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34 世界的聚落教学案新版湘教版doc.docx
- 文档编号:28523312
- 上传时间:2023-07-18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76.63KB
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34 世界的聚落教学案新版湘教版doc.docx
《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34 世界的聚落教学案新版湘教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34 世界的聚落教学案新版湘教版doc.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34世界的聚落教学案新版湘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3.4世界的聚落教学案(新版)湘教版
第一步:
课前预习探新知
要求及评价
教学设计
【教师寄语】
越努力,越幸运,加油吧!
【课堂要求】
充满自信、精神饱满、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大胆发言、合作探究。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进一步了解关于世界人口的相关问题。
●能力目标:
尊重自然规律,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环境观
●知识目标:
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以及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能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4.了解城市的发展过程,能够分析居民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重点:
1.不同居民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难点:
1.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条件、聚落的分布及分布特点
【预习问题】
1.聚落的概念:
2.聚落的形态:
3.聚落的分布:
4.世界文化遗产的种类及保护内容:
活动要求:
1.按照要求自主预习,认真完成预习问题。
2.组长统筹本组的预习情况,鼓励同学积极回答问题。
活动要求:
1.课上小组内核对预习问题答案。
2.教师给予点评。
针对本节课内容写出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说出联合国6种工作语言的主要分布以及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
【教材分析】在整册课本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情分析】本部分知识相对枯燥,但对于今后人文地理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教师设计意图:
第二步:
课内探究深挖掘
具体探究活动
要求及评价
教学设计
构建情境激情导入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一组图片(图片展示:
农村、集镇、城市、林村、牧村、渔村等),他们分别反映了什么地方的景观?
(学生回答)
承转:
尽管这些景观差别很大,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聚落。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聚落的有关知识。
二、探究引领共同进步
探究一:
聚落的形态
1、人们集中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和。
思考:
乡村和城市各有什么美好之处?
注意:
一般说先有乡村后有城市聚落。
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人口有多有少。
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住,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聚落的发展演变:
2、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区别
聚落形式
人口
建筑特点
产业活动
交通状况
城市
乡村
3.城市问题:
、、等。
小组活动:
城市问题的解决对策:
4.乡村民居分布特点
乡村民居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大多,沿、
或公路分布。
小组活动:
总结各地区民居特点
地区
民居特点
主要目的
寒冷地区
湿热地区
东南亚
北非和西亚
探究二: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1.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
举例说明世界文化遗产的种类:
2.小组讨论: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3.小组讨论: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措施:
探究一、二活动要求:
1.小组合作学习认真、活动热烈,针对问题展开积极讨论。
2.积极回答,积极展示。
3.教师注重多层次学生的学习,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规则与评价:
1.回答问题积极、正确答案,给予积极评价
2.回答不全面者,给出鼓励和点评。
教师设计意图说明(分环节列出):
教师个性化修改(用红色标记):
第二步:
课内探究深挖掘
具体探究活动
要求及评价
教学设计
◆课堂小结
聚落的形成及分布特点:
你还有什么疑惑?
让我们一起解决。
◆课堂达标固知识
1.下列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的是()
A.亚马孙平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
C.撒哈拉沙漠D.南极大陆
2.下列哪个聚落不属于乡村聚落()A.农村B.牧村C.渔村D.北京中关村
3.不同类型的聚落呈现出的景观有较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
A.社会制度的差异B.建筑风格的差异
C.风俗习惯的差异D.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4.黄土高原地区人民传统民居的主要形式是()A.竹楼B.冰屋C.四合院D.窑洞
5.“墙体相对单薄,门窗较大,并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
”这种房屋主要分布在()
A.炎热多雨的地区B.寒冷多雨雪的地区
C.温暖干燥的地区D.温暖多雨雪的地区
6.西亚村庄的房屋墙厚、窗小的原因是()A.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决定的
B.为了预防小偷进入民宅偷盗
C.为了抵挡当地寒冷的气候
D.厚墙是为了减少白天炎热的太阳照射,小窗是为了减少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
7.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房屋建筑外貌的最明显不同是()
A.屋顶的陡缓B.房屋的大小
C.门窗的大小D.房屋的朝向
8.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和土壤B.气候和资源
C.河流和交通D.宗教和习俗
9.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反映的是()A.湿热的环境B.干燥的环境
C.平原环境D.城市环境
10.怀化市原来只是一个小村庄,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小城镇,现在成为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影响怀化市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B.地形C.资源D.气候
11.有关北极地区因纽特人住冰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因纽人特别耐寒B.是为了体现民居特色
C.建造冰屋是因纽特人适应环境的结果
D.因纽特人喜欢标新立意
12.(2012·湖南株洲)在许多国家,世界文化遗产的
保护工作已经得到空前的重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减轻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B.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雕塑和壁画的侵蚀
C.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
D.在故宫里面建大型商场以吸引游客
13.右图a、b、c、d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优先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A.aB.bC.cD.d
12.城市与乡村的差异表现在()
A.乡村人口数量多,人口稠密
B.城市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
C.乡村功能较为复杂
D.居民的职业构成有较大差异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避免笼统,要问出精彩,问出实效
达标要求:
1.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巩固测试。
2.组内核对答案,解决有困惑的题目。
3.教师进行适当补充、归纳。
达标要求:
1.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巩固测试。
2.组内核对答案,解决有困惑的题目。
3.教师进行适当补充、归纳。
教师设计意图说明(分环节列出):
教师个性化修改(用红色标记):
第三步:
巩固拓展提能力
具体活动安排
要求及评价
教学设计
◆精心设计课后练习题
1.读下图,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为___________聚落,乙图所示为___________聚落。
(2)据丙图中信息分析,A、B、C三处聚落选址的共同地形因素是___________。
(3)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2.读我国华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示两村之间规划公路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从牛家村到张家村是先上坡后下坡
B.走向大致是东北—西南
C.从牛家村到张家村一直是上坡
D.规划公路长约40千米
(2)图中四个村庄,最可能形成城镇的是 ( )
A.张家村B.牛家村
C.刘家村D.王家村
3.读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演变过程图,完成1、2题。
(1)该聚落最早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资源B.人口C.气候D.河流
(2)有关该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用地规模不断变大B.人口数量越来越多
C.聚落仅沿河流扩展D.公路运输越来越发达
4、读图完成下列内容:
(1)图中A、B、C表示乡村聚落,分析A、B、C发展的有利因素是:
靠近,地形以为主,这样的聚落一般沿河流或公路可伸展成状。
(2)三个聚落中,比较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理由是。
5、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的聚落都发源于大河流域,原因是()
①地势平坦②土地肥沃③交通便利④水源充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D、③④6、西亚村庄的房屋墙厚、窗小的原因是()
A、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决定的
B、为了预防小偷进入民宅偷盗
C、为了抵挡当地寒冷的气候
D、厚墙是为了减少白天炎热的太阳照射,小窗是为了减少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
7、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聚落是指只有三家五户的小村落
B、人类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
C、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D、聚落是指人们居住、生活、休息的场所
1.明确考查的知识点,哪几个题体现对重点、难点的考查。
2.练习设计可根据学生喜新、好奇、好强、好胜等特点,设计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练习,在注重实效的同时,对练习的层次、方式、题型等做科学的安排,适时适当安排一些游戏、竞赛、开放性练习等,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师设计意图:
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师个性化修改(用红色标记):
第四步:
教后反思促成长
教后反思要求及评价:
自我评价
1.反思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
即实际教学效果与备课设想的差距,是否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对原计划进行变更,知识传授的效果如何等。
2.反思教法情况:
反思教法的成功之处与存在问题,教学步骤与方法调整的原因,以便今后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3.学法指导工作情况:
教师在学生预习、自学、阅读、归纳、思维训练等方法指导是否到位,以便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增强终身学习的愿望、创新意识等。
问题反思
1.反思教学中有哪些失误,有哪些不足。
2.反思课堂上突发事件及处理情况,如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当学生意外提问时或学生做小动作时甚至无法预料的事件,你是如何机智处理的。
3.反思课堂上反映出来的问题,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的开发、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等方面的问题。
教学重建
1.反思自己通过教学实践悟出什么道理,在教学中就某个问题有什么新体会,学生行为给了什么新的启示等,这些切身体验与新课程理论联系起来,成为一种更好的策略。
2.对某些不足之处有什么更好的策略。
3.对某些教学环节的改进有什么更好的设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34 世界的聚落教学案新版湘教版doc 学年 年级 地理 上册 世界 聚落 教学 新版 湘教版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