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docx
- 文档编号:28520244
- 上传时间:2023-07-18
- 格式:DOCX
- 页数:65
- 大小:102.59KB
六年级上.docx
《六年级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上
1小草和大树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放大镜等工具对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用图和文字进行记录。
2.能分析出某一种植物的典型特点或特征(包括形状、颜色、气味等)。
3.能够归纳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共同特征。
4.能根据植物的不同点,采用一定的标准,对植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找出比较合理的分类方法。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一些植物的主要特征。
2.能举例说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点。
3.能感受到地球上的植物种类很丰富。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设法在不损坏植物的前提下研究植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的特征,学习简单的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
1.各组课下采集的小草和大树
2.各种植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
在地球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有些植物覆盖在陆地表面,有些生活在海洋、湖泊、河流和池塘中。
迄今为止,人们已经知道的植物大约有30万种。
千姿百态的植物使自然界多姿多彩,生机勃勃。
大家想不想认识千姿百态的植物呀?
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吧!
同学们,我们的校园里又有哪些植物呢?
你对小草和大树分别有哪些问题呢?
这节课我们就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小草和大树。
(板书课题)
(二)自主体验,合作探究。
活动1:
比较小草和大树(外出观察)
1.谈话:
对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植物,我们早已不再陌生。
课下我们一起到校园里已经寻找了一些小草和大树下面我们就进行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听从小组长的安排;
(2)认真的观察,及时的做好记录。
3.学生活动
4.整理记录,归纳总结并汇报:
(1)“我”观察到的小草(边汇报教师边出示小草图片)
名称
轮廓图
根、茎、叶等器官的主要特点
小草的相同特点有:
(2)“我”观察到的大树(边汇报教师边出示大树图片)
名称
轮廓图
根、茎、叶等器官的主要特点
大树的相同特点有:
(3)归纳:
你发现小草的茎和大树的茎有什么不同吗?
5.总结(出示课件)
像蟋蟀草一样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像桃树那样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
6.辨别:
我们常见的植物中哪些是木本植物?
哪些是草本植物?
活动2:
给植物分类
1.谈话:
为了更好的认识和研究各种各样的植物,需要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你会从哪些方面来对它们进行分类呢?
2.观察书中提供的图片,初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分类的标准;
3.小组内讨论分类的标准;
4.根据分类的标准给植物进行分类,记在记录卡上;
5.汇报分类的结果;
6.表达与交流:
本组是怎样分类的?
分得准确吗?
全班共找出多少种分类方法?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认识一些不开花的植物:
(1)绿藻
(2)水绵(3)肾蕨(4)苔藓
板书设计:
1小草和大树
草本植物具有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
木本植物具有紧密、坚硬支持力比较强的茎
3.鸟类动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外在形态结构和行为等方面设计不同的观察项目。
(2)能根据各种资料客观地描述各种鸟类的特点。
(3)能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
(4)能科学地辨别某种动物是否属于鸟类。
(5)能根据鸟喙的外形判定其与生活中的哪种工具的形状和功能相近。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把自己的推测与其他同学交流。
3.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常见鸟的名称。
(2)能说出各种不同形状的喙对鸟类的生活有什么好处。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科学家对鸟类起源的看法。
4.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常见工具是模仿鸟类哪种特征制作的。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概括出鸟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准备:
各种鸟的图片和标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教学课件,各种鸟的幻灯片,激趣引新)
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的世界,天蓝草碧,鸟语花香,我想每个同学对小鸟都情有独钟,心儿常常随着飞翔的小鸟展开无穷的遐想。
现在我国已经知道的鸟类有1260种,它们默默地为人类做着许多事,瞧!
这些鸟多漂亮,同学们,你们想了解它们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鸟类动物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自主体验,合作探究。
活动1:
寻找鸟类的共同特征。
1.谈话:
大家都知道哪些鸟呢?
(学生说出自己所了解的鸟的名称及大致形态,对鸟还有哪些了解。
)
2.出示一些图片、标本,一些鸟类的资料。
在学生头脑中有了丰富的有关鸟的感性认识后,寻找机会自然引发学生提出关于鸟类,你想研究哪些问题?
3.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常见的鸟。
把学生比较熟悉的鸟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小组讨论。
4.指导学生利用教材的提示,填写观察到的每种鸟的形态特征以及学生发现的感兴趣的其他内容。
5.讨论:
这几种鸟的外形有什么相同点?
(把学生提出的相同点简要地写在黑板上)在这些相同点中,哪些是所有鸟都有而其他类动物没有的?
6.推理:
从这几种鸟在外形上的共同特征,可以推想所有的鸟的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你是怎样推想的?
(要求学生表述思考的过程,应该采用归纳推理的方法)
7.总结鸟的共同特征:
通过以上的观察、分析、推理,谁能完整的归纳一下鸟有哪些共同特征?
(1)出示教学课件:
鸟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2)然后填写课文中关于鸟的共同特征的结论。
8.辨别
(1)讨论,小组交流:
下面请大家判断书12页中出现的动物都叫什么名字?
是不是鸟?
为什么?
(出示教学课件。
)
(2)思考:
如果有人说:
“它们不会飞,不是鸟,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教师小结:
通过讨论我们知道多数鸟都是善于飞行的,但也有少数鸟不善于飞行,甚至不会飞,只要符合鸟的共同特征的动物,无论它们会不会飞,无论它们生活在什么环境,都是鸟。
活动2:
鸟喙与取食。
1.引导学生观察鸟喙
(1)仔细观察鸟喙并根据形状和功能的特点,将图中的工具与鸟喙对应起来。
(2)模拟实验,体验不同鸟喙与其取食方式。
2.讨论:
(1)我们在实验中所取的物品相当于实际环境中鸟的哪些食物?
(2)要想又多又快地“吃”到某种食物要选取哪种工具最方便,为什么?
3.思考与结论
鸟喙的多样性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进化而来的。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干旱时期,许多水塘和河流会干涸,一些开花结果的植物会死亡,这对于具有哪种类型喙的鸟的生活产生影响?
2.假设在干旱时期,一种鸟有较短的喙,能嗑开一些具有坚硬外壳的种子,这种喙有什么优点?
3.阅读“科学在线”,谈谈得到的启示。
板书设计:
鸟类动物的特征
1.特征:
体表有羽毛,取食靠喙,靠产卵繁殖后代。
2.鸟喙与工具:
北美红雀(尖头钳子)、鹈鹕(汤勺)、沙锥鸟(镊子)、秃鹫(起钉器)
6、生活中的真菌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描述各种蘑菇的外部形态特征。
2.能通过多种渠道调查发现可食用真菌对人类健康的好处。
3.能利用简单工具进行正确观察并记录使食物发霉的真菌的形态特点。
4.能够设计实验证实食物容易在什么环境条件下发霉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实验设计和结果。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够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
2.能够有根据地说明食用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提出防止食物或衣物发霉的措施,并说明理由。
2.能描述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和应用有助于食品保鲜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3.能大胆设计一种新颖的食品保鲜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探究活动,感悟真菌特别是食用真菌的种类多样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媒体:
有关真菌的图片、
课时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
漫步在雨后茂密的森林中,我们在树干的底部或朽木上会发现一些形似小伞的蘑菇;在阴湿的环境中,我们还会发现一些食物、衣物上长有“长毛”,这些都是真菌。
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这些真菌吧!
(板书课题)
(二)自主体验,合作探究
活动1:
可以食用的真菌
1.观察教材27页真菌的图片。
提问:
你们认识它们吗?
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和颜色的呢?
2.学生观察图片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认识。
3.全班交流:
分别描述图中真菌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4.调查:
我们在生活中食用过哪些真菌?
它们有哪些营养呢?
(教师出示自己搜集制作的真菌相关知识的演示文稿。
引导学生仔细思考,同时将自己收集的资料准备好,在小组内交流。
)
5.讨论交流,并记录在书本P28的记录卡上。
6.全班讨论交流:
为什么说食用的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呢?
7.小结:
食用的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
(1)可制作美味的菜肴,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2)大多数具有保健作用;
(3)有些还是名贵的中草药。
活动2:
食物发霉
1.谈话:
除了蘑菇、木耳等大型真菌以外,一些食物、衣物上长出的霉菌也属于真菌,让我们来观察它们有哪些特点。
2.观察发霉的食物、衣物,将观察现象记录下来。
3.思考:
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食物容易发霉?
(1)学生猜想霉菌的生存可能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2)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假设:
食物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呢?
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不容易发霉?
教师随机展示
容易发霉不容易发霉
温度高(30℃左右)温度低
潮湿(有水)干燥
(3)设计实验方案
a、思路指导
引导学生用交叉连线的方法先组合出实验条件。
即①温度高(30℃左右)、潮湿(有水);②温度高(30℃左右)、干燥;
③温度低、潮湿(有水);④温度低、干燥。
b、建立抽象实验模型
分析①与②,③与④有什么相同点,构建两组实验模型即:
环境已发霉物品
温度高(30℃左右):
潮湿(有水)干燥
低温潮湿(有水)干燥
分析两组实验的特点,确认为对比实验,进而引领学生分析两组对比实验中可变的条件和不变的条件,形成抽象实验模型。
c、设计具体的实验模型
①学生尽可能地设计多种高温、低温的实验环境,多种发霉的物品。
教师要提醒学生一组实验中发霉的物品应相同。
②在讨论的基础上写出具体的实验方案。
③汇报交流各组的实验方案,并完善实验方案。
④提出实验要求和课下的观察要求。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讨论:
怎样才能防止食物的发霉?
为什么?
填在教材30页表格里。
2.拓展活动:
食品保鲜
(1)以生活中的某一种食物的保鲜的方法,观察它从过去到现在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这些方法有那些优点和缺点?
(2)介绍自己家中常用的食品保鲜方法和效果。
3.课下继续活动2的实验,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4.设计一种未来的食品保鲜技术,比一比谁的设计更新颖,更实用。
板书设计:
6 生活中的真菌
1.常见的真菌
银耳、灵芝、香菇、金针菇等。
2.食物发霉的条件:
潮湿阴暗、不通风、温暖
第8课生活中的能量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各种人造机器和行为判断所使用的能量形式。
2.能通过观察发现自己周围存在哪种形式的能量。
3.能将自己经常利用的能量形式记录下来。
4.能发现食物中所含能量从根源上来自哪类生物。
5.能通过计算结果说明与能量相关的问题。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观察的结果,从中发现自己观察的不足。
2.乐于从小养成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出实例说明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形式的能量。
2.能举出实例说明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3.能举出3个以上实例说明食物中所含能量从根源上来自植物。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举出2个以上的实例说明人是怎样利用各种能量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能量。
难点:
找出身边各种各样的能量。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引入和活动1,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活动3及拓展活动。
教学准备
多媒体图片、橡皮筋动力飞机模型、弹弓、机械玩具
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认识能量产生的效果,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2、能从各种人造机器和行为判断所使用的能量形式。
3、能分别举出两个以上的实例说明人是怎样利用各种能量的。
4、能举出实例说明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形式的能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第一单元学习了丰富多彩的生物界,生物的生长繁殖都离不开一种神秘的东西,是一种我们看不到也摸不着的东西。
除了生物,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我们的玩具狗等非生物也离不开这种东西,它的名字叫做“能量”,那么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八课《生活中的能量》
出示部分多媒体图片,让学生初步接触“能量”,
看了这些图片,关于能量,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哪些?
学生讨论交流。
二、自主体验,合作探究
活动1、认识各种能量
师:
能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我们可以看到它产生的效果。
就像刚才我们看到的一样,汽车行驶,风车转动等等,都用到了能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能量。
1.各小组组织玩玩具,认识机械能
①教师出示橡皮筋动力飞机模型,弹弓,机械玩具。
②提出问题
在玩儿的时候认真观察,看看它们是怎样动起来的,纸团是怎样从弹弓里飞出去的。
③学生小组练习,试一试怎样才能让它们动起来;并讨论它们是怎样动起来的。
④全班交流
⑤分析比较:
飞机靠那里面的皮筋才能飞上天去
纸团是被弹弓弹出去的
玩具是因为上了弦才跑的
⑥归纳概括:
当连接螺旋桨的橡皮筋被绕紧时,橡皮筋就有了一种能量,当它放松时,就将这种能量释放出来了,飞机就飞上天了,这种形式的能量就是一种机械能。
(同理解释机械玩具和弹弓的运动)
2.认识各种能量
①提出问题
能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我们能观察到它的效果。
除了刚才我们一起认识的机械能外,你还知道哪些种类的能量?
②学生讨论交流。
③出示多媒体图片:
磁悬浮列车,汽车行驶,风车,电扇,太阳能热水器等图片。
它们运动时都用到了哪些能量?
④分析比较: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在全班展示,老师适时做一下简单的点评。
⑤归纳概括:
风车转动用到了风能
风扇转动用到了电能
汽车行驶用到了化学能
太阳能热水器用到了太阳能
磁悬浮列车用到了电磁能
声纳探测仪,搜救沉船用到了声能。
⑥拓展延伸。
在动物界中有一些动物也能利用声能,如蝙蝠捕食,飞蛾逃避敌害,鲸鱼和海豚等;可以顺便讲一下磁悬浮列车的优缺点,以拓展学生的知识。
3.实践运用。
列举生活中的实例“你还知道生活中的哪些能量?
”
师:
课本中给出的能量类型,找一下生活中的利用能量的实例。
①先自己动脑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②全班交流讨论,老师适时纠错。
4.归纳概括:
声能、光能、电能、热能、磁能、机械能、化学能等都是能量,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能量。
板书设计:
第8课生活中的能量
生活中的能量
(1)声能:
声纳
(2)风能:
风车
(3)光能:
太阳能
(4)电能:
电扇
(5)热能:
烹调饭菜
(6)磁能:
磁悬浮列车
(7)机械能:
橡皮筋飞机
(8)化学能:
食物
(9)水能:
行船
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自己周围存在哪种形式的能量。
2.能将自己经常利用的能量形式记录下来。
3.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观察的结果,从中发现自己观察的不足。
4.能发现食物中所含能量从根源上来自哪类生物。
5.能说出人从食物中获取的能量用于做什么。
6.能计算出自己一天应当吃食物的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我们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有各种能量的存在,大家都知道我们周围有哪些能量吗?
让我们一起来找找吧!
二、自主体验,合作探究
活动2、我们周围的能量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讨论:
你能从图中找到哪些能量形式,并清楚的解释能量能帮助我们什么?
3、学生讨论,记录
4、实践运用:
找一找,教室里所利用的能量
活动3、食物中的能量
1、提问:
你知道一天吃多少食物才能满足活动需要吗?
2、阅读资料,思考下列问题:
1能量的单位是什么?
②儿童和从事不同工作的人,每天消耗的能量是多少?
③哪类食物中所含能量高,哪类食物所含能量低?
④今天早餐摄取的食物大约含有多少能量?
是如何计算?
3、分析比较自己的阅读结果
4、讨论:
资料中的食物哪些来自植物?
哪些来自动物?
这些食物所含能量最终来自哪些生物?
5、师生交流,归纳概括。
资料中的食物有的来自植物,有的来自动物,这些食物最终来自植物。
三、拓展延伸
1、交流:
自己一日三餐所吃的食物种类和数量
2、利用教材中的食物能量表,计算出一日三餐大约所含的能量
3、交流:
自己从食物中获取的能量比规定的是高还是低,并找出其中的原因。
4、归纳概括:
过多或过少的获取能量,都不利于身体健康。
只有保证身体中的能量平衡,才能保持我们的健康。
板书设计:
第8课生活中的能量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能量。
能量均衡。
第9课植物与能量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各种资料或事实大胆提出关于植物体内能量来源和能量在植物体内储藏形式的假设。
2.能根据图描述光在植物体内转化的过程。
3.能发现在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利用了自然界的哪些物质以及制造了哪些物质?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绿色植物可以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
2.能举例说明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的重要意义。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提出保护绿色措施,并能说明提出这些措施的依据。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指导学生认识植物体内能量的来源。
难点是描述光在植物体内转化成化学能的过程。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有关绿色植物的图片、淀粉、酒精灯、火柴、燃烧匙。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和活动3.
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各种资料或事实朋胆提出关于植物体内能量来源的假设。
2、能大胆提出能量在植物体内储藏形式的假设。
3、能用实验证明自己关于能量在植物体内储藏形式的假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要消耗能量。
我们已经知道,人类和其他动物是通过食物获取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而食物的最终来源是植物。
那么,植物体内的能量又是从哪里获得的呢?
这些能量又是如何获得的呢?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来揭开这个秘密。
二、自主体验,合作探究
活动1、探究植物体能量的来源
1.提出问题。
植物体内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2.依据事实形成假设。
教师通过投影出示有关资料,让学生在阅读资料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假设。
(1)预设:
植物体的能量可能来自土壤、空气、太阳……,并以另一种形式储存在淀粉、叶片……中。
(2)在此基础上播放课件:
“海尔蒙实验”,说明植物体内的能量不是主要来自土壤,那么又是从哪儿来的,在植物体内以什么形式贮藏起来呢?
(3)讨论:
结合以上事实及音像资料,完善我们的假设:
植物体的能量可能来自太阳能,并以另一种形式贮藏在淀粉中。
(设计意图:
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文字及音像资料,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假设,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培养,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假设要有依据的科学思想。
)
3.设计方案。
(1)预设:
燃烧淀粉的方法、人吃了淀粉类食物后会产生热量、淀粉加工成酒精可以用作汽车的燃料等等。
这些方法中,最直接的方法是什么?
为什么?
(2)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3)分析比较,确定方案:
最直接的方法是燃烧,因为燃烧可以使淀粉放出能量(光和热)。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多想出证明的方法,并从中寻找出最直接的方法进行实验验证。
让学生主动去探究,教师给与引导和指导。
)
4.实验验证。
教师强调在做燃烧淀粉的实验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要留心观察燃烧时的现象,二要注意用火安全。
5.交流结果。
组织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说说自己得出的结论。
6.归纳概括。
植物中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并以另一种形式贮藏在淀粉中。
板书设计:
第九课植物与能量
植物中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并以另一种形式贮藏在(淀粉)中。
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描述光在植物体内转化的过程。
2、能发现在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利用了自然界的哪些物质以及制造了吸些物质。
3.能说出绿色植物可以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
4.能举例说明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的重要意义。
5.能举例说明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的重要意义。
6.能提出保护绿色措施,并能说明提出这些措施的依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太阳光的能量形式主要是光能,贮藏在淀粉中的能量形式是化学能。
那么,光能通过绿色植物是怎样转化成化学能的?
二、自主体验,合作探究
活动2、光能与太阳能
1.指导学生观察图片,认识能量在植物叶片中的转化过程。
2.小组讨论。
教师指导学生围绕着“在上面的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整理获得的信息。
通过讨论帮助学生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组织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分析比较。
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从物质和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5.归纳概括。
绿色植物的叶和根能够摄取外界的二氧化碳和水,并通过吸收太阳光,在绿叶中合成淀粉。
在这一过程中,叶片中绿色的物质将太阳光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淀粉等物质中,同时释放出氧气。
6.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小组讨论:
假如自然界中没有了绿色植物,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的?
(1)没有了绿色植物就没有了光合作用,没有了光合作用就生不成淀粉和氧气;
(2)没有了淀粉和氧气,我们的生命活动会怎样?
活动3、保护绿色植物
1.提出问题——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有什么意义呢?
A.地球的范围很广,除了人之外,还有大气、环境、气候等。
可以从两方面思考问题,一是从绿色植物促进或阻止能量的传递方面思考,如绿色植物对声、光、热等能量的影响;
B.是从物质的转化方面思考,如绿色植物对空气成分(气体、固体)、水、土壤的影响。
2.获取信息。
该环节具有开放性,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设备,使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信息。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资料。
①光合作用与空气成分有什么关系?
②绿色植物的减少会带来什么影响?
(2)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有关书籍或上网来获取信息,给学生提供有关书籍的名称和网址,如少年儿童出版社《十万个为什么》(植物分册)及相关的科普网址。
(3)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课上通过交流的方法,来获取信息。
3.整理信息。
4.分析比较。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能量和物质转化的角度,分析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保护绿色植物的措施,将讨论的结果写在教材第44页表中。
5.归纳概括。
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的意义是:
首先人和动物离不开绿色植物,人和动物必须依靠绿色植物提供的氧气生存,人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绿色植物。
其次是绿色植物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