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资料排版.docx
- 文档编号:28536613
- 上传时间:2023-07-18
- 格式:DOCX
- 页数:44
- 大小:49.18KB
复习资料排版.docx
《复习资料排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资料排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复习资料排版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组织结构设计:
以企业组织结构为核心的组织系统整体设计工作.
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1任务与目标原则2专业分工和协作的原则3有效管理帐度原则4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5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
新型组织结构模式:
1多维立体组织结构(产品、地区与职能参谋机构,应用于跨国公司和跨地区公司)
2模拟分权组织结构(生产经营活动连续性很强企业)
3分公司与总公司4子公司与母公司5企业集团
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
1分析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选择最佳的组织结构模式(企业环境、企业规划、企业战略目标4信息沟通)
2根据所选的组织结构模式,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部门;3为各个部门选择合适的部门结构,进行组织机构设置;4将各个部门组合起来,形成特定的组织结构;5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组织结构。
部门结构不同模式的选择:
1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设计部门结构【直线制、直线职能制、矩阵结构】。
【优点】是具有明确性和高度稳定性。
【缺点】就是组织中的每一个人往往只了解
自己的工作和任务,很难了解整体的任务并把自己的工作和它联系起来。
2以成果为中心设计部门结构【事业部制、分权制结构】.3以关系为中心来设计组织结构,是将其他组织设计原则加以综合应用。
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程序:
1组织结构诊断(A组织结构调查【工作岗位说明书、组织体系图、管理业务流程图】.B组织结构分析【内外环境变化引起的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改变、哪些是决定企业经营的关键性职能、分析各种职能的性质及类别】.C组织决策分析【决策影响的时间、决策对各职能的影响面、决策者所需具备的能力、决策的性质】.2实施结构变革(A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征兆【企业经营业绩下降、组织结构本身病症的显露、员工士气低落,不满情绪增加,合理化建议减少,员工的旷工率,病假率,离职率增高等.B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方式【改良式变革、爆破式变革、计划式变革】.C排除组织结构变革的阻力【减少阻力的办法:
a.让员工参加组织变革的调查,诊断和计划,使他们充分认识变革的必要性和变革的责任感b.大力推行与组织变革相适应的人员培训计划,使员工掌握新的业务知识和技能,适应变革后的工作岗位c.大胆起用年富力强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从组织方面减少变革组力】.
3企业组织结构评价.企业组织结构整合最常用的组织结构变革方式是计划式变革,依据:
整分合原理,结构整合主要在于解决结构分化时出现的分散倾向和实现相互间协调的要求。
企业组织结构内部不协调会从以下几方面表现出来:
1各部门间经常出现冲突2存在过多的委员会
3高层管理部门屡屡充当下属部门相互间冲突时的裁判和调解者;4组织结构本身失去了相互协调的机能,全靠某个有特殊地位的人或权威来协调.
企业结构整合的过程:
1拟定目标阶段2规划阶段
3互动阶段4控制阶段.
狭义人力资源规划:
人员配备、补充、晋升计划.
广义人力资源规划:
除此之外还包括人员培训开发计划、员工薪酬激励计划、员工职业生涯激励计划、其它计划.。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
1满足企业总体战略发展的要求;2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展;3协调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计划;4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5使组织和个人发展目标相一致.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环境:
1)外部环境【经济环境(经济形势、供求关系)、人口环境、科技环境、文化法律等社会因素】
2)内部环境【企业的行业特征、企业的发展战略、企
业文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制定企业人员规划的基本原则:
确保人力资源需求的原则、与内外环境相适应的原则、与战略目标相适应的原则、保持适度流动性的原则
制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
1)调查、收集和整理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
2)根据企业或部门的实际情况确定其人员规划期限,了解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为预测工作准备精确而翔实的资料。
3)在分析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各种科学预测方法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供求进行预测。
4)制定人力资源供求协调平衡的总计划和各项业务计划,并分别提出各种具体的调整,供大于求或求大于供的政策措施。
5)人员规划评价与修正.
企业各类人员计划的编制:
人员配置、需求、供给、培训计划、人力资源费用计划、人力资源政策调整计划、对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对策
人力资源预测是对未来状况做出估计的专门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各种定性、定量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事物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的规律性。
人员预测包括需求预测与供给预测,以及二者的平衡。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就是估算组织未来需要的员工数量和能力组合,它是公司编制人力资源规划的核心和前提,其直接依据是公司发展规划和年度预算。
预测的基本原理是根据过去(经验或经验模型)推测未来,预测的技术主要借鉴社会、行为科学领域常规的经验研究方法,但任何技术的选择都必须考虑到具体企业面临的现实环境、能获得的数据、管理风格等。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内容:
1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2企业人力资源存量与增量预测3企业人力资源结构预测4企业特种人力资源预测.
人力资源预测的作用
1对组织方面的贡献【满足组织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提高组织的竞争力、人力资源预测是人力资源部门与其他直线部门进行良好沟通的基础】
2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贡献【人力资源预测是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影响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一般因素:
1顾客需求的变化(市场需求)2生产需求3劳动力成本趋势4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趋势5追加培训的需求
6每个工种员工的移动情况7旷工趋向(或出勤率)
8政府的方针政策的影响9工作小时的变化
10退休年龄的变化11社会安全福利保障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现实人力资源预测未来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未来流失人力资源预测分析】
人力资源预测程序:
1)准备阶段【1构建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系统;2预测环境与影响因素分析[SWOT分析法、竞争五要素分析法];3岗位分类;4资料采集与初步处理)】
2)预测阶段【1、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结果确定职务编制和人员配置2、进行人力资源盘点,统计出人员的缺编、超编以及是否符号职务资格要求3、将上述统计结果与部门管理者进行讨论,修正并得出统计结果[现实的人力资源需求量]4、统计预测结果5、调整预测结果6、汇总预测结果】
3)编制人员需求计划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原理:
惯性原理、相关系原理、相似性原理.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性方法:
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
定性预测:
1经验法2描述法3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分为:
第一轮:
提出预测目标和要求,确定专家组,准备有关资料,征求专家意见第二轮:
简明扼要地以调查表方式列出预测问题(问题一般以25个为宜),交付专家组讨论评价,然后由预测组织统计整理第三轮:
修改预测结果,充分考虑有关专家的意见第四轮:
进行最后预测,在第三轮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请专家进出最后意见及根据】
定量方法:
1转换比率法、2人员比率法、3趋势外推法、4回归分析法、5经济计量模型法、6灰色预测模型法、7生产模型法、8马尔可夫分析法、9定员定额分析法【工作定额分析法、岗位定员法、设备看管定额定员法、劳动效率定员法、比例定员法】、10计算机模拟法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定量方法的注意事项:
1、转换比率法和数学模型法都是以现存的或者过去的组织业务量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为基础,都适合于预测具有共同特征的员工的需求。
2、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量方法都是以函数关系不变作为前提,但是,这经常是不符号实际的,因此需要用管理人员的主观判断进行修正。
影响企业专门技能人员需求的参数有:
企业战略、组织结构、销售收入(利润)、产值总量、总资产(净资产)、总成本、追加投资、人工成本、劳动生产率、出勤率、能源消耗情况、定额工时、作业率和废品率等。
影响专业技术人员需求的参数有:
企业战略、组织结构、销售收入(利润)、产值产量、总资产(净资产)、总成本、追加投资、人工成本、出勤率、生产技术水平、新项目投资、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研究成果获奖,以及科技成果转让等。
影响经营管理人员需求的参数有:
企业战略、组织结构、
销售收入(利润)、产值产量、总资产(净资产)、总成本、追加投资、人工成本、劳动生产率、出勤率、企业管理幅度、企业信息化程度、信息传送速度、决策速度、以及企业其他各类人员的数量等。
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包括内部供给和外部供给两种,其预测类型也包括两种:
内部供给预测和外部供给预测。
影响企业外部劳动力供给的因素:
1地域性因素2人口政策及人口现状3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序4社会就业意识和择业心理偏好
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主要渠道:
1大中专院校;2复员转业军人;3失业人员、流动人员。
4其他组织在职人员。
企业人员供给预测的步骤:
1、对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盘点,了解企业员工队伍的现状。
2、分析企业的职务调整政策和历年员工调整数据,统计出员工调整的比例。
3、向各部门的主管人员了解将来可能出现的人事调整状况。
4、将上述的所有数据进行汇总,得出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量的预测。
5、分析影响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各种因素(主要是地域性因素和全国性因素),并依据分析结果得出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6、将企业内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进行汇总,得出企业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内部供给预测的方法1)人力资源信息库(针对企业不同人员,分技能清单和管理才能清单)2)管理人员接替模型;3)马尔可夫模型。
企业人力资源供大于求
解决企业人力资源过剩的常用方法:
1)永久性辞退某些劳动态度差、技术水平低、劳动纪律观念差的员工2)合并和关闭某些臃肿的机构
3)鼓励提前退休或内退,对一些接近而还未达退休年龄者,应制定一些优惠措施,如提前退休者仍按正常退休年龄计算养老保险工龄,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一次性发放部分奖金(或补助),鼓励提前退休
4)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如制定全员轮训计划,使员工始终有一部分在接受培训,为企业扩大再生产准备人力资本5)加强培训工作,使企业员工掌握多种技能,增强他们的竞争力。
鼓励部分员工自谋职业,同时,可拔出部分资金,开办第三产业;
6)减少员工的工作时间,随之降低工资水平,这是西方企业在经济萧条时经常采用的一种解决企业临时性人力资源过剩的有效方式7)采用由多个员工分担以前只需一个或少数几个人就可完成的工作和任务,企业按工作任务完成量来计发工资的办法。
第二章招聘与配置
员工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
个体差异原理、工作差异原理、人岗匹配原理
员工素质测评的类型:
1)选拔性测评【是指以选择优秀员工为目的的测评。
特点:
①强调测评的区分功能,即要把不同素质、不同水平的人区别开来。
②测评标准刚性强,即测评标准应该精确,不能使人含糊不解。
③测评过程强调客观性,即尽可能实现测评方法的数量化和规范化。
④测评指标具有灵活性】
2)开发性测评【是指以开发员工素质为目的的测评,可以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依据】
3)诊断性测评【是以了解现状或者查找根源为目的的测评,例如需求层次调查。
特点:
①测评内容或者十分精细[查找原因],或者全面广泛[了解现状]②结果不公开③有较强的系统性】
4)考核性测评【又称鉴定性测评,是指以鉴定或验证某种素质是否具备以及具备的程度为目的的测评,它经常穿插中选拔性测评中。
特点:
①概括性②结果要求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
员工素质测评的主要原则
客观测评与主观测评相结合、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静态测评与动态测评相结合、素质测评与绩效测评相结合、分项测评与综合测评相结合
员工素质测评量化的主要形式
一次量化与二次量化、类别量化与模糊量化、顺序量化、等距量化与比例量化、当量量化
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要素:
素质只有通过标准体系,或者把它投影到测评标准体系中,才能表现它的相对水平与内在价值。
它一般由1标准、2标度和3标记三个要素组成。
1)标准:
所谓标准,就是指测评标准体系的内在规定性,常常表现为种素质规范化行为特征或表征的描述与规定。
【①从它揭示的内涵来看,有客观形式、主观评价、半客观半主观三种。
②从标准的表现形式来看有评语短句式、设问提示式与方向指示式三种。
③根据测评指示操作的方式来划分,有测定式、评定式
2)标度:
所谓标度,即对标准的外在形式划分,常常表现为对素质行为特征或表现的范围、强度和频率的规定。
测评指标的标度大致有量词式、等级式标度、数量式标度、定义式标度、综合式标度。
3)标记:
所谓标记,即对应于不同标度(范围、强度和频率)的符号表示,通常用字母、汉字或数字来表示,它
可以出现在标准体系中,也可以直接说明标准。
标记没
有独立的意义,只有但他们与相应强度和频率的标度相联系时才有意义。
测评标准体系的构成:
横向结构、纵向结构
横向结构指将需要测评的员工素质的要素进行分解,并列出相应项目【①结构性要素:
身体素质、心理素质②行为环境要素③工作绩效要素:
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成果、群众威信、人才培养】
纵向结构指将每一项素质用规范化的行为牲或表征进行描述与规定,并按层次细分。
【关系】测评内容、测评目标与测评指标是测评标准体系的不同层次。
测评内容是测评所指向的具体对象与范围,测评目标是对测评内容的明确规定,测评指标则是对测评目标的具体分解)。
测评标准体系的类型:
1效标参照性标准体系
2常模参照性指标体系
品德测评法:
1FRC品德测评法[考核性品德测评方法];
2问卷法[卡特尔16因素个性问卷,称16PF;艾森克个性问卷,称EPQ;明尼苏达多相个性问卷,称MMPI]
3投射技术【特点:
①测评目的的隐蔽性②内容的非结构性与开放性③反应的自由性】
知识测评: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提出了著名的“教育认知目标分类学”,把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六个层次:
1知识;2理解;3应用;4分析;5综合;6评价。
我国专家根据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六层次,提出了知识测评的三个层次,即记忆、理解、应用。
能力测评:
1一般能力测评(智力测验)2特殊能力测评,主要指对某些行业、组织与岗位特定能力的测评,包括文书、操作、机械能力测评3创造力测评
【三个创造力测验:
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威廉斯创造力测验系统、吉尔福德智力结构测验。
】
4学习能力测评:
如心理测验、面试、情境测验等,其中最简单有效的是心理测验,具体应用形式是笔试。
员工素质测评的具体实施:
1准备阶段【A收集必要的资料、B组织强有力的测评小组(测评人员必须:
a.坚持原则、公正不偏b.有主见,善于独立思考c.有一定的测评工作经验d.有一定的文化水平e.有事业心,不怕得罪人f.作风正派,办事公道;g.了解被测评对象的情况];C测评方案的制定(确定被测评对象范围和测评目的、设计和审查员工素质能力测评的指标与参照标准“是减少测评过程中测评估误差的一种手段”)D编制或修订员工素质能力测评的参照标准。
E选择合理的测评方法(人事测评方法通常采用四个指标:
效度、公平程度、实用性和成本】
2实施阶段【A测评前的动员B测评时间和环境的选择C测评操作程序[a报告测评指导语:
员工素质测评的目的、强调测评与测验考试的不同、填表前的准备工作和填表要求、举例说明填写要求、测评结果保密和
处理,测评结果反馈。
b具体操作——单独操作和对比操作c回收测评数据]】
3测评结果调整[A引起测评结果误差的原因:
a测评的指标体系和参照标准不够明确;b晕轮效应[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c近因误差;d感情效应;e参评人员训练不足。
B测评结果处理的常用分析方法a集中趋势分析b离散趋势分析c相关分析d因素分析C评测数据处理】4综合分析测评结果(A测评结果的描述:
数字描述、文字描述【基本素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工作成果】B员工分类:
【对员工进行分类的标准有两种:
①调查分类标准;②数学分类标准】C测评结果分析方法【要素分析法、综合分析法、曲线分析法】
面试的内涵:
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由面试考官与应聘者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目的和程序,进行面谈、相互观察、相互沟通的过程。
通过面试可以了解应聘者的经历、知识、技能和能力。
它主要用于员工的终选阶段。
特点为:
1以谈话和观察为主要工具;2面试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3面试具有胆确的目的性;4面试是按照预先设计的程序进行的;5面试考官应与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面试的类型:
根据面试的标准化程度分为:
1结构化面试2非结构化面试3半结构化面试。
根据面试实施的方式分为:
1单独面试(序列化面试);2小组面试(同时化面试);
根据面试的进程可分为:
1一次性面试2分阶段面试。
根据面试题目内容可分为:
情景性面试、经验性面试。
面试的发展趋势:
1面试形式丰富多样。
从单独面试到集体面试;从一次性面试到分阶段面试;从非结构化面试到结构化面试
2结构化面试成为面试的主流3提问的弹性化4面试测评的内容不断扩展5面试考官的专业化6面试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发展。
面试的基本程序:
一、面试的准备阶段
1制定面试指南:
①面试团队的组建②面试准备③面试提问分工和顺序④面试评分技巧⑤面试评分办法。
2准备面试问题,包括①确定岗位才能的构成和比重[⑴分析该空缺岗位所需要的才能有哪些;⑵分析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各占多少比重;⑶分析综合能力包括哪些内容,各占多少比重;⑷用图表的方式将面试才能项目以及
相应的权重列出]②提出面试问题。
3评估方式确定,包括①确定面试问题的评估方式和标准;②确定面试评分表。
4培训面试考官,内容包括提问的技巧、追问的技巧、
评价标准的掌握等)。
二、面试的实施阶段
1关系建立阶段,常用的是一些封闭性问题。
2导入阶段,此阶段常用的是一些开放性问题。
3核心阶段,主要采用的是一些行为性问题,但通常与其他问题配合使用。
4确认阶段,常用的是开放性问题。
5结束阶段,常用问题有行为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
三、面试的总结阶段。
1综合面试结果:
①综合评价;②面试结论。
2面试结果反馈:
①了解双方更具体要求;②合同签订;③对未被录用者的信息反馈。
3面试结果存档
四、面试的评价阶段。
面试中的常见问题:
1面试目的的不明确2面试标准的不具体3面试缺乏系统性4面试问题设计不合理【①直接让应聘者描述自己的能力、特点、个性的问题;②多项选择式的问题】5面试考官的偏见【①第一印象。
(首因效应),即面试官根据开始的几分钟得到印象对应聘者做出评价②对比效应。
即考官相对于前一个应聘者来评价目前的应聘者的倾向③晕轮效应。
从某一优点或缺陷出发去评价应聘者的其他方面④录用压力】
面试面试的实施技巧
1充分准备2灵活提问3多听少说4善于提取要点5进行阶段性总结6排除各种干扰7不要带有个偏见8在倾听时注意思考9注意肢体语言沟通。
员工招聘时应注意的问题
1简历并不能代表本人2工作经历比学历更重要
3不要忽视求职者的个性特征4让应聘者更多地了解组织5给应聘者更多的表现机会6注意不忠诚和欠缺诚意的应聘者7关注特殊员工
8慎重做决定9面试考官要注意自身的形象。
结构化面试问题的类型:
背景性问题、知识性问题、思维性问题、经验性问题、情境性问题、压力性问题、行为性问题。
行为描述面试简称BD面试,——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化面试,与一般结构化面试的区别在于,它采用的面试问题都是基于关键胜任特征的行为性问题。
行为描述面试的实质:
1用过去的行为预测未来的行为;2识别关键性的工作要求;3探测行为样本。
行为描述面试的假设前提:
1一个人过去的行为最能预示其未来的行为;2说和做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
行为描述面试的4个关键要素:
1.情境,即应聘者经历过的特定工作情境或任务;
2.目标,即应聘者在这情境当中所要达到的目标;
3.行动,即应聘者为达到该目标所采取的行动;
4.结果,即该行动的结果,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结果,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结果。
基于选拔性素质模型的结构化面试步骤:
1构建选拔性素质模型(①组建测评小组②从招聘岗位的优秀任职人员中先出一定的人员组成测验样本③对测验样本进行为格测验,总结各个被测人员的素质特征④将测评结果进行综合,列出招聘岗位选拔性素质表⑤将岗位选拔性素质表中的各个素质进行分级,绘制选拔性素质模型)。
2设计结构化面试提纲(①将选拨素质模型分解为一组选拔性素质,每一个选拔性素质就是一个测评指标②请专家针对每一个测评指标设计出一系列的问题,并对这些总是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意问卷③将问卷发给该岗位的部分员工,进行预先测试,检验其有效性④编写结构化面试大纲)。
3、制定评分标准及等到级评分表。
4培训结构化面试考官,提高结构化面试的信度和效度。
5结构化面试及评分。
6决策。
结构化面试的开发:
1测评标准的开发,即选拔性素质模型的构建;2结构化面试问题设计;3评分标准的确定。
群体决策法:
1)定义:
是指在招聘活动中,组建决策团队,由具有不同背景的多个决策人员对应聘者进行评价和打分,最后综合各决策人员的评价意见,得出应聘者的最终评价结果的招聘决策方法。
2)特点:
1决策人员的来源广泛,使得企业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应聘者进行评价,比较全面,满足了企业选拔综合性人才的要求。
2决策人员不唯一,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决策者的主观因素对决策结果的影响,提高了招聘决策的客观性。
3群体决策法运用了运筹学群体决策法的原理,提高了招聘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3)步骤:
1建立招聘团队。
招聘团队应由: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用人部门经理、用人部门经验丰富的员工代表组成;2实施招聘测试;3作出聘用决策。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织织与实施
1)评价中心的含义:
从多角度对个体行为进行标准化评估的各种方法的总称。
2)评价中心作用:
1用于选拔员工,重点在于挑选那些具有胜任岗位所必需的能力或潜质的员工;
2用于培训诊断,重点分析员工优劣势,明确员工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为培训提供参考依据;
3用于员工技能发展,在培训诊断的基础上,改善提高其能力。
3)评价中心技术主要包括——无领导小组讨论、公文筐测验;案例分析、管理游戏等。
4)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概念:
简称LGD,是评价中心方法的主要组成部分,指由一定数量的一组被评人,在规定时间内就给定的问题进行讨论,讨论中各个成员处于平等地位,并不指定小组领导者或主持人。
5)无领导小组的类型:
1根据讨论的主题有无情境性,可分为无情境性讨论和情境性讨论;无情境性讨论一般针对某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来进行;情境性讨论一般把应聘者放在某个假设的情境中来进行。
2根据是否给应聘者分配角色,可以分为不定角色的讨论和指定角色的讨论;不定角色的讨论是指小组中的应聘者在讨论过程中不扮演任何角色,可以自由地就所讨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指定角色的小组讨论中,应聘者分别被赋予一个固定的角色。
6)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优缺点:
(一)优点:
1具有生协的人际互动效应2能在被评价者之间产生互动3讨论过程真实,易于客观评价4被评价者难以掩饰自己的特点5测评效率高
(二)缺点:
1题目的质量影响测评的质量2对评价者和测评标准的要求较高3应聘者表现易受同组其他成员影响4被评价者的行为仍然有伪装的可能性。
无领导小组面试的流程:
前期准备阶段:
(一)编制讨论题目:
1对所招聘岗位进行工作分析,了解拟任岗位所需员工应具备的特点、技能,根据这些特点、技能收集和编制有关试题;2讨论题目必须有争论性,题材要为大家据熟悉;3题目不会诱发被测评者的防御心理;4使题目真正具备科学性、实用性、可评性、易评性。
(二)设计评分表:
评分表包括评分标准及评分范围。
评分范围给出各测评能力指标在总分中的权重和具体分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复习资料 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