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联合国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8556276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格式:DOCX
- 页数:34
- 大小:46.36KB
模拟联合国试题.docx
《模拟联合国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拟联合国试题.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模拟联合国试题
自20世纪初国际关系正式成为一门社会科学后,不同的理论范式层出不穷,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
本文将对其中四种主要理论加以介绍,即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激进主义(马克思主义),和近年兴起的建构主义。
由于当代国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由西方国家主导,国际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根植于西方经验,因此以上四种理论的建立都与西方古典和现代哲学密切相关。
现实主义理论在国际政治思想中一向占据着主流地位,该理论建立在以下几个核心观点之上,即人类基本上是追求权力和以自我为主的;国家是一种单一行为体,同时是国际关系中的首要行为体;国家处于无政府状态的国际体系中,也就是说,不存在超越国家之上的权威,国家是主权独立的。
这三点是现实主义理论的核心原则,鲜有现实主义者怀疑这一事实。
看似简洁的原理却是经过了上千年的演变和论证。
人们最早可以从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着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找到相关论述,在修昔底德看来,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的原因在于雅典城邦国家实力的增长引发斯巴达的担忧,因而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这种对战争根源的理解途径被后世广泛应用。
约公元5世纪,基督教主教和哲学家圣奥古斯丁提出,战争的根源在于人类自私的本性,在此基础上,17世纪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提出,假设在一个没有政府权威的世界中,由于人的自私性和野蛮性,人们的生存将是十分艰难且短命的,不得不处于对自身安全的持续担忧中,因为没有一个更高的权威来维持秩序。
这样的无政府体系被称为“自然状态”,由此推及国际层次:
由于缺少更高权威来维持秩序,国际社会也处于这样的“自然状态”,即无政府体系,国家就像人在“自然状态”中那样在国际社会中立足,每一个国家都不得不处于对自身安全的持续担忧之中,即使像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也不得不将自身安全看为首要问题,安全是国家的首要利益。
因此,维持和平与安全的基本方式就是“将它们的武器彼此瞄准,让他们的眼睛彼此紧盯。
”在现实主义者看来,几乎不存在制约国家的准则和规范。
意大利政治哲学家马基雅维利更是惊世骇俗地指出,,一国领袖需时刻关注国家安全所面临的威胁,因此无需对任何普世性道德负责。
在谈现实主义时,不得不提到一位着名的德国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家汉斯·摩根索,他的着作《国家间政治:
为权力与和平的斗争》一度被奉为现实主义圣经。
摩根索通过对经典现实主义理论的综合论述,建立了一个以人性、利益和权力为核心的、较为完善的现实主义理论体系。
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世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石油危机的发生,越南战争的结束等一系列重大国际事件使得经典现实主义饱受质疑。
在这种情况下以肯尼思·华尔兹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理论家根据新变化对现实主义理论做了诸多改进,从而形成新现实主义。
华尔兹在其着作《国家政治理论》中提出了一种高度简约的现实主义理论,它的重点在于国际体系的结构,而非无政府状态下国家和个人的内在本性,“结构”是一种能够制约国家行为的力量,国家的行为随着结构的变化而变化,而不是根据自身属性的变化而变化。
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及其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是美国当代现实主义外交主张的代表,冷战时期美国通过支持像中国和巴基斯坦这样的国家来遏制苏联和印度,而如今的美国则通过支持日本和印度来遏制中国不断增长的权力,两者都是建立在现实主义基础上的外交政策典范。
而如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东亚诸国对中国崛起的担忧,很大程度上也体现出现实主义所强调的无政府体系下国家对自身安全和权力的持续担忧,甚至有人将美国和中国的关系类比于古希腊时期斯巴达和雅典,正如伯罗奔尼撒战争战争的爆发一样,中美战争的爆发也一度被认为是不可避免。
而另一种思想传统的继承者们则对这类预测唾之以鼻,他们就是自由主义者。
同现实主义者一样,自由主义也是国际关系主流思想。
同现实主义不同的是,自由主义认为,人类的本性是善的,通过教育能强化道德观念并促使合作;国家并不是一种单一的行为体,而是多种利益共同作用下的反映,国家不是国际关系中的首要行为体,国际组织以及各种非政府组织同样重要;存在一个制约国家行为的外部环境,即国际社会,它是不同行为体互动的舞台,而非纯粹的无政府状态。
这三点恰好同现实主义的核心原则形成鲜明对比。
自由主义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启蒙运动,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在他看来,尽管存在自私、邪恶的人类行为,比如战争,但是这只是不良社会制度的社会制度,克服混乱、不适当的社会缺陷,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战争,这种乐观主义思想影响了同时代的德国哲学家康德,他提出,尽管不可否认人是自私的,但人类可以学习世界大同主义和普世主义,根据他的思想主张,人类可以通过合作建立一个国家联邦,在保留各国主权的基础上构建一种世界秩序,使得战争得以避免。
同时代的其他哲学家,如英国的边沁、穆勒等人从法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自由主义和社会制度的改良做出了理性思考和论证。
这些人共同构建了古典自由主义,并衍生出19世纪的经济和政治自由主义。
根据这一思想,繁荣的自由贸易和商业可以促成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因而提高了战争成本,减小战争发生的几率。
自由主义思潮的蓬勃发展推动世界各国的一系列变革以及国际合作,最典型的例子是国际联盟的建立。
基于自由主义思想的威尔逊理想主义,成功地促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世界性合作,这也是康德构想中国家联邦的雏形。
然而正如现实主义曾遭遇低潮一样,自由主义也有受到广泛质疑和批评的时候。
国联无论是在两次世界大战间歇期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没能发挥预想中的作用。
于是带有乌托邦色彩的国际联盟连同自由主义一起受到冷落。
直到二战后,国联才以联合国的新形式出现,但联合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笼罩在由现实主义思想驱动下的冷战环境中,也未能发挥足够作用。
20世纪70年代自由主义以新自由主义的形式得到复兴,以罗伯特·基欧汉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者同意部分现实主义的观点,他们认为,合作并非出于人类本性,按照基欧汉的话说:
“国家进行合作通常不是出于利他主义或移情于他国的困难处境,也不是源于追求它们设想中的国际利益,它们为本国人民寻求财富和安全,并为此寻求权力。
”简单地讲,就是合作符合每一方的私利。
基于新自由主义思想建立的国际制度不再像曾经的国际联盟那样富有理想主义色彩,而是为了平衡各方利益。
基欧汉希望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经验通则化,建立一种由原则、规范和决策程序组合的国际机制,从而降低国家间交易成本,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减少各国在相互评估政策时面临的不确定性。
这些观点都收录进他的代表作《霸权之后:
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
比起传统的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更加注重合作和制度的功能性、互动性和系统性,冷战结束后,欧盟的扩大和强化,世界贸易组织的任务范围拓宽,贸易自由化的推广,民主制度的扩展,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念都占据了中心位置。
激进主义是国际关系第三种理论视角,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衍生物。
不同于自由主义和现实主义,激进主义并不存在一个认知国际关系的广泛共识,或者称之为核心观点。
激进主义的最主要特征是以历史分析为最根本的研究方法,将全球体系结构看做等级制的,如同一个金字塔,站在金字塔顶端的是少数发达国家,例如美国、日本和德国,下端是较发达国家,如巴西、墨西哥、南非和中国,底端是发展中国家,如孟加拉、菲律宾这样的多数国家,各阶层存在从上而下的剥削关系,在激进主义者看来,形成这一结构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是影响其它所有现象的决定性因素,这是激进主义与其他理论最大的不同之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也是激进主义认识全球结构的基本观点。
激进主义者重点在对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批评,他们认为世界体系是富国扩张穷国抵抗的产物。
然而作为国际关系的一种边缘理论,激进主义的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的,例如它不能解释为什么共产党国家之间会发生战争,如越南在1978年入侵柬埔寨,1979年中越冲突和1969年中苏冲突,也不能解释为什么在冷战结束之前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就已经出现了合作,因此在一些地区,激进主义并不被看做一种国际关系理论。
在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长达百年的对话中,其观点不可避免地走向趋同,而激进主义也未能挑战前两者在解释力上的地位,建构主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作为相对较新的理论视角,建构主义理论仍在不断地塑造和改良,然而可以基本确定的是,建构主义者普遍认为国家行为是由精英的信念、社会规范决定的,集体中的个体通过观念和习惯来塑造,国家和国家利益是这些行为体社会认同的结果。
建构主义重点关注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理论所忽视的东西,如人道主义干涉,主权、人权以及种族屠杀等等,因此它能够对两大主要理论做出有益地批评,例如,建构主义者指出,政治家和其他人的行为动机不仅仅是物质利益,也包括他们的认同感、道义观等等,观念和文化在国际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国家利益如何塑造?
又如何随着事件的流逝而改变?
安全问题仅仅体现在国家间的暴力或战争吗?
经济和生态灾难又会对人类安全产生怎样的影响?
........建构主义希望更真实地描述世界,因此在研究和解释新时代国际关系的新变化方面,建构主义有着不错的潜力,尽管在分析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严谨之处。
国际关系理论视角有很多,在同一理论学派中也存在不同的声音,每一种理论都存在一定缺陷,笔者作为一个初学者还无力对这些问题提出补充意见,只是希望帮助其他对国际关系感兴趣或者对世界性问题有见解的同学对基本理论范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疏漏和不当之处还请不吝赐教。
1国家力量是什么,
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扞卫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尺度。
因此,它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
2、国家利益则是决定性因素;①.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实施对外政策的基本依据,是其对外活动的主要目的。
国家间的共同的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的对立是国家间分歧、磨擦乃至冲突的根源。
②.任何国家都不应该一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侵犯别国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
所以,为维护本国主权和安全1.要不断增强本国的国家力量2.坚定地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
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
3.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4国家主权的涵义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
主权是指国家所固有的在国内的最高权力和国际上的独立主权。
其基本特征是不可分割性、不可让与性和排它性。
5.何谓国家利益?
国家利益包括哪三个方面?
答:
国家利益就是满足国家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条件。
国家利益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国家的安全利益,包括维护本国主权独立、领土完整、人民生存、不受外来势力的控制、侵略等方面;二是国家的经济利益,包括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繁荣等方面。
它要求一个国家对内对本国资源的主权、发展国民经济的独立自主权,对外与其它国家能够进行平等互利的经济交往;三是国家的政治利益,主要指一个国家在与其它国家发生交往过程中,交往和联系的程度对国家利益产生巨大影响,从而产生一个国家的政治利益。
6.何谓国家力量?
答:
国家力量是指国家拥有的实力以及影响其它国际社会行为主体的能力。
国家力量既包括具体的、可统计的因素,也包括抽象的、只能分析的因素。
前者是物质因素,后者是精神因素,物质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经济力量、军事力量。
精神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制度、国家内聚力、国民意识、政府效率、战略决策水平.
7.何谓国家对外政策?
国家对外政策与对内政策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
国家对外政策,是一个国家在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对外活动中,根据其政治路线和战略方针,并结合具体情况,为维护本国利益而制订的行为准则。
国家对外政策的根本要求是履行国家的对外职能。
国家对外政策是由其国家的性质决定的。
一个国家的内政是它外交的基础,外交是其内政的延续;对内政策是对外政策的依据;对外政策是对内政策的需要。
8.什么是国际组织?
其共同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
国际组织是一些国家为了特定的目的,以条约建立的常设性国际机构。
共同的基本特征是:
①国际组织的建立、组织原则及其活动必须符合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其宗旨必须是促进各个不同领域的国际合作,维护国际和平和安全;②国际组织是国家之间的组织,不是国家之上的组织和超国家的机构;③成员国在法律上一律平等;④以条约为基础建立;⑤有特定的目的和职能范围。
9.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是什么?
答:
联合国的宗旨:
维护国际和平和安全,制止侵略行为,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促成国际合作等。
原则:
各国主权平等,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与联合国宗旨不符的其它方法侵犯他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联合国不得干涉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内管辖的事件。
10.什么叫国际秩序?
当今世界有哪两类国际新秩序构想?
答:
国际秩序就是指在世界格局的基础上国际关系运行的机制和原则。
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发达国家提出的主张按西方的制度和价值观由少数强国主宰世界。
如美国提出的世界新秩序构想是:
以美国为领导,联合西方其他发达国家,按照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理想,最终建立从西方到东方,从北方到南方的国际新秩序。
另一类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主张建立一个“公正、合理、平等”的世界新秩序。
基本内涵是尊重各国人民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尊重他们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政治制度,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等等。
11.什么是世界经济?
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与趋势是什么?
答:
世界经济是指全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相互结成的一种既有联系又有矛盾的统一的经济体系。
特点:
①世界各国经济上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和相互斗争进一步发展;②改革和调整成为世界性浪潮;③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推动愈加显着。
趋势:
①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一体化进程加快;②亚太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有活力、最有前途的地区;③贸易保护主义日趋严重。
12.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
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世界各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相互依存整合的历史进程。
主要特征是:
①世界经济体系迅速扩大,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形成;②国际分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生产活动全球化;③金融和投资活动全球化;④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在量和质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⑤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与人才的国际性流动迅速扩大。
13.经济全球化对当代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影响是什么?
答:
这种影响概括地说,有以下几点:
①经济全球化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安全观”,经济安全成为各国安全的核心与基础;②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各国间在经济上、政治上的相互依存和互动关系;③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和平与发展相互促进;④经济全球化使跨国公司和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增强;⑤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提供了机遇。
14.什么是国际政治格局?
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活跃于国际舞台上的各种重要的政治力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态势。
15.何谓雅尔塔体制?
其主要内容、结果及影响如何?
答:
雅尔塔体制是战争发展的后期,苏美英三国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以及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开会进行商讨,这几次会议分别是1943年11月的德黑兰会议,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1945年7月的波茨坦会议。
三国首脑通过对战后安排达成了协议,后来它就被称为“雅尔塔体制”。
其主要内容是:
对德处置问题;苏联与西部邻国领土划分的问题;远东问题;关于国际组织和国际秩序问题。
结果及其影响:
“雅尔塔体制”的确立反映了二战期间形成的国际力量的对比状况,其结果:
美苏在欧洲、部分地在亚洲划分了战后的势力范围;为联合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某些协议损害了有关国家的主权和利益。
雅尔塔体制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战后欧洲稳定、世界和平的局面具有积极影响。
同时又具有美、苏、英三国根据各自实力和利益争夺胜利果实的性质,表现了大国的强权政治。
它无视和侵犯了中国等国家的主权,导致战后美、苏两霸的崛起和对抗,对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16.“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及主要特点。
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
从罗斯福的大国合作战略到杜鲁门的遏制战略。
《北大西洋公约》、《美日安全条约》、《美、新、澳条约》的签署,标志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欧洲9国共产党、工人情报局的建立、经互会成立、《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华沙条约签订,标志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主要特点:
①两大阵营分别是以美苏两大国为其首领;②两大阵营的成员均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对立和斗争作为其重要的政治基础;③两大阵营的斗争以“冷战”为主要形式。
17.两极格局的持续演变及终结过程是怎样的?
持续与演变:
①第三世界崛起;②两大阵营内部发生矛盾与摩擦;③美苏力量对比发生明显变化。
终结与标志:
两极格局以苏联解体而告终结,其标志性事件是:
①东欧剧变;②海湾战争;③“8·19”事件。
18.当前国际政治格局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如何?
冷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是一种多元化格局,有的学者称之为“一超四强”或“一超多强”格局,新格局呈现如下特点:
①“一超”与“多强”矛盾错综复杂:
美欧矛盾增加、美日摩擦不断、中美关系一波三折。
②各大国相互制约因素增多。
③各大国相互协调和合作的能力有所增强。
19.简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及其原因。
答:
战后美国仍然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实力最雄厚的国家。
这一点可以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农业生产率、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来得到证明。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科学技术对美国经济起了推动作用;②进行大规模固定资本投资;③鼓励消费、扩大市场;④依靠廉价的原材料和燃料;⑤提高剩余价值率。
20.为什么说美国经济进入了一个不可逆转的衰退时期?
美国经济存在的问题:
①在科技实力方面,美国已经丧失了它在高科技领域无可争辩的优势;②美国在金融实力方面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它由一个最大债权国变为债务国,克林顿时期这方面的状况曾有所改变,但现在又成问题。
③在市场控制能力方面,美国制成品所占世界市场的份额下降。
21.简述美国全球战略和霸权地位的兴衰。
①霸权地位的确立:
罗斯福的“世界蓝图”,杜鲁门的“遏制战略”;艾森豪威尔的“解放战略”。
②霸权地位衰落:
肯尼迪的“和平战略”;约翰逊时期美国霸权地位进一步衰落,尼克松主义的出现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象征;③“后霸权时代”:
里根的调整,提出以实力求和平的对外总战略;布什的“超越遏制战略”,克林顿的对外防务战略构想,小布什的“参与与扩展”战略。
22.“民主和平论“的基本论点是什么?
试对其进行评析。
①现代化的民主国家不会发生战争。
从民主政治自身性质出发和从历史经验事实出发进行论证。
②转型中的民主化国家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大。
从理论和历史经验两方面进行论证。
③“民主国家”与“非民主国家”之间不能避免战争的发生,从所谓“民主规范”以及不得使和平、民主受到威胁两方面进行论证。
“民主和平论”者的结论:
从长期看,民主化一旦成熟,它将有助于和平;而从短期看,民主化的进程却酝酿着战争的风险。
因此,他们建议:
①帮助民主化国家建立中央权威以遏制潜在敌对的政治联盟;②当民主化国家上层人物受到军队威胁时,给予其安全保护;③在民主化国家中创立一个自由的、竞争的和多元化的思想市场。
23.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内外原因是什么?
内因:
①在高速积累的基础上,大规模更新和扩大生产设备;②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积极培养本国科技力量;③推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④国内政局相对稳定,政府采取了正确的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
外因:
①日本得到美国大力扶植;②日本有美国军事保护,军费开支极少;③美国在侵朝、侵越战争中的军需订货对日本经济的刺激;④日本没有付出战争赔款。
⑤日本利用了亚、非、拉国家的廉价原料。
24.日本经济发展的脆弱性及其对策是什么?
日本经济的脆弱性:
①自然资源贫乏,主要工业原料、燃料几乎完全依赖进口;②农业是薄弱环节;③国内市场狭小,主要产品依赖海外市场;④一定程度的泡沫经济成分。
面对这种脆弱性,日本政府也采取了措施,试图改变上述弱点,虽也取得了成效,但其未来的发展道路仍然艰难而漫长。
25.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准备、原因、途径、影响因素是怎样的?
准备:
5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成为经济大国,日本就开始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1972年,田中明确表示“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81年铃木宣称日本进行“第三次远航”,中曾根一上台就打出争取政治大国的旗帜,使用了“国际国家”一词,海部俊树则要求日本“积极参与建立新秩序的国际努力”。
原因:
①经济实力增长,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地位;②需要政治大国的地位保护经济长期稳定发展;③谋求成为政治大国也是日本自身安全的需要;④日本认为当今世界,它走向政治大国的时机已经成熟。
国际石油经济复习题?
一、填空题1、液化天然气贸易首次出现在1964年,日本液化天然气进口占世界液化天然气贸易总量的43.2%。
2、世界主要的现货市场有西北欧市场、地中海市场、新加坡市场、美国市场等;现货市场的基本条件是要有大的港口和众多的炼油厂。
3、石油贸易方式包括:
长期供应合同、现货贸易、准现货贸易和期货贸易
4、准现货贸易包括:
易货贸易、回购贸易、以油抵债、以油换油?
5、第一份成功上市的石油期货标准合约是1978年11月由NYMEX推出的加热油合约?
6、期货贸易的基本功能是套期保值功能和远期价格发现机制。
?
7、产生基差的主要因素有:
地理位置差,期货的交割地与现货的交货地不同;油种不同或品质差;储存因素。
8、石油史上所称的“石油七姐妹”包括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德士古、海湾、英国石油公司和英荷皇家壳牌?
9、天然气贸易以长期合同为主,俄罗斯是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
10、天然气价格一般的规律是:
LNG价格高于原油价格,原油价格高于天然气价格;相对于天然气,LNG的价格更加平稳;
11、国家石油公司长期生存战略:
长期盈利;油气供应;政治稳定;为公众所接受;灵活性12、国家石油公司中期发展策略:
投资于中短期高利润项目;寻找地质条件好的油气资源;灵活性—迅速处置石油权益;避免非系统风险
13、石油工业的特征:
高风险、高收益;国际性;高度政治化;合资经营;决策周密;产品具有多种用途?
14、石油协议/合同主要参与者如下:
东道国政府(资源国);政府机构;国家石油公司;国外石油公司;合同者;银行;培训机构。
15、石油合同的主要类型/种类:
租让合同;矿区使用费/公司税;产量分成;风险服务合同;服务合同;回购合同;国家石油公司私有化
16、石油/协议合同中油公司提供全部资金和专家,并承担全部勘探和开发风险,所有产出归政府所有是风险服务合同?
17、按回购合同的规定,投资预算不能超支,超支部分由承包公司承担。
18、石油合同税收:
矿区使用费;公司税/所得税;石油收入税;暴利税;增值税;定金;地租;供应国内市场义务;干股?
19、石油运输方式:
海运—油轮运输;管道运输;河运;铁路运输;公路运输?
20、国际石油市场主导力量: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国际能源机构(IEA)、美国、欧盟(EU)、非OPEC国家、跨国石油公司?
21、国际能源机构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IEA)成立于1974年,目前拥有25个成员国,要求成员国建立90天的战略石油储备,成立的目的为了缓和石油供应中断的影响和避免油价暴涨?
22、政府对石油业的政策干预:
管制石油进口的政策、管制石油消费的政策、石油资源开发政策、政府直接参与石油业、其它政策?
23、经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模拟 联合国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