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正义1.docx
- 文档编号:28661893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48.91KB
经济学正义1.docx
《经济学正义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正义1.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学正义1
经济学正义1
【引言】:
略作喘息之后,近来物理学上又有人开始兴奋地鼓吹:
“物理学大厦已初告完工,余下的工作只是稍微地修补。
”这样过早地夸下海口固然不是好事,不过经济学上至今连敢这样想的人都没有,就更不是好事了。
说起经济现象,没有比它再奇怪的了,它是人制造出来的,可是人就是弄不清它究竟是什么东西,最多偶尔能窥其一斑罢了。
通观经济学的历史,可以说从来都没有一天安宁的日子。
从威廉·配第(PettyWilliam)和皮埃尔·布阿吉尓贝尓(BoisguillebertPierre),到亚当·斯密(SmithAdam)和大卫·李嘉图(RicardoDavid),到马尔萨斯,到马克思,再到凯恩斯等等的各大门派就如同盲人摸象,天天争斗不休。
这个人刚把对手打倒,自己还没站稳,又被后面的觑个破绽,一脚踢翻在地。
学习者头一天刚拿到张三的“这个说”,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又得扔了,开始学习李四的“那个论”,令人无所适从,劳而不获。
可想而知,用这样的经济学来指导经济建设,怎能不象瞎子带路一样,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
而且由于在经济学上历来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所以经济学就好似橡皮泥一样,经常被一些阴谋家随意地捏来捏去,为他们倒行逆施作开路先锋,失尽了经济学的光彩。
什么时候经济学才能彻底搞清楚经济规律,脱离“猜想”的尴尬境地,成为一门象其它学科一样不受人左右的、具有铮铮铁骨的真正学问,来正确地指导经济建设呢?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现在呈现于各位亲爱的读者面前的这门经济学,继马克思的努力,澄清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接着又从消费者的需求、生产者的目的、人的本能反应出发,紧紧抓住商品的价值这根主线不放,避开虚货币和价格的干扰,顺藤摸瓜,终于找到了经济活动的本质规律,使经济学上长期遗留下来的各种疑难问题霍然冰释,且为共产主义理论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从此,经济学就可以结束无休止的争斗,一洗过去的耻辱,也可以骄傲地向世人宣布:
“经济学大厦已初告完工……”各位亲爱的读者,如果您读了本经济学之后,能把书一扔,说一声:
“哎,原来经济学就这么简单!
”那么本作者的意图也就达到了。
为了和其它经济学相区别,本经济学就暂称为《经济学正义》,其它经济学统称为“传统经济学”。
最后,本作者要郑重声明:
⒈虽然“文为时而作”,本经济学难免沾上时代的气息,但它不带任何政治色彩,既不偏向社会主义,也不偏向资本主义,纯粹是站在公正的立场上,以科学的态度来探索真理的;⒉本作者斗胆面向全世界人设下经济学擂台,如果谁能提出一个经济学上的问题而本经济学或本作者不能解决的,虽然本作者不阔绰,但是本作者愿拿十万圆作酬谢!
【提要】:
本经济学首先澄清了政治与经济之间一直很迷惑人的关系,指出了物质追求是人的根本追求,政治是为经济服务的,资产阶级所玩弄的脱离了经济平等的政治平等只是一件华丽的外衣;并因此继承了传统经济学中的“物质生产基础论”,确立了经济学的两个基础:
即“物质生产基础论”和“民富与国富(或社会富裕)的关系论”。
本经济学还继承了传统经济学中的“劳动时间价值论”,建立了“货币欠条论”,纠正了传统经济学中对货币和价格的本质认识以及对剩余价值计算、对赢亏计算的错误之处;揭示了商品社会中比剥削隐藏得还深的资本家发财致富的另一个秘密——贸易掠夺,使资本增值的两个来源――剩余价值和贸易掠夺价值一下子暴露无遗,并揭示了贸易掠夺和生产过剩是破产的根源及破产的必然性。
为了使大家能清楚地认识商品经济的弊病,本经济学还特意详细阐述了商品经济的致命弱点——各行各业的相互制约及消费对生产的反制约。
最后还阐明了无业和失业产生的根本原因、解决办法以及计划经济的优点、管理措施。
因为本经济学是抱着对传统经济学进行修改和补充的目的写出来的,而且也由于篇幅的限制,所以凡是传统经济学中正确的东西及一些细枝末节,如商品的概念、资本、通货膨胀等,本经济学则没提及或一笔带过。
【关键词】:
民富与国富消费周期货币欠条论货币的发行虚货币实货币价值价格交换价值赢亏的计算贸易掠夺剩余价值的计算商品的生产规律计划经济
一人类的奋斗目的
人类的奋斗目的是什么?
资本主义者说:
目的是使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共产主义者说:
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
这两种答案都不正确——前者是为了掩盖剥削压迫的本质;后者则没说到根本。
那么人类的奋斗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且看我慢慢写来。
要知道人类的奋斗目的究竟是什么,先要知道两个问题——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有什么意义?
答:
人活着还是为了活着,没有任何意义。
人为了活着,必须满足四个需求:
吃、穿、住、用。
满足了这四个需求后,还有第五个需求:
玩——旅游、娱乐等。
所以,人类的奋斗目的只有五个——吃、穿、住、用、玩。
人类发展科技、改造自然、相互侵掠争斗的最终目的还只不过是为了自己吃穿住用玩得好一些;统治阶级制订法律、传播封建迷信和麻痹思想的目的也只是为了自己吃穿住用玩得安稳一些。
吃穿住用玩都要消耗人类的劳动成果,这些劳动成果就叫消费品。
消费品的产量决定了消费者对消费品的占有率,这个占有率表示的是能够获得满足的人的比例。
消费品的产量越大,消费者对消费品的占有率就越大,获得满足的人就越多。
而消费品的产量则取决于生产力的大小,而生产力的大小又取决于科技。
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在不断增大,获得满足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是不是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增大,将来总有一天人人都能得到满足而达到共同富裕呢?
不能。
因为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虽然在增大,但同时新产品也在出现,人的欲望会随着新产品的出现迅速膨胀,生产力永远都赶不上人类的欲望,消费品对全人类来讲,永远都是有限的,永远都没有“物质极大丰富”的时候,所以也就永远都没有人人都能得到满足的时候,除非有一天停止开发新产品了。
例如,一百年前,对于纳凉用具,人的最高追求也不过是一把制作精美的扇子,但是就连这个小小的需求那时都很难满足,没能达到人手一把。
不过,可以想象,随着生产力的增大,总有一天这个需求是能满足的。
然而,就在这个需求还没满足的时候,电风扇又出现了,许多原料和生产力又转移到电风扇上去了,人也转而去追求电风扇了,社会上一下子又需要几亿台电风扇。
而电风扇只能一台一台地生产,所以在刚开始时,只有极少数富人才用得起,大多数的穷人只能眼巴巴地望着。
但随着电风扇的增加,得到满足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可是,还没等电风扇进入家家户户的时候,空调又出现了,有电风扇的人又开始向空调努力,对电风扇已不屑一顾了;没有电风扇的人则更是翘首企足。
这真和登泰山差不多,只不过这是没有顶的。
再拿当今的需求来说,当今人的最高需求就是飞机、轿车、别墅、游轮等,反正只要是当今最好的,全有,这才能叫完全满足。
然而,好东西的产量毕竟是很低的,所以能得到这种完全满足的人极少,其余的人都处在不同程度的贫困状态,都在向这个目标奋斗。
可是,过若干年后,当这些东西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时候,那时的寻常百姓已经激动不起来了,因为那时更好的东西已经出现了,这些东西不过是富人的残羹冷炙。
那时拥有飞机就象今天拥有自行车是一样的垂头丧气,因为那时富人已经可以经常开着不知什么东西到广寒宫里去喝桂花酒了。
所以说,不管到什么时候,不管科技进步到何种程度,不管生产力有多发达,都只能有一部分人满足,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
不仅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实现共同富裕,反而还拉大了贫富差距。
古时候,穷人和富人,不过是草扇和绸扇的差距,今天却变成了草扇和空调的差距了。
当然,以上都只是针对私有制社会说的。
从上两例可以看出,之所以始终有人不能满足需求,是因为不管在哪个时代,不管哪一类消费品,都有高、中、低档之分。
例如,在当今社会,交通类的,高档的有飞机、轿车,中档的有摩托车,低档的有自行车,再低档的就是天生的两条腿;食物类的,高档的有山珍海味,中档的有鸡鱼肉蛋,低档的有窝头野菜。
消费品档次的差别标志着人的贫富,人人都以得到高档消费品为最高目标。
然而,高档消费品要消耗大量的原材料和生产力,它们的产量是很有限的,所以自然就有很多人得不到满足,处于贫困状态。
既然高档消费品受众人的关注,而且又是很有限的,那么应怎样分配呢?
自古以来就有两种主张。
一种主张是竞争,谁争到归谁,别人不准眼红;另一种主张是平均分配,即按照贡献的大小、需求的多少进行相对的平均分配,有人不服也不行。
以这两种主张为基础,人类自然就产生了针锋相对的两大派,一派主张私有制,如国民党;一派主张公有制,如共产党。
由于受各自理想的驱使,这两派的阶级斗争永远都不能停止——在私有制社会里,穷人为了平等,要进行斗争;在公有制社会里,能人为了不平等,也要进行斗争。
高档消费品是很少的,怎样进行平均分配呢?
这也应当弄清楚。
因为经常有人说:
平均分配,就是把一辆轿车拆散,你拿一只轱辘,他分一块玻璃。
这是对公有制的诬蔑,或者是绝对平均主义的流毒。
实际上,正确的做法是:
在高档消费品刚问世时,公有制社会应当禁止对它们的生产,或者只生产极少量的用于奖励有功之人,省下的原料及生产力用于生产中、低档产品,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例如,两吨钢铁只能造一辆轿车,只能满足一个人,但可以造一百辆自行车,可以满足一百个人。
但是这不等于说公有制社会就不生产这些高档消费品了,它要时时刻刻为生产这些高档消费品作准备。
什么时候原料的产量及生产力都达到要求了,什么时候再大张旗鼓地生产。
不过,这时它们已只能算中档的了,因为更高档的新产品又已经问世了。
所以,实际上,公有制社会只生产中低档产品,不生产高档产品。
公有制社会是不应该让产品更新换代过快的,一是制度不允许,二是不利于节约。
二民富与国富
富国富民是我们常提的口号,可是,究竟什么叫民富,什么叫国富,它们又有什么关系,从目前各国的做法以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来看,这些问题并没有弄清楚。
世人基本上把它们混为一谈了,以为民富就是国富,国富就是民富。
其实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但它们也有。
那么它们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呢?
这个问题在经济学上是至关重要的,若不把它弄清楚,经济学就不配叫经济学,谈不上对经济建设有正确的指导作用。
㈠民富的含义
&n
bsp; 上面说过,人活在世上,就是追求吃穿住用玩这五个方面的满足,只有这五个方面都满足了,或者说至少要满足前四个,而且必须是长久的满足,不是只痛快一时,才能称得上富裕,否则就不富裕。
所以,民富指的就是人民长期拥有充足的消费品,使吃穿住用玩各种欲望都得到满足。
例如,有一个人,当他饿的时候,米饭、馒头、鸡鱼肉蛋任他挑;冷的时候,厚的、薄的、棉毛皮缎任他选;住得宽敞明亮,生活用品一应俱全,这不叫富裕叫什么?
如果他天天忍饥受冻,各方面都是死努硬凑乎,或者顾此失彼,不叫贫穷又叫什么?
然而,这里说的富裕很少有人能实现。
实际上,与之相比,几乎每一人、每一家或每一个群体都处在程度不同的贫穷状态。
怎样衡量它们的贫富程度呢?
单个人或单个家庭的贫富程度,要从它们占有的消费品的种类、数量及档次上去衡量;一个群体的贫富程度要从该群体中的消费单位对各种消费品的平均占有率上去衡量。
什么叫消费单位呢?
答:
对某种消费品来说,至少要拥有该种消费品的一份才能满足需要的生活固定的人群,就叫该种消费品的消费单位。
例如,电视机一家至少要有一台才能满足需求,所以电视机的消费单位是家庭;鞋一人至少要有一双才能满足需求,所以鞋的消费单位是个人;假设拖拉机一个村至少要有一台才能满足需求,那么拖拉机的消费单位就是村。
第一节中已谈过,一个群体中的消费单位对消费品的平均占有率受生产力的制约。
除此之外,它还和消费周期以及坏损速度有关。
什么叫消费周期呢?
答:
某种消费品的消费群体,全部更新该种消费品一遍所需的时间就叫该种消费品的消费周期。
在数值上它等于该种消费品的平均寿命。
例如,假设中国每年电视机的产量是一千万台,电视机的平均寿命为十年,那么第一年就有一千万户拥有电视机,电视机的消费群体就是这一千万户;到第二年又增加了一千万户,电视机的消费群体增为两千万户。
一直到第十年,电视机的消费群体就达到了一亿户。
可是到第十一年,社会上虽然又生产了一千万台电视机,但这时电视机的消费群体却不再扩大了,因为这时第一批用户的电视机已坏,这批电视机全部用于补充消耗了。
而且从此以后,电视机的消费群体将不再扩大,固定为一亿户。
它们每年对电视机的需求量为一千万台,全部更新一遍需十年,这十年就是电视机的消费周期。
消费周期对于消费单位对消费品的平均占有率影响很大。
还接着上例来说,在上例中,电视机的消费周期为十年,消费群体为一亿户。
若再假设中国共有四亿户人家,那么对电视机的平均占有率就是25%,可是如果把电视机的平均寿命提为二十年,那么在同样的条件下,平均占有率可达50%。
什么叫坏损速度呢?
答:
在一个消费群体中,某种消费品在单位时间内的坏损量即为该种消费品的坏损速度。
其值等于一个消费周期前,该种消费品在单位时间内的产量。
在上例中,第一年生产的电视机要到第十一年才坏损,坏损量等于第一年的产量,故在第十一年电视机的坏损速度为一千万台/年。
坏损速度同样也影响消费单位对消费品的平均占有率。
在某一年中,若坏损速度低于产量,占有率将增大,否则将减小。
从上例还可以看出,当一种新产品刚刚问世时,社会对它的平均占有率增加得很快,可是当一个消费周期过去之后,增加得就很慢了,这是因为这时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产品要用于补充消耗。
所以在比较两个国家或两个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增长速度时,不能光看数字,还要看它们各处在什么时期。
这里还要顺便就消费群体讲几句。
每种消费品都有自己的消费群体,消费群体的大小与消费品的产量和消费周期成正比。
所以越是高档消费品,其消费群体越小。
可是,别看这些消费群体小,社会上大量的原料及生产力都被它们消耗了,致使社会财富很难积累,永远有许多人处在贫困状态。
㈡国富的含义
什么叫国富呢?
因公有制国家与私有制国家不同,故把它们分开来谈。
在公有制国家里,在经济建设方面,政府有三大任务:
一是给人民提供生活用品;二是国防建设;三是公益事业。
政府要完成这三大任务,必须生产出充足的消费品(这里的消费品是广义的,包括生活用品、军用品、生产和运输设备等)才行。
而要生产出充足的消费品,必须有充足的原材料才行。
只有国家拥有充足的原材料,才能生产出充足的消费品源源不断地提供给消费者(这里的消费者也是广义的,包括人、军队、工厂等),满足它们长期的需要,它们要什么就造什么,要多少就造多少。
例如,部队需要更新装备,政府马上就能生产好送过去;道路需要改善,钢筋、水泥立即调齐,很快就铺好了;老百姓需要汽车,抓紧建几万条生产线,一眨眼就造出来了。
相反,如果国家的原材料很有限,那就要窘态百出喽!
顾了百姓,就顾不了军队;顾了生活,就顾不了教育;顾了东部,就顾不了西部;顾了张三,就顾不了李四;面面都顾,就等于面面都不顾。
再假设到了极点,国家一点原材料都没有,那就成了真正的穷光蛋,想干什么都不可能。
如果老百姓叫喊:
“我们要汽车”,政府只能说:
“很抱歉”;部队强烈要求:
“我们要武器”,政府只能回答:
“先凑乎凑乎再说吧”;学生说:
“我们要纸笔”,政府只好推脱:
“请耐心等一等”。
什么叫贫穷?
这就叫贫穷!
可见,原材料的多少就决定了国家的贫富。
国家有原材料,什么都好办;没有原材料,什么都办不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所以,国富毫无疑问应当是指国家时时刻刻都有充足的原材料。
就此,毛主席曾说过一句话:
“一个粮食,一个钢铁,只要有了这两样东西,就一切都好办了。
”真是至简至真。
试想想:
假设现在我国年产粮食十亿吨,年产钢铁二十亿吨,我们还怕什么呢,我们还有什么要求不能满足呢?
消费品是用原材料制造的,自身就包含着原材料,它们的多少能不能作为国家贫富的标志呢?
不能。
因为消费品一旦被生产出来,马上就要到消费者手里,而一旦到了消费者手里,就象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一样,政府已经无权支配它们了,而且它们也很快就要被消费者消耗掉,不管它们有多少,都等于没有。
例如,生米一旦被煮成熟饭,就意味着它快要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如果想把它长期存放,是不允许的;如果再想用它来生产米粉,是不可能的。
即使某些消费品自生产出来后始终都被锁在仓库里,或者某些消费品的寿命很长,没有很快被消耗掉,可是,由于它们包含的原材料都已固定在它们自身上了,不可能再有其它的用处,故它们仍和不存在一样。
例如,在某一年末,当政府把最后一批钢铁投入生产,制造出来一批汽车后,突然发生战事,急需一万辆坦克装备部队,可是再到哪儿去弄钢铁呢?
虽然刚制造出来的那批汽车身上包含着大量的钢铁,但是却不能挪去制造坦克,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拆东墙补西墙。
这时国家如果有一批现成的钢铁,该有多好。
可见,消费品只对消费者有用,对国家、对政府一点用处都没有。
只有原材料才对国家和政府有用。
政府手里只有时时刻刻都攥着充足的原材料,或者时时刻刻都预备着一批用于应急,才可以游刃有余,遇变不慌。
既然原材料的多少决定了国家的贫富,那么国家的收支也就只能从原材料的产与耗上去看。
国家生产多少原材料就收入多少,消耗多少原材料就支出多少。
㈢民富和国富的关系
到这里,大家对民富和国富的含义都应该明白了,那么它们有什么关系呢?
前面已经说过,要使人民富裕,国家非有充足的原材料不可,所以国富是民富的基础。
反过来,人民富了,国家必然要消耗许多原材料,国家就会穷下去。
这时国家如果能及时生产出那么多原材料补充过来,倒还显不出来;如果补充不了,就到“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地步了,这样人民的富裕也就只能是那么一阵子,没有多大意思。
所以说,民富定使国穷,民富是国富的障碍。
这就是民富与国富的关系。
它们的这种关系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按照通俗的话说,就是锅里有饭碗里满,碗里有饭锅里干。
原材料的数量越少,这个矛盾就越明显。
“人民富了,就可以多缴税使国家富起来”,这种财富倒流的歪理今天实在害中国不浅。
碗里的饭如果需要往锅里倒的话,不如当初就少盛一点。
究其起因,是因为有不少人是在私有制社会里长大的,赚钱、缴税等观念已在他们心中扎下了根,到了公有制社会,自然就要把这些陈旧的东西往公有制社会上套,却不知“舟已行矣”!
私有制国家的情况和公有制国家的情况完全不同。
在公有制国家里,财富完全由国家掌管,私人一无所有,生活用品全靠国家发放。
当然这里指的是纯粹的公有制国家。
而在私有制国家里,财富完全掌管在私人手里,一无所有的是国家和政府,国家和政府每花一分钱,都得向私人伸手,所以私有制国家的贫富是由税收的多少决定的。
上面说的“人民富了就可以多缴税使国家富起来”,在这里能讲通。
因此,私有制国家的国富与公有制国家的国富含义不同。
那么,是不是在私有制国家里原材料的多少就没有意义了呢?
不是的。
在私有制国家里,原材料的多少仍然决定着人民的贫富,并且还决定着国家的贫富。
但是因为原材料是分散在私人手里的,也就是说,是分散在社会上的,所以,对原材料数量的含义不好用一个名词来表达。
基于此,这里就暂时把私有制国家里拥有充足的原材料叫社会富裕。
这个社会富裕和公有制国家的国富的含义是相似的。
在私有制国家里,社会富裕就能使人民和国家富裕,反过来,人民和国家富裕,就会使社会贫穷。
不过,这样说与大家的语言习惯不太相符,所以这个名词只是暂时使用。
三生产和消费
生产的目的是消费。
有人说:
“不,商品生产的目的是交换。
”其实,交换的目的还是消费,所以生产的最终目的都是消费。
生产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原材料的生产,一类是消费品的生产。
原材料的生产是创造财富的过程,而消费品的生产则不创造财富,只相当于把鸡蛋煮熟。
原材料的生产使国家(或社会)富裕;消费品的生产使国家(或社会)贫穷,但使人民富裕;消费使消费品减少,使人民贫穷。
这是生产和消费对民富和国富(或社会富裕)的影响。
懂得了民富和国富(或社会富裕)的关系以及生产和消费对民富和国富(或社会富裕)的影响之后,就很容易知道应当怎样调节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来使人民和国家(或社会)尽快地富起来。
一个国家内的原材料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自己生产,另一个是从外国掠夺。
这两个来源的量加起来,就是这个国家内的原材料的总产量。
当原材料的产量大于消费品的产量时,国家(或社会)积累的原材料就越来越多,国家(或社会)的机动性也就越来越大,这就表明国家(或社会)越来越富;当两种产量相等时,国家(或社会)的贫富就始终保持在同一个水平上,这就是我们常说“挣一个,花一个”;当消费品的产量大于原材料的产量时,不仅要把原来积累的原材料耗尽,而且接下去还要借债,这就表明国家(或社会)越来越穷。
对公有制国家来说,这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必须出现,所以不能笼统地说,哪种应该,哪种不应该。
但对私有制国家来说,由于商品经济规律要求消费量必须与生产量相等,不存在积累原材料的情况,所以通常只有第二种情况出现。
然而,这并不等于说人民和国家的贫富也始终保持在同一水平上,因为它除了与消费品的生产速度、消费周期有关外,还与坏损速
度有关。
这在第二节中己进过了。
当消费品的生产速度大于其坏损速度时,消费单位对消费品的平均占有率将增大,也就是消费群体将增大,这就表明人民整体的生活水平在提高。
以此类推,当消费品的生产速度等于其坏损速度时,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不变;当消费品的生产速度低于其坏损速度时,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将下降。
生产与消费对民富与国富(或社会富裕)的影响总起来可用图一表示。
在这个图中,泵1表示原材料生产厂,泵2表示消费品生产厂,阀门A表示政府对消费品生产速度的调节,B处的流速表示消费品的坏损速度(也可以叫消费速度)。
鉴于民富和国富(或社会富裕)的特殊关系,政府应当特别慎重地对待生产量和消费量之间的比例问题。
什么时候该增加消费量,什么时候该降低消费量,政府应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调节,既要让人民和国家(或社会)都能尽快地富起来,又不能让它们产生太大的矛盾。
那么什么时候应当增加消费量,什么时候应当降低消费量呢?
下面就谈谈这个问题。
由于在私有制国家里,生产量和消费量是受经济规律制约的,政府无权过问,所以对私有制国家的情况此处就不谈了,以后将在第六节里再细淡。
此处只就公有制国家来淡一淡。
虽然原材料的生产使国家富裕,消费品的生产使国家贫穷,但是政府也不能只顾国家富裕,而舍不得生产消费品,这样老百姓就不满意,会影响他们劳动的积极性,况且原材料也是不能久放的。
反过来,政府也不能一味迁就老百姓,讨他们的欢心,拼命地生产消费品,甚至不惜借债,也要好好惦量惦量自己的实力。
所以公有制国家如何正确处理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使国民经济快速而稳定的发展,是一门不小的学问。
对一家庭来说,也是这样。
在一个家庭里,家长如果对支出控制很严,孩子们定会毫不理解地骂他是守财奴,但是如果家长光想陶醉于孩子们盲目的欢呼声中,飘飘然地不管三七——二十一,挣一个花两个,则又成了败家子。
最后钱花光的时候,更要受孩子们的埋怨,不容易兼顾。
富人家里觉不着,但在穷人家里,这个矛盾是很突出的。
大小一理也。
一般来说,如果国家的原材料已经积累得差不多了,而且原材料的生产力(泵1的流速)也很发达了,足以长期供应消费品的生产(泵2),这时政府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增加消费品的产量。
因为不久就会有同样多甚至更多的原材料补充过来,国家不会穷,这样政府就有能力保持住消费品的这个产量,把它们源源不断地提供给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富足长久。
如果原材料虽然已经积累很多了,但是原材料的生产力还不发达,这时就不能冒然提高消费品的产量,只能把这些原材料用在刀刃上。
因为一提高消费量,这些原材料很快就要用完,而这些原材料一用完,后面的又补充不上来,就必然造成短缺,这样国家就保持不住消费品的这个产量,消费者的富裕也就只能是那么一阵子。
这就和一个穷人把房子、土地都卖了,到高档饭店里大吃大喝一顿是一样的没意思。
而且消费者的胃口一旦被吊起来,再一突然断线,他们的怨气会更大。
中国正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学 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