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研究阶段总结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8646842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4.78KB
初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研究阶段总结报告.docx
《初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研究阶段总结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研究阶段总结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研究阶段总结报告
《初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校本研修总结报告
一、课题概况
1、课题背景
新课程标准认定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为非零起点。
我校的学生来源于全县城乡各学校,由于受不同的环境和不同教育的影响,使得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以及兴趣、意志非智力因素上呈现了很大的差异。
以班级授课为组织形式的教学中,这些差异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效果;而班级教学的统一性和学生的差异性之间的矛盾,也明显地阻碍着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为了减少这些差异,使所有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都能得到发展,我校经过一年的时间在七年级部分班级信息技术学科实行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做到既使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更好地发挥特长,又同样使基础薄弱的学生得到有效发展,让每个学生在课堂内能做到人人各得其所,各尽所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推进我校信息技术教学。
2、理论界定
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区别性地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案,并进行分层次的教学过程,最后进行分层次的(学习)评价。
3、研究目标
信息技术教学中利用分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使每位学生都有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在教师组织引导和激励以及学生自主学习之下,人人学有价值,有所发展。
学生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二、课题研究情况
1、课题组成员及研究分工、
课题组
组长
姓名
性别
学历
职位/职称
课题组内分工
王学礼
男
本科
信息技术
教研组长
中教一级
1.负责课题的总设计
2.统筹课题的运作
3.编写课题的实施方案
4.组织课题的教研活动
5.撰写课题的学期报告、结题报告
6.撰写相关论文
课题组
组员
征卫红
男
本科
教务主任
中教一级
1.负责课题的调研
2.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
3.课题会议记录
4.撰写相关论文
5.协助做好中期评估报告和结题报告,负责课题论文指导工作。
蒋玉东
男
本科
政教主任
中教一级
1.制定课题研究的工作和管理制度,相关问卷调研,学期实施情况监督。
2.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
3.撰写相关论文
4.协助做好中期评估报告和结题报告,负责课题论文指导工作。
李红燕
女
本科
一线教师
中教一级
1.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分层教学研究
2.负责完成所担任班级的学生摸底调查,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及总结
3.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
4..撰写相关论文
李海香
女
本科
一线教师
中教二级
1.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分层教学研究
2.负责完成所担任班级的学生摸底调查,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及总结
3.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
4..撰写相关论文
王金国
男
本科
一线教师
中教二级
1.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分层教学研究
2.负责完成所担任班级的学生摸底调查,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及总结
3.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
4..撰写相关论文
王媛
女
本科
一线教师
中教三级
1.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分层教学研究
2.负责完成所担任班级的学生摸底调查,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及总结
3.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
4.撰写相关论文
2、研究的主要内容
(1)调查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认真分析了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层次差异,动手能力的差异等。
撰写分析报告(后附分析报告),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材,针对有层次差异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后附教学计划),自制和上网查阅所需要的各种图片、音频、视频材料,制作课件实施教学。
(2)学生分层
我们根据学生在平时课堂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应用能力、学生的主观意愿以及调查分析报告作为分层的标准,具体分为:
A发展层、B提高层、C基本层。
这些层次的成员是根据上课获取知识的情况下随时调整的。
(3)目标分层
目标分层即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教学目标。
我们要求各班在共同完成由宁夏教育厅教研室编著的《信息技术》的前提下,根据各自的特点,自由发展。
教师在编写教学设计的时候根据目标的分层,安照学生分层进行分层内容的设计。
(4)分层施教
分层施教是分层教学最重要环节,即在课堂教学及其延伸部分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有区别的合作教学活动,使全体学生各得其所。
第一,课堂教学。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对发展层的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提高层和基本层的学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
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基本层学生能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发展层次的学生尽其所能得到拔尖提高。
尽量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第二,课堂练习。
在教学设计中设计分层次练习,使学生都有发挥的空间。
一般情况下,课堂练习每节课都有,有师生共同完成的,有学生独立完成的,在练习的设计上分出了不同层次,作业量上设计为必做题、选做题,使学生练习具有弹性,让各类学生都能“吃得了”又“吃得饱”。
作业难度上也设计了难易程度有差异的练习,分为基本题、变式题和综合题,各层次学生都能完成基本题和变式题,达到大纲规定要求,在此基础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综合题。
(4)分层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形成性评价,及时了解学生达到分层目标的情况。
热情地肯定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分层评价重在过程评价,评价要从不同角度分析。
分层评价因层而异,重在激励。
不用一把尺子去丈量一班学生。
评价是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起点前进,避免一刀切,力求理性化,有坡度,有可比性,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基础上有了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我们实施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与老师评价相结合,这样会显得更加客观实际地反应学生的真实情况。
同时,小组评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能力、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5)调整分层
不同层次绝对不是一成不变。
对于进步提高的学生要灵活调层,坚持鼓励其进步,对于退步的学生,则要及时提醒、鼓励、热情关心,帮助分析找出原因,树立信心。
我们通过调整层次,最终的目标就是要将学生的学习置于“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对教师来说,考虑下一轮如何重新开展分层教学,合理调整教学目标分层,进行分层施教。
3、研究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
设计一些问题,以一份问卷调查被研究学生为给学生分层提高依据。
(2)、文献资料法:
广泛搜集与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理论和信息资料,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借鉴,拓展研究视角,处理把握好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3)、经验总结法:
从已有的其他学科和他人的分层教学的对策或成果中,总结出适合我校学生的经验,用以指导实验,提高研究成果。
(4)、实践研究法:
立足课堂,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的模式,注重课堂反馈,从中总结出适合学生的教法和学法的指导。
(5)、典型案例分析法:
通过听课、课堂实录等有效方法收集的具体的课堂典型案例,进行小组分析、讨论,总结出可行经验,推广使用。
4、研究进展
(1)课题组严格按课题计划和实施方案完成每个阶段的研究任务,不断反思,并调整和确定下阶段的改革措施。
(2)能将取得的初步成果及时性在组内外交流推广。
从2010年11月开始准备到在七年级八年级两个班实施,现在逐步向八年级九年级延伸。
同时,今年七年级
(1)
(2)班也开始进入研究阶段。
三、课题研究绩效
1、分层教学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教学。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能被完全调动出来,学生都是在被动的状态下学习的,教师不断的填鸭教学内容,而不能及时的了解而得到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从而不能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进行分层教学之后,由于各个学生之间的层次都比较平均,接受能力也比较均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以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活动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等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这种模式下利用学生学习和主观能动性来自己获得知识的积累,不断强化自己,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内化。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自始自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运用信息、主动建构认知结构。
2、分层教学受到学生欢迎。
分层教学实行一年来,大部分学生认为开展信息技术分层教学非常好,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分层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和理念,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
附件1:
分层教学调查统计。
附件2:
分层教学计划。
附件1:
分层教学调查统计。
初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调查统计报告
为了更好得了解我校学生的信息基础现状、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以及对学习信息技术课的态度等问题,我们设计了“初中学生信息技术情况调查表统计表”。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从而找出适应的教学对策,给学生分层提高依据,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一、调查方法
(一)全面调查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平罗四中七年级、八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共计回收有效调查答卷208份。
(二)调查方法
采用无记名形式,由信息技术教师直接调查。
二、调查内容:
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八年级两班共208名学生,其中男生110名(52.8%),女生98名(48.2%)。
小学就读学校在城区的有173名,占83.1%。
家庭中有电脑的92名,占44.2%,在家里用电脑学习的有81名,占38.9%,用于上网及玩游戏和其他用途的占到了61.2%。
2、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的态度
在调查学生学习态度的统计结果中,有近12%的学生很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有54%的学生比较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但还有34%的学生“不太喜欢”或“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这个比例也是相当大的。
说明大部分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强烈的,但66%的比例却是不容乐观的,这对教师设计教学计划,制定教学策略以及设置学习任务都有很大的挑战性。
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激发不愿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是教好信息技术课不可忽视的环节。
3、学生对教师授课的教学方法、内容及学习方式的统计
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方法非常满意的有60人,占28.8%,基本满意的有132人,占到了63.5%,不太满意或不满意的占到7.7%,对于老师的授课内容“多数已经会了”的有56人,占26.9%,“大概知道,但还有再加深的必要”的有103人,占50%,认为“需要认真学习的”的占17.8%,在信息技术课上认为自己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老师边讲,我们边做”的有48人,认为“和同学一起合作”是最喜欢的学习方式的有88人,占到了43%,认为“在老师指导下完成”任务的方式有46人。
4、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现状统计
学生中有86%左右的人对键盘的操作比较熟悉,其中有36%的学生认为自己对键盘的操作熟练。
当然,对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还要通过观察才能证实。
如果确实如学生的自我认识那样,说明学生的程度很不错了。
从统计数据中知道,对于Word、PowerPoint、Excel、Frontpage等应用软件的基本知识和操作中,学生相对Word和PowerPoint较为熟练,占到了60%左右,其中操作熟练的占到了16%左右,对于Excel和Frontpage就比较陌生了,而又有少部分学生会使用ACDSee进行图像处理。
怎样才能让操作熟练的那16%左右的学生有新知识可学而不是“吃不饱”,又要让不会操作的学生“吃得了”而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关键。
5、完成信息技术作品的方式统计
在完成信息技术任务或作品的调查中,能自己独立完成任务的有62人,占30%,与他人合作完成的有133人,占64%,还有13个人几乎完不成作品或没有作品,占到了6%;在以小组形式完成的作品中,大部分学生能够在“全体组员共同讨论、明确分工”的形式下完成任务,但也有个别学生是独立完成任务的。
以上数据表明学生在协作学习方面做地比较好。
经过调查发现,我校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差异性很大,有的学生在都会网站制作,有的学生却连基本的操作都不会,甚至还有学生连电脑都没怎么碰过。
面对这样的情况,仍然采取现有的教学策略显然行不通,很容易使基础好的学生无所事事,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越学越差,严重的对信息技术失去兴趣。
这样造成的后果是正常的教学无法实施,更别提教学效果了。
如何改变这种情况,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新的知识,获得进步呢?
我们将探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新思路、新教学模式。
决定在八年级两个班实验,实行分层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平罗四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课题组
2011年4月11日
附件2:
分层教学计划
分 层 教 学 计 划
教师:
王金国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表现出了很明显的差异性。
怎样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使每个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学习的兴趣,使每个学生在兴趣中发展,在兴趣中进步,将是信息技术老师的一大任务。
为了应对这种局面,我从上学期开始在八年级(3)班和(4)班里实施分层教学试验,下面就是本学年我在九年级这两个教学班(原八年级(3)班和(4)班)里实施的分层教学计划。
分层教学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具体实施:
一、学生分层
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及意愿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三层,三层分别为基础层、提高层和发展层。
需要指出的是对学生分层决不是给学生贴上标签,主要是便于教师在学习活动中对他们进行干预和影响,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要让学生明白,层次不是静止不变的,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变化,定期对各层次学生进行调整,以激励学生向更高层次递进。
二、目标分层
要承认学生所存在的差异,将原来统的过死的划一性教学目标改为由学生自行选择的弹性目标。
根据学生分层,我大致分为3层:
即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发展性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目标的分层并不是学生的分层简单地一一对应,弹性目标对全体学生都是适用的,但完成什么样的目标是由学生自己选择的。
弹性目标追求的结果是:
“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
三、任务分层
任务分层与目标分层具有相当的一致性。
因为有弹性目标,就可相应地确定弹性任务。
如在教学“超级链接”这个内容时,我们制定了和学生三个层次相对应的三层任务,基础层:
1、将某些文字连接到本文档中的位置
2、在WORD中插入一张9行8列表格
3、调整单元格的大小。
4、对第五行单元格进行合并,用绘制表格工具绘制将帅位置上的斜线。
5、在第五行插入艺术字“楚河汉界”
6、使用自选图形画圆
提高层
1、完成基础层的全部内容
2、对表格设置边框、底纹
3、对艺术字进行旋转、大小、方向的调整
4、对艺术字和自选图形进行组合和分解
5、完成象棋图
发展层
1、完成提高层的全部内容
2、对艺术字和棋子进行三维设置,使其增加立体感
3、自我创新,使棋子更具真实感,让棋子能在棋盘上走动
这种任务的分层,能够适合各层学生的需求,让各层学生都能够尝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符合全体发展的教学原则。
同时任务又是弹性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
4、教学分层
针对各层学生的不同特点,我们一般会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
主要有以下三种:
演示性探究,这是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所采用的一种探究方法。
学生通过模仿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些演示操作,达到“巩固基础,按部就班,模仿提高”的探究目的。
导向性探究,适合于有一定基础但进行自主性探究有一定难度的学生。
学生根据教师已经预先设定的完成某一项任务的路径,通过教师制定的递推式图表的引导来完成对该任务的探究。
探究目标是“串好主线,预设悬念,循步渐进”。
自主性探究,适合于有基础、有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在这种探究活动中,教师只确定探究方向,并不锁定具体的任务,学生根据这一方向开展探究活动。
目标是“自主学习,自我探究,形成风格”。
当然,对各层学生在探究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解惑释疑。
释疑以个别释疑和集体释疑相结合。
5、评价分层
改变原有的单一评价体系,在坚持承认学生差异性的原则下,给不同学生以不同的评价,同时采取动态评价体系,使学生在学习上对自己既有信心,又能看到不足,因此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不断地促进他们的学习。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日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分层教学计划
教师:
李红燕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对学生了解和分析,学生由于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平均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
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家里没有计算机,课后就没有练习巩固的机会,操作生疏;而且学生本身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存在很大差别,教学中应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学中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
A发展层:
基础比较好,接受和学习能力强,学习兴趣浓厚;B提高层:
接触过电脑,有一定基础,接受能力较好,能基本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但缺乏学习的兴趣;C基本层:
学生基础差,对电脑没兴趣,接受和学习能力也比较差,一般女同学比较多。
根据不同学生层次学生分组,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能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层次水平产生变化的同学会重新分组归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和辅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是使用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主要内容是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操作系统,包括:
信息社会、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操作系统、熟悉“我的电脑”、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文件、用好“回收站”。
其中“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内容”占本教材的55%,是本学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和掌握知识层次不同,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针对性的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以便和学生实际相适应。
用好教材中的“任务引领”、“金钥匙”、“小博士”、“知识窗”、“阅读材料”等知识模块,把知识难度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的知识和技能。
在就教材中,要求全体学生一定用好完成“做一做”和“试试看”的内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而对于“说说看”和“综合实践活动”拓展性的知识,则要求A、B层的学生拓展自己的知识空间、展示自己的才华,同时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信息技术工作计划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教学目标分为两部分,一是基本目标,二是发展目标。
基本目标是所有同学必须达到的本节课最低要求。
发展目标则是根据学生层次不同而设计的有针对性的目标:
基本层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兴趣,这是针对基本层次的学生而定;提高层目标,是在保证基本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上,注意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这是针对提高层次的学生而定;发展层目标,是针对发展层次,基础较好的学生,不局限于课本知识的认知,对知识的拓展和综合应用应有更高的要求,挖掘其学习潜能,培养特长。
在七年级上册教学中,根据各章节的要求,制定切合实际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通过这不同层次目标的落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基本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五、教学措施
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法分层,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包括教法和学法两个方面。
在教学中,对于基本层次的学生放低起点,尽量通过多媒体电子教学软件进行广播演示教学,直观展示操作,然后通过模仿示范,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提高层次的学生则通过尝试探究,教师适时帮助,解决任务,尽可能使其主动学习,注重培养其学习能力,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对发展层次的学生,则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教师适时点拨,协助教师帮助同学,培养其运用知识的能力。
依据教学内容对练习作业进行分层,让学生自主选择,提升自己能力。
分层练习是分层施教的重要环节之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反馈,达到发现问题,及时矫正。
设计的练习和作业时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必做题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即完成书本上的简单练习,以模仿性、基础性为主;选做题分两层:
第一层次为简单综合题目,以教材练习中较难题目为主,是对所学知识、技能的简单综合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二层次为综合题或创作性题目,有综合实践题目、作品的制作等。
通过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自己想完成的并经过努力能完成的作业,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检测或提高。
针对评价内容进行评价分层,尊重个体差异。
在教学中,因为学生的起点不同,实现的学习目标不同,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也不能采用统一评价的方式。
分层教学中,教师布置的操作任务、练习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对待的,对于能够完成相应层次任务的同学,尤其是C层次学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B层次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指明努力的方向,鼓励他们主动探究;对A层次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高标准,严要求,鼓励他们探索和独创、不断超越自我。
通过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并及时地反思、总结,同时,也在相互的交流与评价中锻炼了能力。
对于没能完成任务的同学,要帮助其找出根源,及时调整教法、学法,亦或进行课下辅导,弥补不足。
六、教学进度具体安排(略)
2011年9月1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信息技术 分层 教学研究 阶段 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