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化学第一轮总复习限时训练题11.docx
- 文档编号:28643421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08.40KB
届高考化学第一轮总复习限时训练题11.docx
《届高考化学第一轮总复习限时训练题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化学第一轮总复习限时训练题1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化学第一轮总复习限时训练题11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课时1 钠及其化合物
(时间:
45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题4分,共24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2013·广东深圳二模,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Na2O2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B.NaHCO3的热稳定性大于Na2CO3
C.乙醇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
D.金属钠着火时,可用细沙覆盖灭火
解析 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Na2CO3、CO2、H2O,而Na2CO3加热不易分解,故B不正确。
答案 B
2.下列事实及其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滴有酚酞的NaHCO3溶液呈浅红色,微热后红色加深,是因为NaHCO3分解生成了Na2CO3
B.钠保存在煤油中,是因为煤油不与钠发生反应,钠比煤油密度大,煤油可以使钠隔绝空气和水蒸气
C.用洁净的玻璃管向包有Na2O2的脱脂棉吹气,脱脂棉燃烧,说明CO2、H2O与Na2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产物是Na2CO3,原因是钠与氧气生成的Na2O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
解析 A项,对NaHCO3溶液微热,红色加深,是因为HCO
的水解程度增大,溶液碱性增强。
答案 A
3.(2013·珠海模拟)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将足量的Na2O2和Na2O分别加入酚酞试液中,最终溶液均为红色
B.用钠与空气反应制纯净的Na2O2,空气必须经过碱石灰处理后,才能与钠反应
C.钠与钠离子都具有强还原性
D.在Na2O2与CO2的反应中,氧化剂是Na2O2,还原剂是CO2
解析 Na2O2、Na2O分别加入酚酞试液中,均先与试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碱而使试液变红色,但因Na2O2具有漂白性,最后又将变成红色的酚酞漂白,故A不正确。
用Na与空气反应制Na2O2,空气中的CO2和水可与生成的Na2O2反应引入杂质,所以空气必须经碱石灰处理,故B正确。
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钠离子,表现强还原性,而钠离子具有稳定的电子层结构,不具有还原性,只具有弱氧化性,故C不正确。
D项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均为Na2O2,故D不正确。
答案 B
4.(2014·中山模拟,6)用下列装置不能达到有关实验目的的是
( )。
A.用甲图装置证明ρ(煤油)<ρ(钠)<ρ(水)
B.用乙图装置制备Fe(OH)2
C.用丙图装置制取金属锰
D.用丁图装置比较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
解析 甲中钠会停留在水与煤油之间,可以证明密度ρ(煤油)<ρ(钠)<ρ(水),A正确;Fe(OH)2容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所以制备中利用煤油隔绝空气,同时用长胶头滴管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硫酸亚铁溶液中,防止其与空气接触,B正确;丙是利用铝热反应制取Mn单质,C正确;丁实验中外试管的温度比内试管的温度高,即使碳酸氢钠分解,也不能证明碳酸氢钠比碳酸钠的稳定性差,D不合理,应将碳酸钠放在外试管中,而碳酸氢钠放在内试管中。
答案 D
5.为了使宇航员在飞船中得到一个稳定的、良好的生存环境,一般在飞船内安装盛有Na2O2或K2O2颗粒的装置,它的用途是产生氧气。
下列关于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Na2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1
B.Na2O2分别与水及CO2反应产生相同量的O2时,需要水和CO2的质量相等
C.Na2O2分别与水及CO2反应产生相同量的O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
D.Na2O2的漂白原理与SO2的漂白原理相同
解析 Na2O2的电子式为Na+[
]2-Na+,故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2,A错误;生成相同量的O2时消耗的水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相同,但质量不同,B项错;由得失电子守恒知两者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相同,C项正确;Na2O2因具有强氧化性而有漂白性,SO2易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故原理不同,D项错误。
答案 C
6.现有25mL2mol·L-1Na2CO3和75mL1mol·L-1的稀盐酸:
①将Na2CO3溶液缓缓滴到稀盐酸中 ②将稀盐酸缓缓滴到Na2CO3溶液中,在标准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情况是
( )。
A.均为0.84LB.均为0.56L
C.①>②D.②>①
解析 ①将Na2CO3溶液逐滴加入到盐酸中,开始时,HCl过量,有关反应为:
Na2CO3+ 2HCl===2NaCl+CO2↑+H2O
1mol2mol22.4L
0.05mol0.075molV1
生成CO2的体积用HCl的量计算:
V1=
=0.84L
②将盐酸逐滴加入到Na2CO3溶液中,开始时,Na2CO3过量,反应分两步进行:
Na2CO3+ HCl === NaHCO3+NaCl
1mol1mol1mol
0.05mol0.05mol0.05mol
NaHCO3+ HCl===NaCl+H2O+CO2↑
1mol1mol22.4L
0.05mol(0.075-0.05)molV2
生成的CO2用剩余HCl的量计算:
V2=
=0.56L,所以V1>V2。
答案 C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7.(2014·中山质检)已知A是一种金属单质,B显淡黄色,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则C的以下性质错误的是
( )。
A.溶液呈碱性
B.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CaCl2不反应
C.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气体
D.受热易分解
解析 由题意知,A为Na,B为Na2O2,C为Na2CO3,D为NaOH。
答案 BD
8.下列关于Na2CO3和NaHCO3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热稳定性:
NaHCO3>Na2CO3
B.与同浓度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NaHCO3 C.相同温度时,在水中的溶解性: NaHCO3 D.等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pH: NaHCO3 解析 NaHCO3受热易分解,故A错;与同浓度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Na2CO3 答案 AB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64分) 9.(14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Na2O2的有关性质探究如下: 向滴有酚酞的水中投入一定量的Na2O2,观察到先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变红,过一会儿溶液又变为无色。 对上述实验中溶液变红,过一会儿又褪色的原因,甲、乙两同学提出了不同的解释: 甲同学认为是Na2O2与水反应放出氧气,氧气有氧化性,将酚酞氧化而使溶液褪色; 乙同学则认为是Na2O2与水反应时产生了H2O2,H2O2的强氧化性使酚酞褪色。 (1)乙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在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3%的H2O2溶液并振荡。 ①若乙同学的猜想正确,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甲同学针对乙同学的上述验证实验提出还应增做实验才能更直接证明Na2O2与水反应生成了H2O2,甲同学提出要增加的实验是什么? (2)试设计简单实验证明甲同学的解释是否正确(画出简易装置图,说明简要步骤)。 解析 (1)①溶液的红色褪去,是因为H2O2有漂白性,能漂白酚酞。 ②H2O2在MnO2催化作用下能放出氧气,可在加入过氧化钠后的水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有气泡放出可直接证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有H2O2生成。 (2)如果要验证是氧气能氧化酚酞,则可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直接通入氧气来检验。 答案 (1)①溶液的红色褪去 ②在滴有酚酞的水中加入足量过氧化钠,待反应完成后向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有气体放出,证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有H2O2生成。 (2)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氧气,若红色褪去,证明甲同学的推测正确,反之,则不正确。 实验装置图如图所示(可用广口瓶等其他仪器代替烧杯,合理即可) 10.(16分)X、Y、Z、W四种化合物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 其中X含有四种元素,X、Y、Z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W为无色无味气体。 这四种化合物具有下列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 (1)W的电子式是________。 (2)X与Y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X含有的四种元素之间(二种、三种或四种)可组成多种化合物,选用其中某些化合物,利用下图装置(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装置Ⅲ中产生白色沉淀,装置Ⅴ中可收集到一种无色气体。 ①装置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Ⅱ中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X含有的四种元素中的两种组成的某化合物,在催化剂存在下制备并收集纯净干燥的装置Ⅴ中气体,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所需仪器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上图选择必要装置,填写编号) (4)向Z溶液中通入氯气,可制得某种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漂白、消毒的物质,同时有X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X、Y、Z、W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X、Y、Z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说明均含钠元素,又知X含四种元素,且加热时能分解生成Z,而W为无色无味的气体,说明X为NaHCO3,Z为Na2CO3,W为CO2,则根据转化关系图,Y为NaOH。 从而推出 (1)、 (2)的答案。 (3)由装置Ⅲ中产生白色沉淀,装置V中收集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结合装置Ⅰ、Ⅱ的特点推知,装置Ⅰ的圆底烧瓶中所放物质应为Na2CO3(或NaHCO3),Ⅱ中为Na2O2,从而推知①的答案;因要制取纯净干燥的Ⅴ中气体,即O2,而所用反应物含Na、H、C、O中的某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条件有催化剂,故很容易联想到该化合物为H2O2,所用仪器为Ⅰ、Ⅳ、Ⅴ;(4)由前面的分析推知Z为Na2CO3,根据题设条件,其与Cl2反应能制得漂白消毒物质,即可联想到NaClO,从而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1) (2)HCO +OH-===CO +H2O (3)①Na2CO3+H2SO4===Na2SO4+CO2↑+H2O或2NaHCO3+H2SO4===Na2SO4+2CO2↑+2H2O Na2O2 ②H2O2 Ⅰ、Ⅳ、Ⅴ (4)2Na2CO3+Cl2+H2O===NaClO+NaCl+2NaHCO3 11.(17分)(2014·肇庆二模,30)纯碱(Na2CO3)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以下是实验室模拟制碱原理制取Na2CO3的流程图。 已知: 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NH3、CO2后发生的反应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请回答以下问题: (1)粗盐中含有的杂质离子有Ca2+、Mg2+、SO 等。 精制除杂的步骤顺序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填字母编号)。 a.粗盐溶解,滤去沉渣b.加入盐酸调pH c.加入Ba(OH)2溶液d.加入Na2CO3溶液 e.过滤 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NH3,后通入CO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灼烧固体A制Na2CO3在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中进行。 a.坩埚b.蒸发皿c.烧杯d.锥形瓶 证明滤液A中含有NH 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滤液A进行重结晶能够获得NH4HCO3,向pH=13含Na+、K+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H4HCO3使pH降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装置中常用于实验室制备CO2的是________(填字母编号);用b装置制备NH3,分液漏斗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填试剂名称),烧瓶内可加入的固体试剂是________(填试剂名称)。 (4)一种天然碱晶体成分是aNa2CO3·bNa2SO4·cH2O,某同学利用下列提供的试剂,设计了如下简单合理测定Na2CO3的质量分数的实验方案。 (仪器自选)请把实验方案填全: 供选择的试剂: 1.0mol·L-1H2SO4溶液、1.0mol·L-1BaCl2溶液、稀氨水、碱石灰、Ca(OH)2溶液、蒸馏水 ①称取m1g天然碱晶体样品,溶于适量蒸馏水中。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计算天然碱晶体中含Na2CO3的质量分数。 解析 (1)除杂时要保证不引入新的杂质,即先加入的物质引入的杂质离子能被后加入的物质除去。 故除杂步骤为a→c→d→e→b。 NH3易溶于水,先通入NH3,再通入CO2,有利于吸收溶解更多的CO2,产生更多的HCO 。 (2)灼烧固体需在坩埚中进行。 检验NH 是利用NH 与碱共热产生NH3,检验出NH3即可。 NH 、HCO 均与OH-反应,故加入NH4HCO3,发生反应: NH +HCO +2OH-===NH3·H2O+H2O+CO 。 (3)实验室制CO2利用 CaCO3+2H+===Ca2++H2O+CO2↑,即用“固+液→气”的装置,选b、c。 用b装置制备NH3,则可利用氨水易挥发的性质,把浓氨水滴加到生石灰或固体NaOH等上面。 (4)由所给试剂及实验目的可知,所设计的方案是利用天然碱晶体与H+反应,利用产生CO2的量测定其组成。 答案 (1)c d e NH3易溶于水,有利于吸收溶解更多的CO2 (2)a 取少量滤液A于试管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证明A中含有NH NH +HCO +2OH-===NH3·H2O+CO +H2O (3)bc 浓氨水 生石灰(或NaOH固体或碱石灰) (4)②加入足量稀硫酸并微热、产生的气体通过足量Ca(OH)2溶液 ③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 12.(17分)(2012·广州一模,33)实验室中可用盐酸滴定的方法测定Na2CO3或NaHCO3的含量。 测定Na2CO3的含量时,若用酚酞作指示剂,逐滴加入盐酸至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Na2CO3完全转化为NaHCO3;测定NaHCO3的含量时,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逐滴加入盐酸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时NaHCO3完全转化为CO2逸出。 (相对分子质量: Na2CO3-106,NaHCO3-84) (1)分别写出上述转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天然碱的化学式为xNa2CO3·NaHCO3·2H2O,为了测定其组成,取0.3320g样品于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使之溶解,加入几滴酚酞, 用0.1000mol·L-1的盐酸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消耗盐酸20.00mL;再向已变无色的溶液中加入几滴甲基橙,继续用该盐酸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又消耗盐酸30.00mL。 ①实验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胶头滴管、锥形瓶、________。 ②该天然碱的化学式中x=________。 (3)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制备Na2CO3,假设产品中含有少量NaCl、NaHCO3杂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检验,完成下表。 限选试剂: 0.1000mol·L-1盐酸、稀硝酸、AgNO3溶液、酚酞、甲基橙、蒸馏水。 实验步骤 结果分析 步骤1: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使之溶解,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产品中含有NaCl。 步骤2: 另取少量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使之溶解,加入几滴酚酞,用0.1000mol·L-1盐酸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记录消耗盐酸的体积V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录消耗盐酸的体积V2。 ________,说明产品中含有NaHCO3。 解析 (1)CO 转化为HCO : CO +H+===HCO ,HCO 与H+反应生成CO2: HCO +H+===CO2↑+H2O。 (2)①盛装标准液盐酸应用酸式滴定管。 ②第一步滴定是Na2CO3转化为NaHCO3,消耗20.00mL盐酸,生成的NaHCO3再被滴定生成CO2时, 仍然消耗20.00mL盐酸,则原有的NaHCO3转化为CO2时消耗盐酸: 30.00mL-20.00mL=10.00mL,故n(Na2CO3)∶n(NaHCO3)=2∶1, 所以x=2。 (3)步骤1,检验是否含Cl-,应用稀硝酸酸化后滴加AgNO3溶液。 步骤2,要检验是否含有NaHCO3可采用“双指示剂法”,若不含NaHCO3, 则V1=V2,若含NaHCO3,则V1 答案 (1)CO +H+===HCO HCO +H+===CO2↑+H2O (2)①酸式滴定管 ②2 (3) 实验步骤 结果分析 步骤1: 滴加足量稀硝酸酸化,再滴加几滴AgNO3溶液 —— 步骤2: 再向已变为无色的溶液中滴加几滴甲基橙,继续用该盐酸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 V2>V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化学 第一轮 复习 限时 训练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