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资料.docx
- 文档编号:2856099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40
- 大小:43.96KB
免疫学资料.docx
《免疫学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学资料.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免疫学资料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免疫学的内涵及其主要功能
一、基本概念
1.免疫
(1)免疫的原始概念Immunity(免疫),源于拉丁语,意指免除瘟疫。
(2)免疫的现代概念:
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异物,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2.免疫应答免疫应答(Immuneresponse)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的过程。
3.免疫学免疫学(Immunology)是研究机体(植物和动物)免疫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并在免疫应答时所发生的过程、效应机制和生物学功能,及其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科学。
二、免疫物质基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
(1)中枢免疫器官:
胸腺和骨髓(禽类在腔上囊)。
(2)外周免疫器官:
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2.免疫细胞淋巴系细胞、髓系细胞。
3.免疫分子抗体、补体、细胞因子和溶菌酶等。
三、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免疫系统具有三大功能,详见下表。
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功能正常表现
免疫防御抗感染
(immunologicdefense)
免疫稳定消除炎症或衰老细胞
(immunologichomeostasis)
免疫监视防止正常细胞突变
(immunologicsurveillance)
第二节免疫学科的产生
一、免疫学的开创期
16~17世纪,中国人种“人痘”预防天花。
18世纪,英国人爱德华琴纳(EdwardJenner)发明牛痘苗,预防天花,人类最终战胜了天花病毒。
中国人发明减毒天花疫苗
法国人路易斯.巴斯德(LouisPasteur)首先通过提高培养温度成功制备了炭疽杆菌减毒疫苗;通过绵羊脑多次传代制备成功人工减毒狂犬病疫苗,开创传染性疾病人工自动免疫时代。
德国人冯.贝林(EmilvonBehring)发现抗白喉毒素血清,并研制白喉及破伤风类毒素,利用类毒素制备抗白喉及破伤风毒素血清,发明了人工被动免疫,也同时开创了人工被动免疫时代。
二、抗感染免疫兴隆期
18~20世纪初,抗感染免疫得到充分发展。
1.确定了免疫(应答)的分类提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应答)。
2.提出了体液和细胞免疫学说。
3.观察到免疫应答的两面性免疫防御作用和病理损伤作用。
4.建立了血清学技术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方法。
三、免疫学科逐渐发展(20世纪中叶至今)
(一)免疫系统的确立和分类
1.固有免疫系统固有免疫系统(innateimmunesystem)又称天然免疫系统(naturalimmunesystem)或非特异性免疫系统(non-specificimmuneSystem)。
2.适应性免疫系统适应性免疫系统(adaptiveimmunesystem)又称获得性免疫系统(acquiredimmunity)或特异性免疫系统(specificimmunesystem)。
(二)免疫应答的认识逐渐完善
1.概念免疫应答是免疫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增殖、分化,产生的免疫应答产物(如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参与生理性和病理性效应的过程。
2.免疫应答的分类包括适应性免疫应答和固有免疫应答。
3.免疫耐受提出免疫耐受(immunologicaltolerance)的概念。
两种免疫应答类型的区别
第三节免疫学与相关医学的联系及其独特性
一、免疫学与相关医学的联系
免疫生理学、免疫药理学、免疫病理学、免疫遗传学、分子免疫学、免疫生物学技术、行为免疫学、环境免疫学、预防免疫学等。
二、免疫学的独特性
1.免疫学特性:
①组成简单;②功能明确;③效应明显;④应答连续;⑤利弊共存。
2.免疫学贡献:
①免疫预防;②输血配型;③器官组织移植;④免疫治疗;⑤免疫诊断;⑥解释生理功能紊乱和/或病理性损伤的机制;⑦免疫生物学技术等。
思考题
1.免疫、免疫应答、免疫系统和医学免疫学的概念。
2.免疫系统的组成。
3.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4.免疫应答的分类。
第二章抗原
抗原的概念
▪抗原(antigen,Ag):
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抗原的两种特性:
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能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反应原性(antigenicity),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凡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
只有反应原性而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
半抗原+蛋白质——完全抗原
赋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的蛋白质称为载体。
第一节抗原的免疫原性
抗原物质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异物性
二、一定的理化性状
三、完整性
四、宿主的遗传性
一、异物性
异物是指化学结构与宿主的自身成分相异或机体的免疫细胞从未与它接触过的物质。
异物性的物质包括以下几类:
1、异种物质如:
马血清蛋白、各种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人体而言都是异种物质,具有强的免疫原性。
2、同种异体物质如:
ABO血型抗原、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3、自身抗原物质如:
自身组织成分结构改变、隐蔽性自身成分暴露构成自身抗原。
二、一定的理化性状
■大分子胶体物质凡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分子量都较大,一般在10kDa以上,在一定范围内,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
■一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从化学组成来看,凡含有芳香族氨基酸(尤其是酪氨酸)的蛋白质,其免疫原性较强。
从结构来看,结构越复杂其免疫原性越强。
■分子构象与易接近性分子构象是指抗原分子中一些特殊化学基团的三维结构,它决定抗原分子是否能与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相互吻合。
易接近性是指抗原分子的特殊化学基团与淋巴细胞表面相应的抗原受体相互接触的难易程度。
三、完整性
具有一定理化性状的物质须经非消化道途径进入机体(包括注射、吸入、混入伤口等),并接触淋巴细胞,才能成为良好抗原。
如果是口服后可被消化酶水解成胨、氨基酸,破坏了其结构,就丧失了免疫原性。
自然界中天然的抗原物质有:
蛋白质、多糖、核蛋白
四、宿主遗传性
抗原的免疫原性也与机体的应答能力有关同种动物不同个体对同一种抗原的免疫应答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受遗传因素控制,控制免疫应答的基因称为免疫应答基因(immuneresponse,Ir)
第二节抗原的特异性
■抗原决定簇(基)
■载体决定簇和半抗原决定簇
■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
一、抗原决定簇
1、概念抗原决定簇(antigenicdeterminant,AD)是指抗原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为表位(epitope)。
表位的性质、数目和空间构象决定着抗原的特异性。
抗原通过AD与相应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结合,激活淋巴细胞,引起免疫应答。
2、种类和数量一个抗原分子可以有一种或多种不同的AD,一种AD决定着一种特异性,多种AD决定着多种特异性
3、部位位于抗原表面的AD能直接被相应淋巴细胞所识别,称功能性决定簇,存在抗原分子内部的AD无激发免疫应答的功能,称隐蔽决定簇。
只有经理化因素处理后,使之暴露可能成为新的功能决定簇。
二、载体决定簇与半抗原决定簇
问题:
单独应用半抗原不能诱导机体产生抗体,只有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结合后,才能诱导机体产生抗体。
半抗原为什么不能单独诱导机体产生抗体,而载体在诱导机体产生抗体上起什么作用呢?
表1载体-半抗原效应
实验表明:
■初次免疫和再次免疫时,半抗原需要在相同的载体上才能使机体产生抗半抗原抗体,称为载体效应,说明载体不是单纯起运载半抗原的作用,其具有载体特异性。
一个抗原分子具有载体决定簇和半抗原决定簇。
■在免疫应答中,B细胞识别半抗原决定簇,是抗体产生细胞,T细胞识别载体决定簇,是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
■半抗原决定簇又称B细胞决定簇;载体决定簇又称T细胞决定簇。
表2T细胞B细胞抗原表位的特性比较
三、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
■两种来源不同的抗原,除各有其主要的特异性抗原决定簇外,相互之间也存在部分相同的抗原决定簇,这种共有的抗原决定簇称为共同抗原。
■亲缘关系很近的生物之间存在的共同抗原称为类属抗原。
■无种属关系的生物之间存在的共同抗原称为异嗜性抗原。
■一种共同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与其他含有共同抗原的物质发生结合反应,称为交叉反应。
第三节抗原的分类
▪根据抗原的性质分类:
•完全抗原
•半抗原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异种抗原
•同种异体抗原
•自身抗原
•异嗜性抗原
▪根据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细胞的辅助分类:
•胸腺依赖性抗原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表3TD-Ag和TI-Ag的比较
第四节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各种病原微生物
■细菌的外毒素和类毒素
■动物血清
■同种异体抗原
■异嗜性抗原
■肿瘤抗原
各种病原微生物
■细菌
真菌
病毒
肿瘤抗原
■肿瘤抗原(tumorantigen)是指细胞在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物质的总称。
■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specificantigen,TSA)是指仅表达于肿瘤组织而不存在正常组织中的抗原。
■肿瘤相关性抗原(tumorassociatedantigen,TAA)是指非肿瘤细胞所特有,正常细胞也可表达的抗原,但在肿瘤细胞异位表达或出现量的改变。
如胚胎性抗原、某些糖蛋白抗原属此类抗原。
第四节诱导免疫细胞增生
的其他成分
■免疫佐剂
■丝裂原
■超抗原
免疫佐剂
佐剂—是非特异性的免疫增强剂,有些物质与抗原一起或预先注入机体,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
佐剂的种类:
1、微生物及其产物:
如分枝杆菌(结核杆菌、卡介苗)短小棒状杆菌、白日咳杆菌、革兰氏阴性菌的内毒素。
2、无机化合物:
氢氧化铝、明矾等
3、合成佐剂:
如双链多聚肌胞苷酸(polyI:
C)
4、油剂:
如弗氏佐剂、矿物油、植物油
佐剂的生物学作用:
■增加抗原的免疫原性,使无或微弱免疫原物质变成有效的免疫原。
■提高抗体的滴度,提高初次免疫应答和再次免疫应答抗体的滴度。
■改变抗体的类型,由产生IgM转变成IgG。
■引起或增强迟发型超敏反应。
佐剂的作用机制:
■改变抗原物理性状,延长抗原在体内存留的时间。
■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增强其对抗原的处理和递呈能力。
■刺激淋巴细胞增生和分化,从而增强和扩大免疫应答的效应。
弗氏完全佐剂中加入卡介苗的作用
■能促进T细胞和B细胞的分化增殖,并可在注射局部形成肉芽肿,吸引吞噬细胞集中,促进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使其易于捕捉抗原。
丝裂原:
■是为植物种子中提取的糖蛋白以及细菌的代谢产物,是非特异的多克隆淋巴细胞激活剂。
■T、B细胞表面均表达多种丝裂原的受体。
在体外实验中丝裂原可刺激静止的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表现为体积增大,胞浆增多,DNA合成增加,出现有丝分裂等变化。
■实践中常用淋巴细胞对丝裂原刺激的反应,来检测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
如:
用PHA或ConA刺激的增生反应来测定T细胞功能:
用SPA(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的反应来测定人B细胞的功能:
用PWM(美洲商陆丝分裂原)来测定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
超抗原(Superantigen,SAg):
▪概念:
超抗原由White等于1989年提出的,是一类由细菌外毒素和逆转录病毒蛋白构成的,能与多数T细胞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免疫学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