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复习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8635652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23.99KB
第三单元复习教案.docx
《第三单元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复习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课题
第三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第周第课时(总第课时)
教
材
分
析
教学
目标
了解宪法,理解宪法,感受身边的变化,理解我国的经济制度,分配制度。
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培育民族精神。
教学
重难点
梳理、整理本单元的知识
学习知识迁移
措施
学生整理,教师辅导(媒体展现)
教
学
过
程
环节
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和
关注的学生
导入
媒体梳理知识
师生共同构建本专题的知识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一框:
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一、人民当家作主
1、我国人民是怎样当家作主的?
①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权决定国家的重大事务。
②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人民行使权力要通过适当的方式。
这就是,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
再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权力。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中央国家机关的关系
①其他国家机关相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位最高,权力最大。
②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接受它监督。
③、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要向它报告工作。
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以对国务院及其各部门提出质询案等。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何职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主要有:
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权,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等都由它来选举或决定;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
二、生活在法治国家里
1、依法治国的地位: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依法治国的内涵:
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其中:
依宪治国的核心:
依宪治国。
依法治国的依据:
宪法和法律。
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3、依法治国的意义:
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4、依法治国的要求
⑴、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是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其中,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执法必严是依法治国的关键,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
⑵、实行依法治国,要求一切国家机关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组织和建立起来,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政。
⑶、实行依法治国,要求公民人人都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5、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其中,“有法可依”要求建立体现人民意志,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有法必依”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依法办事,这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执法必严”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办事,严肃执法、严格执法,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这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违法必究”要求严格追究违法犯罪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这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
6、实行依法治国,政府为什么必须依法行政(或依法行政为什么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
①生活在法治国家里,人人都要和政府部门打交道。
②政府能否自觉地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影响到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③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使国家的公共管理活动依法进行,符合法律的规定。
7、怎样建设法治国家?
①实现依法治国要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②加强执法工作;③还要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执法监督,以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④还要做好普法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形成学法、懂法、守法的观念
第二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一、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宪法的地位及其作用是什么?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哪些根本问题?
国家性质、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国家标志等都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都只能由宪法来规定。
3、国家性质、国家根本制度、国家根本任务、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我们的国家性质。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我国现行宪法从哪一年开始实施?
由哪些部分构成?
(或宪法的基本内容)
1982年宪法是我国现行宪法,它由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章构成。
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的原因及表现
⑴、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的原因
由于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因此,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所谓法律效力,是指法律的强制性和约束力。
⑵、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的表现
①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
宪法与普通法律的这种关系,通常被称“母法”和“子法”的关系,即宪法为母法,普通法律为子法。
②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③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
2、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和联系(关系)是什么?
区别:
①内容不同:
宪法规定了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国家标志等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而普通法律只是对刑事、民事、经济、行政等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②法律效力不同:
宪法与普通法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③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不同:
同普通法相比,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为严格。
宪法的制定由国家成立专门委员会起草。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绝对多数)通过。
其他的法律和议案的制定、修改只需一般程序,由半数以上代表通过即可。
联系:
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普通法律是依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
宪法为母法,普通法律为子法,两者关系通常被称为“母法”与“子法”的关系。
3、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更为严格的目的是什么?
其目的是保障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4、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⑴、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⑵、从效力上看,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⑶、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所以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
5、中学生应该怎样维护宪法的尊严?
①遵守宪法是依法治国的基本保障。
我们中学生,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
要从小树立宪法意识,增强宪法观念,维护宪法的权威;
②要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对宪法提倡和肯定的行为,要积极努力去做,对宪法要求做的行为,我们必须做并要做好,对宪法禁止的行为,坚决不做。
③要以各种形式积极向群众宣传宪法,并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捍卫宪法的尊严,保证宪法的顺利实施。
第三框: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一、依法行使政治权利
1、选举权属于哪种公民权?
行使选举权需要什么条件?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基本的政治权利。
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是人民当家作主的表现。
根据宪法和选举法的规定,我国公民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①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②年满18周岁;③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2、公民的政治权利的含义:
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
3、我国公民依法享有哪些政治权利?
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我国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享有就国家建设、国家管理,改善环境、整顿秩序、维护治安等身边的事乃至国家大事,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的权利;享有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享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有对违法犯罪行为及时举报的权利。
此外,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的政治权利还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政治自由。
4、中学生作为国家的主人,关心国家大事,依法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既是我们参与政治生活的表现,也是对国家应尽的责任。
⑴、我们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的渠道:
①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②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③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进行监督。
⑵、公民自觉依法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的重大意义
我们自觉依法行使建议权、监督权,有利于有效行使自己的权利,尽到对国家的责任。
⑶、公民应如何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等政治权利?
①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
②行使监督权时,要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③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二、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政治义务
1、国家安全的内容(或什么是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包括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的机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2、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
①国家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
②没有国家的安全,公民个人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
②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
3、公民应如何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①公民要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
明确维护国家安全、保守国家秘密是每个公民的应尽的义务。
泄露国家机密,要承担法律责任。
②公民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应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
公民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为国家安全机关执行公务提供便利条件和协助。
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
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及其确立的原因
⑴、内容(或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
⑵、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原因(或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怎样决定的?
)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同时,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⑶、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①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②在我国,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同时,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两者不能对立起来。
2、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地位及作用
⑴、公有制经济的内容
公有制经济包括:
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⑵、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⑶、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发挥着主体的作用。
3、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⑴、国有经济的含义:
国有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
⑵、国有经济的地位:
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担负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重要任务。
因此,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⑶、国有经济的作用:
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4、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⑴、集体经济的含义:
集体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它也可以有多种具体形式。
⑵、集体经济的地位:
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⑶、集体经济的作用:
集体经济体现着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
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5、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⑴、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⑵、非公有制经济地位: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⑶、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加快生产力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6、“三步走”战略及两个“100年”目标
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
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
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
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⑵、“两个100年”的目标
第一个“100年”,即到建党100年时,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第二个“100年”,即到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⑶、至20世纪末,我们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与分配原则
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
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2、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⑴、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和体现。
但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同步富裕。
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必然存在先富和后富的问题。
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中西部地区根据自己的条件发挥资源优势的同时,在各方面支持了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
当改革和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党和政府又采取有力措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积极支持和帮助后富起来的人和地区发展经济,提高收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3、创造财富的源泉
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都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
当今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蔚然成风。
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国家和社会通过政策和法律为个人创业提供良好的条件。
作为个人,我们应该抓住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才能,积极进取,努力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三、合理消费的要求(中学生应该怎样理财消费)
在消费时,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从。
具体做到
1、消费前:
可以先作出预算,把钱花在关键的地方;避免非理性消费,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购买物有所值、经济实用的商品;不与周围的人进行盲目攀比、不浪费金钱。
(提倡理性消费、适度消费)
2、在消费的过程中:
应该用环保的眼光去选购商品。
这样既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又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提倡绿色消费)
3、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应该有适度的消费,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要节俭。
在满足基本的物质消费后,更应该注重精神上的追求。
在消费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注重精神消费)
第八课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
只有三者协调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彼此紧密联系而又有各自的发展规律,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相辅相成。
物质文明的发展处于基础的地位。
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物质条件;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它们对物质文明的发展能够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
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⑵、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4、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⑴、什么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⑵、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①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性:
方向问题是根本问题。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也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保证。
②怎样才能牢牢把握住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5、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⑴、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想道德建设,二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①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②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第一,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想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第二,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
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自觉履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树立以“八荣八耻”为只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③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地位:
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
④发展教育和科学的意义
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能不能有效地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顺利实现。
只有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
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⑷、积极参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①什么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我国人民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建设美好生活的伟大创造,也是加强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
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作用
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设活动,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③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
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建设形式。
如:
通过创建优美环境、建立优良秩序、搞好优质服务的“创三优”活动,开展文明城市和文明社区的创建活动;通过“文明户”的评选、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万村书库”活动及其他各种移风易俗活动,开展创建文明村镇的活动。
④积极参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应从细微之处做起。
第一,中学生要能正确辨别身边的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现象,增强抵制其消极影响的能力;要弘扬社会正气,抵制歪风邪气;要发扬先进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第二,积极参加文明社区的创建活动。
社区不仅是我们居住的地方,而且是进行人际交往的场所,弘扬社会文明的大学校。
洁净而优美、热情而温馨、活跃而向上、富足而安全的社区靠你我他来共同创造。
第三,自觉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
社会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应该一起行动起来,参与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花更加璀璨夺目。
学生熟悉知识点,明确知识点。
师生共同整理知识点,学生加深知识印象。
学生理解政治,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理解依法治国。
师生共同整理知识点,共同交流,提升整合能力。
学生关注经济,体会经济发展变化。
理解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学生体会精神文明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体会日常生活中的精神文明现象,提升自己的思想。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积极参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教
学
反
思
通过整理、梳理知识点,学生熟悉知识,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知识迁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单元 复习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