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题及解析.docx
- 文档编号:28560147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39
- 大小:49.86KB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题及解析.docx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题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题及解析.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题及解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题及解析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
其人曰: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
晓之者曰: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
其人曰:
“奈地坏何?
”
晓之者曰: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因往晓之________
②终日在天中行止________
③奈何忧其坏________
④其人舍然大喜________
(2)与“杞人忧天”意思相近的成语是________,意思相反的成语是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②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
(4)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
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杞人忧天”,你会做怎样的评价?
【答案】
(1)告知,开导;行动,活动;为何,为什么;同“释”,解除、消除
(2)庸人自扰;高枕无忧(乐天安命)
(3)①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②你踩踏着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
(4)嘲讽了一些为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而担心的人。
评价:
一些事情虽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还是有可能发生的。
我们要在灾难发生之前,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解析】【分析】
(1)①句意为:
就去开导他;晓:
告知,开导。
②句意为:
整天都在空气里活动。
行止:
行动,活动;
③句意为:
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奈何:
为何,为什么;
④句意为:
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也很高兴。
舍:
同“释”,解除、消除。
(2)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
本文具有讽刺意义。
可以寻找词典的解释。
庸人自扰,其意思是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从这则寓言中得出意思相近的成语是“庸人自扰”。
意思相反的成语高枕无忧(乐天安命)。
(3)①句中重点词有:
坠:
掉;句意为:
即使坠落了,也不会有所伤害。
②句中重点词有:
舍:
通“释”,释然。
句意为:
那个人释然后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释然了很高兴。
(4)“杞人忧天”嘲讽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担心的人。
从积极意义上看,要有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对我们来说也很有必要。
如20世纪下半期,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为了不辜负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早日实现现代化,也为了拯救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该忧天忧地了。
故答案为:
⑴告知,开导;行动,活动;为何,为什么;同“释”,解除、消除;
⑵庸人自扰;高枕无忧(乐天安命);
⑶①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②你踩踏着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
⑷嘲讽了一些为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而担心的人;
评价:
一些事情虽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还是有可能发生的。
我们要在灾难发生之前,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⑵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
答题时注意成语的积累和理解;
⑶本题考查翻译语句。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⑷本题考查对问题的评价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结合题意来分析即可。
2.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乙】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
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
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
未几,一鹤①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
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
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
鹤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注】①鹳:
一种凶猛的鸟。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狼洞其中 洞:
洞口
B. 乃悟前狼假寐 寐:
睡觉
C. 鹊巢其上 巢:
筑巢
D. 集古木上 集:
停息、聚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②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3)【甲】文中的狼贪婪、凶狠、狡诈,【乙】文中的鹊是怎样的呢?
【答案】
(1)A
(2)①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②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
(3)①有情义,乐帮助;②会动脑;③善求助,④懂感恩。
【解析】【分析】
(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句子意思,依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依据语境判断字词意思。
A.洞:
名词活用作动词,打洞。
故选A。
(2)①重点词语:
变诈 :
诡诈 ;止:
只是;句意:
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只是增加笑料罢了;②重点词语:
谢:
致谢。
句意:
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
(3)疏通文字,了解内容,根据故事情节,抓住鹊的行为表现的描写,理解形象,最后体会文章所说明的道理。
故答案为:
⑴A;
⑵①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②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
⑶①有情义,乐帮助;②会动脑;③善求助,④懂感恩。
【点评】⑴解答此题可采用联想(联想课文原句)推断、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断、邻字帮助推断等方法。
⑵翻译的基本方法: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具体方法:
“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对诗句的理解。
结合语境认真分析即可。
⑶本题考查文章主题情感,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回答。
【附参考译文】
【乙】某人的花园里,有一株古老的树,喜鹊在上面筑巢,快孵出幼鸟了。
一天,一只喜鹊在巢上来回飞翔,不停地悲伤鸣叫。
一会儿,成群的喜鹊都渐渐闻声赶来,聚集在树上,忽然两只喜鹊在树上对叫,像在对话一样,不一会儿扬长而去,不久,一只鹳从空中飞来.发出“咯咯”的声音,两只喜鹊也跟随在它后面。
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好像有事在诉说。
鹳又发出“咯咯”的叫声,似乎在答应喜鹊的请求。
鹤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使向鹊巢冲了下去,叼出一只红蛇并吞了下去。
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
原来两只喜鹊是去找鹳来救朋友的啊!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两狼之并驱如故 亦毙之
B.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其一犬坐于前
C. 狼不敢前 吾日三省吾身
D. 以刀劈狼首 静以修身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3)结尾一段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
结尾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角度,它又告诉“人”什么呢?
【答案】
(1)B
(2)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3)议论。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解析】【分析】
(1)A.之: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之:
代词;B.隧:
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意为“从隧道”/犬:
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意为“像狗一样”;C.前:
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意为“上前”/日:
副词,每天;D.以:
用/以:
表示目的,相当于“来”。
故选B。
(2)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这里是“能有多少”的意思;止,通“只”,意为“仅,只”。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即再狡猾的狼也会败给智慧的人,因此是议论的表达方式。
谈启示,首先要理解文章内容,然后联系实际来谈启示。
作者记述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自取灭亡的故事,然后结合实际,谈除了从狼的所作所为得到启示外,还可以从屠户的所作所为得到启示: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面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心存幻想,一定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故答案为:
⑴B;
⑵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只是增加笑料罢;
⑶议论。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⑵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⑶本题第一问考查表达方式,常见表达方式有:
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
文章的最后一段是作者对狼的行为的看法,属于议论。
第二问考查概括文章的主旨,题目提示换个角度,可以从“屠夫”的角度,屠夫一开始忍让,狼仍然不满足,直到最后奋起反抗,终于取得胜利。
【参考译文】
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
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
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
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
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
他刚刚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
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后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
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
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划线的词
①太丘舍去________
②尊君在不________
③下车引之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一起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 陈元方小的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 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 “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答案】
(1)舍弃;通“否”;牵,拉
(2)①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好正午(见面)。
②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3)C
【解析】【分析】
(1)①句意为:
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
去:
离开。
②句意为:
你的父亲在吗?
不:
通“否”。
③句意为:
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
引:
拉。
(2)①句中的重点词有:
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日中,正午时分。
句子翻译为: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好正午(见面)。
②句中的重点词有:
日中,正午;信,信用。
句子翻译为:
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3)A项,不是陈太丘不守信用,过了约定的时间,陈太丘才走的。
B项,陈元方并不是傲慢无礼,还是比较有礼貌的称呼他“君”。
D项,“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因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故选C。
故答案为:
⑴舍弃;通“否”;牵,拉
⑵①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好正午(见面)。
②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⑶C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附参考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
“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
“真不是人啊!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乙】
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此谓何器也?
”对曰:
“此盖为宥座②之器。
”孔子曰:
“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
”对曰:
“然。
”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
孔子喟然而叹曰:
“呜呼!
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
”
(《韩诗外传》)
【注】①敧(qī):
倾斜。
②宥(yóu)座:
座位右边。
“宥”通“右”。
③中:
这里指装水到一半。
④恶(wū):
哪里,怎么。
(1)给下面两个句子划分停顿。
①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
(2)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①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者________
③孔子观于周庙________
④虚则敧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汉语。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②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4)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谈的都是学习________方面的问题。
【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
【答案】
(1)①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
(2)以……为乐;优点;参观;空
(3)①几个人一起走,一定有可以成为我老师的人。
②怎么会有满而不颠覆的呢?
(4)态度;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狂妄自大,骄傲自满
【解析】【分析】
(1)本题划分技巧:
①句子成分划分:
主谓宾定状补;②关联词划分;③介词划分:
而、以、于等。
①好之者(主语)/不如乐之者(谓语)。
②孔子(主语)/使子路取水试之。
(2)①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
乐,词类活用,意动用法,以……为乐。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者: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
“善”是一词多义:
善良,好,擅长。
“者”:
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
善者:
优点。
③孔子观于周庙:
孔子参观周庙。
“观”是一词多义:
景观景色,观看参观。
④虚则敧:
空了就会斜着。
“虚”是一词多义:
空的,不真实的,不自满,衰弱等。
(3)本题翻译赋分点:
①行,走。
师,老师。
②恶,怎么。
覆,颠覆。
(4)①内容概括,三则材料主题:
第一则材料从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三个比较中谈要以学习为乐,乐学态度,。
第二则材料从以身边人为师,以身边人为鉴角度谈要向身边人学习,随时学态度,。
第三则材料则以比喻的方法,从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角度谈要谦虚,虚心学态度。
三则态度都谈学习态度。
②启示类习题一般答题语言:
告诉我们某个道理,告诉我们要如何,告诉我们不要如何。
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怎么会有满而不颠覆的呢?
这里采用比喻手法,“满”指狂妄自大,“覆”指失败。
启示:
告诉我们狂妄自大会导致失败,所以要谦虚,不要自大骄傲自满。
故答案为:
⑴①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
⑵①以……为乐;②优点;③参观;④空
⑶①几个人一起走,一定有可以成为我老师的人。
②怎么会有满而不颠覆的呢?
⑷态度;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狂妄自大,骄傲自满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
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⑵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⑶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⑷本题考查文章的阅读启示,这类试题要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联系文章的中心作答。
要做到观点鲜明、内容具体、条理清晰、头头是道、自圆其说。
【附参考译文】
【甲】孔子说:
“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
”
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我有)就去改正它。
【乙】孔子参观周庙,看到倾斜的器皿。
孔子问守庙的人说:
“这是什么东西呢?
”守庙的人回答说:
“这是座位右边的器皿。
”孔子说:
“我听说右座之器盛满水就会倾覆,空了就会斜着,水装到一半时就会垂直,是这样的吗?
”守庙人回答说:
“是这样的。
”孔子让子路取水来试,果然水满便倾覆,装到一半时就垂直而立,空了就会斜着。
孔子长叹道:
“哎呀,哪里会有满而不倾覆的呢!
”子路问:
“请问持满有方法吗?
”“持满的方法,压抑然后使之减损。
”
6.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含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无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目:
“非人战!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
[乙]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管宁、华歆:
汉末魏初时名士。
②捉:
检,拾。
③尝:
曾经,④轩冤:
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后借指官位爵禄。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字词。
①尊君在不________
②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
③华捉而掷去之________
④宁读书如故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
(3)结合[甲][乙]两文,说说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交友之道?
【答案】
(1)同“否”;回头看;代词,代指金子;原来从前
(2)①陈太丘(便)丢下(他)而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
②管宁把席子开,与华散分席而坐,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友了。
”
(3)①以礼相待②志同道合③诚信交友(或真诚交友)。
【解析】【分析】
(1)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不”:
通假字词,同“否”。
“顾”:
古今异词,回头看。
(2)本题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句中的“舍:
放弃。
去:
离开。
乃:
才。
子:
指你。
”几个词是赋分点。
(3)《陈太丘与友期》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管宁割席》,出自《世说新语·德行》,本篇通过管宁、华歆二人在锄菜见金、见轩冕过门时的不同表现,显示出二人德行之高下。
可知交友要志同道合,要诚实待人等。
故答案为:
⑴①同“否”;②回头看;③代词,代指金子;④原来,从前
⑵陈太丘(便)丢下(他)而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
②管宁把席子开,与华散分席而坐,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友了。
”
⑶①以礼相待;②志同道合;③诚信交友(或真诚交友)。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⑵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
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⑶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
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
“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
“真不是君子啊!
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
”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乙)文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 教版七 年级 语文 上册 文言文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