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附答案112555.docx
- 文档编号:28589469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233.78KB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附答案112555.docx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附答案11255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附答案112555.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附答案112555
期末文化素质检测试卷八年级物理
一、单选题(本题共30分。
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到答题卷相应的位置,写在其它地方的均不给分。
每小题选对得3分,错选或未选的得0分。
)
1.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
C.测量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零刻度线开始量起
D.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测量单位.
2.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流水B.河岸C.山D.船
3.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一物理书在娄底和北京的质量是一样的
B.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了
C.1kg的棉花比1kg的铁块质量小
D.将铁块压成铁饼,质量减小了
4.下列有关光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日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镜中花,水中月”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C.老花镜的镜片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
5.声音在均匀空气里传播过程中()
A.声速逐渐减小B.频率逐渐减小
C.振幅逐渐减小D.声速、频率、振幅都不变
6.下列事例中,属于从噪声的产生环节进行防治的是
A.道路两旁植树
B.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C.上课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7.在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时,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
8.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春天冰封的河面消融B.冬天玻璃上生成冰花
C.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D.衣柜中的樟脑球变小
9.根据你对光现象的认识,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放在水杯中的筷子看上去弯折了,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C.平面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D.十五的月亮圆又亮,月亮是一个天然光源
10.一只质量为70kg的氧气瓶,刚启用时瓶内氧气密度为ρ,使用半小时,氧气瓶的质量变为40kg,瓶内氧气的密度为
ρ;再使用一段时间,氧气瓶的质量变为20kg,此时瓶内的氧气密度应为()
A.
ρB.
ρC.
ρD.
ρ
二、填空题(本题共24分,每空2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
11.我市进行防空演练时,那种尖锐刺耳的防空警报声是通过________传入耳朵的,这样尖锐刺耳的声音平时我们说它是一种噪声,但这次它却向大家传递着一种___________。
12.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________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48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13.冰糖葫芦(如图)的制作方法是:
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一定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待白糖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糖浆后,将山楂蘸上糖浆,等山楂上的糖浆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变成固态,令人垂涎欲滴的冰糖葫芦就做好了。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14.如图所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照射在白屏上,白屏上出现了彩色的光带,最下面的是_________色,这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
15.如图所示,为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与视力正常的眼睛相比,近视眼的晶状体,对光线的______(填“会聚”或“发散”)能力较强;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眼镜的镜片应是______。
16.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对甲、乙两种物质进行了探究。
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象。
由图象得到的信息可知:
其中密度较小的是_____(选填“甲”或“乙”),甲的密度为_____g/cm3。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26分,其中17题4分,18题6分,19题8分,20题8分)
17.一束光线从空气中倾斜射向水平面,补全下列折射光线、反射光线。
18.如图所示,甲、乙两图是某个同学做“水的沸腾”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其中能正确反映沸腾现象的是图__________;图丙是他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水沸腾的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_____________,看图分析还可以知道,实验地的大气压比标准大气压_____________(选填“高”、“低”或“相等”)。
19.洋洋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cm.
(2)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________,为实验探究做好准备.
(3)如图乙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20cm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为止.生活中_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标尺70cm处,再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的实像.
20.地沟油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毒的物质,一些不法商人对其进行简单的脱水、脱杂、脱臭处理后,提供给无良餐馆使用,假冒色拉油,严重伤害市民身体健康.小明学了密度后,想用测密度的方法来鉴别色拉油和地沟油.他查得优质色拉油的密度在0.90g/cm3~0.93g/cm3之间,地沟油的密度在0.94g/cm3~0.96g/cm3之间.然后,他进行了如下实验鉴别:
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左端的零刻线处后,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B.取适量样品油倒入烧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样品油的总质量m1,如图乙所示,m1=________g;
C.然后将烧杯中部分样品油倒入量筒中,测出烧杯和剩余样品油的总质量m2=25g,则量筒中样品油的质量表达式为m1-m2;
D.读出量筒中样品油的体积V,如图丙所示;
E.利用实验数据,计算出样品油的密度ρ=________g/cm3;
F.根据测算出的密度,小明通过比对,该样品油________(填“是”或“不是”)地沟油.
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0分,其中21题8分,22题12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相应的位置。
)
21.质量为18kg的冰块,密度为0.9×103kg/m3。
求:
(1)冰块的体积。
(2)若冰块吸热后,有800cm3的冰融化成水,求水的质量。
22.如表是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G11次高速列车的运行时刻表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运行时间
里程
1
北京南
始发站
08:
00
0分
0
2
济南西
09:
30
09:
36
1小时30分
408千米
3
南京南
11:
48
11:
54
3小时48分
1013千米
4
上海虹桥
12:
54
终点站
4小时54分
1318千米
根据高铁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高铁由北京南站驶往上海虹桥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高铁在哪个路段运行得最快?
期末文化素质检测试卷八年级物理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共30分。
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到答题卷相应的位置,写在其它地方的均不给分。
每小题选对得3分,错选或未选的得0分。
)
1.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
C.测量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零刻度线开始量起
D.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测量单位.
【答案】C
【解析】
由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可以知道A、B、D是正确的;
C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测量时如果零刻线磨损,可以从较清楚的刻线处(一般选择整数)对齐测量,记录结果时从开始测量时对齐的刻线处量起.
所以C选项是错误的.
【点睛】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
(1)放:
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
(2)读: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记:
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值和单位.
2.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流水B.河岸C.山D.船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意可知,题中的研究对象是“山”,它的运动状态是“向船尾跑去了”,即山在“运动”。
以流水为参照物,虽然山与流水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但无法直观地说明“山向船尾跑去”,故A错;
B、以河岸为参照物,山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不动的,故B错。
C、若以山本身为参照物,那它只能是静止的,而且一般是不能选研究对象为参照物,故C错;
D、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故D是正确的;
故选D。
3.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一物理书在娄底和北京的质量是一样的
B.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了
C.1kg的棉花比1kg的铁块质量小
D.将铁块压成铁饼,质量减小了
【答案】A
【解析】
A、同一物理书在北京和娄底只是位置不同,质量不变,故A正确;
B、水结成冰后,状态发生了变化,质量不变,故B错误;
C、1kg的棉花和1kg的铁块的质量相等,故C错误;
D、把铁块压成铁饼,形状发生变化,质量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状态、位置、形状的改变而改变,据此解答。
4.下列有关光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日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镜中花,水中月”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C.老花镜的镜片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
【答案】B
【解析】
日食和月食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镜中花、水中月都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错;老花镜的镜片是由凸透镜做成的,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故D正确;应选B。
5.声音在均匀空气里传播过程中()
A.声速逐渐减小B.频率逐渐减小
C.振幅逐渐减小D.声速、频率、振幅都不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1)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但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变;
(3)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音调和音色不变.
解:
A、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变;故A错误;
B、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音调不变,故频率也不变;故B错误;
C、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过程中,响度变小,振幅也变小;故C正确;
D、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速度不变,音调不变,频率也就不变;响度变小,振幅也就变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综合性较强,考查声音的传播速度和特征等知识;结合对声音特征的认识、传播的速度,可解答此题.
6.下列事例中,属于从噪声的产生环节进行防治的是
A.道路两旁植树
B.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C.上课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答案】C
【解析】
A、B选项,道路两旁植树和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故A、B均错误。
C选项,上课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属于声源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故C正确。
D选项,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故本题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噪声的控制, 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人耳处减弱。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防止噪声的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阻断噪声的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
7.在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时,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A选项,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故A错误。
B选项,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且没有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故B正确。
C选项,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故C错误。
D选项,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侧壁,故D错误。
故本题答案为B。
【点睛】
(1)使用温度计之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选择合适的温度计;认清最小刻度值,使用其测量时可以迅速读出温度值。
(2)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等待一段时间,读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实现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8.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春天冰封的河面消融B.冬天玻璃上生成冰花
C.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D.衣柜中的樟脑球变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物体由固体变为气态为升华现象.
A.春天冰封的河面消融,物体由固体变为液态态是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B冬天玻璃上生成冰花,物体由气态体变为固态为凝华现象,不符合题意;
C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物体由液态体变为气态为汽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D衣柜中的樟脑球变小,物体由固体变为气态为升华现象,符合题意。
考点:
物态变化
9.根据你对光现象的认识,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放在水杯中的筷子看上去弯折了,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C.平面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D.十五的月亮圆又亮,月亮是一个天然光源
【答案】A
【解析】
A选项,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故A正确。
B选项,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
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筷子在水杯中会变弯等,故B错误。
C选项,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
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故C错误。
D选项,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月亮本身并不发光,而是反射太阳光才被人看见的,所以月亮不是光源,故D错误。
故本题答案为A。
【点睛】
光源:
我们把自己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1)自然光源:
太阳光,另外还有恒星物体发出的光,闪电,荧火虫,水母等;
(2)人造光源:
电灯,蜡烛,电视,路灯等;
(3)通过反射或折射等而发光的物体或不会发光的物体都不是光源,如月亮。
10.一只质量为70kg的氧气瓶,刚启用时瓶内氧气密度为ρ,使用半小时,氧气瓶的质量变为40kg,瓶内氧气的密度为
ρ;再使用一段时间,氧气瓶的质量变为20kg,此时瓶内的氧气密度应为()
A.
ρB.
ρC.
ρD.
ρ
【答案】D
【解析】
设氧气瓶质量为
体积为V,则由
得:
----------①
----------②
①
② 得:
质量为
的氧气瓶,瓶内纯氧气质量为
时,瓶内氧气密度为
再使用一段时间,氧气瓶内氧气的质量为
,氧气体积一定,
,则:
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
题目提供的质量都是氧气的质量和氧气瓶质量的总和,要设氧气瓶质量为
体积为V,根据前两个条件列方程求出氧气瓶质量
然后利用体积一定,氧气密度和氧气质量成正比得出答案.
二、填空题(本题共24分,每空2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
11.我市进行防空演练时,那种尖锐刺耳的防空警报声是通过________传入耳朵的,这样尖锐刺耳的声音平时我们说它是一种噪声,但这次它却向大家传递着一种___________。
【答案】
(1).空气
(2).信息
【解析】
防空警报声是通过空气传入同学们的耳朵里的,在抗震减灾学生疏散演练活动中,它却向大家传递着一种求生信息.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1).空气
(2).信息
【点睛】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介质包括固体、液体、气体;
(2)由不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叫噪声;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
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
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
12.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________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48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答案】
(1).
(2).
【解析】
由频闪照片可以看出,苹果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它做的是变速运动;
照片上A与B有3个时间间隔,即时间为
,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1).变速
(2).1.6
13.冰糖葫芦(如图)的制作方法是:
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一定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待白糖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糖浆后,将山楂蘸上糖浆,等山楂上的糖浆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变成固态,令人垂涎欲滴的冰糖葫芦就做好了。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答案】
(1).熔化
(2).放出
【解析】
白糖放入锅中加热,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山楂上的糖浆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凝固放热;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1).熔化
(2).放出
【点睛】本题考查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生活中的物态变化以及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14.如图所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照射在白屏上,白屏上出现了彩色的光带,最下面的是_________色,这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
【答案】
(1).紫
(2).色散
【解析】
如图所示,白光经过三棱镜后在照射在白纸上,白纸上出现了彩色的光带,自上而下出现的颜色是红、橙、黄、绿、蓝、靛、紫,是因为不同颜色的光经玻璃的折射本领不同.红光的偏折程度小,紫光的偏折程度大,这是光的色散现象.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1).紫
(2).色散
15.如图所示,为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与视力正常的眼睛相比,近视眼的晶状体,对光线的______(填“会聚”或“发散”)能力较强;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眼镜的镜片应是______。
【答案】
(1).会聚
(2).凹透镜
【解析】
如图,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不能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不能使晶状体变薄,晶状体的会聚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要想看清远处的物体,让光线发散一些,使用凹透镜进行矫正,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1).会聚
(2).凹透镜
16.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对甲、乙两种物质进行了探究。
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象。
由图象得到的信息可知:
其中密度较小的是_____(选填“甲”或“乙”),甲的密度为_____g/cm3。
【答案】
(1).乙
(2).1.5
【解析】
由图象可以知道,在体积V相同时,
由密度公式
可以知道,
则乙的密度较小.
③由图象知,
由密度公式
可得,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1).乙
(2).1.5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26分,其中17题4分,18题6分,19题8分,20题8分)
17.一束光线从空气中倾斜射向水平面,补全下列折射光线、反射光线。
【答案】
【解析】
光在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光由空气射向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如图:
18.如图所示,甲、乙两图是某个同学做“水的沸腾”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其中能正确反映沸腾现象的是图__________;图丙是他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水沸腾的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_____________,看图分析还可以知道,实验地的大气压比标准大气压_____________(选填“高”、“低”或“相等”)。
【答案】
(1).乙
(2).保持不变(3).低
【解析】
甲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所以甲图是水沸腾前的图象.乙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增大,所以乙图是水沸腾时的现象.
从温度--时间图线可以看出,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水沸腾的特点是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同时还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98℃,低于100℃,所以当时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19.洋洋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cm.
(2)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________,为实验探究做好准备.
(3)如图乙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20cm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为止.生活中_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标尺70cm处,再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的实像.
【答案】
(1).20
(2).同一高度上(3).照相机(4).放大
【解析】
(1)由图甲知,平行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光屏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焦距为
(2)在实验时,应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同一高度上,这样才能保证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由图乙可以知道蜡烛到凸透镜距离,即物距
此时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工作的.
(4)在图所示情况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标尺70cm处,
即物距
此时
再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1).20
(2).同一高度上(3).照相机(4).放大
【点睛】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这类题,首先需得出焦距,然后利用成像规律对应解决。
20.地沟油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毒的物质,一些不法商人对其进行简单的脱水、脱杂、脱臭处理后,提供给无良餐馆使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学期 期末考试 物理试题 答案 112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