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太阳电缆静压桩施工组织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8637455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41
- 大小:192.12KB
南平太阳电缆静压桩施工组织设计.docx
《南平太阳电缆静压桩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平太阳电缆静压桩施工组织设计.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平太阳电缆静压桩施工组织设计
福建南平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电缆城工程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2014年3月27日
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本工程拟建场地位于南平市延平区陈坑瓦口工业园区。
总体规划方案为钢结构一层,混凝土两层的工业厂房,建筑占地面积为138959㎡,建筑高度为17.45米。
建筑等级为三级;主体结构合理使用年限50年;采用单层轻型门式钢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按六度抗震设防。
建筑基础形式为静压预应力管桩基础,桩基安全等级为二级,桩基设计等级为丙级;工程桩桩长为6~36米,总桩数为1492根。
设计桩型为PHC500-100A,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特征值为1500KN,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标准值为4200KN,最后压桩力为4200KN。
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第⑥层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层≥2米或进入持力层第⑦层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层≥1米。
1.2.地质简介
见《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文略。
1.3.本工程特点及难点:
本工程有如下特点:
1.从现场踏勘情况看,该处属于新近填挖场地,填方区域存在较厚的软弱土和欠固结土,而挖方区土质较硬,导致部分孔位持力层较浅,会导致压桩长度不足6米,故此情况压桩前应预先钻孔,孔径比管桩直径小50~100mm,深度不小于6米,施工时应随钻随打。
2.该工程桩基数量很大,在施工过程中容易造成过大的挤土效应,对成桩质量会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打桩前需要合理确定打桩顺序。
3.该工程工期紧,任务重。
为确保工期能顺利完成,在平面上划分为三个施工段进行流水施工。
1.4.本工程施工拟采取的针对性措施:
从我公司对本工程特点、困难的分析,结合施工图、地质报告以及考虑到投资成本、总工期要求,对本工程施工的难点控制拟从以下几点加以实施:
1.4.1.由于地块内软土灵敏度较高,对于密集型桩群来说,桩的施工极易聚
集土中的超孔隙水压力,从而造成土体结构的破坏、土体强度的降低,产生桩的挤土效应,使桩体、土体上隆或侧向挤压,导致桩的承载力大幅度下降,严重时会将桩身侧向挤断、桩的承载能力降低。
针对此情况考虑在桩基施工范围内设置一定数量的竖向排水通道(袋装砂井,填充物为石碴)。
1.4.2.在施工过程中,密切注意压桩情况,在地面下5.0米范围内,若遇压
桩力突升、桩身偏移量过大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判断是否为地下障碍物,并及时联系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进行处理。
1.4.3.为防止打桩过程中由于对土体挤压造成过大的挤土效应,施工前合理确
定打桩顺序,如采用分段打设、由中间向两端或由中间向四周打设等等。
2.编制依据
本施工技术方案是指导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各项生产活动的技术、经济综合性文件。
2.1.编制依据
1招标单位提供的工程建设施工招标文件;
2本工程地质报告;
3业主组织的答疑会及补充文件;
4业主组织的本工程建筑场地现场踏勘;
5业主提供的工程进度方面的资料;
6本公司承担类似工程的建设经验;
7我公司《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2.2.本工程采用的技术标准、规范
2.2.1.测量工程采用技术标准、规范: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2.2.桩基施工及验收、质量评定主要采用技术标准、规范: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T50007-2002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规范》GB50300-2001
3《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5《建筑工程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6《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
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9《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
10《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79号
2.2.3.工程技术资料管理采用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要求:
1《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
2《文书档案案卷格式》GB/T9705—2008
2.3.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图及地质勘察报告。
3.施工组织
3.1.管理方式:
1.组成工程项目部,合同范围内全部工程项目统一由项目经理负责。
2.公司和项目部之间为矩阵管理形式,管理人员和其它生产要素按项目计划目标,实行动态管理和优化配置。
3.加强计划管理,做到长计划、短安排。
3.2.项目部组织机构图:
项目经理部各部门的主要职能
1)项目经理:
代表企业法人,对本工程全面负责,全面履行合同,是安全、质量、工期的第一责任人,其职责为:
负责项目经理部的全面工作,沟通部门之间,项目经理部与作业队之间,与公司之间,与业主及各横向单位之间的关系。
2)项目副经理:
协助项目经理工作,主要负责施工生产、施工安全、人员、机械、材料等组织管理工作。
3)技术负责人:
全面负责技术、质量工作,协助项目经理开展管理工作,协调项目经理部与业主监理以及各方的工作关系。
4)工程部:
主要负责生产调度,文明施工,计划进度安排,技术管理,施工组织设计,测量,计量和实验等项工作。
5)经营计划部:
主要负责预算,合同,资金收支,成本核算,完成月报,劳动分配等工作。
6)质量部:
主要负责工程质量预控,检测,隐蔽验收,技术复核,质量评定和技术资料的收集工作。
7)安全部:
施工现场安全动态管理,消防保卫,环境保护等工作。
8)采购供应部:
主要负责材料询价、采购、计划供应、管理、运输。
9)机械设备部:
机械、设备、工具的管理、维修与保养,租赁及配套使用等项工作。
3.3.施工组织管理体系
为加强现场的施工管理,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建立一套完整并行之有效的施工组织管理体系。
见下图:
3.4.项目管理
本项目将严格按照本公司的质量体系管理模式进行工程项目全方面、全过程管理。
3.4.1.施工计划管理
1)编制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方法,确定施工机械设备,安排施工顺序和流水施工。
2)采用网络图来控制施工进度,编制施工网络计划,并不断优化施工网络图,严格控制网络节点作为计划管理点
3)编制月、旬、周进度计划,保证项目施工处于受控状态
4)编制资源供应计划,包括物资供应计划、机械设备进场计划、劳务计划等。
5)每周定期召开施工进度工程例会,协调和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相关计划(如材料、设备、劳动力等),以保证总施工进度计划按期完成。
6)对施工用桩、焊丝等材料及机械设备要加强计划性管理,编制进场时间表。
3.4.2.施工技术管理
1)施工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制度:
工程开工前,由项目部技术组有步骤地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及参加设计交底工作。
认真作好此项工作,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使施工人员了解施工意图、施工方案的统筹安排、施工方法、工艺标准、质量标准、施工质量关键控制点及施工注意事项。
2)施工方案的编审制度:
工程开工前,本着提高施工机械化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多快好省的原则,根据工程招投标文件及施工承包合同的要求,由项目部工程技术部组织编制施工方案,经项目部及上级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及时送交工程监理及业主进行审批。
施工方案一经审批通过,即成为施工指导性文件,需要认真贯彻执行。
3)施工技术交底制度:
为使施工管理及操作人员都能及时了解、认识施工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及质量要求,达到优质高效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在每道工序及重点环节施工前,都必须认真作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
4)施工技术复核制度:
由项目部技术组负责编制工程施工技术复核计划。
在施工过程中,对重要的部位必须加强施工技术复核工作,加强施工技术控制,保证施工质量。
5)施工技术问题核定单制度:
如发现施工图纸与实际情况不符,或因施工条件、材料规格品种不能完全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过程不合格项,以及有关部门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等原因,需要对设计施工图作局部修改时,应由项目部技术部主管填报《工程技术核定单》,交由工程设计单位进行技术核定,然后送业主及监理单位签复。
它是工程施工过程的重要依据。
6)工程技术文件归档管理制度:
施工记录、工程技术资料、工程质量管理资料、施工过程管理资料、施工安全管理资料等,都要由项目部工程技术部及时收集、整理,并交由资料员归档保存。
3.4.3.工程质量管理
1)工程质量预控及检测程序:
工程质量预控及检测工作是保证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内容。
项目经理部从拿到施工图纸开始,经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施工准备、工程施工、质量评定、竣工验收,直至竣工后服务,每个环节都要派专人负责,层层把关,严格控制,同时接受业主、监理及政府机构(工程质量监督站)的指导和监督,最终实现工程质量创优的质量目标。
2)制定好工程项目进度计划,为工程施工的质量稳定创造良好条件。
3)施工过程中,依据有关图纸、施工规范、标准、施工方案等,对每道施工工序及重要控制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并认真作好质量记录。
4)加强施工工序质量管理,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规范进行施工。
5)执行隐蔽工程及中间验收制度。
要会同业主和监理按照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中的规定,约定名称、验收时间和要求进行验收。
并及时作好隐蔽工程及中间验的验收记录和隐蔽工程检验签证。
6)工程质量检验和等级评定执行原电力部规定的乙方三级验收加一级甲方验收制度。
3.4.4.施工安全管理
1)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施工安全有关规定。
2)完善和健全安全管理各项台账,项目部安全部加强安全交底及安全教育等安全活动。
3)施工机电设备均应设置安全防护罩并接地接零,机具操作由专人负责,并执行挂牌制度,做到单机单闸单独触保器,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4)项目部与每一进场施工人员签定安全、文明施工责任书,并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奖罚措施。
5)设专职安全员,负责施工安全管理;并接受甲方专职安全监督管理员和监理的安全监督。
3.5.施工协调:
①.组织有关管理、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图会审,了解设计意图;
②.随时与业主、监理方联系,协商解决施工期间出现的问题。
③.做好开工前的各项材料的检测、准备工作;
④.组织施工设备按计划进场就位。
4.施工技术方案
4.1.总平面布置
该工程由于南平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迁建工程,前期的拆迁征地、三通一平均已完成,现场已经完全具备开工条件,且该工程施工区域宽阔,地下均无管线,施工极为便利,平面布置可较为灵活。
4.1.1.现场条件及要求
1)施工场地、道路条件
现场道路便利。
2)施工用水用电
施工用水:
水源充足。
施工用电:
使用市电。
4.1.2.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本着方便施工,利于管理、按业主安排的原则进行布置。
施工用电,由市电配电房,下接一台箱式配电柜,从配电柜向外以电缆方式输配电。
生活区及办公区设置合理。
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4.2.施工主要工序流程
①施工准备→②测量放线→③静压管桩施工→④承台开挖及垫层施工→⑤承台及基础梁的施工→⑥基础回填土施工。
4.3.专项方案设计
4.3.1.变形观测措施
4.3.1.1.针对本工程的桩工程量大的特点,为了密切观察桩的挤土效应及对周边地形、建筑的影响,对场地内及周边地形进行变形观测。
4.3.1.2.在场地内每50米设置2个观测点,采用将工程桩加长至地面下0.2m,并在桩帽上设置观测点,周期性观测其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
4.3.1.3.在场地周边地上或建筑上设置观测点(油漆或水泥钉)。
并进行水平位移观测或垂直位移观测。
(详总平面图)
4.3.2.减压沟措施
4.3.2.1.针对管桩较密集区域,为避免对邻桩造成挤压破坏,需要在距离邻桩5-10m左右设置一条减压沟。
使用挖机开挖一条宽1m左右,深2m左右的沟,以减少土体表层压力,侧向传递对邻桩造成的影响。
5.施工关键工序
5.1.施工准备
5.1.1.施工前,应请业主方组织设计单位进行技术交底,施工人员必须明确设计要求,若与原设计方案有所改变,应形成会议纪要作为施工依据列入工程档案。
5.1.2.有关技术、测量等人员应仔细阅读施工图、地质报告,有疑问之处须在设计交底时请予明确。
5.1.3.有关技术、经济人员应编制确实可行的施工方案、施工预算,并报业主等有关部门审批。
5.1.4.核对施工机械性能及技术性能,组织性能良好的施工设备进场并向业主、监理方报验。
5.1.5.安置好用水用电设备,设备布置就位,为文明施工创造条件。
5.1.6.对施工人员组织学习,对施工技术、质量、安全等要求做周密细致的交底。
5.1.7.有关技术人员应仔细学习施工文件,作出材料计划,并着手采购进场。
5.1.8.试验人员必须进行材料取样试验,提出合格的材料试验报告,并向业主、监理方报验。
5.1.9.测量技术人员应事先作好内业计算准备,实施现场总图测放并向业主、监理方报验,为桩的定位测放做好准备。
5.2.测量放线
5.2.1.技术要求
5.2.1.1.使用全站仪对业主提供的控制网点进行复查,在桩机施工影响范围以外埋设可靠的固定点,形成精确的控制坐标系统;
5.2.1.2.在现场测放前,测量人员必须进行详细认真的内业计算、制图,计算出每一根桩位的准确坐标、高程,以便测放及施工控制。
5.2.1.3.根据场地情况桩位分片测放,最大限度的保护桩位、控制偏移,在施工时再次进行复核。
5.2.1.4.使用全站仪对各桩位用极坐标法进行测放,并将测量成果报请监理检查签字认可。
5.2.1.5.使用水准仪对整块场地高程及桩顶标高进行测控。
5.2.1.6.在施工期间,施工员定期对桩位进行监测,发现偏移及时校正,校正无误后方能施工。
5.2.2.主要内容工序:
5.2.2.1.复查控制点:
使用全站仪对业主提供的控制网点进行复查,在桩机施工影响范围以外埋设可靠的固定点,形成精确的控制坐标系统;
5.2.2.2.内业计算:
在现场测放前,测量人员必须进行详细认真的内业计算、制图,计算出每一根桩位的准确坐标、高程,以便测放及施工控制。
5.2.2.3.外业外样:
根据场地情况桩位分片测放,最大限度的保护桩位、控制偏移,在施工时再次进行复核。
5.2.2.4.测量报验:
并将测量成果报请监理检查签字认可。
5.2.2.5.水准测控:
使用水准仪对整块场地高程及桩顶标高进行测控。
5.2.2.6.随时校验:
在施工期间,施工员定期对桩位进行监测,发现偏移及时校正,校正无误后方能施工。
5.3.静压桩施工技术方案:
5.3.1.施工布置:
根据工程量本工程拟采用3台静力压桩机进行施工,施工时根据先长后短、先深后浅的原则。
5.3.2.施工工艺:
否
是
5.3.3.施工工艺控制:
.打桩前的准备
测量放线:
A.施工前先放出四大角桩,核对总图相互关系,复核无误后再测放桩位。
B.桩位根据场地情况用木桩或长钉子定出,保证牢靠并用彩色编织带系牢,再用白灰以桩位为中心桩径为直径画一圆圈,以便对中。
在本场地地基上打较密集群桩时,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机具;制定合理的施打顺序和打桩过程要防止桩位位移和倾斜,以保证沉桩的可靠性及桩基承载力,防止影响邻桩质量。
试桩
本工程在施工前应试压2根桩(可作工程桩),以检验打桩设备与工艺是否符合要求;经试桩后,由设计单位确定实际采用的压桩力值和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吊桩:
A.预制桩强度必须达到100%才能起吊。
B.预制桩起吊时吊车与预制桩堆放位置的距离不能过大,严禁用吊车拖桩。
C.起吊时采用单点起吊,吊点位置必须严格按公司《安全操作规程》选取。
在吊车挂钩下用带两个滑轮的小横梁加吊绳的方式进行起吊操作,以确保桩身在吊进夹桩器时垂直。
.桩身对中调直:
桩机就位后,将桩尖对准桩位,在桩机两侧垂直方向设吊线锤,两人观测并指挥桩机操作员调整桩垂直度,当桩身垂直度偏差在0.2%以下时才能压桩,不允许边压边调,压桩过程中应持续观测到桩身入土5米以上达到稳定。
如桩遇地下障碍物发生偏移,应先拔出桩,待排除障碍物后重下。
.压桩:
A.施工中应随着桩的下沉随时观察压力表,认真做好施工记录。
B.压桩以压力控制为主(压桩力达到设计极限值1.1倍即可停止压桩),桩长控制为辅。
C.当沉桩阻力超过压桩机最大静压力或由于来不及调正平衡配重,以致使桩机发生较大上抬倾斜时,应立即停压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免造成断桩或其他事故。
D.压桩时严格按桩机行走路线图施工,同时满足先中间后两边、先长后短、先主楼后车库的打桩原则。
⑤.焊接接桩:
当下节桩压到露出地表0.8M左右时,应接上节桩,上、下节桩应在同一中心线上,接桩前清洁钢套周边表面,桩头埋设铁件必须除锈,露出金属光泽,焊接采用E4300~E4306焊条,上、下节之间的间隙用铁片填实焊牢,并采取措施减少焊接变形,上下节的中心偏差不得大于5mm,节点弯曲矢高不得大于桩长的0.1%,且不大于20mm,结合面之间的间隙不得大于2mm,焊接时应沿接口圆周宜对称点焊6点,待上下节桩固定后,分层施焊,焊缝必须焊透、饱满、符合设计及规范验收要求,并请监理人员验收合格后继续下压。
接桩采用3台电焊机同时对角对称焊接,时间控制在40分钟以内,以免桩周土固化,给续压带来困难。
并应注意以下事项:
A.管桩接桩采用CO2气体保护焊。
B.接桩时,其入土部分管桩的桩头宜高出地面0.8—1.0米。
C.管桩焊接前,上下端板应清理干净,坡口出用纲丝刷刷至露出金属光泽。
D.接桩时,上下节桩应保持对直,错位偏差不宜大于2㎜。
E.焊接时先对称点焊4—6个点,再由两个焊工对称同时施焊。
F.焊接应分三层对称进行环缝焊接,每层焊接厚度应均匀,每层间的焊渣必须清理干净后方可施焊外一层,坡口槽的电焊必须满焊,焊缝厚度宜高出坡口1㎜,焊缝必须每层检查,焊缝不宜有夹渣、气孔等缺陷。
⑥.送桩:
送桩前应在桩边设置垫木,用水准仪测出垫木顶面标高,根据桩顶标高计算出送桩深度,用石笔在送桩器上标出送桩线,当送桩线压到垫木顶面时立即停止压桩。
当管桩(或上节桩)压到接近自然地面时,用专用送桩器将桩压送到设计标高,送桩器面应平整,器身垂直,用水准仪控制桩顶设计标高,桩顶设计标高偏差应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一般桩顶控制在-5mm~-10mm,送桩结束后,卸出送桩器,回填桩孔。
⑦.记录:
施工记录是打桩全过程的真实写照。
打桩或送桩时应详细记载每根桩的桩号、操作时间、每米压力值、入土深度、最后压力值、桩的平面位移和倾斜等原始记录,同时还应记录打桩过程中发生的异常情况。
⑧.终止压桩的控制原则:
摩擦桩以达到桩端设计标高为终止压桩的控制条件。
本工程为端承磨擦型桩,终压控制条件是以设计桩长控制为主,终压力值作对照。
但对一些设计承载力较高的工程,终压力值宜尽量接近或达到压桩机满载值。
对于以达到最大压力却未达到设计标高的可以通过设计允许后,按规范要求截桩。
5.3.4.打桩精度控制方法:
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要求,控制施工的过程,特别是严格把关关键过程,从桩的验收开始、桩位投放、插桩、垂直度、焊接、压桩、贯入度、送桩标高控制等,每一道工序,必须有专职质量员验收签字并经过监理认可,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5.4.模板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1.柱身采用2cm厚松木模板,楼板及大面积部位采用1830x915mm九夹板,模板支撑系统采用Φ80杉圆木,木楞采用80x100杉方木,松木板应刨光溜边,以保证模板接缝平整严密。
2.首层支撑基座落在土面上,基土应夯实、平整并加设木垫板。
模板及其支架在安装过程中应设置防倾覆的临时固定措施。
柱脚应留清渣口,所有柱位放样弹线后四角用Φ30角钢长40mm连焊在柱筋上,再封柱模。
柱墙模采用螺栓加固,以控制轴线位移偏差。
柱垂直度应每根复核校正,楼板安装完毕应调整水平。
3.框架柱的支撑:
本工程框架柱断面采用松木板及胶合板,按柱的规格配置柱模编号使用,以利于快速安装、拆除和周转。
在框架柱支撑时先搭好井字架与梁的木架连接,柱的抱箍管扣不少于5道。
柱模固定前复核其轴线、垂直度,柱的纵横位置须定位准确。
4.当梁跨度大于4m时,梁底模应起拱,起拱高度为全跨度的0.2%。
5.楼梯支撑:
施工前应根据实际层高放样,楼梯步高要均匀一致,并要注意到楼地面粉刷厚度。
6.模板在砼施工前必须充分浇水湿润,保证砼水化作用及外观质量。
并做好砖墙拉结筋预埋和检查工作。
7.模板安装质量控制:
轴线位移允许偏差5mm、标高±5mm、截面尺寸为±4mm、垂直度为3mm、相邻两板高低差2mm、表面平整度为5mm。
5.5.钢筋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1.所用的钢筋都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及钢筋机械性能试验报告,钢筋的规格、尺寸、数量、锚固长度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如有代换必须经设计单位认可后方可进行代换施工。
2.钢筋绑扎质量保证:
钢筋的规格、尺寸、数量、锚固长度和接头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箍筋末端应做成不小于1350的弯钩,弯钩平直长度不小于10d。
梁和柱的箍筋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
框架梁、柱的箍筋加密区长度,箍筋的间距及直径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规定。
3.柱竖向主筋采用电渣压力焊,梁面通长钢筋采用闪光对焊及双面搭接焊。
焊接质量保证接头焊点均匀、无裂缝,钢筋表面无明显烧伤等缺陷,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不得超过0.1d,同时不大于2mm,接头处弯折度不大于30。
4.砼保护层垫块分柱、梁、板、墙以同等级砼制作并在钢筋安装时垫入柱、梁、板、墙,以确保受力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
5.钢筋绑扎质量控制:
网的长、宽允许偏差±5mm,网眼尺寸±10mm,骨架的宽度、高度为±5mm,骨架的长度为±10mm,箍筋间距±20mm,受力钢筋间距±10mm,排距±5mm。
6.钢筋安装完成后的保护:
保护工作主要是防止钢筋位移和变形,因此需要随时检查钢筋的绑扎是否牢固有无松扣现象,并且防止钢筋网和钢筋骨架受重物负荷,同时尽量避免现场人员在其上走动,特别要注意上负筋的保护。
5.6.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1.材料要求:
水泥采用3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水采用自来水,砂采用中砂,石子采用粒径5-40mm砾石,砂石料进场时注意进场质量,确认含泥量不超过2%。
2.砼搅拌要求:
严格控制“三比”(即配合比、水灰比、重量比),搅拌时进料顺序为砂---水泥---石子---水。
为确保砼搅拌的均匀程度,每盘搅拌时间控制在90秒左右。
3.浇筑砼时必须认真执行施工操作规范,浇筑砼时要分层振捣密实,如非特殊情况或特殊需要尽量避免留置施工缝,若必须留置施工缝则遵循以下施工缝留设要求:
梁、板施工缝应设在沿次梁方向跨中1/3范围内,施工缝要求垂直。
设置施工缝后须24小时后接缝,接缝前一定要凿除表面松散砼,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后用1:
3水泥砂浆抹刷接缝处。
砼在浇筑过程中应配合现场护筋人员注意控制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及钢筋是否发生移位现象,同时还须配合现场护模人员检查模板及支撑架的稳定性和牢固程度,发现有变形、下沉情况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及时在已浇筑的砼初凝前修复,而后方可继续施工。
砼浇筑完成后做好砼的后期养护工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南平 太阳 电缆 静压 施工组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