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阅读与思维的关系.docx
- 文档编号:28687719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85.93KB
外语阅读与思维的关系.docx
《外语阅读与思维的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语阅读与思维的关系.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语阅读与思维的关系
外语阅读与思维的关系
外语阅读与思维的关系
摘要:
阅读理解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里语言学过程,是一个以理解为目的的、多层次的相互作用的不断进行推测的过程。
阅读也是一种个人现象,是使用大量的语言想象在个体的头脑世界里无声地进行的过程。
伴随着阅读者的思维、情感、个体情绪、兴趣爱好、动机、态度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会直接影响阅读目的的实现和阅读效果。
本文试通过实际应用中的例证进行分析,探讨生活中阅读和思维之间的关系,使对外语的阅读提供一定帮助,促进外语的学习。
关键词:
外语阅读,思维,心理语言学,阅读能力
Abstract:
Readingcomprehensionisacomplexprocessofpsycholinguistics,whichisaimedatunderstandingtext.Inthisprocess,multiplelevelsinteractwitheachotherthatmakesitspeculateconstantly.Readingisalsoanindividualphenomenonwhichmakesamassofcolorinourmind.Itcanaffecttheachievementofreadingpurposesandreadingeffectsalongwiththepsychoreactionofthereader’sthoughts,emotion,interest,motivationandattitude.
Thisthesistriestoanalyzesomeinstanceinourdailylifesothatwecanmakefurthereffortstoexploretherelationshipbetweenthoughtandreadingcompression.
Keywords:
foreignlanguagereading,though,psycholinguistics,readingability
一、引言
阅读是学习所有学科的基础,也是掌握外语的重要途径。
英语阅读,是提高语言水平、积累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途径。
阅读理解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里语言学过程,是一个以理解为目的的、多层次的相互作用的不断进行推测的过程。
在现在的英语学习中,由于客观环境条件的限制,同学们学习英语的主要方法仍然是读精读、泛读、快速阅读、课外阅读等。
所以,读的技能和阅读理解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英语的学习。
但是,许多同学在学习英语多年之后,仍然“不会读”或“读不懂”。
他们把英语教科书当作“识字课本”,苦心地记忆每一个生词,甚至把每句话都译成汉语。
同学们总是抱怨说生词记住了,难句也分析了,课文也念熟了,但却依然不知道文章的意思,阅读理解题还是做不对。
如此认真地进行语法分析,仍然没能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其实,阅读也是一种个人现象,是使用大量的语言想象在个体的头脑世界里无声地进行的。
然而阅读能力的形成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属于心理高级活动。
而作为一种心理活动过程,伴随着阅读者的思维、情感、个体情绪、兴趣爱好、动机、态度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会直接影响阅读目的的实现和阅读效果。
二、英语阅读的主要模式介绍
通过研究发现,心理活动过程对阅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语言学家们探讨了阅读本身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种阅读模式,以达到提高阅读教学的目的。
1、信息加工模式
过去,人们一般认为阅读只是一种信息传到大脑的单向移动过程。
传统阅读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是一个被动解码过程,所以在进行英语阅读过程模式研究时,最早提出的理论是把阅读过程看成是一种信息加工过程,即称为信息加工模式,也叫做自下而上模式。
[1]该模式完全是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解释阅读过程,即从低级字母单位发展到高级的词组句子。
语言加工的过程简单说,就是起始于文字符号,终止于理解文本意义的整个过程。
该模式是对单个语言单位进行解码,并从最小的单位到最大的单位构建篇章意义,然后修正已经存在的知识以及给予篇章信息所做出的预测。
但是,该模式仅仅把阅读过程看成是由符号到意义的信息解码过程,读者与文章的关系是单向的,即阅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单靠文章因素,如词义结构等等。
而阅读者则出于被动的地位,很容易孤立地研究处理词义和结构问题。
因此,单靠它来说明整个阅读过程是不够的。
由于这种阅读模式低估了阅读者的积极能动性,不利于阅读者的阅读能力的提
力,主观随意性较大。
3、交互式阅读模式
在对前两种模式进行质疑后,人们发现了新的比较符合科学的合理阅读模式,即交互作用模式。
交互模式实际上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模式的结合。
在前两种模式中,信息处理通常是线性的,需要几个非交互阶段,每个阶段独立工作后,把处理结果传递给下一个阶段。
信息传递的方向是单向的,高端信息无法影响低端的信息处理。
[2]而交互模式认为,阅读中的信息加工模式是双向同时进行的,即每一阶段的知识分析既有来自低级阶段,也有来自高级阶段的。
只有当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信息吻合时,才产生令人满意的正确理解,否则假设就要重新修正和建立,直至两种信息完全吻合。
简单来说,阅读理解不仅是语言文字的加工,也是读者对已有的背景知识的运用过程。
读者与文本间的关系是双向的,读者本身的因素和文本的因素是相互作用的。
阅读者必须有处理语言和概念方面的能力,必须认识单词,懂得语言的结构,才能对文章的内容做出判断。
这种模式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得到来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4、图式理论
随着交互作用模式在英语阅读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心理语言学家们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出了一种新的阅读模式,即现代图式理论模式。
图式理论是心理学领域对记忆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
该理论认为,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人们从语言材料中所获取的绝大部分新信息与已有知识图式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对重要信息的理解。
[2]图式理论是和交互模式紧密相关,并且极为接近知识表征的理论。
图式是一种把信息系统地储存在长期记忆中的认知结构。
该理论认为,人脑中的知识不是静态的,而是不断重新组织的结构,在信息的认识加工过程中会重新结合到已有的图式中去。
图式法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即指篇章所描述的内容领域的背景知识)和结构图式(读者对各类文章结构知识的了解程度,可以指导读者客观地把握文章脉络,提高阅读效率)。
图式理论模式在阅读理解中,会将篇章进行加工,使之和存在于读者大脑中的背景和图式紧密关联。
在这个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无论是单个的词、句子还是整个的篇章理解都不能仅仅依赖语言知识,理解过程总受读者头脑中图式的影响。
按照此模式,阅读输入信息必须与读者已有的图式相匹配,才能完成信息处理的系列过程。
在阅读中,要正确理解文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阅读者需要具备与文章相应的图式;二是能成功激活词图式。
可以看出,读者所具备的与阅读文章内容相应的图式,是阅读过程中要正确理解文章的必备条件,所以我们在进行英语阅读时应加强三种图式相互作用,以促进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三、在实际阅读中的应用
在认识到阅读与心理语言学的关系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平时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阅读情景,与我们的思维活动密不可分。
因此,我们可以结合阅读模式理论,来解决实际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其实,读者在阅读上的困难,并不是外语阅读本身很难,而是我们对阅读认识的规律不够了解,因此学习效率不高。
外语的学习在阅读上存在的困难,除了词汇量不够、阅读速度太慢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不通畅。
经验表明,一篇文章的字词读懂了,对于句子和篇章结构也没有问题,但是并不能保证我们读懂文章。
在母语阅读中我们也会发现有的文章看不懂,这并不是我们不具有母语的词语和语法知识。
尤其是对于各种专业性的材料,我们缺乏有关读物内容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帮助我们理解文中意义的技巧。
外语阅读时,我们都会有一些感受。
读的时候常常会觉得好像读懂了,又好像没读懂,这种理解上的困惑常常存在。
对于熟悉的材料,我们会更容易明白,对于不熟悉的则相反,有时候还会曲解其中的意义。
因此,我们在阅读中,应该采取一些策略,比如对于语义理解的策略,通过这些来使我们更好的理解材料。
语义策略是指读者利用句子中已知的语义信息去对还未读到的部分作预测,根据这种预测进行句子分解。
其中,对句中词的词义理解很重要,尤其是关键性的动词、名词,它们能激活读者记忆中的语义搭配模式。
1、依靠读物内容的合理性
这是指读者对于世界的一般性知识,比如动物能吃东西,家具没有生命等等。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会非常依赖这种知识,相信读物的合理性。
这种合理性原则在读者的阅读心理中是自动实现的。
当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有矛盾时,往往是语义分析决定理解。
有些字词虽然没有任何句法信息,但是我们能够根据合理性的原则作出正确的组织与理解。
设计这样一个实验A(参照Stolz,1967)[3],向被试呈现这样的句子:
Thedocumentthatthesecretarythattheagencyhiredprintedlostintheoffice.(经理处雇佣的秘书打印的文件在办公室里丢失了。
)
Themanthattheboythatthegirlshoutedchasedwalkedtothecoffeeshop.(被女孩叫喊的男孩所追逐的男人向咖啡店走去。
)
被试均为20—30岁男性,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有一定的英语基础。
实验结果表明:
以上两个句子,被试均对句子
的理解优于对句子
的理解。
这两个句子从结构上是很相似的,都是前边连着三个名词,后边连着三个动词,是一种内嵌句式。
对于内嵌句来说,找到动词与名词的匹配关系是关键也是难点所在。
这两个句子不同之处在于句子
,被试可以根据关于世界的一般性认识很快找到动词与名词的搭配,建立起三个命题:
Lost(document),print(secretary,document),hire(agency,secretary)。
这时理解实际上没有通过句法分析,而是根据一般性知识。
因为雇佣一定是经理处雇佣秘书,打印并丢失的一定是文件,不可能是经理处或者秘书。
丢失文件的一定是秘书,不会是经理处。
与此相对的是,在句子
中,被试不能利用这种现实性的原则,因为男人、男孩、女孩都有可能叫喊、追逐或者走去,所以要对句子的组成成分做分解就很困难。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读的材料一般都是有逻辑的,符合现实的。
所以,在阅读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这样会有效地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意义,促进阅读。
2、依靠语境
语境在理解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阅读理解来说主要是上下文。
交际的合作性原则告诉我们上下文应该是连贯的。
这样,前边的语境能够告诉我们后面可能出现什么样的句子,应该如何去理解。
语境限制和后面句子的语义关系,缩小了预测的范围,对句子的切分和理解产生重要影响。
进行一个实验B,向被试呈现这样的句子:
JackandRoseboughtaniPhone4Syesterday.(杰克和罗斯昨天买了一个新的iPhone4S手机。
)
Hesentamessagebythephone,andsheusedittotakeaphoto.(他用手机发了一条信息,她用它拍了照片。
)
被试均为20—30岁男性,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有一定的英语基础。
实验结果表明:
在看了句子
之后紧接着阅读句子
,被试都会利用上句的语境,认为他=杰克,电话=iPhone4S,她=罗斯,它=iPhone4S。
从而顺利建立起一下命题:
发短信(Jack,iPhone4S),照相(Rose,iPhone4S)。
3、依靠思维的连贯性
思维的连贯性表现为表达时内容的相关性,相关性原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义相关的句子或叙述总是靠得比较近。
叙述完一个内容后再叙述另一个内容,使同一时间的内容能够形成相连接的命题。
例如一个这样的故事:
我在找一只黑狗,它头颈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汪”。
昨天这只狗咬了一个小孩,她受惊了,但没有伤着。
昨天一只黑狗咬了一个小孩,这只狗的头颈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汪”,她受惊了,但没有伤着。
[4]
对比第一句和第二个句子,我们可以发现,句子
的思维是连贯的,而句子
在语义连贯上就存在着一些问题,理解起来就相对困难。
在我们平时阅读材料的时候,一般材料在连贯上还是能够达到的,所以我们就应该利用这一点,抓住并分析清楚相关句子里的指示词以及代词,这样有利于我们读懂文章。
(2)按事件发生的顺序去理解。
人们在表达时可能改变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
如:
Theboyjumpedthefenceafterhepattedthedog.(那个男孩跳过篱笆之前拍了拍小狗。
)[4]
但理解的时候通常是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来理解的。
克拉克(Clark&Clark,1968)发现年纪很小的孩子常常会把这个句子理解为:
Theboyjumpedthefenceandpattedthedog.(那个男孩跳过篱笆然后拍了拍小狗。
)
这是因为句法信息对年纪很小的孩子还不大起作用。
而成年人在理解时会把不按时间顺表达的句子改过来,按正常的顺序理解和记忆。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特别是在做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并把握好关键词,不要因为细节的忽略而犯逻辑上的错误。
(3)已知信息在前,新信息在后。
句子中,存在着已知信息和新信息两部分,通常情况下是已知信息在前,新信息在后的。
例如:
Thewomanateanapple.(那个女人吃了一个苹果。
)[5]
其中Thewoman是已知信息,ateanapple是新信息。
有时候,为了突出新信息,我们也可以说:
Itwasanapplethatthewomanate.(是一个苹果,那个女人吃的。
)[5]
这需要有语法上的提示Itwas……,但是我们在理解和记忆时还是Thewomanateanapple.因为在深层的命题仍然是eat(women,apple)。
在理解是,我们要区别出哪些是已知信息,哪些是新信息。
要注意一些先行词,如:
this,that,the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理解就是一个认识过程。
阅读理解是由表层结构到深层意义的认识过程。
所谓表层结构,就是文章的体裁或组织形式。
一定的内容总是以一定的形式来表现的,于是文章也就有了不同的体裁。
虽然同一体裁的文章也会因作者的写作风格及表现手法各异而发生组织形式的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总有一定的规律。
了解了这种规律,才有可能把握文章的整体性,阅读过程中就可以做到胸怀全局,不致因一词或一句之不理解或者理解不深,而影响对全篇的深层意义的理解。
在我们正式阅读以前,应当先把文章浏览一下,确定其体裁和外部结构,以便在阅读时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有了这种整体观念,就可以把前后读到的信息连贯起来,做到思路畅通,对新信息的反应也就更加敏感。
这样,那些陌生的词语不仅不会打断思路,还可以通过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整体的有机联系,去判断它们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桂诗春.心里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2]陈贤纯.外语阅读教学与心理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3]王甦汪安圣.认知心理学,1992
[4]朱曼珠.心理语言学,1990
[5]W.Carroll,PsychologyofLanguage.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语 阅读 思维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