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的由来与习俗.docx
- 文档编号:28575916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9.56KB
谷雨的由来与习俗.docx
《谷雨的由来与习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谷雨的由来与习俗.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谷雨的由来与习俗
谷雨的由来与习俗
谷雨的由来与习俗
【篇一:
我们需要熟知的历史文化常识】
一些需要熟知的历史文化常识
一、古代典籍:
1.《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也是古代教育的重要内容。
其中《论语》作为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目始于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2.据《东京梦华录》记载:
“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此材料描绘的最有可能是哪个时期人们过中秋的情景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3.《资治通鉴》是一部对后代产生很深影响的编年体通史。
以下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a.是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b.经过皇帝钦定,为正史之作
c.是按照时间顺序编写的d.取材广泛,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内容都非常翔实
4.我国古代图书分类始于晋朝。
经,指儒家经典;史,指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子,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及政治、哲学、医学等著作;集,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
如果要查阅墨子的光学八条等方面的论述应该查阅
a.经部b.史部c.子部d.集部
5.下列儒家经典,不是由孔子编订、整理的是
a.《诗》b.《书》c.《论语》d.《春秋》
6.下列思想主张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的是
①董仲舒的新儒学②基督教教义③道教的《太平经》④朱熹的理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7.古人为诗文集命名的方式,主要有:
以作者姓名命名;以谥号命名;以书斋命名;以作者字、号命名;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以出生地命名;以帝王年号命名等。
下列古人的诗文集命名以官爵命名的是
a.《杜工部集》(杜甫)b.《范文正公集》(范仲淹)
c.《饮冰室合集》(梁启超)d.《梦溪笔谈》(沈括)
二、干支纪年:
8.1900年庚子失败后,清政府实行新政,教育制度也发生一些变化,期间,清政府通过了张之洞等人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按推算“癸卯学制”通过是在
a.公元1902年b.公元1904年c.公元1906年d.公元1908
9.世界上纪年的方法很多,下列说法中准确的一项是a.现在世界上通行的是公元纪年,就是把传说中的耶稣出身年定为零年b.我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是把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分别相配,60年为一周期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曾用黄帝纪年,那一年为4609年d.新中国成立后如何纪年,当时只能由新政协协商决定
三、科举考试:
10.明朝沿袭了前代的科举取士制度,科举考试的试卷命题范围是
a.四书五经b.时事政治c.诗赋d.算术、法律
11.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
多由皇帝点
定,俗称皇榜。
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与“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殿试、天子门生分别开始于
a.隋朝、唐朝、唐朝b.唐朝、唐朝、北宋
c.隋朝、唐朝、明朝d.隋朝、唐朝、北宋
12.吴敬梓《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篇的主人公范进百考成举人,下列有关取得举人功名的考试事
项,表述正确的是
a.在县城或州府考试,由省里派员主持,第一名为解元
b.在省城考试,由中央委派主考,第一名为会元
c.在京城考试,由礼部主持,第一名为会元
d.在省城考试,由中央委派主考,第一名为解元
四、传统节日:
13.中秋节的由来说法不一。
其中一种说法是源于在八月十五稻谷成熟时节,各家向月朝拜土地神而形
成的习俗。
这种起源主要说明了
a.古代农民落后的迷信思想b.农民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c.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占主导地位d.农民对月亮的特殊感情
14.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农历的岁首。
中国古代历法最早把正月作为岁首是
a.夏小正b.太初历c.大衍历d.授时历
15.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依据中国古代历法把正月作为岁首。
这一节日最早应起源于
a.秦始皇时期b.汉武帝时期c.宋太祖时期d.唐太宗时期
16.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
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
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纪念女娲说等等。
由此不能说明端午节
a.是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故事发生的产物b.积淀的是广博的底蕴和千年不变的民族精神
c.背后流传的是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文明d.是民族文化素质在民俗心态中的自然流露和反映
17.清明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
月五日或六日。
能够把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历法应归功于
a.汉武帝b.僧一行c.沈括d.郭守敬
18.祭扫亲人的坟墓是清明节的主要习俗。
这种习俗的积极意义在于
a.懂得珍惜生命b.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c.增强环境保护意识d.增强爱国爱家的意识
19.“清明后,谷雨前,又种高粱又种棉”“谷雨前,先种棉;谷雨后,种瓜豆”。
下列关于这些谚语的
说法正确的是
①清明、谷雨是二十四节气里的两个节气②二十四节气是北宋沈括制订的
③这些说法没有任何科学性可言④这些谚语我国古代农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
a.①②④b.②③c.①④d.②③④
20.据《礼记》记载:
“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注:
“夕月”即拜月之意)这反
映了古代帝王在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那么,中秋节祭月的典礼可能起源于
a.先秦时期b.秦汉时期c.唐宋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
21.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写道:
“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
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从材料看,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主要寓意是人们
a.祈祷姻缘美满b.祭祀先祖先人c.祝愿健康长寿d.期盼合家团圆
22.“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诗中描述哪一中国传统节日
a.元宵节b.中秋节c.重阳节d.端午节
23.国庆节(nationalday)是一个国家政治性最浓重的节日。
下列各国国庆日及其相关事件搭配不正确
的是
a.美国——7月4日——《独立宣言》b.法国——7月16日——大革命爆发
c.加拿大——7月1日——《大不列颠北美法案》d.前苏联——11月7日——十月革命
24.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权几经变化,其中所使用的国旗也发生了变化。
下列属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
府使用的国旗是
abcd
五、古代名号:
25.古人“始生三月而加名”,“男子二十,冠而字”。
如曹操,名操,字孟德;刘备,名备,字玄德。
一般情况下,名供长辈称呼,用来自称则有谦恭之意。
“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刘备与曹操会面时,他的自称和对曹操的称呼应是
a.备、操b.备、孟德c.玄德、操d.玄德、孟德
26.在宗法观念盛行的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
据《百家姓》中的排序“赵钱孙李”,“赵”姓并不是
中国最大的姓氏却排第一。
由此可推断出《百家姓》最早可能出现在
a.西周b.唐朝c.宋朝d.明朝
27.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
下列各
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28.《清高宗实录》、“文景之治”、《永乐大典》三个专有名词中的“高宗”“文景”“永乐”分别是
a.谥号、年号、年号b.庙号、谥号、年号
c.年号、尊号、庙号d.尊号、谥号、庙号
29.“金猪去,玉鼠至,贺岁夜无眠;举金樽,对玉阙,瑞雪似舞翩;家为天,人如仙,快乐走人间;
众亲朋,阖家欢,新春福禄全!
”这是2008年春节流行的祝福短信,其中的“猪”“鼠”与农历纪年相配。
这源自
a.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b.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c.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30.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
谓来代替。
下面属于儿童到成人的年龄称谓且按从小到大年龄称谓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束发②而立③垂髫④总角⑤期颐⑥弱冠⑦耄耋⑧不惑⑨花甲⑩豆蔻
a.②⑦⑤⑧①b.③④⑩①⑥c.①③⑤⑥⑩d.④⑥⑨⑩②
31.在中国古代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地位独尊。
以下属于对皇帝尊称的是
①天子②孤③圣上④殿下⑤陛下⑥圣驾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⑤⑥d.②④⑤⑥
32.在人与人交往中,礼貌称呼是很重要的,它有“尊称、谦称、雅称、婉称”等书面语,下面属于他
人母亲雅称的是
a.椿萱b.萱堂c.泰山、泰水d.巾帼
33.司马光著的《资治通鉴?
赤壁之战》载:
“初,鲁肃闻刘表卒,?
?
肃曰: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
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群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
备甚悦。
?
?
”这段话中的“孙讨虏聪明仁惠”的“讨虏”是指
a.爵名b.官名c.籍贯d.郡望
34.在中国古代,名、字与号是有区别的:
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字是为了便于他
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号又叫别号、表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下列选项中属于称“号”的是
a.李太白b.杜子美c.苏轼d.青莲居士
35.姜夔《扬州慢》:
“予过维扬?
?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
也”。
对这句话中“淳熙丙申至日”理解正确的是
a.“淳熙”、“丙申”都是宋代皇帝年号。
b.“淳熙”、“丙申”、“至日”都是干支纪年法。
c.“淳熙”是干支纪年,“丙申”是皇帝年号,“至日”是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来纪日。
d.“淳熙”是南宋皇帝年号,“丙申”是丙申年,这是帝王年号和干支兼用的纪年法,“至日”是
冬至这一天。
36.《史记?
秦始皇本纪》载: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下令“更名民曰黔首”。
秦始皇三十一年(前
227)下令“使黔首自实田”。
黔首之称,在战国时已经广泛使用,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相同。
下列选项中同属于对百姓称呼的是
①黎庶②苍生③优伶④氓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7.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有“贫贱之交”、“金兰之交”、“刎颈之交”;、“患难之交”、“莫逆之交”、
“竹马之交”、“布衣之交”、“忘年交”、“忘形交”、“车笠交”、“君子交”、“神交”等。
在《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的关系应属于
a.金兰之交b.贫贱之交c.刎颈之交d.莫逆之交
38.下列诗文中含有“天下”、“全国”之意的是
①司马光《资治通鉴?
赤壁之战》:
“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
”
②《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
”
③李白《古风》诗: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
④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39.南京在历史上其称谓变化频繁。
下列诗文中含有“南京”别称的是
①《柳敬亭传》:
“尝奉命至金陵。
”
②《病梅馆记》:
“江宁之龙蟠?
?
皆产梅。
”
③《梅花岭记》:
“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
”
④《送孟浩然之广陵》:
“烟花三月下扬州。
”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0、月球在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有趣的美称,下列诗文中含有“月亮”美称的是
①著意登楼瞻玉免,何人张幕遮银阙——辛弃疾;②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李贺;③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苏轼;④阳鸟未出谷,顾菟半藏身——李白;
⑤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41、在学史过程中,经常碰到“河西”、“河东”、“河南”、“河北”、“江东”、“江南”、“关东”、“关中”、
“关西”、“东洋”、“西洋”、“南洋”和“北洋”等一些历史地理概念。
下列选项中属于同一历史地理概念的是
①《群英会蒋干中计》:
“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
②李清照诗云: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③《赤壁之战》:
“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
④《史记?
项羽本纪》: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干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
何面目见之!
”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2、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一些方位词相关的政治概念进行了探究,如“东西方冷战”、“东学西渐”、
“西学东渐”、“东方”、“西方”、“南北对话”、“南南合作”、“左派”、“右派”、“左倾”、“右倾”、“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等。
有4位同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上出现了东西方冷战局面的“东方”有不同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
a.东方是指中国社会主义国家b.东方是指日本资本主义国家
c.东方是指苏联社会主义国家d.东方是指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43、有个时期台湾与大陆之间的物资流通关系是:
将台湾生产的稻米运至大陆贩卖,并将日本、欧洲运
至台湾的白银转至大陆,购入丝绸、瓷器后、再转售到日本、欧洲各地。
这最可能是哪个时期的贸易情况
a.荷兰殖民时期b.嘉靖年间c.清初雍乾时期d.甲午战争之后
44.中国象棋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是中国人智慧的体现。
以下说法符合史实的是a.“火”旁的“炮”最早可能始于宋代b.“相”退出历史舞台始于朱元璋
c.“楚河、汉界”源于春秋战国的历史d.“围魏救赵”的象棋战术源于春秋史
45.某博物馆展出同时代古艺术品,一屏风装饰画“溪边两只长尾鸟对啄一蝶,背后有花一株,两花旁
有蝶飞舞,造型生动”体现出较高艺术成就,在其旁你最可能见到
a.《清明上河图》b.气势雄浑的书法c.嵌错赏功宴乐铜壶d.长乐未央瓦当46.《辽史》卷45记载“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
?
?
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
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
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材料中的“中国”可能是指a.辽河上游一带b.黄河中下游地区c.幽云地区d.淮水、大散关以北地区47.学者沈德潜曾被当朝皇帝称为“天子门生更故人”,死后却因《咏黑牡丹诗》有“夺朱非正色,异
种也称王”两句遭剖棺戮尸。
他应生活在
【篇二: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字体:
大中小】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
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
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
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
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
其中一人叫介子推。
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
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
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
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
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
晋文公只好亲去请。
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
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
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
山搜索,没有找到。
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
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
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
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
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
“悲哉足下。
”“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
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
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
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
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
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
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
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
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
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
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
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清明节由来
清明节是中国民间重要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
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
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
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
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
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
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
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
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
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
“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
”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每年四月四或五、六日,民俗于此期间扫墓。
由于中国广大地区有在清明之日进行祭祖、扫墓、踏青的习俗,逐渐演变为华人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一般为冬至之后106天,寒食节的后一天。
扫墓活动在节前后可延续十天左右。
清明节气候
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
常言道: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时至清明,华南气候温暖,春意正浓。
但在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造成中稻烂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种、栽插要避开暖尾冷头。
在西北高原,牲畜经严冬和草料不足的影响,抵抗力弱,需要严防开春后的强降温天气对老弱幼畜的危害。
“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对江南春雨的写照。
但是就一些地区而言,情况并非如此。
特别是华南西部常处于春旱时段,4月上旬雨量一般仅10至20毫米,尚不足江南一带的一半;华南东部虽然春雨较多,但4月上旬雨量一般也不过20至40毫米,自然降水亦不敷农业生产之需还须靠年前蓄水补充。
此外,5-6月是一年之中冰雹最多的月份,应当加强对雹灾的防御。
清明时节,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大江南北直至长城内外,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
”清明时节,麦长三节”,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油菜已经盛花,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也进入拔节期,应抓紧搞好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
北方旱作、江南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要抓紧时机抢晴早播。
“梨花风起正清明”,这时多种果树进入花期,要注意搞好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座果率。
华南早稻栽插扫尾,耘田施肥应及时进行。
各地的玉米、高粱、棉花也将要播种。
“明前茶,两片芽”,茶树新芽抽长正旺,要注意防治病虫;名茶产区已陆续开采,应严格科学采制,确保产量和品质。
清明节传说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之说。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图)放风筝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
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
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
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
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
其中一人叫介子推。
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
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
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
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
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
晋文公只好亲去请。
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
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
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
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
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
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
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
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谷雨 由来 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