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枣阳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8588392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77.82KB
湖北省枣阳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
《湖北省枣阳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枣阳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枣阳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
湖北省枣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2月月考语文试题
时间:
150分钟分值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文化消费就是消费者对有形和无形的文化产品的消耗,消费过程实质上就是对文化的消化、继承、积蓄、再造和创新过程。
对消费者而言,文化消费的效用是获得精神享受。
文化消费基本上可分为两类:
一是消费者要实现文化消费,必须支付货币,这是主要的文化消费;另一类是由政府提供的公益性的文化消费。
而文化活动是泛指与文化有关的一切人类活动,文化消费属于其中。
文化活动之所以会发生,是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的需要。
文化活动不仅会产生经济福利,也会产生政治福利、社会福利等,给每个社会成员带来福祉。
文化活动和文化消费自然引出了消费者的文化和消费者的文化资本两个概念。
消费者作为某个特定群体的成员,会继承和拥有这个群体的文化,即该群体一系列的态度、习俗、信念、价值观、规范以及技能等。
至于每个消费者对所属群体的文化拥有状况如何,因人而异,受很多因素影响。
至此,可以把消费者的文化资本定义为消费者拥有的文化存量,这种文化存量会使消费者产生文化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其中消费能力指的是解释、理解和欣赏文化产品的能力。
显然,消费者的文化和消费者的文化资本分别与文化活动和文化消费相对应。
消费者的文化资本或者文化存量,体现为两部分:
与文化产品有关的文化和文化消费品位。
消费者具备相应的文化,对相应的文化产品自然产生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
消费者经过多次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而形成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则是文化消费品位。
这和消费品位使消费者能够识别欣赏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从而形成对该文化产品的消费偏好。
就消费者而言,由于文化消费品位是在消费过程中形成,那么文化消费品位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消费者的文化是文化消费品位形成的基础。
但是消费者有了某种文化并不一定会形成相应的文化
消费品位。
因为尽管文化是形成文化消费品位的基础,但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还要受到诸如文化产品特性、价格,以及消费者收入、性别、年龄、种族、个人特质等因素的影响。
正因为如此,文化消费品位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
(选自资树荣《消费者的文化资本研究》,有删改)
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文化消费是对文化的消化、继承、积蓄、再造和创新的过程,是消费者获得精神享受的过程。
B.消费者支付货币消耗文化产品和免费观赏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展演,都属于文化消费。
C.文化活动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多方面的需求,给个人、社会带来各种福利,是文化消费的体现。
D.消费者的文化资本与文化消费相对应,是消费者拥有的文化存量,会使消费者产生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
2.下面对“文化消费品位”的理解,与作者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A.消费者乐于为文化产品消费,经过多次消费形成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就是该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品位。
B.消费者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建立在其具备一定文化水平这一客观基础之上;消费者具备一定文化水平,就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
C.消费者能够欣赏鉴别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其文化消费品位起了很大作用。
D.文化消费品位不是静止不变的,它会随消费者文化底蕴、消费能力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3.下列推断与原文观点相符的一项是
A.到书店购买图书阅读属于文化消费,而到图书馆借阅则不属于文化消费。
B.商人收藏画作与画家收藏画作的不同,在于商人不懂绘画,没有文化消费品位。
C.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消费群体,中考生因年龄、生活环境和文化水平比较接近,所以有一致的文化消费品位和消费偏好。
D.文化消费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因此提高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品位,有助于推动一个群体、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
初为桓伟辅国主簿。
宋武帝起义兵,累迁御史中丞。
性刚直,甚得司直之体。
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朝野莫不归附,鲜之尽心武帝,独不屈意于毅,毅甚恨焉。
以与毅舅甥,制不相纠,使治书侍御史丘洹奏弹毅辄宥传诏罗道盛。
时新制,长吏以父母疾去官,禁锢三年。
山阴令父疾去职,鲜之因此上议曰:
“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义疾理,莫此为大。
谓宜从旧,于义为允。
”从之。
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与帝言,要须帝理屈,然后臵之。
帝有时惭恧变色,感其输情,时人谓为“格佞”。
十二年,武帝北伐。
以为右长史。
及入咸阳,帝遍视阿房、未央故地,凄怆动容。
前至渭滨,帝叹曰:
“此地宁复有吕望邪?
”鲜之曰:
“昔叶公好龙而真龙见,燕昭市骨而骏足至。
明公以旰食待士,岂患海内无人?
”及践阼,迁太常、都官尚书。
时傅亮、谢晦位遇日隆,范泰尝众中让诮鲜之曰:
“卿与傅、谢,俱从圣主有功关、洛,卿乃居僚首,今日答飒,去人辽远,何不肖之甚!
”鲜之熟视不对。
鲜之为人通率,而隐厚笃实,赡恤亲故。
游行命驾,或不知所适,随御者所之。
尤为武帝所狎。
上曾内殿宴饮,朝贵毕至,唯不召鲜之。
坐定,谓群臣曰:
“郑鲜之必当自来。
”俄而外启尚书郑鲜之诣神兽门求启事,帝大笑引入。
景平中,徐、傅当权。
出为豫章太守。
时王弘为江州刺史,窃谓人曰:
“郑公德素,先朝所礼,方于前代,钟元常、王景兴之流。
今徐、傅出以为郡,抑当有以。
”元嘉三年,弘入为相,举鲜之为尚书右仆射。
四年卒。
(节选自《南史·郑鲜之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B.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C.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D.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帝是皇帝谥号,“武”是褒扬皇帝生前德行之词,有“威武睿智”之意。
B.吕望即姜子牙,他与文王相遇渭滨,因功封于吕地,后代指辅佐国君的贤才。
C.神兽门,即神武门,又称玄武门。
玄武主北方,后宫宫殿将北宫门称为玄武门。
D.践祚,也称践位,
在古代专门用来指帝王即位登基。
践,践履。
祚,天祚、福祚。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鲜之性格刚直,极尽官责。
当时制度违背孝道,郑鲜之发现问题后指出,从而使病重的山阴父老免罪。
B.郑鲜之敢于犯颜,直论是非。
与皇帝交谈,他总是驳难,一定要让皇帝理屈词穷,才肯罢休;皇帝有时感到惭愧,但
还是感激他能诚心相待。
C.郑鲜之被人讥诮,不作分辩。
范泰当众讥讽他虽功劳不下傅亮、谢晦,而地位和恩遇远不及傅、谢;他只是看着范泰,并没有回应。
D.郑鲜之性情率真,行事随和。
他出游,有时也不知要去何处,任驾车的人随意去哪;皇帝举行宴会故意不请他,他来奏事,最终也参加了。
7.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义疾理,莫此为大。
(2)郑公德素,先朝所礼,方于前代,钟元常、王景兴之流。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春日
杨万里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
犬知何处吠?
人在半山行。
8.本诗语言“常中见巧、平中见奇”。
试简要赏析“随”“着”两字的妙处。
9.本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试从全诗的角度简要赏析之。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靡有朝矣。
(《诗经氓》)
(2)淇则有岸,。
(《诗经氓》)
(3)亦余心之所善兮,。
(《离骚》)
(4),谣诼谓余以善淫。
(《离骚》)
(5)不吾知其亦已兮,。
(《离骚》)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題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題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題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医者
周国华
读高二那年,我妈病了,疼
得满床打滚。
我背着她到赤脚医生那里,医生为她打了针止疼剂,手一摊:
怕是大病,赶紧送县医院。
我家离县城远,又没车。
我借了辆三轮车,把我妈拉到县医院。
医生诊断后,把我叫到一边:
你妈得的是癌症,晚期了,花再多钱也没用,你自己决定吧。
癌症?
!
我好似挨了一记闷棍,眼前发黑。
我爸走得早,这些年来,我妈就靠种那点承包田供我上学,如今……
不能就这么放弃!
我刚想办住院手续,我妈含笑进来说:
医生,给我开点药吧,止疼的就行,我命硬,能挺过去。
拗了半天,我还是按我妈的意思做了。
我知道,我妈要是决定了的事,没人能改过来。
拉着我妈回家的路上我拼命憋着,不让眼泪掉下来。
兜里只有三百块钱,那是全家仅剩的那么一点儿。
救不了妈,我想让她在不多的日子里,尽量过得好点。
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无意中听到有人说,隔壁乡有个老中医挺神的,治好过一
些大医院都没法治的怪病。
我立马找了过去。
老中医家坐着很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
老中医话不多,而且很轻,只是在搭脉后简单问上几句,就摇头晃脑开起方子,完了,又叮嘱几句,也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
最后一个轮到我,老中医瞅了我一眼:
病人呢?
我拿出医院的诊断书,讲了我妈的病情和家里的情况。
我说来得急,我妈也下不了地,先来问问。
说到最后,我的眼泪扑簌簌往下掉。
老中医瞪了我一眼:
这么大了还哭,没出息,走,带我去看看。
老中医给我妈搭完脉,捋着花白的山羊须在屋里踱来踱去。
我垂手,惶惑地盯着他。
老中医让我把三轮车上的那个蛇皮袋拿进来,一打开,里面全是草药。
老中医告诉我,把这几种药分均匀,半年服完,大致就可以了,不行的话,再去找他。
我连连点头,掏出三百块钱:
只有这些了,别嫌少。
老中医没接钱,双手把玩着桌上的青花瓷瓶,左看右看,还不住点头:
不用了,你留着做学费吧,这个东西卖给我吧。
我妈连忙摇手:
不,这是我的嫁妆,几块钱买来的,乡下人没闲心插花,我常说,还不如碗勺来得实用呢。
老中医晃着头,捻着须,说:
实用不实用我不管,家里有一个,正好配个对。
送走老中医,我和我妈还不敢相信天下竟有这种好事,诊费、药费没付不说,还白白拿了一千块钱!
半年后,我陪着我妈去了医院,诊断结果让我欣喜若狂,我妈竟痊愈了!
我拿着锦旗去谢老中医,老中医一笑:
有钱了,就把瓶子赎回去,价钱嘛,翻倍。
我点头。
我如愿考上了医学院。
用那些钱,我撑过了第一个学期。
之后,我勤工俭学,再没用过家里一分钱。
毕业后,我凭借优异的成绩,被省城一所大医院聘用。
我接我妈进城,贷款买房,娶妻生子,进修深造……
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偶然观看了《鉴宝》节目,一个青花瓷瓶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个瓶子,看上去跟我家的一模一样。
专家几百万元的估价让我又吃惊又愤恨,原来老中医早就知道瓶子的价值。
我想起了老中医眯着眼的神情,哼,狡诈,虚伪!
我憋着满肚子怨气去找老中医。
老中医已去世,他儿子接过我的字条,一笑:
家父说你定会成为医生,果然没错。
我突然想起,那天我对老中医说,我想放弃学业,赚钱养活我妈。
我有点发蒙,是不是自己太“小人”了?
里屋的橱柜上,摆放着两个青花瓷瓶,花纹一样,成色迥异。
老中医的儿子取过那个釉色发暗的瓶子:
民国的,不过也值几千块钱。
我脸红了。
瓶子的内壁上,依稀还能看到我儿时调皮的涂鸦,是我家的那个!
我疑惑地望着另一个青翠欲滴的花瓶。
“这个是我祖上为一官宦人家就诊时,那家主人给的。
”
我掏出一万块钱,老中医的儿子执意只收下两千:
家父嘱咐,不敢有违。
对着老中医的遗像,我郑重地磕了三个头。
泪眼婆娑中,我又看到了那双似笑非笑的眼睛,温馨,深邃。
一块匾额悬在壁上,上面的两个字熠熠生辉——医者。
(原载《文苑》2016第一期)
(1)下列对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情节曲折,并讲究铺垫和伏笔,如写老中医"双手把玩着桌上的青花瓷瓶,左看右看,还不住点头",表明老中医颇喜爱这一宝物,也为后文他预测我会当医生埋下伏笔。
B.小说写母亲着墨不多,但是人物形象鲜明。
如“医生,给我开点药吧,止疼的就行,我命硬,能挺过去。
”,母亲的坚强的性格却凸显出来了,并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C.小说段落都很短小,甚至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
便于密集且清晰地组织、传达信息;也便于加快叙事节奏,适合本文迅速推进小说情节发展的需要。
D.小说语言华丽典雅,颇有张力。
如对成色迥异的两个青花瓷瓶的描写,我家的"釉色发暗"暗示并不值钱,官宦人家送的"青翠欲滴"暗示价值不菲。
E.我去找老中医看病给母亲看病时,写到“老中医家坐着很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
老中医话不多,而且很轻”。
这种叙事中的闲笔,增加了作品的生活气息。
(2)“青花瓷”是小说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重要物件,请从这个角度梳理故事情节,并指出故事的高潮部分。
(6分)
(3)老中医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结合小说内容简析老中医这一形象特征。
(6分)
(4)结合你对小说的理解,分析作者为什么以“医者”作为小说的标题?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蔡元培的富贵
蔡元培可谓传统中国的最后一人,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人。
在这方面,张謇、章太炎等人旧而少新,胡适、鲁迅等人新而少旧,只有蔡元培先生在新旧、士仕、政道之间出入自如。
说蔡先生的传统,有很多角度,其中之一是蔡元培一生没有置备私产。
他亲历清朝、民国,为国家社会服务多年,地位不可谓不高,为家为私的机会很多,但他没有谋私谋家,一生搬家多次,只是租居而已。
这样的国士或说“国之重臣”,确实有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士大夫的品德,那就是以国事、天下事
为念。
蔡元培做官的机会太多,完全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富贵于他是可望可即之事。
但蔡先生一生清贫,尤其是晚年寓居香港期间,经济上甚是困窘。
蔡先生的儿子蔡怀新证实,父亲置业并不困难,后来不仅没有置业而且没有积蓄的原因是,收入多,支出也多,主要支出除购买中外图书典籍外,还有捐助社会公益事业及接济有困难的亲友、学生。
一生受惠于蔡元培先生的人太多了。
陈独秀、鲁迅、胡适、梁漱溟、毛泽东、刘开渠、王云五这些人,还有众多的学生、看门人,都得益于蔡元培先生。
有人回忆:
先生晚年旅居香港,生活极端拮据,仍不忘周济他人。
当时有一位广东籍诗人名叫廖平子,恬淡高洁,不屑钻营,家无隔夜之粮。
蔡元培知道廖平子生活清贫,每月赠法币十元,数年不断……可见蔡先生的豪情出于至诚。
蔡元培先生病逝,国民政府给他发布了褒扬令,称赞他“道德文章,夙孚时望”,“推行主义,启导新规,士气昌明,万流景仰”,毛泽东在唁电中称其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蒋梦麟的挽联是“大德垂后世,中国一完人”,吴稚晖的挽联是“平生无缺德,举世失完人”。
一般的官吏极易为官场习气所染,他们习惯了当官做吏后,便难以回归平实,再难以自食其力。
在这方面,蔡元培先生的自信与自足是少有的。
1907年5月,40岁的蔡元培放弃国内的身份地位,在驻德公使孙宝琦的帮助下前往德国,入莱比锡大学听课,再次学习,历时4年之久。
因为公派留学机会搁浅,蔡元培决定自费,当时他还需要抚养妻儿四口。
为此,蔡元培给当时在德学习的唐绍仪的侄子唐宝书、唐宝潮等兄弟四人做家庭教师,为他们讲授国学,每月报酬100马克。
他的挚友张元济先生向上海商务印书馆商洽,特约蔡元培在欧洲为该馆著文或编译,每月稿酬100元,如此保证蔡元培留学所需,
并维持其在国内的妻子儿女的生活
。
蔡无培自称“好好先生”,但其实是“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
他终生都涉足官场,辞职于他几乎是家常便饭。
1898年,32岁的蔡元培时任翰林院编修。
传统中国社会,中进士点翰林后,就意味着升官发财、光宗耀祖、封妻荫子,更意味着身系国之重望、位列写史的行列。
但当年戊戌政变后,蔡元培仍选择了辞职。
1900年,34岁的蔡元培已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一年多,学堂新旧势力争执不断,他支持新派,遭到出资人的干涉。
蔡元培断然辞职。
1902年,36岁的蔡元培时任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一年多,学校发生学潮,蔡元培支持学生退学,他自己则辞职。
1912年,46岁的蔡元培就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7月2日,为抵制袁世凯专制独裁,辞职。
1917年,51岁的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
7月3日,因抗议张勋复辟,他向总统黎元洪提出辞职。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部分学生被捕,蔡元培四处奔波,救助被捕学生,学生获释后,蔡元培向总统徐世昌递送辞北大校长信,于当晚离京。
有人统计,蔡元培先生一生辞职有24次之多,其中为北大辞职7次。
美国著名哲学家杜威曾说:
“拿世界各地的大学校长来比较一下,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大学,这些学校的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固不乏其人;但是,以校长的身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
恩格斯曾称赞但丁说
:
“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
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
”我们看蔡元培先生在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转折中的位置,庶几近之。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只有蔡元培先生在新旧、士仕、政道之间出入自如”一句,可见作者对蔡元培的钦佩、赞叹之情,也流露出作者对张謇、章太炎等人的轻视态度。
B.蔡元培为官多年但没有积蓄,主要原因是他把所有收入都捐给了社会公益事业及接济有困难的亲友、学生。
C.作者借蔡元培病逝后各方的反应,赞扬了先生在学术
领域的重要地位和道德领域的垂范作用,表达了对先生逝世的惋惜。
D.蔡元培为官期间屡次辞职,有人统计,他一生辞职多达27次,可见其做人缺乏变通、做事缺乏毅力和坚持。
E.作者通过客观的史料、文字资料,介绍了蔡元培的为人和社会影响;在编排、叙述的过程中,又融入了自己态度鲜明的主观性评价。
(2)蔡元培性格中有哪些让人钦佩的特点?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3)如何理解“蔡元培可谓传统中国的最后一人,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人”?
这一句在全全文中有何作用?
(6分)
(4)有人说,蔡元培一生为官但生活清贫,此文应以“蔡元培的清贫”为题更妥。
请结合全文,条理清晰地表达你的看法。
(8分)
第二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中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全球地缘冲突加剧、国际油价暴跌、中国经济降速等一
系列不稳定因素,使得全球投资者,这不仅造成了生产力的损失,还降低了全球经济增速。
②殒命地中海的800名难民让欧洲重新检讨自己的政策,不过,欧洲对难民移民却仍然,——既想摆脱不顾人道的骂名,又想严格控制难民的涌入。
③前三节一直在投篮的哈德森,到了需要他挺身而出的时候,却变得,两次将球直接传出了底线,从而葬送了球队翻盘的希望。
A.畏缩不前畏首畏尾首鼠两端
B.首鼠两端畏缩不前畏首畏尾
C.畏缩不前首鼠两端畏首畏尾
D.畏首畏尾首鼠两端畏缩不前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近日伦敦高等法院裁决,《达·芬奇密码》的作者
丹·布朗被指控抄袭另一畅销书著作权的罪名不能成立。
B.参加研讨会的专家们一致认为,加大呼吸系统健康宣传力度,劝阻有瘾青少年不再吸食烟草,
对预防肺癌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
C.当前经济增长乏力,企业生存艰难,国家对企业出台了多项减免税收政策,但仍然有不少权力部门凭借手中掌握的资源配置权对企业乱收费。
D.为了应对水危机,中国政府对《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了修订,施行“流域限批”和河流休养生息,并试图通过调水解决水资源紧张的问题。
15.依次填入以下这段文字划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
当的一组是(3分)
就是仁学结构原型的实践理性本身,也有其弱点和缺陷。
,,
,,,。
这一点今天特别值得注意:
必须用力量去克服这一民族性格在思维方式上的弱点和习惯。
①由于强调人世现实,过分偏重与实用结合②它在一定程度和意义上有阻碍科学和艺术发展的作用
③使中国古代科学长久停留并满足在经验论的水平④便相对地忽视、轻视
甚至反对科学的抽象思辩
⑤而没有抽象思辩理论的发展,是不可能有现代科学的充分开拓的⑥缺乏理论的深入发展和纯思辨的兴趣爱好。
A.①④⑥⑤②③B.②①④③⑥⑤
C.①④⑥⑤③②D.②⑥④⑤①③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人生在世,不管是快乐地狂欢,还是悲伤地独泣,①,不会为谁的留
恋而多作停留,也不会因谁的厌世而加快脚步。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前世的自己不可能复返,②,错误和挫折是我们的老师,收获与成功是我们的资本,只要我们的每一天都充满正能量,那么,我们的一生将是无悔的一生。
17.下面一幅图是2016武汉马拉松徽标,请简要说明徽标的构图要素并解释其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
(6分)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读普通大学是否意味着普通的工作、普通的人生?
”以下文字是几位高三学生的网上对话。
学生A:
如果你定义的“不普通”是指波澜壮阔、呼风唤雨的人生,那么无论毕业于哪所大学,你多半都会失望。
学生B:
很多口口声声说上什么大学不重要的人,往往都是名校毕业。
一个良好的环境,胜过独自一人的苦苦挣扎。
学生C:
与其抱怨学校的好坏,不如努力奋斗成为非凡的人,到时候不管你毕业于哪所大学,你都是那所大学的骄傲。
你认为A、B、C
三位学生谁说得好,你同意其中哪位学生的观点?
说说你的想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1.C
2.B
3.D
4.D
5.C
6.A
7.
(1)现在探望父母的疾病却被加上罪名,违背道义伤害事理(的事情),没有什么比这更严重的了
。
(“省”“悖”“疾”“莫”“大”5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
(2)郑公道德纯朴,是先朝礼遇的人,好比前代钟元常、王景兴等人。
(“素”、判断句、“礼”“方”“流”5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
8.“随”字写诗人远望春天的天空、原野,将满目春意尽情写出;同时表现了诗人愉悦、自得之情。
“着”字写斜阳照山树,既表现了树之英姿,又写出残阳之烈,使日与树互相映衬。
9.天空高远,山树郁郁葱葱,夕阳光辉灿烂,是为静景;犬吠声洪亮,人行半山中,是为动景;既表现了春意盎然,又表现了人行之精神倍增。
10.
(1)夙兴夜寐
(2)隰则有泮(3)虽九死其尤未悔(4)众女嫉余之蛾眉兮(5)苟余情其信芳
11、
(1)BC(选C得3分;选B得2分,体现母亲坚强不全面;选A得1分,A项中前面是对的,但并未暗示“他还预测我会当医生”;选DE不得分,D小说语言华丽典雅,不对;E这篇小说节奏紧凑,并无闲笔,这样写体现了老中医稳重少言却医术高明。
)
(2)从故事表面来看,故事主人公是一位老中医,我母亲的病,乡里赤脚医生拒绝,大医院视为绝症,老中医却神奇的给治好了,所以非一般医生可比,堪称“医者”;从深处分析,老中医医治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疾病,他医治的更是道德人心。
小说中的“我”心地狭隘,以小人之心看人,老中医医者仁心,是“我”的恩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枣阳市 学年 语文 下学 月考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