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学年高一生物月考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8668411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130.54KB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学年高一生物月考试题.docx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学年高一生物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学年高一生物月考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学年高一生物月考试题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4月月考试题
Ⅰ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1-10题,每题1分;11-30题,每题2分;共50分。
)
1、人体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甘油的量主要取决于( )
A.组织液中甘油的浓度
B.细胞膜上甘油载体的数量
C.细胞呼吸强度
D.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
2、下图是植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某矿质离子示意图。
据图判断,该离子跨膜进入根毛细胞的方式为( )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D.被动运输
3、如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4、如图所示,不能够表达下列哪些生理过程( )
A.抗体的分泌
B.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
C.小泡内的物质穿过2层磷脂分子
D.肠腺细胞分泌肠液
5、如图表示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吞”和“胞吐”的过程。
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与b均要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才可能发生
B.a要有细胞表面识别和内部供能才可能完成
C.b表示细胞分泌的同时会导致膜成分的更新
D.b与a分别是细胞排泄废物和摄取养分的基本方式
6、甲、乙两种物质分别依赖自由扩散(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如果以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并维持其他条件不变,则( )
A.甲运输被促进B.乙运输被促进
C.甲运输被抑制D.乙运输被抑制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细胞膜上的同一种载体蛋白②小分子物质和离子只有通过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才能进入细胞 ③所有细胞都有相同的细胞膜结构,“嵌入”支架或“漂浮”在支架两侧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相同 ④当细胞内外存在浓度差时,细胞就会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⑤温度变化会影响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速率
A.⑤B.②⑤
C.②④D.①②③④⑤
8、白细胞能吞噬绿脓杆菌,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 )
A.磷脂分子的特性B.细胞膜的稳定性
C.细胞膜的镶嵌性D.细胞膜的流动性
9、关于物质的转运(每种物质转运的方向由箭头表明,符号的数量代表每种物质的浓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物质可能是氧气,b物质可能是葡萄糖
B.a物质可能是水,b物质可能是甘油
C.a物质可能是胆固醇,b物质可能是氧气
D.a物质可能是葡萄糖,b物质可能是氨基酸
10、线粒体DNA上的基因所表达的酶与线粒体功能有关。
若线粒体DNA受损伤,则下列细胞的功能受影响最大的是( )
A.红细胞吸收葡萄糖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水
C.神经细胞吸收K+D.肺泡细胞吸收氧气
11、新生儿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通过消耗能量,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
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 )
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B.胞吞、主动运输
C.主动运输、胞吞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12、苏丹Ⅳ是一种致癌的有机染料,某地区的一些养殖户用掺入苏丹Ⅳ的饲料喂养蛋鸭,结果产出了有毒的“红心”鸭蛋。
由此推断,苏丹Ⅳ能进入卵黄,说明它可能是( )
A.脂溶性物质,进入方式是“主动运输”
B.脂溶性物质,进入方式是“被动运输”
C.水溶性物质,进入方式是“主动运输”
D.水溶性物质,进入方式是“被动运输”
13、酶加速化学反应的根本原因是( )
A.降低反应体系的自由能B.增加反应体系的自由能
C.降低反应的活化能D.调节了反应所需的酸碱度
14、据报载,有位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可以分解鸡毛的角蛋白酶,有可能被用来“消化”导致疯牛病和人类克雅氏症的毒蛋白。
他与荷兰一家疯牛病专业检测机构联合进行的实验表明,角蛋白酶确实能够破坏毒蛋白,使其丧失传染能力。
由此可知,该毒蛋白有着与鸡毛中的角蛋白相似的( )
A.氨基酸的数量B.空间结构
C.氨基酸的种类D.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15、下列关于细胞内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有氧条件下,原核细胞中不能形成ATP
B.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ATP含量高
C.在叶绿体中,ATP的移动方向是由基质到类囊体
D.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ATP分布
16、下列四支试管中分别含有不同的化学物质和活性酵母菌细胞制备物。
经过一定时间的保温后,试管中会产生CO2的是( )
①葡萄糖+细胞膜已破裂的细胞②葡萄糖+线粒体 ③丙酮酸+线粒体 ④丙酮酸+内质网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
17、下面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氢的细胞器及氢的来源和用途的比较,其中正确的是( )
细胞器
来源
用途
①
叶绿体
水的分解
还原二氧化碳
②
叶绿体
水的分解
还原三碳化合物
③
线粒体
葡萄糖和丙酮酸的分解
与氧结合生成水
④
线粒体
丙酮酸的分解
与氧结合生成水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18、下列哪组是影响叶绿体色素分离效果的关键( )
①选取植物 ②研磨 ③过滤 ④画滤液细线 ⑤层析时不要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⑥观察色素带
A.①②④⑤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⑥
19、生物体内形成ATP的过程有( )
(1)光反应
(2)暗反应 (3)有氧呼吸的过程 (4)丙酮酸产生乳酸的过程 (5)丙酮酸产生酒精的过程 (6)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
A.
(1)(3)(6)B.
(2)(4)(6)C.(4)(5)(6)D.
(2)(3)(4)(6)
20、通过实验测得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条件下CO2吸收和释放的情况,得到如右图所示曲线。
下图中所示细胞发生的情况与曲线中ab段(不包括a、b两点)相符的一项是( )
21、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
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右图所示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O2浓度下降从DE段开始,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从D点开始的
B.BC段较AB段CO2浓度增加减慢,是因为低温使植物细胞呼吸减弱
C.FG段CO2浓度下降不明显,是因为气孔关闭,叶片对CO2的吸收减少
D.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
22、下列有关细胞中“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光合作用一定在叶绿体中进行 ②有氧呼吸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 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④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⑤所有生物的蛋白质一定是在核糖体上合成 ⑥有中心体的生物一定不是高等植物
A.①③⑤⑥B.②④⑥C.④⑤D.⑤⑥
23、右图为一种常见的坐标曲线图。
该图示能够表示的生物学含义是
( )
A.萌发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B.细胞代谢中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情况
C.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情况
D.人红细胞中K+吸收量随O2浓度变化的情况
24、下图表示夏季玉米地里,距离地面高度不同处CO2浓度不同,图中实线表示上午10时的测定结果,虚线表示夜晚22时的测定结果。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富含有机肥的农田中,图中c点会右移
B.上午10时玉米植株不同高度CO2的吸收量不同
C.夜晚时分,土壤中释放的CO2大多被玉米所固定
D.图中b点所对应的是玉米植株叶面积较大处的高度
25、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右图表示25℃时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若温度升到30℃(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理论上图中相应点a、b、d移动方向分别为( )
A.下移、右移、下移
B.下移、左移、下移
C.上移、左移、上移
D.上移、右移、上移
26、将一个土豆(含有过氧化氢酶)切成大小和厚薄相同的若干片,放入盛有一定体积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针筒中(如图所示),若土豆片为4片时,每隔5分钟收集一次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出如图曲线1。
则曲线2是指改变左图中何种条件后气体的收集曲线( )
A.①B.②C.③D.②或③
27、把土豆依次放在空气、氮气和空气中各储藏一周。
在实验室中测定其CO2的释放量,如图所示为实验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土豆的无氧呼吸不产生CO2
B.在第一周只进行了有氧呼吸
C.在第二周暂时没有呼吸作用
D.第三周的无氧呼吸先强后弱
28
、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用伊乐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将一枝伊乐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以白炽灯作为光源,移动白炽灯调节其与大试管的距离,分别在10℃、20℃和30℃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距离下单位时间枝条产生的气泡数目,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研究的是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B.A点和C点的限制因素分别为温度和光照强度
C.B点条件下伊乐藻能进行光合作用
D.若在缺镁的培养液中进行此实验则B点向右移动
29、将植物栽培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和充足的CO2条件下,如果在2h时,将环境中某一条件改变,此时,叶肉细胞中的C3、C5、ATP含量变化如图。
那么改变的条件是( )
A.加强光照B.降低CO2浓度
C.提高CO2浓度D.降低温度
30、下列生理过程和现象中,能发生“ATP
ADP+Pi+能量”反应的是( )
A.氨基酸进入肝细胞B.塑料袋中土豆变酸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甘油D.植物根尖成熟区细胞吸水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除有标明的外,共50分)
31、(5分)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它以瓶带盖的叶捕捉昆虫,并以其分泌物消化虫体。
为检测此分泌物的性质,做了如下实验:
取6支大小一样的洁净试管,加入经过不同温度处理的检测液后,再分别加入瘦肉块和马铃薯块,两小时后观察现象,记录如下表。
请据表回答问题:
编号
加入物
条件
现象
1
2mL水+1cm3瘦肉块
室温
无明显变化
2
2mL新鲜分泌物+1cm3瘦肉块
室温
瘦肉块明显变化
3
2mL新鲜分泌物+1cm3瘦肉块
煮沸后冷却到室温
无明显变化
4
2mL水+1cm3马铃薯块
室温
无明显变化
5
2mL新鲜分泌物+1cm3马铃薯块
室温
无明显变化
6
2mL新鲜分泌物+1cm3马铃薯块
煮沸后冷却到室温
无明显变化
(1)此分泌物中有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
(2)试管1和试管4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试管3不同于试管2的处理之后,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说明分泌物的活性受_______的影响。
(4)猪笼草捕食昆虫是对土壤溶液中缺少___________元素的一种适应。
32、(10分)右图为成熟的绿色植物细胞内代谢图解,其中A表示水,请据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细胞在生成物质B的过程中,还产生物质,(2分)被过程②利用。
物质C从细胞外到细胞内并参与过程②中的第一个步骤,这一步骤叫做。
(2分)如果物质C的供应突然停止,过程②中(物质)(2分)会增多。
(2)过程①中能量变化是。
(1分)
(3)细胞吸收物质E的方式是。
(2分)若将该种细胞甲放入0.3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乙放入0.3g/mL的硝酸钾中,过半小时后镜检,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的是细胞。
(1分)
33、(11分)如右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C02的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在外界氧浓度为10%以下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
(1分)
(2)说明无氧呼吸强度与O2浓度之间关系。
(1分)
(多选)(3)实线和虚线相交于C点,对于B、C点,以下叙述正确的()(2分)
A.C点时,植物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
B.C点时,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此时无氧呼吸被完全抑制
C.B点时,无氧呼吸强度最弱
D.B点时,植物细胞呼吸最弱
(4)AB段表示C02释放量减少,其原因是:
。
(2分)
(5)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代表:
。
(2分)
(6)当外界氧浓度为4%-5%时,该器官C02的释放量相对值为0.6,而O2的吸收量相对值为0.4。
此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倍。
(2分)
(7)由此可见,保存水果、蔬菜,应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1分)
34、(14分。
每空2分)下图1为玉米叶肉细胞的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
图2表示在适宜温度条件下甲、乙两品种玉米光合作用曲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过程①的[H]来自于(细胞结构),过程②中[H]的作用是。
(2)若图1中有②过程发生而没有③过程发生时,则该细胞处于的生理状态是。
(3)图2中A点光照条件下,甲玉米叶肉细胞所需CO2的来源是;B点光强条件下,乙玉米叶肉细胞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
(4)比较甲和乙玉米,较适宜在隐蔽条件下栽培的是。
分析2图,推测光合色素含量较高的是乙,理由是:
。
35.(10分。
每空1分。
)为探究细胞内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反应发生的场所,甲、乙二人分别做了如下实验:
甲方法:
步骤一:
取新鲜肝脏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为单个细胞。
步骤二:
用含14C标记的C6H12O6及完全营养液培养肝细胞一段时间。
步骤三:
离心得到细胞质基质及线粒体基质,分装在标号为1、2的两支试管中。
步骤四:
吸取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两滴,分别滴入两支试管中。
现象:
1、2两支试管中变浑浊。
结论:
丙酮酸的分解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又发生在线粒体中。
乙方法:
第一步同甲方法步骤一,第二步同甲方法步骤三,第三步待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指出甲实验方法的两处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给你如下试剂:
14C标记的丙酮酸及完全营养液(不含糖)、清水、吸管若干、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请继续乙的实验,探究丙酮酸水解发生的场所。
(1)请指出甲实验方法的两处错误:
步骤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
①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一月考卷答案
第I卷
一、选择题(1-10题,每题1分;11-30题,每题2分;共50分。
)
1-5:
ACCCD6-10:
DADAC
11-15:
BBCBD16-20:
ABAAA
21-25:
ADACA26-30:
DADAA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除有标明的外,共50分)
31、(5分。
每空1分)
(1)蛋白酶淀粉酶
(2)对照(3)温度(4)氮
32、(10分)
(1)[H]和ATP(2分)CO2的固定(2分)五碳化合物(2分)
(2)光能→活跃的化学能(1分)
(3)主动运输(2分)甲(1分)
33、(11分)
(1)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1分)
(2)无氧呼吸强度随氧气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弱(1分)
(3)BD(2分)
(4)氧气浓度逐渐升高到5%时,无氧呼吸逐渐被抑制,而有氧呼吸仍十分微弱(2分)
(5)不同氧浓度下的无氧呼吸强度(或)CO2释放量与O2的消耗量之差(2分)
(6)1.5(2分)(7)5%(1分)
34、(14分,每空2分。
)
(1)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还原C3
(2)光合作用强度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3)线粒体叶绿体和线粒体
(4)甲在相同光照条件下,甲的真正光合速率小于乙(甲的真正光合速率小于乙)
35、(10分,每空1分。
)
(1)①没有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
②取材没有遵循等量的原则及可重复性原则
(2)步骤三:
取等量且少量的试管1及试管2中的溶液分别置于编号为A、B的两支试管内,再取等量的丙酮酸和完全营养液各两份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内
步骤四:
一段时间后,分别加入两滴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
①现象:
A试管出现浑浊,B试管无现象
结论:
丙酮酸分解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②现象:
A试管无现象,B试管出现浑浊
结论:
丙酮酸分解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③现象:
A、B两支试管都出现浑浊
结论:
丙酮酸的分解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又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吉安县 第三中学 学年 生物 月考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