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十三中学届高三下学期期末联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8608561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110.37KB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十三中学届高三下学期期末联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十三中学届高三下学期期末联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十三中学届高三下学期期末联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十三中学届高三下学期期末联考二模化学试题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命题人:
大庆市第二十三中学曹雨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C:
12O:
16N:
14Al:
27K:
39I:
127
一、单项选择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16年6月8日IUPAC经审核后公布113、115、117和118四种元素。
下列关于117号元素Ts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元素Ts属于卤族元素所以为非金属
B.元素Ts在周期表的位置为第七周期第VIIA族
C.291Ts中含有的中子数为117
D.单质Ts2是熔沸点低的无色气体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7.8gNa2S固体和7.8gNa2O2固体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目均为0.1NA
B.在标准状况下,22.4LCl2和HCl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总数为2×6.02×1023
C.含1molFeCl3的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得到胶体数目为NA
D.标准状况下,Na2O2与足量的CO2反应生成2.24LO2,转移电子数为0.4NA
3、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都属于胶体②HF、HI都属于弱电解质
③Na2O、MgO、AL2O3都属于碱性氧化物④明矾、冰醋酸、Fe3O4都不是混合物
⑤葡萄糖、油脂都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A.①②B.②④C.④⑤D.③⑤
4、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硫化钠的电子式:
B.HClO4的电离方程式:
HClO4⇌H++ClO4-
C.乙酸的结构简式:
C2H4O2D.Mg2+的结构示意图:
5、根据下表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
元素代号
G
L
M
Q
R
T
原子半径/nm
0.186
0.160
0.143
0.104
0.075
0.066
主要化合价
+1
+2
+3
+6、-2
+5、-3
-2
A.单质的还原性:
G<L<M B.非金属性:
T<Q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R>T D.L2+与T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6、对可逆反应2A(s)+3B(g)
C(g)+2D(g)Δ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②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v(正)减小
③压强增大一倍,平衡不移动,v(正)、v(逆)不变④增大B的浓度,v(正)>v(逆)
⑤加入催化剂,B的转化率提高
A.④B.①②C.③D.④⑤
7、若“凡是气体分子总数增大的反应一定是熵增加的反应”。
则下列反应不可能自发进行的是( )
A.2O3(g)=3O2(g);ΔH<0B.2CO(g)=2C(s)+O2(g);ΔH>0
C.N2(g)+3H2(g)=2NH3(g);ΔH<0D.CaCO3(s)=CaO(s)+CO2(g);ΔH>0
8、在450℃、有催化剂存在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SO2和O2的混合气体,发生如下:
2SO2(g)+O2(g)
2SO3(g),下列描述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的是()
A.v正(O2)=2v逆(SO3)B.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C.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再变化D.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9、Zn(s)+
O2(g)=ZnO(s)ΔH1=-351.1kJ·mol-1
Hg(l)+
O2(g)=HgO(s)ΔH2=-90.7kJ·mol-1
由此可知Zn(s)+HgO(s)=ZnO(s)+Hg(l)ΔH3,其中ΔH3的值是()
A.-441.8kJ·mol-1B.-254.6kJ·mol-1C.-438.9kJ·mol-1D.-260.4kJ·mol-1
10、水热法制备纳米颗粒Y(化合物)的反应为:
3Fe2++2S2O32-+O2+aOH-===Y+S4O62-+2H2O。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S2O32-是还原剂B.Y的化学式为Fe2O3
C.a=4D.每有1molO2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物质的量为4mol
11、O2F2可以发生反应:
H2S+4O2F2→SF6+2HF+4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是氧化产物B.O2F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若生成4.48LHF,则转移0.8mol电子D.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4
12、我国“蛟龙”号载入潜水器进行第五次下潜试验,最大深度达到7062米,并完全返回.其动力电源是Al-AgO电池,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l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
B.Ag在AgO/Ag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C.该电池负极反应是2Al-6e-+8OH-═2AlO2-+4H2O
D.AgO/Ag电极溶液中的pH减小
13、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与X同主族,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Y与W核外电子数相差6,Z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Y、W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递增
B.X、Z、W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递增
C.X、W分别与Y形成化合物在常温下均为气态
D.Z、W分别与Y形成的化合物均可作为耐高温材料
14、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在一定条件下使反应SO2(g)+NO2(g)
SO3(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
B.Δt1=Δt2时,SO2的转化率:
a~b段小于b~c段
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反应物浓度:
a点小于b点
15、己知:
NH3•H2O(aq)与H2SO4(aq)反应生成1mol正盐的△H=-24.2kJ/mol;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H=-57.3kJ/mol.则NH3•H2O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等于( )
A.-69.4kJ/mol B.-45.2kJ/mol
C.+69.4kJ/mol D.+45.2kJ/mol
16、已知N2O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可发生以下反应:
2N2O5(g)
4NO2(g)+O2(g) ΔH>0当T1℃时,向密闭容器中通入N2O5,部分实验数据见下表:
t/s
0
500
1000
1500
c(N2O5)/mol·L-1
5.00
3.52
2.50
2.50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500s内N2O5分解速率为2.96×10-3mol·L-1·s-1
B.T1℃下的平衡常数K1=125,平衡时N2O5的转化率为50%
C.T1℃下的平衡常数为K1,T2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2,若T1>T2,则K1 D.达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的体积压缩到原来的 ,则再次平衡时c(N2O5)>5.00mol·L-1 二、填空题(共52分) 17、(12分)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A(g)+3B(g) 2C(g) ΔH<0,根据下列速率—时间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时刻所改变的具体外界条件是: t1________;t3________;t4________; (2)产物C的体积分数最大的时间段是________; (3)上述图像中C的体积分数相等的时间段是________; (4)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是________。 18、(7分)向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许CCl4后滴加氯水,CCl4层变成紫色。 如果继续向试管中滴加氯水,振荡,CCl4层会逐渐变浅,最后变成无色(已知氯气能够将单质碘氧化为HIO3)。 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并配平CCl4层由紫色变成无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整个过程中的还原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把KI换成KBr,则CCl4层变为________色;继续滴加氯水,CCl4层的颜色没有变化。 Cl2、HIO3、HBrO3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碘盐中含碘量为20~50mg·kg-1。 制取加碘盐(含KIO3的食盐)1000kg,若用KI与Cl2反应制KIO3,至少需要消耗Cl2________L(标准状况,保留2位小数)。 19、(12分)请从图中选用必要的装置进行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要求测定产生的氢气的体积(大于25mL),并检验氯气的氧化性 (1)A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B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 (2)设计上述气体实验装置时,各接口的正确连接顺序为: A接______、______接______;B接______、______接______. (3)在实验中,盛有KI淀粉溶液的容器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4)已知饱和食盐水50mL(假设NaCl足量且忽略溶液体积变化),某时刻测得H2体积为16.8mL(标准状况).此时溶液pH约为______.(lg2=0.3,lg3=0.5,lg5=0.7) (5)已知甲烷燃料电池采用铂为电极材料,两电极上分别通入CH4和O2,电解质为KOH溶液.某研究小组将甲烷燃料电池作为电源,进行上述饱和食盐水电解实验.若甲烷通入量为1L(标准状况),且反应完全,则理论上通过电解池的电量为______(已知NA=6.02×1023mol-1,电子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的电量)为1.60×10-19C,列式表示即可). 20、(9分)A、B、C、D、E、F均为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 A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两倍;D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D和F同主族;E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B与D形成化合物BD2的结构式为______ (2)A、C、D三元素能形成一种强酸甲,写出单质B与甲的浓溶液反应的 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FD2气体通入BaCl2和甲的混合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和无色气体CD,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3)均由A、D、E、F四种元素组成的两种盐,其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6,写出它们在溶液中相互作用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由B、D、E组成的盐溶于水后溶液显碱性,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 21、(12分)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生成的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并开发出直接以甲醇(CH3OH)为燃料的燃料电池。 已知H2(g)、CO(g)和CH3OH(l)的燃烧热ΔH分别为-285.8kJ·mol-1、-283.0kJ·mol-1和-726.5kJ·mol-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太阳能分解10mol水消耗的能量是________kJ; (2)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由CO2和H2合成甲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考查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注: T1、T2均大于30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温度为T1时,从反应开始到反应达到平衡,生成甲醇的平均速率为v(CH3OH)= mol·L-1·min-1 ②该反应在T1时的平衡常数比T2时的小 ③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④处于A点的反应体系的温度从T1变到T2,达到平衡时 增大 (4)在T1温度时,将1molCO2和3molH2充入一密闭恒容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CO2的转化率为α,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 (5)在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为酸性,正极的反应式为________。 理想状态下,该燃料电池消耗1mol甲醇所能产生的最大电能为702.1kJ,则该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为________(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是指电池所能产生的最大电能与燃料电池反应所能释放的全部能量之比)。 高三化学第二次考试答案 【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3.C 4.D 5.D 6.A 7.B 8.D 9.D 10.B 11.D 12.C 13.D 14.B 15.D 16.C 17、12分1)升高温度、加入催化剂、减小压强(只写温度、压强不得分)2)t0-t13)t2-t3和t3-t4(或t2-t4) 4)t3-t4(每空2分) 18、7分1) (1)I2+5Cl2+6H2O===2HIO3+10HCl(2分)(方程式系数错误得一分,无知错误不得分) (2)KI、I2(1分) (3)红棕(1分) HBrO3>Cl2>HIO3(1分) (4)10.58(2分) 19、12分1)2H++2e-=H2↑(2分);2Cl--2e-=Cl2↑(2分); 2)G;F;H;D;E;C;(2分) 3)Cl2+2I-=I2+2Cl-(2分) 4)12.5;(2分) 5) ×8×6.02×1023×1.60×10-19C或3.44×104(2分) 20、9分1)O=C=O;(1分写分子式不得分) 2)C+4HNO3(浓) CO2↑+4NO2↑+2H2O;(方程式系数错误得一分,条件1分物质错误不得分) 3SO2+2NO3-+3Ba2++2H2O═3BaSO4↓+2NO↑+4H+;(方程式系数错误得一分,物质错误不得分) 3)H++HSO3-═SO2↑+H2O;CO32-+H2O⇌HCO3-+OH-(方程式系数错误得一分,物质错误不得分,) 21、12分1)28582)CH3OH(l)+O2(g)=CO(g)+2H2O(l)△H=-443.5KJ/mol(方程式系数错误得一分,不写聚集状态扣一分、焓值符号错误扣一分,没有单位扣一分、两处以上错误本空不得分,物质错误不得分) 3)③④4)(2-α): 24)O2+4H++4e-=2H2O5)96.6%(每空2分) 【解析】 1.A选项117号元素根据递变规律属于金属A不正确;B选项117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七层,最外层电子数为7所以正确;C选项291Ts中含有的中子数为291-117=174错误;D选项根据元素变化规律单质为深色固体错误。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构、位、性”三位一体比较简单。 2.解: A、Na2S和Na2O2的摩尔质量均为78g/mol,故7.8g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0.1mol,而两者均由2个钠离子和1个阴离子构成,故0.1mol混合物中含0.1mol阴离子即0.1NA个,故A正确; B、标况下22.4L氯气和HCl的物质的量为1mol,故分子个数N=nNA=NA个,故B错误; C、一个氢氧化铁胶粒是多个氢氧化铁的聚集体,故1mol氯化铁所形成的胶粒的个数小于NA个,故C错误; D、标况下2.24L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而反应过程中氧元素的价态由-1价变为0价,故生成0.1mol氧气时转移0.2mol电子即0.2NA个,故D错误. 故选A. A、Na2S和Na2O2的摩尔质量均为78g/mol,且均由2个钠离子和1个阴离子构成; B、求出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分子个数N=nNA来分析; C、一个氢氧化铁胶粒是多个氢氧化铁的聚集体; D、求出氧气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反应过程中氧元素的价态由-1价变为0价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解: A、Na2S为离子化合物,钠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硫离子标出最外层电子,硫化钠的电子式为: ,故A错误; B、HClO4为强酸,是强电解质能完全电离,故电离方程式为: HClO4=H++ClO4-,故B错误; C、乙酸的分子式为: C2H4O2,结构简式为CH3COOH,故C错误; D、Mg2+的核内有12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故结构示意图为 ,故D正确. 故选D. A、硫化钠中存在钠离子和硫离子,钠离子直接用离子符号表示,硫离子需要标出最外层电子及所带电荷; B、HClO4为强酸,是强电解质; C、根据结构简式的书写方法来解答; D、Mg2+的核内有12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 本题考查了常见的化学用语的书写,难度不大,应注意的是结构简式和结构式的区别. 3.解: ①胶体是混合物,而硅酸是纯净物,故不是胶体,而氯化铁溶液是溶液,不是胶体,故错误; ②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和少部分盐以及水,HI为强酸,故不是弱电解质,故错误; ③Al2O3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是两性氧化物,故错误; ④由两种或以上物质构成的是混合物,而明矾、冰醋酸、四氧化三铁均由一种物质构成,故为纯净物,故正确; ⑤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相对分子质量在1万以上的物质,而葡萄糖和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均小于一万,故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正确. 故选A. ①胶体是混合物; ②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和少部分盐以及水; ③Al2O3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④由两种或以上物质构成的是混合物; ⑤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相对分子质量在1万以上的物质. 本题考查了常见的物质的分类方法,应注意的是胶体属于分散系,故是混合物,并掌握常见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难度不大. 4.解: A、Na2S为离子化合物,钠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硫离子标出最外层电子,硫化钠的电子式为: ,故A错误; B、HClO4为强酸,是强电解质能完全电离,故电离方程式为: HClO4=H++ClO4-,故B错误; C、乙酸的分子式为: C2H4O2,结构简式为CH3COOH,故C错误; D、Mg2+的核内有12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故结构示意图为 ,故D正确. 故选D. A、硫化钠中存在钠离子和硫离子,钠离子直接用离子符号表示,硫离子需要标出最外层电子及所带电荷; B、HClO4为强酸,是强电解质; C、根据结构简式的书写方法来解答; D、Mg2+的核内有12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 本题考查了常见的化学用语的书写,难度不大,应注意的是结构简式和结构式的区别. 5.解: A、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所以G>L>M,故A错误; B、同主族从上往下非金属性减弱,所以T>Q,故B错误; C、R为氮元素,T为O元素的,非金属性: O>N,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R<T,故C错误; D、L、T的离子电子层排布相同,L2+与T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都是10个电子,故D正确; 故选D. 短周期元素,由元素的化合价可知,T只有-2价,则T为O元素,Q有+6、-2价,可知Q为S元素;R有+5、-3价,则R为氮元素;G、L、M只有正化合价,原子半径G>L>M,则G为Na元素,L为Mg,M为Al元素. A、A金属性越强,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 B、同主族从上往下非金属性减弱; C、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 D、L、T的离子电子层排布相同. 本题考查元素的性质与位置关系,学生能利用原子半径及化合价来推断出元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熟悉元素及其单质、化合物的性质来解答即可,难度不大. 6.解: 该反应为前后气体系数和相等、正反应方向放热的可逆反应。 ①增加A的量A为固体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错误②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但v(正)v(逆)均增大错误③压强增大一倍,v(正)、v(逆)均增大,前后气体系数和相等平衡不移动错误,④增大B的浓度,v(正)>v(逆)正确 ⑤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B的转化率不变错误。 最终结合判断A答案正确 本题考查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难度一般。 7.解: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根据ΔG=ΔH-TΔS恒小于零,反应肯定是自发的,则ΔH>0,ΔS<0时,ΔG恒大于零,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只有B项符合。 8.解: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确立,该反应特征为参与反应物质均为其体且正向气体系数和减小A.v正(O2)=2v逆(SO3)等式比例关系错误B.由于固定容器,容器中气体的总质量和容器总体积恒定不变所以任意时刻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不能确定为平衡状态错误; C.反应的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K不变化不是平衡的判断依据错误D.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与气体质量和气体物质的量有关由于前后气体系数和不等所以两者比值为变量,若不随时间而变化则可判定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正确。 化学平衡状态的确立是平体系前提,学生应当熟练掌握判定依据和常见描述,本题难度不大,但试题区分度可能会很明显。 9.解: 本题考查简单地盖斯定律方程式加和化简,用第一个方程式焓值减去第二个方程式焓值即可,注意负号的变换。 比较基础简单。 10.解: 由反应知还原剂是S2O32-,氧化剂是O2,每有1molO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mol,A、D正确;由原子守恒知Y的化学式为Fe3O4,B错误;由电荷守恒知,a=4,C正确。 答案 B本题考察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计算的掌握,题目难度中等. 11.解: A.O元素由+1价降低到0价,化合价降低,获得电子,所以氧气是还原产物,故A错误; B.在反应中,O2F2中的O元素化合价降低,获得电子,所以该物质是氧化剂,而硫化氢中的S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反应后升高为+6价,所以H2S表现还原性,而O2F2表现氧化性,故B错误; C.外界条件不明确,不能确定HF的物质的量,所以不能确定转移电子的数目,故C错误; D.由方程式可知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的比是1: 4,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为高频考点和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答题注意把握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为解答该题的关键,易错点为C,题目难度不大. 12.解: A.由原电池装置图可知铝被氧化生成NaAlO2,则Al为负极,故A错误; B.AgO被还原,应为原电池的正极,故B错误; C.Al被氧化,应为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为Al-3e-+4OH-=AlO2-+2H2O,或2Al-6e-+8OH-═2AlO2-+4H2O,故C正确; D.正极发生AgO+2e-+H2O=Ag+2OH-,pH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Al比Ag活泼,原电池工作时Al被氧化,应为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为Al-3e-+4OH-=AlO2-+2H2O,AgO被还原,应为原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式为AgO+2e-+H2O=Ag+2OH-,结合电极反应式进行判断. 本题考查化学电源新型电池,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题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大庆市 第二十三 中学 届高三下 学期 期末 联考 化学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