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8609744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38.91KB
人教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docx
《人教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
《童趣》练习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童稚藐小微物项为之强
鹤唳云端凹凸
二、阅读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一)
1.A解释词语。
张秋毫拟项
强素
徐唳怡然方
鞭驱
B翻译句子
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蹲其身,使与台齐。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必细察其纹理必先苦其心志
B.以虫蚁为兽扶苏以数谏故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D.驱之别院盖追先帝之殊遇
3.用讲述大意的方法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
A.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怡然自得:
。
B.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庞然大物:
。
4.能体现本文主旨的词语是()
A.明察秋毫
B.物外之趣
C.怡然称快
5.一位哲人说:
“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
”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
(二)
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项为之强②徐喷以烟
③鹤唳云端④鞭数十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3.“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作者这一举动的原因是什么?
我的揣摩:
4.本文的物外之趣有哪些?
它们源于生活中的什么事物?
我的概括:
5.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
①通过本文的阅读,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情趣丰富的人?
我的看法:
②童年是一段如诗如画的故事,在童年发生过许多趣味横生的故事,诗人胡令能《小儿垂钓》中写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霉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你还知道哪些诗中写到了童年生活?
写到相关的诗句即可。
6.第一段主要采用的修辞方法,是为了突出作者儿时的。
7.“又留蚊于素帐中”“素”的意思是,写出两个含有“素”的成语。
8.“唳”的读音是。
你知道关于“风声鹤唳”的故事吗?
请简单叙述。
(三)
1、《童趣》选自,作者,字,苏州人,代作家。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和()
A余忆童稚时余年幼B、又留蚊于素帐中于土墙凹凸处
C使其冲烟飞鸣常蹲其身D、项为之强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②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③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4、课文描写了童年时期的哪些趣事?
作者笔下的种种事物为什么能写得如此真实生动,富有生活情趣?
5、“鞭打蛤蟆,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这句话既是夸张又是比喻,为什么这样说?
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7、本文语言简朴、自然、生动。
请从文中找出有关词句加以分析。
三、
1.本文第③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丰富想像,第④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仔细观察。
请从这两段中各找一个相关语句,写在下面横线上。
(4分)
⑴丰富想像:
⑵仔细观察:
2.本文生动描述了“时有物外之趣”的三件事,请任选两件加以概括。
(4分)
⑴
⑵
四、比较阅读
[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观,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乙]一道士自夸法术高强,做得好驱蚊符。
或(有人)请得以(用来)贴室中。
至夜蚊愈多,往咎(责怪)道士。
道士曰:
“吾前往观之。
”见所贴符曰:
“原来用得不如法耳。
”问:
“如何用法?
”曰:
“每夜赶好蚊虫,须贴在帐子里面。
”
8.[甲]文选自《》,作者是代文学家沈复。
(1分)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项为之强()()
(2)鞭数十()
(3)果如鹤唳云端()()(4)方出神()
10.[甲][乙]两文中表示“我”的意思的词语各是什么?
(1分)
[甲][乙]
11.从[甲]文中任选两个你最喜欢的成语写下来,并就其中的一个释义。
(2分)
成语:
释义:
12.[甲]文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分)
13.一位哲人说:
“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
”请结合[甲]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
(2分)
14.用下面的句式写出[乙]文这则笑话所蕴含的道理。
(2分)
本文讽刺了像道士那样的人。
讽刺了像买符者那样的人。
15.[乙]文题为《驱蚊》,而沈复在《童趣》中则是“留蚊于素帐中”,试比较这一“驱”和“留”之间的不同。
(2分)
驱:
留:
《〈论语〉十则》练习
一、默写
1.《〈论语〉十则》中论述个人修养的名句是:
2.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论语》中的
来表示。
3.《〈论语〉十则》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
4.《〈论语〉十则》中孔子强调学习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5.〈论语〉十则中孔子论述认真思考和努力读书的相互依存关系的句子是:
,。
6.《〈论语〉十则》中强调有创造性的见解和新发现的人才可以做老师的句子是
“,。
”
7.在生活中,表示要善于向有长处的人学习或随时以周围的人为鉴的意思,我们常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
8.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来表示。
9.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用《〈论语〉十则》中的词句填空。
)
10.唐太宗有一句名言: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11.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
12.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13.APEC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
这种喜悦;“,?
”
14.《论语》十则》中强调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15.如何对待他人的优点和缺点呢?
孔子说:
,。
二、比较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论语》四则
①子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②孔子日: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季氏》)
③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④子夏日: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
【注释】[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
谅,诚信。
[便辟]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
[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
[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
[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
亡,同“无”。
[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择其善者而从之从:
(2)学而不思则罔罔:
(3)可谓好学也已矣好: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2)思而不学则殆。
3.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4.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1~5题。
[甲]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乙]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此谓何器也?
”对曰:
“此盖为宥座②之器。
”孔子曰:
“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
”对曰:
“然。
”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
孔子喟然而叹曰:
“呜呼!
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
”(《韩诗外传》)
【注】①敧(qī):
倾斜。
②宥(yòu)座:
座位右边。
“宥”通“右”。
③中:
这里指装水到一半。
④恶(wū):
哪里,怎么。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知之为知之为:
(2)是知也是:
(3)思而不学则殆殆:
(4)满则覆覆:
2.翻译上面语段中加横线的文字。
(1)诲女知之乎?
翻译: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翻译:
3.[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答:
4.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与应该相结合。
5.
(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
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
(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
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
〈古代诗歌四首〉练习
1.《观沧海》中的“”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远大抱负。
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
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壮志豪情的诗句是。
2.《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抒发作者浓浓乡愁的诗句是:
。
描写长江潮平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
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
3.《钱塘湖春行》的颈联是:
。
交待诗人游踪,勾勒早春轮廓的句子是: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
”
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是
“,。
”
最能体现“春行”特征的诗句是:
, 。
而“ , ”表达了作者陶醉在优美的湖光山色之中,流连忘返的情怀。
用“ , ”的诗句,描绘了春意从秋冬中苏醒,早春充满活力的画面。
运用了对偶手法描写动物迎春的诗句是“ , ”看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 , ”描绘了西湖早春的热闹景象,真让人觉得鸟儿们也在忙着建设自己美好生活呢。
花儿次第开放,小草蓬勃生长。
漫步在田野里的人们目睹这种景象,禁不住脱口吟道:
, 。
(《钱塘湖春行》)
4.《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游子悲苦惆怅的诗句是:
。
5.乡愁是什么?
是王湾“ , ”(《次北固山下》)的顾盼与希冀,是马致远“ , ”(《天净沙·秋思》)
《山市》
一、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
(1)shèn( )景
(2)县邑( )(3)青冥( )
(4)飞méng( )(5)高垣( )(6)睥nì( )
(7)禅( )院(8)yú( )时
(9)连gèn( )(10)倏( )忽
2.下列各句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B.楼五架,窗扉皆洞开
C.数至八层,裁如星点D.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3.解释句中加粗的字词。
(1)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 )
(2)或凭或立,不一状。
( )()
(3)层层指数( )
(4)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
( )
4.填空。
(1)本文节选自《》,作者是代著名的文学家,字留仙,别号。
(2)这篇文章以为顺序,描述了过程。
先看到,不久看见,然后又看见及其中的楼、堂、坊;大风起时,景物变模糊,风定后仅见上面的人;最后景物渐渐变小以至不见。
文中的描写细致生动、神奇。
二、阅读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
(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相顾惊疑
(2)裁如星点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文中的山市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4.文章结尾为什么写早行者的所见?
(二)
5.“山市”从产生到消失一共经过次景物变化,其中第次规模最大,第次写得最详。
6.翻译下列句子。
①然数年恒不一见。
②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③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④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
7.这次“山市”最早出现的是“”,最后消失的是“”一座。
8.为什么那时候的人把“山市”又称为“鬼市”?
《世说新语》两则练习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词语积累
[内集][儿女]
[讲论文义][俄而]
[欣然][似]
[差(chà)][拟]
[未若][因]
二、文学常识
1.《世说新语》:
六朝志(记)人小说代表作。
全书8卷,分德行、言语、方正、政事、文学、雅量等36门。
是南朝宋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笺(jiān)疏》中的“”一门。
三、内容点击
《咏雪》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故事。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少女谢道韫表现了以的才能。
四、阅读探究
1.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气氛?
2.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3.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4.“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
为什么?
五、迁移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一、词语积累
(一)常规词语
[期行[期日中]
[舍(shě)去][乃]
[时年][戏]
[客][尊君]
[委][君]
[家君][无信]
[引][顾]
(二)通假字[不]:
同“”。
二、文学常识出自《世说新语笺疏》中“”一门。
三、内容点击《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面对父亲的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地加以反驳的故事。
既表现了他的,更写出了他的的道理。
四、阅读探究
1.陈太丘“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的朋友反怒责陈太丘,说明朋友是怎样的人?
2.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3.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
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4.有人认为,陈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处,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5.友人为什么能够哑口无言、赔礼道歉?
五、迁移拓展
1.面对他人的无礼,你该如何处理?
2.如果父母不在家,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何接待?
3.你还知道哪些《世说新语》中的故事?
如“”。
4.有不少成语出自《世说新语》,请写出几个。
5、古代像谢道韫、陈元方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事例吗?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一)
1.《世说新语》是集,主要记述了。
2.刘义庆是宋文学家。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过中不至过:
⑵去后乃至乃:
去:
⑶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
⑷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
⑸元方入门不顾顾: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⑵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5.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
如果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
6.“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
7.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
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
8.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9.当友人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
10.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
11.“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
12.元方入门后,友人会怎样?
(二)
1.解释字词。
①期行()②尊君在不()
③相委而去()④下车引之()
⑤尊君()⑥家君()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下车引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之学必好问B.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C.使之冲烟而飞鸣D.故时有物外之趣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假如你独自在家,你父亲的同事有要事来找他,你会怎么回答呢?
比较阅读
(十)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7—21题(16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
“诺,期返而食。
”起曰:
“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
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等待。
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分)
①尊君在不?
②诺,期返而食。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4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相委而去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
④恐其自食其言也
19.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期日/中B.对/子骂父C.下车/引之D.故人至/暮不来
2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21.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4分)
(十一)阅读《期行》和《乘船》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甲《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乘船》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
“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4分)
歆辄难之()遂携拯如初()
俱乘船避难()宁可以急相弃邪()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王欲舍所携人()
既已纳其自托()待君久不至()
14.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2分)
A.宁可以急相弃邪是以谓之“文”也B.王欲舍所携人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C.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传一乡秀才观之D.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歆辄难之
15.翻译下列句子。
(2分)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6、《期行》和《乘船》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做人道理?
(4分)
17.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你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劣”?
(3分)
18、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句你所熟知的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
(2分)(多写一句加1分)
(十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31-36题.(13分)
【甲】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
“君与仆有何亲?
”对曰:
“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wěi)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
“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díqì)。
(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
孔文举:
即孔融。
通:
通报。
踧踖:
局促不安的样子。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
3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1)诣门者:
(2)入门不顾:
32.乙文有一通假字,请找出填在下面横线上(2分):
“”通“”
33.翻译“小时了了,大未必佳”.陈韪说这话有什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七 年级 上册 文言文 复习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