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 人教版选修1知识点背记清.docx
- 文档编号:28649555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78.25KB
生物人教版 人教版选修1知识点背记清.docx
《生物人教版 人教版选修1知识点背记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人教版 人教版选修1知识点背记清.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人教版人教版选修1知识点背记清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一、实验原理
1.酵母菌的细胞呼吸:
属于兼性厌氧微生物(真核生物)
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表达式为:
C6H12O6+O2→CO2+H2O
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表达式为:
C6H12O6→C2H5OH+CO2
2.酵母菌发酵的最佳环境
在葡萄酒的发酵过程中,其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在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深红色。
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
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25℃。
3.醋酸菌好氧性细菌(原核生物),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
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
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
表达式为:
C2H5OH→CH3COOH+H2O;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
醋酸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30℃~35℃
二、实验步骤
1、材料的选择和处理:
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冲洗,后除去枝梗。
(原因:
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皮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且不能反复冲洗。
原因:
避免菌种流失。
)
2、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1)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
(2)发酵瓶要清洗干净,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或用洗洁精洗涤。
(3)装入葡萄汁后,封闭充气口。
3、控制好发酵条件:
(1)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1/3的空间。
(原因:
保证酵母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和防止发酵液溢出)。
(2)在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严格控制发酵温度(18℃~25℃)和时间(10d~12d)。
并可通过出料口对发酵液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
(3)在制作葡萄醋(好氧性细菌)的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35℃),时间(7-8天左右)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
三、注意问题:
1、由于发酵旺盛期CO2的产量非常大,因此需要及时排气,防止发酵瓶爆裂。
如果使用简易的发酵装置,如瓶子(最好选用塑料瓶),每天要拧松(注意不是打开)瓶盖2~4次,进行排气。
此后再将瓶盖拧紧。
2、10d以后,可以开始进行取样检验工作。
例如,可以检验酒味、酒精的含量、进行酵母菌的镜检等工作。
3、当果酒制成以后,可以在发酵液中加入醋酸菌或醋曲,然后将装置转移至30~35℃的条件下发酵,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
如果没有充气装置,可以将瓶盖打开,在瓶口盖上纱布,以减少空气中尘土等的污染。
4、酒精的检测:
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不需要加热)
5、为了提高果酒的品质,更好的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可以直接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
四、注意事项
请分析此装置中的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
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
结合果酒、果醋的制作原理,你认为应该如何使用这个发酵装置?
答:
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O2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
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课题2腐乳的制作
一、实验原理
1.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均是真核)
2.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常见于土壤、水果、蔬菜、谷物上,具有发达的白色菌丝。
3.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普通的豆腐转变成风味独特的腐乳。
二、实验步骤
<一>毛霉的生长:
1.将豆腐切成3cm×3cm×1cm的若干块。
所用豆腐的含水量为70%左右,水分过多则腐乳不易成形。
2.将豆腐块平放在铺有干粽叶的盘内,粽叶可以提供菌种,并能起到保温的作用。
每块豆腐等距离排放,周围留有一定的空隙。
豆腐上面再铺上干净的粽叶。
气候干燥时,将平盘用保鲜膜包裹,但不要封严,以免湿度太高,不利于毛霉的生长。
3.将平盘放入温度保持在15~18 ℃的地方。
毛霉逐渐生长,大约5d后豆腐表面丛生着直立菌丝。
问题:
1菌种的来源:
豆腐块上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而现代腐乳的生产是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将优良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保证产品的质量。
2吃腐乳时,腐乳外面为什么会有一层皮?
皮是前期发酵时在豆腐表面生长的菌丝(匍匐菌丝),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形,对人体无害。
3豆腐上长白毛:
毛霉的菌丝,直立菌丝。
(还有匍匐菌丝)
<加盐腌制>:
1、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以下称毛坯)放入瓶中,同时逐层加盐。
豆腐与盐的质量分数比为5∶1。
2、随着豆腐层数的加高要增加食盐的用量,接近瓶口表面盐要铺厚一些。
以防止杂菌从瓶口进入。
约腌制8 d。
问题:
食盐的作用
食盐能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同时盐还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用盐腌制时,注意盐都用量。
盐的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
<配制卤汤>
1、卤汤的成分:
酒和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酒的作用:
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
香辛料的作用(如胡椒、花椒、八角茴香、桂皮、姜、辣椒等):
调制腐乳的风味,防腐杀菌的作用。
〔注〕酒精含量的高低与腐乳后期发酵时间的长短有很大关系。
酒精含量越高,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也越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长;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
三、注意问题:
(1)控制好材料的用量(盐和酒的用量)
(2)防止杂菌污染
1、用来腌制的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
2、装瓶时,操作要迅速小心。
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密封瓶口,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
四、注意事项
1.酿造腐乳的主要生产工序是将豆腐进行前期发酵和后期发酵。
前期发酵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是毛霉在豆腐(白坯)上的生长。
发酵的温度为15~18 ℃,此温度不适于细菌、酵母菌和曲霉的生长,而适于毛霉慢慢生长。
毛霉生长大约5 d后使白坯变成毛坯。
前期发酵的作用,一是使豆腐表面有一层菌膜包住,形成腐乳的“体”;二是毛霉分泌以蛋白酶为主的各种酶,有利于豆腐所含有的蛋白质水解为各种氨基酸。
后期发酵主要是酶与微生物协同参与生化反应的过程。
通过腌制并配入各种辅料(红曲、面曲、酒酿),使蛋白酶作用缓慢,促进其他生化反应,生成腐乳的香气。
2.毛霉是一种低等丝状真菌,有多个细胞核,进行无性繁殖。
毛霉是食品加工业中的重要微生物,它可以产生能够分解大豆蛋白的蛋白酶,常用于制作腐乳和豆豉。
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一、乳酸菌发酵:
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乳酸菌种类很多,它是厌氧细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常见的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
问题:
含有抗生素的牛奶能不能发酵成酸奶?
抗生素能杀死或抑制乳酸菌的生长,因此不能。
二、亚硝酸盐:
白色粉末,易溶于水。
膳食中的烟硝酸盐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
膳食中的大部分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以“过客”的形式随尿液排出,只有在特定条件下(适宜的PH、温度和一定的微生物作用)才会变成致癌物———亚硝胺。
问题:
为什么不宜多吃腌制蔬菜?
腌制的过程中,蔬菜中的硝酸盐会被微生物还原成亚硝酸盐,危害人体健康。
三、实验设计:
<一>泡菜的制作:
按照清水和食盐的质量比为4:
1的比例配制盐水,将盐水煮沸(除去水中的氧气、杀死杂菌)冷却。
将经过预处理的新鲜蔬菜混合均匀,装入泡菜坛内,装至半坛时,放入蒜瓣、生姜及其他香辛料,继续装至八成满,再注入盐水,使盐水没过全部菜料,盖好坛盖。
向坛盖边沿的水槽注满水,(以保证坛内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
要经常补水,发酵时间长短受室内温度影响。
问题:
为什么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这是什么?
白膜是产膜酵母的大量繁殖。
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微生物,泡菜坛发酵液营养丰富,其表面氧气含量也很丰富,适合酵母菌繁殖。
<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
比色法
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四、注意问题:
1、<泡菜坛的选择>2、<腌制的条件>
腌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
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低、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开始增加。
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含量开始下降。
3、泡菜腌制过程中,乳酸菌、乳酸和亚硝酸盐的变化
发酵时期
乳酸菌
乳酸
亚硝酸盐
发酵初期
少(有氧气)
少
增加
发酵中期
最多
积累、增多、PH下降
下降
发酵后期
减少
增多
下降到相对稳定
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一、培养基
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是进行微生物培养的物质基础。
培养基按照物理性质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一种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凝固剂)后,制成琼脂固体培养基。
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根据菌落的特征可以判断是哪一种菌。
液体培养基应用于工业或生活生产,固体培养基应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半固体培养基则常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及菌种保藏等。
按照成分培养基可分为人工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是用成分已知的化学物质配制而成,其中成分的种类比例明确,常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天然培养基是用化学成分不明的天然物质配制而成,常用于实际工业生产。
按照培养基的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定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是指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
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配制而成的,用以鉴别不同类别的微生物。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
碳源:
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碳元素的物质。
如CO2、NaHCO3等无机碳源;糖类、石油、花生粉饼等有机碳源。
异养微生物只能利用有机碳源。
单质碳不能作为碳源。
氮源:
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氮元素的物质。
如N2、NH3、NO3-、NH4+(无机氮源)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牛肉膏、蛋白胨(有机氮源)等。
只有固氮微生物才能利用N2。
培养基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须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是需要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型微生物是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
二、无菌技术
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有什么目的?
答:
无菌技术还能有效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
消毒与灭菌的区别
消毒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消毒方法常用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对于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还有化学药剂(如酒精、氯气、石炭酸等)消毒、紫外线消毒。
灭菌则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灭菌方法:
①接种环、接种针、试管口等使用灼烧灭菌法;
②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使用干热灭菌法,所用器械是干热灭菌箱;
③培养基、无菌水等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所用器械是高压蒸汽灭菌锅。
④表面灭菌和空气灭菌等使用紫外线灭菌法,所用器械是紫外灯。
比较项
理化因素的作用强度
消灭微生物的数量
芽孢和孢子能否被消灭
消毒
较为温和
部分生活状态的微生物
不能
灭菌
强烈
全部微生物
能
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方法步骤:
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先调PH,后灭菌)
倒平板操作的讨论
1.为什么需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
答:
通过灼烧灭菌,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2、平板冷凝后,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
答:
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3、在倒平板的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这个平板还能用来培养微生物吗?
为什么?
答:
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因此最好不要用这个平板培养微生物。
纯化大肠杆菌
(1)微生物接种的方法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2)平板划线法是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
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在数次划线后培养,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这就是菌落。
(3)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分为系列稀释操作和涂布平板操作两步。
(4)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的目的是:
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以便于纯化菌种。
(5)平板划线法操作步骤:
①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直到接种环烧红。
②在火焰旁冷却接种环,并打开棉塞。
③将试管口通过火焰。
④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菌液。
⑤将试管通过火焰,并塞上棉塞。
⑥左手将皿盖打开一条缝隙,右手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盖上皿盖。
注意不要划破培养皿。
⑦灼烧接种环,待其冷却后,从第一区域划线的末端开始往第二区域内划线。
重复以上操作,在三、四、五区域内划线。
注意不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相连。
⑧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平板划线操作的讨论
1.为什么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
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吗?
为什么?
答:
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菌落。
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2.在灼烧接种环之后,为什么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
答:
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在作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为什么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答:
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6)涂布平板操作的步骤:
①将涂布器浸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
②取少量菌液,滴加到培养基表面。
③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待酒精燃尽后,冷却8~10s。
④用涂布器将菌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表面。
涂布平板操作的讨论
涂布平板的所有操作都应在火焰附近进行。
结合平板划线与系列稀释的无菌操作要求,想一想,第2步应如何进行无菌操作?
提示:
应从操作的各个细节保证“无菌”。
例如,酒精灯与培养皿的距离要合适、吸管头不要接触任何其他物体、吸管要在酒精灯火焰周围;等等。
菌种的保存
(1)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
(2)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
确定培养基制作是否合格的方法
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恒温箱中保温1~2天,无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的制备是成功的,否则需要重新制备。
课题二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一、筛选菌株
(1)实验室中微生物的筛选应用的原理
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2)选择性培养基
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作选择培养基。
(3)配制选择培养基的依据
根据选择培养的菌种的生理代谢特点加入某种物质以达到选择的目的。
例如,培养基中不加入有机物可以选择培养自养微生物;培养基中不加入氮元素,可以选择培养能固氮的微生物;加入高浓度的食盐可选择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统计菌落数目
(1)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有活菌计数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
(2)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的原理
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细菌。
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设置3~5个平板,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并取平均值。
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因此,统计结果一般用菌落数而不是活菌数来表示。
采用此方法的注意事项:
一般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
设置对照
设置对照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对照实验是指除了被测试的条件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作用是比照试验组,排除任何其他可能原因的干扰,证明确实是所测试的条件引起相应的结果。
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包括实验方案,所需仪器、材料、用具和药品,具体的实施步骤以及时间安排等的综合考虑和安排。
(1)土壤取样:
同其他生物环境相比,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最大,种类最多。
在富含有机质的土壤表层,有更多的微生物生长。
从富含有机物、潮湿、pH≈7的土壤中取样。
铲去表层土,在距地表约3~8cm的土壤层取样。
(2)样品的稀释:
样品的稀释程度将直接影响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目。
在实际操作中,通常选用一定稀释范围的样品液进行培养,以保证获得菌落数在30~300之间、适于计数的平板。
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4105106
测定放线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3104105
测定真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2103104
(3)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往往需要不同的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
细菌30~37℃1~2天
放线菌25~28℃5~7天霉菌25~28℃3~4天
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菌落数目,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这样可以防止因培养时间不足而导致一楼菌落的数目。
一般来说,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相同的培养基、唯独及培养时间),同种微生物表现出稳定的菌落特征。
形状、大小、隆起程度、颜色
疑难解答
(1)如何从平板上的菌落数推测出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
统计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的菌落数,最好能统计3个平板,计算出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
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C/V)*M其中,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代表稀释倍数。
课题三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一、纤维素与纤维素酶
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二、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
(1)筛选方法:
刚果红染色法。
能够通过颜色反应直接对微生物进行筛选。
(2)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原理
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
当我们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
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三、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
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此步是否需要,应根据样品中目的菌株数量的多少来确定)→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1)土壤采集选择富含纤维素的环境。
(2)刚果红染色法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步骤倒平板操作、制备菌悬液、涂布平板
(3)刚果红染色法种类
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另一种是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
课题延伸
对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进行了初步的筛选后,只是分离纯化的第一步,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两种。
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的测定。
疑难解答
(1)为什么要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寻找纤维素分解菌?
由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含量相对提高,因此从这种土样中获得目的微生物的几率要高于普通环境。
(2)为什么选择培养能够“浓缩”所需的微生物?
在选择培养的条件下,可以使那些能够适应这种营养条件的微生物得到迅速繁殖,而那些不适应这种营养条件的微生物的繁殖被抑制,因此可以起到“浓缩”的作用。
专题三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课题一菊花的组织培养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
原理:
细胞的全能性
二、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
1、材料的种类:
不同的植物组织,培养的难易程度差别很大。
植物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试验的成败。
植物的种类、材料的年龄和保存时间的长短等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菊花组织培养一般选择未开花植物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作材料。
一般来说,容易进行无性繁殖的植物容易进行组织培养。
选取生长旺盛嫩枝进行组培的是嫩枝生理状态好,容易诱导脱分化和再分化。
2、适宜的营养:
离体的植物组织和细胞,对营养、环境等条件的要求相对特殊,需要配制适宜的培养基。
常用的培养基是MS培养基,其中含有的大量元素是N、P、S、K、Ca、Mg,微量元素是Fe、Mn、B、Zn、Cu、Mo、I、Co,有机物有甘氨酸、烟酸、肌醇、维生素、蔗糖等。
3、植物激素:
植物激素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性激素。
在生长素存在的情况下,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呈现加强趋势。
在培养基中需要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其浓度、使用的先后顺序、用量的比例等都影响结果。
使用顺序
实验结果
先生长素,
后细胞分裂素
有利于分裂但不分化
先细胞分裂素,
后生长素
细胞既分裂也分化
同时使用
分化频率提高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比值与结果
比值高时
促根分化,
抑芽形成
比值低时
促芽分化,
抑根形成
比值适中
促进愈伤组织生长
+
4、环境条件:
PH、温度、光等环境条件。
不同的植物对各种条件的要求往往不同。
进行菊花的组织培养,一般将pH控制在5.8左右,温度控制在18~22℃,并且每日用日光灯照射12h.
三、操作流程
1、配制MS固体培养基
在菊花组织培养中,可以不添加植物激素
原因是菊花茎段组织培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人教版 人教版选修1知识点背记清 生物 人教版 选修 知识点 背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