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8664073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0.12KB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学设计.docx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李洪波
一教学任务及目标
1、完成七年级下册所学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力争进入全县乡镇中学中等行列。
二、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考成绩如下:
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
多数学生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没有课外阅读材料。
2教材分析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
这一单元的8节正课,在人教版旧教材中大多能找到对应的内容,也能在新课标中找到对应的知识点。
只有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略显例外。
新课标中,有关隋朝的内容比较少,只是在科举制度和科学技术部分略有涉及。
但是,想要学生明白唐朝为何“繁荣”、如何“开放”,仅仅从唐朝历史的角度去陈述,恐怕略显苍白。
因此,教科书设置了《繁盛一时的隋朝》这一课。
课文用“南北重归统一”“大运河的开通”两个子目,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介绍了隋朝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唐朝的繁荣与开放打下了基础。
关于科举制的创立这一内容,原有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虽有涉及,但一般不会展开。
鉴于新课标将科举制作为内容标准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科书特意安排了一整节课来讲述科举制的诞生、完善与影响。
与以往的教学大纲不同,新课标此前没有谈到中国古代官制的内容。
了解中国古代如何选官、如何任官,对学生学习其他知识很有帮助。
例如,对本课内容的探讨,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唐诗成就为何辉煌,唐诗创作为什么能够步入黄金时代。
为了突出主题“繁荣与开放”,这一单元的课,对隋炀帝的暴政、隋末农民起义以及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包括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唐末农民战争等传统教材经常写到的内容,较少涉及。
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
它们不像第一单元的“繁荣”与“开放”那样,从字面到内容都具有同一性。
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
但要在有限的篇幅里简单明了地说明它们特别是后者与“经济重心的南移”之间的关系,却并非易事。
因此,教科书调整了课标内容标准的顺序,采取了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
如此安排,既增强了课文内容的逻辑性,又为教学提供了方便。
与以往的教科书相比,本单元课文在讲中外友好交往的同时,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冲突;在列举经济发展成就的时候,没有忽略“闭关锁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隐忧。
这种设计,与课标主题中“社会的危机”相呼应,也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三拟用的教学方法
讲述式、谈话式、启发式、提问式等。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学生学得好,以确保考试取得圆满成功。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
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6、引资料、学经验。
经常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听课。
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8、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
,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进度表
周
日期
教学内容
节
1
3.1——3.5
1课,2课
2
2
3.8——3.12
3课,4课
2
3
3.15——3.19
5课,6课
2
4
3.22——3.26
7课8课
2
5
3.29——4.2
月考
2
6
4.5——4.9
9课,10课
2
7
4.12——4.16
11课,12课
2
8
4.19——4.23
复习
2
9
4.26——4.30
期中考试
2
10
5.3——5.7
13课,14课
2
11
5.10——5.14
15课,16课
2
12
5.17——5.21
. 17课,18课
2
13
5.24——5.28
月考
2
14
5.31——6.4
19课,20课
2
15
6.7——6.11
21课,22课
2
16
6.14——6.18
期末复习
2
17
6.21——6.25
期末复习
2
18
6.28——7.2
期末考试
2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李洪波
一教学任务及目标
1、完成七年级下册所学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力争进入全县乡镇中学中等行列。
二、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考成绩如下:
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
多数学生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没有课外阅读材料。
2教材分析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
这一单元的8节正课,在人教版旧教材中大多能找到对应的内容,也能在新课标中找到对应的知识点。
只有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略显例外。
新课标中,有关隋朝的内容比较少,只是在科举制度和科学技术部分略有涉及。
但是,想要学生明白唐朝为何“繁荣”、如何“开放”,仅仅从唐朝历史的角度去陈述,恐怕略显苍白。
因此,教科书设置了《繁盛一时的隋朝》这一课。
课文用“南北重归统一”“大运河的开通”两个子目,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介绍了隋朝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唐朝的繁荣与开放打下了基础。
关于科举制的创立这一内容,原有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虽有涉及,但一般不会展开。
鉴于新课标将科举制作为内容标准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科书特意安排了一整节课来讲述科举制的诞生、完善与影响。
与以往的教学大纲不同,新课标此前没有谈到中国古代官制的内容。
了解中国古代如何选官、如何任官,对学生学习其他知识很有帮助。
例如,对本课内容的探讨,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唐诗成就为何辉煌,唐诗创作为什么能够步入黄金时代。
为了突出主题“繁荣与开放”,这一单元的课,对隋炀帝的暴政、隋末农民起义以及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包括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唐末农民战争等传统教材经常写到的内容,较少涉及。
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
它们不像第一单元的“繁荣”与“开放”那样,从字面到内容都具有同一性。
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
但要在有限的篇幅里简单明了地说明它们特别是后者与“经济重心的南移”之间的关系,却并非易事。
因此,教科书调整了课标内容标准的顺序,采取了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
如此安排,既增强了课文内容的逻辑性,又为教学提供了方便。
与以往的教科书相比,本单元课文在讲中外友好交往的同时,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冲突;在列举经济发展成就的时候,没有忽略“闭关锁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隐忧。
这种设计,与课标主题中“社会的危机”相呼应,也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三拟用的教学方法
讲述式、谈话式、启发式、提问式等。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学生学得好,以确保考试取得圆满成功。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
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6、引资料、学经验。
经常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听课。
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8、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
,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进度表
周
日期
教学内容
节
1
3.1——3.5
1课,2课
2
2
3.8——3.12
3课,4课
2
3
3.15——3.19
5课,6课
2
4
3.22——3.26
7课8课
2
5
3.29——4.2
月考
2
6
4.5——4.9
9课,10课
2
7
4.12——4.16
11课,12课
2
8
4.19——4.23
复习
2
9
4.26——4.30
期中考试
2
10
5.3——5.7
13课,14课
2
11
5.10——5.14
15课,16课
2
12
5.17——5.21
. 17课,18课
2
13
5.24——5.28
月考
2
14
5.31——6.4
19课,20课
2
15
6.7——6.11
21课,22课
2
16
6.14——6.18
期末复习
2
17
6.21——6.25
期末复习
2
18
6.28——7.2
期末考试
2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李洪波
一教学任务及目标
1、完成七年级下册所学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力争进入全县乡镇中学中等行列。
二、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考成绩如下:
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
多数学生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没有课外阅读材料。
2教材分析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
这一单元的8节正课,在人教版旧教材中大多能找到对应的内容,也能在新课标中找到对应的知识点。
只有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略显例外。
新课标中,有关隋朝的内容比较少,只是在科举制度和科学技术部分略有涉及。
但是,想要学生明白唐朝为何“繁荣”、如何“开放”,仅仅从唐朝历史的角度去陈述,恐怕略显苍白。
因此,教科书设置了《繁盛一时的隋朝》这一课。
课文用“南北重归统一”“大运河的开通”两个子目,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介绍了隋朝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唐朝的繁荣与开放打下了基础。
关于科举制的创立这一内容,原有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虽有涉及,但一般不会展开。
鉴于新课标将科举制作为内容标准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科书特意安排了一整节课来讲述科举制的诞生、完善与影响。
与以往的教学大纲不同,新课标此前没有谈到中国古代官制的内容。
了解中国古代如何选官、如何任官,对学生学习其他知识很有帮助。
例如,对本课内容的探讨,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唐诗成就为何辉煌,唐诗创作为什么能够步入黄金时代。
为了突出主题“繁荣与开放”,这一单元的课,对隋炀帝的暴政、隋末农民起义以及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包括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唐末农民战争等传统教材经常写到的内容,较少涉及。
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
它们不像第一单元的“繁荣”与“开放”那样,从字面到内容都具有同一性。
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
但要在有限的篇幅里简单明了地说明它们特别是后者与“经济重心的南移”之间的关系,却并非易事。
因此,教科书调整了课标内容标准的顺序,采取了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
如此安排,既增强了课文内容的逻辑性,又为教学提供了方便。
与以往的教科书相比,本单元课文在讲中外友好交往的同时,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冲突;在列举经济发展成就的时候,没有忽略“闭关锁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隐忧。
这种设计,与课标主题中“社会的危机”相呼应,也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三拟用的教学方法
讲述式、谈话式、启发式、提问式等。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学生学得好,以确保考试取得圆满成功。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
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6、引资料、学经验。
经常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听课。
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8、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
,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进度表
周
日期
教学内容
节
1
3.1——3.5
1课,2课
2
2
3.8——3.12
3课,4课
2
3
3.15——3.19
5课,6课
2
4
3.22——3.26
7课8课
2
5
3.29——4.2
月考
2
6
4.5——4.9
9课,10课
2
7
4.12——4.16
11课,12课
2
8
4.19——4.23
复习
2
9
4.26——4.30
期中考试
2
10
5.3——5.7
13课,14课
2
11
5.10——5.14
15课,16课
2
12
5.17——5.21
. 17课,18课
2
13
5.24——5.28
月考
2
14
5.31——6.4
19课,20课
2
15
6.7——6.11
21课,22课
2
16
6.14——6.18
期末复习
2
17
6.21——6.25
期末复习
2
18
6.28——7.2
期末考试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 教版七 年级 历史 下册 全套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