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体的运动》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8656307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114.31KB
1《人体的运动》教学设计.docx
《1《人体的运动》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人体的运动》教学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人体的运动》教学设计
实践(实验)主题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人体的运动》
课型
实验课□实践活动课
课时
共
(1)课时完成
1.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首都师范大学版本六年级《科学》(第七册)中第三单元《身边的运动》中的第三课《人体的运动》。
学生在学习了植物运动、动物运动之后,了解到不同的动植物有着不同的运动方式、他们的运动方式和自身的结构是相适应的。
而本节课《人体的运动》是围绕“骨骼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进行教学,从而为构建了生命体的共同特征---“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打下基础,为构建核心概念做铺垫。
《人体的运动》总共2课时,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主要围绕“骨骼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进行教学。
根据《意见》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结合“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的校内外实践”的主题、学生的前测分析。
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内容:
(教学结构:
由整体---局部---整体)
一、从整体认识人体骨骼。
通过学校最近开展冬季锻炼活动,让学生意识到人体的运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的过程,是身体的各个器官协调作用的结果。
【设计意图:
从整体出发,让学生意识到人体运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的过程。
】
二、从局部出发,逐步认识每个部分骨的结构与功能。
1、初步认识骨、引出骨骼的概念:
【设计意图:
骨骼是人体的主要运动器官。
引出骨与骨骼的区别,也让学生意识到:
骨骼(206块骨构成的支架)的结构与其整体的协调体运动是相适应的。
由整体向局部过渡,让学生有层次的学习。
】
2、通过不同的实践活动,拼接骨骼模型。
(1)初步拼接骨骼模型(根据形状、长短比例、粗细比例等数学知识经验和生活中已有的经验进行科学概念的发展,帮助其完成组拼骨骼模型这一工程任务,其中还包含着多种技术问题)。
(2)遇到问题,学生通过不同实践活动(不同途径涉及观察、阅读信息提取、实验分析等),再次拼接骨骼模型。
(教师进行指导)
【阅读相关书籍】指导学生查阅书籍资料、观察目录、检索信息、将文字信息转化为图片信息。
【观察X光片】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将人体骨骼不同位置的X图片转化为构建模型的信息。
【上网查阅资料】指导学生使用关键字搜索、选择最佳网址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构建模型。
【观察骨骼模型】指导学生利用的立体模型,分析出平面模型的拼接,注意观察要细致、有顺序。
【观看骨骼视频】指导学生从视频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有效信息完成构建模型的过程。
【结合自己身体进行推断】根据不同位置骨长短、粗细、数量不同进行修正自己的模型。
(3)各种学习方法交流学习(访谈、实验分析),针对不同位置的骨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再次拼接骨骼模型,完成构建模型的过程。
【设计意图:
教学设计符合STEM中提到的将多种学科横向联系并将它们组合成有机的整体这一模式。
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实践活动,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搭建了脚手架,学生交流汇报的同时又是不同的实践活动的综合应用,为学生构建科学概念打下牢固的基础。
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核心素养。
】
3、总结:
正确的骨骼结构,人体才能灵活的运动。
请你在从上到下有顺序的再次欣赏一下我们的骨骼。
边看边思考部分骨的功能认识骨骼的作用:
骨骼起到支撑、保护身体、协调运动的作用。
【设计意图:
让学生梳理构建模型的过程,从整体上再次认识自己的骨骼,再次感知骨骼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
三、拓展延伸,回归整体:
认识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1、认识人体的骨骼与整个身体协调运动相适应。
每一块骨的结构与它自身的功能也是相适应的:
(拿出羊骨和石头,让学生颠一颠,哪个重?
在受到冲击时,哪个的承受能力更强?
)
2、拓展延伸解决上面问题:
(视频观看)。
3、引出下一课时:
关节。
2.学习者分析:
为了更好的满足学生需求,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的教学设计,落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我针对如下几个问题对学生进行了前测:
1、当你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你经常采用哪种学习方式?
请你给以下的方式排序:
①阅读相关书籍②上网查阅相关资料③询问相关领域的专家
④自己结合生活经验多思考⑤利用相关资源单位进行采访。
排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了以上这些,你还用过哪些学习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关人体的骨,你都知道哪些知识?
3、我们学习了植物的运动,动物的运动,了解了它们的身体结构与运动方式相适应。
那么,你有关人体的运动和前面学过的生物的运动相同的结论吗?
请你简单说一说。
通过前测分析发现:
1、有85%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用到过题目中涉及到的五种学习方法。
只有15%的同学用过部分的学习方法,而没有用过的学习方法都很集中:
利用资源单位进行访谈部分学生没有用过。
2、不同学习方式让学生排序的时候,孩子们首先选择的途径也各有不同。
(孩子们首选的比例如下)从分析可以得出,孩子们最直接用的方式就是上网查阅资料,比例占到了54%。
顺序依次是:
上网查阅资料>阅读书籍>结合生活经验思考>咨询专家>利用资源单位。
3、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用到了以下这些学习方法:
序号
学习方法
人数
(1)
和同学讨论交流。
19人
(2)
询问家长、老师。
34人
(3)
观察模型。
1人
(4)
做实验。
11人
(5)
在实际生活中思考。
3人
(6)
社会调查。
2人
(7)
画图、观察。
3人
(8)
实地考察。
4人
(9)
推理
1人
看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尝试用多种方法综合进行学习,而不是单一途径的进行学习,而且学习的过程中已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
4、在对骨的认识上,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有关骨的认识
科学知识
骨的数量
人体有200多块骨。
17人
人体有206块骨。
(准确概念)
5人
人体有237骨。
4人
人体有160多块骨。
2人
人体有100多块骨。
1人
骨的名称
头盖骨、盆骨、颧骨。
1人
牙齿是骨头。
2人
头骨、肋骨、颈椎骨、手骨、腕骨。
4人
半月板、耳骨是软骨。
4人
骨的分类
头骨、躯干骨、四肢骨(上肢、下肢)。
4人
人体的骨可以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2人
骨的特点
头骨是人体最厚、最硬的骨。
8人
人的肋骨很脆弱。
2人
下颌骨可以活动。
2人
骨头是白色的、大腿骨是人体最大的骨。
1人
骨头密度大。
1人
小时候人的骨头比较多,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头逐渐连接起来。
5人
骨的结构
骨里面有骨髓、骨髓可以造血。
13人
骨里有钙。
1人
骨中间有三层、很硬、中间是骨髓、有造血功能。
2人
骨的功能
骨能支撑身体。
11人
骨架是由骨头组成,骨架能支持身体。
1人
骨可以帮助身体运动。
5人
骨骼是人体的支架。
2人
粗壮的骨才能支撑身体。
1人
胸骨保护着肺、心脏。
1人
情感态度
保护骨骼
骨骼很脆弱,应该注意保护。
1人
骨骼需要保护,每天都发生变化。
1人
构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人和动物都是适应自身的。
2人
人和猩猩一样,运动方式相似。
12人
人和动物都会行走。
4人
人体运动是由大脑控制传输到脊柱神经。
6人
生物是通过神经系统传递的。
2人
人体通过四肢协调运动。
12人
飞行动物的骨骼轻盈,有利于飞行。
有些动物骨骼柔软,利于卷曲。
四肢动物通过四肢协调行走。
人体也是身体协调运动。
26人
学生情况:
通过对学生的前测分析,我发现以及六年级学生具有以下特点:
1、在学习方法上:
(1)有85%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用到过题目中涉及到的五种学习方法。
只有15%的同学用过部分的学习方法,而没有用过的学习方法都很集中:
利用资源单位进行访谈部分学生没有用过。
(2)不同学习方式让学生排序的时候,孩子们首先选择的途径也各有不同。
(孩子们首选的比例如下)从分析可以得出,孩子们最直接用的方式就是上网查阅资料,比例占到了54%。
顺序依次是:
上网查阅资料>阅读书籍>结合生活经验思考>咨询专家>利用资源单位。
(3)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学习,也或多或少将多种途径获得的信息综合处理的意识,但能力还不强。
所以,本课不是单一途径的学习,而且采取多种学习方法,让学生们经历多种学习过程,获取多样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2、在科学概念的认知上:
有关骨的了解孩子们还是停留在骨的数量、名称、特点、结构、分类、功能等零散知识的认识。
在对某些知识的认识上还有科学性错误。
在核心概念的没有经历构建模型的过程,对骨的结构与功能的相适应这一核心概念还没有构建。
3、在思维水平上:
六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正处在由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
学生获取知识是需要通过主动探索和操纵环境的结果,学习也是不断发现的过程。
根据对教材内容的整理,对六年级学生的特点分析。
我采取了多种实践活动综合运用的形式进行教学。
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学习途径,丰富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获取多样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不同学习方法,并且学生能通过不同的学习途径,为自己的学习寻找证据。
在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发散思维,寻找多种方法。
3.学习目标确定:
(1)知识与能力:
通过不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人体由206块骨组成的支架叫骨骼,每一块骨的位置、形态都具有一定的功能,从而得出骨骼的功能与结构相适应。
(2)过程与方法:
a学生通过多种实践活动(观看采访骨科医生的视频、分析X光片、阅读书目、上网查阅资料,观察骨骼模型、经验推理等),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逐步具备提取信息能力、实验分析推理能力。
进而顺利组建骨骼模型,理解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b在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发散学生思维,寻找多种方法。
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顺序且细致的观察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检索分析的能力等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孩子通过认识骨骼的结构与功能,更加爱护自己的骨骼,在运动中学会保护自己的骨骼。
4.学习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多种的实践活动,反复修正自己的模型,从而构建出正确的骨骼模型、认识到骨骼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
5.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采取学生自己、学生之间、老师相互凭借的体系进行评价,评价内容针对不同实践活动的学习效果与没有上课之前对比。
评价量规如下:
项目
A级
B级
C级
个人评价
同学评价
教师评价
阅读相关书籍、上网查阅资料、咨询骨科医生、观察骨骼模型、观察X光片、结合自己身体(你选则了哪种学习方法)
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能结合自己的推断,提出自己的想法。
有参与讨论与交流,对不清楚的地方思考。
极少参与讨论与交流。
自信
大胆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作出尝试。
不敢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不敢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善于与人合作
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能与人合作,能接受别人的意见。
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听进别人的意见
思维的条理性
能有条理表达自己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
能表达自己的意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条理性差些
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做事缺乏计划性,条理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思维的创造性
具有创造性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
能用老师提供的方法解决问题,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
思考能力差,缺乏创造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这节课自己最大的收获:
伙伴给我鼓励的话:
老师这样对我说: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一:
有关人体运动的讨论学习。
教师活动1
1、教师提问导入:
(1)我们学校最近开展冬季锻炼活动,你们参加了吗?
参加了哪项运动?
(2)(PPT出示各种运动的图片)看来,我们班同学参与的项目还真多!
你们知道我们身体的哪些器官帮助了我们更好的运动?
2、总结:
看来人体的运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的过程,是身体的各个器官协调作用的结果。
学生活动1
有关人体运动的讨论,以及有关人体运动的过程参与的器官。
(预设:
骨骼、关节、肌肉、大脑、神经等等)
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全面的汇报,让学生意识到人体运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的过程。
活动二:
初步认识骨、引出骨骼的概念
教师活动2
(1)认识骨与骨骼的区别,引出:
人体206块骨组成的支架叫骨骼。
(2)骨骼的功能:
支撑、保护身体、协调身体运动。
学生活动2
(1)分析骨与骨骼的区别:
骨是指某一个位置的骨,而骨骼是指所有人体206块骨组成的支架叫骨骼。
(2)结合自身来分析骨的功能。
活动意图说明:
骨骼是人体的主要运动器官。
引出骨与骨骼的区别,也让学生意识到:
骨骼(206块骨构成的支架)的结构与其整体的协调体运动是相适应的。
活动三:
通过不同的实践活动,拼接骨骼模型。
教的活动3
(1)初步认识骨、引出骨骼的概念
你能够找到骨与骨连接的准确位置,拼出一套正确的骨骼模型吗?
(2)通过不同的实践活动,拼接骨骼模型。
a.你们在拼接的时候遇到哪些问题?
(上肢、下肢分不清楚,有的骨上下、左右分不清楚。
)
b.你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正确拼骨骼模型呢?
(3)总结:
正确的骨骼结构,人体才能灵活的运动。
教师:
看来人进化成今天这样完美的骨骼实数不易。
现在请你在从上到下有顺序的再次欣赏一下我们的骨骼。
边欣赏边思考骨的功能、认识骨骼的作用:
骨骼起到支撑、保护身体、协调运动的作用。
学的活动3
(1)拼接时学生会出现各种错误,主要是位置、方向、次序等。
(2)结合生活经验、阅读相关书籍、上网查阅资料、咨询骨科医生、观察骨骼模型、观察X光片结合自己身体进行推断……小组任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继续拼接骨骼模型。
学生在不同的实践活动区进行活动:
阅读区、影视资料区、上网查阅区、骨骼模型区、骨科专家设学生出现的问题:
(a)错误点一:
上肢骨、下肢骨拼反了。
(不同的学习方法结合摸一摸自己的骨可以知道:
上肢短、下肢长;上臂骨、股骨都是一块骨;小臂骨、小腿骨是两块。
)
追问:
为什么下肢骨粗、长,而上肢骨较下肢骨细、短。
这些信息你怎样获得的?
分析得出:
小腿与小臂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粗壮的下肢骨可以帮助我们支撑身体、承受重量,细小的上肢骨减少身体重量。
同时,小腿、小臂骨还要承担更多精细的动作,为双骨结构,可做旋转等动作。
(ppt出示青蛙前肢骨的图片)青蛙前肢与人体上下肢进行对比,得出小腿与小臂的结构与功能相适
(b)错误点二:
小腿骨、小臂骨左右位置颠倒。
(不同的学习方法结合摸一摸自己的骨可以知道:
小腿骨细骨(腓骨)朝外侧、粗骨(胫骨)朝内侧。
)
追问:
为什么小腿细骨朝外、粗朝内?
小臂骨为什么粗骨连接大拇指、细骨连接手掌?
这个信息你如何获得的?
分析得出:
小腿、小臂骨还要承担更多精细的动作,为双骨结构,可做旋转等动作,而且粗骨连接的是更多的脚掌、手掌、有利于支撑身体、和稳定身体的作用。
(c)错误点三:
骨盆位置反了(不同的学习方法结合摸一摸自己的骨可以知道:
骨盆是大口朝上,:
学生交流提出:
骨盆就是像花盆一样的骨,所以口大在上,口小在下)
追问:
为什么骨盆开口朝上?
分析得出:
保护内脏的作用。
(d)错误点四:
手骨的左右、脚骨的左右拼反。
(多种学习方法结合摸一摸自己的骨可以知道)
(e)错误点五:
小臂骨上下拼反。
(多种学习方法结合摸一摸自己的骨可以知道:
手的大拇指连接的骨比较粗。
)
(f)错误点六:
上臂骨上下拼反。
(多种学习方法综合可以知道:
上臂骨上端呈球状。
)
追问:
为什么是球状在上?
有什么好处?
分析得出:
上臂骨可以灵活运动。
b.教师引出:
视频(骨科专家介绍小臂骨、小腿骨上下位置如何确定)
动画介绍:
骨骼是对称图形。
c.不同的学习经验交流之后,各小组再次拼接。
d.拼接正确后,用骨骼摆出一个造型。
(3)孩子简单说说感受。
活动意图说明:
前测中,孩子们首选的学习方法上网查阅资料占54%,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开发学生脑的不同的学习区域,我给学生提供了多种实践活动,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搭建了不同的脚手架,帮助学生建立模型。
阅读区:
将文字、图片信息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影视资料:
观察、分析X光片,将重点位置的图片转化构建模型的信息,将各个部分构建成整个骨骼模型;上网查阅资料:
利用网络搜索关键词:
骨骼,找到有关骨骼模型的内容进行学习;骨骼模型区:
利用科学课的立体模型,分析出平面模型的拼接,注意观察要细致、有顺序。
咨询骨科医生:
教师走进资源单位采访了骨科医生,学生观看采访视频、提取视频有关骨骼模型的知识进行学习、拼接模型。
使教学适合于多种情境、多种学习风格、多种认知能力的学生的需要,从而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服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散学生思维,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这个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途径获取到的信息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活动四:
认识人体的骨骼与整个身体协调运动相适应,而每一块骨的结构与它自身的功能也是相适应的:
教师活动4
拿出一块羊骨和一块石头,让学生颠一颠,哪个重?
为什么骨会轻一些呢?
骨与石头哪个更结实呢?
学生活动4
学生汇报推测,观看视频解决疑惑。
活动意图说明:
让学生通过观察骨骼的模拟实验,体会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通过观看利用人体骨松质的结构建造埃菲尔铁塔,认识到仿生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感受人体结构之美。
6.板书设计:
人体的运动
-----骨骼
结合生活经验
阅读相关书籍
上网查阅资料
咨询骨科医生
观察骨骼模型
观察X光片
结合自己身体
骨骼是组成人体的重要器官,它既能帮助身体运动、又能支持和保护我们身体。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让学生用骨骼模型设计出不同的运动姿势,自己也尝试做一做实事,感受人体关节的重要作用。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前测中,孩子们首选的学习方法上网查阅资料占54%,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开发学生脑的不同的学习区域,我给学生提供了多种实践活动,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搭建了不同的脚手架,帮助学生建立模型。
阅读区:
将文字、图片信息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影视资料:
观察、分析X光片,将重点位置的图片转化构建模型的信息,将各个部分构建成整个骨骼模型;上网查阅资料:
利用网络搜索关键词:
骨骼,找到有关骨骼模型的内容进行学习;骨骼模型区:
利用科学课的立体模型,分析出平面模型的拼接,注意观察要细致、有顺序。
咨询骨科医生:
教师走进资源单位采访了骨科医生,学生观看采访视频、提取视频有关骨骼模型的知识进行学习、拼接模型。
使教学适合于多种情境、多种学习风格、多种认知能力的学生的需要,从而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服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散学生思维,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这个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途径获取到的信息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10.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我认为有一下几点突破:
首先,在理念上,做到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有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容。
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通过多种途径的学习活动培养孩子科学素养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其次,根据孩子的认知特点教学环节设计严谨:
从整体---局部---整体(骨骼---骨---骨骼)教学环节扎实,通过不同的方式,构建核心概念。
学生在学习是也是先分方法学习再综合学习。
为孩子构建模型做了细致的设计。
对学生的前测做了精心分析。
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同时:
采取了多种途径的实践活动:
结合生活经验、阅读相关书籍、上网查阅资料、咨询骨科医生、观察骨骼模型、观察X光片、结合自己身体进行推断等。
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为自己构建科学概念寻找证据。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既突破了学生的错误认知、又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
教学材料准备充分,为学生构建核心概念搭建多种形式的脚手架,符合最近发展区原则。
(立体模型、平面模型、多种的学习途径让学生尽可能多的体验骨骼,在学习的过程中碰撞出火花。
)子母扣和胶钉不同的选择,为下节课关节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体的运动 人体 运动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