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利剑批判性思维.docx
- 文档编号:28497817
- 上传时间:2023-07-15
- 格式:DOCX
- 页数:50
- 大小:65.42KB
思维的利剑批判性思维.docx
《思维的利剑批判性思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维的利剑批判性思维.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维的利剑批判性思维
思维的利剑
——批判性思维让我们看清自己看清世界
导读
在第一章《你就老实告诉我,学这东西有什么用》中,我简要介绍了批判性思维是什么,学会批判性思维有什么用。
我提到,人类是一种由信息驱动的复杂机器,批判性思维虽然不能改变基因信息,但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获取文化信息。
我也强调了,光有批判性思维是不够的,还需要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在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之后,读者就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来提升人类思想库中的优质思想的浓度。
读完这章,读者应该能意识到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开始刻意地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习惯和能力。
在第二章《我不是说你蠢,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蠢》中,我谈到从负熵的角度来看待生命体,并提及生命体的自我复制和随机变异,然后快进到智人(也就是我们这个物种)的诞生与发展壮大。
其中格外强调了语言这一特殊的能力给智人带来的优势与局限。
我讨论了现代社会的理性化和科学化趋向与人类与生俱来的非理性心理机制的冲突。
但同时也提到人类较之其他物种更强的学习能力,从而让各位读者不要对人类本质的愚蠢太过悲观。
读完这章,读者对人类的漫长演化史有了粗浅的认识,在知道现代社会对人类的要求之后,也应该更清晰地明白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在第三章《人类生活在三个世界之中,所以才这么厉害》中,我给大家提供了我修改过后的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
人类同时生存在客观的物理世界、主观的心理世界以及客观的知识世界之中。
我详细讨论了三个世界的区别与联系,谈到了它对人类的意义。
最后还提到了哲学家们为了理解究竟何为真理而提出的多种真理理论。
本章的理解难度较大,但是却很重要。
那些世界观本不清晰的读者,可以暂时借用这个三个世界理论作为自己的世界观。
而一个成熟的世界观对于读者的价值,不言自明。
在第四章《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中,我简要谈论了人类大脑的结构与功能,着重强调了人类信息加工的认知双过程理论,分别是无意识的直觉认知系统1和有意识的理性认知系统2。
我还提到了包括证实偏误、框架效应、基本归因谬误在内的许多认知偏误,也就是人类认知系统中自带的系统性犯错倾向。
最后还提到了智商这个概念。
人们大多高估了智商的作用,低估了理性思维方式的作用。
读完这章,读者应该对人类的认知系统和认知机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能知道理性思考是一件很难但是又很重要的事情,而且要学着刻意避免那些认知偏误。
在第五章《做人要讲道理,那该怎么讲道理》中,我讨论了什么叫讲道理,又提到人类虽然能讲道理,但有时却会刻意不讲道理。
我的重点是在阐释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统计推理、类比推理这四种推理形式的特征,也谈到了我们在使用这些推理形式时,容易犯的错误。
我简要提到了人类认知的可得性启发法,这意味着人类天生就不擅长做统计推理和计算概率。
我也提到了认知语言学对隐喻的研究,这意味着人类的推理严重依赖于类比推理这一可靠度不太高的推理形式。
读者在读这章之前,肯定也会做推理,但在读完这章之后,对推理有了更系统的认识。
读者讲道理、做论证的能力应该会更强。
在第六章《把概念搞明白,才能把道理讲清楚》中,我提到了要想思维清晰、逻辑性强,就必须对概念这一思维的原子单位有清晰的认识。
我讨论了概念本质的模糊性,这意味着定义一个概念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我提到了概念的外延和内涵,这便是定义概念的两大方向:
外延定义法和内涵定义法。
内涵定义法是重点,细分为属加种差定义法和操作性定义法。
我强调了在定义概念时要遵守的四个原则。
最后还以哲学这一学科为例,分析了“原因”与“理由”,“偏好”与“偏见”这两组概念。
读者读完本章之后,应该能掌握定义概念的方法。
随着读者自己的不断练习,为概念下定义的能力会越来越高。
在第七章《你这都是谬误,别想误导我》中,我将逻辑谬误归为四类,分别是前提和结论无关的不相干谬误,前提无法充分支持结论的不充分谬误,暗含错误前提的不当预设谬误,利用语言的模糊性所产生的语义模糊谬误。
常见的不相干谬误有人身攻击谬误、诉诸伪权威谬误、诉诸公众谬误、稻草人谬误。
常见的不充分谬误有滑坡谬误、因噎废食谬误、以偏概全谬误,弱类比谬误。
常见的不当预设谬误有带有错误预设的问题,带有错误预设的选项,非黑即白式思维谬误。
语义模糊谬误主要概念的不精确导致。
读者读完之后,应该能熟练掌握各种类型的谬误,不再受其误导。
而且读者自己也要有逻辑操守,不要使用这种逻辑谬误来进行推理。
在第八章《你给我解释解释,什么叫“解释”》中,我简单提到了人类对解释的特异性追求。
然后详细阐释了目的论解释和机械论解释的差异。
前者适用范围小但是用起来简单,后者解释力度更强但是更难掌握。
接下来我重点讨论了统计学这一数据收集、处理并解释的学科,并强烈建议大家继续找统计学的资料来学习。
最后我提到了实验法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双盲实验这一经典实验设计范式,读者应该能知道它所具备的强大解释力。
在读完这一章之后,读者能明白朴素解释与专业解释之间的差异,并有意识地寻求更专业的解释,无论是求助于专家,还是自己成为专家。
在第九章《这世界很复杂,我究竟该相信谁说的话》中,我首先向大家展示了笛卡尔的怀疑论方法,然后指出科学应该作为我们今天的第一信任原则。
接下来介绍了三个更实用的信任原则,分别是休谟原则、专业可信原则、利益相关不可信原则。
然后我强调,可信度低并不意味着错误。
我强调了知道与相信的差异,人们现在更多地是选择相信他人知道,而不是自己去知道。
我建议大家应该对未经怀疑的所有信念体系都持有一定的怀疑态度,包括亲友给出的信息和自己脑海中已有的信念。
读者在读完这一章之后,应该养成怀疑的习惯,并掌握判断陌生信息可信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在第十章《走进科学,从科学哲学出发》中,我首先介绍了牛顿的经典物理学体系对人类世界观的改变。
然后讨论了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科学哲学观,认为科学理论应该具备可证伪性。
接下来又介绍了库恩对科学的历史学研究,库恩认为科学发展的过程就是范式演进的过程,这意味着科学并不像一些科学家和哲学家以为得那么理性和权威。
最后提到了科学的发展导致了无知的减少,提到了这对人类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读者在读完这一章之后,不会再盲目地信任科学,而是理性地信任科学。
同时对科学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无论是宏观的社会历史文化层面,还是微观的个人信念行为层面。
在第十一章《如何判断是非善恶应用伦理学》中,我首先强调了伦理规范是比法律规范更基础的一类应然性规范,并指出具备伦理学知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出道德评价。
接下来,我提到了伦理学的基础知识,也就是道义逻辑词“应该”、“允许”和“禁止”之间的关系。
然后重点放在三大规范伦理学体系上,分别是注重行为本身之正确性的义务论,关注行为是否能造成最佳结果的功利主义,注重培养人类自身美德的美德伦理学。
最后我给大家分享了四个我个人的道德原则,分别是讲道理原则,公平原则,与人为善原则,不多管闲事原则。
我还一般化地分析了“打孩子”这一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
读者读完这一章节,应该能意识到道德判断的复杂性,同时也能具备更高的道德判断水平。
在第十二章《修辞学是一门说服的艺术,大家不要乱用》中,我先向大家介绍了修辞学的四大原则,这四大原则告诉我们,分歧和争议永远都存在,而且也理应永远存在。
接下来我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放在现代语境下解读。
展现了三大修辞方式,分别是示之以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其中示之以威最能有效地说服他人。
动之以情是利用人类的各种情绪来改变其态度和信念。
我介绍了包括愤怒、快乐、悲伤、恐惧、惊讶、嫉妒等情绪。
在我个人最偏爱但同时也是效果最差的是晓之以理中,我着重强调了哲学论争中的宽容原则。
这种说理论争方式必然说服理性和真诚的人。
读者读完这一章节,加上持久的实践练习,一定会更擅长说服他人。
在第十三章《谓词逻辑是一种优秀但不完美的思维语言》中,我先向大家介绍了逻辑学作为研究推理与论证的学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谓词逻辑则是逻辑学最近一次的重要变革。
我讨论了逻辑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这三大基本定律。
然后提到了谓词逻辑的基本符号,并继续展开讨论如何将带有一元谓词的自然语言翻译成谓词逻辑语言。
接下来学习如何翻译带有关系谓词的自然语言,最后学习如何利用带有等号的谓词逻辑系统来表达自然语言语句。
我还提到了模态逻辑与可能世界语义学。
读者学完这一章之后,最好能掌握如何将自然语言翻译成谓词逻辑语言,以实现更加严谨和精确的推理与论证。
但如果实在没有学懂,那就算了。
在第十四章《最后再说几句心里话》中,我首先提到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再分享了几个我个人的学习经验,分别是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系统的结构,与他人分享知识,建立学习激励机制,加入学习型社区,找到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拥有学习的方法论。
我也提到了模因理论,这是以观念而不是以人的视角来信念的传播。
最后,我强调了真正的知识与表面的知识的差异,而只有终身学习,才能让我们具备更多的真知。
读者读完这一章之后,除了更了解写作本书的我之外,在学无止境的道路上也能更进几步。
本书的一些关键概念,我都给出了英文。
这一方面是为了方便读者搜索更多资料,另一方面是我刻意在降低读者的阅读流畅性,让读者在读到这一部分时放慢速度,自己刻意思考一下。
不过书你们也都买了,你们要囫囵吞枣地读,我也拦不住。
而且,这本书的每一章都有章末小结,会简要回顾那一章节的内容,方便读者预习和复习。
不过书你们也都买了,你们不复习我也不能打你们。
在我看来,书是全世界最便宜的东西。
我们花这么点钱,就能买到作者多年的知识和经验。
但是,书同时也是全世界最昂贵的东西。
因为你可能会为你读的书付出高昂甚至惨重的代价。
你读完一本垃圾书,不仅仅是浪费了你的时间和金钱,更是在你自己的头脑里装下了许多垃圾思想。
这些垃圾思想又导致你做出许多错误的决策和行动。
大部分情况下,我看中的书都会自己买来读。
偶尔,我会去图书馆读书。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B开头的书架上,仅就我所熟悉的心理学和哲学这两个专业领域来看,绝大多数书都是垃圾书。
你随机从书架上挑出100本书,最后也许只有一两本是值得阅读的。
然而吊诡的是,朋友让我推荐书,我总是说,好书太多,不知从何开始推荐,然后反问他们具体想读哪方面的书。
不过绝大多数时候,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读哪方面的书,只是想着要读书“提升”一下自己。
从绝对数量来看,好书的确太多太多了。
但是从相对比例来看,好书又实在太少太少了。
我甚至一点都不会怀疑,我这本书也会和一大堆垃圾书摆在一起,放在书店或图书馆的某个书架上。
具体栏目我也不确定,也许会放在心理学类,也许会放在哲学类,也许会放在逻辑学类。
我总是很羡慕晚出生的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有着更发达的科技水平,也有着更好的教育环境。
至少,我很羡慕你们。
如果能穿越时空,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这本书带给年少时的我,叮嘱他反复阅读。
当然,也许时空法则不会允许我这么做,否则这本书的出现就成了一个时空悖论。
对于极少数读者,也许你们就是逻辑学、哲学、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抱着同行评议(eerreview)的态度,想要知道我这本书写得怎么样。
而我也坦率地告诉你们,这本书在我心中还不够好,不过它已经足够好到我愿意写出来的程度了。
对于绝大多数好学且爱读书的普通读者来说,能读到这本书,真的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
从此以后,只要你们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往前走,随着思维框架的发展和知识经验的积累,你们不用再过着人云亦云的生活。
更重要的是,你们也不会再被自己头脑中的错误想法所耽误。
第三章人类生活在三个世界之中,所以才这么厉害
在上一章中,我提到了宇宙的诞生,提到了生命的演化,提到了语言给人类带来的优势。
这算是对整个复杂世界的一个简化描述。
这一章,我会给大家提供一个用以理解这个复杂世界的理论工具,叫做“三个世界理论”。
这个理论由上个世纪最着名的哲学家之一,卡尔·波普尔(KarlPopper)提出。
在波普尔看来,这个宇宙可以划分为三个世界,分别叫世界1,世界2,世界3。
在展开详细的介绍之前,我必须说明两点。
其一是,我本人在哲学上并不完全认同这个“三个世界理论”。
其二是,我接下来呈现的“三个世界理论”和波普尔本人的理论会有差异。
因为我的目的是希望大家掌握这一思维的工具,我会对工具加以改造以更好地实现其目的。
而且,我也不想把波普尔的的思想完全复制给大家。
没有谁是思想的绝对权威,波普尔也不例外。
世界1是客观的物理世界
世界1的历史很漫长,有一百多亿年了。
它就是大家生活于其中的那个物理世界,其中有银河系以及河外星系,有太阳系以及地球,有高山流水,有桌椅板凳,有白蚁和大象,有高楼和农田,还有性别年龄各有差异的人类。
这个世界1是由能量和物质组成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哪怕没有人类,它也存在得好好的。
每个人都生活在这同一个世界1里面,所以这个世界1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相同的。
但是,因为这个世界1是如此巨大,这导致每个人实际上是生活在这个世界1的不同位置之上的。
有些人生活在地球上亚洲东部,有些人生活在地球上美洲西部,有些人生活在非洲南部,有些人生活在欧洲北部。
暂时还不知道有没有外星生命生活在某个我们还未知的星球上,所以先不考虑外星生命的存在。
我相信这个世界1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但大家可能对世界1还是有一些误解,以为世界1无所不包,其实并非如此。
世界1只有自然存在物,没有人类的虚构物。
金钱、公司、社会、文化、宗教、人生的意义、法律、国家等等,这些东西都不在世界1里面。
世界1里面确实有哪些印有数字的彩色纸,但是世界1里面没有金钱。
这些彩色的纸是客观存在的,有质量,有面积。
但是它之所以是钱,纯粹依赖于人类以为它是钱。
如果人类不认为它是钱,那么这些纸就不是钱。
伪钞和真钞,从纸的角度看只有细微的差别,但前者就不是钱。
当一个国家无法为其中央银行所发行的纸币提供信誉担保时,这样的纸也不再是钱了。
就像我们现在不再认为清朝的钱是钱。
所以,“货币”是人类虚构出来的概念,它能以纸的形式出现,也能以金属的形式出现,也能以塑料(有些国家的钱是塑料做的)的形式出现。
钱也完全可以以抽象的数字形式出现,你的银行账户上的数字能表示你所拥有的钱的数量,而你手上其实没有任何实体的钱。
同样的,公司是虚构的人类组织,国家也是虚构的人类共同体。
法律、宗教等等人类文明的产物,都是人类的集体想象结果,它们并不是世界1中的自然存在物。
大家不必担心,我说它们是虚构的,不代表它们就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只要相当部分人相信你所虚构出来的东西,那么它对于这些人来说,就是存在的。
以国家为例,一个国家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人们相信它存在。
一些寻求独立的小国希望大国能承认其存在,就是这个原因。
现在让我们假设,江浙沪这两省一市内的所有人都要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独立出来,成立一个“包邮国”。
但是全国其他人以及全球其他国家的人都不承认这个“包邮国”,那么这个“包邮国”其实仅仅只对这两省一市的人来说是存在的。
但如果其他国家都承认包邮国的成立,那么包邮国就真实存在。
不过若不承认,那么久而久之,这两省一市的所有居民也不会再相信“包邮国”存在了。
因为这个“包邮国”没有独立的司法、行政、外交、国防体系。
当“包邮国”的国民不再认为自己是“包邮国”的国民时,“包邮国”就不存在了。
这也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要给其国民灌输爱国主义教育,让这些人建立国家认同感。
这样才能让这些国民相信那个国家是存在的,而且自己就住在这个国家里。
而之所以需要爱国主义教育,需要让国民相信国家的存在,就是因为国家并不像山川河流一样是世界1中的真实存在物,国家需要依靠人类的相信才能存在。
最后强调一遍,所有抽象的东西都不在世界1里面,世界1里面的东西全都是占据一定物理空间的客观实体。
世界2是主观的心理世界
除了客观的物理世界之外,还有每个人自己主观的内心世界,叫做世界2。
世界2由每个人类自己的感觉和感受组成。
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个人类,就有多少个世界2。
从世界2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
众所周知,对于同一个东西,每个人的感觉和感受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对于臭豆腐,有些人觉得好吃,有些人觉得非常好吃,而有些人则觉得很难吃。
每个人的世界2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我的世界2里,周星驰比梁朝伟更帅,电影《守望者》比《公民凯恩》更好看,王若琳的歌比蔡依林的歌更好听。
这就是我独有的偏好(Preference),每个人独有的偏好就是其独有的世界2的组成部分。
世界2的独一无二性绝不仅限于此。
大家如果往深了想,就可以发现,红绿色盲和正常三色视觉的人,他们的世界2中的颜色是完全不同的,更不用提失明者和失聪者的世界2和正常人的巨大差别了。
还有,男人和女人的世界2也有系统性的差异。
在占统计多数的异性恋(Heterosexuality)情况下,男人的世界2中,女人是对其有性吸引力的,而男人没有。
在女人的世界2中,男人是对其有性吸引力的,而女人没有。
大家再来思考一下豆腐脑的甜党和咸党之争,如果用这个三个世界理论来看,甜咸之争其实是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是两组不同人类的世界2的交锋与碰撞。
所以大家以后在表达自己的立场时要谨慎小心,要知道,你的身后和对面都站着数不尽的世界2。
当你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时,你其实是在和无数个世界2进行交战。
无数个世界裹挟着你向对面的世界冲撞过去,这感觉一定不轻松。
所以我一直就不喜欢吃豆腐脑。
如果大家真的理解了世界2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那一定会有细思极恐的感觉。
因为这个世界2是人类的神经系统对感官接收到的感受刺激进行编码和解释之后的产物。
不同人类个体之间的神经系统以及感觉器官会有不同,不同物种之间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差异就更大了。
而且人类对感觉信息的知觉解释,不仅有自下而上(Bottom-up)的数据驱动(Data-driven)加工,还有自上而下(Top-down)的概念驱动(Conceptuallydriven)加工。
换成大白话就是,你的知识背景会影响你所看到的世界。
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知识背景的人眼中是不同的。
而所有人的知识背景全都是不同的,所以所有人眼中的世界都是不同的。
举个例子,同样一个用中文说出来的物理学冷笑话,真空中的球形鸡。
一个不懂中文的人只是听到一段无意义的声音,一个懂中文但不懂物理学的人找不到笑点,所以不认为这是个笑话。
而只有一个既懂中文又懂物理的人,才能完美地理解那个说笑话的人的世界2。
一个更可怕的事实是,在那些具备更多的知识的人眼中,他们能在同样的世界1当中看到更多的东西,从而具备更大的世界2。
我们其实一直都生活在一个自己想象出来的幻觉世界当中,这就是世界2。
之所以称这个世界为幻觉世界,是因为它并不是严格意义的真实世界。
但人类之所以没有意识到自己生活在幻觉世界当中,是因为创造出幻觉世界的认知机制是很完善的,除非有严重的脑损伤,否则这个幻觉可以一直良好地维持下去。
真实的世界1没有颜色、味道、触感等一切主观感受。
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嗅到的、尝到的,从原始材料来看是客观的物理刺激,但本质上是神经系统对神经信息的处理,是意识对感觉信息经过解释之后,虚构出来的反馈结果。
世界2确实有点难以理解,但我举一个例子,大家就能很好地理解世界2了。
大家请把人类看作是一台非常复杂和精致的机器人。
我们这种机器人通过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以及触觉器官等传感器(Sensor)获取来自物理世界(世界1)中的数据。
这些数据经过作为处理器(Processor)的神经系统的计算加工,就能产生一个主观的意识世界(世界2)。
但是,每个机器人的神经处理算法都不一样,而且每个机器人已经储存的信息也不一样。
对于一段黑白相间的长条形符号图案,一个具备英语处理算法和英语词汇知识的机器人,就能理解它是一段英语。
而对于不具备相应算法和信息储备的机器人来说,这个图案就是无意义的花纹。
所以,哪怕是面对一模一样的世界1,每个人给自己创造的主观世界2,都是不一样的。
世界2对于这个世界充满分歧的现状有直接促进作用。
既然每个人活在不同的世界2之中,那么人们对世界1自然有不同的看法。
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大都源于人类之间的世界2的矛盾。
这种矛盾轻则引发争吵,重则引发战争。
附带一提,我们先不考虑其他生物的世界2。
黑猩猩、海豚甚至蚂蚁,它们也有自己的世界2,它们的世界2和人类也有很大的差异。
通常来说,人与人之间的世界2的差异会比人与黑猩猩之间的世界2的差异要小。
世界3是客观的知识世界
除了客观的物理世界1和主观的心理世界2之外,还有一个世界3。
这个世界3很奇妙,它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世界,但是它又不是主观的世界。
只有唯一一个世界3存在,这个世界3是客观的世界,我们可以称其为知识的世界。
“雪是水的结晶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2016年4月24日,北京市海淀区没有下雪”,“E=mc^2”,“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蚂蚁有三对足”等等,这些知识都是世界3的成员。
鉴于各个学科都使用数学模型来表征世界1,所以世界3的成员中,绝大部分都是数学公式。
世界3的出现时刻,应该是以人类会说话的那个时刻为起点,大概是七八万年前。
因为如果没有语言,那么就没有知识。
究竟什么是知识呢哲学里有个专门的领域,知识论(Epistemology),它专门讨论什么是知识,以及知识的来源等问题。
这篇文章就只谈谈古典知识论对知识的定义,暂且忽略Gettier问题对JTB(Justifiedtruebelief)定义的挑战。
让我们沿用柏拉图的思想:
知识就是得到辩护的真信念。
首先,知识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人类所拥有的某些信念。
比如,我相信我是男性;硬币有两面;1+1=2;太阳绕着地球转;F=ma;E=mc^2;所有的单身汉都是未婚男性;我会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明天会下雨;昨天下过雨;我有124145根头发……这些信念,有些是真的,有些不是。
比如“太阳绕着地球转”,这个信念我们都知道是假的。
“我有124145根头发”这个信念,我几乎能肯定它是假的,这只是我随便说的一个数,它很可能不是我真实的头发数量。
当一个信念已知为假时,它就不可能成为知识。
但是,当一个信念为真时,它就一定是知识吗答案也是否定的。
还是以我的头发数量为例,假设它真的是124145根,那我就拥有了关于我头发数量的知识吗你能说一个中了彩票头奖的人,拥有中彩票头奖的知识吗所以,柏拉图才提出知识的第三个条件:
得到辩护。
这样就能排除那些靠运气才为真的信念。
那么,什么是得到辩护呢Justified意思就是被Justify了,被证实了,被辩护了,被证明为合理了。
只要你能为你的真信念做出合理的辩护,你的信念就算是Justified了。
比如“我是男性”,我只需要低头看看,就能证实这条信念。
如果有意外情况,那也只需要去验一下染色体,看看第二十三对染色体长什么样,这样也能证实我是男性。
而“昨天下过雨”,这条信念有太多方式证实了。
我们可以去查权威的气象数据网站,可以去看路上的积水,可以去看十字路口下雨时的监控摄像头,甚至,我昨天被雨淋湿的裤子也算是“昨天下过雨”的证据。
但有些真信念,一般人难以给出辩护。
比如“1+1=2”,大家对这个信念都习以为常,你让一般人给出辩护,他们都会以为你在开玩笑。
聪明人可能会援引皮亚诺公理(Peanoaxioms),一般人更多是援引自己的小学数学老师。
皮亚诺公理显然比自己的小学数学老师要可靠。
当涉及物理学理论时,情况就更复杂了。
比如E=mc^2,在大众传媒时代,几乎人人都知道这个由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提出的质能方程式,但人人都能给出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吗普通人知道E=mc^2和物理学家知道E=mc^2,是两种不同的知道。
前者只能给出很浅的辩护程度,比如求助于物理学家。
而后者能给出更深刻的辩护,比如求助于自己的智慧。
从这点大家应该能看出论证的重要性,只有能为信念做出论证,才算是真正拥有这个知识。
我想大家现在应该差不多理解什么是知识了。
我再来举一个例子说明世界3和世界1的关系。
书是用纸做的,书是有一定质量,占据一定空间的物质。
所以书是世界1的成员,但是书上所承载的语句,如果是真语句,那么这些真语句是世界3的成员。
换言之,世界3的载体可以存在于世界1之中。
世界3像世界1一样,都非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思维 利剑 批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