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火山的实践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8681301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1.41KB
关于火山的实践报告.docx
《关于火山的实践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火山的实践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火山的实践报告
关于火山的实践报告
篇一:
构造地质学实践报告
构造地质教学实习
实习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导师
日期
一.绪言
1.实习概况
构造地质教学实习是一次旨在旨在培养我们观察、认识地质现象、掌握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方法、训练实际工作能力的现场教学活动,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能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通过野外地质教学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地质基本知识和内容,掌握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工作方法和技能,培养正确的地质思维方法,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为后续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及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通过为期两周的实习时间,我们掌握野外沉积岩分类的基本方法,熟悉野外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描述地质构造的基本方法和内容等专业技能。
2.实习目的
构造地质学野外实习是《构造地质学》课程结束后,进行的野外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本次野外实习,能直观地反映课堂所讲的内容,使我们直接观察和了解一些野外地质现象,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将认识、掌握到了在书本上学不到的许多东西。
为我们以后在学习专业课方面奠定了基础:
1).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实地的野外观察、认识、描述和分析,获得对构造地质学的进一步认知,加深对课堂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培养地质思维能力和时空观念。
学会观察并认识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其相关的地质作用和形成机制。
2).掌握并应用一些野外地质工作的技能。
练习野外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包括岩性点的观察和记录、构造点的观察和记录、路线地质观察和记录。
进行常见沉积岩、沉积现象的野外识别。
3).培养吃苦耐劳、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生活作风和科学精神,锻炼意志,增强体质,努力适应野外地质工作环境。
4).了解人与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关系,增进人文和社会意识,增强地质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实习安排
6月24日—6月26日:
实习动员
6月27日:
漳州火山地质公园
6月28日—7月4日:
数据整理
7月5日:
青云山
7月6日:
长乐下沙海滩
7月7日—7月10日:
数据整理,撰写实习报告
4.实习区地质概况
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部,濒临西太平洋,属华南褶皱系的一部分,是环太平洋成矿带中的重要成矿区之一。
区内地层发育较齐全,岩浆活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较为丰富。
钨、钽和重晶石、叶腊石、萤石等矿产在国内有重要的地位。
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岩,尤其是粒状碎斑熔岩,燕山花岗岩以及地质构造特征等基础地质问题,变为我国内外地质界所注目。
福建省的地层发育自上元古界至第四系多有出露,且各时代地层分区性较明显。
北部及西北部以晚元古代变质岩地层为主,属地槽型的巨厚沉积。
中部及西南部出露震旦纪至晚白垩世的浅变质岩、沉积岩及火山层地层,尤以晚古生代准地台型沉积发育,古生物较丰富,省内许多地方性地层名称皆渊源于此区。
东部地区则以大面积晚侏罗—早白垩世陆相火山岩地层占主导地位,岩石类型复杂,厚逾万米,是研究我国东南没海中生代火山岩地层的重要地区之一,上第三系及第四系零星分布,但在沿海地带较发育,由基性喷出岩及海陆相松散沉积物组成。
实习区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实习区内岩浆作用明显。
其中,实习区漳州火山地质公园,位于24oN,118oE的位置,地层出露的地层为第三系。
有玄武岩,砂砾岩、砂页岩等岩石。
实习区永泰青云山25.78oN118.96oE,为白垩世的花岗岩为主。
实习区长乐下沙25°48'N119°37'E,为白垩世的花岗岩为主。
二.地质构造分析
漳州火山地质公园
1.地质概况
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是一处典型的第三纪火山地质地貌,位于漳浦县前亭镇。
区内保留了中心式火山喷发构造形迹和后期风化侵蚀的地形地貌景观,壮美秀丽,具有地质构造学、火山学、古地理学、地震学、大地构造学等多学科科研价值,是集地质遗迹保护、科学研穷与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区内火山玄武岩是在距今17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运动中岩浆由地球深处沿北东向断裂向上涌出喷发形成的,火山构造显现异常清楚,反映了西太平洋新生代惊心动魄的火山活动和地质构造历史进程,以林进屿为代表的火山喷气口群和南碇岛及鱼石坑为代表的玄武岩柱状节理群,是一处世界罕见的奇观,雄伟壮丽。
实习区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实习区内岩浆作用明显。
其中,1号点实习区漳州火山地质公园,位于24oN,118oE的位置,。
本区地层出露不全,仅有上三叠统、上侏罗统和第四系,第四季分布最广泛,出露有玄武岩,砂砾岩、砂页岩等岩石。
本区火山作用均为中心式喷发,区内仅发育晚侏罗世火山岩,岩类复杂,中性,中酸性和酸性火山岩均有出露。
总的来看,以流纹质熔岩和凝灰岩为主。
本区侵入岩划分为燕山早期第三阶段和燕山晚期第一阶段及喜马拉期。
2.观测点地质构造
1.1号观测点
实习区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实习区内岩浆作用明显。
其中,1号点实习区漳州火山地质公园,位于24oN,118oE的位置,地层出露的地层为第三系。
有玄武岩,砂砾岩、砂页岩等岩石。
本观测点在某小岛的西北332
度方向的一片海滩上。
观测区发育良好的岩浆岩节理。
通
过观测此岩浆岩的颜色较深,且周围的岩石具有波状和绳状特点,有类似碗状大小的孔状结构。
翻阅相关的地质资料,可以判断此岩浆岩为玄武岩。
主节理西北321度。
发育多组的X节理。
可划分为层节理。
仔细观察,节理产状稳定,延伸到出露岩层的地下,节理断裂无被其他的矿物填充,可以判断此节理可能是剪节理。
查阅龙海县幅G-50-128-D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本去发育有龙海大帽山花岗岩和南靖草坂西南梨山组砂岩断层,走向约为北西310度,倾向北东等资料,加上该X节理为锐角,可能该节理为σ为主的派生剪节理。
1.1号观测点海崖上有掏空区,应该是海蚀凹槽和海蚀洞。
节理附近有一个长直径大小为2m,短径为1.5米的凹坑,其周围的岩石有着一圈圈的线条痕迹构造。
可能是岩浆底辟和火山穹窿等穹窿构造。
它是岩浆侵入沉积岩中,沉积岩上拱而成。
在结构上外部为沉积岩,核部为岩浆岩。
当外部沉积岩层被剥蚀后,核部的岩浆岩就会暴露,发展成为山丛。
但是。
外围原有的河流仍然保持放射状,沉积岩层则出现多重的环形单面山或猪背山以及环状水系。
由于构造运动,使局部沉积岩层上拱而成。
海滩上有气孔构造,直径很小,呈圆球形或椭圆形的空洞。
熔岩喷出地表后逐渐冷却,赋存在熔岩中的气体逸散时留下的椭圆形或近圆形气孔构造,并部分为绿泥石、方解石等矿物充填形成杏仁体。
气孔多集中在熔岩层顶和层底构成气孔带。
层顶气孔带厚度较大,气孔含量较多,多呈圆形,部分呈椭圆形。
层底气孔带厚度相对较小,且气孔多呈扁椭圆形,气孔直径小,数量相对较少。
气孔的形态、大小及含量是划分岩层和判定喷发次数的依据之一。
气孔柱和管状气孔是火山活动晚期的排气构造,是气体聚集向上逸散而形成,一般垂直层面分布,多呈直立状。
由于熔岩在冷却过程中继续向前流动,导致柱体和管状气孔发生倾斜或弯曲(根据倾斜、弯曲的方向可判定熔岩流动方向)。
气孔柱由于富含玻璃质,质地坚硬耐风化,常突兀于岩石表面呈“梅花桩”状,在海浪侵蚀下,形成奇特的形态。
本观测点还发现一组岩石,其表面不平,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整合小裂缝。
颜色为绿黑色。
颗粒较粗。
其有可能是枕状构造收到地质力的作用抬深到海边,在海浪的侵蚀冲刷下,形成了现在的形状。
或者是围岩收到力的作用,而形成的次生断裂构造。
1.2号观测点“龙尾”
龙尾实际是玄武岩石墙,长200米,宽30-50米。
此侵入岩呈深灰绿色,斑状结构。
结合龙海区内多次岩浆侵入,岩脉活动频繁。
此岩墙形成时期为喜马拉雅侵入岩。
1.3号观测点“八卦莲花盘”和“海誓山盟台”其由来是不断喷涌的玄武岩熔浆,成流体半流体状大面积缓缓漫流,犹如微波荡漾的湖水。
冷却后凝固成了平台状,熔岩湖的形成,很能反映玄武岩浆的特性。
地质学上成为熔岩湖。
1.4号观测点火山口
古火山口形状似一个朝天的椭圆形喇口,开口处顶端直径50米,底部深3米,潮涨水淹,潮退口现。
此观测点看到发育良好,规模很大的节理柱。
柱状节理的形成与熔岩冷却速度、冷凝等温面形态、古地形以及接触面产状有关。
溢出地表或充填于火山颈中的玄武岩浆在缓慢冷却、结晶过程中,因受张力作用,使玄武岩体收缩、凝固和张裂,产生近五边形或六边形的龟裂,形成柱状节理。
柱状节理一般与熔岩冷却时的等温面相垂直,其形态排列方式受古地形及接触面产状控制。
牛头山火山口中扇形柱状节理排列及柱体产状即随火山颈产状的变化而变化节理柱是岩浆裂隙式喷发形成的。
玄武岩中发育柱状节理,习惯成为熔岩石柱。
若是原生构造的柱状玄武岩柱应都是垂直于地面的,此处的柱状玄武岩都是向一个方向倾斜,因此,我们可以据此推测此处的柱状玄武岩柱应该又经过了地质构造,因而发生了倾斜,所以造成了现在的状况。
结论:
本区火山地质构造明显,火山地质遗迹类型多样,系统完整,火山活动历史频繁。
有中心式和裂隙式两种。
本区火山岩以玄武岩为主,有新第三纪佛昙组火山岩出露。
活动分为三期:
第一期产状的变化记录了火山作用过程中的一次活动间歇。
第二期为三次较强喷发活动的产物,第三期火山活动可能更强烈,大面积分布的厚层玄武质熔岩无论从产状上还是在岩石学特征方面都有别于其他期.火山岩地层总体产状稳定,平缓地倾向海面。
火山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火山地质地貌。
玄武岩构成了典型的火山地质地貌景观。
喷发机理完整,层次清楚,保存完整而闻名国内外,历经15次喷发,总厚度为178.5米,是国内外火山地质遗迹的典型代表。
永泰青云山
青云山火山地质遗迹景观区位于永泰县岭路乡,面积47平方米。
构造上处于早白垩系下统石貌山群,厚度1747.60m。
永泰火山构造洼地云山大型环状火山机构中心位置,由白垩系寨下组(中)酸性火山岩和潜火山岩组成的火山岩地貌风光旖旎.云天石廊、白马峡谷瀑布群、天池火山口、十八重溪石林、状元洞、红军洞和藤山草场、桫椤峡谷等景点。
山高林茂、雄伟壮观,为福州旅游的主要景区之一。
1.区内火山岩与火山作用
区内主要出露晚侏罗世南园组和早白垩世石帽山群及燕山期侵入岩:
①南园组发育第二、三两个岩性段,为一套陆相喷发的酸、中酸性火山岩系,总厚度大于1695.66m。
第二段岩性地层为灰白色流纹岩、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及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夹杂有凝灰岩、硅质岩和凝灰质砂岩、粉砂岩。
第三段岩性为灰、深灰色英安质晶屑凝灰熔岩、含角砾晶屑凝灰熔岩、晶屑溶结凝灰岩。
厚度964.54m。
喷发不整合在南园组第二段之上。
②石帽山群,为一套厚度巨大的紫红色陆相火山喷发岩系,由三个沉积喷发——旋回组成,自下而上分为黄坑组、塞下组、石牛山组。
i黄坑组为一套紫红色、紫灰、白灰色沉积岩,火山碎屑沉积岩系。
岩性有灰白色、紫灰色厚层状砾岩、砂砾岩、砂岩、凝灰质砂砾岩夹流纹质凝灰岩、安山质角砾晶屑凝灰岩、英安质晶屑凝灰岩等,局部夹玄武岩,厚度728.96m。
ii寨下组岩性为以紫红色砂砾岩、流纹斑岩、钾长流纹岩、玄武岩为主,厚度651.26m。
iii石牛山组以紫红色凝灰质砂岩粉、砂岩、泥岩、熔结凝灰岩为主,局部有斜长流纹岩。
石牛山组厚度为1747.60m。
白垩纪火山岩组成的青云山破火山构造,是永泰构造洼地内众多的火山构造之一。
呈北东东向展布的椭圆形,面积40多K㎡。
火山构造中心部位为潜火山岩相的石英二长斑岩,往外为喷溢相碱角闪石钾长流纹岩,呈熔岩湖状—熔洼凝灰质砂岩、粉砂岩—钾长流纹岩等岩相带。
围绕破火山口四周发育环状、放射状断裂构造。
2.区内地质概况
实习去内的断裂构造极为发育,按方向分为北东东向、北北东向、南北向及东西向。
受长庆、盖洋、嵩口一带受浦城——永泰嵩口南北向构造制约,山脊水系多呈南北向展布,受大樟溪深大断裂控制,沿岸山脉多呈北东向、北西向,水系呈网格状,尤其以赤锡为中心网格状特征最为显著,间距10~20km。
城关、清凉、红星一带受东西向构造影响,常见山脊呈东西向。
石柱山、云山地区以破火山口为中心,山脉呈环状阶梯展布(每一阶梯常形成200m左右的环带状壁崖),水系呈放射状展布。
篇二:
五大连池实习报告
一、对比五大连池与长白山、镜泊湖地质景观,谈谈五大连池地质公园在科考价值和旅游价值上的独特性。
(一)科考价值的独特性
五大连池是中国境内保存最完整、最典型、时代最新的火山群。
园区内有规律地分布着14座火山,其中12座形成于1200万年-100万年的地质时期,2座火山喷发于1719年-1721年,占地60多平方米,是中国最新的火山。
老期火山与新期火山相间排列,规模较大的圆台形火山与规模较小的岩渣堆、盾火山相依偎,圆盆状火山口、圆椅状火山口、漏斗状火山口、破裂状火山口、复合状火山口应有尽有,新期火山喷发形成的翻花熔岩、结壳熔岩交替出现,数量众多、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的喷气锥、喷气碟世界罕见。
最新的火山喷发堵塞了当年的河道,形成了五个串珠状溪水相连、倒映山色的火山堰塞湖泊—五大连池,享有“天然的火山博物馆”的美誉。
五大连池火山群各火山的熔岩岩性都基本相似,故我们将五大连池火山群富钾的碱性基—中基性火山熔岩都统称为“石龙岩”,五大连池位于东亚大陆裂谷系的轴部,它的形成很可能是在裂谷作用下的地幔柱上隆产生的。
因此,五大连池火山岩对探讨地球板块活动和岩浆演化都有重要科学意义,同时对检测当地火山地震活动也非常重要。
据地质学家考察,镜泊火山群在距今1.2万年、8300年和5140年有过三次喷溢活动。
其喷出的熔浆奔泻于山谷之间,形成了23余公里长的熔岩隧道,并堵塞了牡丹江河谷,形成了世界第一大火山熔岩堰塞湖——镜泊湖以及众多的小型堰塞湖。
吉林长白山火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吉林省的东部边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授予的第五批国家地质公园。
在长白山周围分布着100多座火山。
最大的火山口海拔2600米左右,直径达4.5公里,是漏斗型,深达800多米。
其景观独特,国内罕见。
周围小的锥体,海拔高在1000米左右。
火口多为溢出口,呈椅形、新月形,山顶平坦。
著名的有西鹅毛顶子、东鹅毛顶子、西土顶子,东土顶子、西马鞍山、东马鞍山、赤峰、老房子小山等。
小火山拱卫着长白山,构成了壮观的火山群。
长白山火山群以长白山截顶圆锥火山为主,周围有广阔的熔岩台地,台地上又有众多的小火山分布。
该火山群在大地构造上属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的东北部,位于北东向延伸的鸭绿江断裂和巨型纬向构造的复合部位,新生代以来火山活动频繁。
龙岗火山群位于长白山火山群之西,包括靖宇县中部、辉南县东南部和柳河县东北部,主要在龙岗山脉的中段,由于第三纪以来有多次熔岩喷发,构成大片熔岩台地,该火山群火山活动也很频繁。
(二)旅游价值的独特性
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位于中国黑龙江省的中北部,地处小兴安岭山地向松嫩平原的转换地带,总面积1060平方公里。
在亿万年华西期白垩纪远古地貌上,曾在200多万年到280年前相继喷发形成了井字形排列的14座层状火山和28座盾
形火山高低错落、姿态迥异。
五个汐水相连串珠状湖泊与星罗棋布的泉、溪、池、河,是新期火山岩浆填塞了浩瀚的远古凹陷盆地湖乌德林池而形成,五大连池也因此而得名。
这里世界三大冷泉之一的天然矿泉享有神泉圣水的美誉,这里的异山秀水被誉为世界火山奇观。
五大连池已开发了十二个不同类型的游览区(其中四个原生态景观区),有黑龙山、白龙湖、龙门石寨、药泉山,水晶宫白龙洞、药泉、温泊、卧虎山,还有天池、灰鹤湿地、药泉古镇、龙门山,涉及三百多个景点景观。
五大连池是集
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科考探险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型国际旅游胜地。
从开发建设至今已荣获世界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项世界级桂冠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遗产、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中国矿泉水之乡、最具潜力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等十二项国家级荣誉。
这个神奇的世界地质公园,四季旅游产品和旅游资源丰富,不仅在地球发展史和生态科学及资源保护方面对人类有着重大意义,而且在地质美学和环境医学方面更具有独特的观赏和适用价值,。
二、了解五大连池景区的整体规划布局(景点设计、线路安排、基础设施等)。
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黑河地区南部,地处小兴安岭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
东与逊克县毗邻,南与北安市、克东县交界,西与克山、讷河县相连,北与孙吴、嫩江县接壤。
风景区总面积为1060Km2,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25°42'至127°37',北纬48°16'至49°12'。
(一)总体布局:
根据本次规划的指导思想和五大连池的地理地貌分布条件,风景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区位交通条件,并且结合了五大连池风景发展的理念,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的总体布局可划分为火山博览区、药泉休闲区、水上游憩区、天池游赏区、冰洞探奇区、湿地观光区、石寨探险区、火山控制区、森林保育区和生态农业区十大功能区划。
这十大功能区划既彼此密切相关,又各成体系、各具特色,既有资源保护又引导发展,从而形成该保护的区域重点保护,可开发的地方加大开发力度,以此构成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的系统工程。
(二)功能分区
1火山博览区
本区是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最为核心,最具价值的景区,也是保护力度最大的景区,包括石龙中部和东北部地区,主要由老黑山和火烧山两部分组成。
本区内典型的火山地质地貌和火山动植物多样性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同时也是十分脆弱的资源,因此,在考虑本区的项目时,应拒绝一切可能对火山及其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游憩项目,而是有目的、有控制地引导科学考察与观光,将该景区的游赏提升到集科教、生态于一体的较高层次。
所有的景点应保持其原有自然状态,严禁粗制滥造“假景”和过重的人工痕迹,要让游客能够在游览中增长知识,体会自然,同时也能更好地保护资源。
本区设三个入口处停车场,严禁一切外来车辆在本区内部行驶,而一律采用内部交通(环保车),保证景区内环境不受破坏。
在一些特殊火山景观(如石海、喷气锥、喷气碟等)附近,可挑出玄武岩设置部分木栈道,引导游客进入观看,同时也可使火山地貌免受践踏侵害。
本区内除必要的环卫设施(厕所、垃圾箱等)外基本不设人工设施。
因此,在解决游客的就餐问题时,建议采用流动餐饮车的方式,在景区内提供流动服务,定点停放,以供游人就餐、休息。
这种方式成本不高,也不会对景区造成环境压力,符合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的双重意义。
2药泉休闲区
本区包括五大连池镇城区以及药泉山,由五大连池镇城区、南北泉景区、药泉山景区、和入口广场区五部分组成。
五大连池镇是五大连池与外界的交通枢纽,也是风景名胜区的政府所在地。
目前城区已进行一定程度的开发,但开发力度与形式仍不尽如人意,还需要作较大力度的整治与建设。
药泉山现建有钟灵禅寺,气势恢宏,香火旺盛,成为五大
连池镇较具特色的人文景点。
山下的二龙眼泉现只剩泉眼,其周围环境不佳,须尽快加以拆除改建,配合钟灵禅寺形成集药泉文化、民俗风情、宗教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景区。
南、北饮泉目前的开发没有统一考虑,应将二者联动开发建设,加强对泉眼的保护,在“药泉文化”上大做文章,这也是五大连池旅游的又一品牌。
3水上游憩区
本区包括石龙河迎宾大道以北部分、石龙河、温泊、头池、二池、三池、四池以及五大连池原种农场场部,这些水域共同构筑了一条水上游线。
本区为火山堰塞湖,河湖面积大,但沿岸的景观需要提升与改观,清晨与傍晚可见火山和两岸石龙台地倒映湖中,但由于农业发展,湖池两边的植被稀少,生物环境单一。
因此,若要增加水上观光的吸引力,要大力改造岸线植物景观,植树造林和恢复原始的湿地护坡,营造野生鸟类栖息家园,招引鸟类回归湖区,给水上游憩活动增添动感,形成人鸟共嬉的自然和谐画卷。
4天池游赏区
本区包括南、北格拉球山、大庆农场绿色生态园以及天赐湖,是一个依托格拉球火山与天池优美的湖光山色,以生态养殖为特色,以原野自然的田园风光为背景,集观光、教育、保护、休闲度假为一体的自然景区。
天池游赏区由格拉球山—天池游赏园、大庆农场绿色生态度假园、野生动物养殖观赏园、火山熔岩烧烤区、天赐湖景区五部分组成。
5湿地观光区
本区包括五池及其周边的灰鹤湿地。
目前湿地原始状态保存完好,湿地植物释放的负氧离子量极高,是一个天然的氧吧。
每逢春夏便有灰鹤在此栖息生活,且有大批的丹顶鹤等侯鸟迁栖于此。
本区内只可开展科学观光的游览项目,向游客宣传湿地的珍贵价值以及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
6冰洞观光区
本区包括位于焦得布山下的火山冰洞和火山雪洞这两处熔岩冰洞,东焦得布山、西焦得布山以及山上的林带。
东、西焦得布山和山上的林带共同构成了本区的优美环境。
7石寨探险区
本区包括东、西龙门山、莫拉布山、小孤山以及周围的大片原始森林。
主要景观有:
龙门石寨、古石塘、爬地松、原始林等。
本区由于丛林密布,路况艰难,长久以来未有任何人为破坏与开发,保持着完好的森林与石寨相融的面貌。
此处可开展原始体验的探险活动,但要控制容量,这样既可以满足部分游客寻求刺激的游憩期望,又能完整保护石寨森林不受破坏。
8火山控制区
本区包括尾山、笔架山和卧虎山。
这三座山现已被耕地蚕食,特别是卧虎山已经完全变成了耕地。
为了保护十四座火山的完整性,必须恢复这三座山及其周围的植被环境,将耕地退出控制区以外,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对山上资源严加保护,使其恢复到原初环境。
9森林保育区
本区包括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东南角和西北角上的大片林地,意图保护五大连池的整体大环境,限制耕地的扩张。
本区内严禁乱砍乱伐,对于天然林必须加强保护,而对于人工经济林的砍伐也必须加以控制,应征得主管部门的批准且做到“砍一棵种一棵”,保证风景名胜区的大环境不受影响。
10农业观光区
将除上述景区以外的所有耕地及农场划为农业观光区。
农业对其它自然风景资源所造成的隐患不容忽视,因此,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农田耕作,开发引入高科技、无污染的生态农业将是本区的发展目标。
篇三: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团队驻扎地点: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区安图县二道白河时间:
20XX年7月13日至7月16日。
行程路线:
长白山北坡——长白山西坡——长白山自然博物馆。
7月13日
成员与早上聚集于长春,乘车前往二道白河,并于中午到达,寻找休息地点并进行简单的休整。
7月14日第一天实践地点:
长白山北坡
在北坡我们依次参观了地下森林,小天池,绿渊潭,长白瀑布等景观。
地下森林
长白山谷底林海距长白山冰场东5公里,洞天瀑北侧。
谷壁高50—60米,树分三层,这一火山口森林取名谷底林海,俗称地下森林。
谷底南北长2500~3000米,多针叶林。
长白山谷底森林为火山口森林。
是主火山锥喷发时伴生的寄生火山口经后期断裂、切割及地壳外动力的雕塑、塌陷所形成的森林景观。
它南北长约三公里,崖壁高约50-60米,陡峭险峻。
林海内不知名的针叶树密密麻麻无边无际;几搂粗的大树干健壮挺拔,直插云霄。
在苍然古木的四周不乏枝干纤纤的幼树,但无论长幼一率呈现出一派不修边幅的自然美和血脉贲张的野性美。
阳光经过茂树繁枝的过滤照在密林里,仿佛一幅没有保存完好的陈年古画,看上去是那样的斑斑驳驳,那样的幽幽暗暗。
长白山土质多为火山灰,营养丰富,但过于疏松,树木根基相对较浅,偶有暴风,常被连根拔起。
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一场风暴就使这里的成千上万株树木残遭洗劫,骸骨般横陈的古木,或连根拔起,或拦腰折断,或仆倒林间,或斜阻路上,虽生机殆尽,朽烂不堪,但无一不保持着倒下时的姿态。
由于自然保护区内的一草一木不得人为改变现状,否则视为违法,所以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火山 实践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