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8664205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0.65KB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湖北宜昌长阳二中2016秋期末考试2016级高一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出题人:
邓兴福)
试卷共22小题,1~4、10~12、17~19共10个单项选择题,7、14为2个五选二双项选择题,其余为主观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
“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
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然。
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
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
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
作家王蒙曾言:
“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称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
(选自《科技日报》)
1、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3分)
A.“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划书写汉字现状,这种状况,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
B.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在于中国文化之精髓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C.文中作者再三强调,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就会有重大缺失。
D.“提笔忘字”却并非偶然,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究其原因,人类在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
2、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字书写除了是生存和生活技能外,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B.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很少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
C.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所以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
D.只有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才能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
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3分)
A.美国媒体率先报道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
B.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C.在现代化发展中,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
D.数典忘祖的新文盲绝对不是行政指令或法律所能避免的,正如木兰秋闱无法保持军队战斗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2分)
一个不能忘记的人
刘重来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按照“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的条款,外国轮船在长江上触目可见,令国人深感屈辱。
1925年10月,卢作孚邀约友人,集资创办民生实业公司,积极投入以经济实力夺回内河航运权的爱国斗争。
公司成立之初,整个家当只有一艘载重量为70吨的小轮船,卢作孚就定下了“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的公司宗旨,展现了他的强国宏愿。
当时,长江上游航运正被外国轮船公司控制着,不多的几家中国轮船公司濒临破产,卢作孚采取“人弃我取,避实就虚”的方针,在从未行驶过轮船的嘉陵江上开辟新航线,并在管理上大胆改革,使公司站稳了脚跟,将航线从嘉陵江发展到了长江。
从1930年开始,民生公司“化零为整”,逐步壮大实力,先后收购了大批中外轮船,并控制了长江上游航运,将曾经不可一世的外国轮船公司挤出了长江上游。
经过多年拼搏,到1945年,民生公司“崛起于长江,争雄于列强”,不仅在长江沿线、中国沿海港口,而且在东南亚、美国、加拿大等地都有分支机构,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卢作孚也被海内外誉为“中国船王”。
在抗战爆发、国难当头的时刻,他号召:
“国家的抗战开始了,民生公司应该首先行动起来参加战争。
”在他的指挥下,全体员工英勇投入到紧张、艰险的抗战运输中去。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作为长江咽喉、入川门户的宜昌,聚集了大批难民和从沦陷区运来的大批航空器材、兵器及轻重工业机器设备,急待撤往大后方。
但是,按照当时的实际运力,至少需要一年才能运完。
还有40天就是长江枯水期,日本飞机不断轰炸,日军节节逼近,形势十分危急。
在此关键时刻,卢作孚下令采用“三段航行法”,除了最重要的军用物资及不宜装卸的大型机器设备直运重庆外,其他物资一律分段运输,使航程缩短了一半或大半。
硬是在长江枯水期到来之前,将全部难民和机器设备安全撤离宜昌。
卢作孚的另一项重要贡献是北碚乡村建设实验。
1927年,卢作孚被任命为北碚峡防局局长。
峡防局本来是一个主要针对盗匪的治安联防机构,但他却借此平台,提出“打破苟安的现局,创造理想的社会”的口号。
与民国时期其他乡村建设实验不同,他明确提出“要将这一个国家现代化起来”,就要“赶快将这一个乡村现代化起来”。
为此,他精心设计了北碚的“乡村现代化”蓝图,“以嘉陵江三峡为范围,以北碚为中心,要将嘉陵江三峡布置成一个生产的区域、文化的区域、游览的区域”,以供中国“小至乡村,大至国家的经营参考”。
经过努力,这个昔日贫穷落后、偏僻闭塞、盗匪横行的小乡镇,终于建设成为“生产发展、文教事业发达、环境优美的重庆市郊重要城镇”。
陶行知参观后说,北碚的建设“可谓将来如何建设新中国的缩影”。
卢作孚也与晏阳初、梁漱溟一起,被称为“民国乡建三杰”。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最好的报酬是求仁得仁——建筑一个公园,便酬报你一个美好的公园;建设一个国家,便酬报你一个完整的国家。
这是何等伟大而且可靠的报酬!
它可以安慰你的灵魂,可以沉溺你的终身,可以感动无数人心,可以变更一个社会,乃至于社会的风气。
(卢作孚《工作的报酬》)
②乡村建设在消极方面是要减轻人民的苦痛,在积极方面是要增进人民的幸福。
造公众福,急公众难。
……我们要做这样的事业,便要准备人、准备钱、准备东西、准备办法,尤其要许多人分工合作,继续不断地去办。
(卢作孚《乡村建设的意义》)
③确立公众的良好秩序,完成一切物质基础的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准和文化水准,使国家成为一个本身健全的现代国家,尤为吾人必须全力趋赴的积极目的。
(卢作孚《论中国战后建设》)
④卢作孚先生作为旧中国一位著名的爱国实业家,与张之洞、张謇、范旭东一起,曾被毛泽东同志誉为旧中国实业界四个“不能忘记”的人物。
(胡德平《发扬和借鉴老一辈民族实业家的精神和经验》)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外国轮船公司垄断长江航运,外国商船在长江上横冲直撞,气焰嚣张,这直接促使卢作孚决心创办中国人自己的航运公司。
B.为了赶在长江枯水期到来之前将全部难民和机器设备安全撤离宜昌,卢作孚下令一律采用“三段航行法”,实行分段运输,大大缩短了航程。
C.由于创办民生实业公司的辉煌成绩和完成抗战时期运输任务的卓越贡献,卢作孚不仅受到时人的称赞,也一直为后人所推重。
D.在卢作孚看来,中国战后建设的首要目标就是减轻人民的痛苦,增进人民的幸福,造公众福,急公众难,并为此身体力行,全力趋赴。
5、胸怀强国愿望的卢作孚,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中国船王”的?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分)
6、为什么卢作孚被誉为“不能忘记”的人?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失败
李培俊
早上起来,刚刚坐上饭桌,改革就说,妈,工作的事我自己跑吧。
你为我操了几十年心了,我也该出去闯闯了。
母亲惊讶地看了改革好一会,看着看着,母亲的眼睛便有些湿漉漉的。
他就有些慌恐,连忙说,妈,我说错什么了吗?
没有,母亲说,你没有说错,我们的改革长大了,是该出去闯闯了。
但是改革还是看出来,母亲真正的意思并没有说出来。
母亲是个好母亲。
当别人的家长为孩子上个重点小学、重点中学跑断腿,操碎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仍然难达目的的时候,改革的母亲却不费吹灰之力,把他送进了全市最好的学校。
二十几年了,无论大事小事,改革都习惯于听从母亲的安排,他的一切都是母亲替他包办的。
他知道母亲是为他好。
上大学报志愿的时候,本来改革要报考中文系,实现从小当作家的梦想。
可母亲说,儿子,你傻不傻呀,都什么年代了,现在谁还愿意当作家?
谁说谁是作家比骂这个人阳痿还要入骨三分。
母亲一言九鼎,改革便报考了没多少人愿上的政教系。
改革今年大学毕业,工作的事自然不用他操心,早在他还坐在教室里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母亲已经为他安排了去处。
回来当天,母亲就说,儿子,你工作的事已经定了,市委组织部,过几天就去上班吧。
现在的岗位职位往往是僧多粥少,这是中国的现状,也是暂时无法改变的事实。
改革能够谋到这么好的单位,是多少大学生梦寐以求的事。
改革当然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组织部是发官帽的地方,手里提着官帽,何愁戴不到自己儿子头上?
如果不是母亲的安排,改革也许就顺顺当当地去上班了,先当个科员,然后一步一步地攀爬上去,由副科到正科,然后副处,弄得好了,往上再上几个台阶也未可知。
可这次改革不想再听从母亲的安排,这与这个岗位本身无关。
他觉得自己已经22岁了,凡事应该有自己的主张,自己该作上一回主了。
于是,改革在饭桌上宣布:
从今天起,他要出去自己求职了。
母亲无可无不可的,浅浅地笑笑点了点头。
送他出门的时候还含意不明地又笑了笑,轻轻地在他肩膀上拍了几下,放他走了。
市晚报社看过他的学历证明,对他十分满意,让他填过一应表格,总编让他回家等消息,说是不应该有什么问题。
临走,还把他送到楼下,才握手告别。
走出报社大门,是一派明亮得有些不太真实的阳光,走在阳光里,改革就想,求职也并不是什么难事,这不,一说就成了嘛。
但是改革高兴得过早了一些,当天晚上他正躺着看书,接到了晚报社总编的电话,很抱歉地告诉他,报社暂时没有编制,还不能接受他。
改革问总编,昨天你不是黑籽红瓤地答应得好好的吗?
怎么只隔了一天就变卦了?
总编支支吾吾地没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第二天改革又去了电视台,照样答应录用,照样又是变卦。
不过电视台的电话打得晚了一天,但内容和报社大同小异。
改革退而求其次,把求职的目标定位在企业。
他想,行政事业单位有编制,企业总没有所谓的编制吧。
哪怕去当个小办事员,写个材料,出出板报,哪怕给头们打水扫地,也算是自己找的工作。
但是,问遍全市的企业,仍然没有哪个企业接受他,都说人满为患,下岗职工还没法安排哩。
母亲从不问改革求职的事,一个字都不提。
但他知道母亲是关心这个事的,只是不说到嘴上而已。
这天,筋疲力尽的改革回到家里,母亲破天荒地问起他求职的事。
母亲说,怎么样了?
改革摇摇头。
母亲问他,那你打算怎么办?
他说,我不知道。
母亲叹了口气,以商量的口气说,不行了先到组织部去上班?
到底去不去上班呢?
改革觉得这一次的自己的确失败了。
他知道,他是败在了母亲手上,他的事是要由母亲来做主的。
因为母亲既是母亲,同时也是身居高位的领导干部。
但是……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尽管从小到大都是母亲替他打理一切,但当大学毕业后,改革不想再听从母亲的安排,想自己找工作,这说明他有自谋职业的自信和勇气。
B.改革的母亲虽然在开始什么事情都替儿子安排好了,但她在儿子想自己找工作时,却完全没有干涉,是一位非常大度、比较开明的母亲。
C.小说结尾以改革找工作的失败而告终,这一安排出乎意料,直接再现了当今社会所存在的官员滥用职权、营私舞弊的灰暗现实。
D.小说的主人公以“改革”命名具有一定的深意,改革毕业后想要凭借自己的能力谋取职位,如果没有母亲的重重阻挠,他一定会如愿的。
E.这篇小说既表现了当今中国一些父母对孩子成长的不当做法和影响,也侧面反映了个别官员滥施权威的问题,蕴含着作者对现实问题的忧思。
8、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分)
9、小说的结尾以改革的求职失败而告终,你觉得改革会同意母亲的意见去组织部上班吗?
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说明理由。
(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唯大王命之。
”
秦王闻之,大喜。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
“起,取武阳所持图!
”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秦王方还柱走。
卒惶急不知所为。
左右乃曰:
“王负剑!
王负剑!
”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
10、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千金之资币物币:
礼品
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
给予,赠送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谢:
感谢
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
遭受
1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图穷而匕首见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D.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12、下列对文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大喜”“见燕使者”,照应前文荆轲所说的献首、献图“必说见臣”的话。
说明荆轲料事准确,突显其“智”。
B.秦武阳的“色变振恐”反衬了荆轲的勇敢,说明荆轲“有所待”的必要性,千钧一发之际,荆轲镇静自若的神态和得体的言辞消弭了危机,更突出了荆轲的沉勇机智。
C.廷刺秦王时,秦王袖绝而命不绝,惊、起、绝、拔、操、急,六字传神,形象地写出了秦王反应敏捷,身手不凡的王者特点。
D.刺杀失败,荆轲两脚张开像箕一样坐在地上,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突出了荆轲蔑视强暴、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1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0分)
①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唯大王命之。
②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
陈与义
巴陵二月客添衣,草草杯觞恨醉迟。
燕子不禁连夜雨,海棠犹待老夫诗。
天翻地覆伤春色,齿豁头童祝圣时。
白竹篱前湖海阔,茫茫身世两堪悲。
注:
陈与义(1090—1138),南宋诗人。
本诗作于宋高宗建炎三年。
14、下列选项不属于颔联中使用的手法的两项是( )()(5分)(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
A.用典 B.比拟 C.寓情于景 D.对比E.视听结合
15、尾联最后一句中的“悲”字,包含了哪些复杂的情感?
(6分)
(三)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题1分,共5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诗句 , 表现他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高尚品德。
(2)《兰亭集序》中 , 表明了王羲之的生死观,同时也是对魏晋崇尚虚无思想的批评。
(3)曹操在《短歌行》中,除用《诗经》中的两个典故外,还用 , 典故表明自己“求贤若渴”的心志。
(4)《沁园春长沙》中“”一句,写诗人旧地重游,回忆起往昔不平凡的岁月,无限感概。
(5)《鸿门宴》中樊哙劝说沛公“,”,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小的谦让。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如果说精通散打的尹喜平从警卫员到领导干部有其“独到之处”,那么其 之猖狂并将散打技艺用于官场打击对手、抬高自己之上着实令人“刮目相看”。
②外交部发言人秦刚23日表示,日本领导人如果,将使日本朝着危害亚洲、危害世界,甚至危害日本自身的危险方向越走越远。
③“一把手综合症”的最基本症状是,大体可以用“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花钱一支笔”来概括。
A.独断专行飞扬跋扈一意孤行B.飞扬跋扈一意孤行独断专行
C.一意孤行飞扬跋扈独断专行D.一意孤行独断专行飞扬跋扈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马年“春晚”节目中,由开心麻花团队精心打造的喜剧小品《扶不扶》,以生活气息浓郁、喜剧效果明显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喜爱是毋庸置疑的。
B.近日,中央电视台举行的“文明天下行”大型投票活动,高票选出了“随车扔垃圾”这一行车行为,成为民众最反感的不文明行为。
C.中学生应多关心时事,因为只有把握时代、生活的主旋律,才能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迈出合乎时代节拍的步伐。
D.自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3月21日定为“世界诗歌日”以来,为世界各地人们举办诗歌活动提供了一个契机,推动了诗歌运动的发展。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 ,,,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1是为了现在和未来的不忘却纪念
②是为了中国与世界更好地沟通
③是缅怀过去
④是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
⑤扶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
⑥是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
A.①④⑥③⑤②B.③⑤②①④⑥C.③⑤①②⑥④D.②④⑥③①⑤
20对以下文字进行筛选和组合,给“火车票实名制”下一个定义。
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字数在40字之内。
(5分)
①火车票实名制是一种制度。
②2012年元旦起,全国所有旅客列车实行车票实名制。
③乘客须持有居民身份证、临时身份证、户口簿、军官证等25种有效证件之一。
④乘客在购买火车票时,需要登记、核查个人的真实姓名和身份。
⑤乘客在乘坐火车时,需要登记、核查个人的真实姓名和身份。
⑥火车票实名制的背后不仅是解决售票难的问题,而且是社会发展问题,是整个交通产业的革命性问题。
21、仿照下面诗歌的拟人手法,选取新的事物,另写一组意思完整、句式相近的句子。
(不要求与原诗各句字数相同)(6分)
眼睛很宽容
能装下整个世界
它又很苛刻
容不得一粒沙尘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最近几年,长阳二中在高考中屡创佳绩,被誉为“长阳二中现象”。
一时间,兄弟学校纷纷前来参观学习,家长对学校的评价也很高,有不少家长还想方设法地把孩子转入长阳二中读书。
但与高考的辉煌成绩相对的是学校条件极差,几乎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学手段单一,基本上还是应试教育,学校也很少开展兴趣活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长阳二中是乐学者的“天堂”、厌学者的“地狱”。
作为长阳二中的一员,你的看法如何?
请从自己的体验出发,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见解和理由。
要求:
选好角度,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
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期末语文参考答案
1、C
【解析】C项“文中作者再三强调,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就会有重大缺失”错误,原文为“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把未然说成了已然。
2.C。
【解析】C项因果倒置,应为“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
”
3.B
【解析】B项偷换概念导致范围扩大,“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文字的地方”,文章第四段是说“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选项将“其他字母类文字”偷换成“其他文字”。
4、C
5、 ①采取“人弃我取,避实就虚”的方针,使民生公司的航运业务从嘉陵江扩展到长江;“化零为整”,逐步控制长江上游航运;②在长江沿线、中国沿海港口及海外都建立分支机构,使民生公司成为中国当时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
(每点2分,共4分)
6、①关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爱国者:
提出“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的强国宏愿,动员民生公司员工英勇抗战;②脚踏实地、勇于实践的实干家:
创办民生实业公司,致力于北碚乡村建设;③具有现代意识的改革家:
认为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基本要求是建立良好秩序,注重基础建设,提高人民文化生活水平;④目标高远、不懈追求的理想主义者:
把实现个人理想与改造社会有机结合起来。
(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任意3点给满分)
7、A、E【解析】B“完全没有干涉,是一位非常大度、比较开明的母亲”错文中的母亲事先已经帮他安排了工作,在儿子找工作时母亲处处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宜昌 市长 第二 高级中学 学年 语文 学期 期末考试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