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注孙子兵法译注.docx
- 文档编号:28614657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88
- 大小:95.78KB
曹操注孙子兵法译注.docx
《曹操注孙子兵法译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操注孙子兵法译注.docx(8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曹操注孙子兵法译注
曹操注孙子兵法译注
孙子序
这是曹操给《孙子》作注时写的序言,时间不详。
在这里,曹操总结了历史的和自己的斗争经验,指出研究军事掌握军队和驾驭战争规律的重要性,还阐述了军事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关系。
是研究曹操军事、政治思想的重要资料。
操闻上古有弧矢之利②,《论语》曰“足兵”③,《尚书》八政曰“师”④,《易》曰“师贞丈人吉”⑤,《诗》曰“王赫斯怒,爱整其旅”⑥,黄帝、汤、武咸用于戚以济世也⑦。
《司马法》曰:
“人故杀人,杀之可也。
”⑧恃武者灭,恃文者亡,夫差、偃下是也⑨。
圣人之用兵,戢而时动⑩,不得己而用之。
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
孙子者,齐人也,名武,为吴王阖闾作《兵法》一十三篇⑾,试之妇人,卒以为将⑿,西破强楚入郢⒀,北威齐、晋⒁。
后百岁余有孙膑,是武之后也⒂。
审计重举⒃,明画深图⒄,不可相诬。
而但世人未之深亮训说⒅,况文烦富,行于世者,失其旨要,故撰为略解焉⒆。
(《岱南阁丛书》本《孙子十家注》,《御览》二七○“足兵”上有“足食”二字,“恃武”“恃文”作“用武”“用文”,“圣人之用兵”作“圣贤之于兵也”。
“百岁余”作“百余岁”。
又自“孙子者”以下五十字,据《御览》补。
)
①《孙子》:
即《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兵书,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军事理论著作。
它总结了战争的实践经验,具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
作者孙武。
②上古:
远古,指原始社会。
弧:
弓。
矢:
箭。
③《论语》:
儒家经典之一,是孔丘的后学编写的以孔丘为主的言行录。
“足兵”,语出《论语?
颜渊》。
④《尚书》:
是我国古代社会商、周统治者发布的文告汇编,包括后人追叙唐虞和夏代的事。
八政:
出自《尚书?
洪范》。
“八政”为:
食、货(货币)、祀(祭祀)、司空(水利土建筑)、司徒(民政)、司寇(刑法)、宾(外交)、师(军队)。
⑤《易》:
《易经》,是殷、周时期卜卦用的书。
贞:
正,正义。
丈人:
对老人的敬称,这里指军队的统帅。
吉:
吉利,指打胜仗。
⑥《诗》:
《诗经》,我国古代诗歌总集。
引文见《大雅?
皇矣》:
“王赫斯怒,爰整其旅”,指密国(在今甘肃灵台县西)兴兵侵入阮国(在今甘肃泾川县东南)。
周文王赫然震怒,于是整顿军队去制止。
赫(he贺):
发怒的样子。
爰(yuan员):
于是,因此。
旅:
军队。
⑦黄帝:
轩辕(xuanyuan宣园)氏,传说中的古帝。
汤:
商朝开国的王。
武:
周武王。
咸:
都。
干戚:
盾牌和斧,是兵器。
这里指黄帝征蚩尤,汤伐桀,武王伐纣。
⑧《司马法》:
见页82注。
人故杀人,杀之可也;此句在现存《司马法》中为:
“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
”意思是:
为了安定民众,杀一些危害人民的人是可以的。
⑨恃:
依仗。
夫差?
春秋时吴国的国王,曾打败越国,释放子越王勾践,以后只靠武力,向北和齐、晋争强,不注意政治改革,结果为越王所灭。
偃(yan眼)王:
即徐偃王。
周朝的诸侯。
《韩非于?
五蠹》说他好行“仁义”,杨文王出兵把它消灭了。
⑩戢(ji即):
收藏。
⑾吴王阖闾(helu合驴):
吴王夫差的父亲,名光。
他用孙武为将,采纳楚国逃来的大臣伍于胥的意见,打败了楚国,威振中国。
后来在与越王勾践的战争中受伤而死。
⑿试之妇人:
据《史记?
孙子传》:
吴王阖闾命他操练宫女。
他把她们分为两队,由吴王的两个爱妾当队长。
操练时宫女们哄笑不止,孙武下令杀了两个队长。
再进行操练,队伍非常严整,卒:
终于。
⒀楚:
春秋时强国。
郢(影):
是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省江陵县。
破楚入郢:
据《史记?
吴太伯世家》载:
吴王阖闾九年(公元前506年),采纳伍于胥、孙武的计策,大败楚军,攻入楚都郢,楚昭王逃到陨、随等地,秦出兵救楚,阖闾乃引军还吴。
⒁齐、晋:
春秋时强国,在今山东、山西省。
吴王夫差七年(公元前489年),兴师北伐,打败齐国,与晋定公会于黄池(今河南封丘县南),争为长。
当时吴国强盛,对北方的齐、晋两国是很大的威胁。
⒂孙膑(bin鬓):
战国时齐人,孙武的后代。
也是古代著名军事家。
齐威王任命他为军师,曾两次大败魏国。
著有《孙膑兵法》,东汉时已失传。
1972年4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发掘的两座西汉墓葬中,发现了《孙膑兵法》竹简232枚,文物出版社已整理出版。
⒃审:
详细、周密。
计:
计划,重举:
慎重地采取军事行动。
⒄画:
同“划”,计划。
图,谋略。
⒅亮:
透彻。
⒆撰(赚):
编写。
略解:
相传《孙子》十三篇,是经曹操删定的,并加注释:
我听说远古时候就有弓箭的应用,《论语》上说:
“要有足够的武装力量”,《尚书》所说的八样政事中就有“军事”,《周易》上说:
“出兵是正义的,主帅就吉利”,《诗经》上说:
“周文王赫然震怒,于是整顿他的军队”,轩辕黄帝,商汤王,周武王都是用武装力量拯救社会的。
《司马法》上说:
“谁故意杀死无罪的人,就可以杀他。
”单靠武力的要灭亡,只讲“仁义”的要亡国,吴王夫差和徐偃王就是两个例子。
圣人用兵,只作准备,必要时才动用,是不得已而用兵啊。
我读过的兵书和战史很多了,孙武所著的兵法写得很深刻了。
孙子,名武,是齐国人,为吴王阖闾作《兵法》十三篇,吴王让他按照兵法训练妇女,终于用他为将军,向西打败了强大的楚国,攻入郢都,向北威胁齐国和晋国。
百余年后叉出个军事家孙膑,是孙武的后代。
《孙子》周密地制定作战计划和慎重地采取军事行动,都是十分明确和深刻的,是不容曲解的。
然而人们还没有对它作过深刻透彻的解说,况且文字繁多,流行于世间的,失去了原作的精神实质,所以加以删定和注解。
孙子注
《孙子兵法》传世以后,历代有不少人为它作注,在现存《孙子兵法》的注释中,三国时期的曹操的注最早、最好、最有特色。
他在三百多条注释中,充分肯定和正确阐发了孙武的军事思想,并根据秦汉以来战争的特点和他自己的实战经验加以发挥和补充,具有很高的价值。
曹操正确地阐发了孙武“以法治军”的原则。
他不仅赞同孙武关于开明政治、严肃军纪的论述,还进一步提出了“设而不犯,犯而必诛”的主张。
曹操鲜明地提出了“礼不可以治兵”的主张,使军队为他革新进步的政治路线服务,从而打败了兵多将广、繁礼多仪的袁绍等世家豪族,统一了中国北方。
曹操对孙武的战略思想也有所发挥。
孙武战略思想的基点是:
有备无患,首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曹操更加明确地提出“安不忘危,常设备也”。
曹操在统一中国北方的战争中,正是如此。
他置屯田,练兵马,战官渡,征乌桓,可谓戎马一生。
死前还在《遗令》中说:
“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
”不忘革新,不忘征战,甚至命令部下,不能因为给他办丧事而放松边防军务。
曹操很赞赏孙武的战略战术,有很多精彩的解释和发挥。
比如,他主张“兵无常势,盈缩随敌”,提倡根据敌情变化,主动灵活地用兵。
他在军事实践中贯彻了这一原则,断敌粮道,善出奇兵,常常以弱用强。
他对孙武的战略战术原则,既能领会其实质,也能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变通。
例如,在注孙武的“十则围之”一句时,曹操指出,我兵力十倍于敌就包围它,是指双方将帅智勇相等、士兵的作战能力强弱相同的情况下才如此,如果敌弱我强,就不必用十倍于敌的兵力。
总之,曹操的注释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见解,同时也更加丰富了《孙子兵法》的内容。
计篇
本篇在《孙子兵法》中具有总纲性质,它涉及到了有关战争的某些根本问题,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孙子的军事思想。
孙子体察到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必要的物质条件,即“道”、“天”、“地”、“将”、“法”等政治、经济诸因素。
所以他主张战前应对敌我双方的各种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比较,这样就能做到未战而预知胜负。
另一方面,孙子也认识到战争有其自身的规律,必员充分利用客观条件,周密地研究计划,灵活地运用战术,“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才能克敌制胜。
应该看到,两千多年前,对战争能有这种朴素唯物主义的理解,在灵活运用战术原则的论述中已经具有这么深湛的辩证因素,孙子不愧是一位“中国古代大军事学家”。
曹操忠实于孙子的军事思想,对本篇的基本观点做了简明、准确的注释,并有所补充和发挥。
※(曹操曰:
计者,选将、量①敌、度②地、料③卒、远近、险易④,计于庙堂⑤也。
)※这句话是曹操为《计篇》写的题解,以下各篇第一句都是曹操为当篇写的题解。
①量:
计量众寡。
②度,测算远近。
③料:
估量。
④易:
平坦。
⑤计于庙堂:
庙堂,祖庙,古时出兵,先在祖庙举行仪式,研究、制定作战计划,这就叫做“计于庙堂”,或称“庙算”。
(曹操说:
所谓“计”,就是把选任我方将领,称量敌人实力,测知地形,估量兵力以及路程的远近,地势的险易等事项,预先谋划好。
)
孙子曰:
兵①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②也。
①兵:
武器,这里指战争。
②察:
考察、研究。
故经之以五事①校之以计②而索③其情,(曹操曰:
谓下五事七计,求彼我之情也。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④,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曹操曰:
谓道之以教令⑤。
危者,危疑也。
)天者,阴阳⑥、寒暑。
时制也。
(曹操曰:
顺天行诛⑦,因⑧阴阳四时之制。
故《司马法》⑨曰:
“冬夏不兴师,所以兼爱民也⑩。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
死生也。
(曹操曰:
言以九地形势不同,因时制利⑾也。
论在《九地篇》中。
)将者,智、信⑿,仁⒀、能、严⒁也。
(曹操曰:
将宜五德备⒂也。
)法者,曲制⒃、官道、主用⒄也。
(曹操曰:
部曲⒅、幡帜⒆、金鼓⒇之制也。
官者,百官之分(21)也。
道者,粮路也。
主者,主军费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曹操曰;同闻五者,将知其变极(22),即胜也。
索其情者,胜负之情。
)曰:
主孰有道?
(曹操曰:
道德智能。
)将孰有能?
天地孰得?
(曹操曰:
天时,地利。
)法令孰行?
(曹操曰:
设(23)而不犯,犯而必诛(24)。
)兵众孰强?
士卒孰练(25)?
赏罚孰明?
吾以此知胜负矣。
(曹操曰:
以七事计之,知胜负矣。
)
①经之以五事:
经,衡量。
经之以五事,用道、天,地,将、法五大项目进行衡量。
②校(jiao叫)之以计:
校,比较。
校之以汁,就“主孰有道”等七方面的估算加以比较。
③索:
探求。
④令民与上同意也:
令,使。
上,指国君,意,意向。
这句话的意思是,使人民和国君的意向相同。
⑤道之以教令:
道,同“导”。
道之以教令,用法令来教化人民。
⑥阴阳:
我国古代哲学家往往指一对既对立又有联系的现象或事物为阴阳,如“天地”、“昼夜”、“高低”、“向背”等,这里专指阴晴。
⑦顺天行诛:
在“天时”适宜的情况下出兵作战。
⑧因:
遵循。
依照。
⑨《司马法》:
古代的一部兵书。
⑩所以兼爱民也:
为的是既照顾本国人民的利益,也照顾敌国人民的利益。
⑾因时制利:
时,当时的实际情况。
这句话的意思是,根据所处的地形实际来决定如何有效地利用地形。
⑿信:
这里指有功必赏,有罪必罚。
⒀仁:
关心士卒,爱护人民。
这里的“仁”,与孔丘鼓吹的“仁”是根本不同的。
⒁严:
威严,这里指严格执行法令。
⒂备:
具备。
⒃曲制:
曲,部曲,古代军队的编制。
制,古代军队作战指挥信号的规定。
⒄主用:
主,掌管。
主用,掌管军队的经费开支。
⒅部曲:
“部”与“曲”都是占代军队中的编制单位,这里用来代表各级编制。
⒆幡(fan帆)帜:
旗帜,古代用来通讯联络的工具。
⒇金鼓:
金,锣,锣和鼓都是古代作战时用于指挥的工具。
(21)百官之分:
分,职责。
百官之分,各级官员的职责。
(22)变极:
深刻的变化。
(23)设:
规定。
(24)诛:
惩罚。
(25)练:
训练有素。
将听吾计①,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曹操曰:
不能定计,则退②而去③也。
)计利以④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⑤。
(曹操曰:
常法之外也。
)势者,因利而制权⑥也。
(曹操曰:
制由权也,权因事制也⑦。
)
①将听吾计,将,如果。
听,听取、采纳。
将听吾计,如果采纳我的计策。
②退:
引退,辞职。
③去:
离开。
④以:
而。
⑤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就制定一个机动方案来作为作战计划的补充。
⑥权:
权变。
⑦制由权也,权因事制也:
机动方案的制定,应遵循随机应变的原则,如何随机应变,又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兵者,诡道①也。
(曹操曰:
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曹操曰:
敌治实②须备之也。
)强而避之,(曹操曰:
避其所长也。
)怒而挠③之,(曹操曰:
待其衰懈也。
)卑④而骄之,佚⑤而劳之,(曹操曰:
以利劳之。
)亲而离⑥之,(曹操曰:
以间⑦离之。
)攻其无行,出其不意。
(曹操曰:
击其懈怠,出其空虚。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曹操曰:
传犹泄也。
兵无常势⑧,水无常形,临敌变化,不可先传也。
故料敌在心,察机⑨在目也。
)
①诡道:
诡诈的行动,这里指靠迷惑敌人的手段取胜。
②治实:
军队管理得无懈可击。
③挠:
扰乱,这里指挑逗。
④卑:
低下、卑谦,这里是谨慎的意思。
⑤佚:
同“逸”,安逸。
⑥离:
离间。
⑦间(jian箭):
间谍。
⑧常势:
这里指固定的作战方法。
⑨机:
战机。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①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②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曹操曰:
以吾道观之矣。
)
①得算多:
得算,指通过“五事”、“七计”进行比较后,能预见到的有利条件。
得算多,即胜利的条件充分。
②多算:
谋划得周密。
孙子说:
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着人民的生死,决定着社稷的存亡,不能不仔细研究,慎重对待。
因此,应该用“五事”进行衡量,从七个方面加以比较,以便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
(曹操说:
说的是下面的“道”、“天”。
“地”、“将”、“法”和“主孰有道”等。
“索其情”是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
)“五事”,第一是“道,第二是“天”,第三是“地”,第四是“将”,第五是“法”。
“道”,是指推行进步政治,使人民和国君意向相同。
能做到这一点,听凭你如何驱遣,他们也不会畏惧、迟疑。
(曹操说:
用政策。
法令教化人民。
危就是疑惧。
)“天”,是指阴雨、晴天、严寒。
酷热等天候季节变化的规律。
(曹操说:
在“天时”适宜的情况下出兵作战。
所以,《司马法》上说:
“冬夏不出兵作战,这是为了既照顾本国人民的利益,也照顾敌国人民的利益。
”)“地”,是指道路地远、近,地形的险要、平坦、广阔、狭窄和“死地”、“生地”等地理条件,(曹操说:
是说因为各种地形的情况不一样,必须根据当时所处的地形实际来决定如何有效地利用地形。
这方面的论述包含在《九地篇》中。
)“将”是指将领的才智、信用、仁慈、勇敢、威严。
(曹操说:
将帅应该具备这五种品德。
)“法”是指关于军队的组织编制、指挥联络信号、各级官员职守,以及后勤供应、军费开支等事项的规定。
(曹操说:
“曲制”是指军队编制。
联络、指挥等项的制度规定。
“官”是指各级官员的职责。
“道”是指粮道。
“主用”是指掌管军队的费用开支。
)这五项,将帅没有哪一个毫无所知,然而只有能深刻理解的人,才能取得胜利;不能深刻理解,就不能取得胜利。
所以,还必须依据有关这些方面的具体筹算加以比较,以便探求谁胜谁负的可能性。
(曹操说:
对“五事”同样都懂一些,谁真正懂得“五事”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效用,谁就能取得胜利。
“索其情”的“情”,在这里是指谁胜谁负的可能性。
)究竟哪一方君主政治进步?
(曹操说:
君主应推行好的政治,将领应足智多谋,有才能。
)哪一方将领有才能?
哪一方能得天时、地利之助?
(曹操说:
天、地是指天时、地利。
)哪一方法令能贯彻执行?
(曹操说:
军中规定的法令制度不许违犯,违犯了一定严惩。
)哪一方军队强大?
哪一方士卒精干?
哪一方赏罚严明?
我们根据这番比较的结果,就可以判断谁胜谁负了。
(曹操说:
据这七方面的比较来估算,就可以预知胜负了。
)如果采纳我的计策,用我带兵打仗,一定能胜利,那我就留下。
倘若不按我的计策办,虽然用我带兵打仗,也一定会失败,那我就离去。
(曹操说:
不能决定计策,就应该辞丢官职,离开那里。
)计划周密而且被采纳了,就进一步制定一个“机动”的方案来作为作战计划的补充。
(曹操说:
其外,是指正规作战方案之外。
)这里所说的“机动方案”,就是依据有利条件来随机应变。
(曹操说:
机动方案的制定要遵循随机应变的原则,如何随机应变,又要依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
战争,是一种靠迷惑敌人取胜的行为。
(曹操说:
战争没有固定的格局,要以灵活多变能迷惑敌人为原则。
)因此,能打却显示出不能打的样子;想打却显示出不想打的样子;近击反佯示准备远袭;远袭则佯示行将近击。
敌人贪利,就用小利引诱敌人;敌人混乱,则应趁机攻取;敌人兵力充实,必须注意防备;(曹操说:
敌军管理得无懈可击,必须防备它。
)敌人兵力强盛,定要避其锋芒;(曹操说:
要避开敌人的长处。
)敌人盛怒急于求战,应当故意挑逗它而不与决战;(曹操说:
等敌人士气衰落,斗志松懈的时候,再去决战。
)敌人谨慎,要诱使它轻敌冒进;敌人安逸,应迫使它疲于奔命。
(曹操说:
用小利引诱敌人,使敌人奔走疲劳。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曹操说:
攻击战斗意志薄弱的敌人,出击敌人空虚的营垒。
)这些都是军事家所以取胜的妙诀,是不可以预先刻板规定的。
(曹操说:
传,就是泄露出来。
作战没有固定的方法,犹如水没有固定的形态,要根据战场情况随机应变,不能预先刻板规定。
因此要在自己的心中估计敌情的变化,要用自己的双眼捕捉有利的战机。
)
在未开战之前就预计能取胜,是因为胜利的条件充分;在未开战之前就预计不能取胜,是因为胜利的条件不充分。
考虑得周密就能取胜,考虑得不周密就不能取胜,何况毫无考虑呢?
我们根据这个原则去考察,胜败就可以预见到了。
(曹操说:
用这个基本原则来考察。
)
作战篇
军事依附于经济,经济是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战争的胜负,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后方补给的良好与否。
孙子和曹操在本篇中围绕战争与经济的这一关系,明确地阐述了物质基础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两条重要的补给原则:
一是“取用于国”(军资器材由国内运送);二是“在粮于敌”(粮秣从敌人那里取得)。
前者是后方运输,追送补给;后者是取之于敌,就地补给。
孙子和曹操尤其强调要“因粮于敌”。
古代作战,战场上的消耗补充主要是粮秣。
因此,“因粮于敌”是古代战争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补给原则。
现代战争中,几属可能,也是需要的。
孙子和曹操从军事对经济的依附关系出发,进一步提出了“兵贵胜,不贵久”的速牲主张。
速胜的思想,是孙子和曹操军事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和精彩部分。
他们认为,长期用兵会使军队疲惫,锐气挫伤,国家贫困,百姓财竭,各国也会乘机进犯,招致种种严重后果。
所以,他们提倡“拙速”,反对“巧久”。
两千多年前,孙子能提出速胜的战术思想,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现代战争中,我们不仅主张战役战斗上的速决,同时还强调战略上的持久。
尤其是处在战略防御地位的军队和进行正义战争的弱国抗击强大敌人的入侵时,更要在持久,积极的战略防御中去争取胜利。
(曹操曰:
欲战必先算其费,务①因粮于敌也。
)
①务:
务须、务必。
(曹操说:
要作战,必须预先算好所要消耗的军费,务必做到从敌人那里取得粮秣来补充自己。
)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驰车①千驷②,革车千乘③,带甲④十万,(曹操曰:
驰车,轻车也,驾驷马;革车,重车也,言万骑之重⑤。
车驾驷马,卒十骑一重⑥。
养二人主炊家子⑦,一人主保固守衣装⑧,厩⑨二人主养马,凡五人。
步兵十入,重以大车驾牛。
养二人主炊家子,一人主守衣装,凡三人也。
带甲十万,士卒数也。
)千里馈⑩粮;(曹操曰:
越境千里。
)则内外⑾之费,宾客⑿之用,胶漆之材⒀,车甲之奉⒁,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⒂矣。
(曹操曰:
谓购赏⒃犹在外。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⒄挫锐,攻城则力屈⒅,(曹操曰:
钝,弊也;屈,尽也。
)久暴师⒆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⒇,则诸侯乘其弊而起(21),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22)。
(曹操曰:
虽拙,有以速胜。
未睹者,言其无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①驰车:
古代作战时用以进攻的一种兵车,也叫轻车。
②驷(si四):
古代一辆车套四匹马叫“驷”。
③革车于乘(sheng圣):
革车,古代作战用以载运辎重的一种兵车,也叫重车。
乘,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叫一乘。
④带甲:
甲,古代作战时穿的铠甲。
带甲,指全副武装的士兵。
⑤革车,重车也,言万骑之重:
革车,就是重车。
所以叫重车,是说它装载着千军万马的辎重。
⑥卒十骑一重:
这一句《十一家注孙子》作“率三万军”,现依《孙子集校》改。
⑦炊家子:
这里指做饭。
⑧保固守衣装:
保管看守被装。
⑨厩(jiu就):
马圈。
⑩馈(kui愧):
赠送,这里指运输。
⑾内外:
这里指前方和后方。
⑿宾客:
指当时各国的外交使节、谋士和说客之类的人物。
⒀胶漆之材:
古代的兵工原料,可制造甲胄、矢、弓、戟、?
J、予、橹等兵器。
⒁车甲之奉:
奉,供给、补充。
车甲之奉,指武器装备的补充。
⒂举:
出动。
⒃购赏:
购,悬重价以求所得的一种特殊赏赐方式。
购赏,即赏赐。
⒄钝兵,钝,疲惫。
钝兵,军队疲惫。
⒅力屈:
力量耗尽。
⒆久暴师:
暴,暴露。
久暴师,指长期对外用兵。
⒇殚(dan丹)货:
殚,尽、竭。
殚货,财物枯竭。
(21)则诸侯乘其弊而起:
乘,趁。
弊,危机。
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么各国诸侯就会趁你危机时而出兵攻打。
(22)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拙速,用笨拙的方法迅速取胜。
巧之久,弄巧的持久。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军事上只听说用笨拙的速决也能取胜,却没见过弄巧的持久会得到什么好处。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①,粮不三载②;(曹操曰:
籍,犹赋也。
言初赋民,而便取胜,不复归国发兵也。
始载粮,后遂在食于敌,还兵入国,不复双粮迎之也。
)取用于国,在粮于敌,故军食在足也。
(曹操曰:
兵甲战具,取用国中,粮食因敌也。
)
①役不再籍:
籍,赋,古代按田亩进行征兵。
役不再籍,兵员不做第二次征集。
②粮不三载:
粮秣不必运输三次。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
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曹操曰:
军行已出界,近师者贪财,皆贵卖,则百姓虚竭也。
)财竭则急于丘役①。
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
百姓之费,十去其七。
(曹操曰:
丘,十六井也。
百姓财殚尽而兵不解②,则运粮尽力于原野也。
十去其七者,所破费也。
)公家之费,破车罢马③,甲胄矢弩④,戟?
J蔽橹⑤,丘午⑥大车,十去其六。
(曹操曰:
丘牛,谓丘邑之牛,大车,乃长毂车⑦也。
)
①财竭则急于丘役:
急,难。
丘,古代井田制度,八家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
因此,一丘是十六井。
丘役,每丘出马一匹,牛三头,这是当时人民向统治者每年定期缴纳的正赋。
②兵不解:
战争不结束。
③罢马:
罢,同“疲”。
罢马,受伤和疲劳的战马。
④甲胄(zhou昼)矢弩:
胄,古代作战时戴的头盔。
矢,箭。
弩,一种用机械力量发射的强弓。
⑤戟?
J蔽橹:
戟,古代的一种长兵器,?
J?
J,通“盾”,一种防御武器。
蔽,车两旁遮风尘的设备。
橹,大盾,装置在车上,也是防护工具。
⑥丘牛:
一种大牛。
⑦长毂(gu古)车:
毂,车轴。
长毂车,运载辎重的车。
故智将务食于敌。
食敌一钟①,当吾二十钟;*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曹操曰:
六斛四斗为钟。
计千里转运,二十钟而致一钟于军中也②。
*,吾秸也。
秆,禾藁③也。
石者,一百二十斤也。
转输之法,费二十石得一石。
一云,*音“忌”,豆也。
七十斤为一石。
当吾二十,言远费也。
)
①钟:
古时十斗为一斛(hu胡),六斛上斗为一钟。
②计千里转运,二十钟而致一钟于军中也:
此句据《曹操集?
孙子注》加。
③禾藁(gao搞):
禾秆。
故杀敌者,怒也;(曹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曹操注 孙子兵法 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