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8634469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25.22KB
三年级下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
《三年级下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三年级数学科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三年级
上课内容
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58及练习十四〔第1—6题〕〔第1课时〕
科目
数学
上课时间
年月日
主备人:
黄仕兰
参备人员:
李占康黄叶李海英曹泽坤郭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拟正确熟练地进展口算。
2学会运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正确进展口算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
1、听算:
20×530×64×70100×53×200
3×200500×31000×623×212×3
7×115×6050×422×315×3
2、抢答:
〔1〕3个十是〔〕.30是〔〕个十.
〔2〕300是〔〕个百.60是〔〕个十.
〔3〕9个十是〔〕.3个30是〔〕.
板书:
口算乘法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情景图:
引导学生观察,邮递员叔叔每天工作的情况。
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2、分小组讨论交流。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教学例1
1、指名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可以提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答复,教师整理板书如下:
问题A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1〕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
〔2〕怎么解决.
根据学生答复,师板书:
第一个问题算式
300×1060×10
〔3〕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4〕口算上面算式的结果。
〔同桌交流口算方法〕
〔5〕指名汇报口算方法.
2、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2个问题
问题B:
邮递员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1〕学生独立解答。
(2〕汇报口算方法:
〔3〕小组讨论:
比拟两种方法,寻找较简便的口算方法。
3、学生答复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并把课题写完整
四、稳固新知。
第58页做一做。
〔1〕看谁算的对又快。
〔2〕指名汇报口算结果。
〔3〕任选一题说说你的口算过程。
五、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第60第3题。
〔1〕独立完成。
〔2〕同桌交流。
2、开火车口算比赛。
第60页第1、2两题
六、作业
七、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或需要提醒大家的吗.
个性化修改意见建议
三年级数学科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三年级
上课内容
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P59及练习十四第4、6—12〔第2课时〕
科目
数学
上课时间
年月日
主备人:
黄仕兰
参备人员:
李占康黄叶李海英曹泽坤郭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展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以下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69、22、74、87、99、18
2、以下竖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18×453×789×522×837×371×6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导言:
同学们都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过课,则你们知道多媒体教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呢.哪个同学知道.愿意来说一说吗.
2、出示P59例2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
情境图中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室里的哪些信息.小明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
三、迁移类推,探究新知
1、教学例2.“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1〕小组合作交流——你用什么方法估算.
〔2〕指名汇报。
师小结整理如下:
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方法一:
18≈2022≈2020×20=40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二:
18≈2022×20=44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3〕小结:
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则,谁能告诉教师,你是怎么估算的呢.同时出示课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估算?
〔4〕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四、稳固新知
1、第59页做一做。
2、第61页第7、8题。
4、第62页第9题。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个性化修改意见建议
课后
反思
三年级数学科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三年级
上课内容
笔算乘法〔不进位〕〔第3课时〕
科目
数学
上课时间
年月日
主备人:
黄仕兰
参备人员:
李占康黄叶李海英曹泽坤郭平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拟各种方法的优点和缺乏,寻找最正确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插图今天妈妈带小利去买书,他一共要付出多少钱.
1、请你先帮他估一估,大约付多少钱.
2、怎样才能知道估算的钱数最接近正确答案呢.这就需要我们准确的计算出24×12的得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2、组内交流,整理方法
3、全班汇报,根据学生的答复进展板书
⑴24+24+24+……+24=288
⑵12+12+12+……+12=288
⑶24×10=24024×2=48240+48=288
〔4〕12×8×3=288
………
4、方法归类连加,连乘,拆数
5、比拟一下哪种方法比拟简便.
学生讨论拆数使用比拟广泛,因为每个两位数都可以拆成两数的和。
6、研究笔算的方法
在研究刚刚这些方法时,有些同学却用了跟这几不一样的方法,就是竖式计算。
你们知道每一步的意思吗.学生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7、教师讲解笔算方法
8、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数位〕
三、稳固法则,推广应用
四、小结
个性化修改意见建议
三年级数学科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三年级
上课内容
笔算乘法〔进位〕〔第4课时〕
科目
数学
上课时间
年月日
主备人:
黄仕兰
参备人员:
李占康黄叶李海英曹泽坤郭平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提出问题
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让学生观察棋盘构造。
使学生了解到:
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穿插组成。
引出问题:
“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穿插点.〞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19×19。
二、探讨计算方法
1.各组讨论:
怎样计算19×19。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
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围。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
在此根底上,夸赞学生:
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
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
你们真棒!
三、练习
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第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
可以让几个组的学生做前2道,另几个组的学生做后2道题。
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
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
3.解决问题。
请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3、4题。
完成后,请学生向全班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
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
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六、作业
个性化修改意见建议
三年级数学科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三年级
上课内容
整理和复习〔第5课时〕
科目
数学
上课时间
年月日
主备人:
黄仕兰
参备人员:
李占康黄叶李海英曹泽坤郭平
教学目标
1、回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根本归纳、整理能力。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表达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根本归纳、整理能力,表达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呈现故事,提出问题
1、教师讲“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
猜一猜,听完这个故事用了多少时间.〔1分52秒〕
这么短的时间却能作则多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时间。
听了这个故事你还有什么感想.
2、这个小故事在书上68页,想一想,这篇文章大概有多少字.
学生讨论,汇报
二、归纳知识
1、小组内交流自己整理知识的方法和方式,并进展整理
2、小组代表汇报,大家进展评判。
三、稳固拓展
1、根本练习
练习十七
1、比一比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2笔算练习注意方法和书写
2、尝试编题并解决问题
请学生寻找生活中可以用口算、估算、笔算乘法解决问题的例子。
个性化修改意见建议
单元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科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三年级
上课内容
第六单元面积
面积和面积单位(第1课时)
科目
数学
上课时间
年月日
主备人:
黄仕兰
参备人员:
李占康黄叶李海英曹泽坤郭平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拟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
形成正确的“面积单位〞概念。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概念
1、让学生猜教师身高,师生交流,由此引出长度单位:
厘米、米以及分米。
2、引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和长度单位,今天在这根底上学习新的本领。
二、建立概念
1.得出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外表有大小。
①我们的课本都有漂亮的彩色封面,我们的课桌都有平坦光滑的桌面。
这些都是物体外表的一局部。
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和课桌面,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②课桌面和黑板面哪个大.
③课本封面、课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相差比拟大,靠观察就能看出。
〔板书:
观察比拟〕
〔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两组图形〔见以下图〕,这些都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拟它们的大小.
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拟与数方格比拟的方法。
〔板书:
重叠比拟,数方格比拟〕
〔3〕概括面积的意义。
问:
物体外表或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板书课题的前半局部:
面积〕
〔4〕运用“面积〞这个术语,叙说比拟常见物体大小的结果。
2.认识面积单位。
〔1〕设疑。
①出示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即课本第71页下面的两个长方形,其实际大小分别是7×2平方厘米和5×3平方厘米〕,让学生体会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难以比拟它们的大小。
②请学具来帮助。
③比拟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最合理的方法。
解决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之分。
〔2〕认识统一比拟标准的必要性。
①进一步激疑,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信它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正方形翻出反面的格子,只有9格,激起疑问。
②启发学生说出解决方法。
〔3〕带着问题自学课本。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4〕汇报学习收获,得出三个常用面积单位的规定,并形成常用面积实际大小的观念。
①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②同桌两人互相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③在黑板上贴出一*1平方米的纸,先估计能放下几本练习本.翻出反面〔已画好练习本大小的格子〕,数一数实际能放下几本。
三、稳固概念
1.完成课本第74页“做一做〞。
2.完成课本练习十八第1、2题。
3.请你参加图案设计大赛〔即课本第75页的数学游戏〕。
四、本课小结
个性化修改意见建议
三年级数学科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三年级
上课内容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拟(第2课时)
科目
数学
上课时间
年月日
主备人:
黄仕兰
参备人员:
李占康黄叶李海英曹泽坤郭平
教学目标
通过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拟,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面积单位,初步明确1厘米、1分米、1米是长度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
教学重难点
明确分清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步步深入,比拟异同
1、比拟1厘米和1平方厘米
〔1〕学生估计1厘米有多长.1平方厘米的面积多大.
〔2〕教师出示:
长是1厘米的线段图,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
看它们图形有什么异同.
〔3〕教师出示:
学生用和铅芯和面积是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要知道它们的大小分别用什么单位来测量.
〔4〕学生动手测出铅芯的长度和纸片的大小。
2、比拟1分米和1平方分米
〔1〕估计1分米的长度,1平方分米的大小。
〔2〕估计铅笔盒的面有多大.长、宽各是多少.
〔3〕学生动手进展测量铅笔盒的面有多大,长、宽各是多少.看自己的估计情况。
3、比拟1米和1平方米
〔1〕前面我们学习了1厘米和1平方厘米、1分米和1平方分米。
则,我们可以用1米和1平方米来干什么呢.
〔2〕教师根据学生的答复,让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并向学生说明教室的地面的面积大约是60平方米……。
4、通过讨论,解决问题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讨论1厘米、1分米、1米和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什么异同.学生交流讨论情况,教师及时进展指导。
5、教师总结:
1厘米、1分米、1米是长度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
二、稳固反应,深化认识
1、书P751、2小组合作完成汇报
2、书P753先自由说,再指名答复。
三、小结
四、拓展练习
个性化修改意见建议
课后
反思
三年级数学科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三年级
上课内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第3课时)
科目
数学
上课时间
年月日
主备人:
黄仕兰
参备人员:
李占康黄叶李海英曹泽坤郭平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的进展计算。
2、通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引导学生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交给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重难点
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二、自主探索,领悟方法
1、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呢.学生可能进展猜想,用面积单位来测量,教师指出:
这么大的地面用面积单位来测量太麻烦,所以,我们就要研究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板书课题〕
2、动手操作,研究方法
〔教师准备三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只选择一种进展研究。
一种:
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二种:
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三种:
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展研究,想方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2〕学生以组为单位进展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
〔3〕师生交流,提炼方法。
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独立思考后交流。
〔教师指导:
长方形的长摆了5排,说明是5厘米;宽摆了3排,说明是3厘米,则,面积15平方厘米等于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学生思考:
求长方形的面积事实上是求什么呢.3、则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例题〕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三、知识的迁移
1、教师借此时机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我们知道正方形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有长方形的特点,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也可以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一样。
2、出例如题学生试做,汇报答案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我们用的数学书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先请你估计一下,再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五、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个性化修改意见建议
三年级数学科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三
上课内容
第78页例3,第80、81页练习(第4课时)
科目
数学
上课时间
年月日
主备人:
黄仕兰
参备人员:
李占康黄叶李海英曹泽坤郭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使用公式求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明确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和周长计算的区别。
3、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正确应用公式进展计算。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
1、用红色涂下面图形的面积,用蓝色涂出周长。
2、长方形周长=------------- 正方形周长=----------------
长方形面积=------------- 正方形面积=----------------
3、给第1题的长方形、正方形各边标出长度,让学生计算面积和周长。
二、新课
1、出例如3
〔1〕学生尝试完成。
〔2〕交流方法
你从题里发现那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求这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其实就是求什么.
2、练习
〔1〕摸摸数学课本的面积,请你估计一下它的面积是多少.
〔2〕摸摸数学课本的边长,请你估计一下它的周长是多少.
〔3〕请测量并计算它的面积和周长。
3、讨论交流
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
〔1〕意义不同 〔2〕计量单位不同 〔3〕计算方法不同
三、综合练习
1、课本81页10
学生读题,理解题目要求后独立完成启发学生看表发现,面积相等的长方形,长和宽越接近,周长就越短,当长和宽相等时,周长最短。
2、学生按题目要求,自己准备图形剪一剪,观察、计算、比拟三种不同减法,剩下局部的面积一样,周长不等。
第一种情况周长与原正方形周长相等,后两种情况的周昌都比原正方形长,增加了哪几断.
四、小结
五、作业
个性化修改意见建议
课后
反思
三年级数学科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三年级
上课内容
第82、83页〔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第5课时)
科目
数学
上课时间
年月日
主备人:
黄仕兰
参备人员:
李占康黄叶李海英曹泽坤郭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
2、指导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展面积单位间简单的换算。
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进展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
1、填空
3米=〔 〕分米 〔 〕厘米=5分米
米、分米和厘米是长度单位,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
2、引入新课
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二、新课
1、探究例4
〔1〕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一共是多少个小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3〕你发现了什么.阅读课本第83页,书空。
交流
〔4〕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讨论,1平方米=多少平方分米.
你是怎么想的.仿照课本,把思考过程也写下来。
板书: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3、小结
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进率是多少.
4、换算
3平方米=〔 〕平方分米
〔 〕 平方厘米=5平方分米
300平方分米=〔 〕 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强调:
换算面积单位名数时,需要先弄清两个面积单位那个大。
三、综合练习
1、选择正确的答案的字母填在〔 〕里。
〔1〕正方形边长40厘米,它的面积是〔 〕。
A、160平方厘米 B、1600平方厘米 C、16平方分米
(2)长方形长2米,宽4分米,面积是〔 〕A、48平方米 B、80米 C、80平方分米
2、课本第85页第1题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个性化修改意见建议
三年级数学科下册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年级
三年级
上课内容
第84页公顷、平方千米
(第6课时)
科目
数学
上课时间
年月日
主备人:
黄仕兰
参备人员:
李占康黄叶李海英曹泽坤郭平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土地面积单位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
2、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3、进一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了解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用手势表示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二、新课
1、引入
同学们都到过我们美丽的文化广场吗.你们估计一下,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在测量土地面积时,常常要用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
2、体验
〔1〕阅读课本知识,同桌交流自己的收获。
汇报强调:
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边长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干米。
〔2〕实际感受
到操场量出边长时10米的正方形土地,让同学们手拉手,围站在正方形土地的四周看一看。
说明,100块这样大的土地就是1公顷。
100个1公顷就是1平方千米。
3、了解生活中的相关知识。
四人小组先了解课本中的“生活中的数学〞,再互相说说你在那见过1公顷、1平方千米。
4、换算〔生独立完成,交流自己的想法〕
5平方千米=〔 〕公顷 800公顷=〔 〕平方米
三、练习
1、课本85页第2题
2、课本第86页第4题
四、小结。
五、作业
个性化修改意见建议
单元教学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下册 集体 备课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