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认识.docx
- 文档编号:28506402
- 上传时间:2023-07-18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84.67KB
倍的认识.docx
《倍的认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倍的认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倍的认识
倍的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0页。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获得“倍”概念的直观体验,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
2、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
能在具体情境中正确的说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准备:
课件、教具、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激趣
1、让六个学生上讲台,听老师口令排队。
排成3个2,2个3,6个1,1个6。
意在复习“几个几”。
2、师叫3个女同学站在第一排,再叫6个男同学站在第二排(3个3个地站在一起)。
师:
第一排有几个女同学?
(3个)第二排有几个3?
(2个3)
二、复习旧知
1、出示玉米图(3个一组)
问题:
几根玉米为一组?
有几组?
可以说是几个几?
2、出示紫薯图(5个一组)
结合3和4题,让学生看图表述(用“几个几”)说出图中的物品:
5个3、3个5。
3.思考:
(1)5个3,从哪里体现出“5”,又从哪里体现出“3”呢?
(2)3个5,从哪里体现出“3”,又从哪里体现出“5”呢?
(3)3个5与5个3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食物图片,增强了简单情境创设的动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通过图片复习旧知“几个几”,与新知“倍”形成知识的对接,做好表示“几个几”的乘法意义和“倍”概念意义的先前储备,为沟通两者的联系做好铺垫。
三、探索新知,理解概念。
(二)情景创设,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
师:
在丰收的季节里,勤劳的小兔子也忙着收获呢,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
“小兔子拔萝卜”主题图
2.用“几个几”表述,初悟“倍”的含义。
(1)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2)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1份,你能把红萝卜的根数用“几个几”来表述吗?
一起数一数:
1个2,2个2,3个2。
板书:
3个2
3.找准关系,用“倍”进行语言表征。
(1)红萝卜的根数有3个胡萝卜那么多,呈现更简单的表述方法:
“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板书:
的根数是
的3倍。
指名说,再集体说。
师:
还可以说成几是几的3倍呢?
(2)自主说一说白萝卜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
(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
及时追问:
你是怎么知道的?
(因为白萝卜有5个2。
)集体数一数。
如果有6个2呢?
(就是2的6倍。
)10个2呢?
(2的10倍。
)
师:
你发现了什么?
(有几个2就是2的几倍。
)如果有几个3呢?
(就是3的几倍。
)有几个4呢?
(4的几倍。
)你又发现了什么?
(有几个几就是几的几倍。
)
板书:
几个几
几的几倍
(3)讨论:
师:
刚才大家说的都是谁是胡萝卜的几倍。
是把胡萝卜看成一份的标准。
我们称之为“标准量”,及时板书。
(4)即时练习:
圈一圈,填一填(课件出示)
从图中看出,( )的只数是( )只数的( )倍,( )是一份的量(标准量)
【设计意图】学生认识实物带有具体性和直观形象性,需要从感受中获得感性积累,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上述片段中,从几个几过渡到倍的语言表征,让学生经历从对生活中具体实物量的比较中抽象出倍的过程。
再让学生自主发现白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通过知识的迁移形成对新知的巩固与运用,引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即时练习既是对新知学习进行简单反馈,同时让学生感受到“1份”的标准不管是在哪一行,都不会影响比较量是标准量的几倍关系,要明析谁是“1份”的标准量是关键。
4.动手摆一摆,体会“倍”的关系。
(课件出示)
(1)教师在黑板第一行摆5根小棒,出示小精灵的要求,请学生在第二行中摆出的小棒数是第一行的4倍。
(指名上黑板摆,其他同学在课桌上操作。
)
(2)评价。
用笔圈一圈是不是4个5,说一说这是以什么为标准量。
(3)变式练习。
提问:
如果要使第二行的小棒数是第一行的3倍,应该摆几个几?
5倍呢?
……
(4)检验。
示范演示,用笔圈出3个5,或5个5,让学生指出以什么为标准量。
(体会标准量的唯一性:
“第一行的5根小棒”)
【设计意图】“1份”标准不变,倍数发生变化,比较量也在发生变化,强化标准量的唯一性。
逐步解开“倍数关系”的种种类型。
在这个片段中,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它可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能理解的数学事实。
5.游戏:
拍一拍,深化“倍”的理解。
(1)教师拍2下,请学生拍出2的3倍。
想想怎样体现2的3倍,让别人能听出3个2来?
(每拍1个2,中间停顿一下。
)
(2)教师拍3下,请学生拍出3的4倍。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圈一圈说一说。
课件出示
师:
还可以怎么说?
(
是
的2倍)
思考:
是
的2倍,
是
的2倍,都是2倍,为什么
和
的数量不一样呢?
(标准量不一样。
)
【设计意图】以图片呈现,让学生通过直观地观察,以表象建立概念。
从起初的“1份数不变,几份数变化”到“1份数变化,几份数不变”两个层次的推进,让学生体会“标准量”在变与不变比较中,强化概念的形成过程。
2.想一想,说一说
相同的图形没有放在一起,你还能看出它们的倍数关系吗?
你是怎么想的?
(找到其中的规律,渗透比例思想,并用苹果的总数与梨的总数进行比较进行检验。
)
( )是( )的几倍。
3.填一填
图没了,你还会填吗?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6是3的( )倍。
(因为6里面有2个3。
)
18是6的( )倍。
( )是5的2倍。
4.画一画
要求:
画
和
,画出你想研究的倍数关系。
第一行画
:
第二行画
:
①( )是( )的1倍。
②( )是( )的2倍。
③( )是( )的( )倍。
5.反馈交流。
平台展示学生作品
①理解:
两个量之间1倍的关系。
②分析:
相同的2倍,
的个数和
有什么不同?
③感悟:
一个量是另一量几倍的关系时,辨析“标准量”和“比较量”的关系。
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
把较少的量看作一份标准量
比较量
几个几————————几的几倍
今年的研修,我有幸观看了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估算》一课,收获颇丰。
下面说一下我的粗浅见解。
课堂伊始,吴老师直入主题。
以一句“同学们学习估算时遇到过什么困惑,困难?
有什么问题?
”开门见山的导入,开启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板书出来,为接下来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这样的教学,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在后面的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解答了学生的诸多问题,完成课的新授,同时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在估算方法的总结上,吴老师没有去干预、限制学生的思维,而是让学生自由的尽情地发挥,让学生自己归纳方法。
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各种方法,比如:
大估,小估,大小估,中估,四舍五入,调凑估。
学生们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创新思维不断涌现。
她并没有说过多的话,去干预学生,而是注意引导,对学生每一种方法给予肯定、引导和鼓励。
吴老师的诙谐幽默,课堂上阵阵笑声,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
在练习课上,吴老师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情竟,选择合理的估算,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让学生在感觉估算的价值中,进一步体会估算的策略和方法。
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吴正宪老师始终以热情的鼓励、殷切的期待、巧妙的疏导与孩子们思维共振,情感共鸣。
在整堂课上,吴老师的追问是本节课的又一个特色。
她用追问的方式,让学生说出为什么。
比如,师:
“结果没出来,但思路已经有了,你是怎么想的?
”“比较准确地往大估,这话很有分量!
啥叫准确?
你把它看作什么?
”“都是一个一个的整十数,我想,在你的心中悄悄的有了标准,,你为什么把328作而看作330,而不看作320呢?
”等等,这种层层递进式的追问,学生不但学到了方法,而且化解了难点。
总之,吴老师的课堂师生融合,学生在互动中求知,既轻松掌握了知识,又润物细无声地培养了能力。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
课上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她对课堂、对学科、对教育的深刻理解。
在举手投足之间彰显着她的教育智慧,在循循善诱之间体现着她的教育理念。
正如吴老师常说的“用心拥抱事业,用爱浇灌课堂,用情温暖学生”。
本节课中老师通过谜语热身,让学生认识手,并通过做动作来认识了一拃,从而引出情境图阿福的新衣。
孩子们对于猜谜语很感兴趣,在后面的故事中就听得更加认真,观察的也仔细。
之后,在这个古代量体裁衣的故事中引入新课,将主动权放给学生引导学生操作、思考、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进而在“拃数相同,而衣服做小”的矛盾冲突下使学生认识到要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也使学生对本节课新知的学习产生了兴趣。
在认识1厘米时,教师先拿着1厘米长的小棒绕教室一周,让学生初步认识1厘米,紧接着是让学生找一找尺上的1厘米,还有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度也表示1厘米的?
通过这几个问题,层层递进,让学生建立一厘米的概念,突破难点。
美中不足就是老师有时候抛出的问题学生回答的比较乱,老师的评价不是很及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