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宾给我们的启示.docx
- 文档编号:28565140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1.39KB
列宾给我们的启示.docx
《列宾给我们的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列宾给我们的启示.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列宾给我们的启示
列宾给我们的启示
—纪念列宾诞生115周年罗工柳/孙美兰记录整理原载1959年第8期《美术》,孙美兰原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提起列宾,大家是非常熟悉的。
解放以来,对这位19世纪俄罗斯杰出的大画家介绍得很多,现在,我想谈谈我对列宾的理解,谈谈列宾给我们的启发。
列宾,成为伟大的画家,创造了光辉灿烂的艺术作品,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我想,从列宾的艺术学习、艺术灵感和油画技巧三个方面可以找到他成功的原因,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找到列宾给我们的重要启发。
首先,列宾非常善于学习。
他善于抓住最有用的东西,而且善于把这些东西运用到创作上来,加以发展;他又善于从复杂和混乱情况中找到自己的艺术道路。
列宾的学习有两个重要方面:
在美术学院的学习和在外国的游历。
从这两个方面看,列宾都处理得非常好,这对于他创作上的成就很有关系。
列宾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很小就在自己的故乡靠画肖像画和画圣像画挣钱维持生活。
他很早就成为一个民间艺人。
后来才跑到圣彼得堡(列宁格勒)
投考美术学院,补习了一年,20岁才进美术学院。
因此,他正式学画是比较晚的。
当时,克拉姆斯柯依等十四人已退出官方的美术学院,组成了巡回画派。
作为美术学院学生的列宾,他一方面接受了学院严格的技术训练,一方面接受了克
拉姆斯柯依先进思想的影响。
他觉得学院的严格技术训练有用处,但是,对美术学院的创作课,一开始就不买账。
那种按照死板公式来搞的创作题目和创作方法,列宾实在瞧不起。
尽管美术学院的教师重视列宾的才能,希望他跟着学院派走,但是,在这方面,列宾拿定了主意,坚决追随着克拉姆斯柯依。
正因为这条路子走对了,所以进步很快。
他打好了技术基础,又接受了进步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掌握了先进的创作方法,在艺术技巧上很快超过了学院派,并有了新的发展。
列宾在美术学院完成的两张毕业创作,其中
一张是《伏尔加河的纤夫》,他是从心里要走这条创作道路的,这件惊动人心的作品问世,充分表现了列宾的艺术技巧的高超和他的才华。
另一张是《雅伊尔女儿的复活》,这是
学院规定的创作题目,他并不感兴趣,别人都已画完了,他还没画,突然他回想起姐姐临死时的情景,从中获得了创作灵感,于是马上动笔,很快完成,成功地表现了那种悲伤的气氛。
在这张毕业作品上,也可以看出列宾不受学院派束缚的艺术才华,学院派也不得不承认它。
列宾因而获奖,得到去国外游历的权利。
从这里可以看出,严格的技术训练,为创作准备好技术条件,对一个画家未来的艺术成就,也是有决定性作用的。
列宾非常懂得这一点,他抓住这一环,下过苦功,这是列宾成功的一个原因,对我们也是有现实启发意义的。
但这仅仅是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一个方面,
是列宾接受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和掌握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仅仅有严格的技术训练,仍不会成功,俄罗斯的美术学院到列宾的时候已经办了一百多年,掌握基本技术的人很多,但在列宾以前没有出现过像列宾那样伟大的画家,也没有产生过像列宾的创作那样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
学院派的作品始终是学院派的东西,它永远不会像列宾的作品那样具有不朽的深刻的人民性。
列宾学习的另一个方
面,是在意大利、法国学习。
在国外的三年,有收获也有苦恼。
他在国外的两张创作《咖啡馆》和《萨特阔》都不很成功,国内的人对他有很多责备,因为在列宾以前,到国外留学的俄罗斯画家,都是以自己的作品在国外获得声誉的,女口伊凡诺夫的《基督显圣》和布留洛夫的《庞贝城的末日》。
其实,对列宾的这种责备是不恰当的,伊凡诺夫和布留洛夫画的是宗教题材的画,列宾画的是关于人民的作品。
在国外,画俄罗斯人民,是有困难的。
到国外应如何学习更有效,这是新的问题。
列宾走过弯路,到后来把问题解决了。
他明确了自己在国外的任务就是研究遗产,学习技法。
他抓紧时间研究古典大师,临摹优秀作品和下乡写生,他在给斯塔索夫的信中说:
“你现在实在责备我,将来从另一个角度看,你会高兴的。
我在技法上学习到很多东西。
”当时的巴黎,印象派风行,列宾注意到印象派的作品,看到它有用的东西,但是他又看出印象派对人、对生活漠不关心,他认为这是没有出
路的。
他要寻找另一条艺术道路:
和人民生活更紧密结合的道路,就是表现人,充分表现人的精神状态,表现人民生活中和斗争中最重要的东西。
他一回国,立刻回到自己的故乡去,置身于劳动人民中间。
他在艺术思想斗争激烈和混乱的情况下找到了自己的道路,推动了俄罗斯绘画的发展,直到攀上世界艺术的高峰。
这是列宾成功的第一个原因。
第
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列宾的艺术灵感。
这是他创作光辉艺术作品的决定性因素。
从列宾的创作活动中,可以看出他观察生活的敏锐。
他在圣彼得堡当学生的时代,看到涅瓦河的纤夫,同时看到了在沙滩散步的贵族小姐,他即非常敏锐地感受到这里边的意义,开始构思《伏尔加河的纤夫》。
列
宾的创作灵感从许多方面涌现出来,有一次,他和斯塔索夫朗读明斯基的诗剧《死仇》中的一段,列宾非常激动,于是开始创造革命者的形象《拒绝忏悔》。
又有一次,听交响乐《复仇》,他立刻想到,怎样在绘画里面表现出像交响乐那样使人激动的感情,这也就是画《伊凡杀子》的最初的灵感。
我还听说过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当列宾住在莫斯科近郊时,一天黄昏,马蒙托夫和他的朋友正在念那封查波罗什人复苏丹王的信,列宾推门进来时,他们正在哈哈大笑,列宾马上抓住了“应该表现笑”。
长久酝酿的构思,突然找到了关键,艺术的灵感突然来了。
正是这样,形成了列宾创作的最
繁盛时期。
他在国外研究古典大师的作品,钻研技法,为创
作做了准备。
当他带着高度的热情,带着抑制不住的创作激动,回国即直奔自己的故乡,置身于自己最熟悉的农民之中以后,很快地获得了许多题材,在这时期中他完成了《教会执事长》《新兵入伍》《晚会》等作品。
经过一段时间深入生活之后,列宾回到莫斯科、圣彼得堡居住,开始进行概括性更强、加工更多的作品,完成了《纳尔斯克省的祈祷行列》。
此后,他又出国到西班牙去研究维拉斯贵支的技法,研究他刻画人物罗工柳在莫斯科临摹《伊凡杀子》精神状
态的技巧,回国后创作了《不期而至》《伊凡杀子》《查波罗
什人》等一系列最优秀的作品。
列宾的创作活动就是这样把深入生活、研究遗产、艺术创作三者互相结合起来的,使他的艺术逐渐发展到高峰。
列宾对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好,他对生活的观察和研究既深又广。
他一方面能深入生活,一方面又能把精神都贯注到创作构思中去,安静地进行艺术创作。
显然,没有前者就没有基础,没有后者艺术也就没有条件进行更概括、更集中、更提高的加工。
列宾非常有思想、非常科学地安排自己的艺术活动。
列宾的艺术灵感也从他这种艺术活动中、从各个方面涌现出来,也就是说,灵感有时在火热的人民生活斗争中出现,有时也在沉静的艺术劳动和思考中出现,有时又是由别的艺术力量而引起的。
列宾就是依靠他的十分活跃的艺术灵感,进入了他创作最繁盛的时期,为俄罗斯艺术创造出了珍宝一般的作品。
列宾的这种灵感是怎么来的呢?
我认为首先是从阶级感情而来的。
列宾幼年家庭贫困,在圣彼得堡学习时仍然过着贫困的生活。
他对纤夫那种强烈的感情是很自然的。
列宾由于对革命者的同情和对沙皇的憎恨,这种强烈的感情,给他带来无数的灵感,使他创造出了一系列歌颂革命者和暴露沙皇丑恶面目的杰出作品。
从这里可以看出:
艺术灵感经常是在强烈的爱与憎的阶级感情里涌现出来的。
没有鲜明的立场,没有强烈的阶级感情,灵感是不会来的。
第三,我想谈谈列宾的油画技巧。
列宾创作时有这样一个特点:
画得快,画得稳,想得深,改得大。
也就是说,列宾在构思上,是很深的。
他要求高,变动也非常大,但是,一旦构思成熟,胸有成竹,下笔很快,技巧非常纯熟,完全得心应手。
列宾的创作构思和处理题材的方法,是我们应当研究列宾的技巧的重要部分,他在这方面下的苦功最多。
列宾在艺术创作上,总是别出心裁,不重复别人。
他要求主题突出、明确,例如《宣传者被捕》,最初构思时是比较一般的,在革命者的周围,有许多群众看热闹,随着构思的深化,主题越来越鲜明突出,画面处理也更加简练了。
《伊凡杀子》,前前后后也改变非常大,同样经过了非常复杂的构思和反复修改的过程。
列宾对刻画形象,有很大的热情和兴趣,也吃过不少苦头。
像《意外归来》这幅画,开始画的是女革命者,后来改成中年男子。
这个人物形象,列宾老是画不好,斯塔索夫也不满意,甚至因为怕再看到这个使人不喜欢的形象,很久不到列宾家里去做客,他直截了当地对列宾说:
“你的这个人物,不能引起人们的同情。
”第一次在展览会上展出时,《意外归来》没有得到好评,列宾的好朋友,杰出的收藏家列契雅柯夫也不买他的这幅画,别人劝他说:
“不要画了,是画不成功的。
”但是,列宾没有灰心,他对这题材很有感情,再三修改革命者的形象,直到再一次展出时,竟使斯塔索夫大吃一惊,严格的批评家竟为这形象出乎意外的成功而欣喜若狂。
列宾在构图上,也总是经过无数次的探讨。
《查波罗什人》从开始到完成,画了许多草稿和变体画,构图有很大变化。
原先的构图是分散的,人物是孤立的,最后完成的作品,有很强的吸引力,观者一来到这幅画前,就走不开了。
什么原因呢?
富有表现力的构图起了很重要的感染作用。
如果拿最后的成品和以前的变体画比较,就看得很清楚,这里一切都围绕一个中心,例如,从琴到赤背者腰上的剑、直到翘胡子的哥萨克的手臂……每一条线都有目的地集中起来,形成一个圆形,这条弧线,衬托出中间的“点”—写信者和那个领导人物并且,用只见到背影的人物强调出中心人物的面孔,运用大块的形体、亮色块、黑白对比来衬托出中心,使主题和主要人物形象突出,因此从构图来说,对观众就有很大的吸引力。
追求主题的充分表达、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构图的富有表现力,是很重要的一门功夫。
列宾想得深、改得大,正是有目
的地追求这三者的完美统一。
列宾特别注意造形规律,他经常运用的重要规律是对立的统一、多样的统一,依靠这条规律,加强了艺术感染力,使主题更突出,形象更动人。
油画《伊凡杀子》(列宾原作)罗工柳1958年临在《雅伊
尔女儿的复活》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明与暗、冷与热的对比。
烛光的暖色调和破房子顶光的冷色调互相衬托,黄被单和蓝衣服互相衬托。
同样,女孩躺着的水平线和基督笔直站着的垂直线的关系处理,也给人一种强烈的吸引力。
他没有让基督弯下腰来,摆脱了这常用的轻易的一般化的表现方法,而运用了强烈对比的规律。
《伏尔加河的纤夫》,构图单纯而又丰富,许多拉纤的人,组成了一个单纯的整体,人物又没有一个是重复的。
在造型上,高与低、起与伏、疏与密的关系处理得很好,因此,单纯而不单调,丰富而不繁琐,单纯与丰富两个对立的因素,十分和谐地统一在画面上。
《查波罗什人》运用了动与静、简单与复杂、点与线、人物的背与面等对立的因素,互相衬托,使我们看到,在人们笑着的各种动态中,目光炯炯、冷静抽烟的全军统帅赛尔柯,显得更加突出。
列宾的遗产当中,在这方面的经验是非常丰富的,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的。
列宾作画时,完全胸有成竹,有条有理。
他的画有一个很大长处:
颜色总是最鲜艳的,像是昨天刚画完还没有干一样。
无论是厚的还是薄的颜色,有的画哪怕因时间久了画布已破裂,颜色也是新鲜的。
而现代的某些油画作品,有的颜色在较短时间中就变黑了、变旧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列宾在素描上很稳,严格而准确,颜色一上画布,就一口气画完。
颜色上去以后就不再动,除非等到干透了,如要改动一笔,就通通大改,并一口气改完。
例如,《伏尔加河的纤夫》中冈宁原来低着头,后来画成抬头,就是改动很大的。
列宾作画时思想非常紧张集中,每一笔下去都与整个画面的关系取得协调,幅面大的画也完全控制得住,一气呵成。
列宾把素描和颜色很好地结合起来塑造形象,他习惯于特殊的塑造形象的办法:
通常都是先画粗略的头像,这只是为了研究结构;然后在画布上刻画形象。
伊凡雷帝的脸,是一层层加上去的,他的手,画得那样有感情、有力量。
列宾作品中所有的手都画得非常好,他画手,用很薄的颜色,像水彩一样,淡淡几笔一勾就出来了,有性格,有表情,准确极了。
他主要在画布上刻画、修改,做得非常洗练。
他表现人这样纯熟、深刻,与他是肖像画家有关系。
列宾一生画了多少肖像画,真是难以计数。
他通过肖像画来研究人。
这方面列宾向伦勃朗、委拉斯贵支、哈尔斯学习到许多东西。
列宾与学院派画家不同,他学习古典大师,又根据不同对象,创造性地运用不同的画法。
《伊凡杀子》的技巧可以说是最成熟的了,用那样稀薄的颜色,表现了那样丰富的感情。
伊凡雷帝的手多有力量!
儿子的鞋和衣服,都吸取了伦勃朗的办法,那磨光的皮鞋底,身上的锦缎、绣花,质感多强!
衣边,用纯白垫起来,干后用半透明的黄色压上去,产生了强烈的真实感和艺术表现力。
他把老师的办法都用上了,用得很妙,而且完全成了他自己的东西,形成了他独创的风格。
善于学习,富于灵感,长于油画技巧,这是列宾的艺术成就的决定性因素。
列宾艺术的出现,把俄罗斯油画艺术带到空前高涨,带到俄罗斯艺术发展的黄金时代。
从这里可以看到一条经验:
当时俄罗斯艺术的迅速发展,是有其明显的特点的,就是说列宾和苏里柯夫一样,首先从学院里学到油画的写实技术,同时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进行创作。
那些优秀的作品出现以后,把整个艺术运动推动到更高峰。
列宾是俄罗斯艺术发展的一名伟大的尖兵。
用优秀的作品去推动艺术的发展,这是列宾的艺术活动给我们最具有现实意义的启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们 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