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 沪科版 教案学案汇总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docx
- 文档编号:28524588
- 上传时间:2023-07-18
- 格式:DOCX
- 页数:57
- 大小:316.09KB
八年级物理 沪科版 教案学案汇总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docx
《八年级物理 沪科版 教案学案汇总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 沪科版 教案学案汇总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教案学案汇总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章涉及机械运动的描述与探究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主要包括运动、静止、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等基本物理概念和知识,以及长度、时间、速度的测量等基本物理实验方法和技能。
本章分为四节。
第一节“动与静”主要内容包括运动的世界、运动的描述。
主要讲述不同的运动形式以及人类文化中描述运动的不同方式,从而引出科学描述运动的方法。
第二节为“长度与时间表的测量”,包括测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活动三个小节。
主要内容为长度的估测、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间的估测,用停表或手表测时间等;并通过“信息窗”、“交流与讨论”等栏目介绍测量的方法及测量的误差。
第三节“快与慢”介绍速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法。
主要包括速度、路程与时间的关系,速度的测量方法,匀速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及研究方法。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主要内容为探究物体作直线运动速度的变化情况。
本章中,学生将学习到第一个物理公式——v=s/t。
良好的开端是今后学习物理的基础,因而一开始就必须加强规范化的训练,告诉学生,v=s/t,它不仅仅是一个数学演算,它反映了一个物理规律,是今后学习物理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本章教学的重点是描述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以及速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在本章教学中,所有探究的实验,一定要引导学生首先明确探究的目的,然后设计探究的方法(方案),最后再让学生去探究,切不可把探究性实验做成验证性实验。
否则,就违背了课标要求。
本章中涉及的基本概念较多,得出概念的方法并不相同,如速度的概念是用比较法得出的,匀速运动的概念是用理想化方法得出的。
在教学中,要注意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知道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2、通过观察、实验了解时间与长度测量的初步知识,知道时间与长度的常用单位,并会熟练地进行换算。
学会正确使用停表和刻度尺;会正确读取、记录实验数据。
知道测量会出现误差,了解测量误差和测量错误的区别。
3、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理解速度公式,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会读、会写速度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
4、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过程与方法
1、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和参照物.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词语和诗句。
2、通过探究知道测量的实质就是将被测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
3、通过比较的方法探究物体运动快慢如何描述,并通过对比了解一些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
借助想象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
4、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特征.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运动状态。
5、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运动和静止相对性过程中领略物理的美妙和大自然的神奇。
2、通过了解工具使用规则和读取、记录数据的正确方法,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发展变化进程,培养自己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3、初步具有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4、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物体速度的大小,养成乐于发现问题的良好习惯。
。
(三)教具与教法
教具:
实验仪器、多媒体素材。
学具:
刻度尺、乒乓球、物理课本、钟表、玩具车、小球、斜面
教法:
本章教材与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联系生活,认识所涉及的物理知识,再总结出物理规律,然后再利用总结的规律解决相关的问题,真正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的理念,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运动物理规律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物理实验,应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方法,并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及数据得出结论。
对于物理规律的应用,应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并注意分析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
(四)课时安排
本章的教学时间约需6课时。
第一节动与静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
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词语或诗句。
3、知道科学描述物体运动、静止的方法;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4、对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
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科学描述物体运动、静止的方法。
难点:
科学描述物体运动、静止的方法。
教具
多媒体资料:
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视频材料。
教具:
多媒体资料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
1.介绍宇宙在运动
①星系图像(书图2-1)。
②太阳系图像(挂图)。
③大陆板块的运动图像。
2.生命的运动
(1)动物奔跑图像。
(2)奥运会径赛刘翔获得110m跨栏世界冠军。
由此可见物体的运动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
让学生自己根据学案自己阅读课本内容并将相关空白填充,并讨论弄清各知识点的含义。
然后讨论完成学案中合作探究内容。
此部分根据情况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三、合作共建,经历过程
【问题一】什么是运动和静止?
(学生见学案共同讨论)
(1)我们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
(2)设疑提问讨论
a)李明背着书包向学校走去。
李明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b)小王骑自行车上街。
自行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小王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c)正在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汽车上的坐椅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3)分析:
上面的三个场景中有不少的物体,我们看
书包对李明位置不变
小王对自行车位置不变 静止
坐椅对汽车位置不变
↓↓
物体物体
―――――――――――――――――
李明对学校位置改变
自行车对树木位置改变 运动
汽车对电线杆位置改变
↓↓
物体物体
【问题二】(师生共同讨论,可以讨论的比较热烈一些。
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
有一次巴黎报纸上登出一则广告,说是每人花四分之一法郎,就可作一次的长途旅行。
许多人把钱寄了去,结果每人只得到一封回信。
回信说:
“亲爱的先生,请你躺在床上让地球带你开始这次旅行吧,你要记住我们的地球每昼夜要跑4万公里呢!
”许多人感到受骗上当,于是告到法院,说是商人犯诈骗罪。
问:
如果你是法官,你将如何审判?
如果你是法官,你会判这个案子吗?
你认为商人有没有犯诈骗罪呢?
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有声音,有争执)
讲述:
商人有没有犯罪,关键在于判断躺在床上算不算旅行。
如果躺在床上算旅行,这四分之一法郎就该商人所得,商人没犯罪。
如果躺在床上不算旅行,这四分之一法朗说是被商人骗走的,商人犯诈骗罪。
什么叫旅行呢?
人必须离开家,乘车、船、飞机到目的地观光才叫旅行,也说是说必须以家为参照物,人相对家的位置有变化才叫旅行。
所以商人犯了诈骗罪。
商人是应用了物理学中参照物选择不同进行诈骗的,可以说是所于高智商犯罪。
因此要判他有罪,法官也要懂的物理知识。
【问题三】(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讨论,最后由一名学生根据这三个问题作一总结。
给出规律性结果)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个法国飞行员在轰炸了德国后返航的途中,突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在游动。
他们顺手一抓,发现抓到的竟是一颗射向他的德国子弹。
试问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飞行的子弹?
总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原则:
任意性;根据需要和方便
四、知能应用,总结规律
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中知能应用部分的1~5题,并请学生读自己的答案,其他同学给予补充,如果有同学有不同答案,让其说明。
五、诊断评价,查漏补缺
学生完成学案中智能应用第6、7题。
并请学生起立讲解,其余同学给予补充说明。
六、课堂小结,构建网络
七、布置作业
P18:
1、2、3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动与静
一、运动的世界
二、运动的描述
音乐家:
画家:
作家:
诗人
科学家:
机械运动:
参照物:
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应用
第一节动与静(学案)
一、自主学习
1、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
如诗人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赞美运动;画家用_________和_________描绘运动;音乐家用_________和_________表现运动;科学家用特定的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来描述与研究运动。
2、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______________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3、在研究机械运动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参照物。
4、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对于同一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运动情况也不同。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_____________来说的。
二、合作探究
1、运动的世界:
请举出一些你认为运动的例子。
2、运动的描述:
人们怎么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诗人、画家、音乐家)科学家是用什么来描述运动呢?
3、认识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概念。
三、重难点知识突破
例:
想像下面三种情形。
a)李明背着书包向学校走去。
李明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b)小王骑自行车上街。
自行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小王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c)正在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汽车上的坐椅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练习: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个法国飞行员在轰炸了德国后返航的途中,突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在游动。
他们顺手一抓,发现抓到的竟是一颗射向他的德国子弹。
试问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飞行的子弹?
四、知能应用
1、小青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内
(1)以她坐的汽车为参照物,小青是.
(2)以地面上的房屋为参照物,小青是.
(3)驾驶员说小青是静止的,参照物是.
(4)马路上的行人说小青是运动的,参照物是.
2、有关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是静止的物体才能作参照物
B.一定是运动的物体才能作参照物
C.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一般以有利于研究运动为好
D.对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不变
3、一位台湾同胞坐船来到上海,说:
“上海终于来到了我身边。
”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4、春天,我们远离鲜花也能闻到花香,这说明构成花香的微粒能够,蓝墨水滴到清水中,过一会儿整杯水都变蓝了,说明构成墨水的微粒是,潮起潮落说明海水是,斗转星移说明星星是,四季更换说明地球是,因此,我们生活在的世界里。
5、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中两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和。
6、下列哪两个物体,可以彼此认为是相对静止的()
A.地球和太阳
B.人挑着两桶水往前走时的两个水桶
C.人行走时的左脚和右脚
D.火箭发射离开地面时火箭与地面
7、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的
C.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D.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语言的韵律意境形态色彩旋律节奏概念数学工具实验方法
2、位置的改变3、事先选定作为参照标准的物体4、参照物
知能应用:
1、
(1)静止
(2)运动(3)汽车(4)马路2、C3、船
4、运动运动的运动的运动的运动的运动5、船河岸6、B
7、C
第二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
教学目标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2、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进行特殊测量。
3、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刻度尺的使用。
难点:
单位的换算;特殊测量。
教具
学具:
刻度尺、乒乓球、物理课本。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问题:
坐在向南行驶的列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
若同时又看到汽车也在向后退,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的运动状态可能是怎么样的呢?
答案:
静止、向南行驶、向北行驶
我们为了更好研究运动的知识,这节课需要先学习一些基本的技能,大家先来看看下面的问题。
1、四种不同事物的两两比较。
⑴两根长短不同的木棍。
⑵两枝粉笔与一盒粉笔。
⑶两个田径运动员一快一慢地跑步。
⑷两杯水冷热不同。
提问:
通过比较,同学们发现它们有哪些不同?
(学生答案可能有:
长短不同、多少不同、快慢不同、冷热不同)
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对不同事物的比较随处可见,要对事物进行比较就需要进行测量。
2、用投影显示两张图。
提问:
图1中横线与竖线是否等长?
图2中横线是否平行?
(意见可能不统一)教师要求学生用尺加以确认。
小结:
对事物的比较和判断仅凭感觉器官是不完全可靠的,因此必须借助仪器进行测量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测量的意义)
你测过身高吗?
是多少?
教师板书,故意不写单位,引导学生认识要进行长度的测量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
让学生自己根据学案自己阅读课本内容并将相关空白填充,遇有不知道的可以讨论交流。
然后讨论完成学案中合作探究内容。
此部分根据情况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此时先不对学生所测量的过程进行过多的评价。
三、合作共建,经历过程
1、刻度尺的种类:
介绍几种常见的刻度尺以及它们的用途和优缺点,如:
直尺、卷尺、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然后让学生完成学案重点难点突破1、长度的测量工具,并请学生讲解解法。
2、刻度尺的使用
(1)使用前观察:
零刻线:
量程:
分度值:
(2)使用时:
先让学生完成学案重点难点突破2、刻度尺的使用的例题,师生共同评价。
找两位同学到讲台演示如何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
哪位同学放得好?
怎样放?
哪位同学观察示数的方法好?
怎样读数?
强调估读。
完成巩固练习。
3、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提问请同学们想办法测出一张纸的厚度,
提问结果,询问测量方法。
告诉学生对于一些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测量的物理可以采用特殊的测量方法。
见学案3、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中的说明。
学生自学后,让学生想办法测量练习或者再加一些其它的需要特殊测量的问题。
提问:
如果没有刻度尺,如何知道物体的长度呢?
估测法:
让学生找一找身上哪些地方的长度为:
1mm1cm1dm1m
总结本节课里所涉及的测量方法和技巧。
四、知能应用,规律总结
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中知能应用部分的1~4题,并请学生读自己的答案,其他同学给予补充,如果有同学有不同答案,让其说明。
五、诊断评价,查漏补缺
学生完成学案中智能应用第5题。
并请学生起立讲解,其余同学给予补充说明。
六、课堂小结,构建网络
七、布置作业
P24:
1、2
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长度的测量
一、测量单位
1km=___m
1dm=___m
1cm=___m
1mm=___m
1μm=___m
1nm=___m
二、测量方法
1、用刻度尺测长度
使用前:
零刻线
量程
分度值
使用时:
放:
观:
读:
2、特殊测量:
3、估测:
教学反思:
第二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
教学目标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它单位的关系。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并会估测时间。
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4、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测量时间、知道误差。
难点:
误差的产生。
教具
学具:
钟表
教具:
录音机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问题:
请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一下,黑板擦的长度,大家注意观察,这位同学的测量方法和操作是否有不当之处。
总结,长度测量方法。
下面我们学习一下另一个重要的测量。
哪位同学能说出从上课铃响到现在时刻,经过了多长的时间?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习时间的测量
分小组,宣布探究的形式
由于本节与上节学习的知识类似,请同学们分小组学习
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
让学生自己根据学案自己阅读课本内容并将相关空白填充,遇有不知道的可以讨论交流。
然后讨论完成学案中合作探究内容。
此部分根据情况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此时先不对学生所测量的过程进行过多的评价。
三、合作共建,经历过程
1、时间的测量。
问题:
(1)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
(2)人们是怎样估测时间的?
学生先完成重点难点突破第一题。
教师介绍停表的使用方法,请一部分学生用停表来测量老师从门口走到讲台的时间,另一部分学生用手表测量时间。
记下停表和手表测量的结果,记录在黑板上。
用停表或手表先测脉搏跳动10次所需的时间,然后找一个同学用他的脉搏跳动次数来估测另一个同学从教室前门走到后门时间,将结果记录在黑板上。
小结:
测量时间工具是多样,但是结果精确度是不度的。
2.误差。
我们从黑板上的记录发现虽然测的都是老师从门口走到讲台的时间,但每一个同学测量结果不相同。
请几个同学将上节课所测量的物理课本的长宽写在黑板上进行比较,发现也不相同。
请同学们发表不同看法找出原因。
(1)什么是测量误差?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测量误差。
(2)减小误差的方法:
通过我们的测量活动,又经过大家的讨论分析,现在我们知道了产生误差的原因是由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等原因造成的。
因此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能通过校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以及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测量误差。
(3)误差与错误是一样的吗?
3、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说明:
(1)辅助法:
测量一些不平直物体某部分长度时,除用刻度尺外,还需要其他辅助测量工具如测量圆锥体的高,乒乓球的直径等,一般需用三角板与刻度足配合使用。
(2)化曲为直法:
用纸条、棉线等软的材料,附在被测的弯曲物体上,记下位置,展开后用刻度尺测纸条或棉线的对应长度,如测圆柱的周长、曲线的长度地图上的铁路线长等。
(3)累积法:
当被测物的长度很小时,可将同类待测物集中,测出总长度后再求出每个被测物的长度,如用刻度尺测一张纸厚度,测细金属丝的直径等都用此法。
(4)滚轮法:
当被测物的长度很大时,可用滚轮沿曲线滚动,用滚轮的周长乘以滚动的圈数,即为被测物的长度,如汽车里程表就是应用了此法。
例:
如何测出一张纸的厚度?
练习:
你能测出一根较细的细铜丝的直径吗?
四、知能应用,规律总结
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中知能应用部分的1~3题,并请学生读自己的答案,其他同学给予补充,如果有同学有不同答案,让其说明。
五、诊断评价,查漏补缺
学生完成学案中知能应用第4、5题。
并请学生起立讲解,其余同学给予补充说明。
六、课堂小结,构建网络
七、布置作业:
P24:
3
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时间的测量
一、测量单位
时(h)
分(min)
秒(s)
1h=____s1min=_____s
二、测量方法
1、钟表:
2、估测:
三、误差
1、定义
2、产生原因
3、减小方法
4、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反思:
第二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学案)
一、自主学习
1、你知道哪些长度的单位?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符号是_______。
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有_________、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
光年是天文学中的_______单位,1光年=_________。
3、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_________,有直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4、请同学们把下列单位与基本单位m的换算关系写出来
1km=_______m1dm=________m1cm=_________m
1mm=_______m1μm=________m1nm=_________m
5、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填入下面的空格:
(1)某人的身高1.72________;
(2)物理课本的宽度171.9__________;
(3)课桌的高度为80__________;
(4)某同学头发的直径约为75__________。
6、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尺要沿着所测长度所在的直线),读数时________要与尺面垂直,要_________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二、合作探究
1、认识长度的基本单位和常用单位。
2、认识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3、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是____________,宽度是___________。
三、重难点知识突破
1、长度的测量工具
说明: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__,常见的有:
直尺、卷尺、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例:
为测定某学生的跳远成绩,应使用下列哪个测量工具()
A.米尺 B.卷尺C.直尺 D.游标卡尺
练习:
一同学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下列记录中,单位为米的数据为()
A.物理课本的宽度为18.50B.一元硬币的厚度为1.9
C.姚明的身高为2.26 D.一只新铅笔的长度为1.75
2、刻度尺的使用
说明:
1)使用前:
在使用刻度尺前,首先应该弄清楚刻度尺,如图所示。
①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
②它的量程,也就是它的最大测量范围是多少?
③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分度值是指两条相邻的刻度线间的长度值,它决定着刻度尺的准确程度。
2)使用过程中:
要正确使用刻度尺,应该做到:
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读数时________要与尺面垂直,要_________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例:
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是cm,是mm.。
测量结果的准确值是,估计值是。
练习:
如图所示,读出下列物体在刻度尺上的读数:
A________cm B________cm C________cm D________cm
3、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例:
如何测出一张纸的厚度?
练习:
你能测出一根较细的细铜丝的直径吗?
四、知能应用
1、张强同学用图所示的刻度尺测木块的长度,由图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所测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cm,合m。
2.“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我们可以运用身体上的某个器官或部位进行一些物理的估测,例如:
利用手臂的长度可以估测一个物体的长度。
你可以利用身体上的估测。
3.纳米是一个很小的长度单位:
1nm=10-9m,一张纸的厚度大约是0.1mm,合_____nm。
4.2005年5月22日,中国重测珠峰高度的登山队队员成功登上了珠峰的顶峰,据权威科学家预测,此次测量结果将高于以前所知的高度8848.13_______(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
5、如何从地图上知道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的长度?
说出你选用器材和实验的步骤。
参考答案:
一、自主学习
1、略2、米m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长度9.46053×1015米
3、刻度尺4、1030.110-210-310-610-95、mmmcmum6、视线估读
四、知能应用
1、1mm2.3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八年级物理 沪科版 教案学案汇总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年级 物理 教案 汇总 第二 运动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