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分级.docx
- 文档编号:28552798
- 上传时间:2023-07-18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151.74KB
第一章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分级.docx
《第一章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分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分级.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分级
第一章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分级
第一节概述
凿岩爆破是隧道施工的基本方法,其工作对象是岩石,也就是说,在具体施工时,凿岩方法、钻机类型、钻眼工作参数、炸药类型、爆破参数的选择,首先取决于岩石的组成、结构、构造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隧道施工的基本过程就是把岩石从岩体上破碎下来,形成设计所要求的各种用途的地下空间,在此过程中,还需对这些地下空间进行必要的维护,以防止围岩产生过大的变形和坍塌。
因此,有效地破碎岩石和维护围岩就成为隧道等地下工程施工中的主要问题。
为了有效合理地进行破岩和维护围岩,就必须对岩石和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有所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岩石的工程分级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在不同的条件下,使所选用的破岩和围岩维护方法有科学依据。
第二节岩石和岩体的基本概念
岩石和岩体是描述岩石的两个不同概念,它们既相互联系,同时又有较大的区别。
1.岩石
岩石是指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其物理力学性质与组成该岩石的矿物成分及其含量、岩石结构和构造特征有密切关系。
2.岩体与岩块
岩体是指在一定工程范围内的自然地质体。
岩体结构的基本要素包括结构面和结构体。
结构面指褶皱、断层、节理、劈理等,结构体指有不同产状的结构面组合切割而成的单元块体。
岩块是指从天然岩体中取出的较为标准的样块,人为地排除了大部分天然的软弱面。
在研究岩体问题时,可以把岩块视为均质的、各向同性的连续介质;而岩体一般均属于非均质的各向异性的不连续介质。
3.岩体与岩块的区别
岩体与岩块的主要区别表现在:
(1)岩体具有明显的弱面,因此具有显著的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
而岩块不包含显著的弱面,可以相对地把岩块近似地视为均质、各向同性的连续介质;
(2)岩体强度低,易变形;
(3)岩体和岩块的渗透性也存在显著差异。
第三节岩石的物理性质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包括岩石的重量指标、孔隙性和吸水性。
一、岩石的重量指标
岩石由固体、水、空气三相组成,具有比重和容重等重量指标。
1.比重
岩石的比重是指岩石固体实体积的重量与同体积水的重量之比。
所谓固体实体积,是指不包括孔隙体积在内的实在体积,即:
(1-1)
式中:
Δ——岩石的比重;
G——绝对干燥时体积为VC的岩石的重量,g;
VC——岩石固体实在体积,cm3;
W——水的容重,g/cm3。
岩石的比重取决于组成岩石的矿物的比重。
一般在已鉴定出岩石矿物成分后,岩石的比重就可以粗略地进行估计。
例如,石灰石的比重与方解石的相近,砂岩的比重接近于石英。
2.容重
单位体积岩石的重量称为岩石的容重。
所谓单位体积是指包括孔隙体积在内的体积。
岩石的容重又分为干容重和湿容重。
干容重:
单位体积岩石绝对干燥后的容重,用C表示
;
湿容重:
岩石在天然含水或饱和状态下的容重,用
表示。
,
(1-2)
式中:
C——岩石的干容重,g/cm3;
G——岩石试件干燥后的重量,g;
V——岩石试件的体积,cm3;
——岩石的湿容重,g/cm3;
G1——岩石试件的重量(天然含水或饱和),g。
一般地,C与差别不大,但对粘土来说则差别很大;取决于岩石的矿物成分、孔隙大小及含水量,在其它条件相同时,还与岩石的埋深有关,埋深浅的容重小,埋深大的容重大。
二、岩石的孔隙性
岩石的孔隙性是指岩石的裂隙发育程度,通常用孔隙度n和孔隙比e来表示。
孔隙度指岩石试件内各种裂隙、孔隙的体积总和与岩石试件总体积的比值。
孔隙比指岩石试件内各种裂隙、孔隙的体积总和与岩石试件内固体矿物颗粒体积VC的比值,用式(1-3)和式(1-4)表示
(1-3)
(1-4)
n和e通常是根据岩石的比重和干容重γC计算求得。
岩石的孔隙性对岩石的其它性质有显著的影响。
一般地,随着岩石孔隙度n的增大,岩石的整体性降低,比重和强度降低,而透水性提高;同时,岩石中的孔隙加快了风化的速度,进一步增大了岩石的透水性,降低了其力学强度。
三、岩石的吸水率
吸水率W是指岩石试件在大气压力下吸入水的重量GW与岩石干重量GS之比,即
。
一般地,岩石吸水率W的大小取决于岩石中所含孔隙、裂隙的数量和大小、孔隙和裂隙的开闭程度及分布状况,且与试验条件有关;整体岩石试件的吸水率W要比同一岩石碎块试件的吸水率W小,同时随着浸入时间的增加,吸水率W有所增大。
第四节岩石的变形特性
在荷载作用下,岩石首先要发生变形,当作用的荷载不断增大,或当荷载超过某一数值而保持恒定不变时,随着该恒定荷载作用时间的延长,均可导致岩石的破坏。
因此,岩石的变形和破坏,是在荷载作用下岩石性能变化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变形阶段含有岩石破坏的因素,而岩石的破坏阶段则可看作是变形不断发展的最终结果。
一、静荷载作用下岩石的变形特性
所谓静荷载,一般指加载速率小于3~5kg/(cm2·s)。
根据加载方式的不同,分为单向压缩和三向压缩加载。
常用应力-应变曲线(-曲线)、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来表示岩石的变形特性。
(一)岩石在单向压缩条件下的变形特性
1.脆性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
脆性岩石在破坏之前,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当应力达到岩石的强度极限Ra时,岩石突然破坏。
如图1-1所示,若用普通材料试验机加压,只能得到C点前(破坏前)的应力-应变曲线,原因是普通试验机的刚度小,压头会产生变形,储存弹性变形能,试件破坏时突然释放。
若用刚性试验机加压,则可得到包括C点前后的完整的-曲线,该曲线称为全过程-曲线。
一般地,脆性岩石的-曲线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OA段、AB段、BC段和CD段。
(1)OA段:
曲线向上弯曲,为岩石裂隙压实闭合阶段,此过程由于岩石中的裂隙受压闭合,变形较大,E较小且不为常数;
(2)AB段:
线弹性变形阶段,E为常数,B点为弹性极限;
(3)BC段:
破坏发展阶段,-曲线由直线向曲线转变。
E降低直至趋于零,自B点开始,岩石内就有微破裂不断发生,至C点发生破坏,C点为强度极限(Ra);
(4)CD段:
C点之后,随的增大而下降,到D点时保持某一较小的应力值,称为剩余强度。
2.塑性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
如图1-2所示,塑性岩石的塑性变形比弹性变形大,曲线的斜率开始较陡,以后逐渐平缓。
开始平缓的转折点,即增加很小而变形有很大增长时的应力值,称为屈服极限T。
OE段可以看作弹性变形阶段,EG段可以看作是塑性流动阶段。
图1-1脆性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图1-2塑性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
图1-3三向压缩条件下全过程应力-应变曲线
(二)岩石在三向压缩条件下的变形特性
有侧向约束作用时的岩石变形特性与单向压缩时的变形特性大不相同,如图1-3所示,岩石在三向压缩条件下的变形特性如下:
(1)由于侧向压力的存在,岩石破坏时的应变量较单向压缩时增加了,并且随着侧向应力的增大而增加;
(2)随着侧向压力的增加,岩石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塑性变形;
(3)三向压缩条件下全过程应力-应变曲线的获得,证明了当应力达到破坏点后,岩石仍然保留一定的承载能力。
二、动荷载作用下的岩石的变形特性
动荷载一般指加载速率大于3~5kg/(cm2·s)的荷载,如冲击荷载等。
图1-4波的传播过程图
1.冲击荷载和波
无论是冲击式凿岩还是爆破破碎岩石,岩石承受的外力都不是静载,而是一种冲击荷载,荷载是时间的函数。
岩石在这种急剧变化的荷载作用下,既产生运动又产生变形。
如图1-4所示,当冲击荷载P施加于岩石端面时,岩石质点便失去原来的平衡而发生变形和位移,并形成扰动。
一个质点的扰动必然引起相邻质点的扰动。
这样使质点扰动一个接一个地连续的由冲击端向另一端传播下去,这种扰动的传播叫做波。
图1-5微小单元六面体受力状态分析示意图
岩石内只有ct段发生变形,其它部分仍处于静止状态。
所以,在动荷载作用下,岩石的变形不是整体的均匀变形,质点的运动速度也不是整体一致的,即变形和速度都有一个传播过程。
按照波的传播位置可将波分为体积波和表面波,体积波在介质内部传播,而表面波沿介质表面传播;按照波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之间的相对关系,又可将其分为纵波和横波。
2.波动方程
从弹性力学中的波动理论知道,假设从受冲击荷载作用的各向同性的弹性体中取出一个边长分别为dx、dy、dz的微小单元六面体,如图1-5所示,则该单元体的各个面上均有三个力,只要分析一下各个面上的应力改变量,就可以导出相应的波动方程。
(1-5)
或者
(1-6)
式中:
x,y,z——直角坐标分量;
u,v,w——与x,y,z坐标相对应的位移函数;
t——时间;
c——应力波传播速度。
波动方程表示的是在冲击荷载作用下,弹性变形的质点运动加速度同变形加速度之间以及惯性同弹性之间的一种平衡关系。
如果假定质点的位移只在X轴方向传播,即位移u仅仅是坐标x和时间t的函数,在Y轴和Z轴方向的位移均为零,则
(1-7)
经求解可得纵波所产生的正应力和横波产生的剪应力为
(1-8)
式中:
Cp,Cs——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
Vp,Vs——纵波和横波引起的介质质点的振动速度;
ρ——介质的密度。
在无限介质三维情况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分别为
(1-9)
式中:
Ed——介质的动弹性模量;
d——介质的动泊松比;
Gd——介质的动剪切模量,
。
在一维情况下,即波长比杆的截面尺寸(或直径)大很多的情况下,可以不考虑横向变形的影响,此时,
,
。
3.应力波的叠加
当两个扰动同时传播到某一点时,那么这点的总状态就等于两个扰动分别抵达该点的代数和,称为波的叠加。
4.应力波的反射与透射
应力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岩石中的层理、节理、裂隙、断层和自由面时,或者介质性质发生改变时,应力波的一部分会从交界面反射回来,另一部分则透过交界面进入第二种介质,这种现象叫应力波的反射与透射。
因入射的角度不同,可以有垂直入射和斜入射两种情况。
应力波的反射与透射的前提条件是:
在交界面上,应力波具有连续性,且交界面上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
三、岩石的变形能
图1-6外力作功示意图
上述讨论表明,岩石在静载和动载作用下的变形特性,有着本质的区别。
但是,无论在哪种荷载作用下,岩石从变形到破坏,都是一个从获得能量到释放能量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岩石的总的变形能量WT由静载变形能(弹性变形能)WE与动载变形能(动能)WK叠加而成,即WT=WE+WK。
在弹性限度内,如图1-6所示,外力由零逐渐增加到P,力的作用点的位移由零逐渐加到l,力P在位移l上所做的功u为
(1-10)
取一微小单元体,其边长为l,面积为A,体积为
,作用在单元体上的力由零逐渐增加到P,则静载变形能WE在数值上等于外力所作的功u,即
(1-11)
其中,
。
如果外力以一定的速度加载,则岩石质点产生运动,其动能即为岩石得到的动载变形能WK,即
(1-12)
其中,
,
。
因此,
,即静载变形能与动载变形能相等,在岩石的总变形能中,静载变形能和动载变形能各占一半,并且与岩石的体积和应力的平方成正比。
四、岩石的蠕变性
在恒定荷载的持续作用下,岩石变形随时间而增长的特性,称为岩石的蠕变性。
表示这一特性的变形-时间曲线,称为蠕变曲线,如图1-7所示,各段曲线的变形特征为:
(1)OA段为开始加载时的瞬时弹性应变阶段,
,这段所用的时间极短,可
图1-7恒载作用下的岩石蠕变曲线
看作与时间无关;
(2)A、B之间的蠕变不断增加,但蠕变速度逐渐减慢,称为第一阶段蠕变或过渡蠕变;
(3)在B、C之间,蠕变以恒定速率增长,称为第二阶段蠕变或稳定蠕变;
(4)C点之后,蠕变加速增长,称为第三阶段蠕变或加速蠕变;
(5)达到D点,岩石破坏。
第五节岩石的强度特性
根据加载速率的大小,岩石的强度可分为静载强度和动载强度。
一、岩石的静载强度
当荷载的加载速率小于3~5kg/(cm2·s)时岩石所呈现的强度称为岩石的静载强度。
1.岩石的单向抗压强度
岩石的单向抗压强度是岩石试件在单向压力作用下达到破坏时的极限强度,在数值上等于岩石破坏时的最大压应力。
岩石的单向抗压强度可在实验室中用压力机进行加压试验来测定,试件采用正方柱状或圆柱状,横截面尺寸分别为5cm×5cm(或7cm×7cm),或直径D=5cm(或D=7cm),试件高度h为:
(1)正方柱状试件:
,其中A为试件的横断面面积;
(2)圆柱状试件:
。
根据岩石试件破坏时的荷载和试件的横断面面积即可得到岩石的单向抗压强度为:
图1-8劈裂法测定岩石抗拉强度示意图
1—承压板;2—岩石试件;3—钢丝
(1-13)
式中:
p——岩石的单向抗压强度,kg/cm2;
P——岩石试件破坏时的荷载,kg;
A——试件的横断面面积,cm2。
2.岩石的单向抗拉强度
岩石的单向抗拉强度是岩石试件在单向拉伸条件下达到破坏时的极限强度,在数值上等于岩石破坏时的最大拉应力。
常用劈裂法测定岩石的抗拉强度,如图1-8所示,把一个经过加工的圆板状(或正方形板状)岩石试件横置在压力机的承压板上,并在试件与承压板之间各放置一根硬质钢丝作为垫条。
则岩石的抗拉强度为
(1-14)
式中:
P——试件发生劈裂时的压力;
D——试件直径;
t——试件厚度。
一般地,岩石的抗拉强度远小于其抗压强度,即
。
3.岩石的剪切强度
剪切强度是岩石在一定的应力条件下(主要是压应力)所能抵抗的最大剪应力,用表示。
常用的剪切强度包括:
抗剪断强度、抗切强度、弱面抗剪强度等,如图1-9所示。
图1-9岩石的三类剪切强度
图1-10剪切仪示意图
图1-10为剪切仪示意图。
通过试验可得
(1-15)
式中:
P——试件发生剪断时的压力;
F——剪切面积;
f——摩擦系数。
若不计f时,
。
4.岩石的三向压缩强度
岩石试件在三向压力作用下所能抵抗的最大主应力,称为岩石的三向压缩强度。
常用测量三向压缩强度的试验有两种:
(1)三向不等压试验(
);
(2)三向压缩试验(
)。
它是最常用的一种试验方法,也是确定岩石剪切强度的最好方法。
试验在三轴试验机上进行。
试验时,先加侧压3,然后逐渐增加轴压,直至破坏,得到破坏时的1,根据1和3绘应力圆,如图1-11(a)所示。
采用同样的试件,改变侧压,加压至破坏又可得到一个1,重复上述试验,可得数个应力圆,绘制这些应力圆的包络线,即可得到岩石的抗剪强度曲线,如图1-11(b)所示,它近似为直线
,其中为岩石的内摩擦角,c为岩石的粘结力。
一般地,岩石的强度具有如下特性,即:
三向压缩强度>单向抗压强度>剪切强度>单向抗拉强度。
(a)(b)
图1-11岩石的应力圆与抗剪强度曲线图
二、岩石的动载强度特性
当荷载的加载速率大于3~5kg/(cm2·s)时岩石所呈现的强度称为岩石的动载强度。
在动载作用下岩石强度与加载速率有关,加载速度提高,强度也相应提高。
岩石抗压强度与加载速率的关系可用公式(1-16)表示
(1-16)
式中:
d——动载强度;
K——比例系数;
v——加载速率;
s—静载强度。
此外,岩石的动载强度还可用下列一些综合指标来加以说明。
1.岩石的动态弹性参数
(1)动态弹性模量Ed
在三维状况下:
或
在二维状况下:
在一维状况下:
(2)动态剪切模量Gd
(1-17)
(3)动态泊松比d
(1-18)
2.岩石的冲击参数
(1)动应力强度d
(1-19)
式中:
v——岩石质点在破碎时的飞散速度。
(2)比能a
比能a表示破碎单位体积岩石所消耗的能量
(1-20)
式中:
W——破碎岩石所消耗的总能量;
V——破碎的岩石体积。
比能又可分为静载比能as和动载比能ad,一般来说,
,也就是说,在能量相等时,静载破碎的岩石体积大,这一现象同加载速度有关。
冲击加载是瞬时性的,一般为ms级,而静载通常超过10s。
因此静载破碎时,应力可以分布到较深、较大的范围,而变形和裂隙的发展也比较充分。
三、岩石的硬度
岩石的硬度表示岩石表面抵抗工具侵入的能力,它可用静压入硬度和冲击硬度来表示。
1.静压入硬度
一定形状、一定材料的压头,以静力压入岩石的表面使之产生非弹性变形或破坏时,受压岩石单位接触面积上的压力值称为岩石的静压入硬度。
2.冲击硬度
使冲锤(又称施密特锤)以一定的速度冲击岩石表面,冲锤的回弹高度可作为表征冲击硬度的指标。
四、岩石的磨蚀性
岩石的磨蚀性是指岩石对工具的磨蚀能力。
主要影响因素有岩石成分、结构、硬度和其中的石英含量。
五、岩石的强度理论
强度条件是指材料出现危险时的条件。
本章所讨论的岩石强度是指岩石的静载强度。
目前,莫尔(Mohr)强度理论较能反映出岩石的强度条件。
该理论假设:
材料内某一点的破坏主要取决于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而与中间主应力无关。
根据对岩石进行的强度试验,在-平面上绘制一系列莫尔应力圆,然后作出一条线将这些极限应力圆包络起来,如图1-12所示,根据Mohr强度理论,有如下关系式满足
(1-21)
图1-12极限应力圆示意图
式中:
c——岩石的粘结力;
——岩石的内摩擦角;
——岩石的抗剪强度;
——正应力。
六、岩体的强度
剪切强度是岩体最重要的强度指标。
试验和理论分析表明,岩体的剪切强度主要受软弱面(各种结构面)、应力状态、岩石特性、风化程度以及含水量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地,在高应力条件下,岩体的剪切强度性质比较接近于岩块的值,而在低应力条件下,岩体的剪切强度主要受软弱面控制;如果只有一组软弱面,当垂直于软弱面施加剪力时,岩体的剪切强度最高;沿软弱面施加剪切力时,其剪切强度等于软弱面的抗剪强度,如图1-13所示。
图1-13岩体中的软弱结构面
第六节岩石的可钻性、爆破性及坚固性
一、岩石的可钻性
1.概念
岩石的可钻性表示在岩石上钻眼的难易程度。
在选用凿岩机械、工具、凿岩工艺参数和编制凿岩工作量定额时,都需要了解岩石的可钻性。
2.测定方法
通常采用如下两种方法来测定岩石的可钻性。
(1)微型模拟钻头钻眼试验
以钻速、钻进一定深度炮眼所需的时间和钻头的磨损量、比能(功)耗等指标表示岩石的可钻性。
(2)凿测器
凿测器由东北大学(原东北工学院)设计。
测试时,锤重4kg,落高1m,钎头直径40mm,刃角110°,每冲击一次转15°角,共冲击480次,以比功耗a和钎刃两端向内4mm处的磨钝宽度b作为可钻性的衡量指标。
(1-22)
式中:
N——冲击次数;
A——单次冲击功(4kg·m);
d——钎头直径,mm;
H——纯凿深,mm。
二、岩石的爆破性
1.概念
岩石对爆破作用的抵抗性或爆破岩石的难易程度称为岩石的爆破性(可爆性)。
实际工程中,选用炸药、确定爆破参数和编制爆破工作量定额时,都需要了解岩石的可爆性。
2.衡量指标
可爆性的衡量指标主要有爆破单位体积岩石所需的炸药量、爆破单位体积岩石所需的炮眼长度等。
这些指标不仅取决于岩性,还取决于炸药类型、爆破方法、爆破参数、装药结构、起爆方式、爆破块度等爆破条件。
为了比较不同岩石的可爆性,必须规定统一的爆破条件。
岩石可看作是被结构面切割形成的岩块所组成的地质体。
因此,岩体的可爆性可根据岩块或完整岩石的可爆性和岩体的完整性来判断。
3.测试方法
莫斯科矿业学院提出了一种在实验室条件下测试岩块可爆性的方法。
测试方法和过程如下:
(1)选取边长为0.4~0.5m较均质的完整岩块;
(2)中心钻32~40mm的孔,孔深为岩块高度的1/2;
(3)采用爆力为360~380mm的炸药,单位炸药消耗量qd=0.5~0.7kg/m3(称为标准单位耗药量);
(4)用砂封堵炮眼,在专门容器(旧矿车)内爆破;
(5)筛选出块度大于100mm的岩块,计算出百分比;
(6)计算出块度不超过(≤)100mm的耗药量q,称为计算单位炸药消耗量,用来表示岩石的可爆性
(1-23)
式中:
qd——岩石的标准单位耗药量(0.5~0.7kg/m3);
——爆破后块度超过100mm的岩石重量在整个岩块重量中所占的百分数。
三、岩石的坚固性
坚固性的概念是原苏联学者普洛托奇雅可洛夫教授提出的,他指出:
“岩石坚固性和所有的材料一样,是一种抵抗外力的性能。
”由此可见,岩石的坚固性是一个抽象化的概念,可以笼统地表征岩石的性质、凿岩的难易程度和地压的大小。
工程中常用普氏方法来测定和描述岩石的坚固性。
1.普氏系数(f)
普氏采用岩石强度、凿岩速度、凿碎单位体积岩石所消耗的功和单位炸药消耗量等几项指标,经过长期大量的测试,取其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岩石的坚固性系数。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普氏当年采用的多项指标中只剩下一个静载抗压强度指标沿用至今。
现今的普氏坚固性系数直接用岩石的单向抗压强度来确定
(1-24)
式中:
f——岩石坚固性系数(无量纲);
p——岩石单向抗压强度。
2.巴隆修正公式
巴隆在工程实践中发现,按式(1-24)确定的坚固性系数对软岩偏低,对硬岩则偏高,因此建议修正为
(1-25)
3.坚固性系数的简易测定方法
莫斯科矿业学院提出采用捣碎法测定岩石的坚固性系数。
测定过程如下:
(1)取5份岩石试样,每份块度为20~40mm,总体积为10~20cm3;
(2)利用重锤捣碎试样(锤重2.4kg,落高0.6m);
(3)用孔径为0.5mm的筛过筛,量测量筒内的粉末高度。
采用式(1-26)计算f值
(1-26)
式中:
n——重锤投掷次数;
l——量筒内的粉末高度。
第七节岩石分级和围岩分类
岩石工程分级是在工程实践过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施工技术与地质体之间的关系不断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早在19世纪,人们就提出了岩石工程分级的问题。
从20世纪前半期开始,著名的太沙基(K.Terzaghi)分级和普氏分级逐步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应用。
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一些其它形式的岩石分级方法。
近30多年来,随着地下工程和各类岩土工程的规模和设计施工范围越来越广,相继出现了多种不同工艺要求的岩石分级方法。
概括起来,这些分级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单项工艺多因素分级,如可钻性分级、爆破性分级、岩石稳定性分级等;另一类是综合工艺或工艺统一的多因素分级,如坚固性分级、凿岩与爆破统一分级、以岩石裂隙间距或岩石强度为依据的分级等。
按岩石的成因不同,可将其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这种分类在地质学上是必要的,但对地下工程和各类岩土工程来说,是不够的。
地下工程和各类岩土工程要求对岩石进行定量的区分,以便能正确地进行工程设计、合理地选用施工方法、施工设备、爆破器材以及合理准确地制定生产定额和材料消耗定额等。
一、岩石的可钻性分级
岩石的可钻性分级采用凿碎比功、钎刃磨钝宽度两种指标表示。
1.凿碎比功(能)
破碎单位体积岩石所消耗的能量,称为凿碎比功(或凿碎比能),用式(1-22)计算。
2.钎刃磨钝宽度
专用工具在岩石上凿480次后,在钎刃上由两端向内量测的4mm处的钎刃的磨钝宽度,称为钎刃磨钝宽度。
根据凿碎比功(能)数值的大小可将岩石分为7级,根据钎刃的磨钝宽度可将岩石分为3级,见表1-1、表1-2。
表1-1岩石的可钻性分级
岩石级别
软硬程度
凿碎比功(J/cm3)
Ⅰ
极软
<20
Ⅱ
软
20~30
Ⅲ
较软
30~40
Ⅳ
中硬
40~5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分级 岩石 物理 力学 性质 工程 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