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八年级物理开学考试B卷.docx
- 文档编号:28520166
- 上传时间:2023-07-18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26.14KB
春八年级物理开学考试B卷.docx
《春八年级物理开学考试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八年级物理开学考试B卷.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八年级物理开学考试B卷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春季学期北闸镇中学八年级物理开学考试
B卷
考试范围:
第1章至第6章;考试时间:
9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夏天来了,一些同学喜欢自制冰棒,他们将一杯80g的水放入冰箱中,完全结冰后,其质量( )
A.仍是80gB.大于80g
C.小于80gD.不能确定
2.如下图所示的四幅图中,没有产生声音的是
3.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为玻璃板,b和c是两支蜡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
B.实验时玻璃板a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C.b和c这两支蜡烛要完全相同
D.该实验最好在较亮的环境中进行,看到的像才更清晰
4.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倍焦距之外,逐渐向焦点移动的过程中,所成的像将()
A.一直变大B.一直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
5.两盆冰水混合物,各自处在太阳下和背阴处,在盆内冰尚未熔化之前,用温度计去测盆内水的温度是()
A.太阳下的那盆水温度较高
B.背阴处的那盆水温度较高
C.两盆水的温度一样高
D.不知气温高低,无法判断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6.雷雨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7.下面的图是超市中用来识别货物和价格的条形码,它就是黑白相间的条纹,当扫描仪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选填“反射”或“吸收”),白条纹将光(同上),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了.
8.夜间学生已入睡,校外的卡拉OK歌厅仍在营业,歌声吵醒了一些同学。
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乙同学索性用棉花堵住耳朵睡,丙同学到歌厅去要求将音量放小,他们减弱噪声采取的途径分别为甲是________________,乙是______________,丙是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三、实验题
9.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某同学发现凸透镜的焦距未知,于是取来平行光源,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取下平行光源,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20cm处,这时应该向(选填:
“左”或“右”)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立、缩小的实像。
(3)然后,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45cm处,应该在(选填:
“蜡烛”或“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
(4分)
10.(7分)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
竖立的透明玻璃板放在一块带刻度的木板上,玻璃板与木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选填“控制度量法”、“等效替代”或“科学推理法”)。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木板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_;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并移动蜡烛B,进行观察。
(4)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把玻璃板沿CD水平向右移动,可以观察到像相对于蜡烛A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如果将玻璃板绕EF轴顺时针转动,可以观察到像(选填“顺时针转动”、“逆时针转动”或“不动”)。
评卷人
得分
四、作图题
11.如图是人照镜子时的情景,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作出平面镜的位置。
12.图中作出眼睛所能看到的范围。
评卷人
得分
五、计算题
13.汽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行车必须注意安全,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应保持一定的车距。
国庆假期,小明一家自驾长沙旅游,汽车正以90km/h的速度在张长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小明爸爸突然发现前车有紧急情况,经过1s(反应时间)后立即制动刹车,又经过4s滑行60m车后停止,则:
(1)小明应提醒爸爸与前车保持至少多远的车距?
(2)这段时间内(发现紧急情况到汽车停止)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14.某时刻有一辆快速公交车甲和一辆普通公交车乙,从同一路口同时向东匀速行驶.它们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1)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行驶(选“东”或“西”).
(2)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是多大?
(3)求运行5min时两车相距多远.
15.某单位准备购买5t煤油,已知每个油桶的容积为0.18m3,(煤油的密度为0.8×10
3km/m3),应准备多少个这样的油桶?
(4分)
16.(6分)1cm3的冰熔化成水后,质量是多少?
体积是多少?
17.“五•一”黄金周,征征和妈妈到无锡旅游,买了一只宜兴茶壶,如图所示.她听说宜兴茶壶是用宜兴特有的泥土材料制成的,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她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44.4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4.8g.
(1)请你帮征征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2)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59g,则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
18.(8分)一个体积为30cm3的铁球,质量为158g,求:
(1)铁球的重力;
(2)判断铁球是空心的还是空心的;(3)如果是空心的,那么空心部分的体积多大?
(4)若在空心部分注满水银,则球的总质量是多少?
(ρ铁=7.9g/cm3,ρ水银=13.6g/cm3)
评卷人
得分
六、综合题
19.阅读下面的短文.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kHz到.kHz.(1kHz=1000Hz)
(2)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是多少?
(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解:
20.小军为了取40g的煤油,但手中只有一只100mL的量筒,没有天平,请问要量多少毫升煤油才合适呢?
请在图中画出煤油的液面位置。
(已知ρ煤油=0.8g/cm3)写出计算过程
21.阅读下面的科技短文,回答问题。
世界上最轻的固体——“碳海绵”
2013年3月19日,浙江大学高分子系高超教授的课题组向人们展示了神奇的“碳海绵”。
一个由这种材料组成的8立方厘米大小的物体可以放在一朵花上,而花瓣完全不会变形,如图所示。
“碳海绵”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
它是一种用石墨烯制造出的气凝胶,每立方厘米的质量只有0.16mg,比氦气还要轻,约是体积同样大小的氢气质量的两倍。
“碳海绵”可任意调整形状,弹性也很好,体积被压缩80%后仍可恢复原状。
它对有机溶剂有超快、超高的吸附力,是已被报道的吸油力最强的材料。
现有的吸油产品一般只能吸自身质量10倍左右的液体,但“碳海绵”能吸收250倍左右,最高可达900倍,而且只吸油不吸水。
“碳海绵”这一特性可用来处理海上原油泄漏事件——把“碳海绵”撒在海面上,就能把漏油迅速吸进来,因为有弹性,便于把吸进的油挤出来回收,“碳海绵”也可以重新使用。
另外,“碳海绵”还可能成为理想的储能保温材料、催化剂载体及高效复合材料,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碳海绵”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
这里的“轻”实际上是指它的________小。
(2)图中“碳海绵”的质量是________g。
(3)氢气的密度是________kg/m3。
(4)“碳海绵”可用来处理海上原油泄漏事件,是因为它具有________这一特性。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它指的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它与物体的位置、形状、物态、温度等因素无关。
当水结成冰时,物体由液态变成了固态,物态变了,但是所含物质的多少没变,所以质量不发生改变。
故选A。
考点:
质量是物质的一种性质
2.C
【解析】
试题分析: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被敲击的水瓶琴、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和吹着的哨子都在振动而发出声音,只有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没有产生声音。
考点:
声音的产生
3.D
【解析】
试题分析:
A、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和保证实验效果这个角度去分析此题.
B、实验中玻璃板如果不垂直于桌面,后面的蜡烛无法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C、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D、当实验环境光线较暗时,实验现象会更加明显.
解:
A、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故A正确;
B、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验证像的位置和大小,所以玻璃板a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故B正确.
C、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故C正确.
D、因蜡烛是点燃的,所以适合在较黑暗的环境下才可看清蜡烛的像,能保证实验效果.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此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平面镜成像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既是平时经常强调的地方,又是中考中经常涉及到的地方,要求深入理解,熟练掌握.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倍焦距之外,逐渐向焦点移动的过程中,所成的像将一直变大,A正确为答案。
选项B、C、D错误。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
5.C
【解析】
试题分析: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由于两个盆中的冰都未熔化完,都处于冰水混合的状态,所以它们的温度是相等的,故应选C。
考点:
温度
6.光速比声速快得多
【解析】
试题分析:
光在空气的速度大约3×108m/s,而声音在空气的速度为340m/s,故在发生闪电时,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
解:
由于光在空气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故在闪电时,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
故本题答案为:
光速比声速快得多.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速比声速快得多解释现象.
7.吸收,反射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物体的颜色决定反射的光线进行分析,即白色反射白色光,黑色不反射光线.
解:
当扫描黑白相间的条纹时,黑色条纹吸收所有光线,故黑色条纹不反射色光,而白色条纹能够反射所有色光.
故答案为吸收,反射.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反射现象以及物体颜色决定反射的光线,是一道基础题.
8.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防止噪声的产生
【解析】考点:
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解答:
解:
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乙同学索性用棉花把头蒙住睡,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丙同学到歌厅将音量放小,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
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防止噪声的产生.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分析解答,属于基础题目.
9.
(1)10
(2)右(3)倒(4)光屏(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①让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60cm-50cm=1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②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20cm刻度处,物距为u=50cm-20cm=30cm,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在大于二倍焦距的位置,光屏在70cm以外的位置,所以光屏向右移动.③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45cm刻度处,物距u=50cm-45cm=5cm,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所以应该在光屏一侧透过透镜观察像.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
点评:
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2f>v>f.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v>2f.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
10.
(1)B蜡烛
(2)重合等效替代法相等(3)B(4)不顺时针转动
【解析】
试题分析:
(1)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因为人眼透过玻璃板能够看到蜡烛A的像B蜡烛。
(2)点燃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物大小相等;这种方法是:
等效替代法。
进一步观察A、B蜡烛,发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3)为验证成像特点可靠,接下来应该多次测量,寻找规律。
选B,保持玻璃板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并移动蜡烛B,进行观察。
(4)当玻璃板沿CD水平向右移动,可观察到像相当于蜡烛A不动。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如果玻璃板绕EF轴顺时针转动,观察到像顺时针转动。
像移动方向随玻璃板转动而转动。
考点:
平面镜成像
11.
【解析】
试题分析:
平面镜成像特点: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成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平面镜。
【考点定位】平面镜成像特点
12.如图所示
【解析】
试题分析:
因为光沿直线传播,所以能够进入人眼的光线就是眼睛与小孔的边缘连线,在这两根光线之间的光线都可以进入人眼被看到。
考点:
光沿直线传播
13.
(1)85m;
(2)17m/s
【解析】
试题分析:
汽车速度:
v车=90km/h=25m/s;
(1)应保持车距:
s=s反+s制=v反t反+s制=25m/s×1s+60m=85m;
(2)这段时间汽车的平均速度:
v=s总/t总=85m/(1s+4s)=17m/s。
考点:
速度和路程的计算
14.
(1)西;
(2)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为10m/s、5m/s.
(3)求运行5min时,两车相距1500m.
【解析】
试题分析:
(1)甲乙同时同地同向行驶,如图甲和乙在运动过程中,相同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距离越来越远,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
(2)在甲(乙)图象上找到任意路程和时间的对应点,计算甲(乙)速度.
(3)由甲乙速度和时间,求出甲乙通过的路程,求出甲乙相距.
解:
(1)甲和乙从同一路口同时向东匀速行驶,相同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
(2)由图可得,甲车的速度:
v甲=
=
=10m/s.
乙车的速度:
v乙=
=
=5m/s.
(3)运行5min时,
s'甲=v甲t'=10m/s×300s=3000m,
s'乙=v乙t'=5m/s×300s=1500m,
两车相距:
s=s'甲﹣s'乙=3000m﹣1500m=1500m.
答:
(1)西;
(2)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为10m/s、5m/s.
(3)求运行5min时,两车相距1500m.
【点评】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各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其次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再次是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最后对照各个选项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
15.
【解析】略
16.0.9g;0.9cm3
【解析】
试题分析:
冰的质量
,冰化成水,质量不变,m水=m冰=0.9g,水的体积:
。
考点:
密度公式的应用
点评:
解决本题需要知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状态无关。
17.
(1)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3.0×103kg/m3;
(2)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59g,则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5.3×10﹣5m3
【解析】
试题分析:
(1)溢出水的体积即为壶盖的体积;V盖=V水=
=
=14.8cm3;
这种材料的密度
=
=3.0g/cm3=3.0×103kg/m3;
(2)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V壶=
=
=53cm3=5.3×10﹣5m3.
18.
(1)1.58N
(2)空心(3)10cm3(4)294g
【解析】
试题分析:
已知:
V球=30cm3,m球=158g。
求:
(1)G球;
(2)判断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3)V空;(4)m总
解
(1)G球=m球g=0.158kg×10N/kg=1.58N
(2)求铁的体积V铁=m球/ρ铁=158g/7.9g/cm3=20cm3 (3)V空=V球V铁=30cm320cm3=10cm3 (4)若空心注满水银,总质量等于水银的质量加铁球的质量。 m水银=ρ水银V空=13.6g/cm3×10cm3=136g,m总=m水银+m球=158g+136g=294g 考点: 密度 19. (1)0.02;20; (2)7500m. 【解析】 试题分析: (1)超声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超声和次声. (2)先算出超声波从潜艇A传到潜艇B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求两者的距离. 解: (1)人耳只能听到20Hz到20000Hz,即0.02kHz到20kHz之间的声音; (2)①超声波从潜艇A传到潜艇B的时间: t= ×10s=5s, 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 s=vt=1500m/s×5s=7500m; 故答案为: (1)0.02;20; (2)7500m. 【点评】本题综合性很强,考查学生对声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计算距离时,注意回声测距需要计算单程的长度,这一点容易失误. 20.要量50毫升酒精才合适,酒精的液面位置如图所示. 【解析】 试题分析: 知道酒精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酒精的体积,并在图上标出液面位置.酒精的体积: V= =50cm3=50ml. 酒精的液面位置如图所示: 答: 要量50毫升酒精才合适,酒精的液面位置如图所示. 考点: 体积的测量 21. (1)密度; (2)0.00128;(3)0.08;(4)吸油能力强. 【解析】 试题分析: (1)“碳海绵”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即相同体积质量最小的物体,这里的“轻”实际上是指它的密度小; (2)由题知,“碳海绵”,每立方厘米的质量只有0.16mg,所以8立方厘米“碳海绵”的质量: m=0.16mg×8=1.28mg=0.00128g,(3)因为每立方厘米“碳海绵”的质量只有0.16mg,所以“碳海绵”的密度为0.16mg/cm3,因为“碳海绵”是体积同样大小的氢气质量的两倍,所以氢气的密度是“碳海绵”的1/2,为0.08mg/cm3=0.00008g/cm3=0.08kg/m3;(4)“碳海绵”可用来处理海上原油泄漏事件,是因为它具有吸油能力强这一特性. 【考点定位】密度的计算、密度公式的应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物理 开学 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