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8500574
- 上传时间:2023-07-15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19.45KB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docx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回民学校赵明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结构特征。
2、能借助线段图的分析,以及关键句子的描述,学会这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和技巧。
并通过巩固练习达到熟练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这类应用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进一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比较,找出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从而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规律,弄清当单位“1”的量未知时,可以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这类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这类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并正确解答实际问题。
四、教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分数除法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就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根据测定,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把谁看做单位一呢?
确定出单位“1”,并引导学生画线段图说出数量关系式。
儿童的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
(3)、现在同学们能根据这个关系式算出自己体内的水分吗?
二、教学新知。
1、小明根据这则信息也算出了自己的水分。
(1)小明体内有水分28千克。
问题是小明的体重有多少千克?
(2)我们一起来看,28千克水分是指线段图中的哪一部分呢?
是指对应五分之四的那部分。
(3)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式,并写出等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
(4)这道题与我们计算自己体重的问题相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是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不同点是已知条件和问题变了)
(5)你能根据我们发现的关系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6)根据数量关系式,将未知的单位“1”设为χ,列方程来解决问题:
小明的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
解:
设小明体重为χ。
χ×4/5=28
χ=35
(7)检验并写答。
(8)有学生用算术方法来解答相同问题吗?
学生汇报。
28÷4/5==35(千克)
(9)这是一个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我么可以根据关系式用方程或除法来解决。
那一种更方便呢?
(列方程解答比较简单。
因为用算术方法解这些实际问题,需要逆向思考,即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角度去理解数量关系和算理。
用方程解,只要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利用关系式顺向思考,就能找到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了,很方便。
)
2.小明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715,你能算出小明爸爸的体重吗?
(1)我的体重是爸爸的715”是把谁的体重看作单位“1”?
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怎样用线段图表示?
接下来怎么画呢?
(2)为什么上一题的线段图,只画一条,这一题要画两条?
使学生知道它们的区别。
(3)观察线段图你能找到这题的关系式吗?
爸爸体重×7/15=小明体重
(4)根据关系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解法进行计算。
(5)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题意的,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方程解:
解:
设爸爸的体重是χ千克。
7/15χ=35
χ=35÷7/15
χ=75
算术解:
35÷7/15=75(千克)
3.成人体内水分约占体重的32千克,你能算出爸爸体内的水分吗?
三、巩固练习
1.课本38页“做一做”。
(1)学生先独立审题完成。
(2)全班学生一起分析题意、并评讲。
2.练习十第9题。
(1)分析数量关系式,确定单位“1”。
(2)进行解答。
四、总结全课。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2.分数应用题中“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由于单位“1”未知,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一)》教学反思
回民学校赵明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是由分数乘法意义扩展到除法意义而产生的应用题,这类应用题历来是教学中的难点。
这类应用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应用题的逆解题。
因此,紧扣已掌握的分数乘法应用来组织教学显得比较重要。
此外,由于分数除法应用题和乘法应用题都存在着“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对应数量”这样的数量关系,不同的仅是一个条件和问题不同,因此教材强化用列方程的方法解,这样做就能利用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统一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已下几点:
一、重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分数除法应用题和乘法应用题都存在着“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对应数量”这样的数量关系,因此在探索新知之前,精心设计复习练习。
一是找单位“1”和写数量关系式练习;二是出示与例题有关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复习与新知有密切联系的旧知,为新知的探究铺路搭桥,为学生更好地从旧知迁移到新知做准备,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
二、重视思路教学。
思路,是学生确定解题方法的分析、思考过程,这个过程应是有条有理的,有要有据的。
本课分析、具体地设计了使学生形成思路的过程:
首先,分步思考;接着,引导学生完整地复述思考过程;最后,通过个别、集体训练,使学生形成完整思路。
三、重视训练学生讲题。
应用题教学重在分析数量关系。
学生只有理解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才会进一步进行思考。
若在学生不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的情况下进行分析,则思无源,想无据。
所以,讲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是分析的基础,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四、重视列方程解答。
本节课没有设计算术思路,因为用列方程解答分数应用题是有限的,能比较熟练地解答,但达不到熟练的程度,发现不了解答规律。
五、重视指导与自主相结合。
充分把握教材,有机处理教材。
在教学例题的第一个问题时,教师起到主导的作用,重在引导学生如何分析、解决这个问题,在学生有了解决这类问题的基础后,第二个问题则让学生自学课文,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老师不帮扶了,从指导到自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然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时间按排上有点太紧凑了,整节课容量过大。
在教学新课时,没有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性,学生说的还不够。
一堂课下来后,学生能解这类题目,但对分数乘除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还不够.。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
回民学校赵明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用方程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决问题一样,本小节的教学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是多少”的解决问题,也是由于分数乘法意义的扩展,相应的除法意义的具体含义也有了扩展,从而产生了新的解决问题。
这类解决问题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材安排仍采用先列方程求解的方法,加强了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解决问题的联系,重点帮助学生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特别是对单位“1”的量的准确分析,明确它是已知还是未知,以此来确定怎样用方程解。
此外也加强了方程解与算术除法解的联系,使学生通过方程解领会此类解决问题的特征,学会用算术法直接列式计算。
这样既培养学生灵活解答分数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广度。
二、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学会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尝试、创新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通过两种方法解答解决问题的体会,感受获得成功体会的经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有良好的数学情操。
(二)教学重点
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也是由于分数除法意义的扩展,相应的除法的意义的具体含义也有所扩展,而产生新的解决问题。
掌握这类解决问题的结构特征,能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决,是难点所在。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真正地落实新课程标准,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探索发现成为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让他们主动参与探索学习的过程,变教为主为学为主,提高获取知识的本领,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并且仍具有好玩、好奇的特征,因此我主要指导学生采取以下的学法,使学生不仅“学会”,更要“会学”。
以分组合作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有充分的时间讨论、思考,自己主动的获取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到学习带来的快乐,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说教学过程
(一)引出新知
第一个环节:
复习旧知,促进迁移
该环节主要复习与新知有密切联系的旧知,为新知的探究铺路搭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计如下:
1、解方程
2、出示与例题有关的分数乘法解决问题。
学生练习后,提问:
这道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怎样用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把谁看作单位“1”?
第二个环节: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对小学生来说,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取新知,就是一种再创造,第二个环节的教学,我设计如下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
独立探索
出示例1后,激励:
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解决这个难题,开始行动吧!
先放手让学生尝试列式计算。
教师提示可根据复习题的数量关系式,用未知数X帮助自己解这道题。
第二层次:
合作探索
在学生计算出例1的结果后,再组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交流是怎么做的?
为什么这样做?
我做得对吗?
存在什么疑问?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画图表示题意,找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
该环节是学生学习时的难点所在,只有让学生深入理解题意,了解此类题型的结构特征,把握题中所含的数量关系,才能真正把知识内化为能力,做到举一反三,运用自如。
我如此设计,正基于此。
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调整的能力。
第三个环节:
变式练习,巩固深化
练习的设计要抓基础知识与发展创新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发展思维,形成技能的目标。
在此环节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1、定位练习。
仿照例1出示类似的两道解决问题,要求学生读题,画图,深入理解题里的数量关系,列出数量关系式。
强化难点,形成技能。
2、提高题:
同来互相编题,互相解答。
通过以上练习,促使学生将新的知识溶入到已有认知结构中,以利于更好的迁移和运用。
第四个环节课堂作业反馈信息
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三第4-7题
(三)说“诱思探究”在本节课的具体体现
1、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多次引导学生尝试练习,引导学生把旧知与新知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亲身体验,切实把学生推向学习探索的第一线。
体现了“诱思探究”对当代课堂教学的要求。
2、设计多层次,多形式的练习,促使知识的形成和内化。
教学中,我做到复习铺垫练,新知尝试练,难点强化练,是练习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全员动手,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得到了落实。
教学追记:
本堂课我设计了“题目——线段图——等量关系式——解决问题”这样四个环节来教学例
(1)的2个问题,本是很清晰的一个教学思路,意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教给他们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但由于教学时,我对线段图环节的教学引导不足,没有充分发挥线段图的作用,有些流于形式,因此学生在等量关系的推导上就未能如教师预计般顺利。
下次如果再有类似的教学,我将注重思索如何将题目、线段图和等量关系式三者更有机地结合起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分数 除法 解决问题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