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分类及答题技巧+诗歌鉴赏专项练习.docx
- 文档编号:28584875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44.90KB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分类及答题技巧+诗歌鉴赏专项练习.docx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分类及答题技巧+诗歌鉴赏专项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分类及答题技巧+诗歌鉴赏专项练习.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分类及答题技巧+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分类及答题技巧
答题总则:
仔细审题,根据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
基本规律:
(诗歌答题模板)
1、如果问“写了什么”,则必答内容(可翻译后概括)。
2、如果问“怎样写”,则必答手法和内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顺便还可以答这样写的效果和作者情感)。
3、如果问“作用(效果或好处)怎样”,则必答手法、内容、作用、情感(注意:
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处,接着答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这样才完整,不至于无谓失分)。
4、如果问“为什么这样写”,则必答内容(即原因,可从诗句中概括,往往是对表现诗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论世”),还要从结构上回答(即在结构上的作用)。
5、如果题目要你“简析”,则可按2的方式回答。
一.分析意境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一种意境?
或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
景:
此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
境:
渲染了(孤寂,凄清,喜悦)情:
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例如:
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月
杜甫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
此诗描绘了春夜的月下景色,渲染了冷清、凄凉的氛围,抒发了作者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安的凄凉伤感之情。
诗歌鉴赏-《月---杜甫》
①作者通过咏月抒发了哪些感情?
②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一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⑴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
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⑵“万里”一词,a.突出空间范围之广,b.表现了广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c.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
“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
“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
二.分析诗眼
提问方式:
某一句诗中哪个字用得好?
为什么?
(《春夜喜雨》中的“喜”)
答: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还原到句中描述景象;
点出该字所传达出的意境或感情。
例如:
第三句(颈联)诗中哪两个字用得好?
为什么?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山中的泉水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鸣、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而显得阴冷;“咽”和“冷”运用了拟人,通感的修辞,烘托了幽深孤寂的景象。
三.表现手法
提问方式:
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
有什么作用?
答:
点明表现手法;阐释手法在句中是怎样运用的?
写出作用(烘托了或表达了...)。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
怀古伤今;寓情于景;以景结情。
〈2〉描写手法:
1,衬托—正衬;
反衬:
以动衬静、乐景衬哀情或反衬人物内心活动。
2,虚实结合(联想、想象);
3,白描、对比;
4,动静结合;
〈3〉修辞手法:
1,用典:
含蓄凝练、丰富内容、富于文采;
2,比喻:
写出本体的相似性;“形象生动的写出了....”;
3,比拟:
含蓄凝练;
4,夸张:
强调突出;
5,对偶:
含蓄凝练。
四.分析主旨型
(1)田园山水诗:
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2)边塞征战诗:
讽刺统治者穷兵黩武、好大喜功和草菅人命;
讽刺军中苦乐不均,表对战士的同情;
抒发壮志难酬、怀才不遇;
征人念远思归、思乡怀亲;
憧憬美好生活、向往和平;投笔从戎、建功立业;
奋勇杀敌、以身许国;描写塞外生活艰苦;
(3)咏史怀古诗:
凭吊古迹古人,感慨身世,表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苦闷;追慕古贤,表对古人缅怀之情,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
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怀古伤今,讽刺社会现实;
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常用手法:
用典;
(4)羁旅思乡诗:
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
(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5)咏物抒怀诗:
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
(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五.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
此诗在语言方面有何特色(风格、艺术)?
答:
点明语言特色: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简练生动;写出其表达效果。
〈2〉叠词的作用: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3)以景结情的作用
问:
这首诗的结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写了什么景?
抒了什么情?
分析其表达效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元稹(唐代著名诗人,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诗作号称“元和体”。
)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答:
以景结情写了暗夜中的风吹着雨,拍打着冰冷的窗户;
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惋惜和担忧,以及悲愤,感情浓郁而深厚结句以景结情,凄凉的景色与凄凉的心境融恰为一,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
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离思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比较评价
提问方式:
答题思路:
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
例: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
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爱喜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注释:
①细草摇头--指微风吹来,侬——第一人称代词,我。
多见于古诗文。
②披襟--敞开衣襟。
拦得--挡住,承受。
③碧伞-指荷叶。
(附: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
大意
(1)小草早已探出了尖尖的脑袋,在微风中摇曳着它那婀娜的身姿。
头,轻轻地摇摆着,带着对生命的喜悦,仿佛在轻声哼着小调。
池塘里,碧绿的荷叶上滚动晶莹的露珠。
小小的荷花抬着它那张小巧的脸,感受温暖的阳光。
清风拂过它的脸庞,它好似一个害羞的女孩儿,躲藏在田田的叶子中。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些白花,像一粒粒的明珠闪耀着光芒,也像天上眨眼的繁星,那么美丽!
空气中弥漫着的是荷花散发出的阵阵馨香,让人们为它驻足,为它迷醉。
多美的一幅画面啊!
诗人不禁感叹道。
(2)酷暑的傍晚,诗人来到荷池边乘凉。
池边的小草摇头晃脑,向诗人报告“风来了”。
诗人急忙敞开衣襟,企图把这阵西风全拦住,不让它溜走一点,好尽情享受这难得的凉风。
虽然已经到了傍晚,那些娇嫩的荷花还是害怕天气的炎热,低着头在碧绿的荷叶下躲躲藏藏,不敢抬起脸来呢!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翻译:
(其一)站在溪桥远眺,落日西斜,距地两竿,对岸杨柳含烟,淡影朦胧。
水面上,荷叶亭亭、相簇相拥,一阵西风吹过,满溪荷叶随风翻转,似含无限愁情。
教材相关作品《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翻译一阵西风吹过,小草摇曳着婀娜的身姿,向我点头致意,我的衣襟也被风儿兜满。
在这闷热的傍晚,池塘里的荷花也热得发愁吧,此时她们一起将美丽的面庞深深地躲藏在碧绿的叶伞下。
江城子[南宋]李好古
平沙浅草接天长。
路茫茫,几兴亡。
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
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漫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①,馘②名王,扫沙场。
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
欲上治安③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注:
①中行:
中行说,西汉文帝时太监,后降匈奴,成为汉朝大患。
②馘(guó):
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以记功。
③治安:
贾谊曾给汉文帝上《治安策》。
8.从全词看,“徒感慨”“空怅望”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分)
9.这首词主要运用哪些表现手法?
请列举出两种,并作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8、(5分)上阕既描写了扬州(维扬)经过战争劫难后的荒凉景象,又陈述了古往今来的英雄都随着时间消逝的史实,在此基础上,“徒感慨”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兴衰、英雄已逝的深沉思索与感叹。
下阕作者先写自己年轻时的志向远大,但随着时间流逝,壮志成空,“空怅望”表现了作者年华已逝、壮志难酬的惆怅心情。
9、(6分)①借景抒情。
作者运用了单调的景物,形成辽远、凄迷的意境,抒发了对国事的担忧、惆怅之情。
②运用典故。
作者运用了“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等典故,书写了自己年轻时的雄心壮志。
③直接抒情。
作者直接运用“徒感慨,漫悲凉”“空怅望”抒发悲伤、惆怅之情。
④对比。
作者把年轻时的远大理想与现在的愿望成空进行对比。
(每答出一种手法并分析,给3分;答出任意两种即可。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南海旅次曹松①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①、曹松,晚唐诗人,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人,因屡试不第,长期流落在今福建、广东一带。
这首诗就是他连年滞留南海(郡治在今广州市)时的思归之作。
8.颈联运用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4分)
答:
9.请简要赏析“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这一佳句。
(4分)
答:
参考答案:
8.选用了“晓角”“晨霜”“残潮”“明月”四个意象,营造了凄清的意境,融入了作者连年羁留南海所产生的归思。
9.尾联把归心比喻为含苞待放的百花,每到春天他的心都受到刺激,引起归思,那就像被春风催开的百花,竞相怒放,不由自主。
生动贴切的表现出诗人纷乱强烈、难以遏止思归之情,形象地揭示出羁旅逢春的心境
二、高中诗词鉴赏
2.阅读下面这首南朝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昧旦出新亭渚
梁·徐勉
驱车凌早术,山华映初日。
揽辔且徘徊,复值清江谧。
杳霭枫树林,参差黄鸟匹。
气物宛如斯,重以心期逸。
春堤一游衍,终朝意殊悉。
【注释】昧旦:
天将明未明之时;破晓。
本诗为诗人和友人谢相期同游新亭渚时所作。
术:
道路。
游衍:
恣意游逛。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点题,着一“凌”字,表现出车马奔行之速,与诗人出游的勃勃兴致相应,表现出晨风拂面的畅快之情。
B. 三、四句写诗人驻足览赏美景,“复值”二字表现出诗人无意中见到静谧江流的欣喜。
C. 五、六两句,景物虚实结合,色彩对比鲜明,晨色中的新亭渚显得寂静而又富有生气。
D. 结尾两句总结全诗,通过对此次出游的回味,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兴致勃勃的诗人形象。
(2)诗人主要运用哪些手法表达出游意兴的?
试举两例,并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
(1)C
(2)①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花映日、清江静谧、枫林杳霭、黄鸟参差等如画美景表达了出游的舒快怡爽之感;②动作描写,通过驱车凌驰、揽辔徘徊等举止表达了随遇而适的恣意游逛所带来的悠闲自在之感;③正面衬托,“重以心期逸”,写出了与相期相许的友人携手共游更甚于览观美景的雅致情怀;④直抒胸臆,结尾两句直接表达了此次出游给自己带来的畅快淋漓的欢悦之情。
【解析】【分析】
(1)C项,“景物虚实结合”错误,“杳霭枫树林,参差黄鸟匹”二句,一静一动,展示了诗人遥观仰视的画面转换;在晨光初露的枫树林那清幽的背景上,点染黄鸟翅翼参差的鲜明羽色,便造出了富于对比的色彩反差和无声处传有声的音响效果。
将晨色中的新亭渚,表现得既静默,且又富有生气。
故选C。
(2)本题手法,借景抒情,山道边蓬蓬勃勃,正有开不尽的各色野花,被“初日”的霰光一照,便全都灿灿生辉。
因为这是在车马行驶的视觉意象,故“山华映初日”句,不仅带有霰彩、山花上下辉映的效果,还有一种络绎不绝、目不暇接的动感。
动作描写,如此良辰美景,岂可在匆匆奔驰中览赏?
诗人因此赶紧“揽辔”,任车马在此缓节徐行。
意外间又发现,此刻已身在江岸,可以俯视清丽的江水,在晨色这安谧地畅流。
正面衬托,置身在这样的如画美境,诗人能不逸兴遄飞?
倘若这美境只是诗人孤身独游,自然显得几分冷清。
但读者须知,与徐勉同游的,还有心意相印的诗人谢朓。
他可是位“灵心秀口”、“风华映人”的一世之杰呢。
两人年岁相若,携手共游,当着意兴之发,又可歌诗相和,该有何等乐趣?
“气物宛如斯”两句,所抒写的正是诗人的此种心境。
“心期”而又加之以“重”,说明诗人之畅快,不仅在“气物”的览观之美,更在于与友人的相期相许之乐。
直抒胸臆,“游行”即自恣游娱之意,“系”则有“满”意。
新亭渚上的这一次游娱别说有多自在了,我的意兴啊,整个早上都那样饱满、欢悦!
这两句虽书于素笺之上。
读者不妨将其想象为诗人归去时,对家人的相告之语。
其意犹未尽、手舞足蹈之态,隐隐见于笔端。
分点整理即可。
故答案为:
⑴C;
⑵①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花映日、清江静谧、枫林杳霭、黄鸟参差等如画美景表达了出游的舒快怡爽之感;②动作描写,通过驱车凌驰、揽辔徘徊等举止表达了随遇而适的恣意游逛所带来的悠闲自在之感;③正面衬托,“重以心期逸”,写出了与相期相许的友人携手共游更甚于览观美景的雅致情怀;④直抒胸臆,结尾两句直接表达了此次出游给自己带来的畅快淋漓的欢悦之情。
【点评】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
第一步:
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
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夜泊牛渚怀古
唐·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①。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释】:
东晋谢尚,今河南太康县人,曾任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适逢袁宏在运租船中诵己作《咏史》诗,音辞俱佳,遂大加赞赏,邀其前来,谈到天明。
袁宏从此名声大振,后官至东阳太守。
(1)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出夜晚江面上的辽阔空明,为引发融通古今的情思做好了铺垫。
B. 颔联正面怀古,一个“空”字使诗人对谢尚的崇敬怀念之情与上联空寂之景交融一起。
C. 诗中用典,颈联遥想东晋谢尚、袁宏在此地的遇合感慨斯人已渺,美谈不再。
D. 这首诗不拘泥格律的严谨和语言的藻饰,而是大处落墨情景浑成纯乎天籁。
(2)首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情感?
诗人是如何表达的?
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1)B
(2)第一问:
怀才不遇的失望惆怅,知音难寻孤独落寞,潇洒自解的自信旷达。
第二问:
①融情于景。
枫叶纷纷飘落,像是无言地送别离去的行舟,烘托出不遇知音的落寞与孤独。
②以景结情。
明朝在落叶纷纷的情景下扬帆远去,造成一种悠然不尽的神韵,让人回味无穷。
③虚写(想象)。
诗人遥想明朝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乘舟远去,烘托出潇洒自解的自信与旷达。
【解析】【分析】
(1)B项,“颔联正面怀古”表述错误,颔联是由望月过渡到怀古的。
故选B。
(2)本题中,三、四句由牛渚“望月”过渡到“怀古”。
由于这种空阔渺远的境界本身就很容易触发对于古今的联想。
“空忆”的“空”字,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也暗示了这份回忆注定没有回应,显然表现诗人知音难觅的怅然和失落。
从整首诗看,首联写内心的澄澈安详,颔联则表现了失落和怅惘,颈联满含自信与豪放,尾联则在旷达中深含寂寞凄清的情怀。
从表现手法上看,尾联“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融情于景,以景结情,抒发作者的寂寞凄清。
当然,这是作者的想象,属于虚写,寄寓了作者潇洒自解的自信与旷达。
故答案为:
⑴B;
⑵第一问:
怀才不遇的失望惆怅,知音难寻孤独落寞,潇洒自解的自信旷达。
第二问:
①融情于景。
枫叶纷纷飘落,像是无言地送别离去的行舟,烘托出不遇知音的落寞与孤独。
②以景结情。
明朝在落叶纷纷的情景下扬帆远去,造成一种悠然不尽的神韵,让人回味无穷。
③虚写(想象)。
诗人遥想明朝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乘舟远去,烘托出潇洒自解的自信与旷达。
【点评】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秘书晁监①还日本国
王维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
万里若乘空。
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②为通!
【注释】①晁衡,日本人。
唐玄宗开元五年(717年)随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留学,任秘书监。
天宝十二载,晁衡乘船回国探亲。
②若:
如何。
(1) 比较分析“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与《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中写景句的不同。
(2)司空图曾评价此诗“语不涉难,已不堪忧”。
请概括出“难”的具体内容。
【答案】
(1)①虚实不同。
“鳌”句是虚景,《渭》诗是实景;②景色特点不同。
“鳌”句光怪陆离,《渭》诗清新明朗;③“鳌”句寄托了作者对友人归途安危的忧虑,《渭》诗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2)①路途遥远;②航程艰险;③通信不便(音信难通)。
【解析】【分析】
(1)本诗“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两句,诗人是在送别友人时,虚写想象海上景象,而且虚构了两种怪异的事物:
能把天空映黑的巨鳌,眼里红光迸射的大鱼,同时展现出四种色彩:
黑,红,蓝(天),碧(波),渲染出光怪陆离、恢宏阔大的动态意境。
波涛在不停地奔涌,巨鳌与大鱼在不停地出没,四种色彩在不断地交织和变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海上航行艰险、安危的忧虑。
《渭》诗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色青青柳色新。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清新明朗特点的春景给人美好感受。
但是不仅“柳”与“留”谐音,是离别的象征,“轻尘”“客舍”也都暗示了旅行的目的,巧妙点出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故诗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将要去荒凉之地的友人元二的深深依恋和牵挂。
考生据此容易准确作答。
(2)司空图的话“语不涉难,已不堪忧”是说文辞虽未说到苦难的情状,读时却使人十分哀伤。
本题要去考生回答本诗都隐约写了哪些“难”,来突出作者对朋友的担心和挂念之情。
前四句“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
万里若乘空”辽阔的大海不能达到它的尽头,怎么才能知道大海以东的地方是什么样?
中华九州离哪里最远?
相隔万里之遥好像在天空一样。
诗句写出朋友所回的日本遥不可及,极言朋友归家路途遥远,寄予了作者对友人的担忧之情;中间四句“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面对着你的国家只要看太阳升起,回国的帆船只有等待定期的信风。
海中的大鳖身影把天都遮黑了,鱼的眼睛把大海的波浪都照红了。
作者虚写,想象海中神奇的大鳖和鱼,来突出朋友归家途中的艰险,表现了对朋友安危的担心。
最后四句“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故乡的树木在扶桑国的大地上,而你家住在那孤岛之中。
我们分别之后就要天各一方,怎么才能够互通音信呢!
作者直抒胸臆,极言双方通信之艰难,传达出浓浓的不舍之情。
故答案为:
⑴①虚实不同。
“鳌”句是虚景,《渭》诗是实景;②景色特点不同。
“鳌”句光怪陆离,《渭》诗清新明朗;③“鳌”句寄托了作者对友人归途安危的忧虑,《渭》诗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⑵①路途遥远;②航程艰险;③通信不便(音信难通)。
【点评】⑴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
第一步:
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
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⑵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
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魏博何相公猎①
张祜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注释】①:
何相公,即魏博节度使何进滔。
《旧唐书》说他“居魏十五年,民安之”。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的前两句叙事,既点明围猎的时间是清晨,又写出围猎地点禁城东的壮阔场面,为全诗铺写出晨猎的背景。
B. 领联中“红”、“白”二字色彩鲜明耀目,“向日”、“迎风”烘托了晨猎的氛围,为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
C. 尾联中的“寒”字,虽有点出时令的作用,但主要在表现高飞鸿雁虽凌绝苍穹,何相公却一箭命中的神奇。
D. 整首诗在选材方面,干净利索地只写一个人物,取材之精确,描写线条之明快,凸显了何相公的惊人绝技。
(2)这首诗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题材相似,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主人公形象的不同之处。
【答案】
(1)D
(2)何相公:
身手矫健,射箭技艺高超。
“背手抽”写出取箭动作的娴熟利落;“翻身控”展现猎手臂力强劲,身手灵敏。
尾联通过描写人们的惊叹和大雁应声而落,侧面表现出射箭技艺高超。
太守:
威武豪迈,渴望得到重用,有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左牵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了人物一展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解析】【分析】
(1)D项,“干净利索地只写一个人物”错误,“万人齐指处”,即霎时间,围观人群中,突然爆发出一阵欢呼,人群一齐指向遥远的天空。
除了何相公还有众人。
故选D。
(2)《观魏博何相公猎》中的何相公,“白马骤迎风”是英雄人物跃马出场,施展浑身“帅”劲的亮相动作。
由此而下,此诗便将写作重心转到这位骁勇骑士当众显露猎射飞雁,矫健灵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诗歌 鉴赏 题型 分类 答题 技巧 专项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