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手册.docx
- 文档编号:28570621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43
- 大小:58.81KB
糖尿病手册.docx
《糖尿病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手册.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糖尿病手册
血糖监测及相关知识
编制人:
编制日期:
2015.6.5
一、血糖监测及判断
1、血糖监测
1.1、血糖正常值一览表
全血血糖值(mmol)
血浆血糖(mmol)
备注
一般空腹
3.9~6.1
3.9~6.9
空腹
≥6.7
≥7.8
2次重复测定可诊断为糖尿病
≥5.6
≥6.4
应做糖耐量试验
≥11.1
表示胰岛素分泌极少或缺乏。
因此,空腹血糖显著增高时,不必进行其它检查,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餐后1小时
6.7~9.4,﹤11.1
餐后2小时
≤7.8
餐后3小时
3.9~6.1
餐后3小时血糖值与空腹血糖值越接近,说明血糖越平稳,波动小
1.2高血糖
高血糖
血糖值(mmol)
高血糖症状
空腹
≥6.1
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
餐后2小时
≥7.8
1.3、低血糖
低血糖
血糖值(mmol)
低血糖症状
成年人空腹
≤2.8
乏力、饥饿感、恶心呕吐,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严重者还可出现精神不集中、躁动、易怒甚至昏迷
糖尿病患者
≤3.9
治疗措施
对于轻中度低血糖,口服糖水、含糖饮料,或进食糖果、饼干、面包、馒头等即可缓解
1.4、血糖检查注意事项
检查前禁忌:
检查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
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以后,应禁食。
检查时要求:
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血糖检查过程:
指尖血糖:
扎手指检测,优点是可以几十秒出结果非常方便,其检测结果与抽血结果相差10%~20%;不足之处是手指血血糖稳定性差,因此不能用来诊断糖尿病。
空腹血糖:
抽取静脉血,要求隔夜空腹至少8~12小时未进食后,上午9点前且早餐前采的血,是目前诊断糖尿病最常用指标。
餐后2小时血糖:
抽取静脉血,多数指从早餐吃第一口时算起的两个小时,检测时间应该在这个时间点上的前后15分钟;不足之处是测餐后血糖影响因素多、抽血时间受限,较少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随机血糖:
抽静脉血,一天24小时的任何时候静脉血糖。
二、并发症及症状
Ⅰ、低血糖症状
1、脑部并发症
低血糖的最初改变是导致脑组织血流量的不对称性增加,灰质部分和右半球血流量增加更多。
继之出现脑组织水肿,此时可出现严重的神经低血糖症群。
低血糖纠正后上述变化可很恢复,不留有永久性损害。
若低血糖持续或反复发作,可致灰质部分的脑细胞变性和点状坏死。
若低血糖十分严重且长时间未得到纠正,可造成大片脑组织坏死软化,致脑萎缩和痴呆。
动物实验提示:
在猴血糖降至1.1mmol/L(20mg/dl)以下则可造成持续性的神经系统损害。
低血糖最严重的后果是去皮质状态,导致死亡,侥幸存活者亦成“植物人”。
低血糖对脑组织的损害与低血糖程度、持续时间和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有关。
2、心脏并发症
低血糖发作时,因交感一嗜铬系统兴奋,导致心率加快或窦性心动过速。
但极少数患者反而合并窦性心动过缓。
其他多种心律失常如房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短阵室速等亦可发生。
伴冠心病者常因低血糖发作而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但常因为有糖尿病神经病变或年老对疼痛反应减弱而属无痛性心肌梗死,易被忽视,这可能是糖尿病患者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3、其他并发症
低血反应可使糖尿病病情恶化,甚至出现酮症。
反复发作的低血糖可减少低血糖发作的警觉症状,促发无察觉性低血糖产生。
低血糖昏迷分泌物或异物误吸入气管易继发肺脓肿或其他肺部感染,甚至诱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
Ⅱ、低血糖的症状及应对措施:
1、低血糖的症状
低血糖的临床症状包括出汗,神经质,颤抖,无力,眩晕,心悸,饥饿感等临床症状,此外晨起头痛、全身乏力也要警惕是低血糖反应,低血糖归因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和肾上腺素释放增多。
2、发生低血糖时的应对措施
①绝对卧床休息,声速补充葡萄糖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及时补糖将使症状完全缓解;而延误治疗则出现不可逆的脑损害。
因此,应强调在低血糖发作的当时,立即给予任何含糖较高的物质,如饼干、果汁等。
重症者应注意误使食物吸入肺中呛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或肺不张。
②能自己进食的低血糖患者,饮食应低糖,高蛋白,高脂肪,少食多餐,必要时午夜加饮糖料一次。
③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60ml是低血糖抢救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
若病情不严重,尚水造成严重脑功能损害,则症状可迅速缓解,神志可立即清醒。
温馨提示:
低血糖主要是以预防为主,建议平时应该按时进食,生活规律,保持一定的运动量,随身带糖果以备用。
Ⅲ、糖尿症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分三类:
一类:
急性并发症,包括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性昏迷
二类:
微血管并发症,如糖尿病眼底病、肾病和神经病变
三类:
大血管并发症,如心血管、脑血管和周围血管病变
若血糖不高,前两者都不会发生,而大血管并发症并非糖尿病患者特有,即使没有高血糖,这些并发症照样可以发生发展。
所以,严格控制高血糖能够预防的只是大部分并发症。
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与一定遗传背景有关。
例如,在同样长的病程和同样高的血糖条件下,有的患者发生了眼底病、肾病,有的则没有。
现在通常检查的血糖,只是反映患者当时的血糖水平。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是个漫长的过程,高血糖的影响同样是长期的。
假如初发病时高血糖没有控制好,若干年后才引起重视,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
这种情况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中屡见不鲜。
假如出现了严重的眼底病、肾病、心血管疾病,此时即使控制好血糖,并发症也难以逆转。
当然,控制血糖仍然要比不控制的结果好得多。
在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中,血糖波动也很重要。
研究证实,血糖波动大,容易造成组织器官的损伤。
尽管这个血糖波动幅度靠空腹血糖或从糖化血红蛋白均难以反映,但结合临床还是能看出端倪。
如空腹血糖多次检查正常,而糖化血红蛋白始终很高,这就说明,患者餐后或其他时间段的血糖是高的,只有加强血糖监测才能观察到。
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中,高血糖起着重要作用。
但是,还有一些重要因素与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如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肥胖等。
高血压在糖尿病眼底病、肾病、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哪怕收缩压、舒张压仅仅高出几个毫米汞柱,人群糖尿病并发症的患病率就会有明显差异。
因此,控制糖尿病并发症应建立在控制多种相关危险因素的基础上。
在降血糖的过程中,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避免低血糖。
严重的低血糖除了可以致残甚至致死以外,还可以加重并发症的发展。
例如,一次严重的低血糖可以引起严重的眼底出血,诱发高血压而导致心衰。
所以,血糖正常,并不意味着就不发生糖尿病并发症。
况且,我们许多患者是自以为血糖“正常”,实际上,这个正常或是仅仅建立在空腹血糖正常的基础上,或是建立在偶尔测1—2次血糖的基础上。
很多血糖“正常”是在并发症已经发生之后,而患者本人可能还不知情。
要想更好地防治糖尿病并发症,在治疗中,必须贯彻安全、尽早、长期、有效降糖的原则,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加强多种危险因素的控制。
三、饮食篇
Ⅰ、降糖蔬果及食谱
1洋葱:
洋葱不仅含有刺激胰岛素合成和分泌的物质,对糖尿病有辅助治疗作用,而且其所含的前列腺素A和硫胺基酸,有扩张血管,调节血脂,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
2南瓜:
南瓜含有能抑制葡萄糖吸收的果糖,能与人体内多余的胆固醇结合,有防止胆固醇过高,预防动脉硬化的功效。
此外,南瓜中还含有腺嘌呤、戊聚糖、甘露醇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并有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糖尿病患者每天煮食南瓜100克,对改善症状有良效。
3黄瓜:
黄瓜具有除热止渴的作用,黄瓜含糖仅1.6%,是糖尿病患者常用的代食品,并可从中获得维生素C、胡萝卜素、纤维素和矿物质等。
黄瓜中所含的丙醇二酸,能抑制人体内糖类物质转变为脂肪。
4苦瓜:
苦瓜富含多种营养成分,特别是所含的苦瓜皂苷,有植物胰岛素之称,不仅降血糖作用明显,而且还有刺激胰岛素释放的功能。
白萝卜——降低血糖
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
含糖量5克/100克推荐用量/每日50克为宜
功效:
能降低血糖,钙含量较高,有助于降低糖尿病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还能降低胆固醇。
人群宜忌
宜:
一般人均可食用
忌:
先兆流产、子宫脱垂者。
厨房小窍门
不喜欢白萝卜辣味的人,可以将白萝卜切好,用盐腌渍1个小时左右。
这样吃更健康
白萝卜最好生吃或凉拌,而且,萝卜皮中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较高,食用时最好不要丢弃。
搭配宜忌
白萝卜、胡萝卜不宜搭配食用,因为白萝卜补气,胡萝卜泄气,一补一泄搭配一起,无法充分发挥二者的营养优势。
推荐降糖食谱
萝卜骨头煲
材料:
白萝卜250克,猪骨头200克。
调料:
料酒、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
1、猪骨头放沸水中氽烫,去血水,捞出沥干,切成小块。
2、白萝卜去皮后洗净,切成小块。
3、把猪骨头放瓦罐内,加足量的清水,然后再放入料酒,小火炖煮2小时,至汤汁变白后,再把白萝卜块放入锅中,炖煮30分钟,最后用盐、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
补钙壮骨,强五脏。
香菇萝卜汤
材料:
白萝卜500克,香菇、豌豆苗各25克。
调料:
料酒、盐、味精各适量,黄豆芽汤1碗。
做法:
1、将白萝卜洗净、去根、切细丝,下沸水锅中焯至八成熟捞出;最后将香菇水发、洗净、切成丝备用。
2、锅内加入黄豆芽汤、料酒、盐、味精,烧沸后撇净浮沫,将萝卜丝、香菇丝分别下锅烫一下,捞出放在碗内;汤继续烧沸,放入豌豆苗,起锅浇在汤碗内即成。
功效:
降血压,降血脂,有助于减肥。
Ⅱ、糖尿病饮食疗法的4个新发现:
1、糖尿病患者多吃醋可平稳降糖。
英国的《每日邮报》撰文指出,糖尿病患者常喝醋能起到降低餐后血糖的效果,并可使其体内胰岛素的敏感性增高19%.瑞典的研究人员在一项临床调查中发现,与不吃醋的糖尿病患者相比,常吃“浸醋面包”、“醋鱼饭团”的糖尿病患者在餐后30分钟内其血糖值可明显降低,而且不易出现饥饿感。
研究人员指出,醋的降血糖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①醋中所含的醋酸具有抑制淀粉酶的活性、减慢淀粉分解成葡萄糖的速度等作用。
②醋酸可使食物在胃里停留较久的时间,延缓胃的排空时间,增加饱腹感,从而使人不容易感到饥饿。
为了更平稳地降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可在餐前喝两勺米醋,也可在制作凉拌菜、炒菜和炖汤时多放点米醋。
需要注意的是,患有消化性溃疡、正在服用碳酸氢钠、胃舒平等碱性药物的糖尿病患者不宜吃醋。
果醋饮料属于甜饮料,其所含的糖分多,醋酸少,不具有降血糖的作用。
2、吃芦笋可促进胰岛素分泌。
最近,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一项临床研究中发现,糖尿病患者常吃芦笋可更有效地控制血糖的水平,促进体内胰岛素的分泌,改善葡萄糖的吸收状况。
卡拉奇大学的科学家将数十只患有糖尿病的实验鼠随机分为两组,让其分别使用芦笋提取液和格列本脲进行治疗。
结果发现,患有糖尿病的实验鼠在服用小剂量的芦笋提取液后可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在服用大剂量的芦笋提取物后则可显着地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
研究人员预计,糖尿病患者在服用芦笋提取液后可将肌肉等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率提高81%,从而取得显着的降糖效果。
因此,糖尿病患者在平时可多吃一些芦笋。
3、常吃清蒸鱼可预防糖尿病肾病。
近日,英国剑桥大学阿登布鲁克医院的阿曼达·阿德勒博士在美国国家肾病基金会的官方期刊《美国肾病期刊》上撰文指出,糖尿病患者每周吃2次鱼可有效地预防糖尿病肾病。
他带领的研究小组对2.2万名中老年人的饮食习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结果发现,在吃鱼频率低于每周1次的糖尿病患者中,有18%的人会出现蛋白尿。
在吃鱼频率高于每周1次的糖尿病患者中,仅有4%的人出现了蛋白尿。
阿德勒指出,鱼油具有改善人体内血脂状况、预防肾病、保护肾脏的作用,因此糖尿病患者多吃鱼可更有效地预防糖尿病肾脏。
4、糖尿病患者吃饼干比吃糖更危险。
果浆是一种重要的甜味剂,其生产成本较低,而且口感清爽,因此被广泛地用于制作饼干、碳酸饮料、果汁饮料、冰淇淋及各类冷冻食品。
不久前,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人们摄入果浆的量与患糖尿病的几率有密切的关系。
与摄入大量的蔗糖相比,糖尿病患者在食用含有大量果浆的饼干后其血糖上升的速度更快。
此项研究的负责人之一史丹利·尤利嘉思科教授指出,他们的研究小组共调查了42个国家居民摄入果浆的情况。
结果发现,与很少摄入果浆的人相比,经常摄入果浆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可增高20%.人们摄入的果浆越多,患糖尿病的几率就越高。
含果浆的食物及饮料对人体的特殊危害是:
人在吃了此类食物后很难会出现“饱”的感觉,因此常会在不知不觉中吃更多的食物,进而导致肥胖。
Ⅲ、糖尿病友夏季保健懂得这9点糖无忧!
近年来,夏天的气温越来越高。
酷暑炎热,出汗较多,水分丢失相对增加,容易造成体液代谢的失调和中暑。
夏季,人的抵抗力相对较弱,细菌、病毒也会趁虚而入。
而糖尿病、高血压病、哮喘病等慢性病患者更易遭受侵袭。
那么,慢性病患者如何平安度过炎夏呢?
在生活上要做些什么准备呢?
一、适当补水
夏季高温环境,出汗多,血液浓缩,会造成血糖升高,尤其糖尿病患者更会觉得口干难耐,此时宜多饮水,以补充体内水分之不足。
一般地说,平时糖尿病患者需要补水800~1000毫升,夏季可增加到1500~2000毫升,以温开水、清茶为宜。
注意:
糖尿病患者不可贪凉食冷饮,以免损伤肠胃;也不可饮用含糖饮料,以免引起血糖升高。
二、预防感冒
患糖尿病后,人体内部出现了物质代谢失调,使体质变弱,抵抗力下降;而血糖又有利于细菌和病毒的繁殖,使人体更容易招致感染。
所以,糖尿病患者夏天要当心感冒。
炎夏,室内大多使用空调,室内空气不易流通,容易引发感冒,尤其是开着空调睡觉更易着凉。
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宜长期呆在空调房间里。
开空调后,室内外温差以5℃内为佳,同时经常开窗通风。
一旦发生感冒,即使是轻度感冒,也要及时治疗,切不可拖延,否则容易诱发肺炎。
三、监测病情
在夏季,血糖最容易变化,糖尿病患者要经常监测血糖,使空腹血糖保持在4.4~6.0毫摩尔/升,餐后血糖稳定在5.5~8.0毫摩尔/升。
如不达标,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要监测血压和血脂,如有异常,需及时处理。
另外,要进行尿常规检查,及早发现尿路感染和酮症酸中毒。
四、预防腹泻
糖尿病患者时刻伴随着高血糖的发生,抑制了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
对常人来说,消化道有少量细菌不一定会致病,然而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就有可能引发疾病。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夏季饮食卫生,特别是要安全使用冰箱。
通常,冰箱的冷藏温度为4℃,而引起腹泻最常见的痢疾杆菌为耐寒菌,在低温下可存在3个月。
在夏季,糖尿病患者决不可掉以轻心,从冰箱中拿出的熟食要彻底加热后才能食用,以保证安全。
否则,会引发急性胃肠炎或称“冰箱腹泻症”,从而诱发酮症酸中毒,对疾病的康复不利。
五、坚持运动
夏季气候炎热,患者往往会放松运动治疗,运动不足必然会导致血糖升高。
一般而言,糖尿病患者可选择游泳或餐后快走40分钟。
步行是最安全、简便的运动,也是最容易坚持下来的。
切记不要空腹运动,以防止低血糖。
同时要避免在阳光直射下剧烈运动,以免中暑。
特别要提醒的是,糖尿病患者不宜在卵石道上行走。
因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导致了神经变性,引起神经病变感觉障碍,当行走在卵石道上时,容易被硌伤。
六、吃有讲究
在一日三餐中留出少量的饮食量,放在餐后2~3小时进餐,其目的是使血糖维持在能满足身体热量需求的水平。
夏季水果较多,水果中含有很多微量元素(如铬、锰),对提高胰岛素降糖活性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当血糖得到很好控制时,在两餐之间或运动之后,可适当进食水果,这对疾病的康复是有益的。
吃水果要有选择。
梨、桃、草莓、柚子等,每天可吃1~2只;可以吃些西瓜,每次50~100克。
而含葡萄糖较多的葡萄、香蕉、荔枝、枣、红果等,不要吃。
七、经常排毒
在炎热的夏季,人体比以往产生出更多的有毒物质,极大地影响体内的新陈代谢。
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多吃有排毒作用的食物。
比如:
动物血可以清除重金属,大蒜可以抑制细菌,海带可以降低血脂等。
八、规范治疗
不管是服降糖药,还是用胰岛素,都要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尽可能达到正常。
在夏季,胰岛素应储存在4℃冰箱里,以免高温失效。
注射时,要注意消毒。
如有感冒等感染,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免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九、毋忘护足
夏季来临,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治疗“脚气”,并选择合适的软底鞋。
夏季,人体的脚汗较多,加上硬塑料凉鞋的磨擦,容易发生足部溃破。
一旦有足部破裂,一定要“小题大做”,及时去医院治疗,千万不要自行换药,否则容易引起感染,导致败血症,贻害无穷。
夏季,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考验。
首要目标,就是要保持葡萄糖和胰岛素之间的精细平衡。
以上九条备忘录将有助于保持这种平衡,让你与糖尿病和平共处,安然度夏。
Ⅳ、糖尿病不吃早餐的危害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非常需要日常的调理。
当然,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必须的。
吃早餐也在其中。
这里,就不说吃早餐的好处了,只说吃早餐的坏处,以示警醒!
不吃早饭,身体会自动在午饭时吃的更多,机体储存能量的方式,主要是将葡萄糖和蛋白质转化为脂肪,长期不吃早餐,人反而会变胖。
一些肥胖的糖尿病人,为了减肥而不吃早饭,最终结果体重反而增加了。
不吃早饭,糖尿病人上午难免会感到饥饿。
所以有些患者自作聪明垫补点零食,结果导致摄入的热量,比吃一顿健康的早饭更多。
再加上饥饿导致糖尿病患者午饭、晚饭的饭量会增大,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临床证明,消化能力好的患者,反而血糖更容易控制。
有的糖尿病人为了不用降糖药,而不吃早饭,结果引发低血糖。
这种结果更是要不得的。
对糖尿病人来说健康的早餐搭配,应该是高纤维、低热量、高蛋白、低脂肪。
蛋白质丰富的早餐能让你更扛饿,同时,血糖的波动也更小。
所以,糖尿病人要重视早餐,而且还要吃得健康。
其实不管是糖尿病人还是正常人,早餐都是必须要吃的,不吃早餐对人体的伤害特别大;而且早餐的营养吸收其实是一天中最重要的时刻
Ⅴ、糖尿病注意5个讲究吃水果血糖不高!
糖尿病人也可以吃水果,但要有“讲究”。
专家指出,水果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血糖控制理想的糖尿病人在食用时间、食用分量、水果种类、血糖监测这几个方面上有所讲究,也是可以适当进食水果的。
1.血糖控制理想即可适量吃
当血糖控制比较理想,即空腹血糖能控制在7.8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5%以下,没有经常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并发症控制良好,这是所有糖尿病人能不能吃水果的先决条件。
2.水果进食时间有讲究
水果一般在两次正餐中间(如上午10点或下午3点)吃,这可以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而使胰腺负担过重。
专家提醒,糖友最好不要在餐前或餐后立即吃水果。
3.进食次数有讲究
糖尿病人每天进食水果的量是固定的,专家建议,每天进食的水果可以分开两次吃,比如上、下午各吃100克,这样既能防止血糖波动过大,也能给糖友解解馋。
4.水果种类有讲究
据了解,各类水果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约为6%~20%,含糖量较低、升糖指数低的水果适合糖尿病人食用。
据了解,苹果、樱桃、西瓜、梨、橘子、猕猴桃、李子等含糖量较低,香蕉、红枣、荔枝、菠萝、葡萄等含糖量较高。
排除西瓜、猕猴桃这两种升糖指数比较高的水果,苹果、梨、樱桃、橘子、李子等水果比较适合糖尿病人食用。
5.水果数量有讲究
一般来说,糖尿病人每天可食用200克水果(约90千卡的热量),但同时应减少半两(25克)的主食。
糖友们可以根据以上四个“讲究”,搭配自己的上班时间、口味偏好,制定属于自己的水果餐单,初实行水果餐单的一周,糖友最好吃水果前后2小时监测一下血糖,看看自己的体质对这些水果和分量能否“耐受”,并及时改良餐单。
Ⅵ、糖友饮食“高低搭配”更合理
升糖指数,也称作“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它是衡量食物引起餐后血糖反应的一项有效指标。
糖友每日摄取足量碳水化合物的同时,应尽量选择升糖指数低的食物,如燕麦、大麦、谷麦、大豆、小扁豆、豆类、粗黑麦面包、苹果、柑橘、牛奶、酸奶等。
避免选升糖指数高的食物,如大米、面粉等。
临床试验显示多吃升糖指数低的食物可使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下降0.4%。
升糖指数低的食物有益糖友控制血糖,但不也意味着升糖指数高的食物绝对不能吃,糖友做饭时如能注意“高低搭配”的原则,同样能做出健康美味的食物。
所谓高低搭配,即将升糖指数高的食物与升糖指数低的食物搭配,制作成“升糖指数适中”的膳食。
比如大米的升糖指数高,但干豆类升糖指数低,可将两者混合制成绿豆饭、红豆饭或黄豆饭。
玉米面、黄豆面的升糖指数低,可与升糖指数高的白面混合制成发糕或窝头,均可达到降低升糖指数的目的。
此外,蔬菜和馒头搭配后要比单吃馒头血糖低得多,早餐时,几片馒头搭配一盘凉拌黄瓜也是不错的选择。
“高低搭配”的烹饪及饮食习惯,不仅适用于糖尿病人群,也适用于糖耐量减低的人群及健康人群。
因为升糖指数适中的饮食,不仅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及胆固醇,还可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以及结肠癌等疾病的发生。
建议大家心里都装着这个原则,平时做饭时多搭配着做。
Ⅶ、适合糖友的黑木耳菜谱
木耳是比较适合糖尿病食用的蔬菜。
所含的酶、黏蛋白等成分,具有降低血糖,调节血糖、血脂的作用,糖尿病患者可常吃。
泥鳅木耳汤
原料:
泥鳅150克,黑木耳25克,黄花菜15克,调味品适量。
请输入文字
做法:
将泥鳅洗净切片,与黄花菜、黑木耳共加水适量煮熟,加入适量调味品即成。
请输入文字
功效:
补益气血,润肺益胃。
适用于糖尿病性脂肪肝属气血虚弱、缠绵难愈者。
木耳头菜炒肉
食材:
水发木耳10克,卷心菜30克,瘦肉55克,植物油2克,盐1.5克,葱花、花椒粉、醋、湿淀粉适量。
做法:
1、水发木耳去杂洗净;卷心菜洗净,切成小斜片;瘦肉切片。
请输入文字
2、炒锅内放植物油烧热,下葱花、花椒粉爆香,随即下肉片和醋煸炒。
3、放入卷心菜,炒至菜片油润明亮时,放入木耳,加盐,继续煸炒至熟,湿淀粉勾芡,出锅装盘即成。
食法:
每日1次,作辅食用。
适用人群:
各型糖尿病患者以及合并冠心病、高脂血症者辅助食疗。
医师评说:
黑木耳味甘性平,能润肺益胃,活血止血,润燥养荣,补脑降脂;猪肉甘咸,性平,滋阴润燥,补血;卷心菜甘平,益脾和胃,缓急止痛,现代研究表明其还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防癌、抗高胆固醇症等功效。
营养师提示:
黑木耳营养丰富,滋补强壮,被誉为“素中之荤”。
它含有大量胶质,可起到清胃、涤肠功能。
黑木耳含钙与铁量较高,还含有卵磷脂和脑磷脂,临床研究证明还有降血糖、降血脂、防止血小板聚集、抗辐射、抗衰老,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能。
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宜常食用。
葱炒黑木耳
材料:
水发黑木耳、猪肉末、葱各100克,青尖椒、红尖椒、姜、蚝油、盐、酱油、味精、水淀粉各适量。
做法:
1、将黑木耳去杂质及老根,撕成片;青、红尖椒洗净去子,切小粒;葱、姜均切片。
2、黑木耳下开水锅氽烫一下,捞出备用。
3、油锅烧热,投入姜、葱、肉末炒香,加酱油、盐、黑木耳、蚝油烧片刻,再加味精,用水淀粉勾芡,撒入青尖椒粒、红尖椒粒,出锅即成。
黄花菜炒黑木耳
材料:
干黄花菜100克,黑木耳30克,葱花适量,盐、水淀粉、素鲜汤各适量。
做法:
1、黄花菜用冷水泡发,去杂洗净,挤去水分。
2、黑木耳放入温水中泡发,去杂洗净,撕成片。
3、油锅烧热,放入葱花煸香,放入黑木耳片、黄花菜煸炒,加入素鲜汤、盐煸炒至黑木耳、黄花菜熟透且入味,用水淀粉勾芡,出锅装盘即可。
Ⅸ、糖尿病饮食把握几原则,不必视水果为敌人
生活中,许多糖尿病患者视水果为“敌人”,一点都不敢碰。
他们认为水果含糖高,影响血糖的稳定,会加重病情。
但新鲜水果对人体健康起着不可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糖尿病 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