
A、启蒙思想的目标是针对封建专制的。
启蒙运动是一场文化运动,但它的结局却是一场政治斗争——1789年法国大革命。
B、启蒙主义的思想有乐观的倾向,它相信存在着一个理想的世界让人追求。
C、启蒙主义大力提倡科学、文化、教育。
D、启蒙主义是一场相互影响的思想文化运动。
**启蒙主义四个代表人物:
卢梭、狄德罗、孟德斯鸠、伏尔泰。
第六章:
十八世纪法国文学
了解18世纪法国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掌握流浪汉小说的概念
流浪汉小说产生于16世纪中叶,它受中世纪市民文学的影响,以城市下层人物的活动为中心,以人物流浪史的形式、幽默俏皮的风格、简洁流畅的语言,广泛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小说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描写主人公的所见所闻,对欧洲近代长篇小说产生深远影响。
代表作为西班牙无名氏的《小癞子》。
第七章:
十八世纪的德国文学
(1)知道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
**狂飙运动(SturmundDrang)18世纪德国的一场文学运动。
赞扬自然和个人主义,力图推翻启蒙运动所崇尚的理性主义。
除了赫尔德这个思想上的领袖外,歌德和席勒才是狂飙突进运动的主将。
(2)掌握歌德的主要作品,重点掌握《浮士德》的五大悲剧
**《浮士德》按传统的讲法被概括为五大悲剧:
学者生活、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改造大自然。
浮士德一生皓首穷经,觉得很没意思,于是想自杀,听到复活节的歌声,然后带学生去看节日的盛大场面,但他仍想自杀,回来时把魔鬼带了进来,魔鬼说可以给浮士德,但浮士德必须把灵魂给他,于是浮士德与魔鬼达成了协议,开始他的另外一个生命时期。
浮士德变成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重新享受爱情,但他并没有给心爱的人带来幸福,因为他爱的人是一个平民家庭的女儿玛格丽特,她的家人不同意他们的爱情。
浮士德误将毒药当成了安眠药给了玛格丽特,结果玛格丽特的父母都被毒死了,玛格丽特感到很罪恶,于是不在理他。
接着浮士德又去从政,结果也很失望。
在魔鬼的帮助下越过历史(从中世纪到古希腊)的障碍,与他所喜欢的海伦结合,但这也是一场悲剧,因为他们的孩子摔死后,海伦悲痛欲绝,最后化作烟雾离去,浮士德又是一场空。
回到现实生活后,他开始积极努力,为国家作出了很大贡献,得到一块封地,他在这片土地上开始他的生活,这是他又到了老年,成了一个瞎子,他误将为自己掘坟墓的声音当作人们劳作的声音,所以他感到很满足,其实这也是很可悲的。
最后,他说了一句“我满足了”,结果灵魂被魔鬼拿走,此时上帝出现,夺下了浮士德的灵魂,带到天上。
第八章:
十九世纪西方文学的三个大的浪潮
1.重点掌握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能够举出西方文学史上三个浪漫主义代表作家的名字。
2.重点掌握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能够分别举出一位英国现实主义和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至少一部)。
(1)现实主义作家偏重于描绘客观现实生活的精确图画,而不是直接抒发自己的主观理想和情感,反对突出作家的自我,主张要象镜子那样如实的反映现实。
社会理想和道德的激情往往不是直接表现出来的,而是通过对生活的历史的真实的描绘自然的流露出来的。
这种描绘的历史具体性和客观性就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些基本特征。
由于资产阶级的乐观幻想开始破灭,现实主义作家专注于冷静的观察,研究社会现实力求把社会的黑暗现象如实的揭露出来。
他们认为这已经表现了作家的立场和观点,因此他们特别注意细节描写的真实性,甚至要求文学具有客观真理的精确性。
如斯丹达尔“关于某一种情欲或生活情景最大量的细小的真实事实”,巴尔扎克也强调“只有细节才会形成小说的优点”,福楼拜主张伟大的作家应该是科学的客观的,艺术家不应在他的作品中露面,就象上帝不会在自然中露面一样。
(2)注重在细致观察,体验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加以典型化。
强调从人物和环境的联系中塑造典型性格。
18世纪以来欧洲美学思想上在人物的塑造的典型化上越来越强调人物的个性化特征,反对古典主义的类型说。
如:
黑格尔要求典型的人物应该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应是一个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
不但把人物性格与历史发展联系起来,而且人物性格是矛盾对立辨证发展的结果。
别林斯基把艺术典型化放在首要的地位,肯定典型是普遍和特殊的有机结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BSA0292 外国 文学史 期末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