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二课复习教学案1.docx
- 文档编号:28628181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465.13KB
《经济生活》第二课复习教学案1.docx
《《经济生活》第二课复习教学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生活》第二课复习教学案1.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生活》第二课复习教学案1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考点展示]
理解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理解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理解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理解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运用价值规律分析相关经济现象
理解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知识疏通]
●知识结构
供求影响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决定价格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多变的价格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的影响
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知识串讲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
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很多,如商品价值、供求关系、货币价值、纸币的发行量、国家的宏观政策等,其中只有商品价值对价格起决定作用,但通常情况下,价格的变动主要受供求的影响。
价格、供求和价值的关系可以表述为:
价值决定价格,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不能说“决定”),而价值与供求无关(价值只取决于商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供求影响价格
1、供求是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等是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
间接因素通过直接因素起作用。
2、供给、需求对价格的影响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量”字不能少)多,则商品价格低;反之亦然。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量”字不能少)多,则商品价格高;反之亦然。
特别提示:
供给、需求对价格的影响和价格对供给、需求的影响正好相反,试从以下题目体会:
题:
2009年粮食减产,出现粮食价格六年来的全面上扬。
这说明()
A、供给影响价格B、需求影响价格C、价格影响供给D、价格影响需求
题:
中国目前的轿车盈利空间大,使得其他投资者纷纷加入这一行业。
这说明()
A、供给影响价格B、需求影响价格C、价格影响供给D、价格影响需求
3、买方市场和买方市场
(1)卖方市场:
供不应求,“物以稀为贵”,起主导作用。
(2)买方时常:
供过于求,“货多不值钱”,起主导作用。
注:
买方市场与通货紧缩的关系、卖方市场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见前面有关阐述)。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
1、价值量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要注意三个词语:
“现有”、“正常”、“平均”。
(1)“现有”:
不是过去的,也不是将来的,而是现在的。
(2)“正常”:
正常条件是指某一生产部门里,生产绝大部分同类产品的条件,不是指绝大部分厂商的条件。
(3)“平均”:
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决定的生产某商品的平均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平均时间,不是指绝大部分厂商的平均劳动时间,而是指绝大部分同类产品的平均劳动时间。
2、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或者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于个别商品生产者的意义)
(1)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同一商品的生产者,如果率先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其个别劳动生产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意味着其生产成本低于平均成本,在竞争中就处于有利地位;反之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2)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则意味着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则该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商品的价格降低。
这就是为什么商品上市初期价格很高而经过一段时间价格回落的道理。
辨析1:
个别劳动时间和商品价值量无关,因此改变个别劳动时间没有意义。
辨析2:
个别生产者不能改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此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个别生产者没有意义。
辨析1的答案参考
(1)、
(2)。
辨析2的答案参考
(1)。
3、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社会财富(产品数量)的增加,同时意味着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商品价格降低,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成正比”,这句话对吗?
(了解)
劳动生产率有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之别,商品价值有单位商品价值量和商品价值总量之别,应当先确定各自的内涵,再讨论相应的关系,不能一概而论。
试从下图把握:
单位商品价值量
同一劳动同一时间创造的使用价值总量(即产品数量)
同一劳动同一时间创造的商品价值总量
社会劳动生产率↑1倍
↓1倍
↑1倍
不变
个别劳动生产率↑1倍
不变
↑1倍
↑1倍
通过图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和商品价值总量无关。
(2)个别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价值量无关,和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5、正确理解价值规律的内容(了解)
第一,在商品生产领域: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第二,在商品交换领域: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生产决定交换,两者是前因后果的关系。
6、正确理解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了解)
第一,价格为什么会上涨或下跌?
因为供求影响价格。
第二,价格为什么不会无限上涨或下跌?
不但供求影响价格,价格也会影响供求,二者相互影响,使得价格不会无限上涨或下跌,只能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说明价格最终由价值决定。
注:
价格不会无限涨落的直接原因是价格也会影响供求,根本原因是价值决定价格
第三,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但没有违背价值规律,反而正是也唯一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判断:
由于价格影响供求,所以价格会出现上涨或下跌。
()
判断:
市场经济中,商品都由企业定价,因此,企业决定商品的价格。
()
联系实际:
生活中的“联合限价”、“恶意降价”等非法垄断行为,使供求不能调节价格,价格人为背离价值,都是违背价值规律的行为。
7、正确理解等价交换(了解)
第一,等价,是指价值量相等。
货币产生以前,等价交换要求交换的商品的价值量相等;货币产生以后,等价交换要求价格和价值相符。
第二,等价交换并非指商品交换的个别场合,而是从商品交换的总过程来讲的,指的是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相符。
判断:
等价交换就是价格和价值相符。
()
判断:
等价交换只存在于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中。
()
8、正确理解价值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条件(了解)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它既不是人类社会所共有的规律,也不是某一个社会(比如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规律。
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存在价值规律,这也是正是我们为什么放弃计划经济而选择市场经济的客观原因。
9、对价值规律作用的辩证分析(了解)
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就是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作用就是市场调节的作用,一方面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又有局限性,需要辅之以政府的宏观调控。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需求定理)
一般说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上升,则商品的需求量(“量”字不能少)减少。
(了解)“买涨不买跌”违背需求定理吗?
需求定律认为,一般来说,价格与需求量呈反向变化,但“买涨不买跌”似乎与这一定理相反。
但是当我们引入“预期价格”这个概念时,我们也完全可以将这种相反的情况纳入需求定理的意义范围内。
因为当价格上涨时,人们心里的预期价格却是低的。
比如当物品的价格从9元上涨到10元时,人们会认为从现在这个10元开始,这个物品现在的价格是最低的,因为他们预期以后的价格会越来越涨,11元、12元、13元...。
因此当价格上涨时,人们的需求购买行为选择的仍然是价格最低的时候。
反之亦然。
可见人们的“买涨不买跌”仍然是受需求定理支配的。
2、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弹性)不同
(1)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弹性;
(2)可代替程度高的商品需求弹性,可代替程度低的商品需求弹性。
(了解)最高限价(也叫限制价格、低价政策)和最低限价(也叫支持价格、高价政策)
最低限价:
对需求弹性小的某些商品(如粮食),政府可以实行最低限价(即此时高于供求形成的正常价格),以保护生产者的利益;但其结果是该商品供过于求,则政府必须以相应措施应对。
最高限价:
对于需求弹性大的某些商品(通常对消费者的生活有重要影响,如医院的专家门诊),政府可以实行最高限价(即此时低于供求形成的正常价格),意在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但其结果是该商品供不应求,可能导致抢购或黑市交易,则政府必须以相应措施应对。
3、相关产品价格对需求的影响
(1)替代品:
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上升,则其为替代品。
替代品的功能通常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人们的同一需要。
替代品的存在,使消费者可以趋利避害。
(2)互补品:
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下降,则其为互补品。
互补品通常是共同满足人们的一种需要。
互补品的存在,是生产者盈利的有利条件。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1、调节生产:
价格对供给的影响(供给定理)
一般说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上升,则商品的供给量(“量”字不能少)增多。
启示:
正由于此,生产者应当及时把握市场走向,或在涨价前增加攻击量,或在降价前减少供给量。
2、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寻求降价空间,形成竞争优势。
说明:
当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该商品成本低于平均成本,就有降价的余地。
3、促使商品生产者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获取更多利润。
说明:
商品具备良好的使用价值是顺利实现商品价值的前提。
本课结论:
不管是“影响价格的因素”还是“价格变动的影响”,归根到底都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应当遵循价值规律,时刻关注价格的变化,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
[典型题解]
例1单项选择题
(1)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
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12元B.12.5元C.18元D.18.75元
[解题思路]2008年全国卷Ⅰ试题。
本题把数学知识与经济学知识做了有机的结合。
这是当年高考中比较难的一道选择题。
解答此题关键是理解两个百分数所表达的含义。
在此题中,2007年该商品用货币表示,可以简单地表示为1M=15元。
假定单位时间内生产该商品1件,那么当2008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后,该商品用货币表示为1*(1+50%)M=15元,通过计算可得出此时M商品用货币表示为10元,即M=10元。
此题的一半完成,容易造成失误的就是后半部分,即对贬值20%的理解。
很多考生认为货币贬值20%,那么10元钱的商品,就要用12元钱来购买,由此得出A项答案,这是一种错误的推理。
此种推理用公式表示是:
M=10*(1+20%)=12元。
这一公式表示的不是货币贬值20%,而是商品增值20%,因此是一种错误的推理,也必然导致错误的结果。
计算货币贬值后该商品的货币表示,我们可以先假设货币贬值后该商品货币价值为X。
那么当货币贬值20%后,则有X*(1-20%)=10,通过计算X=12.5元。
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理解货币贬值20%:
货币贬值,通俗地说就是货币不值钱了,不能买到原来它所能买到产品了,那么货币贬值20%后,原来用10元能买到一单位M商品,那么现在就只能购买到(1-20%)单位M商品。
即0.8M=10元,计算可知M=12.5元。
即每10元相当于表示了8元价值,而价值达10元的商品就需要12.5元了。
[参考答案]B
(2)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这是因为
A.产品技术含量的高低决定价格的高低
B.企业降低劳动消耗可以减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减少个别劳动时间能形成价格优势
D.采用先进技术能提高产品质量和价值量
[解题思路]该题是2008年高考江苏卷第13题,考查的是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决定价格,个别劳动生产率不能决定商品价值量。
[参考答案]C
(3)稳定物价可采取调节利率、汇率和变动财政收支等多种手段。
从防止物价过快上涨角度看,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①提高利率→投资下降→生产资料需求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②本币升值→商品出口量增加→外汇流入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③征收消费税→消费者税负增加→消费需求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④扩大政府投资→生产规模扩大→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A.①③B.①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题思路]该题是2008年高考北京卷第25题,考查的是稳定物价、防止通货膨胀的措施,涉及国内的利率、对外的汇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对防止物价过快上涨的作用。
①③正确。
本币升值,商品出口量减少;而扩大政府投资、生产规模扩大,是解决通货紧缩的措施,所以②④错误。
[参考答案]A
例2简析题
2000年夏季,我国一些家电生产企业结成“价格联盟”,达成了限制大幅度降价的销售协议。
然而,协议墨迹未,参加协议的厂家便纷纷“跳水”降价.限价销售宣告失败。
如何认识这—经济现象?
[解题思路]这是2001年高考题。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价值规律、市场经济特征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具体分析试题情境与设问是正确把握试题立意和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
试题的设问“如何正确认识……”规范了这类设问的三个基本要求: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当然并不是所有这类试题在回答时都一定要包含这三个步骤。
本题的“是什么”是审题的重点。
从材料上看,本题有两个经济现象:
一是部分家电企业为限价结成了“价格联盟”;二是限价销售遭遇失败。
组织答案时要围绕这两个经济现象展开分析。
答案要按“为什么”、“怎么样”来组织。
[参考答案]⑴商品价格是由商品价值量决定,社会劳动牛产率提高使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供过于求,商品价格必然下降。
⑵企业人为采取“价格联盟”方法限价,不利于正常的市场竞争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企业要遵循市场规则,正常竞争。
⑶企业要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主动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自去年以来,全球粮食价格一步步攀高,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价格、涨幅均达到10年来最高。
受国内种植面积减少和国际粮价上涨的影响,我国各地粮油价格上涨幅度较大。
我国此次粮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成本上升 B.供求关系变化
C.粮食生产率提高 D.世界气候变化
2.对“物以稀为贵”这句理解正确的是()
A.它承认了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B.它承认了价值决定价格
C.它否认了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D.它否认了使用价值对价格的影响
3.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
A.无直接关系正比B.无直接关系反比
C.成正比反比D.成反比正比
4.“治一个感冒也要花一两百元”,在老百姓普遍感叹药价虚高的今日,一家制药企业推出了“一元感冒药”,试销一个月以来,受到低消费人群的欢迎,销量比降价之前暴涨了10倍以上。
制药厂推出“一元感冒药”的行为()
A.不符合价值规律
B.属于为了占领市场而故意实施的低价倾销
C.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D.损害了其他制药企业的正当利益
5.陕西省布尔羊良种繁育中心一只编号为“0009”的两岁多纯种公羊以8.5万元的“天价”成交。
这种“天价羊”()
A.违背了等价交换的原则B.违背价值规律
C.其价格是价值的反映D.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6.作为大众化交通工具的地铁如何定价才算合理呢?
这需要综合考虑市场因素,运营成本、政府及大众的利益。
上述说法所依据的经济学道理有()
A.商品的价格是由市场经营者决定的B.商品的价格要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C.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格的决定因素D.政府和大众的利益决定商品的价格
7.下列说法中,引起价格上涨的因素有()
A.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B.商品供过于求
C.生产者劳动生产率低D.出现通货膨胀
8.某企业大力采用先进技术,对职工进行技能培训,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这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A.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
B.单位商品中消耗的个别劳动时间减少
C.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D.单位商品的价格必将下跌
9.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代售的商品数量、商品的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三个因素。
因而()
A.当商品价格水平一定时,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B.待售商品数量一定时,商品的价格水平与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成反比
C.待售商品数量一定时,货币流通速度与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成反比
D.货币流通速度一定时,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水平成反比
10.某市自来水公司实行阶梯式水价,根据不同的用水量进行分段计价,超出定量标准的用水量,将适当提高水费价格。
“对超额部分实行加价收费”说明()
A.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格
C.企业生产经营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D.企业自觉运用价值规律进行生产经营
11.(2010年全国卷Ⅰ24)假设某国2009年甲产品的总量是100万件。
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
2010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0年的价格分别是
A.5元6元B.10元12元C.20元24元D.8元16元
12.(2010年全国Ⅱ卷)24.假设某企业2008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老多耗费为6元,产量为10万件。
2009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生产甲种商品的个别价值、社会价值和价值总量分别为
A.4元、4元、60万元B.6元、8元、90万元
C.4元、6元、90万元D.8元、6元、120万元
13.(2010年山东卷19)
甲商品价格(P甲)与乙商品需求量(Q乙)之间存在如图所示关系。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甲商品的需求量受乙商品价格的影响
②甲商品价格上升会使乙商品价格下降
③甲商品价值量降低时,人们对乙商品的需求增加
④人们的某一特定需要,甲乙两种商品都可以满足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4.(2010年广东卷24)图5、6中商品甲、乙是两种互不关联的商品。
当两商品的价格P均从P1同幅下降到P2时,对于需求量Q的变化,若有如下判断:
①两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同向变动②两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反向变动
③两商品相比,商品甲是高档耐用品④两商品相比,商品甲是生活必需品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5.(2010年高考福建卷26)福州至厦门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动车)开通后,福州的张先生和李先生在“乘坐动车还是汽车前往厦门”的讨论中,张先生说.我会选择动车,虽然它的价格高一些,但速度快,用时少。
李先生说,我会选择汽车,虽然它的速度没有动车快,但价格低。
由此可见
A.商品价格的高低受供求关系影响
B.商品价格的高低反映商品质量的优劣
C.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商品的有用性
D.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16.(2010年高考福建卷34)在我国,抗虫棉的推广不仅使农民累计增收了760亿元,而且节约了1亿公斤农药,减少了环境污染。
抗虫棉的推广还完善了农业科技服务和农民技能教育培训等体系。
这表明农业科技创新K^S*5U.C#O%
A.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农业劳动对象B.带来了理论创新和生产实践的深化
C.促进了人们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D.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
17.(2010年高考北京卷34)某商品的价格p变化
p会引起其相关商品的需求量x变化
x,这种变化可表现为两种关系:
①
<0,②
>0。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汽油价格变化和柴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①
B.汽油价格变化和原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②
C.煤炭价格变化和原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①
D.煤炭价格变化和天然气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②
18.(2010年浙江卷25)为抑制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的措施,如增加价格明显低于商品房的经济适用房、供低收入者租用的廉租房等。
政府出台这些措施是因为
①增加经济适用房可以减少商品房购买需求
②增加廉租房就能抑制商品房有效需求
③经济适用房与廉租
房互为替代品
④增加保障性住房能缓解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炒作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9.(2010年重庆卷24)下列违背价值规律的是
A.钻石的稀缺程度比水高,因而钻石比水贵
B.古代少数名族用毛皮与汉族交换等价值的大米
C.甲用一块砖头充当秦代文物,换走乙一块黄金
D.制造火箭的成本比汽车高,因而火箭比汽车贵
20.(09江苏卷7)假定原先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现在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现在1台电脑与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
A.2B.4C.8D.16
21.(09安徽卷3)
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
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
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
A.364元B.400元C.520元D.776元
22.(09北京卷29)数据、图形、表格是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
北京市下调公交车车票价格,乘坐公交车的人次增加,能够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图形是
23.(09浙江卷24)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一切商品都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B.只有货币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
C.凡是劳动产品都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D.仅仅金银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
24.(09浙江卷28)春秋时期,齐国国王命令大臣们必须穿丝质衣服,但国内只准种粮食而不准种桑树,齐国蚕丝需求量大,价格上涨,邻近的鲁、梁等国纷纷停止种粮改种桑树。
几年后,齐王又命令只准穿布衣,且不准卖粮食给其他国家。
结果,鲁、梁等国因饥荒而大乱,不战而衰,齐国坐享其成,使疆土得以扩张。
上述故事中蕴涵的经济生活道理有
供求变化只接影响商品的价格
价格变动对生产具有调节作用
价格在本质上是由供求决定的
价格涨跌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5.(09福建卷27)
周末,小陈同学陪妈妈逛商场,看到图8的情景,向妈妈解释了产生这一情景的下列几种原因,其中合理的是
A.不正当竞争引起洗衣机市场的混乱B.洗衣机供过于求致使商家争抢客源C.洗衣机质量优劣决定其销售量大小D.劳动生产率提高降低了洗衣机价格
26.(09天津卷3)汽车需求量(Q)随着汽车价格(P)、汽车购置税(T)、汽油价格(E)、居民收入(I)的变动而变动。
下列曲线图中正确反映其变动关系的是
27.(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生活 第二 复习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