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诊断技能.docx
- 文档编号:28532610
- 上传时间:2023-07-18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3.11KB
心理诊断技能.docx
《心理诊断技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诊断技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诊断技能
第1章心理诊断技能
第一节初诊接待
1.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按由表及里的逻辑分类方法,可分为:
(1)恋爱婚姻家庭
(2)心理成长发育(3)情绪反应(4)社交适应(5)人际关系(6)躯体疾病(7)其他
问题的严重程度(轻中重)
问题的一般原因(生物原因、认知原因、社会原因)
问题的具体原因(躯体原因、人格因素、具体压力的特点)
2.初诊接待的注意事项
(1)避免紧张情绪;
(2)语言表达:
语速把握适中,吐字清楚,避免使用方言;若使用专业术语,应向求助者说明专业术语的内涵和外延;
(3)反复说明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
(4)说明心理测量功能的有限性;
(5)心理咨询时,在仪态上应注意不吸烟,不多做多余的下意识动作。
接待求助者前不饮酒,交谈时注意力集中,不东张西望等。
第2节摄入性会谈
1.工作程序
(1)确定会谈的目标、内容与范围;
(2)确定提问方式;(3)倾听;(4)控制会谈的内容与方向(释义、中断、情感反射、引导);(5)对会谈内容归类;(6)结束会谈
2.确定会谈内容和范围所依据的参照点:
(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3)心理咨询师可以根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
3.会谈法的种类
(1)摄入性会谈:
通过会谈了解求助者的客观背景资料,了解健康状况、工作状况和家庭状况等;通过会谈了解求助者当前的感受、状态、咨询动机和期望等。
(2)鉴别性会谈:
通过会谈和观察确定使用什么测验和鉴别措施。
(3)治疗性会谈:
针对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所进行的会谈。
(4)咨询性会谈:
针对健康人的某些问题,如职业选择等进行的会谈。
(5)应急性或危机性会谈:
求助者发生意外,如突然的精神创伤时进行的会谈。
4.桑德伯格制定的采集客观背景材料的提纲:
人口学资料:
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收入、婚姻、住址、出生日及地点、宗教、教育、文化水平和文化背景。
5.心理咨询师在会谈中出现提问过多错误的原因(提问的数量和频率)
(1)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和所说内容缺乏基本理解;
(2)咨询师没有掌握或不善于使用语言交流的技巧。
(最有效办法:
把封闭式问题变为开放式提问)
不恰当提问带来的消极影响:
(1)造成依赖
(2)责任转移(3)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
(4)产生不准确的信息(5)求助者处于被审问的地位而产生防卫心理和行为
(6)提问过多可以影响交流中必要的概括与说明
了解问题的性质和可能造成的后果(G.Kelly)
(1)“为什么”的问题:
有强烈暗示性,可改成“什么、怎样”的形式
(2)多重选择的问题:
获得的信息收限制,可去掉选择部分
(3)多重问题:
表现出咨询师的急躁和没耐心
(4)修饰性反问:
使会谈陷入僵局,把会谈内容引向空洞和抽象的评价,离开具体问题,对求助者毫无益处
(5)责备性问题:
产生威胁感,引起心理防卫
(6)解释性问题:
减少了求助者的自我探索
6.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
可接受性、有效、积极
7.摄入性会谈的注意事项:
(1)心理咨询师必须保持中性的态度
(2)提问中避免失误
(3)在摄入性会谈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
(5)在摄入性会谈后不能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6)结束语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避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第3节心理测验
1.工作程序
(1)向求助者说明选用量表对确诊的意义并征得求助者的同意;
(2)依据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项目;
(3)测量结果若与临床观察、会谈法相左,必须重新进行会谈,而后再进行测评。
2.注意事项
(1)不得乱用心理测验
(2)不得使用“地毯式轰炸”方式实施心理测验
第4节一般临床资料的整理与评估
初步诊断
一、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问题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工作程序)
1.不同途径收集到与求助者相关的全部临床资料
主诉(对症状的自身体验)、家属报告、摄入性会谈、临床观察、心理测验、作品分析等
2.按先后次序,列出临床表现,再将收集的各类资料与临床有关的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
3.找出引起心理问题的关键点
关键点:
(1)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
(2)改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地存在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但性质始终不变。
2、对求助者形成初步印象,对一般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分析
1.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后,必须对求助者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归类诊断方面形成大致的判断,称为初步印象。
2.心理诊断:
(1)最早于1921年在M.罗夏的《心理诊断》中提出。
(2)心理诊断是指心理咨询师通过观察法、会谈法、试验法、测验法、量表法,获取求助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对求助者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特征进行评定,最终对求助者的心理和行为状态的性质做出判断的过程。
(3)心理诊断不仅是一个结果,也是心理治疗前的决策过程。
3、一般/严重心理问题诊断
1.分析求助者是否有器质性病变基础
2.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学的原则,分析求助者自知力及有无精神病性症状,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
3.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类型,与神经症问题相鉴别
4.分析求助者情绪是否泛化(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
5.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
6.初步形成诊断
4、提出心理评估报告(工作程序)
1.临床资料核实(一般使用调查法,访问求助者的父母、朋友、同事等);2.评估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状态;3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二章心理咨询技能
建议咨询关系
1.如何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
2.尊重的注意事项
(1)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应对求助者无条件的接纳;
(2)心理咨询师在价值、尊严、人格等方面与求助者是平等的,不因双方地位、知识、金钱、文化等差异奉承或歧视求助者;
(3)遵循礼仪,礼貌待人;
(4)信任求助者;
(5)不主动探索求助者的秘密,对求助者的隐私进行保密,不随意传播;
(6)对求助者真诚;
(7)当心理咨询师难以接纳求助者时,可以转介,这也是对求助者的尊重。
3.热情
(1)在初诊接待阶段打好热情的基础;
(2)通过倾听和非语言行为,表达热情;
(3)咨询中认真、耐心、不厌其烦是热情的最好表达;
(4)咨询结束时,使求助者感到温暖。
注意事项
(1)心理咨询师应在咨询的整个过程中对患者充满热情;
(2)热情、认真地帮助求助者表达;
(3)在求助者叙述时应做好倾听,耐心、细致地循循善诱,不因求助者表达的内容而批评指责求助者;
(4)当遇到阻碍咨询因素时,更因对求助者表达热情和耐心;
(5)在求助者出现反复时应耐心、不急躁,应不厌其烦、热情帮助求助者。
4.真诚
咨询师以“真诚的我”、“真实的我”帮助咨询者。
意义:
(1)真诚可以为咨询者营造安全、自由的氛围;
(2)咨询师的真诚为求助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注意事项
(1)真诚不等于实话实说,真诚应遵循既对求助者负责,又有利于求助者成长的原则;
(2)真诚应实事求是;
(3)真诚不是自我发泄;
(4)表达真诚应适度;
(5)真诚体现在非语言交流上;
(6)真诚应考虑时间因素(根据咨询的进程有所变化);
(7)真诚体现在咨询师的坦诚上。
5.共情(投情、神入、同感心、同理心、通情达理、设身处地等)
含义:
(1)咨询师通过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和思维
(2)咨询师借助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其经历和人格之间的关系
(3)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表达对求助者内心世界的体验和所面临问题的理解,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共情的意义
(1)咨询师通过共情,能设身处地地、准确理解求助者,把握求助者的内心世界;
(2)使求助者被理解、接纳,从而促进良好咨询关系的建立;
(3)鼓励并促进求助者进行深入的自我探索,促进自我表达;
(4)咨询中某些求助者迫切需要理解、关怀、情感倾诉,咨询师共情起到明显的助人效果。
缺乏共情的后果
(1)求助者感到失望,导致咨询失败;
(2)求助者可能感到受伤害
(3)影响求助者的自我探索
(4)影响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反应,偏离求助者的问题或缺乏针对性。
注意事项
(1)咨询师应从求助者而不是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求助者及其存在的问题;
(2)咨询师的共情不是要求必须有与求助者相似的经历感受,而是能设身处地地理解;
(3)表达共情因人而异;
(4)表达共情应把握时机,共情应适度;
(5)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实现咨询师—求助者之间的角色转换;
(6)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
(7)表达共情要考虑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特征;
(8)咨询师应不断验证是否与求助者产生共情,得到反馈后要及时修正。
6.积极关注
咨询师对求助者言语和行为的积极、光明、正性方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积极的价值观,拥有改变自己的内在动力。
注意事项
(1)积极关注是积极、客观地看待求助者;
(2)积极关注应帮助求助者积极关注自己,辩证、客观地看待自己;
(3)避免盲目乐观;
(4)反对过分消极;
(5)尊重现实,实事求是;
(6)积极关注的目的是促进求助者自我实现与潜能开发,达到心理健康地全面发展,这是咨询的最高目标。
商定咨询目标
1.咨询目标的特征
(1)属于心理学范畴;
(2)积极的;(3)具体或量化的;(4)可行的;(5)可以评估的;(6)双方接受的;(7)多层次统一的。
2.如何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
(1)近期目标:
①改变错误的认知;②缓解情绪症状;③改变社会交往状况,人际关系。
(2)远期目标:
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3.对拟定的咨询目标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1)改善认知、行为、情绪属于心理学性质;
(2)消除或减轻求助者的痛苦,达到心理健康是积极的;
(3)拟定的咨询目标,从求助者的自身能力和经济条件以及咨询师所能提供的条件都是可行的;
(4)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观念、错误评价、行为和情绪是具体的,可操作的;
(5)本案例中拟定的咨询目标能够量化,可通过问题的改善程度来体现,是可评估的;
(6)本案例中拟定的咨询目标是双方商定的,符合求助者的愿望,咨询师能够解决,对双方来说是可接受的。
当双方意见不一致时,能够以求助者为主;当咨询师无法认可求助者的目标时,应终止咨询或转介。
(7)拟定的咨询目标中,改变认知、行为、情绪是具体的目标,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发展,达到人格完善是长远目标,符合多层次统一的要求。
4.制定咨询目标应把握的原则
(1)与求助者共同商定咨询目标;
(2)正确判断呢求助者的期望与咨询目标的关系;
(3)向求助者说明不能把快乐、满足作为咨询目标;
(4)向求助者说明,咨询中发现更深层次打的问题,需要对原有的目标做出调整,重新确立新的目标。
5.咨询师在咨询目标中可能存在的错误观念
(1)完全持中立态度,不应带自己任何的价值观;
(2)向求助者灌输一些正确的、健康的价值观;
(3)把求助者的快乐、满足作为咨询目标;
(4)把求助者能否适应环境作为咨询目标。
商定咨询方案
1.咨询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期):
诊断阶段;第二阶段(中期):
咨询阶段;第三阶段(后期):
巩固阶段
2.如何商定咨询方案
(1)首先向求助者介绍咨询方案的内容及制定原则;
(2)按照咨询目标、原理与方法、评估、双方的责权利、时间次数的安排、费用的估计及其他等内容逐一地商定;
(3)咨询方案是由双方商定的,不能由咨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
(4)最终制定的咨询方案以文字形式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
(5)咨询方案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以修改。
实施咨询方案
1.调动求助者的积极性
2.启发、引导、支持、鼓励
3.克服阻碍咨询的因素
参与性技术
(1)倾听技术
1.倾听时易出现的错误
(1)打断求助者,作道德判断或正确性判断;
(2)急于下结论;
(3)轻视求助者的问题;
(4)干扰、转移求助者的话题;
(5)不适当地运用咨询技巧(询问过多、概述过多、不恰当的情感反应)
2.倾听原则
可问可不问时,少问或不问;可说可不说时,少说或不说;求助者讲的都要倾听。
咨询师并非说得越多越好,有时点头比说话是更好的倾听方式。
(2)开放式提问技术与封闭式提问技术
封闭式提问:
澄清事实、获取重点、缩小讨论范围
(3)鼓励技术
(4)重复技术
(5)内容反应技术(释义技术或说明)
(6)情感反应技术(内容反应和情感反应是同时的,情感反应最有效方式是针对求助者现在的而不是过去的情感,最大作用就是捕捉求助者瞬间的感受)
(7)具体化技术:
咨询师协助求助者清楚、准确地表达他们的观点以及他们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及所经历的事情。
(可用具体化技术:
问题模糊、过分概括、概念不清)
(8)参与性概述
(9)非语言行为的理解与把握
影响性技术
(1)面质技术(质疑、对质、对峙、对抗、正视现实)
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的矛盾,促进求助者的探索,最终实现统一。
1.使用面质技术的目的
(1)协助求助者促进对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及所处境况的深入了解;
(2)刺激求助者放下自己有意无意的防卫心理、掩饰心理,面对现实,并由此产生富有建设性的活动;
(3)促进求助者实现言语和行动的统一,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一致;
(4)促进求助者明确自己的资源,并善加利用;
(5)给求助者树立学习、模仿面质的榜样,将来有能力对他人或自己做面质。
2.使用面质技术的注意事项
(1)以事实根据为前提;
(2)避免个人发泄;
(3)避免无情攻击;
(4)要以良好咨询关系为基础;
(5)可用尝试性面质。
(2)解释技术(面谈技巧中最复杂的一种,用心理学理论来解释求助者的思想、情感、行为的原因、实质等)
(3)指导技术(咨询师直接指示求助者做某件事)
(4)情感表达技术
(5)内容表达技术
(6)自我开放技术(自我暴露、自我表露)
(7)影响性概述
(8)非言语行为的运用
1.非语言行为在咨询中的作用
加强语言、配合语言、实现反馈、传达情感
放松训练、阳性强化法、合理情绪疗法
克服阻抗咨询的因素
1.多话(宣泄型、倾吐型、癔症型、表现型、表白型、掩饰型、外向型)
均可用内容反应技术(释义)
2.沉默(怀疑型、茫然型、情绪型、思考型、内向型、反抗型)
3.依赖和移情(负移情和正移情)
依赖和移情的区别:
(1)依赖主要是一种信任,移情主要是一种好感;
(2)依赖寻求现实的帮助,移情弥补过去的遗憾;
(3)依赖者多在遇到困难时来寻求帮助,而移情则是时常想见到咨询师;
(4)依赖者训着心理依靠,移情者寻求感情依靠;
(5)依赖者的目标是现实的目标,移情者是寻找替代物。
4.阻抗的表现形式
(1)讲话程度上的阻抗:
沉默、寡言和赘言,其中沉默最为突出;
(2)讲话内容上的阻抗:
理论交谈、情绪发泄、谈论小事、假提问题;
(3)讲话方式上的阻抗:
心理外归因、健忘、顺从、控制话题、最终暴露;
(4)咨询关系上的阻抗:
不认真履行行李咨询的安排、诱惑咨询师、请客、送礼等。
5.阻抗产生的原因
(1)阻抗来自于成长的痛苦;
(2)阻抗来自功能性的行为失调;
(3)阻抗来自于对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
①求助者只是想得到咨询师的某种赞同意见的动机;
②求助者想证实自己与众不同或咨询师对自己也无能为力的动机;
③求助者并无发自内心的求治动机。
6.处理阻抗现象
(1)通过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解除求助者的戒备心理;
(2)正确进行心理诊断和分析;
(3)以诚恳的态度帮助求助者正确地对抗阻抗;
(4)使用咨询技巧突破阻抗。
咨询效果评价
1.咨询效果的评估时间(可以在咨询的任何时间内进行)
(1)在一次或几次咨询后进行;
(2)在咨询结束前评估;
(3)咨询结束后追踪复查时评估。
2.咨询效果的评估方法
(1)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价;
(2)求助者社会功能恢复情况情况;
(3)求助者周围人士特别是家人、朋友、同事对求助者的评定;
(4)求助者前后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
(5)咨询师的观察与评定;
(6)求助者某些症状的改善程度。
3.从以下三方面分析制约心理咨询有效性的因素
(1)一般性有效因素,如求助者希望改善自身状态的动机,对咨询师的信心等;
(2)特殊性有效因素,即针对咨询产生的效果;
(3)求助者本身的潜在适应能力与生长、复愈的能力。
心理咨询的效果可视为咨询师、求助者与咨询方法三者的函数。
4.各种心理咨询方法有效的共同因素可归纳为
(1)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建立的和谐、信任的咨询关系;
(2)求助者强烈求治动机、积极态度,自己探索改变的信心和自觉性;
(3)有一套双方都相信的理论和方法;
(4)咨询师本身的特征,准确的共情、丰富的理论基础、娴熟的咨询技巧等;
(5)促进求助者的认知改变、情绪调节、行为改善。
咨询关系的匹配和转介处理
1.适应的求助者具备的条件
动机正确、人格正常、信任度高、行动自觉、匹配好、智力正常、年龄适宜、内容合适
2.不适宜的情况
欠缺型、忌讳型、冲突型
3.转介的注意事项(慎重的态度)
(1)应当事先征得求助者的意见并说明理由;
(2)咨询师应该向求助者介绍新咨询师的基本情况;
(3)在转介时可向新的咨询师详细地介绍求助者的情况,提供自己的分析和看法,但不宜泄露求助者出于对自己信任而告知的隐私;
(4)如有必要,原咨询师可以与新咨询师交流,包括咨询情况,但一般不得干预新咨询师的咨询活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 诊断 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