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易错点总结.docx
- 文档编号:28496287
- 上传时间:2023-07-15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111.64KB
中考化学易错点总结.docx
《中考化学易错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易错点总结.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易错点总结
初中化学常见的几种题型总结
1.除杂题:
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
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
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除杂质思路分析方法:
(1)沉淀法:
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
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
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
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
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2.混合物的分离:
(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
如:
粗盐的提纯;BaSO4和Na2SO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
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
如:
NaCl和KNO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
如BaCl2和NaCl的混合物。
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2CO3溶液,得到BaCO3和NaCl溶液。
BaCl2+Na2CO3=BaCO3↓+2NaCl。
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又得到BaCl2溶液,CO2逸出。
BaCO3+2HCl=BaCl2+H2O+CO2↑。
最后分别将NaCl溶液和BaCl2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NaCl固体和BaCl2固体。
注意:
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不同点是:
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混合物分离是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
3.物质的鉴别:
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
如鉴别两瓶无色溶液哪瓶是NaCl或KNO3。
我们只要把NaCl溶液中的Cl-检验出来,即可认定NaCl溶液,另一瓶则是KNO3溶液。
(1)常见离子鉴别的特效试剂
H+和
:
紫色石蕊试液或pH试纸。
OH-:
无色酚酞试液(可鉴别碱性溶液)——变红。
Cl-:
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
SO42-:
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
:
稀HCl和石灰水——有CO2↑。
:
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
NH4+:
强碱溶液(NaOH)——有NH3↑。
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特征离子关系图
(3)物质鉴别的原则
①操作简便:
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不用化学方法。
能用一种试剂鉴别的不用多种试剂。
②现象明显:
使待检物质的现象对比度较大。
③防止干扰:
鉴别Cl-和SO42-时,只能用BaCl2溶液不能用AgNO3溶液。
(4)物质鉴别的思路和方法
①气体鉴别:
一看颜色,二用试纸,三用火点,四加试剂。
②固体、液体鉴别:
一看颜色,二看气体,三辨沉淀。
③一种试剂的鉴别:
A.几种溶液含不同阳离子时,常选用
溶液或NaOH溶液做鉴别试剂。
B.几种溶液含不同阴离子时,常选用强酸做鉴别试剂。
C.几种溶液酸碱性不同时,常选用紫色石蕊做鉴别试剂。
D.几种物质是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时,常选用稀强酸做鉴别试剂。
E.一种试剂与四种溶液反应时,应是现象对比度大。
多数是有沉淀、有气体,既有沉淀又有气体、沉淀颜色不同,无明显现象。
F.当给定的一种试剂不能鉴别出被检物时,可从已鉴别出的物质中找出一种试剂再鉴别。
④不同试剂的鉴别:
A.观察法:
根据物理性质中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等进行鉴别。
B.热分解法:
根据不同物质的热稳定性,利用产物的不同性质特征进行鉴别。
C.相互作用法:
根据两两混合后的不同现象进行鉴别。
4.物质的鉴定:
鉴定是根据待检物质的特性,通过不同的实验将物质的各组分逐一检验出来,从而确定某物质。
鉴定与“用实验方法确定或证明”等用语意义相同。
如:
用化学方法证明某白色固体是硫酸铵。
在鉴定时不但要用化学实验检验白色固体是否是铵盐(含NH4+),还要检验它是否是硫酸盐(含
)。
从而确定此白色固体是
。
5.推断题:
物质的推断是根据给出的实验步骤和现象,运用物质的特性,经过分析、推理作出正确的判断,以确定所给的未知物是什么物质,不可能是什么物质;
确定混合物里或溶液里肯定有什么物质,肯定不含有什么物质,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推断题是考查化学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的一种题型。
常见的有文字叙述、图表式、链条式三种形式推断题,无论哪种形式推断都必备的知识有反应规律、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现象、溶解性等。
在题目分析过程中,注意关键字的分析,如某物质溶于水是“生成”还是“得到”,“生成”是反应产物,“得到
”既可能有反应产物,也可能有原物质。
加酸沉淀溶解时有气体生成,一般有
。
沉淀溶解但无气体生成时,一般有
。
部分溶解时,一定有BaSO4或AgCl等。
解推断题应注意:
(1)推理分析要紧扣实验现象,思考时要层次分明。
判断的结论要准确,既要明确的肯定,又要明确的否定。
(2)一般情况下,与试题叙述的现象完全吻合的是“一定存在”。
与现象不吻合的或有某种物质的存在使现象不正确的物质是“一定不存在”。
有某种物质的存在不影响其它反应的现象或自始至终没有参与任何反应的物质是“可能存在”。
【典型例题】
[例题1]用一种试剂鉴别NaCl、NH4NO3、
、Na2SO4四种无色溶液。
解析:
用一种试剂的鉴别常用反应现象的对比度加以鉴别,但困难的是如何找出这种试剂来鉴别,学生往往在寻找这一种试剂时无规律地想以一种物质来试试看,这样做无法提高解题速度,也提高不了能力。
现介绍一种寻找鉴别试剂的方法——特效离子法。
从上面解题思路的图示法中,不难找出鉴别四种物质的试剂应选择
。
特效离子法既节省时间又避免乱碰乱找,是一种试剂鉴别几种不同物质实用的快速方法。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例题2]某白色固体A加热后生成无色气体B和白色固体C,若将白色固体C加入盐酸中可得到无色液体D,将溶液D加入硫酸钠溶液中
可得到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E,气体B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产生白色沉淀F。
根据以上实验写出A、B、C、D、E、F六种物质的化学式。
解析:
这是一道推断题
此题可将文字叙述内容列出“链条”更有利于思路分析。
在“链条”分析时,有“正推断”和“逆推断”。
应抓特征、找突破口。
现分五步分析此题。
(1)常见的不溶于稀硝
酸的白色沉淀,应首先考虑BaSO4和AgCl。
确定E是BaSO4。
(2)由生成物BaSO4逆推导反应物D中必含Ba2+,阴离子再逆推导HCl得出D中含Cl-,因此可确定D是BaCl2。
(3)由于生成物D是BaCl2,可逆推导C中含Ba2+,可能是BaO或
。
(4)由气体B加入石灰水,可确定F是CaCO3,逆推导确定B是CO2。
(5)由A的分解产物中,B为CO2,排除C为
,确定C是BaO,逆推反应A是BaCO3。
此题答案:
A—BaCO3;B—CO2;C—BaO;D—BaCl2;E—BaSO4;F—CaCO3。
[例题3]在下图所示的有关物质转化关系中,各物质均是我们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
C为一种黑色粉末,D为一种
气体。
请根据框图中物质的转化关系及相关信息,用化学式填写下列空白:
(1)若F为可溶性碱,G为蓝色沉淀。
则A为;D可能为。
(2)若G为蓝色沉淀,H为难溶性盐,则I为。
(3)若G、H都属于盐,且G为蓝色溶液,则I可能为;F可能为。
解析:
由题中框图关系可知,黑色粉末与一种气体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A、B两种物质,应为氧化铜被还原。
因为D点燃可生成B,所以D为氢气,B为水,或D为CO,B为CO2,C为CuO,A为Cu。
因CuO可与酸反应,所以I为酸,E为铜盐,当G为蓝色沉淀
时,F应为可溶性碱,H为盐。
因H为难溶性盐,则F为
,H为
BaSO4,I为H2SO4。
若G、H都属于盐,且G为蓝色溶液,则根据复分解反应的规律H为难溶性盐,若I为HCl,则E为CuCl2,F为AgNO3,G为Cu(NO3)2,H为AgCl;若I为H2SO4,则E为CuSO4,F为BaCl2,G为CuCl2,H为BaSO4。
答:
(1)A为Cu;D可能为H2或CO。
(2)I为H2SO4。
(3)I可能为HCl或H2SO4,F可能为AgNO3或BaCl2。
[例题4]2003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
“水——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自来水常用二氧化氯(ClO2)来杀菌消毒,它能转化为可溶解性氯化物。
为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应选用的化学试剂是。
(2)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某工厂有甲、乙、丙三个车间,各自排放的污水中均无沉淀物。
各车间的污水分别含有以下六种物质中的各两种:
KOH、K2SO4、AgNO3、Ba(NO3)2、KCl、HNO3。
为防
止污染水源,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配合工厂进行污水检测,结果如下表。
试剂
现象
车间
石蕊试液
氯化钡溶液
甲
蓝色
白色沉淀
乙
紫色
无明显现象
丙
红色
白色沉淀
可确定丙车间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和。
为变害为利,化学兴趣小组与工厂研究设计如下图污水处理方案。
请回答:
沉淀A是,若各步处理均完全反应,最终排放液C的溶质是,在农业上它可用作复合肥料。
解析:
氯离子可通过硝酸银来检验,若生成白色沉淀则证明存在氯离子。
甲车间排放的污水使石蕊变蓝,说明含有碱性物质KOH,与之能共存且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含有K2SO4或KCl;乙车间排放的污水不使石蕊变色,且不与氯化钡溶液反应说明必含有
与KCl,则甲车间排放的污水中含有KOH与K2SO4,丙车间排放的污水使石蕊变红,说明含有酸性物质HNO3,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含有AgNO3。
甲乙混合生成沉淀A为BaSO4,继续与丙混合,生成沉淀B为AgCl,最后溶液中只剩余KNO3。
答:
(1)为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应选用的化学试剂是硝酸银。
(2)丙车间排放的污水中含有HNO3和AgNO3。
沉淀A为BaSO4,最终排放液C的溶质是KNO3。
[例题5]在一定条件下,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盛有等质量分数等体积稀盐酸的烧杯,天平成平衡状态,当加入下列各物质反应后,天平一定保持平衡的是()
A.分别加入等质量的Mg、Al,金属Mg完全溶解,金属Al有剩余
B.分别加入等质量的Al、Zn,两种金属完全溶解
C.分别加入等质量的Na2CO3和CaCO3,盐酸有剩余
D.分别加入24.75gAl和24gMg,两种金属完全溶解
答:
A.Mg~2HCl~2/3Al
247318
设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73g,Mg、Al的质量为m,则当金属Mg完全溶解,金属Al有剩余时,18≤m≤24,即Mg不足量,产生氢气的质量以Mg计算,Al有剩余,产生氢气的质量以盐酸计算,所以二者不同,则天平不平衡;若m=24g,则Mg恰好与盐酸完全反应,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均为2g,此时天平时平衡的,所以天平一定保持平衡的不能选A。
B.因为Al、Zn两种金属完全溶解,所以酸过量,则等质量的两种金属产生的氢气质量不等,则天平不平衡。
C.Na2CO3~CaCO3~2HCl
10610073
因为两种盐质量相等,盐酸有剩余,所以产生的CO2的质量不等,天平不平衡。
D.因为两种金属完全溶解,所以酸均过量
Mg~2HCl~H2Δm
24222
24g(22g)
2/3Al~2HCl~H2Δm
18216
24.75g(22g)
可见,天平两边实际增重相等,所以天平平衡。
D为正确答案。
[例题6]在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
则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析出的少量金属为。
解析:
在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会发生置换反应,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时,金属与盐中的阳离子金属活动性差距越大,反应越容易发生,所以先发生:
,当银离子都被置换出来后再发生:
当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后,向滤液中滴
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仍有银离子存在,则只发生了Fe+2AgNO3=Fe(NO3)2+2Ag,还未发生
。
因此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Fe2+、Ag+和Cu2+,析出的少量金属为Ag。
答:
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Fe2+、Ag+和Cu2+,析出的少量金属为Ag。
[例题7]
(1)将H2O2溶液滴入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红色消失。
甲同学认为这是由于H2O2是二元弱酸(H2O2
),消耗了OH-,而使红色褪去。
乙同学认为H2O2具有强氧化性,将酚酞氧化,红色消失。
试设计一个实验论证甲、乙两位同学的解释中谁正确。
解析:
依题意可知:
甲——H2O2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酚酞未被消耗。
乙——H2O2氧化酚酞,NaOH未消耗。
只需通过实验验证,酚酞和NaOH哪一种物质存在即可。
设计方案有二种:
其一——取溶液少量继续加NaOH,看溶液是否变红,若变红证明酚酞尚存则甲正确,否则乙正确。
其二——取溶液少量滴加酚酞,若溶液变红,证明NaOH尚存
,则乙正确,否则甲正确。
[例题8]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熔点16.6℃),
在室温较低时,无水乙酸就会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
请简单说明在实验中若遇到这种情况时,你将如何从试剂瓶中取出无水乙酸。
解析: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实验操作设计题,考查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醋酸凝结成晶体后,无法从试剂瓶中直接倒出,用玻璃棒将其捣碎也很困难且玻璃棒易被折断,用金属棒有可能与醋酸反应且易损坏试剂瓶,所以,应将醋酸熔化后将其倒出来,但试剂瓶壁较厚,不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将试剂瓶置于热水中一会儿,熔点为16.6℃醋酸即可熔化。
答案:
将盛有醋酸晶体的试剂瓶置于热水(温度高于室温)中,待醋酸熔化后将醋酸从瓶口倒出。
初中化学易错点汇总
一、化学的研究范围,对象,基本化学概念
1.纯净是相对的,不纯是绝对的
2.冰水共存物是纯净物,洁净的空气一定是混合物,纯净水是混合物,食盐是混合物
3.干冰不是冰,水银不是银
4.燃烧和爆炸都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5.干冰升华是物理变化,导电导热是物理变化,生锈和腐烂是化学变化,利用沸点不同分离气体是物理变化
二、空气
1.通常情况下氮气不活泼,但那是通常情况,氮元素很活泼
2.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
3.氧气性质“较活泼”,不是“很活泼”
4.稀有气体也是有化合物的
5.氧气不可燃但可助燃,CO不可助燃但可燃
6.三个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均为分解反应
7.不是所有生物都需要氧气,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不是越高越好,不是任何时候大量呼吸纯氧气都有利于健康
8.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9.氧在地壳中不止以单质存在
10.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动态平衡的,而不是一直不变的
三、水
1.一种元素可以组成混合物,但一定不可以组成化合物
2.雨水、自来水、海水、河水、湖水都是混合物,新制的蒸馏水是纯净物,放久的蒸馏水不一定是纯净物,软水不一定是纯净物
3.汽化时分子体积不变,分子间隔变大
4.大部分物质熔化体积变大,但水例外,冰熔化体积减小
四、原子的组成、元素、化学式
1.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中子数可以为0
2.相对原子量和分子量都没有单位,是一个比值
3.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不为1,而是比1稍大
4.由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没有分子量,部分化合物如二氧化硅、碳化硅没有分子量,其化学式的意义仅仅说明了原子的个数比
5.C02、S02、Ti02中均没有02分子
6.食品和**的标签中标有X(元素符号)的含量,这个X指的是元素而不是原子,更不是单质
7.大部分金属单质常温常压下是固态,但汞是液态,铯、镓熔点接近室温且容易处于过冷状态
8.地壳中氧的含量位于首位,但空气中不是
9.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铝而不是铁,人体内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钙而不是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钠而不是钾
10.注意区分粒子、离子、分子和原子,粒子是后三者的合集,如:
有两个电子层,外层8电子的粒子不一定就是Ne原子,也可能是02-、F-、Na+或Mg2+等等
11.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原子团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电荷数(注意正负)
12.氧一般为-2价,但过氧化氢中氧是-1价(注意氢不是+2价),氟氧化物中氧为正价
13.氢一般为+1价,但活泼金属的氢化物(如NaH)中氢为-1价
14.注意语言的规范:
物质由元素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几个分子由几个某某原子构成
15.多数气体单质是双原子的,而稀有气体都不是;多数液体和固体单质是单原子的
五、质量守恒定律
1.化学变化中,元素和原子种类不变,但物质和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2.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若是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若在敞口容器中进行,则无论得到什么数据都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也不能说化学变化前后质量不守恒
3.根据一个物质参加反应的条件可以推断该物质的某些性质和贮存方法
4.可以利用化学变化中一种元素的质量不变和H+所中和的OH-数量守恒来巧妙地解决化学计算。
六、碳及其氧化物
1.金刚石没有导电性但极其坚硬,石墨能导电但较软,二者属于不同物质,二者之间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2.常温下碳不活泼,但高温下碳可以与许多物质反应
3.初中阶段,可以认为碳不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4.C02无毒,可溶但不是易溶于水
5.活泼金属如钾钙钠镁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和碳单质,属于置换反应,这些金属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6.一氧化碳中毒是化学变化
7.二氧化碳使得紫色石蕊变红是因为生成了碳酸,这是一个可逆过程,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试纸变红
七、燃烧与热量
1.白磷在空气中自燃不是因为空气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而是因为白磷在空气中缓慢氧化放出大量的热使得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
2.降温灭火时,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变,而是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下
3.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
4.甲烷不是最清洁的能源
5.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能证明其中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但不能证明其中有氧元素
八、金属
1.合金是混合物,形成合金是物理变化,合金中可能有非金属,合金中个元素都以单质存在,合金一定有金属性
2.紫铜是纯铜,青铜和黄铜都是铜的合金
3.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在常况下的,高温下金属的活动性不一定服从此顺序,比如高温下钠可以置换钾
4.钾不是最活泼的金属,金不是最不活泼的金属
5.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溶液反应越剧烈(钾钙钠除外)
6.钾钙钠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相应金属的氢氧化物和氢气,将这些金属与酸溶液混合,金属先与水反应
7.铜不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8.所谓的“置换酸中的氢”是指非氧化性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
九、溶液
1.不溶是相对的,溶解是绝对的,没有绝对不溶的物质
2.溶液都是混合物
3.汽油可以除去油污是因为油污可溶于汽油,洗洁精可以除去油污是因为它可以乳化油污
4.气体、液体、固体均可以作为溶质,不溶于水的液体也可能可以溶解于其它液体,比如碘可以溶解于酒精
5.说溶解度的时候要注意三点:
温度,单位,饱和
6.溶质在溶剂中可以以原子、分子、离子的形式存在
8.同一溶剂中可以溶解多种溶质:
比如饱和的食盐水中仍然可以溶解蔗糖
十、酸和碱
1.水是弱电离的,水可以电离出极少量的氢离子和氢氧根,这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碳酸钠不是酸也不是碱,而是盐,只是在水中显碱性
3.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蓝,不可搞错,另:
它们都是化学变化
4.将石蕊加入酸中,是石蕊变红而不是酸变红
5.酸和碱都有一定的腐蚀性,使用时要注意,酸碱的腐蚀是化学变化
6.稀释浓硫酸不可以将水倒入硫酸中,应将酸入水,沿容器壁缓缓倒下,同时不断搅拌,不可以用量筒稀释浓硫酸
7.浓盐酸在空气中生成白雾是因为浓盐酸有极强的挥发性(初中常见的酸除了硫酸都有挥发性),是物理变化
8.氨水是一种碱,在水中能电离出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9.在初中阶段,所有的酸和碱之间都可以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
10.碱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金属氧化物和酸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1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不仅是生成沉淀气体和水,而且要求反应物中“有酸酸可溶,无酸盐碱溶”,但碳酸镁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那是因为生成了比碳酸镁更难溶的氢氧化镁
12.在初中阶段,所有生成碳酸的反应一律写为二氧化碳+水,不考虑二氧化碳溶解
13.在初中阶段,大部分碱是不可溶的,只有氢氧化钠、钾、钡、钙(微溶)和氨水可以在溶液中存在,相反,大部分酸是可溶的
14.并非所有的盐都是中性的,碳酸钠是碱性的,硫酸铵是酸性的,碳酸氢钠有较弱的碱性,硫酸氢钠有一定的酸性。
不可溶的物质自身没有酸碱性,但是可以与相应的酸或碱反应
15.含有碳酸根离子的强碱盐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根离子,含有铵根离子的强酸盐溶液中一定含有氢离子(不考虑水自身的电离)
16.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都是中和反应
17.中和反应都是放热的
18.酸碱度和酸碱性是不同的,酸碱度指的是溶液的酸碱性强弱,酸碱性指的是溶液显酸性还是碱性,pH试纸测量的是酸碱度,指示剂显示的是酸碱性
19.若不慎将盐酸或硫酸弄到手上或衣服上,不可以用氢氧化钠等强碱中和,被强碱烧伤同理
20.酸碱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十一、盐和化肥
1.铵根离子在初中可以认为是金属离子,但氨不能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
2.盐和盐之间也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
3.氯化钠在农业上的主要作用是选种
4.生理盐水是0.9%的食盐溶液
5.碳酸氢钠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与碱反应,如其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钾、碳酸钠和水
十二、化学与生活
1.淀粉没有甜味,但是经过酶催化水解后可生成有甜味的糖类,因此米饭馒头长时间咀嚼后有甜味
2.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物质中,糖类不等于糖,不等于淀粉,不等于葡萄糖,蛋白质不等于氨基酸,油脂不等于脂肪,油脂分两种,液体的叫做油,固体叫做脂
3.重金属中毒时,要立即服用含有大量蛋白质的物质来解毒,因为重金属离子能够与蛋白质作用,使得蛋白质变性而丧失其生理功能而危及生命。
4.医疗上用X射线检查肠胃用硫酸钡不用碳酸钡的原因是碳酸钡可溶于酸产生使人中毒的Ba2+,而硫酸钡不溶于水,也不溶于胃酸(胃酸即盐酸,注意不是硫酸)
5.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它的作用是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
6.钠、钾、钙不是人体内的微量元素
7.菠菜不能与豆腐同时食用的原因是菠菜里的草酸和草酸盐能和豆腐中的钙离子生成难以吸收的沉淀物
8.加碘盐中加入的不是单质碘(碘单质有毒),而是碘酸钾,碘酸钾在加热时会分解为碘化钾和氧气
9.缺碘会导致甲状腺症,但是碘过量会导致人体不适,因此,即使是必需元素也有摄入量的问题,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人体健康
10.聚氯乙烯有毒,不可以作为食品包装袋,食品包装袋中常用的是聚乙烯,它是由乙烯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化学 易错点 总结