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大纲.docx
- 文档编号:28564178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160
- 大小:69.54KB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大纲.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大纲.docx(1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大纲
小学数学人教版课标教材知识要点及教学目标
为使广大小学生及家长针对孩子的数学学习内容有一个重点的把握。
上海志诚教育辅导为您对十二册教材进行了知识要点及教学目标梳理,该文档供广大师生及家长教学参考或总复习使用。
志诚研训中心
一上册撰稿人:
高山流水
单元名称
小节标题
知识要点
目标要求
重点难点
一、数一数
数一数
数数、读数。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二、比一比
比多少
1、“同样多”和“多”“少”的含义。
2、比较两个事物之间的多少。
1、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和精神。
比长短、高矮
1、"长短"、"高矮"的含义。
2、比较两个事物的长短、高矮。
1、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
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5的认识及书写
1、认、读、数、写1——5各数。
2、能按规律读、写出1——5各数。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比大小
1、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运用符号“>”“<”“=”填空。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第几
1、基数、序数的含义。
2、区分基数和序数。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几和几
4和5的组成。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4和5的有关组成,并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掌握4和5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加法
1、加法的意义。
2、读、算5以内的加法算式。
3、看图列式。
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3、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4、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5、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减法
1、减法的含义。
2、读、算5以内的减法算式。
3、看图列式。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知道减法的含义。
0的认识
1、揭示0的含义。
2、书写0。
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的两种含义:
表示没有和起点。
2、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
认识立体图形
1、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
2、能够辩认和区别这些图形,知道他们的名称。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用这些图形拼简单的图形。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认识平面图形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
2、辩认和区别这些图形,知道他们的名称。
3、用这些图形拼简单的图形。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五、分类
分类(单一标准)
1、分类的意义。
2、体验分类。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分类(不同的标准)
不同标准分类。
1、通过学习,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2、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互相学习、合作交流能力。
并在课堂中指导学生如何尊重他人意见等与人合作交流的方法。
3、采用小组之间互评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审美观。
4、让学生体裁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分类,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
能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6,7的认识和加减法
6和7的数概念,并根据数的组成介绍有关6和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及用有关6、7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用数学”的内容。
1、认识6、7,能正确地书写6、7,能用6、7表示生活中的各种物体。
2、知道6、7的组成,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3、利用一图二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1、区别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写数字,培养学生的数感
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口算
3、会正确地口述题意及列式计算。
8,9的认识和加减法
8和9的数概念,并根据数的组成介绍有关8和9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及用有关8、9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用数学”的内容。
1、熟练数出8和9,会正确读写,并能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8、9的组成,会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能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亲历从生活中提炼出生活知识的过程
1、正确读写8和9
2、掌握8和9的组成
3、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心算计数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1、10的数的概念及组成,比大小
2、用有关10的加减法计算解决用数学的内容。
3、填未知加数
1.引导学生经历10认识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学会10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及10的写法,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2.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算式,加深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1、正确读写10
2、掌握10的组成
3、熟练计算10以内加减法算式
4、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心算计数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通过生动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1、掌握两步计算的正确计算方法
2、通过观察,理解计算顺序,初步体会计算的变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算和计算能力
理解掌握计算顺序
数学乐园
数学乐园活动
巩固知识
1.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巩固10以内数的加减法
2.通过走迷宫,使学生经历多角度、多途径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做游戏,感受与人合作探索的愉快
复习所学知识,让学生在玩中巩固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七、11-20各数的认识
数数,读数
1、数数
2、数的读法
3、数序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并且知道这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
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
写数
数的写法
1、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正确书写11到20各数
2、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正确书写11———20各数
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理解20以内的数,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1、了解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口算,明白一图四式的关系,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名称。
2、培养分析操作能力
熟练地口10加几,十几加几和响应的减法
八、认识钟表
认识钟表
认识钟面、整时、半时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2、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辨析能力。
重点:
会看整时、半时。
难点:
确定几时半。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
9加几
1、口算方法
2、用数学
1.让学生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为10加几的转化思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
4、能运用9加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
正确计算9加几
难点:
理解“凑十法”
8、7、6加几
口算方法数学
1、学习8、7、6加几的题,正确计算,理解“凑十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操作能力。
3、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训练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重点:
正确计算8、7、6加几。
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4、3、2加几
口算方法及用数学
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5、4、3、2加几的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利用9、8、7、6加几的计算方法学习5、4、6、2加几的迁移能力.
3.渗透统计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品质.
掌握用“想大数加小数”的方法口算小数加大数
一下册撰稿人:
舞文弄墨
单元名称
小节标题
知识要点
目标要求
重点难点
一、位置
上下
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3、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
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难点:
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前后
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
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难点:
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左右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
1、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重点: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难点:
“左右”的相对性。
位置
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要求:
1、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2、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3、培养团结、合作、互助的精神。
重点:
根据行列确定某一物体的位置。
难点:
能用语言去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
二、20以内的
退位减法
十几减九
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3、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5、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重点:
1、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难点:
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几减几
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重点:
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难点: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并且正确率高
用数学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学会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数学问题。
重点:
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4、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难点:
计算方法及能力;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整理与复习
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
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还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
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三、图形的拼组
图形的拼组
平面图形的特征、关系,立体图形的关系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重点:
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各自的特点。
难点:
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
数数数的组成
能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
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重点:
弄清数的组成
难点:
理解计数单位
读数写数
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重点:
读数与写数的方法
难点:
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数的顺序
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数数。
比多少
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够用准确地语言进行表述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够用准确地语言进行表述。
2、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重点:
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够用准确地语言进行表述。
难点:
相对性的理解并能进行正确地表述。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
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
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
学会能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口算。
实践活动:
摆一摆想一想
理解数位、100以内数的组成
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重点:
通过摆一摆进一步理解数位、100以内数的组成
难点:
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点。
五、认识人民币
认识人民币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的进率。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
重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以及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难点:
能灵活地运用多种方式取币。
简单的计算
1、人民币的单位间的换算。
2、认识用小数表示的物品的单价。
3、元、角、分的加法计算。
4、元、角、分的减法计算。
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
3.培养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4.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币。
重点:
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难点:
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口算
2、整十数减整十数的口算
1.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正确掌握口算方法。
难点?
:
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1、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进位加法。
2、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
1.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知道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重点:
计算方法的正确掌握。
难点:
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1、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的减法。
2、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
1.通过直观,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3、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及初步分析和推理能力。
重点:
计算方法的正确掌握。
难点:
求两数相差的应用题的正确解答方法。
七、认识时间
认识时间
1、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知道1时=60分。
2、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
1.知道大格刻度对应分时表示几分,会正确读出、写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根据时间拨出时针和分针。
2.让学生自己探索看时间的方法,掌握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分针走过几小格就是几分。
3.通过观察时针和分针走的关系,知道1时=60分,理解几时半就是几时30分。
4.体会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思想感情。
重点:
正确读出、写出几时几分,会拨几时几分。
难点:
读出接近整时的时间,比较快速地说出几分。
小小商店
1.通过“角色扮演”这一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4.通过本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
八、找规律
找规律
1、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2、稍复杂的图形变化规律。
3、图形与数字变化规律。
4、数字变化规律。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或下一个数字。
2.通过观察、摆学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体会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发现事物的规律。
九、统计
统计
1.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2.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1.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到统计活动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初步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经历统计的过程,初步感知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及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重点:
了解统计的含义。
会看统计图、统计表,进行简单的统计。
难点:
进行简单的统计。
二上册撰稿人:
小河
单元名称
小节标题
知识要点
目标要求
重点难点
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1、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
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都用厘米作单位。
2、用直尺量整厘米长的物体的方法。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
(限整厘米)
4、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5、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米、用米量
1、米是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做单位。
2、米和厘米的关系。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
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小学 数学 知识点 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