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工程历年高考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8596335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533.20KB
三大工程历年高考试题.docx
《三大工程历年高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大工程历年高考试题.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大工程历年高考试题
三大工程部分选择题专项训练
组题:
汪细炎2010-5-2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中的人效应T细胞能产生单克隆抗体
B.培养中的人B细胞能够无限地增殖
C.人的成熟红细胞经过培养能形成细胞株
D.用胰蛋白酶处理肝组织可获得单个肝细胞
2.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凝血因子基因导入山羊受精卵,培育出了转基因羊。
但是,人凝血因子只存在于该转基因羊的乳汁中。
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中凝血因子基因编码区的碱基对数目,等于凝血因子氨基酸数目的3倍
B.可用显微注射技术将含有人凝血因子基因的重组DNA分子导入羊的受精卵
C.在该转基因样中,人凝血因子基因存在于乳腺细胞,而不存在于其他体细胞中
D.人凝血因子基因开始转录后,DNA连接酶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
3.根瘤菌是一种固氮微生物,其生物学特征之一是:
A.在土壤中独立生活时能够固氮B.需氧的异养细菌
C.所需能量由自身的线粒体提供D.单细胞真核生物
4.基因工程技术可使大甩手杆菌合成人的蛋白质。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常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处理目的基因和质粒
B.DNA连接酶和RNA聚合酶是构建重组质粒必需的工具酶
C.可用含抗生素的培养基检测大肠杆菌中是否导入了重组质粒
D.导入大肠杆菌的目的基因不一定能成功表达
5.下列所述环境条件下的微生物,能正常生长繁殖的是:
A.在缺乏生长素的无氮培养基中的圆褐固氮菌
B.在人体表皮擦伤部位的破伤风杆菌
C.在新配制的植物矿质营养液中的酵母菌
D.在灭菌后的动物细胞培养液中的禽流感病毒
B.大肠杆菌中检测到人胰岛素基因及其mRNA
C.山羊乳腺细胞中检测到人生长激素DNA序列
D.酵母菌细胞中提取到人干扰素蛋白
6.利用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可生产人类所需要的产品。
下列各项中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在受体细胞中表达的是:
A.棉花二倍体细胞中检测到细菌的抗虫基因
B.大肠杆菌中检测到人胰岛素基因及其mRNA
C.山羊乳腺细胞中检测到人生长激素DNA序列
D.酵母菌细胞中提取到人干扰素蛋白
7.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限制内切酶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B.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C.限制性内切酶能别和切割RNA
D.限制性内切酶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
8.通过发酵罐发酵可大规模生产谷氨酸,生产中常用的菌种是好氧的谷氨酸棒状杆菌。
下面有关谷氨酸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氧充足时,发酵液中有乳酸的积累
B.发酵液中碳源和氮源比例的变化不影响谷氨酸的产量
C.菌体中谷氨酸的排出,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和产量的提高
D.发酵液pH值呈碱性时,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生成乙酰谷氨酰胺
9.下图表示用3H-亮氨酸标记细胞内的分泌蛋白,追踪不同时间具有放射性的分泌蛋白颗粒在细胞内分布情况和运输过程。
其中正确的是:
10.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
下列关于结核杆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该菌的遗传物质分布于细胞核内
B.该菌是好氧菌,其生命活动所需要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C.该菌感染机体后能快速繁殖,表明其可抵抗溶酶体的消化降解
D.该菌的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后由高尔基体分选运输到相应部位
11.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完成分化以后,其细胞膜的通透性稳定不变
B.膜的流动性是细胞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
C.特异性免疫系统通过细胞膜表面的分子识别“自己”和“非已”
D.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赶快
12.在细菌的连续培养过程中,要以一定速度不断添加新的培养基,同时以同样速度放出老的培养基。
下图表示培养基的稀释率(培养基的更新速率)与培养容器中营养物质浓度、细菌代时(细菌数目增加一倍所需的时间)、的关系。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稀释率很低的情况下,稀释率的增加会导致细菌密度的增加
B.稀释率从a到b的变化过程中,细菌生长速率不断提高
C.稀释率超过b点后,营养物质浓度过高导致细菌死亡率增大,细菌密度降低
D.为持续高效地获得发酵产品,应将稀释率控制在b点附近
13.利用细胞工程方法,以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为抗原制备出单克隆抗体。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纯化的核衣壳蛋白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为单克隆抗体
B.体外培养单个效应B细胞可以获得大量针对SARS病毒的单克隆抗体
C.将等量效应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混合,经PEG诱导融合后的细胞均为杂交瘤细胞
D.利用该单克隆抗体与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方法可诊断出病毒感染者
14.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硝化细菌能以NH3作为氮源和能源物质
B.某些细菌可以利用光能固定CO2合成有机物
C.生长因子是某些细菌生长过程中需要额外补充的营养物质
D.含伊红和美蓝试剂的培养基不能用来鉴别牛奶中的大肠杆菌
15.已知某种限制性内切酶在一个线性DNA分子上有3个酶切位点,如图中箭头所指。
如果该线性DNA分子在3个酶切位点上都被该酶切断,则会产生a、b、c、d四种不同长度的DNA片段。
现有多个上述线性DNA分子,若在每个DNA分子上至少有一个酶切位点被该酶切断,则从理
论上讲,经该酶酶切后,这些线性DNA分子最多能产生长度不同的DNA片段种类数是:
A.3B.4C.9D.12
16.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电刺激可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或动物细胞融合
B.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和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均需酶处理
C.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经抗原免疫小鼠的B淋巴细胞融合可制备单克隆抗体
D.某种植物甲乙两品种的体细胞杂种与甲乙两品种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17.下列对根瘤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根瘤菌在植物根外也能固氮
B.根瘤菌离开植物根就不能存活
C.土壤淹水时,根瘤菌固氮量减少
D.大豆植株生长所需要的氮都来自根瘤菌
18.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烟草花叶病毒可以不依赖宿主细胞而增殖
B.流感病毒的核酸位于衣壳外面的囊膜上
C.肠道病毒可在经高温灭菌的培养基上生长增殖
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可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19.下列关于病毒的描述,正确的是:
A.噬菌体通常在植物细胞中增殖B.病毒可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载体
C.青霉素可有效抑制流感病毒增殖D.癌症的发生与病毒感染完全无关
20.用实验检测某一菌株,结果如下:
(1)有氧条件下,菌株正常生长,但检测不出乳酸和酒精
(2)无氧条件下,乳酸含量增加明显,但检测不出酒精
(3)无氧条件下,培养液中半乳糖的消耗量与乳酸的生成量成正比
由上述结果得出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此菌能在弱酸性条件下生活
B.此菌中存在催化乳酸形成的酶
C.此菌为厌氧菌
D.半乳糖也可成为此菌的营养物质
21.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鼠脾细胞与兔造血干细胞的细胞膜能够发生融合
B.用蛋白酶处理生物膜可改变其组成,不改变其通透性
C.在生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生物膜只发生结构上的联系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间传递时,生物膜发生的变化是相同的
22.下列有关酿脓链球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中DNA或RNA,其中贮存着它的遗传信息
B.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可导致自身免疫病
C.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后肉眼可见链状排列的球菌
D.侵入心脏瓣膜引起化脓性炎症,导致风湿病心脏病
23.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能使马铃薯块茎含有人奶主要蛋白。
以下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采用反转录的方法得到的目的基因有内含子
B.基因非编码区对于目的基因在块茎中的表壳是不可缺少的
C.马铃薯的叶肉细胞可用为受体细胞
D.用同一限制酶分别处理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DNA,可产生粘性末端而形成重组DNA分子
24.下列有关根瘤菌及其生物固氮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备根瘤菌DNA时需用纤维素酶处理细胞壁
B.根瘤菌的固氮基因编码区含有内含子和外显子
C.大豆种子用其破碎的根瘤拌种,不能提高固氮量
D.根瘤菌固氮量与其侵入植物的生长状况有关
25.在以下描述中,可以将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相区别的是:
A.能够使人或动、植物患病B.没有细胞核,仅有核酸
C.具有寄生性D.由核酸和蛋白质装配进行增殖
26.用动物细胞工程技术获取单克隆抗体,下列实验步骤中错误的是:
A.将抗原注入小鼠体内,获得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
B.用纤维素酶处理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
C.用聚乙二醇作诱导剂,促使能产生抗体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
D.筛选杂交瘤细胞,从中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细胞群,培养后提单克隆抗体
27.下列技术依据DNA分子杂交原理的是:
①用DNA分子探针诊断疾病
②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的杂交
③快速灵敏地检测饮用水中病毒的含量
④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形成重组DNA分子
A.②③B.①③C.③④D.①④
28.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发现和发展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的三位科学家。
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片段与目的基因连接起来组成一个融合基因,再将该融合基因转入真核生物细胞内,表达出的蛋白质就会带有绿色荧光。
绿色荧光蛋白在该研究中的主要作用是
A.追踪目的基因在细胞内的复制过程
B.追踪目的基因插入到染色体上的位置
C.追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分布
D.追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29.右图是某微生物体内某一物质的代谢示意图,下列关于酶活性的调节的叙述。
错误的是
A丁物质既是酶③催化生成的产物,也是酶③反馈抑制物。
B戊物质通过与酶④结合导致酶④结构改变而是其失去活性。
C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任意一种过量时,酶①的活性都有受到抑制。
D若此代谢的终产物不断地排出菌体外,则可消除丙物质对酶①的抑制作用。
30.下列关于谷氨酸发酵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发酵时需要不断地通入无菌空气,否则会积累乳酸。
B发酵时采用的培养基为液体的天然的培养基。
C从自然界分离的天然菌株可直接用于生产。
D当菌体进入生产稳定期时,补充营养物质可提高谷氨酸产量。
31.下列关于植物体细胞杂交或植物细胞质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克服生殖隔离的限制,培育远缘杂种。
B不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属于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
C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正交反交F1的表现型一致。
D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F1的遗传物质来自母本的多余父本的。
32.用动、植物成体的体细胞进行离体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都需用CO2培养箱B.都须用液体培养基
C.都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D.都可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33.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植物或微生物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是两类常用的工具酶
C.人胰岛素原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胰岛素原无生物活性
D.载体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筛选含重组DNA的细胞和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
34下列有关大肠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以复制方式进行繁殖,其拟核是一个环状DNA分子
B在含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基上,大肠杆菌首先利用乳糖作碳源
C用大肠杆菌工程菌生产干扰素时.应及时添加核酸等生长因子
D处于对数期的大肠杆菌.常作为生产用的菌种和科研的材料
免疫部分选择题专项训练
组题:
汪细炎2010-5-2
一.单选题
1如果给人体注射灭活的甲型HlNl流感病毒,可预防甲型H1Hl流感,那么灭活病毒在体内
引起的免疫反应,正确的是
A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B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
B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
C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D淋巴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形成记忆细胞,能释放白细胞介素
2.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了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下列关于细菌的细胞呼吸类型和消灭该菌首先要通过的免疫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和体液免疫B.无氧呼吸和细胞免疫
C.有氧呼吸和体液免疫D.有氧呼吸和细胞免疫
3.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
正确的治疗措施是
A.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
B.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
C.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
D.注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
4.为防止甲型H1N1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有人建议接种人流感疫苗,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条件之一是:
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
A.侵染部位B.致病机理C.抗原决定簇D.传播途径
5.下列有关酿脓链球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中DNA或RNA,其中贮存着它的遗传信息
B.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可导致自身免疫病
C.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后肉眼可见链状排列的球菌
D.侵入心脏瓣膜引起化脓性炎症,导致风湿病心脏病
6.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抗原侵入宿主细胞时,细胞免疫才开始发挥作用
B.效应B细胞的产生,需要T细胞和抗原的共同刺激
C.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每个效应B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7.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B细胞吞噬病原菌,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产生的效应T细胞分泌抗体
B.T细胞吞噬病原菌,然后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产生的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
C.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产生的效应T细胞攻击靶细胞
D.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然后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产生的效应B细胞攻击靶细胞
D.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效应B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
8.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B.移植的器官被患者排斥
C.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D.病原微生物被体内吞噬细胞吞噬
9.人体受到某种抗原的刺激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第二次刺激时:
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10.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
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A.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
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毒抗体
C.可以促进效应B细胞释放出淋巴因子
D.产生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11.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体,近年来因抗药菌株增多等原因,使人类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下列有关结核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结核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B.结核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应用抗生素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C.接种卡介苗后,T细胞受刺激成为记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
D.感染结核杆菌后,机体主要通过特异性细胞免疫的作用将其消灭
12.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其免疫功能表现为:
A.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B.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
C.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D.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13.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
A.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白细胞介素消灭
B.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
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14.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必须有抗体参与
B.B细胞和T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
C.“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细胞免疫有缺陷
D.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都能合成单克隆抗体
15.人被生锈的铁钉扎破脚后,应该尽快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其原因是破伤风抗毒素能够:
A.促进自身免疫反应B.增强细胞免疫作用
C.使体内产生抗原D.特异性地中和外毒素
16.一般情况下,用抗原免疫机体,血清中抗体浓度会发生相应变化。
如果第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且剂量相等,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血清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
17.关于抗体的产生.特性和作用等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毒素是抗体
B.抗体都能被蛋白酶水解
C.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
D.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
18.当抗原刺激抗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时,效应T细胞发挥的作用是:
A.产生抗体使靶细胞裂解
B.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
C.产生组织胺增强B细胞的功能
D.促进B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19.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
A.过敏性鼻炎B.血友病C.艾滋病D.系统性红班狼疮
20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
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
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
C.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
21.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内,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是:
A.体液免疫B.细胞免疫C.自身免疫D.非特异性免疫
22.在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SARS
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A.疫苗B.外毒素C.抗原D.抗体
23.下列都属于免疫系统效应T细胞所产生的淋巴因子的是:
A.干扰素、胸腺素B.组织胺、白细胞介素
C.组织胺、胸腺素D.干扰素、白细胞介素
生态部分选择题专项训练
组题:
汪细炎2010-5-2
一.单选题
1题5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ij、k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j是未利用部分),方框太小表示使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进人该生态系统的CO2量与各h产生的CO2总量相等
B生产者中i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有机物量
C流向分解者的k可被生产者直接吸收利用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2.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
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
B.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
C.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
D.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
3右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
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
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
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
4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5右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
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
和
,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
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
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
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
D.
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
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
6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7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时间(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成虫数(只)
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
8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
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9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两组实验:
实验一:
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甲图);
实验二:
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乙图)。
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
A.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无影响
B.大草履虫以栉毛虫为食
C.培养液为上述生态系统提供能量
D.大草履虫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其余部分流入栉毛虫
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牧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11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趋势如图。
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下一个种群。
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12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
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
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
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
D.回填土壤,栽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
13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历年 高考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